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語拒絕表達中的“不用”

2022-07-21 09:44黃菁萍
關鍵詞:陳述句語料副詞

李 影,黃菁萍

(1.貴州大學 國際教育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2.瓦萊嵐大學 文學院,泰國 洛坤 80160)

拒絕是對請求、命令、建議、邀請、提供等引發行為(eliciting acts)的回應。根據拒絕的內容,拒絕可以分為拒絕提供信息和拒絕實施行為兩類。本研究主要針對出現在后一類拒絕中的“不用”展開,并且在分析中將拒絕看作一類言語行為(speech acts),即在說出拒絕話語的同時,言者(拒絕者)也實施了拒絕這一行為。以往對“不用”的研究,或從歷時平面討論“不用”詞匯化、語法化的情況[1-2],或從共時平面比較分析“不用”的句法語義特點[3],而針對漢語拒絕表達形式的研究雖然對“不用”有所涉及,但是主要是在說明拒絕表達類型時以舉例的形式出現,對于拒絕中“不用”的具體性質、表現及其適用的情景等鮮有涉及。因此從言語交際互動出發,考察“不用”在拒絕表達中的具體情況,如“不用”在會話序列中出現的具體位置、前后搭配情況、適用場景等,不僅有助于全面細致梳理漢語拒絕表達形式,而且也能為漢語教學做出一定補充。

一、獨立出現的“不用”

表示拒絕時,獨立出現的“不用”常位于會話第二部分的開始位置。在筆者考察的語料中,通過獨立出現的“不用”實施拒絕的情況共有74 例,其中單用“不用”(包括后附語氣詞)的情況有14例,“不用”重疊使用的情況有2 例,與其他獨立成分連用的情況有3 例,后附其他小句/句子的情況有55 例①。具體統計見表1。

表1 拒絕中獨立出現的“不用”

根據觀察,除了可后附語氣詞外(如“了/啦”),這些獨立出現的“不用”所具備的組合擴展能力都十分有限,因此研究將這類“不用”看作是一類固定的表示拒絕的結構②。例如:

(1)夏東海:我幫幫你!

劉梅:不用?。ā都矣袃号罚?/p>

(2)劉慧芳:我來吧。

宋大成:不用,不用。(《渴望》)

例(1)、(2)表明獨立或重疊出現的“不用”處于建議、提供等引發行為之后時,主要用于實施拒絕。這時“不用”可作兩種解讀:①“(我)不用”;②“(你)不用”。前者通過陳述己方不需要,實現拒絕;后者通過勸阻對方,實現拒絕。同時,“不用了/啦”也可以用于實施拒絕,如例(1)、(2)均可改寫為:

(3)夏東海:我幫幫你!

劉梅:不用了/啦!

(4)劉慧芳:我來吧。

宋大成:不用了/啦,不用了/啦。

同例(1)、(2)相比,例(3)、(4)的語氣更為緩和。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語氣詞“吧”出現在拒絕中可以使語氣趨于緩和,但是根據統計,表示拒絕時“吧”較多出現在通過建議、命令、要求等指令行為(directives)間接實施拒絕的情況中③,在“不用”或“不用了”之后出現的情況并不常見。如例(1)~(4)的回應部分如果添加“吧”,則增添了商量的語氣,在上述這些通過“不用”實施拒絕的語境中并不適切。

根據對語料的分析,當“不用”出現在拒絕中時,更多的情況是在其前、后搭配其他成分,如嘆詞、稱呼語、解釋說明拒絕理由的小句/句子、表示客觀情況不允許的小句/句子等,這體現了言者(拒絕者)在實施拒絕時所采取的不同的語篇表層策略[4-7]。這些共現的內容使拒絕表達更加委婉,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對聽者(被拒絕者)面子的威脅(FTAs)④。例如:

(5)胖嫂:那個,要不這樣得了,我呢,跟您回家認認門兒去,您住幾層幾號???這圓白菜幫您拿著。

劉梅:啊,不用?。ā都矣袃号罚?/p>

(6)宋大成:不行,我借平板兒去,咱們還是上醫院,別這么滲著。

劉母:不用了,大成,燕子到藥鋪給我抓藥去了……(《渴望》)

(7)張大民:我給你買兩根雞脖子吧?

