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與東盟農產品進出口貿易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

2023-03-26 22:01何思源陳曄婷
糧食科技與經濟 2023年6期
關鍵詞:農產品貿易東盟中國

何思源 陳曄婷

摘要:農業對于中國和東盟國家的國民經濟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對中國與東盟之間農產品貿易的發展狀況與特點展開分析,發現中國與東盟農產品維持著長期貿易逆差。然后以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為基礎,構建出口擴展型生產函數模型,從第一產業科技投入、資本投入、從業人員數量等方面分析中國與東盟農產品進出口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實證分析結果發現中國與東盟農產品進出口貿易對農業經濟增長具有正向的顯著影響,農產品進出口總額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超過了出口與進口,也大于進口與出口影響的加總。同時第一產業投資額對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而科技與勞動力投入的促進作用則不夠顯著。由此得出中國要努力增加第一產業投資額,發展出口導向型農業企業,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推動農業數字化賦能發展,培養職業化農民,健全農民社會保障體系。

關鍵詞:中國;東盟;農產品貿易;出口型生產函數

中圖分類號:F316.11 文獻標志碼: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30604

基金項目: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22CGJ036);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QN202024)。

The impact of China - ASEAN agricultural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on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 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production function of export extension

He Siyuan, Chen Yeting

( College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Yun 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500 )

Abstract: Agricul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 The article began with a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showed that China and ASEAN maintain a long-term trade deficit 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n, based on the 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 the function of export extension model was constructed, and the impact of China-ASEAN agricultural product imports and exports on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 was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investment i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y, capital investment and number of employees in the primary industr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the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growth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The impact of total imports and exports on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 exceeded that of exports and imports, and was greater than the combined influences of imports and exports. Meanwhile, the investment in the primary industry coul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y to a large extent, while the promotion effec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labor input was not profound enough. It followed that China should make efforts to increase investment in the primary industry, develop export-oriented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 improve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digitization, cultivate professional farmers, and facilitate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for farmers.

Key words: China, ASEAN, agricultural trade, production function of export extension

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問題歷來是經濟學界的研究重點。近年來較為影響力的研究來自Sachs等,他們[1]認為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增長和總體GDP增長明顯密切相關,實行強烈外向型的國家GDP年均增長率高于內向型的國家。隨后Konya[2]指出對外貿易的發展有利于推動國家科技發展,推動其勞動力資源積累以及產能提升,以此來推動經濟發展。Hausman等[3]的實證結果表明向發達國家生產和出口的產品會帶來更快的經濟增長。Sanjua-Lopez等[4]認為農產品出口對經濟增長有推動作用,隨著收入的增加,農產品出口對GDP的影響作用將慢慢弱化,不過其增長彈性比非農產品要低,而且長期彈性大于短期彈性。Broda等[5]指出進口有利于激發生產活力,減少創新成本,以此來促進經濟的發展。近年來,中國與東盟不斷地出臺各種政策來推動雙邊合作,中國的學者也做了相關研究。孫會敏等[6]利用生產函數發現吉林省農產品進出口額、資本投入等要素會推動當地GDP的提升,不過相較于進口的促進效應,出口的促進效應更為顯著。王君[7]選取中國2005—2016年的農業修改數據,建立生產函數模型來進行研究,指出農產品出口有利于更加有效地推動農業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姚金成等[8]認為未來我國對東盟國家進行農產品貿易可在擴大生產規模,降低農產品生產成本,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提高國際競爭力等方面進行提升。羅桓[9]指出應適度調整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農產品貿易規模和結構;通過對內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強農業科技投入,改善農產品流通方式,推動經濟增長。趙小龍等[10]認為拓寬農產品進口來源,逐步實現進口多元化,加大科研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等措施可以穩定中國農產品進口的局面。覃朝暉等[11]通過對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進行分區實證分析,得出不同區域對農產品進出口貿易影響不同。葉凌萱等[12]提出面對糧食安全挑戰與機遇要從穩定糧食價格、生產等多方面助力中國糧食安全發展。劉從九等[13]基于2004—2018年不同農產品進出口數據,實證分析發現數字經濟對谷物和水果進出口總額的影響程度更大。

