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鄉土中國》出發,看中國鄉村變遷
——以全國旅游扶貧試點村燕兒塆村為例

2022-07-30 12:14高永平
新作文·中學作文教學研究 2022年7期
關鍵詞:燕兒鄉土中國鄉土

◎高永平

【寫作任務】

閱讀學術著作,要關注其中“問題的提出”和“問題的解決”。當今中國社會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傳統與現代的交織和轉換,鄉村與城市的碰撞和融合,使社會發生著巨大變化。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書關于鄉土社會的論述能給我們帶來哪些思考?試以“今日中國鄉村的變遷”為話題,從居住環境、精神風貌、文化生活、風俗習慣、鄉村管理等角度中任選一個,開展調查訪問,寫一篇不少于1000字的報告。在此基礎上,運用多種形式,如制作手抄報、舉行演講、開展辯論、設計網頁等,與同學交流。

【寫作引導】

這堂課是在學生閱讀《鄉土中國》后,組織實地開展研學活動后進行的。整個教學過程按照“研讀文本、觸摸鄉村、悟思變遷”的思路設計,通過“實地考察、對話交流、寫作指導”的思路組織教學,重在引導學生深入鄉村、體驗生活、發現鄉村的變化,訓練學生“問題的提出”和“問題的解決”能力。

首先,選好有代表性的鄉村作為研學考察的樣板。我們將學生研學的地點選在了湖北黃岡一個叫燕兒塆的村莊。燕兒塆曾是有名的貧困村,經過脫貧攻堅戰后,一躍成為集休閑、旅游、健康養老、研學教育等為一體的鄉村旅游產業扶貧示范綜合體,國家AAA級旅游景區,是全國產業扶貧先進典型。燕兒塆村是荊楚大地上現代農村發展的縮影,折射出了新時代中國農村變遷的歷程與精神風貌。將研學地點選在這里,能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走進農家,走進田園,直接與村民對話,更直觀地調研鄉村發展的經驗,真切感受新時代農業生產現狀、鄉村振興的舉措、新一代農民與鄉村老人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狀態。

其次,做好研學前的準備工作。一是與村里對接,說明此次考察的目的、任務和活動內容,取得村里的支持。由村里居民安排具體的行程和調研的內容、采訪的對象,體驗的項目等。二是組織學生再次研讀《鄉土中國》,反復閱讀,歸納整理,做好讀書筆記;摘錄批注,相互交流,共享閱讀成果;概念閱讀,對比分析,思考“鄉土中國”的特色;掌握考察鄉村的必備知識和方法,做到學以致用。準備好采訪筆記和相機,隨時收集和整理采訪資料。三是邀請班主任和政治、地理、綜合實踐學科老師擔任指導老師。

第三,教學安排與預設。8:00~9:30,參觀村容村貌和村史館,聽取村主任介紹村莊發展歷史;9:50~11:50,分組采訪和調研;13:00~14:30,自由參與農事體驗活動;14:30~15:30,分組整理采訪筆記,討論,推選小組中心發言人;16:00~17:00,課堂討論,分享研學成果,指導撰寫相關文案。課堂設在村“工匠學?!?。

【課堂實錄】

一、回望鄉村,形成印象

師:同學們好!今天上課的地點選在這里,感覺如何?(生議論紛紛)村前村后,田間地頭,走了一天,又是參觀,又是采訪,又是體驗,又是討論,累了吧?

生:不累,快樂著呢……

師:有什么收獲呢?

生:收獲可多啦!

師:那就好。等下再請大家談談收獲。在大家談之前,我想請同學們看個短片。(播放燕兒塆村短視頻)大家今天到燕兒塆村做客,剛才又看了這個短片,大家對新農村的印象如何?

生:村莊環境優美,宜居宜業。

生:村民樂觀友善,和藹可親。

生:文化生活日漸豐富,傳統手工藝得以保護,風俗習慣隨著時代在變。

生:村里以旅游為支柱產業,帶動農業發展;鄉村治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師:老師把大家的發言做了簡要的整理和歸納,發現大家關注的重點是:居住環境、產業發展、經濟狀況、精神風貌、鄉村管理(治理)、干部作風、文化生活、風俗習慣。

二、解讀鄉村,聚焦村落

師:今天,是我們升入高中以來第一次走進鄉村,《鄉土中國》是我們高中第一次開啟的整本書閱讀,第一次接觸學術著作。閱讀學術著作,最難也最費勁的是梳理論證脈絡,琢磨論證邏輯。大家回憶《鄉土中國》的邏輯架構圖,思考你在閱讀《鄉土中國》時有哪些發現。

