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數字經濟研究的演進趨勢與熱點聚焦

2022-07-17 12:42曾冠豪
商場現代化 2022年10期
關鍵詞:可視化分析知識圖譜數字經濟

曾冠豪

摘 要:本文運用CiteSpace軟件對2000年-2021年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中CSSCI來源的2304篇文獻進行計量可視化分析。研究表明:國內數字經濟研究可劃分為三個階段,一是2000年-2008年的初始萌芽期,二是2009年-2017年的緩慢發展期,三是2018年-2021年的迅速深化期;國內數字經濟研究前沿熱點主要集中于“數字經濟的內涵與測度”、“數字產業化的相關業態”、“產業數字化的賦能機制”與“數字經濟的國際影響”四個主題。

關鍵詞:數字經濟;CiteSpace;知識圖譜;可視化分析

一、引言

自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發表主旨演講,指出中國將推進“數字中國”建設開始,我國開始進入數字經濟發展新階段。隨后,一系列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的政策文件不斷出臺。2017年以來,出臺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已經連續五年將“數字經濟”作為工作重點。2021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從2015年至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大幅上升,由27.0%提高至38.6%。據此,數字經濟已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全新動能與重要引擎,以及我國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重要戰略部署與發展方向。因此,對我國學界數字經濟研究的演進趨勢進行梳理,對數字經濟研究的熱點方向進行聚焦,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

二、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數據來源

本文將中國知網(CNKI)作為數據檢索平臺,將“數字經濟”設置為檢索的主題,選擇CSSCI期刊為檢索范圍,時間跨度為2000年1月1日到2021年12月31日,依此得到2457條數字經濟領域的文獻數據。為保證數據的精確度,本文在數據清洗過程中,剔除了“新聞報道”、“會議通知”等非研究性文獻,最終獲得2304條有效文獻數據。

2.研究方法

CiteSpace軟件是由陳超美博士團隊開發的主要用于計量和分析科學文獻數據的信息可視化軟件。據其團隊介紹,CiteSpace軟件可以通過計量特定領域文獻,得出該領域演化的關鍵路徑;通過繪制可視化知識圖譜,探測學科演化的動力機制與學科發展前沿。本文將從CiteSpace軟件生成關鍵詞共現、突現及聚類等知識圖譜入手,對我國2000年-2021年數字經濟的研究熱點及前沿展開分析。

三、國內數字經濟研究的演進趨勢

突現(關鍵)詞是指在短時間內出現頻次變化較大的關鍵詞,通過分析關鍵詞突現圖譜,有利于回顧研究熱點的演變,并預測未來一段時間的研究熱點趨勢。根據發文數量與關鍵詞突現圖譜,可以將2000年-2021年數字經濟的研究動態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2000年-2008年的初始萌芽期,國內該領域研究剛剛起步,每年文章發表數量不足10篇,部分學者對數字經濟進行初步探索?!皵底著櫆稀?、“網絡經濟”與“信息社會”等關鍵詞在這一階段出現,并持續了較長時間。此階段,學界主要探究如何跨越數字鴻溝,并探討國外發達經濟體的創新活動對國內的啟示。

第二階段是2009年-2017年的緩慢發展期,每年都有兩位數數量的文章發表,發文數量逐年上升,數字經濟新業態不斷涌現。這一時期突現的關鍵詞有“分(共)享經濟”、“數字出版”、“數字保存”、“互聯網+”與“國際稅收”等。這一階段學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對數字經濟新業態——分(共)享經濟的內涵與面臨挑戰的探討;二是研究數字經濟對國際稅收帶來的挑戰與機遇,以及我國的防治策略。三是對數字鴻溝的深化研究。如:熊光清分析了國際數字鴻溝問題,王興華(2010)探討了數字經濟與我國經濟增長的關系。

第三階段是2018年-2021年的迅速深化期,大量研究人員投身到這一領域,文章發表數量較前兩階段呈爆發式增長。2021年達到研究高峰,文章發表數量達1236篇。這一時期“人工智能”、“大數據”、“網絡空間”等關鍵詞突現,研究成果較多,研究重點將通過聚類分析進行細化。