綜上所述,目前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理論成果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一部分學者考慮到中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農產品出口發展狀況也不盡相同,從而單獨對一些省份的農產品貿易對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了研究。另一部分學者運用跨國數據或相關系數進行比較,不過針對中國和東盟國家間的農產品貿易活動對經濟增長的研究比較少。在此基礎上,文章根據2002—2021年相關農業生產要素和農產品貿易數據,建立出口擴展型生產函數模型,并開展相應的檢驗來論證中國與東盟國家的農產品貿易對農業經濟的影響。

1 中國與東盟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的概況

2002年11月,中國同東盟10國在柬埔寨簽署了《中國與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14],到2010年1月自貿區全面建成,中國和東盟在農產品貿易領域的往來日漸頻繁,貿易額快速增長。如圖1所示,自2002年以來,中國與東盟農產品一直維持著貿易逆差,2016年由于受全球經濟下行影響,經濟發展動力不足,造成進口規模一定程度地下降,中國從東盟各國進口農產品總計940.7億元,而東盟各國出口的農產品總額達到了999.6億元,貿易逆差首次變為貿易順差,差額為58.9億元。中國出口至東盟等國家的農產品貿易額在2002年為156.9億元,而2021年這一數字增加到1 366.6億元。同時隨著雙方貿易的不斷深入,進口額也隨之不斷增長。2002年中國從東盟進口農產品貿易額為146.4億元,后持續增長,至2021年中國從東盟進口規模達到了2 007.8億元。從整體而言,雙邊農產品貿易規模持續擴大,增速有所放緩。

2 中國與東盟農產品進出口貿易對農業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

2.1 模型構建

式中:Y為總產出,億元;A(t)為綜合技術水平、kW·h,L為投入的勞動力數,萬人;K為投入的資本(一般指固定資產投資),億元;α為勞動力產出的彈性系數;β為資本產出的彈性系數;μ為隨機干擾的影響,μ≤1。

式中:A、K、L、J、X依次為技術、資本、勞動力等投入量與農產品出口量;α、β、γ依次為相應的產出彈性。

實證模型檢驗的原始數據來自《中國海關統計年鑒(2002—2021)》《中國統計年鑒(2002—2021)》,以及商務部和國家統計局相關數據。

2.2 數據描述與變量選擇

結合前文所設計的模型,選擇中國農業增加值為被解釋變量Y,解釋變量包括農業科技投入量A、資本投入量K、勞動力投入L、中國與東盟國家的農產品出口額X、進口額M、進出口總額T。其中,Y選取《中國統計年鑒》中歷年第一產業增加值,A選取《中國統計年鑒》中歷年農業機械總動力,K選取《中國統計年鑒》中歷年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額,L選取《中國統計年鑒》中歷年第一產業從業人員數,X、M、T選取《中國海關統計年鑒》中歷年中國與東盟國家的農產品進出口數據,并經過疊加處理。數據年限是2002—2021年,原始數據見表1。為了消除異方差影響,實證過程中對所有數據進行了對數處理。

2.3 平穩性檢驗

為防止由于時間序列數據不平穩而出現的偽回歸問題,采用平穩性檢驗來檢驗模型的原始數據,通過Eviews 12.0軟件的ADF檢驗法對數據進行單位根檢驗,具體情況見表2。

從表2的檢驗結果可知,原始數據在取對數之后屬于非平穩序列,然后繼續對一階差分后的數據通過平穩性檢驗,相關檢驗設置保持不變,具體情況見表3。

從表3可知,原始序列不平穩,通過一階差分后都變成平穩序列,屬于一階單整序列,能夠繼續開展協整性檢驗。

2.4 格蘭杰因果檢驗

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能夠有效合理地檢驗不同變量間的因果關系。在平穩性檢驗結果的基礎上繼續進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從而明確中國與東盟之間的農產品進出口貿易對中國農業經濟發展是否存在因果聯系,具體情況見表4。

從表4可知,滯后2期中農產品出口額lnX與第一產業增加值lnY之間不存在格蘭杰因果原因被拒絕,農產品進口額lnM不是第一產業增加值lnY的格蘭杰因果原因被拒絕,農產品進出口額lnT不是第一產業增加值lnY的格蘭杰因果原因也被拒絕。以上檢驗結果意味著中國和東盟農產品進出口貿易對中國農業經濟增長具有因果聯系。

