?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在初中美術教學應用的研究

2022-07-02 14:54鄭從芳姜湧
民族文匯 2022年38期
關鍵詞:初中美術混合式教學核心素養

鄭從芳 姜湧

摘 要:混合教學是一種在互聯網背景下產生的教學模式,它融合線上和線下兩種教學方式的優勢展開教學。文章簡述對初中美術混合式教學的現狀、實際意義、實施路徑等問題,旨在探索對未來初中美術課混合式教學的發展趨勢及嵌入路徑進行預判。經過3年的實踐,證明該教學模式對提高初中美術教學活動水平真實有效。

關鍵詞:初中美術;混合式教學;核心素養

在信息化的新紀元中,伴隨著新一輪課改的浪潮,初中美術教學活動也隨之發生巨大的轉變。在關于培養學生21世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教育背景下,對于“未來教育”的討論,一直是教育界熱門的話題,特別是“互聯網+”教育模式的出現,對傳統課堂的顛覆,在全球范圍內引起強烈共鳴。加之2020年以來新冠疫情的影響,“停課不停學”的號角進一步加快了中學美術課線上教學的步伐,吹響了未來中學美術課轉型的沖鋒號,為后疫情時代的初中美術教學常態化提供了可能。

一、初中美術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現狀

時至今日,后疫情時代下教育教學趨于穩定。線下課堂教學雖已經回歸主流,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一體化設計應該從疫情期間的倉促應對逐步轉變成主動,使線上線下教學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成為大中小學的新常態。[1]比如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利用MOOC、COURSEA、網易云課堂、釘釘、酷學習、小鵝通、可汗學院、CLASSIN等多媒體線上展示平臺,進行課堂教學輔助,教學過程也從傳統單一的課堂延伸至課前在線平臺發布任務,線上講授知識、小組討論,最終上傳作業至云平臺的線上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在一定范圍內有效解決現實問題,同時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線上教學的發展。

在一系列吹響素質教育課改過程中,各級地方教育部門積極響應,盡可能的為學生提供各類素質教育在線學習平臺。但受傳統應試理念訴求的影響,不得已偏重于涉及學生升學的“主要”課程,美術教學中課程形同虛設,認為美術課是一門可有可無的課,認為“美術課是玩” 只要主課好就行了,“有時間不如多看看主要課程”,直接導致學生美術在線課上學習態度不端正,殊不知家庭美育環境對隨遷子女的成長起積極主導作用,也讓他們無力用科學有效的方法來教育子女在成長道路上的諸多問題與現象。其次,美術教學綜合性教強,不僅是知識與技能的訓練,這就需要學生要有多方面的知識儲備,線上教學“課前布置任務”這一環節剛好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而基于目前我國地域特征,部分教育欠發達地區學生其基礎知識儲備欠缺,大多不具備這種素質,學生思維不夠活躍,不善于主動探索發現,連動手操作也只是模仿課本上的造型,認為“畫得像就是好”,他們似乎更青睞于接受學習,這樣就抑制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隨著線上教學如火如荼的開展,各類在線平臺教學資源如雨后春筍般生發。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教育資源的質量殘次不齊,教師需要在海量的資源庫中進行篩選,這無疑增大了工作量;另一方面,平臺資源多見于學科類物質或文化知識方面,即“主課”資源豐富,而美術教育方面相對較少,雖然市場開設不少優秀的美術機構,偶有審美教育方面的在線課堂及活動,以供學生及家長在抖音、微信短視頻免費觀看學習,但因其課程缺乏穩定性,設置不系統,時間不穩定,導致效果略顯一般。

二、混合式教學的意義

(一)改加速了傳統美術教學轉變的步伐

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是變革傳統美術課堂教學的催化劑?;旌鲜浇虒W推動了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突破,為傳統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力量,為傳統美術課堂教學變革提供了契機,為本就在迅速發展的“互聯網+具有無限的可能性。我們深知,未來學校教學必須與時代同行,才能趕上時代發展的腳步,在目前的教育現代化背景下,充分利用線上教學優勢,才能更好改善部分地區美術課堂“教學資源匱乏”、“美術教師荒”、“教學評價不完善”等實際情況,進而改變學生學習主動性不高、認知參與度不足、不同學生的學習結果差異過大等問題。根據牛津大學科學家們預測,至2025年,現有職業的50%將被人工智能取代。人類如何面對未來的挑戰?學校未來的教育該何去何從?對于“數字時代的原住民”,作為教育工作者該做些什么?華東師范大學崔允漷說“將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相結合成為混合式學習,才是未來教育的出路”,現代教育技術和新課標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亦可以得到有效的運用和推廣。

