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小學語文語用訓練點分析

2023-02-20 18:41陳淑麗
名師在線·上旬刊 2023年12期
關鍵詞:語用訓練核心素養小學語文

陳淑麗

摘 要:語用訓練是一項常規訓練,對學生語言運用核心素養的發展有積極影響。為增強小學語文語用訓練效果,文章運用經驗總結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結合教學案例,指出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合理地從仿寫、補寫、創造性表達等角度尋找語用訓練點,使學生在提升語用能力的同時理解語篇傳遞的價值理念,尋找語篇之美,并創造性地表達個人想法,實現提升核心素養的目標。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語用訓練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34-0047-03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了

“核心素養”這一關鍵概念,指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語用訓練是讓學生參與語言實踐活動的重要途徑。為落實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下文將結合統編語文教學案例,系統介紹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小學語文語用訓練點,以供交流。

一、尋“仿”點——在訓練中挖掘語言之美

“仿寫”是最常見的語用訓練,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影響深遠。這種訓練方法可以讓學生找出閱讀材料的語言之美,發展發現美、欣賞美的能力,激發通過文字表達美、創造美的靈感。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中尋找“仿”點,組織仿寫訓練,讓學生在語用訓練中挖掘語言之美,為語言運用、審美創造等核心素養的發展提供助力。教師可從以下角度尋找“仿”點:

(一)表達句式仿一仿

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精彩的表達句式,教師可以由此出發,組織學生開展仿寫活動[1]。在實踐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或分析課后習題挖掘課文中的精彩的表達句式,引導學生主動開展仿寫活動。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分享一些學生未關注的表達句式,豐富學生的仿寫素材。例如,在講授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讓學生畫出課文中的精彩表達句式。受課前預習和閱讀經驗的影響,學生會自然關注“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這句話。這時,教師可以啟發學生展開仿寫。在此期間,教師可適當給予學生提示,啟發學生思考“在秋雨的影響下,還有什么會發生顏色的變化?”,并在與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板書如下:

麥子——變成金色(像海洋)

楓葉——變成紅色(像小手)

據此,教師可助力學生快速完成仿寫任務,如有學生寫道:“你看,它把紅色給了楓葉,紅紅的楓葉像小手,擺啊擺啊,招來了秋天的涼爽?!蓖ㄟ^仿寫,學生自然地掌握了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關注課文中其他擬人句、比喻句、排比句等,挖掘句式結構,讓學生在仿寫的過程中積累精彩的表達。

(二)構段方式仿一仿

在讓學生積累精彩句式的同時,教師也可以啟發學生以構段方式為參考,開展段落仿寫活動。在組織相關訓練期間,教師要更多地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于段落構成方面。承接上例,在《秋天的雨》教學期間,教師可以請學生分析課文第二自然段的內容,啟發學生分析第一句和其他句子的關系,使學生認識到作者是按照“總—分”的方式進行構段的,先說明“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再寫秋天各個景象的顏色。由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按照“總—分”的構段方式仿寫一段內容,介紹秋天的氣味,并通過蘋果、香蕉、橘子等水果,啟發學生回憶秋天的氣味,降低仿寫難度,助力學生順利完成段落仿寫任務,掌握

“總—分”的構段方式。

(三)文章布局仿一仿

很多精彩文章的作者在謀篇布局方面獨具匠心。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謀篇布局的角度展開仿寫。在實踐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列提綱”的方式仿寫文章結構,如“先總起,再分述”的布局方式。同時,

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仿寫課文的開頭段和結尾段,提高學生的文章布局能力。

例如,在講授五年級(上冊)《白鷺》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作者的布局方式。此時,學生會發現,

作者采用了“總—分—總”的文章結構,且首段(白鷺

是一首精巧的詩)和尾段“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相互呼應,使文章首尾圓合。由此,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自己喜歡的動物或植物,并結合《白鷺》展開謀篇布局方面的仿寫,以“列提綱”

的方式給出文章各段要說明的內容,并設計相呼應的首段和尾段內容,提升學生文章布局的能力。

(四)文章特色仿一仿

很多文章都有自己的特色,對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仿寫活動,在提升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讓學生積累參與創意表達活動的經驗,助力學生核心素養發展[2]。

例如,在講授四年級(下冊)《芙蓉樓送辛漸》時,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其他表達“不舍”的送別詩,

如《金陵酒肆留別》《送李端》等,請學生分析,如“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故關衰草遍,離別自堪悲”等詩句與《芙蓉樓送辛漸》中“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的不同,讓學生認識到在《芙蓉樓送辛漸》中,作者在表達“傷離別”的同時,著重強調了自己的人生志向。由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握這一特點,請學生仿寫一篇送別詩歌,并寫出“新穎”的元素。

二、尋“補”點——在訓練中補全文章細節

在組織語用訓練期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尋找

“補”點,即組織學生補寫文章內容,通過補寫訓練使學生獲得更多信息。這種方式可以增加學生的閱讀深度,在鍛煉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豐富學生參與高階思維活動的經驗,鍛煉學生思維的邏輯性、發散性和創造性,并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傳遞的價值理念。由此可見,教師在語用訓練期間引導學生尋找“補”點,對學生思維能力、文化自信等核心素養的培養有積極影響。

(一)結尾之處補一補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文章結尾處尋找“補”點,為文章設計更多情節。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關注原文作者的寫作風格,并思考“作者想要表達什么”,讓補寫的內容與原文自然銜接。這有助于學生更細致、深入地分析作者的語言風格,提升寫作能力。

例如,在講授六年級(上冊)《橋》后,教師可以啟發學生繼續續寫小說。在這一環節,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如下問題:(1)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再次遇到自然災害,村民們會做什么?(2)課文段落設計有什么特點?