生:我發現書中講到的鄉土中國,并不是對具體的中國社會進行描述,所展示的是中國傳統社會的一種具體的體系,“土”與“家”串起了整個鄉土中國的情結與講述。

生:我發現作者似乎一直在比較,不論是一種概念、一種名詞,抑或是一篇論文,他都圍繞著對立面來比較,從這些比較中,我基本讀懂了這本書。在今天的研學過程中,我也一直將燕兒塆的過去和現在進行對比,將這里和我們村進行比較。

生:學習“鄉土本色”一章后,我對鄉土的“土”有了新的認識,在傳統社會里,因為土地的滋養,才有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業;有了聚村而居的生活,才有了人與人關系的“熟悉”。今天在村里參觀,我對這種“熟悉”有了更深的理解。

生:我也很喜歡這里,無論哪家來了客人,大家都圍坐在一起,談天說地,很是熱鬧??墒?,私下聽他們講,農村人送禮的現象比較普遍,禮金也是水漲船高,經濟差一點的家庭負擔不起。我認為這種現象不好。

師:很好!能發現問題。你分析過原因沒有?

生:可能大家都住在一個村子里,鄉里鄉親的,低頭不見抬頭見,人家有事,不送個禮,感覺不好意思。

生:“熟人”社會里的弊病吧。同一個村里的人,送禮應該沒問題,問題是大家互相攀比,禮金不斷攀升,反而成了負擔。

師:大家發現沒有,《鄉土中國》這本書有一個明確的論題核心—村落。鄉土中國是以村落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作者在第一章中就指出其三個特色:土地的屬性、人空關系固定、熟悉社會。這三個特征又決定了鄉土社會的其他屬性。從大家一天的采訪中我們能夠得知: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特別是城鄉一體化步伐的加快,城市與農村的差距也逐漸在縮小,與費孝通先生寫作《鄉土中國》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下面,我們就以燕兒塆為藍本,探討“今日中國鄉村的變遷”。

三、發現鄉村,分享交流

1.村容村貌

(播放燕兒塆村容村貌視頻)

師:哪位同學能隨著畫面簡要介紹燕兒塆村的情況?好,我們掌聲有請張欣雅同學向大家介紹燕兒塆吧——

(生介紹燕兒塆的概貌)

燕兒塆,又名燕窩塆,因其塆落山勢形如燕窩而得名。它位于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駱駝坳鎮,是深藏大別山腹地的一塊翡翠,重巒疊嶂,溪流清澈,風景秀麗。

此地曾因地處偏僻,交通閉塞,耕地不足,山地旱澇不保收,勤勞的村民祖祖輩輩受盡了貧困的折磨,日子過得很艱難,是大別山區典型的深度貧困村。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燕兒塆村成立了“燕兒谷生態農莊”,如今的燕窩塆村是湖北省宜居村莊、湖北省文明單位、全國旅游扶貧試點村,實現整村脫貧出列,還帶動了周邊幾個村的發展。窮了幾代人的燕兒塆村民過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生鼓掌)

師:張欣雅同學用心了,將搜集到的材料整合加工成了一段很優美的解說詞,再加上她動情的解說,極富感染力。那么今天的參觀訪問和體驗活動,大家有哪些新發現?下面,我想請王辰杉同學擔任主持人,主持下面的分享會。

2.人居環境

主持人:感謝高老師的信任!這次研學活動,同學們積極參與,各小組的討論也很熱烈,我想大家的收獲必定滿滿。閑言少敘,首先有請“人居環境調研組”的代表發言——

生:同學們好!我是“人居環境調研組”的代表,我們對燕兒塆的村容村貌和民居做了考察。 我們認為從“厭人塆”到“燕兒谷”,從村莊名稱的更改中,我們能夠看出村里環境的改善,村里居民幸福感的提升。而今,家家蓋起了三層小別墅,白墻紅瓦掩映在綠樹叢中,格外顯眼,寬敞的院子,栽花種樹,香氣撲鼻,清新怡人。大家請看這張照片—徐家老屋。

(屏顯徐家老屋)

師:大家熟悉吧,我想請我們組的快嘴林嘉瑞給大家講講徐家老屋——

(生講述徐家老屋)

徐家老屋是村里保留下的一處老舊民居,屋旁修竹千竿,門前秀水一塘。這幢白磚青瓦房子,有著近50年的歷史,見證了改革開放的歷程。門前一棵600多年的皂莢樹,30多米高,需數人合抱。房子的主人就是村里致富的帶頭人徐志新,是他帶回了資金、帶回了產業發展的藍圖,和鄉親們一起摘掉了村里貧窮落后的帽子。徐志新告訴我們,這座房子有著太多的鄉愁。

