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地區公費師范生的現代化及使命意識的培養

2023-04-17 14:42黃慧瓊陳一銘
民族學刊 2023年8期
關鍵詞:公費師范生現代化

黃慧瓊 陳一銘,2

(1.玉林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廣西 玉林 537000;2.廣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廣西 桂林 541000)

公費師范生是指根據國家和地方政府頒布和實施的公費(免費)教育政策,定向招生,簽訂協議定向就業,承諾到鄉村中小學教育工作6年以上由師范院校定向培養的師范生。2018年,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將“免費師范生”改稱為“公費師范生”。這標志著師范生教育在消除社會偏見和城鄉差距上的努力,重點突出師范生教育在承擔社會職責上的特征。本文中的民族地區公費師范生,主要是指就讀于民族地區地方師范院校的公費師范生。公費師范生在概念上的轉換,集中體現了新時代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設想。2020年,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提出“鄉村教師是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鄉村教育的基礎支撐,是推進鄉村振興、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指出“加大鄉村教師培養力度,采取公費師范教育等方式吸引高等學校畢業生到鄉村任教……提高鄉村教師學歷水平、整體素質和鄉村教育現代化水平?!笨梢?通過培養公費師范生來提高鄉村教師隊伍的水平是由政府主導的政策路徑。公費師范生培養問題是近年來教育研究的熱點。有研究者從心理學角度探究公費師范生與非公費師范生從教動機模式的異同,及其對教師職業認同和教師效能感的影響[1],也有研究者從政策滿意度、教師支持的角度研究對公費師范生職業效能和職業認同的影響[2],或通過收集課程數據研究公費師范生學業的表現[3],有的研究者則運用理性選擇制度主義理論,對地方師范生公費教育政策進行分析[4]等等,這為進一步優化公費師范生培養模式提供了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借鑒。從研究對象來看,現有成果多選取部屬師范大學的公費師范生,民族地區地方師范院校公費師范生的研究尚不多。民族地區公費師范生的培養特點與高師院校的普通師范生相比,雖具有共同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如課程設置偏向實踐技能的養成、可通過協議定向就業、學業與就業競爭性低等?;诖?本文試從教師的現代化入手,闡述民族地區公費師范生現代化的必要性、使命意識的時代意蘊,反思培養中存在的問題,構想公費師范生使命意識培養路徑,這對于促進民族地區教師教育改革與發展具有現實作用。

一、民族地區公費師范生現代化的必要性

2022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深刻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同時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5],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根本遵循?!爸袊浆F代化建設基礎是教育現代化,教育現代化,其核心是實現人的現代化”[6],教育的現代化是以人的現代化實踐活動為基礎,并最終在人的意識和行為的現代化上得以體現。因此“教師的現代化始終是教育現代化的關鍵”[7]。然而,民族貧困地區和鄉村教育是實現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薄弱環節”與“短板”[8],鄉村教師“難招難留”更是其中的“軟肋”?!懊褡遑毨У貐^的鄉村教師不能安心工作,人才流失嚴重,嚴重影響了邊境地區教育的良性發展?!盵9]為此,多年來國家多措并舉助力鄉村紓困,鄉村教師“難招”困局已解,在突破鄉村教師“難留”困境的探索中,培養“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公費師范生及其現代化使命意識是重要路徑。在當前中國式現代化發展背景下,民族地區公費師范生現代化的內在邏輯自洽于中國式現代化,因此培養和促進公費師范生的現代化是時代發展的迫切要求。

