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學教師心理問題產生原因與預防教育措施探究

2022-11-19 21:10高占祥甘肅省永昌縣第一高級中學
教書育人 2022年2期
關鍵詞:心理健康交流心理

高占祥 (甘肅省永昌縣第一高級中學)

近些年來,中小學教師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這不僅會關系到教師自身的身體健康,而且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為此,學校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并適時開展心理疾病預防和心理健康教育就顯得極為重要。

一、教師心理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一)工作壓力大

教師雖然有兩個假期,但是一開學就忙得連軸轉。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管理班級、組織活動,聽課、評課、開會、抄寫筆記……教育教學任務重、工作時間長、考勤考核嚴等,使教師在上班期間獲得輕松愉悅的感受成為一種迫切需求。當這種基本的需求長期得不到滿足的時候,無形之中導致教師心理問題的出現。

(二)個性比較強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受我國古代傳統儒家思想的影響,自古以來我國的教師個性鮮明,頗具教育者的姿態或形象,都特別講究“師道尊嚴”?!扒甯摺倍慌c世俗同流的孤傲,好為人師而死要“面子”的至強自尊心,“勝人一籌”而較為嚴格的自我要求,不甘落后而自我價值較高的職業心理與認知等,都無不存在著事事追求完美的心理。但是,現代教育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并非單打獨斗或一廂情愿就能充分彰顯自身價值。學生思想教育更不是一方孤島,需要教師繼往開來、傳承創新、與時俱進,切中時代對人才的培養需要,迎頭趕上時代潮流。學生知識的積累、能力的提升、情思的豐富也非一人一師而為,需要各科齊頭并進,形成教學合力,收獲綜合成效,培養綜合素質和核心素養。雖然教師對自我的要求一般都嚴,但是缺乏創新思想,難以達到事事追求完美的心理需求。因此,在付出多而回報少的情況下,這部分教師往往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失落感。久而久之,就會對教師的心理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三)交往比較單純

因為教師職業的特殊,導致教師人際交往單純,除了學生就是同事,即使還有家長,交流的話題仍然圍繞于學生。在這種狀況下,教師習慣于人際關系的單純環境,不習慣于在復雜的人際關系中得到鍛煉和磨礪,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師的心理健康也造成了影響。

二、學校層面教師心理問題預防和教育措施

盡管教師也是教育者,但是教師在心理問題的解決上也需要學校和他人的幫助。一般而言,外部壓力的排除就需要在學校的幫助下得到緩解或消失。

(一)建立以人為本、和諧、開放民主的管理制度

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不是口頭上去說,而是從關鍵處去做,以以人為本、和諧、開放民主的制度建設健康學校運行,激發教師工作積極性,獲得成就感,體現自身價值,是解決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關鍵性舉措。一是建立關心、關懷、關愛教師的校園禮儀制度,讓全校上下充分認識教師工作的艱巨性、特殊性,崇敬教師品質,褒揚教師精神,尊重教師勞動,讓教師真正感受到承擔教書育人責任的自豪,實現教書育人價值的驕傲。二是建立科學和諧的評價制度,以褒揚教師精神為核心,淡化成績評價,營造和諧的教書育人環境,把愛崗敬業作為評價教師工作的主要內容,建立注重教師職業道德的評價制度。三是建立教師建議、意見受理制度,以開放、民主形式暢通教師對學校的發展、學生的管理、教師的成長等方面提出合理的意見、建議,并通過行政會議研究,做出決定,對合理的成分予以接受。如此一來,用制度保障教師價值的體現、地位的提高、獲得感的增強,就會從根本上解決教師心理“堰塞湖”的問題。

(二)彰顯尊重教育教學規律的“師本意識”