2.5 農產品出口貿易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

結合前文設計的模型以及開展的平穩性檢驗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分別來探究中國和東盟農產品的出口額、進口額以及進出口總額對中國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利用Eviews 12.0軟件和最小二乘法(OLS)分別對lnY、lnA、lnK、lnL、lnX、lnM、lnT進行回歸分析。

2.5.1 中國與東盟農產品出口貿易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

先檢驗中國和東盟農產品出口貿易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對lnY、lnA、lnK、lnL、lnX進行OLS回歸分析,結果如表5所示。

從回歸結果來看,模型的擬合優度達到了0.994,第一產業科技投入量lnA、就業人員數lnL和常數項C都通過了5%顯著水平下的T檢驗,P值也通過了檢驗,這意味著模型總體上能夠有效反映各個變量間的關系。而第一產業投資額lnK和農產品出口額lnX未通過檢驗,說明中國第一產業投資額和對中國與東盟農產品出口額的變動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不顯著。從以上回歸結果可以得出,中國第一產業科技投入量每增加1%,會促進農業經濟增長增加0.783%,中國與東盟農產品出口額每增加1%,會促進農業經濟增長0.055%,第一產業資本投入每增加1%,會帶來農業經濟增長0.094%。2.5.2 中國與東盟農產品進口貿易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

其次檢驗中國與東盟農產品進口貿易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對lnY、lnA、lnK、lnL、lnM進行OLS回歸分析,結果如表6所示。

從回歸結果看,第一產業投資額lnK、農產品進口額lnM以及常數項C均通過了5%顯著水平下的T檢驗,R2值達到了0.994,這意味著模型具有顯著的擬合優度,但是第一產業科技投入量lnA和就業人員數lnL未通過檢驗,說明中國第一產業機械使用量和就業人數的變化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不明顯。從以上回歸結果可以得出,第一產業資本投入增加1%,促進農業經濟增長0.220%,農產品進口增加1%,促進農業經濟增長0.221%,農產品進口能夠顯著地推動農業經濟的發展,其推動效應大幅超過了出口,這也支持了同類學術成果中關于進口對經濟增長具有促進作用的結論。

2.5.3 中國與東盟農產品進出口貿易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

最后檢驗中國和東盟農產品進出口貿易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對lnY、lnA、lnK、lnL、lnX進行OLS回歸分析,結果如表7所示。

回歸結果與前文所獲得的分析結果較為相似,第一產業投資額lnK、農產品進出口額lnT和常數項C均通過了5%顯著水平下的T檢驗,但是第一產業科技投入量lnA和就業人員數lnL未通過檢驗??梢缘贸?,第一產業投資額增加1%,促進農業經濟增長0.131%,農產品進出口提升1%,就能夠推動農業經濟提升31.6%。相較于農產品出口和進口,其進出口總量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力更為顯著,而且還高于進口和出口影響的總和。同時也發現第一產業勞動力投入量對經濟增長起到負相關的作用,這意味著中國農業從業人員的變動未對農業經濟發展造成明顯的影響,該結論與前文對進口和出口的回歸分析結論相同,這也說明了采取出口擴展型生產函數模型來進行分析具有較為顯著的合理性。

3 結論及對策建議

3.1 結論和討論

本文以出口擴展型生產函數模型作為分析的工具,采取實證方式來探究2002—2021年中國與東盟之間農產品進出口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結果表明,中國和東盟農產品進出口活動能夠明顯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且存在長期穩定的促進關系。中國與東盟農產品出口額每增加1%,會促進農業地區生產總值增加0.055%,農產品進口增加1%,促進農業經濟增長0.221%,農產品進出口額提升1%,就能夠推動農業經濟提升31.6%。相較于農產品出口和進口,其進出口總量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力更為顯著,而且還高于進口和出口影響的總和。這可能是由于雙邊關稅政策的支持,中國在“早期收獲”計劃里給予東盟國家農產品關稅上更多的優惠,對中國的農產品出口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沖擊。同時在農產品成本方面,我國農產品市場存在特有的要素價格扭曲現象,初級生產要素進入到生產中并帶來出口額的不斷擴張,而東盟國家擁有比中國更為廉價的農業勞動力資源,使得東盟農產品更具成本上的優勢,所以與中國農產品出口增長形成巨大反差的是貿易利益并沒有相應增加。其次從生產要素來看,第一產業投資額對農業經濟增長的作用顯著,而科技投入量和勞動投入量對農業經濟增長的作用并不明顯。這可能的原因是中國農業機械化的利用率和普及率不高,同時農業人口數量和質量也不高,農民的綜合素質成為農業轉型發展的一道關鍵障礙?;谏鲜鰧嵶C分析結果,提出以下對策和建議。

