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生物學生態文明教育初探

2022-07-18 01:32嵇巧蘭
高考·中 2022年4期
關鍵詞:生態文明教育高中生物應用策略

嵇巧蘭

摘 要:十九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被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國家高度強調了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建設魅力中國的目標。為響應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號召,教育界需加強生態文明教育,幫助學生樹立高度的生態文明意識[1]。高中生物學科與生態文明緊密相關,因而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態文明教育,能夠起到更加有效的教育作用。高中生物教師應當以身作則,在生物教學中滲透生態文明教育,幫助學生潛移默化地培養高度的生態意識。

關鍵詞:生態文明教育;高中生物;應用策略

高中生物教學不僅在于傳授生物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傳授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幫助學生學會運用知識來了解、解決實際問題。由于生產生活資源過度開發利用而帶來的生態問題越發引起人類的關注,教師應當采用多樣的教學模式,重視生態文明的滲透,重視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從實際出發,立足教材設計,將教學的方方面面與生態文明教育相融合,自然而然地完成生態文明教育。

一、開展生態文明教育的積極意義

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情況下,生態問題也更加突出。為了生態的恢復,以及人類自身的可持續性發展,教育界必須做出改變,將生態文明教育滲透進各學科教學當中[2]。首先,新課改之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教學的重要目標。在生物教學中,應當充分利用教學知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在生物教學中滲透生態教育是實現這一教學目標的重要途徑。其次,在生物教學中提升學生的生態意識,能夠幫助學生提高知識運用能力,將所學知識在實踐中得以運用,從而深化對生物知識的理解,構建起完整深入的生物知識體系,提升學生的生物成績。最后,培養學生的科學觀念,注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做到優化教學結構體系,形成高效的特色生物教學課堂,促使生物教學效果的改善,進一步提高生物教學效率。

二、生態文明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隨著生態文明建設受到國家的進一步重視,在教學領域滲透生態文明教育也隨之受到關注。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當下生物教學理念和模式固化,仍保留傳統教學模式,生態文明教育在高中生物課堂上并沒有受到高度重視,教學效果并不盡如人意。單單通過開展與生物教學相關的生態文明教育活動能夠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讓學生樹立環保意識,但也無法全面激發學生的生態意識,知行合一地踐行生態文明行為?,F階段的高中生物教學正在逐漸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和手段,以培養學生正確的生態文明觀念為宗旨[3]。然而,目前的生態文明教育現狀仍有較多進步空間需要教育界努力完善。在生物教學中滲透生態文明教育,需要在課堂內外進行多維度的滲透教學,將理念完整地應用到教學當中?;诖?,在當下新課改的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必須全面轉變教學觀念,合理地引入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將生態文明教育自然而然地融入教學過程當中,從而來提升生物教學的整體效果。

三、生態文明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策略

(一)組織生態實踐,貫徹生態文明教育

教育不僅是要做到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活用知識,達到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程度。生態文明教育重要的不是將知識和理念傳遞給學生,而是要引導學生在生物學習中了解生態、保護生態環境,做到知行合一,從理念到行動都要貫徹生態文明意識。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單單依靠課堂上的教材知識講解,無法真正達到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不利于有效開展生態文明教育?;诖?,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多聽、多看、多思考、多行動,積極組織生態文明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行動中、在經歷中貫徹生態文明教育。

例如:在教學“生態系統結構”這一課時,教師應當充分挖掘本課內容特點,適當組織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參與熱情。生態系統結構這一概念聽著遙不可及,實際卻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人們日常生活的水資源、大氣資源、生物資源等都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組織學生開展以“校園生態系統”為主題的實踐活動,讓全班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學生自由結成小組,離開教室前往校園內各處進行觀察實踐。學生隨意選擇校園的一隅進行觀察,拍攝下校園生態系統圖集。學生積極主動地觀察校園生態,熱情地與小組成員展開討論。在完成課外觀察的實踐活動后,教師帶領學生回到教室中,讓每一小組派出學生對實踐成果進行展示。通過多媒體展示完每組學生的校園生態系統圖集時,教師要求學生結合教材概念,解答自己所在小組拍到的圖集中的生物分別屬于生態系統中的哪種成分:生產者、消費者還是分解者,以及它們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學生在這一系列的實踐活動中,更加直觀全面地感受生物知識在生活中的存在,體會到生態系統對于人類生存的重要性,有效地對學生進行了生態系統教育。