四、國內數字經濟研究的熱點聚焦

1.關鍵詞共現分析

關鍵詞是一篇文章核心觀點與主要內容的縮影,運用Citespace對關鍵詞進行可視化分析,生成關鍵詞共現圖譜,從而透析該領域的研究熱點。數字經濟相關領域的關鍵詞共現圖譜中包含465個關鍵詞節點,587條連線,如圖1所示。關鍵詞節點越大,表示該關鍵詞越是該領域的研究熱點;連線的顏色越深,表示該研究熱點的研究歷史愈發悠久。同時,通過關鍵詞共現分析,還可得出各關鍵詞的中心度與出現頻次。中心度表示圖譜中節點的作用強度,其數值大小與該節點的重要性強弱正相關。根據出現頻次與中心度大小,可以得出數字經濟領域排名前十的研究熱點為“數字經濟”(1044,1.00)(前為詞頻,后為中心度)、“數字技術”(66,0.12)、“數字貿易”(60,0.03)、“大數據”(59、0.03)、“人工智能”(54、0.03)、“數字化”(44,0.04)、“區塊鏈”(40,0.01)、“數據”(38,0.03)、“平臺經濟”(37,0.02)與“反壟斷”(35,0.01)。

2.關鍵詞聚類分析

利用CiteSpace進行關鍵詞聚類分析,可以更好地歸納出數字經濟領域研究的集中點,并進一步探析數字經濟的研究熱點主題。依據網絡結構和聚類的清晰度,CiteSpace提供了衡量聚類繪制效果的兩個指標:一是模塊值(Q值),Q值的取值范圍在0-1之間,Q值大于0.3表示按照此法劃分的聚類結構較為顯著;二是平均輪廓值(S值),S值若在0.5以上,此時的聚類結構較為合理。當其大于0.7時,聚類結構被認為是可信服的。

由于2000年-2017年發文數量較少,且主題較為分散,若將2000年-2021年作為樣本期間,得出的聚類不顯著且低效。借助CiteSpace的聚類分析功能,將2018年-2021年2282篇文獻樣本數據中關系緊密的主題關鍵詞進行聚類,通過多次調整閾值,得到最終的關鍵詞聚類可視化圖譜,如圖3所示。結果顯示,模塊值Q為0.431,平均輪廓值S為0.7769,聚類結果顯著并且令人信服。聚類圖譜顯示共產生11個聚類,分別為#0數字經濟聚類、#1人工智能聚類、#2平臺經濟聚類、#3網絡空間聚類、#4數字金融聚類、#5數據治理聚類、#6數字鄉村聚類、#7國際稅收聚類、#8雙循環聚類、#9兩極化聚類與#10供應鏈聚類。根據上述聚類信息以及高頻關鍵詞,得到該領域主要研究方向可分為以下幾部分。

一是數字經濟的內涵與測度(#0數字經濟聚類)。學者目前沿用較多的數字經濟概念是G20 杭州峰會上簽署的《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中提出的相關概念,即“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作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專家學者們也紛紛從不同角度對數字經濟的含義進行闡述。裴長洪等(2018)認為數字經濟是繼農業、工業經濟之后的更高級且更可持續的經濟新業態。左鵬飛、陳靜(2021)認為“數字經濟”是一種以數據為核心生產要素的新經濟形態。

2017年以來,國內不同科研機構開始構建測度數字經濟的指標體系,具有代表性的有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數字經濟指數(DEI)、上海社科院全球數字經濟競爭力指數與新華三集團城市數字經濟指數(DEI)等。也有眾多學者做出了構建省際數字經濟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嘗試。

二是數字產業化的相關業態(#1人工智能聚類、#2平臺經濟聚類、#3網絡空間聚類)。學界主要對數字經濟時代,新型數字勞動的本質與構建,數字平臺組織的本質與演進,數字平臺催生的壟斷現象與反壟斷規制策略進行探討。

