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用革命文物助力“大思政課”建設的內在邏輯、價值意蘊與實踐路徑

2023-04-24 07:43張春貴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 2023年6期
關鍵詞:革命文物內在邏輯大思政課

[內容提要] 革命文物是“大思政課”建設的重要資源。運用革命文物助力“大思政課”建設有其內在的必然邏輯:在指導思想上具有鮮明的政治邏輯;在生成路徑上具有深刻的歷史邏輯;在精神內涵上具有體現時代需要的現實邏輯。革命文物有著直面紅色印記、傳承革命初心和擔當時代使命的價值意蘊。運用革命文物助力“大思政課”建設,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從思想認識、組織落實和效果運用等方面積極推進。

[關鍵詞] 革命文物;大思政課;內在邏輯;價值意蘊;實踐路徑

[作者簡介] 張春貴,法學博士,廊坊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 本文系2 0 2 2年度河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河北革命文物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程研究”(項目批準號: S Y 2 0 2 2 0 1 1)、河北省高校黨建研究課題“新時代運用革命文物資源加強高校思政工作研究”(項目批準號: G X D J 2 0 2 3 B 3 2 2)的階段性成果。

學校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善用“大思政課”是關鍵一招?!按笏颊n”實現了思政課的理念更新,為進一步推動思政課教學改革明確了方向?!按笏颊n”要求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和資源辦好思政課。隨著“大思政課”建設的深入展開,革命文物作為一種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新時代新征程,運用革命文物加強“大思政課”建設有著廣闊的空間。

一、運用革命文物助力“大思政課”建設的內在邏輯

革命文物主要是指見證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抵御外來侵略、維護國家主權、捍衛民族獨立、爭取人民自由的英勇斗爭,見證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光榮歷史,并經認定登記的實物遺存。對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時期彰顯革命精神、繼承革命文化的實物遺存,亦納入革命文物范疇。從新時代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戰略布局、革命文物的生成路徑及其精神內涵來看,運用革命文物加強“大思政課”建設,有著內在的必然邏輯。

1 .從指導思想看,運用革命文物加強“大思政課”建設有著鮮明的政治邏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時代在不斷進步,教育作為“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的地位愈加突出。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思政課作為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在新時代黨中央治國理政戰略全局中的地位愈發凸顯。面臨新形勢新任務,思政課建設需要理念再更新、視野再開闊、格局再拓展,需要在不斷創新中實現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2 0 1 9年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把思政小課堂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 1] 3 3 1, 2 0 2 1年提出“‘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 2]。 “大思政課”建設是增強思政課鑄魂育人實效、破解現存問題的有效路徑。2 0 2 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門印發《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要求以“大思政課”建設為抓手,持續推動思政課和思想政治教育高質量發展?!按笏颊n”建設的核心要義在于開門辦思政,調動全社會力量和資源辦好思政課,推動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相結合,提高思政課教學效果。

隨著“大思政課”建設的深入展開,革命文物作為一種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革命文物的育人價值。他多次考察革命舊址,參觀革命歷史紀念場館,強調要從紅色基因中汲取強大的信仰力量。2 0 2 1年3月,他對全國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切實把革命文物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發揮好革命文物在黨史學習教育、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盵 3]2 0 2 1年7月,教育部、國家文物局聯合印發的《關于充分運用革命文物資源加強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指出:“(革命文物)對培根鑄魂、協同育人作用特殊,對加強和改進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意義重大?!盵 4]這份文件還明確提出要“全面推動革命文物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 4]。推動革命文物資源融入思政課,無疑是落實“大思政課”方案的重要內容和重要支撐。

2 .從生成路徑看,運用革命文物加強“大思政課”建設有著深刻的歷史邏輯

從其生成路徑來看,革命文物是近現代史上伴隨著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而生成的。它們或者是歷史人物使用過的物品,如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南昌起義朱德使用的手槍、開國大典毛澤東親手升起的五星紅旗等;或者是歷史事件的發生場所,如上海一大會址、嘉興南湖紅船、南昌江西大旅社、井岡山八角樓、遵義會議會址、延安窯洞、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等;或者是與人物、事件有關的建筑物,如革命人物故居、革命烈士墓地和紀念館等。

“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 5]。歷史作為人類活動的客觀存在,必須具備三個要素:一是人,二是(人的)活動,三是(人的活動的)外部環境。人是歷史存在的前提,人的活動是標識歷史存在的具體內容,外部環境(自然地理、歷史文化、社會環境)是歷史存在的條件。這三個要素在特定時空中交互作用,共同構建起一個歷史世界。