生物知識不僅僅是停留在課本中的知識,而是與自己密切相關的生活環境中的知識。通過生態實踐活動,以更加直觀高效的方式讓學生在觀察探索中去發現,促使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達到更高層次,促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產生生物學習興趣,在輸入知識和輸出知識之間形成有序循環。

(二)依據生物教材,學習生態文明知識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課堂教學是最為重要的一部分。新教改進一步深化之后,教育界雖提出了更多有效的教學模式,但課堂教學仍然是目前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的方式,生物教材是最為重要的教學資源[4]。高中生物教材的每個章節都滲透著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內容,高效地利用教材資源才能更好地開展生態文明教學。學生在形成生態文明意識之前,應當有足夠的生物知識支撐,具有全面系統的生物知識體系,才能認識到生態文明的重要性,讓學生從觀念到言行都踐行著生態文明理念。因此,教師在開展生態文明教育時,應當以教材為切入點,學習和掌握生態文明的相關知識。

例如:教師根據教材安排,開展“光合作用”的相關知識教學。教師從教材切入,帶領學生學習光合作用的過程,以及植物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關系。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植物光合作用的發現史,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完成課堂導入環節。接著教師引入教材正式講授,利用問題串引導學生思維,將光合作用的相關概念和作用過程以更加清晰的邏輯展現出來,幫助學生完成這一部分知識的掌握。為了讓學生在生物課堂中強化生態文明意識,體會與大氣緊密相關的環境問題的嚴重性,教師對教材進行適當延伸,組織小組學習活動,討論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關系,分析環境中二氧化碳含量越來越高的原因。學生立足于教材知識,對工業化帶來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學生意識到工業化在發展的過程中,大量化石燃料的燃燒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與此同時綠化面積的大量減少大大降低了自然界對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使學生進一步意識到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等大氣環境問題的主要根源在于人類本身,人類為發展面對環境的破壞最終都反噬到人類自身上。

學生在教材學習中掌握了生物知識后,能夠運用所學自主探究生物環境變化的因果,在追因溯果的過程中感知到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學生自覺參與環境保護,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內涵,主動保護植物,倡導新型環保工業觀念。只有以生物課堂教學為切入點,才能在完成生物知識傳遞的過程中,讓學生構建起生態文明意識。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豐富生物課堂教學內容,也可以潛移默化地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三)重視環保主題日,增強生態文明意識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每年都會公布當年的世界環境日主題,并且隨著世界各國對于地球環境的保護意識的強化,環保主題節日將會逐漸增加。在植樹節、世界水節、世界糧食節等環保節日下,社會各界往往會積極參與,舉辦各種相關主題的環?;顒?,起到了擴大環境保護觀念的宣傳范圍的作用。在校園中,教師應當更加積極主動地利用環保節日進行生態文明教學,通過滲透式教學,將生物課堂與生態環境文化建設相融合,開展生態宣傳,促使校園生態文化建設的進一步加強。

例如:在每年三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六將會迎來由世界基金會倡導的全球性節能活動——地球一小時,呼吁居民和商戶在當地晚上20:30關閉非必需的電燈和電子產品,從而來表明世界節能減排的堅定決心。學校也應當積極加入這一節能活動中,通過多方面的宣傳幫助學生樹立環保意識,為生態文明建設做貢獻。在學校長廊和宣傳欄上裝飾上“地球一小時”活動的相關宣傳內容,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接著,在生物課堂上,教師向學生講述這一活動的由來,以及節能減排的原因、作用、措施等相關內容,將生態教學融入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提倡學生在當晚回家后積極參與“地球一小時”活動,在晚上八點半之后熄燈一小時。學生在親身參與了本次活動后,感受到人類是休戚與共的共同體,而地球是我們唯一生存的家園,在活動體驗中產生保護環境的責任感。教師為延伸這一環?;顒拥挠绊懥?,讓學生在之后一個月的每一天里,根據學生家庭的實際情況,選擇晚上不特定的一個小時延續節能活動。在這個月中,學生逐漸養成節能環保的習慣。即使在之后不再專門選擇一個小時進行熄燈活動,也會在生活中的任意時間中貫徹節能環保理念,養成隨手關燈、節約用電的習慣。