3.2 對策和建議

3.2.1 增加第一產業投資額,發展出口導向型農業企業

實證分析發現,中國第一產業的投資額對農業經濟增長具有顯著影響。黨的二十大提出要堅定不移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共同富裕建設和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這無疑激發了各類資本向農業農村投入的信心和動力。首先政府要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根據國內外實際情況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在公共財政投入上要優先保障農業,這是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推動鄉村振興的必然要求。推進落實國家出臺的社會資本向農業農村投資的指引政策,降低農村投資門檻和限制,持續拓寬投資渠道和完善投資環境。充分發揮鄉村振興專項投資基金作用,引導社會各類資金進入農業、農村??梢圆扇∫元劥a、民辦公助、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吸引市場主體加大對第一產業的投資力度。其次要充分發揮基層農村銀行的作用,增加農村金融供給保障,完善農村金融體系,推廣國家普惠金融政策,運用大數據征信技術,規范農村信貸發展,簡化審批放款流程,解決農民融資難的問題。

農業的資本投入要適度向農產品出口生產傾斜,在滿足中國糧食安全的基礎上,將農業生產逐漸調整轉向具有農業比較優勢的產業和產品上。對于在東盟國家市場上具有比較優勢的農產品應采取措施,進一步支持其發揮比較優勢以增強其外貿競爭力,擴大東盟市場的占有率。同時農產品出口導向型農業企業要充分發揮中國和東盟國家之間的地理優勢和資本優勢,主動對接東盟市場,滿足東盟國家消費者多樣化、多層次和個性化的需求,提高農業生產經營質量,增強中國農產品在東盟市場的競爭力,發揮農業資本投入和農產品出口的雙重產出作用。

3.2.2 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推動數字化賦能發展

因自然環境、氣候狀況和農耕模式的不同,中國農業生產類型具有較為明顯的差異。北方主要種植旱作物,南方主要種植水田作物,西部地區主要以山地種植為主。各個區域、不同的農產品對機械化作業的需求差異較大。所以企業和科研機構要加快各類新型農機的研發進度,全面提高農機裝備水平、作業水平和科技水平,以適應各地不同的作業環境和條件。政府方面要繼續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不斷創新和優化農業機械化扶植政策,在各地加快推廣先進適用的技術和農機裝備,并且要推動新興農機服務組織的建設和發展,切實完善農業機械化薄弱環節,最大限度提高該領域的公共服務水平,推動中國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同時各地需要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機械化作業模式,堅持補短板、促全面的發展原則,不斷推動中國農業生產機械化發展。

農業數字化發展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和戰略方向。首先要加強數字信息基礎建設,為數字農業發展打好基礎。加大農業通信設施建設投入,提升農村互聯網普及率,推動水利、公路、電力等基礎設施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改造升級,其次要大力培養數字化技術人才,為農業數字化提供人才支撐。持續開展農民教育培訓活動,學習和掌握數字化農業生產設備的實操理論,利用線上平臺來開展農產品電子營銷,切實發揮互聯網科技在農業發展中的作用。同時要加強各類農機和智慧農業技術試驗示范區建設,為試驗、示范和推廣提供良好的條件,并以此為基礎,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創新管理體系和推廣體系,推動科技進步和應用普及。通過農業數字化建設不斷打通農業產業鏈,并且向全產業鏈延伸,推動數字經濟與農業產業化融合發展。