(一)中國式現代化著力點是鄉村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既有世界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鮮明的中國特色。自近代以來,現代化的主要訴求就是工業化和城鎮化,然而中國本身巨大的人口基數和農業作為第一產業的重要性表明,即便當前我國已經出現城鎮化率在80%以上的大城市,“2016年鄉村教育覆蓋的人口也多達8億”[10],但鄉村現代化仍然是未來很長一段時期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我國不僅處在由農業化社會轉向工業化社會的第一次現代化階段,也必須完成由工業化社會轉向后工業化社會的第二次現代化的任務,同時解決兩個現代化階段的疊加問題,是中國式現代化必經之路。在這一時期,城鄉在社會經濟教育等方面的發展依舊存在巨大的差距,近年來在疫情的影響下,很多剛脫貧的民族鄉村地區面臨著“返貧”的危機,也面臨著“人口空心化”“耕地荒廢化”的困境。相比城市發達地區,民族地區長期以來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洼地”,尤其是民族鄉村地區和邊疆地區,存在“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產業結構單一,工業基礎薄弱,基礎設施建設落后,交通、電信網絡聯通不暢,社會發育程度低,人口受教育程度低的問題”[9]。危機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表明民族地區鄉村仍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機遇,擁有后發優勢,2017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在2035年“鄉村全面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只有堅持實現鄉村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才能走向高質量的全面現代化,進而極大地促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成果普及,最終實現“共同富?!钡哪繕?。

(二)鄉村現代化關鍵點是教育現代化

教育現代化不僅是教育硬件設施的現代化,更是對教育活動和活動主體現代化的描述?,F代化最終是人的現代化,更是人的社會性的現代化,脫離了人的現代化,就算引進現代化硬件設備,社會的現代化也難以深入。教育作為有意識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是有效地賦予和培育人的現代性的主要手段。當前城市地區的學校已經基本實現了現代化的發展,不僅擁有較為先進的硬件設施,也虹吸大量的優質且具備現代性的師資力量,造成了現代化教學資源在鄉村地區的結構性不足。經過多年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和全面改革的工作,鄉村學校的硬件條件得到明顯的改善,但與現代化的城市教育相比,鄉村教育基礎差、底子薄的問題,依然是一個困擾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問題。鄉村教育主體現代性的困境,既集中表現在鄉村受教育者的教育質量,也集中在運用現代化教育設施和實施教育行為的另一主體——鄉村教師身上?!班l村學校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勢必將民族認同、愛國主義、時代精神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其中”[11],匯聚成民族鄉村地區社會主體現代化意識的核心部分。地方公費師范生計劃為廣大的鄉村學校補充了大量的新生師資力量,是實現鄉村教育現代化發展的重要人本資源。

(三)鄉村教育現代化錨點是教師的現代化

現代化“發展最終所要求的是人在素質方面的改變”[12]6,這包括了現代人“追求思想觀念、態度、文化和知識等現代性的心態”[13]。教育現代化主要包括理想信念、價值觀、內容、媒介、管理以及主體的現代化。沒有教育主體的現代化,尤其是沒有教師的現代化,就沒有教育現代化。鄉村教師的現代化是鄉村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影響因素和基本內容,也是制約鄉村教育實現現代化的關鍵環節。民族地區教育治理現代化目標實現的明顯短板在于鄉村教師隊伍建設[14],地方公費師范生作為鄉村教師隊伍的重要來源,其現代化發展的程度關系到整個鄉村教師隊伍未來的優化發展。民族地區公費師范生具備的價值觀是奠定鄉村教育現代化的思想基礎,而其內核思想是鄉村教師的使命意識。公費師范生的現代化使命意識包含兩個層次的內容,既包括了作為社會人的現代化普遍性,如“準備和樂于接受他未經歷過的新的生活經驗、新的思想觀念、新的行為方式”“準備接受社會的變革和變化”等十二個基本特征[12]22-36;也包括“作為民族地區鄉村教師現代化的特殊性,從教師形象、制度、行為三個層次合并為世俗化、專業化、科學化與人本化、民主化的四個方面的基本內涵?!盵15]

綜上,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人的現代化包括“人的生活品質、人的精神文明程度和人的全面發展?!盵16]中國式現代化賦予公費師范生使命擔當,公費師范生現代化的培養不僅有利于提升教師專業素質,提升人的現代化水平,更有利于促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

二、民族地區公費師范生使命意識的時代意蘊

使命意識是“關于使命內化的崇高體驗,是人或組織對所肩負的職責、重任的價值自覺”[17]11,反映社會發展的需求和時代的特點,是社會個體對時代發展潮流及特定社會職責的價值自覺。民族地區公費師范生的使命意識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時代責任與自我價值實現的有機融合,也是鄉村教師職業內在價值的實現,形成一種深刻而長效的精神內核。當前,新時代民族地區公費師范生的使命意識是糅合著中國式現代化意蘊的內化體驗,最終指向了社會使命、個人使命和教育使命三個維度,各有側重,最終轉化為公費師范生終身發展的動力。

