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UbD理論的初中語文單元教學策略

2023-02-04 13:36王瀟崔曉娜
教師教育論壇(普教版) 2023年7期
關鍵詞:逆向設計單元教學初中語文

王瀟 崔曉娜

摘 要 UbD理論強調“理解”和“逆向”,其指導下的教學設計要求根據最終的學習效果,優化整合單元教學內容,然后設計教學評價標準及教學方案,通過讓學生完成教學過程中實踐性任務,實現對學習技巧方法、綜合能力及素養的培養。教師將UbD理論運用在初中語文單元教學中,有助于優化整合單元教學知識,促進單元知識的遷移運用,優化單元整體教學過程。以初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為例,教師將UbD理論運用于初中語文單元教學實踐,需要做到“以終為始”“以評促學”“以行踐學”。

關鍵詞 UbD理論;初中語文;單元教學;逆向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5995(2023)12-0030-03

一、UbD理論的概念及其教學設計要求

UbD,即Understanding by Design的簡寫,中文釋義為“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美國著名課程教學改革專家格蘭特·威金斯和杰·麥克泰提出UbD理論,這一理論的核心是“理解”和“逆向”?!袄斫狻辈⒉皇莻鹘y意義上的對知識的理解,更包含了對知識的實踐應用及遷移運用,即用個性化的語文知識去解決共性化的生活實際問題;“逆向”則是針對教學設計而言,要求教師打破傳統教學流程按部就班的推進模式,以預期教學效果為起點,設定評價標準與細則,最后設計教學方案及流程,注重凸出教學的前瞻性。[1]UbD理論強調“理解”“逆向”的底層邏輯,凸出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使學生能夠真正地在學習中占據主導地位。學生通過對單元知識的解讀、分析、探討,進入到深度學習的狀態,深化對知識的內化理解,強化對知識的遷移運用,突出語文學科核心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實現長期發展。[2]

基于UbD理論的教學設計強調“以終為始”,即根據最終的學習效果,優化整合單元教學內容,使零散的語文知識呈現出結構化、系統化,然后設計教學評價標準及教學方案。通過完成過程性任務,實現對學生學習技巧方法、綜合能力及素養的培養,強化學生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知識遷移運用的能力,從而實現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的教學大目標。UbD理論下的教學設計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師要準確地預判教學預期效果,使自己逆向設計出來的教學方案具有可行性、有效性、合理性。另一方面,教師要不斷豐富教學資源,搜集篩選教學素材,并將其準確地運用在恰當的教學環節中,通過對教學過程的不斷推演,預判學生可能面臨的學習難題,并提前預備解決方案等。因此,UbD理論下的教學設計,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還能有效地提升教師的專業化教學能力與素養,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二、UbD理論指導初中語文單元教學的價值

(一)有助于優化整合單元教學知識

逆向教學設計主要面向單元教學,這是因為單課教學的時間相對較短,導致教師無法在有限的時間里完成復雜的教學目標。在開展UbD理論下的逆向教學活動前,教師會立足“大單元”“大情境”“大任務”,對單元整體教學內容進行解讀、分析與梳理,不斷整合單元教學內容,然后根據相關的教學經驗、課標要求及學生的實際學情,確定預期學習效果,最后將單元教學內容納入教學目標及教學任務活動中。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會組織并指導學生對單元知識進行系統化的建構,使其在語言知識的建構、遷移應用中達成預期的學習目標。初中語文每個單元包含的知識點多且零散,UbD理論下的逆向教學設計能夠為學生創造更多自主探究、歸納和總結的機會,使其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建立并強化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聯,優化整合單元知識。

(二)有助于促進單元知識的遷移運用

UbD理論強調“理解”,檢驗理解效果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遷移運用。在初中語文單元教學中,教師會站在宏觀角度整體研讀單元教學內容,并設計出明確的教學目標,提出細致詳盡的學習要求,通過任務驅動的方式將對學生知識遷移運用能力的培養滲透到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學生在完成單元整體學習任務中,參與遷移運用活動,升華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有助于創新運用所學知識。這區別于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它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從“學”為主轉向以“用”為宗,不僅使語文學習變得更加有趣、有效和靈活,還能夠使學生在單元知識的遷移運用中,積累更多的學習經驗及技巧,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