(二)延伸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審美教育

蔡元培先生提出“美育環境”和“美育機關”是提升美育的有效途徑,二者是培養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一,利用“互聯網+”教學模式是提高學生審美水平成本最低且強有力的方式,家庭和學校并不是封閉的,美術教學也不僅限于校園內、課堂上,不囿于課堂,利用豐富的線上資源,開拓學生眼界,才能更高的提高其審美水平;其二,美術教學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主要途徑和有力手段,構建學生的美育人生向度,是我們亟待推進的工作,而美術教育經過了從有效教學到高效教學,從“雙基”到“三維目標”,從成績分數單測評到綜合素養評價,從系列課程標準到學科核心素養,再到今天的“互聯網+”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在一波波的課改熱潮洗禮中,筆者作為一線中學美術教師,在此過程不斷地實踐、調整、優化美術教學課程方案。以期待利用“線上”平臺、從美術本位“線下”教學目標轉向育人的美育教學,使得學生積極參與滿足學生全面而又個性的發展,真正落實以美育人,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三)培養學生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線上教學在美術學科中的應用,對培養適應未來信息時代的公民、使其形成核心素養具有重要的意義。[2]線上美術教學是實施中學美術學科本位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美術教育提供各種媒介和資源平臺,也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提供了助力,可以說初中美術混合式教學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目標的實現有著充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互聯網儲備了豐富的美術資源,通過“圖像識讀”可持續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探索學習的熱情,通過混合式教學達成一定的“審美判斷”,在強調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技術,積極參與線上互動,進行創意實踐和美術表現,進而更全面的展示自己的才華。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美術學科的興趣,養成探究學習除學科本位以外知識領域的意識。因此我們說,適切的開展線上、線下美術課程,必然有助于強化學生課堂教學聯系實際,運用于生活,發現問題何解決問題。

三、初中美術混合式教學的路徑

線上學什么?線下怎么教?是初中美術混合式教學的核心問題。信息技術可以為初中美術學科教學提供如教育資源整合、多感官的藝術體驗、學習方式轉變、課程觀與教學方式的革新等多方面的輔助,但于此同時我們要注意的是,不是任何的線上資源都可以被拿來教學。目前已出現許多優秀的線上教學平臺及成果,利用移動學習的獨特優勢給不同背景的青少年帶來更多豐富多樣的視覺藝術學習的機會,如云圖書館(cloud library)、移動學習、創客教育、慕課、翻轉課堂、虛擬現實、3D打印技術等,這些對傳統美術課堂教學資源帶來極為豐富的課程資源,教師務必積極應對,謹慎甄別,這樣的混合式教學才不會流于形式,才會真實有效。在嘗試過諸多混合式的美術教學的實際案例后,其嵌入路徑也趨于成熟,以下將從“課前準備”、“課中實踐”、“課后拓展”三方面進行闡述。

(一)課前準備 統整教育資源,豐富美術課程與教學的內容。

“藝術即經驗”的杜威美育思想,對我們有重要啟示,即選擇有實際生活意義的美術大概念主題開展美術教學活動。以互聯網為媒介的線上教育,有著豐富的美術教學資源可供選擇,而強調“把美育和生活聯系在一起”,并不是說把美術教育變成簡單的技能訓練,而是更多的把藝術和生活聯系在一起,推崇生活化的藝術、藝術化的生活,這對于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在美術教學活動開展之前教師可以選擇一個當下學生關注點較高的社會議題作為大概念,在線發布本次大概念主題及框架中的各類小概念,讓學生用美術及跨學科的方法去搜索、解讀、解決這些概念,學生勢必會在線搜集大量信息資源,進入社區生活,建立廣闊的交流,開闊藝術視野。

例如我們圍繞“生活化教學法”開展以“日常安全”這一大概念為例子,開展七年級美術教學活動,旨在深挖生活素材豐富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會觀察,發現問題,并利用美術及跨學科知識解決現實生活的問題。課前我們將主題大概念及框架上傳至云端平臺,學生閱讀,并按要求收集相關資料,例如記錄父母工作環境有無安全隱患,家庭周邊的安全設施,上網收集關于安全的真是案例等,以文字或拍攝方式記錄,逐步對課程主題概念形成雛形,然后將關注點在同一主題的學生分到一個小組;不同小組同學可在線分享其發現的問題和解決方法;線下在美術教師引導學生運用美術知識和多種材料技法,表現安全隱患或解決安全隱患這一主題創作。