從回鄉創業的徐志新身上,我發現這是充滿家國情懷,敢于擔當的新一代農民。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新時代中國農村的希望。

生:林嘉瑞同學的介紹讓我們知道了這間老屋和主人的故事了。徐家老屋是燕兒塆村打造宜居家園的一個縮影。燕兒塆,不,是昔日的“厭人塆”,今天的燕兒谷,已經是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正在朝著建設森林康養基地的目標邁進。

3.鄉村管理

主持人:費孝通先生說“中國農民聚村而居”,聚村而居的燕兒塆人擺脫了傳統村莊的破舊不堪,一改臟亂差的陋習,村莊面貌煥然一新。農村發展既要靠好政策,還需要好的管理措施。下面有請“鄉村管理調研組”發言——

生:大家好!我代表“鄉村管理調研組”發言,談談我們今天的發現和收獲。燕兒塆村的管理與其他村不同,這是因為村里有能人回鄉創業,成立了燕兒谷生態觀光農業有限公司,流轉土地,與村里共同開發經營,村企共建就成了必然選擇。請看這幅照片:

(屏顯燕兒谷茶園小鎮)

生:燕兒谷有今天這樣翻天覆地的變化,得益于體制機制改革。據村支書介紹,燕兒塆村大膽創新,探索出一條“聯合黨建、聯合規劃、聯合決策、聯合投資、聯合辦公、聯合環保、聯合雙創”的“七聯合”村企共建機制,形成了村與企業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融合發展的良好格局。村民積極參與村里的事務管理,探索政治、自治、德治、法治、智治“五治”管理之路,創新推出“積分存折”,用“加法”增添動力,讓爭優有勁頭;用“減法”警示后進,督促其改進。積分制管理進一步激發了群眾參與村莊事務的積極性,發動更多人加入鄉風文明建設。

主持人:積極引導回鄉能人、市場主體與村委會、村民建立緊密型利益共同體,讓群眾參與進來,股份合作,共建共享,村民的文化生活也隨之豐富起來了。下面有請“文化生活調研組”交流——

4.文化生活

生:老師好!同學們好!我最想向大家推薦的地方,就是我們現在上課的“工匠學?!?。今天上午,我們小組成員一走進工匠學校,就被這里的手工藝人的技藝和傳統工藝所吸引。工匠學校坐落在燕兒谷這片寂靜的山谷中。一座“回”字形的院落,是民間手工藝人的工作間。木匠、泥匠、石匠、篾匠、酒匠、陶匠、畫匠、泥瓦匠、油漆匠,這些正在逐漸消失的“九佬十八匠”各自占據著一間小屋,精心制作著自己的作品。一個個編織精致的筲箕、一雙雙色彩艷麗的繡花鞋墊、一只只栩栩如生的竹蜻蜓……一下子勾起了游客童年的記憶。

生:工匠學校只是燕兒塆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在這里,鄉土味的文化娛樂活動形式多樣,有拔河、蕩秋千、劃龍舟、抱石磙、推石磨、拉板車、推獨輪車;請來藝人說鼓書,表演楚劇、漢劇、京劇和黃梅戲,還有引進的田園騎馬競技、射箭等其他形式的娛樂活動。燕兒塆已經是湖北省文聯創作基地,城里的藝術家經常來這里體驗生活,現場創作書法、繪畫作品,進行茶藝、園藝、歌唱和戲曲表演,村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藝術熏陶,陶冶了情操,娛樂了身心。這就是我們的發現。

主持人:我也發現了,村里的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濃郁的鄉土文化讓城里人流連忘返,外地游客又將各地的文化帶到這里,城里的藝術家更是將高雅藝術送進了村,這正是下里巴人和陽春白雪的自然融合、和諧共生啊。

5.精神文明

主持人:下面,我們請“精神文明調研組”匯報他們的考察成果吧——

生:通過今天的研學,我們對《鄉土中國》,特別是“差序格局”和“家族”有了新的認識,對今天農村的禮儀習俗也有了新的認知和理解。燕兒塆村,是一個以徐、郭、張三姓為主的村莊,至今還保留著各種傳統的習俗,如說媒、定親、結婚等傳統的禮儀?;楹笊撕⒆?,第三天或第九天,要辦“三朝”或“九朝”,娘家人要到婆家來祝賀,婆家則以最高的禮儀迎接娘家人。等到孩子周歲時,要舉行隆重的“抓周”禮。這些習俗充分體現了耕讀傳家的思想,寄寓著家族人丁興旺的美好愿望。村里有為60歲以上老人舉行壽禮的習俗,表達了人們對長輩的敬重。