(一)社會使命:民族鄉村社會在地化發展

通過發展鄉村教育,促進鄉村社會現代化革新,是中國現代化教育者們實踐出來的重要經驗。二十世紀20年代的“鄉村教育運動”是對中國式現代化教育的有益嘗試,晏陽初、陶行知等人提出“欲化農民,須先農民化”“鄉村教師要有農夫的身手、科學的頭腦和改造社會的精神”等教育思想。新中國成立以來,始終重視鄉村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但是民族地區鄉村教師缺口依然很大。2020年7月的《關于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指出“鄉村教師隊伍還存在結構性缺員較為突出、素質能力有待提升、發展通道相對偏窄、職業吸引力不強等問題”[18],為了破解鄉村教師流失的困境,全國各地開展公費師范生的定向培養計劃。地方公費師范生的誕生,就是扎根于鄉村教育振興發展的迫切需要,因此順應新時代發展潮流,擔負起社會和歷史所賦予的時代重任和教育使命,是每一位公費師范生必須履行的義務。民族地區公費師范生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培養場域中各種現代化的文化要素的熏陶與影響,最終成為一個具備現代性的社會個體?,F代化鄉村教師個體在承擔教育工作的過程中,自身的現代化價值觀必然對民族地區鄉村兒童的價值觀形成產生深刻的影響,現代化理念的意蘊也將以學校為中心,深刻地影響整個民族地區鄉土社會的文化變革和思想解放,實現“在地化”發展?!霸诘鼗钡母拍顏碜杂谒髫悹? Sobel.D. Place )“在地化教育”的概念,其特點是“所在的社區為教學提供情境,學生的任務聚焦當地的需求和利益,社區成員充當教學的資源和伙伴?!盵19]23“在地化”的實質就是依靠社區資源促進社會主體的發展,而社會主體的發展也會反過來促進社區的發展。因此,公費師范生必須自覺到其承擔著現代化發展的社會使命,促進傳統民族文化不斷地接受現代化、世俗化的社會文化洗禮與影響。對現代社會發展的認知與知識,在公費師范生學習和實習中影響處在傳統和現代交織的民族鄉村地區,既保持對變革創新的正確認知,又思路開闊,基于對當前民族鄉村社會的了解和尊重,為民族鄉土優秀文化資源的發掘與再創新,提供現代化思想的萌芽。

(二)個人使命:民族鄉村教師專業發展

使命意識是人對所肩負的職責、重任的價值自覺,換言之,使命意識的自覺程度是影響教師職業認同水平的重要因素。公費師范生是民族地區鄉村教師隊伍的預備役,這一“既定”職業方向要求公費師范生對此身份所肩負的職責、重任有充足的價值自覺,而這種自覺既是來自于振興鄉村教育的歷史使命,也是師范生個人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化的個人發展使命。因此使命意識的培養,是公費師范生對鄉村教師職業認同感的內在需求,有助于增強公費師范生扎根民族鄉村教育的意愿,提升留任的意識。由此可見,公費師范生的使命意識,不僅是促進其鄉村教師職業認同的基礎,也是促進其在地化專業發展的動力。明確公費師范生的歷史使命,有利于幫助他們厘清歷史使命的高層次定位,更影響著其他社會和個人使命的完成,最終決定著自身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公費師范生的歷史使命由其未來的“身份”所確定,民族鄉村教師職業的歷史職責,也構成了其專業化發展的動力。公費師范生應該充分認識民族地區鄉村教育的特殊性,以具備現代化知識、能力、道德、技能、價值觀和社會角色為目標,不斷將個人的奮斗始終與時代主題同化融合,與民族大業同夢同行,勇于承擔社會責任,自覺地把教師的專業學習與鄉村教育振興緊密結合起來,將使命意識內化為主體自覺發展的動力,更好地成就專業化的自我認知,形成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體系,促進自身教師專業能力的持續發展。