環境主題節日是世界的一個環保舉動,需要地球上的每一個成員都積極參與進來。而作為未來棟梁的學生,更是應該通過環保主題日來提升持續發展意識。教師和學校應當承擔起教育作用,營造良好的校園生態文明環境,幫助學生增強生態文明意識。

(四)應用多媒體技術,強化生態文明觀念

“一言堂”的傳統教學模式下,枯燥無趣的學習氛圍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受到極大的限制。當下,信息技術正在快速發展,互聯網信息技術快速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現代教育技術也隨之得以不斷提升。生物課堂的教學也應當與時俱進,將現代信息技術不斷應用于教學過程當中,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質量的作用。教師可以借助現代化技術來改善教學形式和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官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更加直觀生動的情境來了解生態問題,從而起到強化學生生態文明觀念的效果。

例如:教師在講授“種群特征及其數量變化”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搜集資料,整合與此相關的動畫演示、新聞報道、研究文獻等內容,制作成PPT,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以豐富課堂效果。教師通過一個以瀕危生物為主題的視頻導入課堂,學生在視頻中了解到當下生物多樣性所面臨的困境,從而引發學生的好奇心,達到吸引學生課堂注意力的作用。接著,教師對種群相關知識進行講授,讓學生在知識中認識到生物種群數量變化與人類活動的相關性。教師向學生提問:“你認為種群數量變化的影響因素有哪些?”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可以得出影響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遷入率和遷出率、年齡結構和性別結構等。教師進一步進行引導,向學生提問:“你認為人類活動對種群數量有影響嗎?有什么影響呢?”學生經過深思得出了結論:人類的諸多無節制的開發活動都會影響到生物多樣性,從而影響到生物種群的發展。教師緊接著在多媒體上播放圖片、視頻,描繪了大自然的多姿多彩,以及遭受人類破壞后殘破不堪的自然生態,學生在視覺的強烈對比下明白了人類對生態的深遠影響,更加堅定了保護環境的意識。

通過運用先進的現代教學技術,使得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得到進一步豐富和延伸。學生在信息技術構建生動的生態情境下更加主動地參與生物課堂教學,積極認真地學習生物知識,能夠有效強化學生對生態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讓學生在反思自身行為過程中樹立起良好的生態文明意識,從而達到了增強生態教育力度的效果,讓學生成為環境保護的排頭兵。

結束語

目前,地球生態環境遭受著嚴重的破壞,世界環境形勢朝不待夕。在國家積極倡導生態文明建設的大背景下,生物學科作為與生態文明休戚相關的教學科目,必須幫助學生培養正確的生態文明觀念,讓學生成為建設未來的美麗中國的主力。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當強化自身的生態文明意識,運用滲透式教學的模式,將課堂教學與生態文明教育相融合,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發揮學生的主體地性作用,優化教育方式,創設出高效的生態文明課堂,為實現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王薇,房巖,孫剛,等.生態文明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滲透研究[J].科技視界,2020(23):160-161.

[2]馬向東.生態文明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滲透[J].讀與寫,2021(1):253.

[3]王薇,房巖,孫剛,等.生態文明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滲透研究[J].科技視界.2020(23):33-34.

[4]覃國樂,楊雪妹,李曉東,等.新時代生態保護背景下高中生物課學生生態素養教育[J].教育現代化.2019(65):67-68.

猜你喜歡
生態文明教育高中生物應用策略
大學生生態文明素養研究
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現狀研究
試論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主動學習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綠色生物實驗
小組活動在初中音樂課堂中的應用
高中生物解題教學中應用化學知識的可行性研究
試分析高中化學教學中概念圖的應用策略
技校制冷專業課程一體化教學探析
將生態文明教育滲透于高中自然地理教學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