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主義思潮在青年中的發展新動向及其透視與應對

2023-04-28 09:52吳煒生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3年6期
關鍵詞:批判應對青年

摘要:現代化進程的加速演進不可避免會帶來社會利益的進一步分化和不同群體利益訴求的多樣化,使得個體化成為新時代變局中的突出現象。而對于在個體化浪潮中成長的當代青年來說,其個體合理需要在不斷得以滿足的同時,個體意識也日趨強化。但需警惕的是,個人主義思潮也趁機沉渣泛起并呈現出發展新動向,突出表現為生產設置的議題化與碎片化,生發樣態的合流化與數字化,敘事場域的隱匿化與圈層化,從而催生了“消極個體化”現象。但究其根本,個人主義思潮的邏輯出發點仍是現代形而上學的“抽象的個人”。從歷史唯物主義出發,對現代個人主義及其幻想進行批判,匡正對“個人與社會”絕對化對立關系的理解,并對個人主義所辯護的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虛假性進行祛魅,有助于辨析個人主義思潮的理論局限性。通過厘清邊界、優化供給、教育引導和規約保障等路徑,既尊重并滿足青年作為“現實的個人”對美好生活的合理需要,又防范和化解部分青年受個人主義思潮侵蝕而引發主體意識錯位和主體力量缺失的危機,是在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凝聚團結奮斗之青春力量的時代要求。

關鍵詞:個人主義思潮;青年;批判;應對;團結奮斗

DOI:10.15938/j.cnki.iper.2023.06.024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9749(2023)06-0144-06

“團結奮斗是中國人民創造歷史偉業的必由之路”[1],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號巨輪乘風破浪、揚帆遠航。[2]“團結奮斗”從根本上說是人心向背和力量凝聚的問題,指向于社會成員“個體意識”與“集體屬性”的和諧互動。新時代青年是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先鋒力量,奮進新征程需要匯聚團結奮斗的磅礴青年力量。然而,在推進我國現代化的進程中,隨著社會利益的進一步分化和不同群體利益訴求的多樣化,使得個體化成為新時代變局中的突出現象。對于在個體化浪潮中成長的當代青年來說,其個體合理需要在不斷得以滿足的同時,個體意識也隨之日趨強化。但需警惕的是,當前個人主義思潮借機泛起且衍生出新樣態,由其帶來的以自我為中心、利己主義甚至極端個人主義等對青年群體的影響更是不容小覷,這不符合團結奮斗的時代要求。故此,有必要剖析個人主義思潮在青年中萌發新動向的具體表征及實質意涵,對其展開批判考察,并思考如何從多重維度助力新時代青年建構個體與集體的辯證聯系,形塑“現實的人”的主體自覺,彰顯團結奮斗的歷史主動精神,夯實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思想基礎和行動力量。

一、當前個人主義思潮在青年中的發展新動向當前,面對國內國際復雜多變的局勢和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的態勢,個人主義思潮借機改造傳播樣態,其生產設置、生發樣態和敘事場域均呈現新動向,并尤其關注青年這一關鍵群體,開展看似隱晦卻更為精準的意識形態滲透。

1.生產設置的議題化與碎片化動向

與傳統個人主義思潮注重系統化理論的徑直言說不同,當前個人主義思潮側重于以議題設置的方式對青年輸出其價值內核,同時也使其存在樣態呈現碎片化特征。第一,巧妙設置“熱搜頭條”和“學術爭鳴”議題以操控社會輿論和學術言論風向,爭奪意識形態話語權。一方面,個人主義論者選定突發事件乘虛而入,跟蹤社會熱點,在與青年利益密切相關的問題上大肆渲染、制造沖突。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精心將生活中“佩戴口罩和檢測隔離”等必要的防疫舉措設定為關乎“自由與人權”的議題,刻意誘導和激化部分青年的極端情緒,鼓吹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對立,試圖削弱中國共產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另一方面,其還善于披上“學術探討”外衣,催生更具蠱惑力的學術思潮。如將“自由與人權”議題進一步學術化,設計“民主制度”與“舉國體制”之爭的話語陷阱,攻擊中國的抗疫舉措“不自由”和“不民主”,意在抹黑抗疫中所彰顯的中國制度的真理性和道義性優勢。

第6期吳煒生:個人主義思潮在青年中的發展新動向及其透視與應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3年第二,截取并拼湊歷史片段和現實場景以炮制邊緣話題,干擾部分青年思辨精神的建構。個人主義論者瞄準青年對“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等關系存有困惑的問題,揪住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長期積累及新出現的矛盾借題發揮,并抽取甚至臆造出資本主義國家“福利社會”的個別現象大肆宣傳,試圖在片面化的對比中動搖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執政的合理性。面對理想藍圖與現實境遇落差后的調適無力,如果青年考量發展去向時只以自身的眼前利益為重,忽視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需要,就極易淪為“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甚至走上違紀違法的道路?!吨袊o檢監察報》曾發文強調要警惕年輕干部的成長黃金期變為貪腐危險期的現象。一些年輕干部缺乏擔當,剛成為業務骨干或是單位領導就誤入以權謀私的歪路,不僅自毀前程,更對集體利益造成嚴重損失。