(三)教育使命:民族鄉村教育高質化發展

公費師范生基于時代背景與個人發展的追求,最終將會落在鄉村教師這一社會角色功能的發揮過程中。民族地區公費師范生要完成現代化的使命,必須要高質量地完成社會角色所賦予的職責與使命——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促進民族地區鄉村學生現代性養成和現代化發展。只有通過人的現代化才能長效性地實現全社會現代化的愿景,因此“人的現代化”必然是教育現代化的最終目標。鄉村振興離不開高質量的鄉村人口,而高質量的鄉村教育是實現鄉村人口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手段。因此公費師范生應該意識到,作為鄉村教師要實現現代化目標與價值,必須要通過教育對象的現代化發展才能體現。只有實現了民族地區鄉村學生的現代化,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民族地區鄉村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進而通過高質量發展鄉村人口,為鄉村現代化奠定扎實的人才基礎。

三、民族地區公費師范生使命意識培養反思

如前所述,使命意識是人對所肩負的職責、重任的價值自覺,那么培養公費師范生使命擔當、引導公費師范生把時代責任與自我價值的融合,是師范院校在培養公費師范生過程中的重要任務。為更好了解民族地區公費師范生使命意識、現代化認知及培養模式的基本情況,本文選取廣西3所地方師范院校開展問卷、訪談和文本調研。公費師范生職業使命意識問卷包括職業使命感和現代化認知兩部分,其內容主要參考了Dobrow和Tosti-Kharas(2011)編制的職業使命量表(Calling Scale)[20],分數越高說明對應職業的使命感越高。本文使用的問卷Cronbach α系數為0.969,累積方差解釋率為72.20%,KMO值為0.930,說明問卷有充分的信效度。本次調研共回收問卷169份,從調研結果來看,廣西民族地區師范院校公費師范生培養總體形勢較好,但存在的問題需要深入反思。

(一)部分學生使命意識仍顯薄弱

公費師范生是實現“鄉村教育振興,推動鄉村現代化”的重要主體,他們的使命意識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職前到職后的發展過程,影響其社會責任的價值取向。師范生公費教育政策在多年的耕耘下,已經形成了相對比較完善的培養體系,選擇成為公費師范生的社會個體,對自身的使命意識有著比較正面的認知。在調研中發現,當前的公費師范生在職業使命意識的得分上總體向好。比如“我對鄉村教師這個職業充滿熱情”這一題中,分別有42.01%和30.77%受訪者選擇了“比較符合”和“完全符合”的選項;在“我認為在鄉村地區教書育人是最有意義的一項事業”這一題合計79.89%的受訪者選擇了“比較符合”和“完全符合”的選項。公費師范生的使命意識是個人追求與社會要求的和諧統一,因此要求公費師范生應當對相關政策有所了解。在調研中發現,題目“我了解公費師范生的政策內容”中有66.27%的人對政策內容表示完全或者比較了解,而在題目“我清楚地認識到履行定向就業契約成為鄉村教師是自己的職責與使命”中,有78.7%的公費師范生比較或者完全認識到公費師范生契約的最終要求。上述題目的結果都說明,接近80%受訪者的職業使命意識趨向正面。

師范生公費教育的定向就業協議的簽訂,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民族鄉村地區鄉村教師在數量上補充,但是定向就業的優勢也讓部分師范生喪失了危機感和克服困難的信心。調查中發現,如題目“無論遇到多大的阻礙,我都要堅持要做一名鄉村教師”顯示,雖然只有4.73%和6.51%的受訪者選擇了“完全不符合”與“比較不符合”的選項,但是也有34.91%的受訪者選擇了“一般”;類似的題目如“比起其他工作,我更喜歡從事鄉村教師的工作”也有31.95%的受訪者選擇了“一般”。這就說明,有部分的公費師范生在面對成為鄉村教師中遇到的困難時,或有更好選擇時會產生一定的動搖,鄉村教師未必是其第一選擇。公費師范生使命意識的內發動力和持續性不足,實現職業價值的“使命意識”不夠堅定。 合約期滿后繼續在鄉村從教意愿低[21]。通過觀察和訪談發現,部分公費師范生精神懈怠、不思進取、責任缺失,這種“躺平”狀態,消解公費師范生奮斗意志和使命擔當勇氣。