3.2.3 培養職業化農民,健全農民社會保障體系

農業勞動力綜合素質的發展情況對于促進鄉村振興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促進農民實現職業化發展,要采取多渠道培育的方法,最大限度滿足中國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需求。首先要組織開展農民職業教育培訓活動,培訓要合理兼顧農民的認知能力,堅持從鄉村實際情況出發,根據農民的作息時間、實際需求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教育培訓。二是要發揮網絡課程遠程培訓的積極作用,聯系國內各大高校以及科研單位,利用互聯網平臺開設網絡培訓學校,挖掘農民喜聞樂見的素材,推出農民急需的實用課程,定期為農民開展教育培訓、宣傳技術成果以及經營服務等。三是要將關注鄉村振興的有志青年吸引回鄉,鼓勵大學生回歸基層,讓基層隊伍年輕化,活力化,同時要調動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推進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政策,為建設新型農村和推動城鎮化建設奠定基礎。

社會保障體系作為調節收入分配、保障基本民生的重要方式,是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撐[15]。推動農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首先是要加快實施統一規范的城鄉社會保障制度,根據“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建設準則來構建一套完善高效的社保機制體制,提高社保的覆蓋率,推動城鄉一體化建設,促進鄉村振興的可持續發展。切實增強農村公共服務能力,加大對農村基建工程的投資力度,增強教育、醫療、養老等社會服務能力,最大限度防止人才流失。另外,還應該不斷拓寬社保資金的籌集方式,不僅要提高財政資金的支持力度,還應該探索引入民間公益資金來完善社保機制、體制的發展。同時,要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推廣活動,打造一個尊重農民的環境氛圍,不斷提高其社會地位。

參 考 文 獻

[1] SACHS J, WARNER A M. Economic convergence and economic policies[J]. CASE Network Studies and Analyses,1995,65(4):900-913.[2] KONYA L. Export-led growth, growth-driven export, both or none? Granger causality analysis on OECD countries[J]. Applied Econometrics &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04,4(1):73-94.

[3] HAUSMANN R, HIDALGO C A. The network structure of economic output[J].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2011,16(4):309-342.

[4] SANJUAN-LOPEZ A I, DAWSON P J. Agricultural exports and economic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panel cointegration approach[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10,61(3):565-583.

[5] BRODA C M, GREENFIELD J, WEINSTEIN D E. From groundnuts to globalization: a structural estimate of trade and growth[J]. Research in Economics,2017,71(4):759-783.

[6] 孫會敏,胡東興,劉麗艷.吉林省農產品進出口對農業經濟增長的效應:基于出口擴展型生產函數的實證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6,37(1):174-180.

[7] 王君.中國農產品出口貿易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D].淄博:山東理工大學,2019:33-34.

[8] 姚金成,龔子兵,陳俊妙,等.中國與東盟國家農產品貿易的現狀與問題分析[J].糧食科技與經濟,2020,45(12):58-61.

[9] 羅桓.“一帶一路”沿線地區農產品進出口貿易對農業經濟增長效益研究[J].農業經濟,2019(1):131-133.

[10] 趙小龍,王溶花,姚金成.基于CMS模型分析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中國大豆進口貿易[J].糧食科技與經濟,2021,46(4):22-25.

[11] 覃朝暉,魏藝璇,范亞莉,等.自由貿易試驗區對農產品貿易影響的區域異質性分析[J].世界農業,2021(9):49-57+93.

[12] 葉凌萱,王杰森.新冠疫情影響下中國糧食安全隱憂及其應對策略[J].糧食科技與經濟,2022,47(3):15-18.

[13] 劉從九,高秀.數字經濟對農產品貿易額異質性動態影響:基于我國主要農產品進出口額的實證[J].農業經濟與管理,2022(5):1-11.

[14] 余淼杰,高愷琳.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經濟影響和減貧效應[J].國際經濟評論,2018(4):102-125+7.

[15] 董明慧.完善農村社會保障 提高農民收入水平[J].北京觀察,2022(6):12-13.

猜你喜歡
農產品貿易東盟中國
中國和東盟經貿關系前景展望
中國—東盟物流便利化研究綜述
中國與東盟紡織品出口競爭力比較分析
中巴農產品貿易格局變化及其產業內貿易增長的實證分析
中國—東盟背景下廣西地區大學英語教師教育與發展的問題和對策
中韓FTA實施的效應研究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國”調子
中國對俄農產品貿易分析及對策
淺談中韓自貿區的設立對我國農產品貿易的機遇與挑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