人和人的現實活動都是倏忽即逝的,唯有語言文字和外部環境(包括實物、建筑物或者史跡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跨越時空,走到后人的面前,證明曾經發生的歷史,并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閱讀者、參觀者復現曾經的過往。例如,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這個事件,雖然隨時光遠去,但一大會址及其相關記載一直存在,參觀者可以憑借閱讀、聆聽、參觀和想象,在思維中復現歷史場景,從而增加歷史的厚重感,體會其價值與意義。

革命文物作為一種實物遺存,能夠直觀地見證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和歷史人物的活動。就思政課程而言,如果說《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等教材用語言文字反映了歷史,那么革命文物就是用實物見證了歷史??梢哉f,革命文物與思政課教材是“異體同構”,是“大思政課”的重要組成部分。

明確了革命文物的概念屬性和生成路徑,其對思政課所具有的特殊價值就不言而喻了?!案锩奈锍休d黨和人民英勇奮斗的光榮歷史,記載中國革命的偉大歷程和感人事跡,是黨和國家的寶貴財富,是弘揚革命傳統和革命文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生動教材”[ 3]。這無疑比教材更加生動、具體、形象,也更具感染力。

3 .從精神內涵看,運用革命文物加強“大思政課”建設有著時代需要的現實邏輯

從其精神內涵來看,革命文物對于學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著不可替代的價值。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代表著中國人民共同的價值信仰和價值追求,凝聚著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集中體現了中國精神,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精神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了系統、豐富和深刻的闡釋,他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盵 6] 3 62 0 2 3年1 0月他在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時強調,要“著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7]。

“紅色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直接來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其本質就是對紅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盵 8]革命文物是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中國共產黨人在百年奮斗中形成的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精神譜系,“在一百年的非凡奮斗歷程中……形成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紅巖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特區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抗疫精神等偉大精神,構筑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 9] 4 2 3 - 4 2 4。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不僅深深融入中華民族的文明史、精神史,而且是中華文化中最振奮人心的精華部分,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形成提供了豐厚的文化土壤和精神滋養。

中國革命史和建設史“去古不遠”,相關革命文物在全國各地留存很多,可以形成一個譜系,較為完整地展示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團結帶領中國人民走出中國道路、創造中國奇跡的歷史進程,深刻地書寫“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的中國答案,從而堅定學生信仰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決心與信心。用革命文物蘊含的精神力量鑄魂育人,是創新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推進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 6] 3 6的一種重要而有效的方式。

“‘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形成的中國共產黨人獨有的核心精神特質、思想品質和道德境界。它是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用生命鑄就、傳承并不斷發揚光大的?!盵 1 0]紅色基因的傳承,既要靠耳濡目染、精神感召,也離不開各種形式的載體,如領袖著作、檔案文件、文藝作品、革命文物等。革命文物是伴隨著歷史人物的活動和歷史事件的發生而生成的,是闡釋中國共產黨人崇高的革命理想、堅定的政治信仰、優良的革命傳統的鮮活教材,是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捍衛意識形態安全的精神支撐。學校要充分利用革命文物蘊含的紅色基因鼓舞、感召青年一代,著力培養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二、運用革命文物助力“大思政課”建設的價值意蘊

革命文物是紅色基因的傳承載體之一,與近年來學界討論的紅色資源、紅色文化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但革命文物同時又屬于文物范疇,它必須是實際存在的、由人類創造或與人類活動有關的物質實體。在這一點上,革命文物又與紅色資源、紅色文化區別開來。例如一首革命歌曲,一個紅色故事,都可以算作紅色資源或紅色文化,但它們不屬于革命文物。

進入新時代,進一步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構筑大思政育人格局,是一件重要而迫切的系統工程。革命文物兼具“紅色”和“文物”的雙重屬性,具有實物、實存、實證的屬性,因而對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獨特價值。運用革命文物助力“大思政課”建設,要深入拓展挖掘革命文物的教育功能,把革命文物作為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黨史學習教育的載體和抓手,深入挖掘其中蘊含的價值資源。

1 .直面紅色印記:以物證史,知史明志

“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盵 9] 1 9 5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首先要牢固確立青年人對黨、對社會主義的認同與信仰。