(二)部分學生現代化認知存有模糊

由于多年來對于鄉村教師培育工作的重視與宣傳,以及師范生公費教育相對成熟的培養體系,當前公費師范生普遍對鄉村教師的現代化職業使命認知有所了解,基本都認可鄉村教師在促進鄉村地區現代化發展的作用。在調研中發現,有45.56%和27.81%的受訪者比較或完全認可“我想通過成為鄉村教師來對鄉村社會的現代化發展有所貢獻”觀點,有69.23%的受訪者比較和完全認可“我認為鄉村教師應該成為引領鄉村現代化發展的關鍵”的觀點,這說明了鄉村教師與鄉村現代化之間的關聯是得到大部分公費師范生認可的?;谏鲜龅恼J知,在落實鄉村教師這一職業促進鄉村現代化的具體行動上,公費師范生通過提高自身精神文明程度和各項能力的全面發展實現自身的現代化,為促進鄉村兒童現代化發展和鄉村社區現代化轉變奠定了教育主導要素的基礎。

然而,相較于對鄉村教師職業在促進鄉村現代化職責上的充分認知,公費師范生卻對當前民族鄉村現代化發展的現實認知有明顯割裂。在調研中發現,有24.26%的受訪者在“通過成為鄉村教師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質”一題上保持了“一般”的觀點,有15.39%的受訪者認為這一表述不符合他們的認知,這就意味著有接近40%的受訪者對鄉村教師的經濟狀況和生活品質存在相當程度的疑惑甚至負面的印象。造成模糊認知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民族鄉村地區本身發展水平相對滯后,社會發展的軟硬件水平滿足不了扎根于當地的年輕鄉村教師的發展需求;二是民族鄉村地區,尤其是邊境民族地區鄉村教師收入與補貼制度的不完善,導致其實際收入水平與其他地方有所差距。隨著鄉村振興和中國式現代化的逐步深入,雖然民族地區鄉村教師的生活品質能夠有預見性地提高,但是針對當前鄉村教師現代化生活品質的現實狀況,導致公費師范生出現認識上的偏差。

(三)部分教育過程出現“離地化”

相對于索貝爾“在地化”教育,“離地化”教育是指脫離當地社區需求與資源的現象。民族地區公費師范生教育的“離地化”在本文中主要指“離農化”,即農村教育以城市為出發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與城市教育一致,旨在培養適合城市生產、生活的“城市人”[22]?!半x地化”教育過程,容易使民族地區公費師范生與鄉村地區的情感紐帶發生斷裂,喪失“向農”性。

通過訪談及對地方師范院校公費師范生培養方案文本的分析發現,其培養目標、課程設置、課堂教學到教學實踐等更多是以城市為取向。比如,某地方師范院校某專業公費師范生培養方案(2022版)的培養目標:“立足××,服務××,面向地方基礎教育事業發展時代需求,著力培養政治素質過硬、師德師風高尚、教育情懷堅定、教育理念先進、學科基礎扎實、人文科學素養寬厚、教書育人能力全面,能夠適應地方教育特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勝任中學教學、研究、管理工作的創新型教育人才?!惫M師范生培養目標與普通師范生無異,即便同是公費師范生培養方案,同質化嚴重,區別只在學科不同。此外,民族地區公費師范生教學“離地化”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學生的“離地化”。隨著地方公費師范生教育在生源上的拓展,不少公費師范生并非鄉村出身,這部分學生從最開始就對鄉土社會沒有親和感;信息化網絡化的生活,也使包括鄉村出身的公費師范生在認知結構和生活方式上越發城市化,遠離了民族鄉土場域,鄉村底色逐漸淡薄。二是課程設置與內容“離地化”。調研發現,公費師范生課程設置與普通師范生課程設置無甚差異,在課程內容與資源的開發上沒有體現鄉村教育的情境,反映民族地區鄉村建設,符合鄉村學校教育的“向農”課程缺失。三是教育實習“離地化”。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現代化”與“城市化”的概念相互混淆,為了提高公費師范生實習的效果,一些地方師范院校將更多的實習見習基地放在了城市學校。這種做法雖然在拓寬公費師范生的視野、增加其對先進教學方法和教學場景的體驗上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但在另一個方面則再次讓公費師范生疏離了民族鄉村地區和鄉村學校,沒能讓其更早更全面地深入鄉村教育,失去了厚植鄉土情結和鄉村教育情懷的土壤。在公費師范生畢業入職后,實習場所與工作場所的巨大落差,有可能會挫傷其積極性,忽視了獨屬于民族鄉村地區和鄉村教育的現代化發展優勢。調研中發現,當問及“在規定服務年限到期之后,比起城市學校,我更傾向于留在鄉村學?!睍r,比較不符合和完全不符合的受訪者比例分別為7.1%和5.92%,符合程度一般的受訪者也有29.59%,說明部分公費師范生對長期扎根鄉村教育有著相對消極的態度,有一定的“離地化”傾向。