李云芳:不用了,一想就沒什么食欲了。(《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

馬月蘭[4]、唐玲[7]等將出現在句中的嘆詞、稱呼語、感謝語、道歉語、表示遺憾的詞語等稱作“引語(preface)”,屬于一類會話附加語[4],主要作用是為會話的另一方做好心理準備,即準備接受一個他/她原來并不期待的回應[8]。根據語料,能夠同“不用”共現表示拒絕的引語主要是嘆詞,如例(5)回應中的“啊”;當“不用(了/啦)”與稱呼語共現時,稱呼語可出現在“不用(了/啦)”之后,并在其后再給出拒絕的原因或是新建議、新方法等,構成“不用(了/啦)+稱呼語+理由說明/新建議”的拒絕表達模式,如例(6)的回應。例(6)、(7)中都出現了對拒絕理由的說明,馬月蘭[9]、王愛華[5]認為拒絕中用于說明解釋理由、給出新建議等的成分屬于“輔助行為語”或“輔助言語行為”,這些“輔助行為語”或“輔助言語行為”出現在“中心言語行為”(如“不用” “不了”等)之前或之后,用于加重或減輕拒絕的語力。不過觀察發現,當與“不用” “不用了”共現實施拒絕時,這類輔助言語行為以居后的情況更為常見,如例(6)、(7)通過先直接說“不”再強調客觀事實的語用策略,減少了對聽者(拒絕者)面子的威脅,使拒絕顯得更為禮貌。

根據語料,除嘆詞和稱呼語外,常跟“不用”共現表示拒絕的引語(preface)還包括出現在回應開始位置的“不”。例如:

(8)劉慧芳:大成,我來吧,你歇會兒,箱子上有煙。

宋大成:不,不用。(《渴望》)

例(8)回應部分的“不”不具備跟其他成分組配的能力,可以看作是應答銜接語[10],因為主要負載拒絕功能的是其后的成分,即使“不”不出現,這里的“不用”仍然可以表示拒絕。從讀音上看,這里的“不”一般都輕讀,這與單獨通過“不”實施拒絕的情況也不相同。比較:

(9)劉慧芳:大成,我來吧,你歇會兒,箱子上有煙。

宋大成:不用。

(10)劉慧芳:大成,我來吧,你歇會兒,箱子上有煙。

宋大成:不。

例(9)、(10)的回應部分均由例(8)改寫。通過對比可知,例(9)會話第二部分刪除“不”后仍然可以實施拒絕;例(10)中回應部分與會話的第一部分仍然具有關聯(relevance),但是此時“不”不僅具有應答銜接語的功能,同時還承擔了實施拒絕這一言語行為的功能,因此它的讀音比例(8)中的“不”明顯加重。

二、句中的“不用”

除了獨立出現實施拒絕言語行為外,“不用”還可以作為用以實施拒絕的陳述句或祈使句的一部分出現在會話第二部分。同時,因為“不用”在共時狀態下具有不同的性質,所以其后所接的成分既可以是體詞性的,又可以是謂詞性的,并且有時還可以不出現。

(一)陳述句中的“不用”

當“不用”出現在表示拒絕的陳述句中時,“不用”后接成分不完全相同,這實際上反映了“不用”在共時狀態下的兩種不同性質,即狀中偏正短語“不用(不+用)”和否定副詞“不用”。在前一類“不用(不+用)”中,根據其后成分的不同,又可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動詞“用”后接體詞性成分,再與“不”構成內嵌動賓結構的狀中偏正結構,即“不+[用+NP]”,主要通過說明解釋客觀事實間接實施拒絕,如例(11);第二類是動詞“用”與后續成分構成兼語式,而兼語式又受否定副詞“不”修飾,構成狀中偏正結構,即“不+[用+Pron./NP+VP]”,主要通過否定對方(被拒絕者)的行為來實施拒絕,如例(12)、(13)。在后一類中,否定副詞“不用”與其后的謂詞性成分直接構成狀中偏正結構,即“不用+VP”,主要通過否定引發行為涉及的動作行為實施拒絕,表示引發行為中所提及的動作行為沒有必要,如例(14)。

(11)瑪麗:……(對劉星)別緊張呀小男孩,等你到了十八歲的時候,我送你一個生日禮物,一臺摩托車,你可以開著它去越野……

劉梅:不用,不用,他不用。他不愛騎那個,他騎自行車騎特溜。(《家有兒女》)

(12)宋大成:見了面替我謝謝人家!

劉慧芳:不用你教我?。ā犊释罚?/p>

(13)劉燕:媽,我這就去看他!

劉母:等等,這事兒不用你惦記著,還是讓你姐好好去謝謝人家?。ā犊释罚?/p>

(14)張大民:……您看看我妹妹的化驗單。

大師:不用看,測測你的腦電波,你的病你妹妹的病你媳婦的病你兒子的病一清二楚。我一回治一個,先治治你妹妹的病。我給你個意念,你就想妹妹的病好哩好哩好哩,兄弟,她就……行了,起來吧!下一個(《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

