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理論邏輯與優化路徑

2023-04-24 08:32劉瑋瑋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 2023年6期
關鍵詞:精神生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同富裕

[內容提要]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其內在邏輯在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文化根脈和動力源泉。具體而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價值導向功能、力量凝聚功能和精神激勵功能。然而,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障礙以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面臨的阻力制約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功能的發揮。為了更好地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促進作用,我們應該采取促進經濟社會平衡充分發展,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感,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等優化路徑。

[關鍵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作者簡介] 劉瑋瑋,哲學博士,華北電力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 本文系2 0 2 3年度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重點項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的內在契合性研究”(項目批準號: 2 3 L LML B 0 1 0)、北京市重點建設馬克思主義學院專項經費資助的階段性成果。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質貧困不是社會主義,精神貧乏也不是社會主義?!盵 1] 2 2 - 2 3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建設“全體人民共同富?!薄拔镔|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 1] 2 2的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實現共同富裕的內在要義。從理論上研究如何更好地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有助于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根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促進作用。從理論上深入揭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內在邏輯,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功能表現,分析掣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功能發揮的現實問題,有助于我們探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優化路徑。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內在邏輯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根植于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取向、道德規范和精神氣質等。作為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砥礪前行的精神脊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所以能夠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其內在邏輯在于前者是后者的文化根脈與動力源泉。

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文化根脈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將“共同”作為其實現的原則,將“精神富?!弊鳛槠浜诵囊?。因此,對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科學內涵的界定重在對“共同”和“精神富?!钡慕缍?。

第一,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主體是全體人民?!肮餐奔慈嗣裥?。作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原則,“共同”意味著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的富裕而非少數人的富裕。這里的全體人民既包括每一個人,也包括人們組成的群體、社會和國家。因此,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既是個人心理滿足的狀態,又是民族精神狀態的表征。其中,前者意味著每個人都能夠得到由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帶來的心理滿足和精神愉悅,后者意味著整個民族精神狀態的飽滿、自尊自強意識的張揚以及奮發意志的昂揚。[ 2]另外,這也意味著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主體具有“雙向奔赴性”,如果每個個體都具有集體意識以及對國家、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就能夠形成具有高度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共同體”[ 3]。

第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以人民為中心,以共建共享為要義,以公平為旨歸。這也是“共同”的意蘊。新時代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人民主體思想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相結合的產物,它形成和發展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中,是黨的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同富?!翱偟乃悸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盵 4]。究其根本而言,實現共同富裕就是維護公平正義,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5] 1 3。需要指出的是,這里的公平并不意味著絕對平等,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是同時、同步、同等富裕,而是有過程的、有層次的。

第三,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包含了主客觀要素在內的全面富裕。這是對于人們所追求的“精神富?!倍鞯年U釋,無論是內容還是實現條件都應包含主客觀要素的全面富裕。就內容而言,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既意味著人們擁有自覺堅定的理想信仰、正確科學的價值觀念、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良好的道德品行等主觀要素在內的精神生活和精神追求,也意味著擁有豐富的文化娛樂生活、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美麗的生態環境、公正的社會秩序、安全的社會環境等客觀要素在內的精神文化資源。就實現條件而言,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實現既有賴于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精神文化資源、社會精神生活環境等客觀條件,也有賴于個人精神創造、內心的感悟和反思等主觀條件。

第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價值目標是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這是精神生活實現了“共同”和“精神富?!敝蟮淖罱K目標。作為共產主義的本質特征,“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并不是“人的自由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簡單相加,而是指“人以一種全面的方式,就是說,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 6] 1 8 9,實現發展的充分自由。這表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不僅要求物質生活的富足,而且要從精神層面全面解放和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創造力,使之具有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中。雖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關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直接表達不多,但是其蘊含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文化基因。

其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崇尚精神生活。中華民族具有崇尚精神的優秀傳統,這既表現為中華民族對于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相互關系的獨到理解,古圣先賢認為物質生活固然為人所必需,但是有道德和精神追求才是人異于禽獸的重要標志;又表現為中華民族對于理想的不懈追求,如儒家追求仁愛和諧,道家追求與道合一,墨家追求“兼相愛交相利”;還表現為中華民族對品格培育的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立德”居于“三不朽”之首,而且包含各種道德教化理論和道德修養方法。這些思想為新時代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提出奠定了思想基礎。

