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培養學生文化素養實踐的探尋

2022-07-17 04:10韓露
速讀·下旬 2022年4期
關鍵詞:二十四節氣雙減核心素養

韓露

◆摘? 要:國務院以中央文件形式推動延續中華文脈、傳承文化基因。我們為此受到鼓舞和啟發,“二十四節氣”是中華優秀文化長河中璀璨的明星,是中國的驕傲。更好地傳承,保護和弘揚這個傳統文化,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半p減”政策打開了傳統文化教育的新大門,給了文化教育以更大的責任和空間?!半p減”讓師生有時間和精力能一起充分地、深入地挖掘傳統文化的精髓,讓中華傳統輝煌文化永遠扎根于學生的心田,為我國的非文化遺產發揚光大做出自己的貢獻。

◆關鍵詞:二十四節氣;自然美好;核心素養;雙減

一、前言

魯迅先生曾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理解并傳承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提高思想文化修養,成了教育教學關鍵的一項核心素養。在中國傳統文化歷史長河中,有無數顆璀璨耀眼的明星,從衣著到出行,三餐到語言,耕種到生產,生活中任何事情,都離不開形形色色的傳統文化。2016年11月,“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意味著“二十四節氣”和“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造紙術”一并被稱為“中國古代五大發明”。

《二十四節氣歌》《數九歌》是每個小學生必背的童謠。經歷幾千年的歷史變遷,二十四節氣早已超越傳統的農耕生活進入互聯時代,目前面臨“失傳”的威脅,有些節氣已經逐步淡出人們的視線,被人們遺忘。

2017年1月25日,在習近平總書記關心部署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推動延續中華文脈、傳承文化基因。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民間引領垂范,將傳統文化日益融入日常生產生活,滋養當代心靈。我們為此受到鼓舞和啟發,“二十四節氣”是中華優秀文化長河中璀璨的明星,是中國的驕傲。各大媒體也在各平臺大力宣傳節氣文化。而作為教育工作者,更有責任更好地傳承,保護和弘揚這個傳統文化。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該怎樣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它,即能品出“春雨驚春清谷天”的詩意與美好,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軟實力,又能讓華夏文化扎根學生心底煥發生輝呢?

二、“文化傳承·我的節氣之旅”實踐過程與收獲

語文教育的重要任務就是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正與語文核心素養的要素之一“文化的傳承與理解”想契合。我以“文化傳承·我的節氣之旅”為例,談談通過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文化素養的點滴收獲和思考。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自然條件的差異很大。嶺南作為中國東南方,素有“天不足西北,地不滿東南”之說。節氣變化自有自己的特點,特別是節氣文化,更是融入老廣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我用一年的時間,記錄下節氣物候,以及地域文化習俗風貌。我想要帶領學生走一場“節氣之旅”,讓我的學生也能感受到自然和生活的美好。

三、基于“雙減”原則,設計專題性文化文本

專題性文化文本,首先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學生的學習經驗為基礎,發展為終極目標,致力于學生素養的提升和能力生成。我結合“雙減“政策的原則,設計了適合低年段學生的讀本,內容難易上貼近兒童。使學生能夠自行解讀,能有效地與文本自主對話。

文本分二十四個學習內容,一個節氣一個內容,每個內容分兩個板塊。一個板塊是節氣知識的普及,包括節氣名片,節氣相關的古詩俗語,和成語等。另一個板塊是學生的觀察體驗的記錄。

設計文本后,開設專題課。通過文化專題課《二十四節氣》向學生普及“二十四節氣”的知識。①講訴二十四節氣的傳說故事。②學生熟記“二十四節氣歌”。③將“二十四節氣”分成“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四人小組分配任務,動手收集有關二十四節氣的知識在小組內交流。④搶答賽的趣味游戲讓學生樂在其中。

通過交流,學生大致了解了每個節氣相關的氣候特點民間生活習俗。 “二十四節氣”中,“清明、冬至”是他們最熟悉的,學生暢談家鄉的各種習俗?!靶∈畲笫钚『蠛钡?,都能通過生活實際知道節氣的特點。但“驚蟄、小滿、芒種”學生還很陌生??梢赃\用諺語和生活常識向孩子們解釋。例如:“驚蟄未聞雷出地,豐收有望看春耕?!薄跋U”為藏,驚蟄為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此時氣溫地溫上升較快,草木長得也快,是春耕大忙的季節。