例(11)表明在用于實施拒絕的陳述句中,“不用(不+用)”的主語并不一定總是指向言者(拒絕者)的第一人稱代詞,它也可以指向會話雙方之外的第三方,只是這時的拒絕不再是通過直接說“不”實施的,而是通過解釋原因理由間接實施的,“不用”后可以補出體詞性成分“摩托車”。根據例(12)、(13),“不用(不+用)”與后續成分可構成內嵌兼語式的狀中偏正結構,這時主語一般都省略不出現,如例(12);而例(13)雖然有主語“這事兒”,但是更宜看作是動詞賓語提前以后形成的凸顯話題(topic)的結構,它在結構上與例(12)仍然是一致的。例(14)中“不用看”的是說話人“大師”,仍然是通過陳述句實施的拒絕,是一類通過否定副詞“不用”直接否定引發行為涉及的動作行為所實施的拒絕。

(二)祈使句中的“不用”

與出現在陳述句中的“不用”相比,出現在祈使句中的“不用”性質比較單一,主要為否定副詞,修飾其后的謂詞性成分,表明這些謂詞性成分涉及的動作行為在事實上沒有必要,并借此間接實施拒絕。例如:

(15)田莉(要給亞茹檢查):我是婦科醫生!

王亞茹:不用看了。孩子一切正常。田莉,我準備把孩子生下來?。ā犊释罚?/p>

(16)老主任:回頭搜羅搜羅,看有什么言論,好歹咱們搞個批判會!

劉慧芳:這事兒呵,您不用找我。(《渴望》)

當“不用”出現在表示拒絕的祈使句中時,其修飾的動詞(短語)后可以搭配“了/啦”等語氣詞,但語氣詞也可以不出現,如例(15)中的祈使句也可以替換為“不用看!”。當沒有“了”時,拒絕的語氣更為強烈。此外,如果想要進一步緩和拒絕的語氣,祈使句后還可以直接接語氣詞“吧”或是在“了”后接“吧”,構成“不用……吧”或“不用……了吧”等形式。但是當以這些形式表示拒絕時,也必須充分考慮語境因素,如例(15)的回應部分如果換成“不用看了吧?!被颉安挥每窗??!边@類含有商量語氣的拒絕表達形式就不適切,因為例(15)的回應是通過指令間接實施的拒絕,在當時的語境下語氣較為強烈。例(16)情況類似,因為拒絕時語氣比較強烈,所以以不搭配語氣詞的形式回應更為適切。

此外,“不用”還經常出現在一些基本已經固化并廣泛用于實施拒絕的祈使結構中。例如:

(17)肖竹心:不信?人家也有進步的時候嘛……(一邊說一邊拿著鍋往外走)

王滬生:竹心,不用麻煩了。(《渴望》)

(18)宋大成:月娟,你聽我說。

徐月娟:不用廢話,飯給你預備在櫥里,自個吃吧?。ā犊释罚?/p>

根據語料,“不用麻煩”在一定的上下文中可以表示拒絕,同時例(17)表明,其后可添加“了” “啦”等語氣詞緩和拒絕語氣。例(18)回應部分通過表示指令的“不用廢話”拒絕了對方的請求,其后也可附語氣詞,如“不用廢話啦”。

綜合來看,與獨立出現的“不用”相比,句中“不用”的性質更為復雜。當“不用”出現在實施拒絕的陳述句中時,根據搭配成分的不同,通??勺鲀煞N解讀,即狀中偏正短語“不用(不+用)”和否定副詞“不用”;當“不用”出現在實施拒絕的祈使句中時,一般僅解讀為否定副詞“不用”。具體情況見表2。

表2 實施拒絕的句子中出現的“不用”

三、“不用”適用的拒絕場景

雖然對言語行為的分析可以只考察實施言語行為的話語,但是拒絕作為對話中通常不被期待的第二部分(dispreferred second parts),對于它的理解仍然離不開對上下文以及情景因素的考量。東平提出漢語拒絕的內容主要包括對方的請、求、勸[11]。Yang 依據邀請、請求、提供、建議這4 類引發行為,將漢語對應的拒絕分為4 類,其中“提供”不僅包括提供物品、服務還包括提供幫助,而“請求”的內容除了行為外還包括信息[12]。筆者在分析時借鑒了Yang 對漢語拒絕所對應的引發行為的分類,但是在“請求-回應”的考察中排除了對“請求信息”的考察,在“建議”中包括了要求、命令這些引發行為,并在區分“建議”和“請求”時參考了會話雙方的社會關系地位等非語言因素。

(一)獨立出現的“不用”適用的場景

根據語料,通過獨立出現的“不用”所實施的拒絕主要出現在對于言者(拒絕者)來說引發行為可使其受惠(benefit)的情況下。同時,在此類拒絕中,言者(拒絕者)的社會地位一般都不低于對方。例如:

(19)劉慧芳:你還沒吃?我給你攤個閑食。

宋大成:不用。(《渴望》)

(20)劉慧芳:媽,把孩子給我吧!