其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追求精神富有。中華民族不但崇尚精神生活,而且追求精神富有。古圣先賢認為,雖然物質富裕的實現在次序上先于精神富裕,但是在價值取向上精神富裕卻重于物質富裕,儒家的“君子憂道不憂貧”(《論語·衛靈公》)、“德者本也,財者末也”(《禮記·大學》)等觀點都體現出這一價值取向。根據儒家經典《禮記·禮運》對于大同社會的描繪,孔子所向往的大同社會:一是人們物質生活富足、國家和諧穩定,“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以及“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二是人們享有充沛的精神生活,“講信修睦”以及“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道家也明確指出,追求精神自由、實現精神富有是個體至高的人生目標。道家推崇“道”的至高無上,認為個體精神的絕對自由是“道”的自由性折射至個體生命的要求。莊子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人們不僅要追求精神的自由,而且要重視豐富和優化個體的精神世界,形成內在開闊的心理感受,并將“逍遙游”這一精神境界落地實踐,真正外化為“一種現實的個體生存方式或外在化的生命姿態”[ 7]。儒道兩家的主張為新時代精神富裕的界定以及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價值目標的設定提供了思想之源。

其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視精神培育。實現精神富裕離不開精神培育。古圣先賢指出,只關注物質的富裕容易導致人的驕奢,必須將“富”與“教”統一起來,在物質富裕的基礎上通過教化進一步實現精神富裕,正所謂“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管子·牧民》)。因此,孔子提出了先“富之”而后“教之”的主張(《論語·子路》) ;孟子認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孟子·盡心章句上》) ;荀子強調,“不富無以養民情,不教無以理民性”(《荀子·大略》)。這些思想主張成為新時代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實現條件的理論淵源。

其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共同”意識。孟子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章句下》)、荀子的“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荀子·大略》)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民本思想??鬃拥摹安换脊讯疾痪保ā墩撜Z·季氏》)、老子的“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道德經·第七十七章》)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公正思想??鬃拥摹胺簮郾姸H仁”(《論語·學而》)、墨子的“兼相愛”(《墨子·公輸》)等思想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仁愛互助的和諧底色。正是在寬厚友善的精神基礎上,中華民族形成了“天下國家”(《孟子·離婁章句上》)的“共同”意識。這不僅塑造了整體主義精神,從文化根脈上奠定了中華民族集體至上的國家意識,并且鑄牢了群體至上的思想戰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共同”思想是新時代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關于“共同”之界定的思想根基。

由上可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了新時代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文化基因。

2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動力源泉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動力源泉。從文化學角度來看,文化具有增進個人或社會的目標、滿足需要和解決問題的效用,這同時是文化產生的必要條件。美國文化人類學家克魯伯( K r o e b e r)在對文化進行定義的時候指出,文化是影響社會與個人的巨大力量,事實上世界上沒有比文化更有影響力的東西,因為舉凡世界上能發生影響力的事物莫不是文化的產物。[ 8] 6作為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影響力尤偉。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化的力量:“文化的力量,或者我們稱之為構成綜合競爭力的文化軟實力,總是‘潤物細無聲地融入經濟力量、政治力量、社會力量之中,成為經濟發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導航燈、社會和諧的黏合劑?!盵 9]習近平總書記還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 [ 1 0],“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不僅是我們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核,對解決人類問題也有重要價值?!盵 1 1]新時代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實現同樣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但作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文化根脈而為其奠定思想基礎,而且作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動力源泉而為其提供能量補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增進新時代我國社會和個人的精神富裕,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其獨特智慧解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實現過程中的問題,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逐步實現。當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能夠在推動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過程中得到更好的繼承與發揚,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命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源源不斷地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動力,這也構成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內在邏輯。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功能表現

作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文化根脈和動力源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價值導向、力量凝聚和精神激勵的功能作用,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實現。這些功能是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獨有的本質內涵、基本精神和主要特征決定的。