四、民族地區公費師范生使命意識現代化的路徑構想

部分公費師范生尚未明確自身職責使命,對中國式現代化的認知模糊,主要原因是公費師范生教育的“離地化”,而根本原因主要是部分地方公費師范生缺乏建構自身精神家園與外部社會關聯的主動性,未能將其肩負的教育現代化使命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只有基于中國式現代化及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積極強化地方公費師范生的現代化使命意識,才能有效的運用現代化的教育媒介,為現代化教育理念定錨,促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為民族鄉村提供高質量現代化教育。

(一)以“向農性”為導向,制定培養目標

科學制定符合實際的培養目標是保障公費師范生發展方向的關鍵。當前“離地化”“去農化”現象在地方師范院校的培養方案中普遍存在,稀薄的鄉土情懷,不利于培養能夠扎根鄉村社會的鄉村教師。民族地區公費師范生教育的核心要義始終是為民族地區鄉村培養高質量鄉村教師,因此在公費師范生的培養過程中,培養目標設計要符合鄉村社會與鄉村教育實際需要,此外,在培養公費師范生使命意識中堅定“向農”的教育信仰,厚植其對民族鄉村地區的鄉土情懷。教育信仰是人們對教育活動在個體和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價值及其實現方式的極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為教育行為的根本準則[23]。雅思貝爾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提出“教育須有信仰,沒有信仰就不成其為教育。[24]44”教師在教育使命的驅動下,會在具體的教育情境中強化教育信仰并加以實踐。簡言之,教育信仰是對教育價值和教育使命的堅信與尊重,是每一個教師的根基性素養。只有在公費師范生的培養目標中持續強化明確“向農”的價值取向與教育信仰,加深公費師范生對民族地區鄉村教育發展現狀和訴求的認知,厘清個人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的關系,實現社會期待與個人意愿的共生,培育濃厚堅實的鄉村教育情懷與使命擔當意識,促使學生將外部使命內化為使命自覺,并最終外化為實際行動,在實際的學習中不斷加深對民族地區鄉村教師工作意義的理解,正確把握時代賦予的責任,更好地形成職業責任感、正確的職業價值觀,成為一名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的優秀鄉村教師,以誠摯而深沉的教育情懷投身于鄉村教育現代化的事業中,扎根民族鄉村,融入民族鄉土生活,為鄉村振興和鄉村教育現代化賦能。