劉母:不用?。ā犊释罚?/p>

(21)牛牛舅舅:大龍蝦、鮑魚、魚翅、大閘蟹。

夏東海:不用,不用,真的不用。心領了,我真不吃,真的。(《家有兒女》)

例(19)回應部分是拒絕對方所提供的物品⑤。一般情況下,提供類的引發行為總是讓言者(拒絕者)受惠(benefit)的,在拒絕這類行為時,“不用”常常出現。例(20)回應部分是對建議的拒絕。建議內容可能涉及建議提出者自己,即會話第一部分發出者;也可能只針對拒絕實施者,即會話第二部分的發出者。日常會話中,對于拒絕實施者來說,建議的內容如果能使自己受惠(benefit),并且自己的社會地位不低于對方,那么運用“不用”實施拒絕就是適切的。例(21)表明即使會話雙方的社會距離(social distance)不近,只要言者(拒絕者)的社會地位不低于對方,那么在引發行為可使其受惠(benefit)的情況下,言者(拒絕者)仍然可通過“不用”實施拒絕。

(二)句中的“不用”適用的場景

與獨立出現實施拒絕的“不用”相比,通過“不用”所在的陳述句或祈使句實施的拒絕并不總是對應于可以使言者(拒絕者)受惠(benefit)的引發行為。相比之下,這類拒絕對應的引發行為的類型更為豐富,“不用”在這些實施拒絕的陳述句或祈使句中表示,在引發行為中所提及的建議、要求等在事實上沒必要。例如:

(22)劉母:行,讓你活,你呀收拾一下去接小芳回來!

劉燕:不用你操心,我姐早就去了,半道上我都碰上了。(《渴望》)

(23)秘書:你好,老總馬上就到,可是因為她太忙了,但是又十分地講究效率,所以,讓我們先把見面的具體程序商量落實一下。

夏東海:不用商量,您幫著給安排一下就行了。(《家有兒女》)

與例(19)~(21)的引發行為相比,例(22)、(23)的引發行為對會話第二部分的發出者(拒絕行為實施者)來說受惠(benefit)并不明顯,這說明這類拒絕與獨立出現的“不用”在實施拒絕時可能出現的情景并不完全一致。

四、結 語

“不用”作為漢語中一類表達拒絕的常見形式,在實施拒絕時的情況比較復雜。拒絕中的“不用”不僅可以獨立出現,而且還可以作為用于實施拒絕的陳述句或祈使句的組成部分。當出現在這些表示拒絕的句子中時,“不用”可作不同解讀,這主要與“不用”在共時狀態下可以理解為狀中偏正短語“不用(不+用)”和否定副詞“不用”這兩類不同的結構有關。這些有關“不用”的新認識在幫助我們全面梳理漢語拒絕表達的同時,也拓寬了對外漢語教學中相關問題的教學研究思路,例如文中對于“不用”具體運用情況的討論以及適用情景的分析成果都可以直接應用于漢語教學實踐。同時,雖然“不用”可作不同解讀,但是在實施拒絕時又表現出了一些共通之處,這也給相關問題教學帶來了新啟示,即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涉及以“不用”表達拒絕的情況,或可不必過分強調二者的區分,以便減輕學習者的學習壓力,提高學習效率。

注釋:

① 文中用例主要來自電視劇《渴望》《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家有兒女》等的人物對話。同時,考慮到拒絕作為會話第二部分的特點,用例均以毗鄰對(adjacency pairs)形式節選。

② 本研究將通過“我不用”實施的拒絕看作是一類“不用”出現在陳述句中并實施拒絕的情況,將其與獨立出現的“不用”分開。觀察語料發現,實施拒絕時獨立出現的“不用”遠多于“我不用”。

③ 根據對研究語料的統計,與其他類拒絕出現語氣詞“吧”的情況相比,這類拒絕中含有語氣詞“吧”的情況超過了該類拒絕總數的79%。

④ 關于面子威脅(FTAs)的討論,參見Brown P & Levinson S C.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74-79.

⑤ Yang 將提供(offer)分為4 類,包括提供禮物、提供幫助、提供食物/飲品、提供機會。根據觀察,上述4 類提供類引發行為大體可以歸納簡化為兩類,即提供物品和提供行為。這里的“物品”是一個廣義的概念,不僅包括如“食品” “飲料” “禮物”等一般意義上有形的物品,也包括機會、精神上的安慰等無形的物品。

猜你喜歡
陳述句語料副詞
滿文簡單句式之陳述句
面向低資源神經機器翻譯的回譯方法
西夏語陳述句到一般疑問句的轉換方式
短句—副詞+謂語
瀕危語言與漢語平行語料庫動態構建技術研究
附加疑問句要點搜索
國內外語用學實證研究比較:語料類型與收集方法
副詞和副詞詞組
英語教學中真實語料的運用
反問句與陳述句轉換小技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