通過專題課的學習,學生了解了二十四節氣的科學知識,深深地欽佩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當得知,日本在轟轟烈烈舉辦二十四節氣的宣傳活動時,孩子們深深地意識到作為中國人,保護和傳承老祖宗的智慧哲思的重要性。同時他們也對接下來的”節氣之旅“充滿好奇和期待。

四、開展校園專題文化實踐活動

根據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觀察、重思考、重真情實感;淡化文體,強化體驗”的原則,專題文化實踐活動是專題性文化課程的另一種依托。目的在于使學生置身其中,通過自身的能動作用,經過豐富的體驗生成課程經驗。

1.班級文化建設

班級文化建設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力和感染力,班級文化建設對學生的教育、教學以及成長、成才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圍繞二十四節氣的相關內容,精心設計班級文化,向學生普及相關知識,讓學生主動接受文化的熏陶,而從提升個人的意識境界。

班級墻上掛著掛歷,我教會學生看日歷,指導農歷陽歷的看法。在學習園地里,以兒童的口吻向學生展示節氣的知識百科。班級文化墻上粘貼著學生制作的手工作品,以及學生的優秀記錄作品。其中有節氣相關的繪畫、貼畫、圖文并茂的觀察記錄等。這些作品隨時節更換。這些內容的展示形式童真童趣,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滲透作用。

2.走出教室,以自然為課堂

觀察力的培養是發展與提升思維的重要過程之一。每次上一節專題課后,我便帶著學生走出教室,在校園中尋找時令的氣息,空中的小鳥,草叢中的昆蟲,水池石頭上的滑膩青苔,灌木叢中的雜草、校道兩旁的大榕樹、教室前后的芒果樹……這些日常會忽視的事物都在悄然變化,時時處處皆自然。學生在活動中,不僅學會了具體的觀察方法,積累了不少自然素材,也感受到自然的美好與神奇,明白了“自然不僅僅在荒野和遠方,就在我們身邊和腳下”的道理。

3.畫出所感,對話自然

通過文本,引導學生將觀察后的收獲與感想用圖文記錄下來。記錄的形式不限,有的用繪畫表達,有的用文字描述還有的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能畫的畫出來,不能畫的,譬如心里的感受,聆聽到的聲音,聞到的氣味,觸摸時的感覺等,可以用文字來敘述。這些即能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符合“雙減“政策的要求。做記錄最大的意義在于和大自然對話,增進對大自然的了解,感受大自然中生命,把自我融入世間萬物。

4.誦讀經典,積累美文佳句

二十四節氣,年年歲歲周而復始,似乎在提醒我們:時光美好,

稍縱即逝,唯有不負韶華才對得起大好光陰和自然的饋贈。為此,自古文人墨客用生花妙筆我們留下了每個節氣中大自然的美好。

我開展“頌節氣之韻”的詩歌美文誦讀會。誦讀會上美文配圖,孩子們在朗誦中感受到節氣的美。讓學生踏著詩句鋪成的小徑,看萬水千山,風起云涌,賞四季更替,看物候輪換。一首首節氣詩句和諺語,就像一幅幅畫在孩子們面前展開。孩子們真真切切愛上了詩詞,愛上了中國文化。

五、依托地域特點,深入社會實踐

在獨特地域文化優秀資源的幫助之下,教師可以選擇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但卻容易被忽視的案例進行教育,實現由研學實踐課程教育向學生核心素養方面滲透,在保障學生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提高其創新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

1.體驗農耕文化,記錄自然美好

嶺南氣候溫和,植物茂盛,物產豐富。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嶺南人最會依據季節時令的變化來調節自己的生活節奏。這次活動,也緊隨地域文化特點,滲透到學生的家庭生活,讓父母家人也成為活動的參與者。學生走進農村,體驗農事:插秧、植樹、種瓜、摘果、收割……通過活動,學生記下相應時節氣溫變化,動植物變化以及人們的活動。

記得學生曾一致感慨廣州的春天有多美。道路兩旁都是綻放的花蕾,紅黃花、風鈴木、勒杜鵑、木棉花、櫻花……一場春雨后,一夜間廣州城換上了黃金甲,一邊繁花似錦,一邊落葉繽紛,鮮花和落葉共舞;谷雨的清晨,隨處可聽見婉轉動聽的鳥叫聲;清明時節,棉絮飄飄,芒果累累……

學生還發現:廣州的春天和北方不同,廣州是春天落葉的。孩子們的這個發現,打破了慣性思維。我想,這是一個契機,讓學生知道我國幅員遼闊,氣候資源多樣,二十四節氣是有所不同的。這些未知的奧秘激發了孩子們的繼續探究的興趣。他們得出結論:廣州節氣與書上描述基本吻合或相近。例如,立秋,當天降溫,早晚溫差大,區別于夏的炎熱;霜降、立冬、小雪當天氣溫驟降;小寒和大寒節氣是24個節氣中最冷的兩個節氣……