主持人:同學們,我們大多是在農村出生,農村長大的,少數同學即便家在城里,我想他們很可能是父輩或祖輩才從農村出來的。當我坐在校園里,獨自讀著《鄉土中國》時,兒時的記憶像一幀幀舊照漸次出現在我的腦海里:村頭的貓狗、池塘的鵝鴨、溪澗的魚蝦、春耕的老?!际亲钣H密的伙伴。農村,曾是貧窮、愚昧、落后的代名詞,留給我們祖輩太多辛酸和苦痛。如今,消滅貧窮的脫貧攻堅戰取得勝利,我們正大踏步地向鄉村振興邁進。今天,我們走進燕兒塆,看到秀美的田園風光,見證和諧幸福的農家生活,認識了掛滿笑容的農民伯伯,讓我們對美好鄉村有了更多的期待!好!今天的分享會就到這里,下面請回我們的高老師!

四、記錄鄉村,解讀密碼

師:剛才,我很認真地聽了大家的成果分享,感觸頗深。燕兒塆村是脫貧致富、鄉村振興的先進典型,通過發展產業夯實了鄉村發展基礎,吸引了外出務工農民返鄉,村莊出現了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但我們也應該看到,還有很多農村發展滯后,大量青壯勞力外出,只有少數老弱病殘者留守在村子里,田地荒蕪,“空心村”現象極為普遍。只有徹底改變鄉村凋敝的困境,讓中國鄉村都能像燕兒塆一樣富裕起來,才是中國鄉村未來的希望。大家在講的時候,我一直在思考,如果讓大家以“今日中國鄉村的變遷”為話題,將今天的成果記錄下來,你選擇怎樣的角度,用怎樣的形式才好呢?

(屏顯寫作任務)

試以“今日中國鄉村的變遷”為話題,從居住環境、精神風貌、文化生活、風俗習慣、鄉村管理等角度中任選一個,開展調查訪問,寫一篇少于1000字的報告。

生:燕兒塆村的變化很大,我想從塆里的變化寫起,寫在黨的政策感召下,能人回鄉,帶領村民一起,經過長達十幾年的艱苦奮斗,把一個窮困的村莊建設成了花園一樣的旅游景點,每年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到這里參觀游覽?,F在村里的人以土地入股,坐在家里也有收入,家家都蓋起了小樓房,小日子過得舒舒服服的,因此村里好多人不再外出打工,留在家里享福,這讓外地人都很羨慕。

師:大家認為他這個思路如何?

生:感覺大家過去受窮,現在政策好了,人們卻貪圖享受了。

生:村里人現在都不想奮斗,這樣寫,主題思想會不會有問題呢?

生:你說到了變化,但到底有哪些變化呢?是變好了還是變壞了?好像這里的人日子過好了,反而都變懶了。

師:大家的意見很中肯。你這樣寫,仿佛是在告訴人們:十幾年的艱苦奮斗,就是為了換得今天的安逸。過上好日子,就不用再奮斗了。

生:老師,那我再想想。

師:好的。誰還有好的思路?

生:老師,我家離燕兒塆不遠,從小就聽大人們講這里的故事,說塆里人到外面去討飯,村里的姑娘都嫁到外地去了,外地的姑娘沒有人愿意嫁到這里來,因此單身漢多,人送外號“厭人塆”。如今,村里發生的變化真大,“燕兒谷”—一個響亮且富有詩意的名字出現了,這名字一改傳統村莊的稱謂,搖身一變成了一個吸引力很強的旅游景區的名字。如果是我寫的話,我就從塆名的改變來寫當下農村的變化,題目我也想好了—《從“厭人塆”到“燕兒谷”》。

師:好主意,好思路。燕兒塆變成了“厭人塆”,“厭人塆”又變成了“燕兒谷”,這個變化的過程,正是中國農村發展的真實寫照。這個題目今昔對比強烈,讓人眼前一亮,相信你能寫出一篇有深度的調查報告來。

生:同學們,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我發現這個村里的人有雙重身份,他們既是燕兒塆村的村民,同時又是燕兒谷旅游公司的股東。因此,我想從農民身份變化的角度,嘗試著寫一篇調查報告,題目就叫《村民變股東》,不知怎么樣?