(三)有助于優化單元整體教學過程

UbD理論下的教學設計完全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的教學程序設計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教師在開展逆向教學之前,要對教學目標及效果進行科學合理的推演,不斷優化單元整體教學過程,以期能夠為學生學習的情感體驗、能力提升、情緒觸動等創設更好的情境,為學生創造更多發揮學習主觀能動性的機會,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素養,這樣才能凸顯語文學科的育人功能。[3]此外,UbD理論下的教學設計,關注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這一點與新課標的理念要求完全契合。因此,UbD理論下的教學設計不僅有助于優化初中語文單元整體教學過程,還能夠優化學生的學習情感體驗,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開展語文學習。

三、UbD理論運用在初中語文單元教學策略

本文以初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為例,探討UbD理論運用在初中語文單元教學策略。這一單元的幾篇文章都是人物傳記,旨在通過對人物生平事跡的描寫,幫助學生了解別樣的人生,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因此可將這一部分內容的人文主題定為“不凡人生”。單元導語中指出學生通過精讀,要了解回憶性散文、傳記的特點,揣摩人物刻畫的方法,品味風格多樣的語言,提升文學鑒賞能力,這即為語文要素。教師基于UbD理論進行教學設計時,要立足于這兩條主線,打開教學思路,提煉出單元教學的大概念——“不凡人生”,以此作為教學的“理解目標”,并制定教學評價標準,設計教學任務,高效推進教學活動。

(一)明確教學預期效果:以終為始

教師要結合單元教學目標、課標要求及學生的實際學情確定預期學習效果,對學生學習效果的預期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立足學科核心素養,設置單元整體教學目標

一是文化意識。理解不同時代、文化、生活環境背景下的人物所展現的優秀

品格與精神,聯想身邊熟悉的人物,總結兩者的精神品質共性,并加以品味學習。二是思維能力。借助思維可視化工具,梳理、提煉單元文本中涉及的人物的生平事跡及其反映出的人物性格、品質、精神等特征,運用同樣的方法記敘身邊的人物與事件,最后客觀地評價自己所記敘的人物。三是語言運用。通過學習單元教學中人物描寫、細節刻畫的方法,用簡潔恰當的語言描寫自己身邊的人物,盡可能地運用人物傳記描寫手法,充分凸顯人物特點。四是審美能力。品味單元教學中的人物形象美、精神美、品質美;體會課文語言美、構思美及表達美;掌握并運用記敘、議論、抒情等寫作手法刻畫人物形象,展現并升華人物精神與品質。

2.引導學生加深對“不凡人生”的意義理解

學生要能夠理解“不凡人生”的深層意蘊。從古至今,在中華民族廣袤的土地上,生活著數萬萬的普通民眾,每個看似平凡的人物,都有不平凡的人生。深入了解其生平事跡,不難發現他們身上都散發著各種寶貴的精神品質光芒。作為后來人的我們,要在他們平凡的一生中,品味著他們不平凡的事跡,學習并傳承著其中不凡的精神與品質?;诖?,設計教學問題:究竟什么樣的人生才算不凡人生?平凡的普通人真的徹頭徹尾的平凡嗎?偉人的不凡與普通人的不凡究竟有何差別?如何看待身邊人的不平凡?

3.實現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力求知行合一

在“知”方面:了解單元各文本中的人物生平事跡,悉知各個人物事跡及其思想品質與內在精神等,掌握人物描寫的技巧,能分析出表達效果及用法,思考并總結不凡的含義。在“行”方面:分析語篇詞句,理解文章中富有內涵的關鍵語句,體會作者的表達意圖及思想情感;借助分析、歸納、總結、對比等多種方法,提煉人物性格特征與精神品質,然后對比身邊的普通人及當代楷模,總結出不同環境背景下人物的精神品質共性,并能夠用精準貼切的語言進行分享交流;借用細節描寫、抒情、對比、比喻等表達手法對人物的外貌、神態、語言、動作及內心理活動進行立體化、形象化的刻畫,凸顯人物的外在特點與內在精神。

(二)制定教學評價標準:以評促學

在明確教學預期效果后,教師就要預設并明確教學效果的表現證據,以檢測并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評價學生是否真正理解單元核心概念的依據是學生能不能用核心概念中的知識與技能解決現實問題,或者遷移運用至更加復雜的情境中。