三是產業數字化的賦能機制(#4數字金融聚類、#5數據治理聚類、#6數字鄉村聚類、#8雙循環聚類、#10供應鏈聚類)。數字經濟時代下,催生了數字金融的新業態,如:劉偉等(2021)認為數字金融能驅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在數據治理方面,不少學者提出數字化轉型不僅給企業帶來新契機,也給政府治理帶來了新機遇,但是數字治理還存在個人隱私泄露、數據治理組織職能分散等問題;不同學者從數字文化產業、數字普惠金融等角度切入,研究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的機制;還有不少學者研究了數字經濟助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機制、路徑與對策。

四是數字經濟的國際影響(#7國際稅收聚類、#9兩極化聚類)。相較于研究的第二階段,學者在研究數字經濟對國際征稅影響的同時,還探討了數字經濟對本國國內征稅帶來的一些新的機遇與挑戰。還有學者提出,數字經濟重構了全球價值鏈,并對中國對外貿易多元化帶來挑戰。

五、研究結論與展望

本文以2000年-2021年CSSCI來源期刊刊發的與數字經濟相關文章為研究對象,運用CiteSpace文獻計量工具,對國內數字經濟的研究歷程與熱點主題進行探析,可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梳理了國內數字經濟的研究歷程與發展趨勢,將學界對數字經濟的研究劃分為三個階段:一是2000年-2008年的初始萌芽期;二是2009年-2017年的緩慢發展期;三是2018年-2021年的迅速深化期。

第二,歸納了數字經濟的研究熱點與重要主題。數字經濟研究的主要熱點關鍵詞有“數字經濟”、“數字技術”、“數字貿易”、“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等。通過聚類分析歸納總結出“數字經濟的內涵與測度”、“數字產業化的相關業態”、“產業數字化的賦能機制”與“數字經濟的國際影響”四個研究主題。

基于上述研究結論,對我國數字經濟研究前沿提出以下展望:一是應加快形成統一的數字經濟內涵與測算體系。對于數字經濟的內涵與范圍,學界尚未達成一致,并且對數字經濟的測度尚處于探索階段;二是關注產業數字化轉型問題。由于數據要素的虛擬性,其發揮作用必須依賴于其他生產要素載體,因此不斷涌現一系列新模式新業態。學界應密切關注這些新模式新業態的實質、發展桎梏與優化路徑。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J].求是,2022(2): 4-8.

[2]侯劍華,胡志剛.CiteSpace軟件應用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現代情報,2013,33(04):99-103.

[3]陳悅,陳超美,劉則淵,胡志剛,王賢文.CiteSpace知識圖譜的方法論功能[J].科學學研究,2015,33(02):242-253.

[4]熊光清.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國際數字鴻溝問題:現狀、成因和影響[J].國際論壇,2009,11(03):32-36+80.

[5]王興華.數字鴻溝與中國經濟增長[J].統計與信息論壇, 2010,25(07):53-57.

[6]裴長洪,倪江飛,李越.數字經濟的政治經濟學分析[J].財貿經濟,2018,39(09):5-22.

[7]左鵬飛,陳靜.高質量發展視角下的數字經濟與經濟增長[J].財經問題研究,2021(09):19-27.

[8]劉偉,戴冰清,劉衛鎮.數字金融能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嗎?——基于2011-2017年中國省級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21(06):63-75.

猜你喜歡
可視化分析知識圖譜數字經濟
OECD國家數字經濟戰略的經驗和啟示
我國職業教育師資研究熱點可視化分析
聲波吹灰技術在SCR中的應用研究
從數字經濟視角解讀歐亞經濟聯盟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對接
可視化分析技術在網絡輿情研究中的應用
國內外政府信息公開研究的脈絡、流派與趨勢
基于知識圖譜的產業集群創新績效可視化分析
基于知識圖譜的產業集群創新績效可視化分析
基于知識圖譜的智慧教育研究熱點與趨勢分析
數字經濟對CFC規則的沖擊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