(二)以“在地化”為核心,優化課程設置

“堅持以鄉村教育需求為導向,強化教育實踐和鄉土文化熏陶,促進師范生職業素養提升和鄉村教育情懷養成?!盵18]基于民族地區的特殊性,地方師范院校的公費師范生培養方案從課程目標到課程設置與教學實踐都要充分體現“在地化”理念,“倡導公費師范生扎根一方水土特有的歷史、經濟、文化、環境、文學、藝術等,在社區、學校、家庭的有效聯動中,增強受教育者的責任感、歸屬感”[25],在扎根的過程中也對當地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通過“在地化”的課程設置,讓公費師范生的文化課程和實踐課程嵌入到民族鄉村教育的具體教學內容、工作環境中,強化公費師范生對鄉村教師職業的感受力,提升對職業特點的認識。民族地區師范院校的“在地化”課程設置,需要加強與地方教育局和鄉村學校聯動合作,形成協同育人的定向師范生培養生態。在校內文化課程中,依托民族鄉村社區豐富的美育勞育資源,有機融入校內課程內容,加深公費師范生對民族鄉土文化的親和性。通過學科專業知識、教育基本理論和各科教學法等課程的學習,深挖公費師范生的專業教育課程所蘊含的思想信念和現代化因素,將現代化的教育元素和功能融入課程教學中,增強學生的內心情感認同與職業認同,促進他們主動學習專業的教育理論知識,自覺構建現代專業理論體系,同時提高對于鄉村教師職業的理解,建構起現代化教師職業道德體系,并指導和豐富公費師范生的現代化教育實踐體驗。在校外見習實習期間,根據公費師范生的成長特點及教師現代化專業能力要求,構建具備現代化民族鄉村文化理論和實踐教學體系,幫助公費師范生適度融入民族地區鄉村學校的工作場域,一方面在“在地化”的教育實踐生態中體悟和培植對鄉村教育的深厚情懷,提高公費師范生現代化知識轉化為社會服務能力和崗位勝任能力;另一方面公費師范生不斷通過教育實踐,加深對民族鄉村地區現代化使命內容的理解與把握,為探索和傳播適合民族鄉村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可能路徑注入新鮮的活力。

(三)以“自決性”為目標,提高自我效能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A.Bandura)認為,自我效能感指人們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地從事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鞍駱訉ψ晕倚芨械挠绊懼饕茏晕遗c榜樣之間相似程度的影響,相似性越大,榜樣成敗的經驗越具有說服力?!盵26]192榜樣示范是促進自我效能感的有效手段,波蘭哲學家鮑曼(Zygmunt Bauman)認為,在流動的現代世界中,榜樣發揮著重要作用,即所謂“不要告訴我,請示范給我看”[27]98??v使公費師范生流動到民族地區鄉村從事教育這一事實,是依靠政策權威實現的,但這種流動本身仍是現代化需求的一部分,恰當的榜樣能夠幫助民族地區公費師范生職業實現自決意識的覺醒。優秀鄉村教師的現代化專業知識水平、專業技能、獨立精神和高尚人格都應該是公費師范生學習的榜樣和努力的方向,“反觀他們的教育思想,回顧他們的教育實踐,不難發現他們一生為教育操勞,始終有著濃濃的教育情懷?!盵28]通過認知的遷移提高公費師范生對于“鄉村教師”角色的主體認知,增強其勝任鄉村教師職業的自我效能感;通過了解民族鄉村教育現代化的榜樣案例,增強公費師范生對鄉村教師職業情感認同和心理認同感,增強公費師范生在面對未來所存在的困難之時解決困難的信心與實力,促進公費師范生主體性自決行為的產生,堅定在民族地區鄉村學校實現教育現代化目標,促進民族地區鄉村學生高質量現代化發展。

當然,要實現民族地區公費師范生使命意識的中國式現代化,不僅依靠教育領域的現代化,而且更要注重整個社會各個領域的現代化,不斷為民族地區鄉村教育的現代化提供支撐與幫助,如持續提高民族地區鄉村教師工資與生活待遇,繼續傾斜鄉村教師晉升職稱,繼續完善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優化鄉村文化環境,加大對優秀鄉村教師典型的宣傳力度等,營造關注鄉村教育事業發展的良好輿論氛圍,為鄉村教師的職業榮譽和吸引力提質賦能,吸引更多的公費師范生懷揣現代化的崇高使命意識,投身到民族地區鄉村教育的振興中去,做鄉村振興和鄉村教育現代化的推動者和實踐者[18]。

猜你喜歡
公費師范生現代化
邊疆治理現代化
公費農科生培養試點工作實施
山西農大成為山西唯一公費農科生招生定點院校
構建“兩翼三維四能”師范生培養模式
2018年公費師范生招生專業及計劃數
湖南:公費定向培養農村小學男教師 完善補充編制
師范生MPCK發展的策略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淺析師范生PCK知識的構建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