1.價值導向功能

所謂價值導向功能是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通過向全社會提供其所內蘊的價值觀念來引導人們的價值取向,發揮重要的價值導向作用。這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功能。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以共同為實現原則,以精神富裕為核心要求。就前者而言,它需要通過價值引導促成個體、群體與社會之間的價值共生和價值共識。就后者而言,它需要通過價值引導促使人們選擇正確合理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積極向上的精神生活方式。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價值導向功能,主要是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以實現的。作為社會價值共識的“最大公約數”和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起到價值引領的作用,能夠促進全體人民對國家、民族和社會的高度認同,凝聚社會價值共識,有效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和品格[ 1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扎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土壤,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滋養,內蘊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追求?;陂L期的歷史積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成了以天人合一、以人為本、剛健有為、貴和尚中為主體內容的基本精神[ 1 3] 3 7 7,表現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突出的人文精神、偏重道德的價值取向、注重整體思維方式等特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特征所傳遞的人本、和諧、寬容、仁愛、積極進取、重義輕利、注重整體等價值觀念在歷史上對中華民族的價值取向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這種作用既表現在理論層面和行為方式層面,也表現在社會心理和潛意識層面,以至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價值觀念在歷史的長河中演化成了深厚的民族心理乃至集體的“文化無意識”[ 1 3] 3 9 9。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使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融通,能夠引導人們的價值取向、價值選擇,為推動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了價值導向。

2.力量凝聚功能

所謂力量凝聚功能是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哺育每一個中華兒女,使其凝為一體,從而能夠齊心協力為國家和民族的整體利益、長遠利益而不懈奮斗。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之“共同”要義的實現,除了需要全體人民達成價值共生和價值共識之外,還需要全體人民共同行動和共同追求,形成利益共同體和精神共同體。這就需要凝聚中華民族力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強大的力量凝聚功能。我國著名哲學家張岱年認為,中國文化的首要特征就是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這一點使得中國文化體系長期延續發展而從未中斷[ 1 3] 3 5 2。中國文化的強大生命力又表現為它的同化力、融合力、延續力和凝聚力。同化力是指外域文化進入中國后大都逐步中國化,融入中國文化并成為其中的一部分。融合力意指中國文化是在漢文化基礎上有機吸收各民族和不同地域的文化而形成的具有豐富內涵的文化。延續力是在同化力和融合力的基礎上形成的。凝聚力表現為文化心理的自我認同感和超地域、超國界的文化群體歸屬感。[ 1 3] 3 5 2 - 3 5 4韋政通認為中國文化具有涵攝性和統一性特征。[ 8] 2 8 - 3 1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具有的這些特征,有助于培養人們對于中華文化的高度認同感,增強中華民族歸屬感。另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和為貴的基本精神也有助于培養人們崇尚和諧統一的博大胸懷,形成中華一體和國家一統的民族文化心理,進而促進全社會齊心協力實現共同理想和奮斗目標。顯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是一種民族凝聚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事實充分證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凝聚人心、匯聚民力的強大力量?!盵 1 4]這種民族凝聚力作為一種思想整合力量,能夠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力量,使中華民族精神飽滿、意志昂揚、奮發向上,進而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3.精神激勵功能