1.設計表現性任務

首先,教師要明確整體性的核心任務,比如,班級即將舉辦“不凡人生,各放異彩”傳記寫作比賽,請學生選定寫作對象,并寫完整的人物傳記,凸顯人物的不平凡之處。其次,教師要將核心任務細化分解成若干個階段任務,再逐步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完成各個階段性任務。比如,結合課內外人物的共性特征與優秀品質,為自己即將開始寫作的人物傳記尋找寫作思路,初步列出寫作大綱。最后,在完成階段性任務的基礎上,確定傳記的人選,并將人物事跡及其傳遞的精神與品質,寫進大綱里,凸顯人物特點。

2.制定其他評價依據

學生提交寫作大綱,內容應包含人物的生平代表事件、生活環境、品質特征等。教師結合學生課堂學習情緒表征、師生互動情況、小組合作學習表現、課堂測試等多方面的情況,多維度、深層次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此外,除去測試、調查報告及教師評價,教師還可請其他學生對學習表現,如學習參與積極性、語言表達準確性、人物舉薦代表性、語言知識運用創新性等,進行多維度的互評。

(三)設計并落實教學活動:以行踐學

教師在設計及落實教學活動時,要用大單元、大情境統攝整體教學活動,明確并細化教學任務。教師可以先拋出教學問題:你心中的普通人是否有不平凡的一面?他具有什么樣的品質?……并要求學生進行簡單地分享交流,從而引發學生思考。然后,教師立足大概念,創設真實的大情境,并設計難度層次逐漸加大的學習任務,促使學生循序漸進地開展學習。具體來說,教學活動包括如下三個方面:

1.引導學生了解文本主旨,分析文章結構

教師引導學生對單元教學文本《藤野先生》《我的母親》《列夫·托爾斯泰》《美麗的顏色》中的人物特點、事件等進行梳理、分析、歸納,總結出文本主旨大意、構思邏輯及框架結構等整體性的信息。然后,教師請學生對上述學習探究的結果進行交流討論,并分享交流成果。最后,教師進行總結、評價和完善補充。

2.引導學生解讀語篇細節,探析人物品質

教師引導學生根據各個文本中的關鍵語篇分析人物精神品質特點,比如在《回憶我的母親》一文中,“母親最大的特點是一生不曾脫離過勞動”,這句話再次強調了母親一生勤勞,同時照應前文,突出了主題內容。教師還應引導學生結合整篇文本內容進行品味、思考,再交換各自的學習見解,最后得出總結性的觀點,如母親身上的美德,不僅僅是個體人物的美德,還代表著中華民族廣大勞動婦女,這句話既歌頌了母親,也歌頌了中國億萬勞動婦女。因此,朱德先生的這篇文章所記敘的母親就是中國數以千萬計的母親的縮影,凸顯了廣大勞動婦女的偉大之處和鮮明特點。

3.引導學生掌握表達技巧,寫出人物特點

學生要根據各個作者對文本主人公的描寫,如外貌神態、語言舉止、心理活動等,掌握相關的語言表達技巧與方法,領會人物描寫的要義。據此,教師可以設計語言實踐運用的任務,如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呈現時代模范人物的相關事跡及人生經歷等,為學生提供寫作素材,同時組織學生根據所學的人物描寫方法與語言表達技巧,為楷模人物寫傳記。

(王瀟 崔曉娜,淄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第一中學,山東? 淄博? 255088)

參考文獻:

[1] 李敏.UbD理論在高中語文單元整體閱讀教學中的應用——以高中語文必修五小說單元為例[J].廣西教育,2022(29):70-73.

[2] 王亞,張婷.UBD理論視域下初中語文古詩詞大單元教學探究[J].林區教學,2023(9):66-69.

[3] 劉天晴.基于UbD理論的大單元教學探索——以統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八單元為例[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2023(Z1):36-40.

猜你喜歡
逆向設計單元教學初中語文
如何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例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微寫作”
初中語文閱讀理解解題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幾點做法
核心置換
運用分析、比較策略設計單元語言實踐活動
初中語文單元教學現狀與對策初探
基于逆向工程的農用電動汽車殼體造型設計
“學講方式”在語文單元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數學整體感知策略在單元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