在問題的提示下,學生可以自然找出構思方向,認識到受老漢的影響,村民們會傳承“舍己為人”的精神,并能夠結合原文段落設計風格,引入較多對話,設計細節描寫,確保各段內容精簡,重點突出。受這一活動的影響,學生可以在參加語用訓練期間,合理設計后續情境,自然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解舍己為人的意義,提升思維能力和文化自信。

(二)詞句中間補一補

在小學階段,部分學生缺乏“精讀”的意識,難以通過聯想、想象獲取詞句傳遞的信息[3]。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在詞句中間補一補的語言訓練活動,使學生更細致地研讀與語用訓練任務相關的文本信息,提升精讀能力,強化閱讀深度。

例如,在講授四年級(上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重點關注周恩來與同學來到被外國人占據的地方時的見聞,引導學生結合部分詞句展開語用訓練。如針對“只見人群中有個女人正在哭訴著什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有個”和“女人”中間補上一個詞語,突出女人的特點。這時,學生可以結合“女人的親人被外國人的汽車軋死”這一背景補寫“悲傷”“難過”等詞;也可以結合“反而訓斥她”這一背景補上“悲憤”“憤怒”等詞。此外,教師還可以啟發學生在“哭訴”前補上一個詞語,如“斷斷續續地”“抽噎著”等。在此期間,教師既可以讓學生參與推理、想象等思維活動,又可以讓學生調動語言知識儲備,提升語用能力,還可以讓學生強化文章閱讀深度。

(三)細節內容補一補

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補充細節內容,增強學生的閱讀效果,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六年級(上冊)

《窮人》為例,作者并未細致描寫聽聞西蒙去世后漁夫的心理動態。為鍛煉學生心理描寫的能力,并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漁夫夫婦的優秀品質,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語用訓練補寫文本細節。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標記出與漁夫、桑娜家庭條件相關的內容以及桑娜將西蒙的孩子抱到自己家后的表現。在此基礎上,教師啟發學生補寫漁夫的心理,讓學生推理

“漁夫皺起眉”時想到了什么,并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提示:“桑娜先將孩子抱回自己家,然后才擔心遭到丈夫的拒絕。漁夫在皺眉時,是否考慮到了自己的家庭條件和桑娜的想法?”這樣的提示使學生認識到“漁夫皺眉是因為擔心孩子的健康”,并就此展開補寫。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啟發學生通過補寫推理漁夫發現桑娜坐著一動不動時的心理活動。

這樣,教師便可以通過語用訓練提升學生的心理描寫能力,并推動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使學生更全面地感知漁夫、桑娜兩人的善良,體會兩人精神上的富有。

三、尋“創”點——在訓練中展開個性表達

在語用訓練期間,教師也要注意避免將學生的注意力局限于所讀材料中,可在恰當的時機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表達[4]。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尋找“創”點,讓學生通過訓練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引導學生基于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或內容展開個性表達,有助于學生更好地鍛煉發散思維和創造思維,推動學生審美創造核心素養的提升。

(一)情動之時練一練

學生在閱讀文章期間,很可能會出現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或不贊同作者觀點等現象。鑒于此,教師可以在學生情動之時展開語用訓練,讓學生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紤]到不同學生在閱讀期間產生的想法有所差異,教師在開展相關語用訓練時要避免過度干預學生,選出最能引發學生深度思考的內容展開訓練。在實踐中,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以“做批注”的方式將自己閱讀期間的想法記錄在文本旁,在此基礎上選出最能激發學生表達意愿的內容展開語用訓練。

例如,在講授五年級(下冊)《祖父的園子》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閱讀期間做批注,對作者的經歷、想法、見聞進行評價,使學生參與相對簡單的創造性表達語用訓練。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選擇文章的一段內容或文章主題展開深度思考,在作業本上認真展開創造性表達。在這一環節,學生需要提高對自己的要求,使用精彩的構段方式和表達句式。如部分學生對作者“自由、快樂、幸福的童年”印象深刻,便可以由此出發寫一段文字,簡要介紹作者的童年。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采用“總—分”的構段方式,并通過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突出作者童年的自由、快樂與幸福。

(二)基于生活練一練

教師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展開語用訓練,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并提升創造美、表達美的能力,推動學生審美創造核心素養的發展[5]。因此,

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景物或回憶生活經歷展開語用訓練。依然以《祖父的園子》為例,部分學生對作者與祖父相處的情節印象深刻,進而會聯想到自己與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的經歷。在這種情況下,

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寫一段介紹自己與(外)祖父母生活的短文。

四、結束語

教師要注重巧妙挖掘語用訓練點,通過語用訓練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期間展開仿寫活動,通過仿寫精彩的表達句式、構段方式、文章布局等,深度體會文章內涵。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期間通過補寫更深入地解析文本細節。最后,教師還可以尋找讓學生參與創造性表達的語用訓練點,讓學生在產生強烈情感時分享自己的個性想法或使用精彩的語言創造性地介紹自己的生活經歷。這樣,在找好語用訓練點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有效參與語用訓練,在提升學生語用能力的同時發展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陳曉玲.緊抓語用訓練,升華小學語文閱讀課堂[J].小學生作文輔導,2022(11):33-35.

張濤.注入語用理念,夯實單元要素: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滲透語用理念思考[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22(9):13-15.

黃暉妹.交融共生:在言意兼得下推動語用訓練[J].語文新讀寫,2022(7):9-11.

藺曉康.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語用訓練點研究[J].新課程,2021(43):37.

零善.論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語用教學策略[J].教育界,2021(24):20-21.

猜你喜歡
語用訓練核心素養小學語文
以“語”為點 以“圖”為徑
層層遞進,讓語用訓練扎實推進
警惕語用教學技術化與功利化傾向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