近年來,網絡空間中的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往往通過歪曲黨和國家的歷史、丑化革命前輩和英烈,達到否定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的目的。一些學生對于革命歷史了解少,易受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動搖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革命文物可以憑借自身不容置疑的存在,為紅色歷史提供堅實的佐證?!拔飸B化的歷史資源作為紅色印記,是中國共產黨的活的歷史,是理想信念最直觀的紅色見證?!盵 1 1]思政課教師把革命文物等紅色資源融入“大思政課”建設,利用其豐富的歷史信息、厚重的歷史積淀、深刻的時代內涵,為學生們生動展示社會主義在中華大地上從理念到現實的歷史發展,勾畫出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踏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的豪邁歷史,能夠幫助學生認清歷史事實,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穩立場,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牢固樹立唯物史觀,從而破除歷史虛無主義思潮的謬論。

以物證史,知史明志。在大量革命文物構成的鮮活的“大思政課”內容面前,學生們自然就會得出結論: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才能發展中國,最終領導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學生們從“四史”中汲取成長動力,深刻體悟中國人民的“四個選擇”,不斷增強“四個自信”,不斷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 .傳承革命初心:以物說史,以史育人

當今時代,網絡信息技術重構了人們生活、學習與交往的方式。各種電子設備和社交媒體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地影響著學生們的生活、學習與交往。網絡媒介開拓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日常生活,培養了學生的開放創新意識,但同時使青年學子直接置身于良莠不齊的信息泛濫的網絡環境,就像失去臭氧層的保護而直接經受強烈的紫外線照射一樣。當代大學生的主體是“0 0后”群體,絕大多數人沒有經受過生活之苦和現實磨煉,缺乏吃苦耐勞精神,再加上網絡空間消費主義和享樂主義思潮的影響,有些學生熱衷于物質消費,有些學生沉溺于各種網絡游戲、短視頻等,個別學生甚至因此不能完成學業。

新的育人環境需要新的育人手段。將革命文物引入思政課教學,能夠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解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提供新的手段。革命文物博大精深,內容廣泛,蘊含著革命前輩偉大的革命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內涵。思政課教師可以通過革命文物講好百年黨史中涌現出的大量感人肺腑的故事,見證革命前輩的初心使命,還可以通過賦予革命文物歷史關照和情感關懷,拉近新時代的學生與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無數革命先烈的距離,讓學生們感受來自榜樣的力量,從心靈深處受到震撼。

在教學實踐中,思政課教師還可以通過校館合作等形式,讓思政課走進博物院/館、紀念場館等,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形式的重溫革命歷史的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沉浸式、體驗式教學,使學生們更加了解革命前輩的事跡,更深刻地感悟他們的精神。睹物思人而傳承初心,彰顯以物說史、以史育人的效果,不斷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3 .擔當時代使命:以物明史,知所趨赴

“為誰培養人”關乎教育的社會功能和階級立場的問題。2 0 1 6年1 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教育發展方向要同我國發展的現實目標和未來方向緊密聯系在一起,堅持“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1 2]。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百余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是青年人成長最好的營養劑?!巴苿永硐胄拍罱逃B化制度化,持續抓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宣傳教育,引導人民知史愛黨、知史愛國,不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盵 6] 3 6革命文物是具象的“四史”,它形成于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承擔歷史使命、救國救民于危難的偉大實踐中,是詮釋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初心使命的鮮活教材。

思政課教師借助豐富的革命文物資源,緊密聯系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奮斗歷程,引導學生領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在道理,領悟為什么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中自覺繼承中國共產黨人在革命實踐中體現出來的崇高理想信念、深厚的家國情懷、高遠的價值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質,成為自覺踐行“四個服務”的一代新人。以物明史,知所趨赴。推動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課”,關乎學生成長的價值取向,其意蘊豐富而深厚。

三、運用革命文物助力“大思政課”建設的實踐路徑

2 0 2 3年1 0月召開的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正式提出并系統闡述了習近平文化思想。學校思想政治工作是習近平文化思想關注的重要領域之一。習近平文化思想中有大量關于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謀劃和部署:在思政課內容方面,強調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強調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等;在思政課的改革創新方面,提出“大思政課”等創新理念;等等。在運用革命文物助力“大思政課”建設的實踐中,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加強政治引領,貫徹落實“兩個結合”,“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加大對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的研究,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 1 3],充分發揮革命文物的育人功能。

1 .堅持政治引領,以加強黨的文化領導權為宗旨

從學校層面看,推動革命文物助力“大思政課”,首先,要堅持政治引領,從加強黨的文化領導權的高度來謀劃。堅持黨的文化領導權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刻總結黨的歷史經驗、洞察時代發展大勢基礎上提出來的,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新時代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認識和對意識形態工作的科學把握。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校,必須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發揚敢于斗爭的精神,增強善于斗爭的能力,借助革命文物等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筑牢學校意識形態主陣地。