教育教學有其自身的規律,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要針對教育教學規律,彰顯教師的“師本意識”。如果不顧教育教學工作自身的性質、特點,對教師的工作、生活、精神狀況“捆而綁之”“重而壓之”,那么,不僅不能提高教育教學成效,而且會促成教師心理問題的產生。為此,教育行政部門要多深入學校、教師之中進行調查研究,讓出臺的制度、政策、措施符合教育行業的自身規律,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被廣大教師所支持和接受;而且在工作中既要做好上級的“參謀”,又為廣大教師當好“靠山”,讓教師的權利和地位得到維護;尤其要以師為本,要有“師本意識”,不可高高在上,更不能“瞎指揮”“亂施壓”。學校要深入研究教師心理需要,根據不同對象的特點、不同發展時期和學校辦學實際,滿足教師業務提高、能力提升、學歷進修、職稱待遇、文化生活等需要;要嚴格按照工作量標準,合理安排工作量,讓教師有更多的時間深鉆細研、培養愛好、發展個性特長,提高綜合素質;對于超工作量的教師,要進行待遇補償,并時刻關注其身心健康。如此一來,上級行政管理部門和學校就能有效發揮其職能作用,不僅能收獲尊重教學規律的碩果,而且能有效阻斷教師心理問題的產生。

(三)通過暢通交流、學習渠道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通過健全學?!澳昙壗M”“教研組”“教工會”“教代會”等,通過交流教育教學經驗,暢通向組織提出看法或意見的渠道;通過微信朋友圈或其他社交平臺,支持與幫助教師加強交流,減少心理問題的發生。同時,學校要想方設法利用、創造各種機會或條件,讓教師參加各種形式的學習,開闊視野,提高綜合素質,有效克服或化解工作中的困難或迷惑,找到自己應有的位置,才能獲得心理上的工作安全感。尤其是要借助社會優質教育力量,邀請心理教育專家通過線上培訓、專家講課,有針對性地開展集體心理輔導、個案咨詢等活動,增強教師心理健康意識、豐富心理健康知識,提高教師心理素質,引導教師保持一種健康良好的心態。

三、教師個人層面提高心理自我調適能力的策略

就個人層面而言,教師提高自我心理的調適能力,也是解決教師心理問題、保持教師身心健康的一條途徑。

(一)認清形勢,積極而為

面對社會的發展趨勢和主流,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師任何的不適乃至抱怨都會影響自身心態。為此,調整心態,與時俱進,適應現實,乘勢而為,才會讓自身思想與認知跟上時代步伐,隨時代而前進,隨社會而發展,隨改革而變化。尤其在教師的思想觀念上,要契合時代需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導,在傳承中發展,在堅守中轉變,既要迎頭趕上日新月異的時代發展趨勢,又要立足現實,面對未來,迎接挑戰,欣然競爭,積極進取,以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愉快的美好心情裝點教育事業,高尚教師身份,更新教育思想,增強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牢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真正做到心懷國家發展,情系教育事業,胸襟坦蕩工作,舒心愉快生活。

(二)坦誠開放,善于交流

由于教師職業的特殊,上班時忙多閑少,能夠和領導、同事敞開心扉、推心置腹交流的時間少。一旦遇到不愉快的事,就應敞開心扉坦誠對待。通過交流,找到自己的不足或過失,正視不快,修正情感,化解心理淤積。尤其在工作中要善待追求與競爭,本著充實專業知識、提升專業技能、提高整體素養的初衷,善待追求過程中的失意與坎坷,以積極的心態面對自己的上進心,以坦誠開放的態度交流追求過程中的經驗,以寬厚仁讓的胸懷學習取經和業務進修的機會,以“平常心”對待同事間、教學上的競爭,不驕不躁,拿得起,放得下,想得開,不因工作上的努力影響自身心態,不為難以改變的結果給自己出“難題”。如此一來,以坦誠開放對待一切,以善于交流暢通“隔膜”,則不僅會形成自身良好的個性,而且能夠及時調整期望值、滿意度,以適度的要求、工作的快樂、生活的順心健康自我心態。

總之,解決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問題首先要找到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在此基礎上從學校、個人層面研究解決問題的具體可行措施。只有這樣,中小學教師才能更好地擔負起教書育人的職責,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正常開展,青少年的心理素質才能得以提高,素質教育才能順利推進。

猜你喜歡
心理健康交流心理
如此交流,太暖!
心理“感冒”怎樣早早設防?
周櫻 兩岸交流需要更多“對畫”
心理小測試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探索
微課在心理健康團訓師培養中的應用探討
基于人際交往的心理健康課程
交流平臺
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