2.生發樣態的合流化與數字化動向

就生發樣態而言,當前個人主義思潮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多重場域的錯誤思潮雜糅,并借助數字平臺加速拓寬其傳播邊界,體現出合流化和數字化的傳播動向。從合流化動向看,個人主義思潮與新自由主義、民粹主義、消費主義、反智主義等相互交織出復雜面相以迷惑并籠絡受眾。例如,個人主義思潮勾結新自由主義,將“絕對自由化”“全面私有化”和“完全市場化”奉為圭臬,兜售個人與政府、私有與公有互不相容的立場;對接民粹主義,蓄意激化“草根”與“精英”的對立矛盾,意圖實行“民主的暴政”;也常與具有泛娛樂化傾向的消費主義共謀,制造資本邏輯裹挾下的“虛假需求”和“消費狂歡”,滋生享樂主義、功利主義等價值觀危機;個人主義思潮還善于包裝“反智主義”以推廣反理性極端觀念,旨在解構他人以確立自身權威,從而對沖主流意識形態。如果任由這些交叉疊加的錯誤思潮在青年當中蔓延,勢必影響黨的事業后繼有人的根本大計。

從數字化動向看,一方面,數字互聯的平臺和技術無疑讓個人主義思潮得以沖破時空束縛,促使其觸角在Z時代青年現實與虛擬交互的世界中延展布局,萌生出與網絡民粹主義、網絡反智主義等思潮高速合流的傳播隱患。另一方面,因數字技能差異所引發的數字鴻溝無形中拉開不同青年擁有信息資源的差距,而“功績社會”的競爭內卷化更使部分青年的個體訴求在數字化情境中被無限放大。與此同時,個人主義論者深諳部分數字青年在現實世界中身份矮化和發展受限的境況,借“商品拜物教”與“數字拜物教”的聯姻之勢,以數據監測、算法推薦、流量直播、虛擬偶像等創設“數字化全景監獄”對其加以宰制,誤導其逃離現實,在沉浸式虛擬交往中塑造個人的數字身份以實現“他者”認同。當這部分青年沉溺于數字消費主義、符號消費主義之中,就極易遭遇數字傷害,逐漸迷失主體成長的真實感,并導致對集體事務的疏離。擁有良好家庭資源和光鮮學歷背景卻主動放棄奮斗,甘當社會“透明人”的“蹲族青年”就是一種典型代表。[3]

3.敘事場域的隱匿化與圈層化動向

當前個人主義論者追求從宏大敘事向生活化敘事轉換的動向,有意迎合部分青年感性化、表象化、直觀化的認知偏好,在隱匿化的場域中灌輸其價值主張。而這一敘事邏輯經由圈層化結構的推波助瀾,也更易招致部分青年的思想錯位和行為失范。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不確定性挑戰,部分青年容易陷入主客體失衡的困局,“把握自我認同與社會認同的平衡點”是當代青年亟待思考的問題。區別于之前援引諸如“認識你自己”“人是萬物的尺度”“我思故我在”等理論家的顯性思想來強調人的自主性、尊嚴、自由和平等,當前個人主義論者慣于冒充主流媒體并假借普通民眾的“麥克風”混跡于日常生活場域,遵循“場景切入-情感共鳴-價值認同”的邏輯,從生活細節入手,借助微信公眾號、抖音短視頻、B站彈幕、惡搞表情包等景觀媒介進行“指尖傳遞”。如某公眾號冠以“人民日報”的抬頭,以“《人民日報》每日文摘”“《人民日報》金句摘抄”等名義發布“成年人最大的清醒,就是管好自己,莫渡他人”等隱含個人主義傾向的言論,利用民眾對權威媒體的信任感,打著“為你發聲”的旗號攻破部分青年的心理防線,鼓動其從豐富的社會關系中抽離,在朋友圈瘋狂標榜“個人至上”,追捧“個人占有”,忽視甚至漠視他人生活的福祉和社會的整體發展,逐漸走向“自我中心主義”甚至“極端個人主義”。