其次,要加強組織領導,創新激勵機制建設。要用黨的創新理論鑄魂育人,增強針對性、提高有效性,實現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要建立學校領導、教學督導、馬克思主義學院班子、思政課教師和學生參加的多維度綜合教學評價工作體系。充分調動思政課教師的理論研究熱情,鼓勵他們不斷深化對革命文物教育價值的研究探索,推動教研結合,豐富革命文物融入思政課教學的形態、方式。要鼓勵、支持思政課程和專業課程教師利用寒暑假到革命文物所在地、革命圣地舊址和博物院/館等調查研學,提高教師對革命文物的認知與了解,深入挖掘革命文物資源,切實增強“大思政課”的鑄魂育人功效。

最后,要堅持“大思政課”理念,開門辦思政課,拓寬資源渠道?!耙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校?!盵 1 4]學校要加強與博物院/館、紀念場館等專業機構的聯動,建設大課堂、搭建大平臺、建好大師資,發揮協同育人的功能。與博物院/館、紀念場館合作的形式,既可以是走出去,建立革命文物教育基地,打造“博物院/館、紀念場館+思政課堂”的研學模式,拓寬“大思政課”的教學空間;也可以是請進來,邀請博物院/館、紀念場館有關人員進校園做展覽和宣講。借助專業機構的文物、場景、影視資料,借助專業人員的解說,讓學生對書本里的基礎知識與歷史事件、革命人物的精神境界進一步產生認知上、情感上、意義上的共鳴。不同地區高校也可以建立協同機制,互相借鑒經驗、共享資源,通過現場教學、研學旅行、實踐實習、主題活動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在探尋紅色資源、聆聽革命文物故事的過程中,弘揚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

2 .貫徹落實“兩個結合”,注重在實踐中傳承和在傳承中實踐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盵 1] 3 3 0作為學校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責任的直接承擔者,廣大思政課教師要堅定信念信心,堅持守正創新,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教書育人和學生成長的基本規律,又要充分依托革命文物資源,優化教學內容,深入挖掘文化傳統的力量?!爸腥A民族幾千年來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黨帶領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思政課建設提供了深厚力量?!盵 1 3]思政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貫徹落實“兩個結合”,不僅要注重馬克思主義的引導,也要注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浸潤,在實踐中傳承,在傳承中實踐,建設好“大思政課”,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

一是挖掘革命文物內涵,提高革命文物科研水平。思政課教師應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挖掘、運用革命文物資源上多下功夫,充分利用假期時間,參觀博物院/館、紀念場館、革命遺址等紅色文化景點,積累教學素材,建設資源庫。在這個過程中,要因地制宜,立足本地,深挖本土資源?;氐浇虒W中,思政課教師要“因事而化”,將在實地感受中升華的思想帶入課堂,將革命文物等紅色資源轉化為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培育學生民族精神的教學內容,實現革命文物在“大思政課”建設中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利用。

二是用好課堂教學,做實革命文物育人功能。在“大思政課”建設中,課堂教學仍然是不可取代的主渠道。思政課教師首先要在課堂教學中講好故事,“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 1 5],通過故事打動學生;同時要講清道理,“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 1 6]。思政課教師要充分把握不同學段學生的思想特點和發展需求、情感訴求,借助革命文物實現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形式創新;還要積極運用小組研學、情景展示、課題研討、課堂辯論等方式組織課堂實踐,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的豐富內涵,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將革命先驅、英雄模范的先進事跡等引入課堂,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和光榮歷史融入各學段各門思政課。

在課堂教學中,思政課教師要善于利用網絡媒介,將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與新時代課程改革新模式進行有機結合,在教學中融入新媒體新形式,增強革命文物融入思政課的生動性、代入感、體驗感,拓寬革命文物的利用渠道,為“大思政課”建設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學習途徑,提升“大思政課”的質量與效果。

三是注重實踐教學,延展革命文物教學空間。思政課不僅要教學生基本知識和思想理論,更重要的還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這就要求思政課在加強理論教學的同時,注重加強實踐教學,發揮實踐育人功能。具體來說,在實踐教學環節,教師要帶領學生走進開設“第二課堂”的博物院/館、紀念場館、革命遺址等紅色文化教育基地進行學習,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優勢。在寒暑假期間,思政課教學部門還應與其他職能部門合作,將課程實踐活動與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公益服務、“雙創”教育等聯系起來。