所謂精神激勵功能是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中華民族的每一個成員都具有強烈而積極的精神激勵作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之“精神富?!币x的實現,除了要對人們的精神生活予以價值引導之外,還需要從精神層面激發人們的內生動力。如果內生動力不足的話,人就會出現精神生活物欲化、精神世界單一化、精神信仰危機化等問題,也就難以形成良好的精神品格和較高的精神追求,從而與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目標相背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激勵功能,有助于激發人們的內生動力,提升人們的精神境界,促進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需要人們有自覺堅定的理想信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激勵人們矢志不渝地追求和堅守理想。正是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激勵下,無數志士仁人秉持“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橫渠語錄》)的理想追求,投身于國家和民族大業,為理想奮斗終生。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需要人們具有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蘊剛健有為精神,激勵人們積極進取、奮發向上。幾千年來,在這一精神的鼓勵下,中華民族為了民族自強而不懈奮斗。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需要人們樹立正確科學的價值觀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蘊以和為貴、天人合一的精神,激勵人們努力實現天地人三者之間的和諧。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需要人們有良好的道德品行與崇德向上的社會風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偏重道德的價值取向,激勵人們通過道德修養來培養高尚的情操、成就完美的人格,正所謂“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禮記·大學》)。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意味著人民科學素養和文化素養的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知”,鼓勵人們探索求知,孔子“富之”再“教之”的思想表明人民文化智力水平的提高是國家富強和社會進步的必要條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甚至將“求知”視為塑造“君子”理想人格的必備美德。[ 1 5]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著以人為本的基本精神,尊重人的價值和尊嚴,鼓勵人們實現自己的價值尤其是道德價值,最終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價值目標———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實現。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現實掣肘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重要功能。然而,當前還面臨一些現實掣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功能的發揮,制約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促進作用。主要問題如下。

1.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否發揮其功能首先取決于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又受制于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正如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盵 1 6]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影響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使有些人對傳統文化淡漠,這必然制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功能的發揮。關于這一問題主要有四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發展不充分,無法滿足部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根本上受制于物質生活的滿足程度,在物質生活需求尚未得到有效滿足的情況下,其精神文化需求就會處于潛伏或壓抑狀態,自然談不上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注。有關研究表明,我國居民文化消費水平遠低于發達國家居民文化消費水平, 2 0 1 9年我國的文化消費占比僅為3. 9 3%,而美國、英國、日本、德國和澳大利亞2 0 1 6年的文化消費占比已分別達到1 1. 4 5%、1 1. 6 2%、9. 9 3%、9. 9 7%和1 4. 8 3%。[ 1 7]文化消費水平整體偏低與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低迷密切相關,而這一問題根源于發展的不充分。在這一情形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受關注,自然也就難以發揮其功能。第二種情況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失衡。人們的物質生活需求遠勝于精神文化需求,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無感。改革開放以后,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其精神生活卻沒有得到同步發展。受“以物為依賴”社會發展階段的局限性以及物質主義、消費主義等思潮的影響,有些人熱衷于追求物質利益,沉溺于感官享樂,致使精神生活陷入物化和異化的困境,出現精神生活物欲化、精神家園荒蕪、精神信仰危機等現象,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缺乏興趣。第三種情況是城鄉之間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與城市居民相比,農村地區居民無論是收入水平還是受教育程度都相對偏低。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數據顯示,從事農業生產經營人員的學歷程度普遍偏低,其中大專及以上學歷占比僅為1. 2%,高中或中專學歷占比為7. 1%,初中學歷占比為4 8 . 4 %,小學學歷占比為3 7 . 0 %,未上過學的占比為6. 4%。[ 1 8]農村地區居民偏低的受教育程度自然限制其科學文化水平,降低其對于精神文化的感知力及需求程度。正如馬克思所言:“只有音樂才能激起人的音樂感;對于沒有音樂感的耳朵來說,最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盵 1 9]對于有些人來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亦是如此。第四種情況是東部、中部、西部地區之間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西部地區不但經濟發展落后于其他地區,而且精神文化發展也落后于其他地區。以公共文化服務業為例,《中國統計年鑒2 0 2 2》顯示, 2 0 2 1年文化及相關產業法人單位數量排名前三位的依次為廣東( 1 0 5 5 2家)、江蘇( 9 7 5 7家)、浙江( 5 7 2 0家) ,排名后三位的依次為寧夏( 7 4家)、青海( 5 0家)、西藏( 3 3家)。這將直接影響西部地區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滿足,在這一情形之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難以對其產生影響、發揮作用。