還需注意的是,互聯網在匯聚超十億網民的同時,也深刻影響人們的社交選擇和行為習慣,催生“網絡化個人主義”社會運行機制。截至2023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79億人,其中,20歲至29歲、30歲至39歲網民占比分別為14.5%、20.3%,占比總數明顯高于其他年齡段群體。[4]高度網絡化的社交環境促使部分青年因合拍的性格特質、投契的興趣愛好、相似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等聚合為多個超越組織限制和關系束縛的網絡圈層,如“飯圈”“二次元圈”“模玩手辦圈”等。這為當下青年群體建構個性化社交網絡提供便利條件的同時也帶來不容忽視的風險。一方面,部分青年拒斥傳統集體關系,為尋求“入圈”歸屬感而盲目跟風以尋求圈層認證?!帮埲Α敝谐R姷臑榕枷瘛按虬瘛薄半唇稹鄙踔痢伴_撕”等不理智行為催使部分青年在偶像崇拜中放縱一己私欲,加重“飯圈”亂象。另一方面,圈層化傳播中不可避免會彌散的“過濾氣泡”“信息繭房”和“沉默的螺旋”效應,也使特定圈層中青年的利益訴求、立場觀念、思維風格和行為模式等都極易受到圈內潛藏的個人主義論者的煽動,從而容易對某些社會現象作出偏執獨斷的非理性宣泄,不僅喪失新時代青年應有的達觀有為的精神品質,甚至有可能引發網絡群體極化危機。[5]網絡空間中不加規制的狹隘化個人主義言論在偏離公共理性的同時,很可能催化社會矛盾,導致共同體精神的消解。

二、個人主義思潮的理論局限性透視

縱使當前個人主義思潮在青年中的傳播呈現出內容和形式上的新動向,但其邏輯出發點仍是現代形而上學的“抽象的個人”。因此,防范化解個人主義所帶來的意識形態風險的前提,是要對其理論建構的局限性進行駁正。

1.個人主義建立在現代個人主義及其幻想的基礎之上

個人主義建立在現代個人主義及其幻想的基礎之上,這一理論不僅有其經濟基礎及社會歷史前提,而且有其哲學基礎和政治根源。

第一,從歷史前提來看,現代個人主義及其幻想是十八世紀以來出現的現代市民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現實的必然產物。社會分工和商品流通使“人的社會關系轉化為物的社會關系;人的能力轉化為物的能力”[6],人們最初的依賴關系逐漸被抽象的物所瓦解,人開始淪為與生產力分離的抽象的人。同時,人與人的社會交往也在私有制和雇傭勞動下趨于異化,人們的現實關系變成獨立、異己和互不關心的存在。

第二,從哲學基礎來看,現代形而上學把處于社會關系中的個人想象為與社會二元對立的“原子式的相互敵對的個人”,認為追求“利己主義和自私自利的需要”的個人利益的發展可以自然而然促進公共利益的增長,個人利益優先于公共利益。對此,馬克思予以批判,指出作為歷史出發點的個人不是抽象孤立的個人,其需在開展物質生產實踐并在與他人的社會關系中才能呈現出現實的存在,也即成為“現實的個人”,而“現實的個人”又通過實踐活動歷史性地形成了“人類社會”。這就揭穿了現代形而上學在個體與社會之間制造的二元對立關系的認知局限,進而在個人與社會之間建立起對象性的本質關聯。

第三,從政治根源來看,廢除了封建統治的現代政治解放既有歷史進步性,也有歷史局限性,因其所關注的還只是市民社會范圍內成員的私人利益和私人任意行為得到保護的解放,并不是真正意義上人的解放?!笆忻裆鐣]有借助安全這一概念而超出自己的利己主義。相反,安全是它的利己主義的保障?!保?]可見現代政治解放所建立的所謂共同體仍是以維護私有制和特定階級統治為目的,其結果是:政治國家和社會顯現為限制個體的“虛幻的共同體”,造成人自身的分裂以及人與社會關系的破裂。

2.個人主義以“抽象的個人”為持存基點主張個人與社會的決然對立

強調個體權利與價值的個人主義確實在解放受縛思想、激活生產動力、推動現代化進程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其隱藏的認識缺陷也不容忽視。

其一,個人主義論者將本應是社會化的人從具體的社會現實中隔離出來,絕對化推崇個體的特殊性,否定人的普遍性本質,用夸大化的“私人意識”割裂個體與集體的有機聯系。如此一來,離開普遍性規定的個人就難免囿于單個的、局部的、經驗的狹隘視野無限聚焦個人的生存體驗,對共同體生活秉持冷漠抗拒的消極態度,從而片面化遮蔽日常生活的社會向度。這種脫離社會力量的個人終究淪為形而上學意義上的“抽象的人”,無法“作為一個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8]當前,部分青年受個人主義思潮的侵蝕,過度計較個人得失,無力兼顧個人理想的實現和社會價值的彰顯,遺憾成為“躲進小樓成一統”的“蟄居青年”,這種現象值得關注。