(二)課中實踐,像藝術家一樣創作

傳統的創設情景或已無法滿足初中美術課上學生的需求。利用多媒體播放視頻、音頻導入課程,創設問題情景等方式真的可以給學生呈現一種真實的生活情境嗎?真實的美術課上角色模擬增強現場感又該如何實現呢?以下展示兩種方法。

線上教學虛擬現實技術(簡稱VR),依托線上技術,以學生為中心體驗藝術創作。教學以第一視角進入藝術家當時生活的場景,體悟人生百態,喚起創作動力,再利用美術數位板(手繪板),選擇不同的畫種進行創作,油畫、國畫、水粉、水彩等呈現各異的藝術效果,帶來全新的藝術體驗,學生在大膽“試錯”的過程中體驗創作的激情,體驗到像藝術家一樣去創作。比如“數字敦煌”VR技術的運用、故宮博物院的“虛擬紫禁城”項目,對古代文物進行3D建模,高度還原和全方位展示數以萬計的精美藝術品,這種沉浸式的藝術體驗讓學生全方位的“玩味”作品,近年來,敦煌石窟數字化成果通過數字庫、網絡體驗、手機APP等途徑密集走出敦煌,走進美術課堂與學生互動起來,學生只需通過佩戴VR眼鏡,即可欣賞一大批敦煌石窟精美的壁畫和雕像,身臨其境的去觀察、體驗、觸摸甚至像“藝術家一樣去創作”。

拓展在線教學互動平臺,是開發和學習當地民間美術的重要手段。一些硬件條件到不到的學校,可以利用豐富的校外美術資源,打破時空限制,滿足美術課堂游覽、欣賞、研究等需求,為傳統美術課堂提供無線可能性。例如我校周邊這里匯聚了濃厚的藝術氛圍,羅中立美術館、虎溪公社、中央公園、藝術吧等不定期在線舉行藝術講座,讓學生和藝術家們近距離接觸,像藝術家一樣創作,還可以邀請了當地優秀的民間藝人,在線與學生互動交流,讓學生從身邊藝術開始,不斷深化對藝術作品的理解,例如我校曾邀“梁平木版年畫”和“綦江農民版畫”民間藝術家們,在線展示藝術品和其制作的過程,這是線下課堂所無法實現的。

(三)課后拓展,運用質性評價

美術作品的分享、評價從單一的固有模式,轉向在線互動展示顯得尤為重要。以往的初中美術教學在評價方面是不夠的,從強調雙基到目前注重思維導向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的發展,就要建立相對應的評價體系,同時打開交流溝通渠道,這就需要在互聯網線上開展,在線電子“檔案袋”,匯集學生一系列的作品,在這里可以進行多主體的美術評價和信息共享,同時我們還可以開展在線繪畫比賽、在線藝術展覽等多種多樣的評價形式。

眾所周知,美術創作是初中生自我宣泄的一種方式,他們處于青春期,是人生長發育的關鍵期,他們渴望得到更多的關注,從而走進他們的生存環境、了解其內心獨白,無疑,在線平臺是一座很好的橋梁,它溝通了初中生的內心世界與客觀存在,也獲得更多的支持和肯定。我校利用教育部門審批通過的教育類線推廣分享,如學校微信公眾號、名師工作室公眾號等推送內容已有數十篇;高年級同學們通過“美篇”等圖文編輯工具推送其課堂美術作業,低年級學生則在家長協助下利用各種信息技術設備或移動終端設備,開展非任務型的欣賞、交流、互動,此外微博、微信、抖音等信息傳播的方式,都是當今時代社會美育可以利用的新媒介。

四、成效反思

網絡信息的發達,為初中美術線上線下混合式的教學活動提供了諸多可能性。雖然這一教學模式打破傳統線下課堂教師的限制,讓給學生真正體驗到“與世界鏈接”,從而認識人類文化多樣性,但線上教學不是單純的建設數字化教學資源,線下教學也不是去開展流于花樣形式的教學活動,其核心價值在于拓展了教和學的時間與空間,更能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深度與廣度。這個過程不會一蹴而就,我們須用一種正確的姿態去促進其發展。此外只有緊跟時代的步伐運用科學技術豐富的成果到美術課堂教學中才能真正做到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

[1] 周暉暉.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學創新與實踐——以環境設計專業為例[J].大眾標準化,2020(16):160-162.

[2] 尹少淳.美術核心素養大家談[M].湖南美術出版社.2019.7.164

本文系重慶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一般課題“教育現代化背景下的初中美術混合式教學的實踐研究”(編號:2019-07-650)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初中美術混合式教學核心素養
基于SPOC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和實踐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的研究
淺談情感教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滲透
《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
提高初中美術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個性化教育在美術教學中的運用探討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