2.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障礙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否發揮其功能還取決于人們對它的認同,因為文化認同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發展的內在動力[ 2 0]。如果缺乏文化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難以傳承和發展,其對于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功能作用也自然會受到影響。所謂文化認同,是指人類對于文化的傾向性共識與認可。文化認同不僅事關個人身份認定、社會群體角色,而且影響民族和民族文化的保持、國家意識形態的維持和強化、不同宗教與文明形態之間的交流,甚至影響國際政治格局。由于人類生活在不同的文化體系中,文化的差異導致文化認同的差異,因而文化認同表現為個體對其所屬文化的歸屬意識。另外,由于文化不斷發展,文化認同也會隨著文化的發展而發生變化。[ 2 1] 8在現代化、全球化、多元化的今天,中國傳統文化歷經變遷和挑戰。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中華民族乃至國際社會產生積極影響的同時,也有一些國人尤其是青年一代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產生了認同障礙。主要有三大因素導致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產生認同障礙。

一是現代性的挑戰。隨著我國步入以社會化大生產為標志的現代社會,傳統社會結構和運行機制被打破,人們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從原來的封閉變為開放,從穩定到變化,打亂了傳統社會的認同模式和認同格局,引發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障礙。首先表現在現代性對傳統的否定,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文化斷裂,影響人們對本民族傳統文化的認同。其次表現在與現代性伴隨的強勢文化擴張和文化霸權,破壞了文化秩序,導致文化生態失衡,在文化格局重組過程中,人們的文化認同受到挑戰。最后表現在現代性帶來了社會與人自身的普遍物化尤其是對人的否定和扭曲?,F代性以市場化為核心,使現代性文化物化和技術化,出現文化泛娛樂化和快餐化等現象,不但解決不了文化認同問題,還會導致自我認同的困惑。[ 2 2]

二是經濟全球化的沖擊。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當今人類文化處于交融與沖突共存的局面。這一局面雖然有助于本土文化的創新和發展,但是存在導致本土文化內涵和個性的模糊甚至喪失的潛在風險,造成人們對自己民族文化的認同障礙。美國人類學家麥高登( G o r d o n M a t h e w s)曾提出文化超市理論,他認為全球化時代人類處于文化超市中,全球文化集中于文化超市供人選擇,隨著人類的文化概念從“人的生活方式”轉向“可以從文化超市中獲得的信息與認同”,文化認同也分為“民族的認同”和“超市化的文化認同”。在文化超市中,自己的文化只是作為一種非貨幣意義上的商品供人選擇,其原有的文化屬性越來越淡化,各種文化產品很難說清源自哪個民族,從而導致人們文化認同的茫然。[ 2 3]這一狀況同樣適用于遭遇經濟全球化沖擊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阻礙了人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

三是西方價值觀念的影響。多年以來,西方國家一直在向其他國家輸出西方文化,試圖建立起以西方為中心的價值觀和權力秩序。改革開放以后,隨著現代化進程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深入發展,西方文化勢不可擋地涌入國門并盛行開來。在東西文化的碰撞過程中,西方國家企圖按照西方的標準重塑東方文化,部分人喪失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信心,對西方文化、西方價值觀念亦步亦趨,喪失了文化建構的主體性。在西方價值觀念的滲透與強壓之下,部分人由此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產生認同障礙。

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面臨的阻力

雖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蘊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文化基因,有著超越時空的價值,但是這種超越是相對的,必須經過改造并與新的時代條件相適應,并以能夠服務于新時代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新需求為前提。因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須經歷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下簡稱為“兩創”) ,才能更好地發揮其對于實現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功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5 0 0 0多年文明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盵 5] 1 6 1據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重在文化形式的現代化,我們要根據現代社會的特點和要求去改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富有價值的內涵和表現形式,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現代表達形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重在文化內涵的發展,我們要結合現代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來拓展和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然而,當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仍面臨六大阻力: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氛圍不夠濃厚,主要表現為文化事業支出占比增速緩慢、文化創新體制有待改革、文化創新生態有待改善;二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的思想認識有待提高,主要表現為人們對傳統文化的作用價值重視不夠、對傳統文化如何創新認識不夠、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發展認識不夠;三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的方式方法相對落后,主要表現為形式比較單一、內容比較簡單、技術比較陳舊;四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的載體平臺部分缺失,主要表現為物質性文化載體部分缺失和非物質性文化載體缺失;五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的主體動力不足,文化傳承人、文化管理者、文化企業都缺乏創新動力;六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人才比較匱乏,缺乏特色地域文化的傳承性人才、創意型人才和復合型高級人才。[ 2 4]這些問題阻礙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也制約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功能優勢。