所以說,老祖宗的經驗,還是有不少可以借鑒的地方。親身經歷了節氣變化的神奇,學生對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佩服得五體投地,更是發自內心對中華歷史文化的欽佩和熱愛。

2.體驗嶺南民俗,留意身邊文化

嶺南文化歷史悠久,具有自己的獨特風格和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顒又?,做好家校工作,鼓勵家長帶領學生參與社會實踐,了解嶺南的民俗風情,感受廣式生活智慧。嶺南文化習俗讓學生印象深刻。立春時,人們舞著熱鬧的醒獅求吉祈福;驚蟄時節,萬物復蘇,人們開始滅三害;清明時節,踏青掃墓;小暑之時,人們排隊進行三伏天灸;待到秋高氣爽的重陽之時,人們攜老扶幼,舉家登高望遠,助益身心;冬至吃湯圓,吃艾粿艾酒……孩子們總結一條:老廣愛養生,每個節氣都有不同的養生之道。雖然孩子們不能從農事上直接體會到二十四節氣與生活的關系,但從生活點滴中感受到節氣與自己的生活密不可分,感嘆勞動人們的生活智慧。

六、多元化的評價,激勵發展

圍繞著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為根本,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感知能力,采用多元化的評價,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評價的整個過程中來。評價的內容多以學生的參與度、學生的提問質疑、與他人的合作、解決問題的方法為主,根據不同的活動做相對應的調改。

學生在翻閱同學的觀察記錄以及作品做出的評價、老師激勵性的評價、家長的笑臉評價、誦讀會的獎勵、教室文化墻上的作品展示……這些過程性的評價都是不斷激勵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不斷獲得學習的興趣和發展的動力。

經過一年的實踐觀察,學生收獲良多,閱讀了節氣相關的故事書籍,積累了節氣相關的古詩俗語,親身體驗的節氣的物候變化,記錄下身邊的人、事、物??傊?,知識來源于生活、社會、自然,如僅限于課堂學習,只是井底之蛙,所識有限。想要發展學生的文化素養,內化為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就必須有具有專題性的文本,讓孩子走近自然,為實踐、體驗、感悟提供寬闊的舞臺,通過多元評價激勵孩子記錄下自然最美的樣子,積累最美的語言,把熱愛自然科學、熱愛中華傳統文化的種子,留在學生的心間。

七、后語

在維持一年的綜合實踐中,前半年和后半年的效果截然不同。前半年活動處于一種被動狀態,學生的課余時間幾乎被繁忙的功課占用,對這種新增的內容,有應付心理,家長和學生都不夠重視。下半年自“雙減”政策出臺后,學生的課余時間充裕了,父母也能陪伴孩子親近自然,開闊視野,對身邊的人、物、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顒拥玫搅思议L的大力支持,有的家長也參與其中,一起學習。因此,前半期的活動多數在校園由老師帶領完成,后半期的活動多以家庭社會活動為主。是“雙減”促進了學生文化素養活動課程的開展,是“雙減”打開了學校傳統文化教育的新大門,讓師生能一起充分地、深入地挖掘傳統文化的精髓?!半p減”給了文化教育以更大的責任和空間,我們更要珍惜這樣的機會,從眾多優秀的文化中挑選適合學生的內容進行整理、提煉。

“我的節氣之旅”只是個開始,是“雙減”背景下開展文化素養課程的一個實踐,難免會有很多不足,還要不斷摸索,總結出既有知識性,又合適學生學習的,易于開展的語文綜合實踐教學模式。往后還會有更多的文化體驗課程,例如“漢字文化”“生肖文化”“中國古詩詞”“中國的傳統節日”等。

習近平主席曾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眰鹘y中有我們的精神基因,文化中有民族的志氣底蘊。只有讀懂古老而偉大的中華民族為何生生不息,領悟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如何博大精深,才能堅定守護中華民族文化根脈的歷史自覺和文化自信。讓中華傳統輝煌文化永遠扎根于學生的心田,為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精髓做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朱愛朝.時節之美[M].百花文藝出版社.

[2]黃光雄.核心素養[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3]石鋒.小學語文實踐活動課程[M].清華大學出版社.

猜你喜歡
二十四節氣雙減核心素養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中國“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非遺名錄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