師:很好??!很會發現問題,很會思考,農民身份的變化,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是農村改革的結果,這個問題也提得相當有深度。大家還有哪些好點子,好思路,都敞開說一說吧。

生:我今天特地到電商助農直播基地看了看,在那里我看到“快遞進村”,讓山里的土貨飛進城市人家,帶動村民致富,助力鄉村振興。農民種的蔬菜、水果,采摘的山野菜,養的魚蝦和豬羊等都不愁銷路了。

生:這里本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村莊,我卻看到了眾多的游客,鄉村變成了旅游景區,成了周末休閑的網紅打卡地,因此,我想寫鄉村變成了旅游景區,農業變成了農旅。

生:在村里采訪時遇到了幾個鄰近村子的人,他們說,為了擴大燕兒谷的影響,帶動周邊六個村子共同致富,已經成立了聯合片區。我想寫的是“從一個村到一個片區”,表現這里的變化和影響力……

師:大家的思路越來越明晰了。費孝通先生通過中外對比,差異互證的手法,在闡述社會格局、禮法秩序、權力運行、道德體系、家族特征、男女關系時,都是通過中西對比的方式,讓讀者更好地理解中國鄉村社會的特點??磥?,我們從《鄉土中國》中學到了一招:對比。寫變化,最好的辦法就是對比,縱向地將自身的發展進行今昔對比,橫向地與周邊村莊進行對比。要寫好這篇調研報告,我還想提示大家兩點:一是從微觀入手,從一個小角度切入,解讀時代大背景下的鄉村變遷進程的原因。二是,借鑒《鄉土中國》中由現象逐步推導到社會本質,循序漸進;要用平實的語言講好鄉村故事。

【名師說課】

這是一堂有些特別的課,也是一堂收獲意外驚喜頗多的課。其特別之處就在于:

1.走出校門,鄉村變成課堂?!瓣P注‘問題’,學以致用”,要將學術著作的學習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既要將文本知識遷移到現實生活,又要學生開展“調查訪問”,如果按照常規教學形式組織教學,效果可能不理想。于是,我利用本地美麗鄉村建設的成功樣板—燕兒塆村現有的資源,將課堂直接搬進鄉村,設計了走進村莊參觀,發現農村面貌的變化;入戶調查,體驗鄉風民俗;觀看村史館,尋找鄉村發展的歷程;參與農事活動,體驗勞動的樂趣與艱辛。長期封閉在校園的學生有了全新的學習體驗,他們很喜歡這種實踐性、體驗性很強的教學形式,在活動之前做了充分的準備:熟讀教材,帶著問題深入生活;網上搜集資料,整合相關信息;制定研學計劃,選擇自己喜歡的課題,和興趣相同的同學結為學習小組,并在小組長的建議下進行分工。有了這些準備,調查訪問進展順利,小組討論十分熱烈,課堂交流發言主題突出,分析問題條分縷析,闡述觀點有理有據。

2.走出教材,發現鄉村變遷?!多l土中國》成書于80年前的20世紀40年代,今天的中國社會正處于轉型的關鍵時期,鄉村有哪些變化?只有走進農村,才能“關注‘問題’,學以致用”?!敖庾x鄉村,聚焦村落”就是有意識地回顧教材內容,引導學生學以致用。這樣,學生帶著“問題”從書本里走出來,帶著“任務”走進鄉村,以學生的視角觀察農村生活,用學生的好奇心去捕捉鄉村的新奇,以學生的敏銳去感知鄉村變化,因此,村里的山水田園、花草樹木,是教學資源,方言俚語、民歌小調,也是教學資源;田頭地角、農家小院是課堂,手工作坊、牛欄豬舍也是課堂;村主任是老師,村民和工匠學校的手藝人也是老師。在“發現鄉村,分享交流”教學環節中,充分讓學生匯報分享各組的調研成果,讓大家對鄉村有更多了解。

3.寫作指導,形成調查報告。這次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遷移到社會實踐與應用寫作當中去,在社會調查過程中提升“家鄉文化生活”的參與意識,在調查報告的寫作過程中拓展生活閱歷和視野,提升綜合寫作素養。撰寫調查報告,最關鍵的是選準角度,整合素材,因此,我在“記錄鄉村,解讀密碼”環節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尋找寫作角度,在述說調研材料的同時,對材料進行取舍和整合,為后續撰寫調查報告做好必要的準備。

猜你喜歡
燕兒鄉土中國鄉土
《京燕兒》APP界面設計
鄉土人才選好更要用好
鄉土中國
嫦娥奔月
再思20世紀上半葉的鄉村建設與改造
“鄉土中國”的審視一種
從“鄉土中國”到“城鄉中國”
芬芳鄉土行
“后鄉土”視域下農村社區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
金龜子配音有妙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