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優化路徑

作為一個重要的時代議題和一項復雜艱巨的歷史使命,如何更好地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實現對于我國意義深遠。針對上述現實掣肘,為了更好地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功能優勢,我們可以采取以下優化路徑。

1.促進經濟社會平衡充分發展

馬克思曾言:“不是從觀念出發來解釋實踐,而是從物質實踐出發來解釋各種觀念形態?!盵 6] 5 4 4文化研究必須堅持唯物史觀,認識到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因此,為了提升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使其愿意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從而更好地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實現,首先需要解決我國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為此,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盵 2 5]在這一思想指導下,我國構建起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促進經濟社會平衡充分發展。然而,經濟社會平衡充分發展只是提升人們精神需求的必要條件,并非充分條件。因此,在促進經濟社會平衡充分發展的同時,我們還需要有意識地在文化領域采取一些措施來提升大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使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產生興趣。為此,應該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全面振興文化產業,鼓勵全社會生產高品質的精神文化產品,創造有價值的精神文化財富,各級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群團組織和學校舉辦豐富多彩、充滿正能量的文化活動。[ 2 6]尤其需要發展文化產業,創作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作品,舉辦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踐活動,提升人們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注度,引導人們積極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

2.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感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只有進一步為人們所認同,才能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進而發揮其價值導向、力量凝聚和精神激勵功能,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實現。因此,當前必須增強人們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從個人認同的角度來說,個人對于文化的認同過程在受其所處文化環境和既成文化的影響之外,還受性別、年齡、社會構成等因素的影響。從群體認同的角度來說,它的形成與地理環境、民族同源、認知、宗教、“偉人效應”這五個主要因素密切相關。[ 2 1] 8 4 - 1 2 1基于此,為了增強人們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一要確保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維護自己的民族傳統和保持自己的特色基礎之上吸收外來文化,促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與壯大。二要通過政府支持和制度認可的方式來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 1] 4 5,這一要求對于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大意義。今后我們還應該進一步出臺和完善保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政策法規,設立更多的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的專項資金,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獲得認同提供制度保障并營造良好環境。三要發動學校、社區、科研院所、媒體、家庭等社會力量來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不但要利用紙質媒介來傳播,還要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和數字技術來傳播,加強公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四要充分發揮公眾人物的影響力,鼓勵公眾人物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代言,引導人們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五要借助商業推動中華優秀傳統美食文化、建筑文化、服飾文化、養生文化等傳承與發展,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人們強烈認同,其共同富裕的文化基因就能得到更好的傳承,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也就獲得了更多的資源支持和動力保障。

3.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

我們還需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從而使其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過程中更好地發揮功能。事實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與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相互促進:一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可以更好地發揮其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功能;另一方面,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進程又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根據其面臨的障礙,我們應該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人民為中心,以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資源為著力點,著重從五個方面來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一要立足時代,在形式上不斷創新,借助虛擬現實技術來展示其魅力,依托傳統文化藝術節、博物館、圖書館、互聯網、影視節目等載體平臺,開拓文化市場,提升其影響力;在內容上與時俱進,按照新時代特點拓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涵,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日?;?,將其納入國民教育、道德建設以及日常生活,從而達到促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目的。二要立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把握時代脈搏,回應時代課題,通過改革文化創新體制,改善文化創新生態,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人才隊伍建設,激發文化創新主體的創造性,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將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積累的歷史經驗和優良傳統融入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實踐。三要立足全球,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的原則,在保持文化主體性的前提下實現其與西方文化的對話,既要吸取借鑒國外先進文化,又要以本民族獨有的文化形式對外傳播中國價值[ 2 7],通過國際化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從而更好地推進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四要立足“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既要堅持為人民服務和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又要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其中前者是決定能否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政治保證,后者是顯示文化生機和活力的方法論保證。[ 2 8]因此,為了更好地發揮其對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功能優勢,要善于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表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并保持其多樣性。五是要堅持中華文化自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注入強勁動力,其創造性轉化應重在“繼往”,即在繼承中轉化,而其創新性發展應重在“開來”,也就是堅持與時俱進、推陳出新。[ 2 9]據此,應該一方面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文化基因;另一方面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流行因素相融合,以實物實景實事的方式充分展現、深入人心,發揮其對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功能。

參考文獻

[ 1]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2 2.