3 .全面踐行以學生為中心,借助“三實”手段實現“三真”效果

借助革命文物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耙獔猿种鲗院椭黧w性相統一,思政課教學離不開教師的主導,同時要加大對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的研究,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盵 1] 3 3 1運用革命文物推動“大思政課”建設的“三實”手段,即實物、實證、實操,實現“大思政課”建設的“三真”效果,即讓學生真實、真切、真誠體會“大思政課”的底蘊涵養和育人價值。

一是突出實物實證。革命文物的特點是以實物達到對歷史的實證。思政課教師要注意挖掘革命文物、闡發革命故事,同時鼓勵學生動手查找資料,圍繞新時代的偉大實踐,充分挖掘地方紅色文化資源,找出革命文物背后的史實,由史實了解一段歷史,由一段歷史了解一種精神,真正做到學有所思、學有所悟、學有所得,讓學生主動將革命文物的紅色基因印入頭腦,實現紅色基因傳承的教育任務。

二是鼓勵學生實操。在當前的媒體格局和傳播技術條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應該放在學生的自我教育和思想內化上?!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操才是更好更有效的學習。要鼓勵學生利用微視頻、抖音、快手、微博、B站等新媒體傳播“大思政課”教學與實踐成果。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研究革命文物的趣味性、加深對紅色文化內容理解的深刻度,還可以活化革命文物,助推紅色文化在全社會的廣泛傳播。

革命文物是偉大建黨精神的客觀見證,是紅色基因的重要載體。進入新時代,推動革命文物融入“大思政課”、充分發揮革命文物的育人功能適逢其時,要進一步創新學校立德樹人工作體制機制,落實“三全育人”要求,用革命文物資源建設“大思政課”鑄魂育人新模式,開展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價值觀,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成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 1]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 2 0 2 0.

[ 2] 杜尚澤.“‘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微鏡頭·習近平總書記兩會“下團組”·兩會現場觀察) [ N].人民日報, 2 0 2 1 - 0 3 - 0 7( 1).

[ 3] 切實把革命文物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 激發廣大干部群眾的精神力量[N].人民日報, 2 0 2 1 - 0 3 - 3 1( 0 1).

[ 4] 教育部國家文物局關于充分運用革命文物資源加強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E B/O L].(2 0 2 1 - 0 8 - 1 6)[2 0 2 3 - 1 0 - 2 4]. h t t p: / /w w w. m o e . g o v . c n /j y b_x x g k/m o e_ 1 7 7 7 /m o e_1 7 7 9 /2 0 2 1 0 8 / t 2 0 2 1 0 8 1 6_5 5 1 4 9 4 . h t m l

[ 5]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 5 7: 1 1 8 - 1 1 9.

[ 6] 習近平著作選讀(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2 3.

[ 7] 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N].人民日報, 2 0 2 3 -1 0 - 0 9( 1).

[ 8] 邱小云.論中國紅色文化百年發展史[ J].紅色文化學刊, 2 0 1 7( 9) : 2 9 - 3 5.

[ 9] 習近平著作選讀(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2 3.

[ 1 0] 喻學林,向慧芳.紅色文化、紅色資源和紅色基因三者關系及其研究價值論析[ J].紅色文化學刊, 2 0 2 1( 1 2) : 9 6 - 1 0 2.

[ 1 1] 王寧寧,肖紅春.紅色資源在思政課中的價值定位與教學應用[ J].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 2 0 2 3( 4) : 9 1 - 1 0 0.

[ 1 2]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 2 0 1 7: 3 7 7.

[ 1 3] 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 J].求是, 2 0 2 0( 1 7) : 4 - 1 6.

[ 1 4] “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盵 N].人民日報, 2 0 2 3 - 0 7 - 1 2( 0 7).

[ 1 5] 習近平.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 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 J].求是, 2 0 2 1( 1 0) : 4 - 1 0.

[ 1 6] 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 N].人民日報, 2 0 2 2 - 0 4 - 2 6( 0 1).

(編輯:牟世晶)

猜你喜歡
革命文物內在邏輯大思政課
走進社會大課堂,善用“大思政課”
正確把握善用“大思政課”的精神實質
“大思政課”的理論要義與實踐導向
高?!按笏颊n”格局下舞蹈課堂與思政內容融合的思考與探究
發展紅色旅游加強革命文物保護
發展紅色旅游加強革命文物保護
論遵循社會規律與堅持包容性發展的內在邏輯
革命文物藏品的保管保護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