[ 2] 范玉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中國文明型崛起的價值支撐[ J].國家治理, 2 0 2 1( 1) : 1 5 - 1 8.

[ 3] 廖小琴.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價值意蘊、科學內涵與衡量指標[ J].思想理論教育, 2 0 2 2( 6) : 3 3 - 4 0.

[ 4] 習近平.扎實推動共同富裕[ J].求是, 2 0 2 1( 2 0) : 4 - 8.

[ 5]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 2 0 1 4.

[ 6]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0 9.

[ 7] 鄧聯合.《逍遙游》釋論———莊子的哲學精神及其多元流變[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 0 1 0: 5 2 - 5 3.

[ 8] 韋政通.中國文化概論[M].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 0 0 8.

[ 9] 習近平.之江新語[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 0 0 7: 1 4 9.

[ 1 0] 習近平著作選讀(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2 3: 1 5 0.

[ 1 1]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 2 0 2 0: 3 1 4.

[ 1 2] 劉旭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發軔邏輯、認知結構和實踐進路[ 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 2 0 2 2( 6) : 2 5 - 3 3.

[ 1 3] 張岱年,方克立.中國文化概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 9 9 4.

[ 1 4] 習近平.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2 1: 1 8.

[ 1 5] 張林學,徐艷.中華傳統文化的“求知”理念[ 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 0 0 6( 5) : 2 0 - 2 5.

[ 1 6]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1 7: 1 1.

[ 1 7] 李惠芬.文化消費的困惑:“國際經驗”與實踐的背離[ J].南京社會科學, 2 0 1 9( 8) :1 5 3 - 1 6 0.

[ 1 8] 國家統計局.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五號)[E B/O L].( 2 0 2 3 - 0 2 - 0 6)[ 2 0 2 3 - 0 7 - 2 3]. h t t p: / /w w w. s t a t s . g o v . c n / s j / t j g b /n y p c g b /q g n y p c g b /2 0 2 3 0 2/ t 2 0 2 3 0 2 0 6_ 1 9 0 2 1 0 5. h t m l .

[ 1 9]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 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 9 7 9: 1 2 5 - 1 2 6.

[ 2 0] 陳莉.文化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的內在動力[ J].山東社會科學, 2 0 2 0( 7) : 5 6 - 6 1.

[ 2 1] 鄭曉云.文化認同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 9 9 2.

[ 2 2] 崔新建.文化認同及其根源[ 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 0 0 4( 4) : 1 0 2 - 1 0 7.

[ 2 3] G o r d o n M a t h e w s . G l o b a l C u l t u r e/ I n d i v i d u a l I d e n t i t y: S e a r c h i n g f o r H o m e i n t h e C u l t u r a l S u p e r m a r k e t[M]. L o n d o n:R o u t l e d g e, 2 0 0 0: 1 1 .

[ 2 4] 黃意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面臨的障礙及破解路徑[ J].重慶社會科學, 2 0 2 0( 5) : 1 1 9 - 1 2 8.

[ 2 5] 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 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 2 0 1 8: 3 1 - 3 2.

[ 2 6] 馬振清,毛玉娟.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時代背景、目標要求與實踐路徑[ J].毛澤東研究, 2 0 2 2( 5) : 3 6 - 4 3.

[ 2 7] 楊威,上官望.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邏輯證成與發展路向[ J].齊魯學刊, 2 0 2 2( 4) : 4 9 - 5 9.

[ 2 8] 王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分析[ 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 2 0 1 8( 6) : 8 5 - 9 1.

[ 2 9] 杜軍,王鋒.在文化自信自強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N].中國社會科學報, 2 0 2 3 - 0 2 -0 7( 8).

(編輯:牟世晶)

猜你喜歡
精神生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初中語文教學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機制研究
現代室內設計的幾點思考
關于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
詩歌的無用之用
淺談如何開展群眾文化活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