其二,在現代性日趨成熟和“生活型”社會的轉型進程中,現代個體對自我意識和生活意識的合理追求本應得到肯定。但個人主義卻以“抽象的個人”為持存基點,機械化凸顯個人與社會的二元對立關系,這就極易導致對生存需要和生活意義理解的物化與窄化。其突出的精神危機表現是人們把個體價值的實現誤判為對“物”的肆意占有和欲望的無限滿足,過度的物質享受和消費占有成為人們形塑自我標識的唯一尺度,而本應以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目標的美好生活需要則被降格為對物質主義、消費主義、拜金主義等的迷戀與追逐。這種錯誤思潮一旦在青年中泛濫,很可能在無形中消弭部分青年對個體生存和發展本真需要的理性思考。當青年在深陷資本趨利性運作的泥淖中迷失主體的價值覺醒,輕視個體實踐活動和社會交往的豐富意蘊時,就會遺落“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的生產能力成為從屬于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9]

3.個人主義所辯護的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是虛假的意識形態

個人主義原初語境中對人的自主性、尊嚴、平等和自由等要素的強調確實曾在一定程度上對人們的身心解放發揮過積極作用。但需注意的是,個人主義在近現代的興起并非是立場客觀的思想演進現象和學術探討事件,其因有著深刻的經濟基礎及社會歷史根源而必然嵌入意識形態屬性。作為西方主流經濟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賴以成立的理論依據,個人主義反映的是以生產資料私人占有為核心的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內在規定性,也是資產階級思想家們為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及其意識形態的合理性進行辯護所借助的理論密鑰。毛澤東就曾批駁過“個人主義的社會來源是小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思想在黨內的反映”[10]。與原初語境的意蘊相偏離而愈發走向極端化的當代個人主義思潮,不再純粹為個人的生存與發展尋求平等權利和自由解放,反而主張以私人占有和排他行動來確證個人的生命價值,這說到底是為了適應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需要并維護利益集團的特殊利益。由此,“個人”在實現存在價值的過程中不免要以“他人”為工具又同時被“他人”當成工具,這使得個人主義論者口中的“個人自我實現”“個人自由解放”蒙上虛幻的泡影?!耙再Y本為中心”和“對外擴張掠奪”的資本主義現代化宣揚的價值口號與其制度實踐間的失配困境就是這一悖論的鮮明印證。高呼“正義”,連打“人權牌”的美國如今恰恰在俄烏沖突中火上澆油,而日本排放核廢水的自私行為更為全人類的生命安全造成極大隱患。

個人主義所辯護的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是以形式上虛幻的利益普遍性來掩蓋內容上實在的利益特殊性,因而是虛假的意識形態。與之不同的是,中國式現代化是“以人民為中心”和“共謀合作共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屬于反映真實普遍利益的意識形態。然而要警惕的是,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全球范圍的演進和擴張,資本主義國家力圖將其特定的理論主張、價值理念、政治口號與制度模式輸往世界歷史中的不同國家和民族,并重點針對青年群體來搶占意識形態斗爭的前沿陣地。個人主義論者把反映資本主義價值觀的理論體系“描繪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義的思想”[11],實質上是把資本主義現代化的歷史合理性上升為所謂的“普世價值論”,從而炮制雙重標準,以教師爺般頤指氣使的說教簡單否定中國式現代化開創人類文明新形態所彰顯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意蘊,妄圖長保資本主義在世界體系中的霸權統治。

三、應對個人主義思潮侵蝕青年群體的多重對策防范和化解當前個人主義思潮對青年的侵蝕影響,既要揭示其理論局限和造成的道德危機,又需探究其話語表達背后蘊含的青年真實訴求和復雜心態,堅持批判與建構相結合的應對原則。在提出應對策略之前,我們需明確的是:在馬克思主義的視域中,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因此個體性和集體性是社會生活中的人的基本屬性。在人類探尋文明進步的歷程中,個體既需從傳統社會的人身依附關系中擺脫出來以追求自由個性和實現自我價值,但這一過程又無法脫離社會系統的支撐而孤立存續。也即現代社會中積極的“個體化”絕不是個人與社會的決然對立,也不是個體與集體的絕對割裂。換句話說,弘揚“個體性”并不意味著就要脫離“集體性”,而主張“集體性”也并非是要犧牲“個體性”。[12]主張人的“個體性”與“集體性”非此即彼的個人主義是一種消極的“個體化”。新時代中國語境中的“集體主義”,是致力于社會成員在“個體意識”與“集體屬性”和諧互動中實現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價值原則。這里的“個體意識”并不是主張個人與社會﹑個體與集體絕對割裂的“個人主義”,而是一種強調自身社會屬性的“現實的個人”的意識。

在厘清“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的區別后,我們認為,通過厘清邊界、優化供給、教育引導和規約保障等對策,助力新時代中國青年建構個體與集體的辯證聯系,有利于形塑“現實的個人”的主體自覺和歷史主動,匯聚團結奮斗的青春力量。

1.厘清邊界:把握個人主義和個體意識的區別以制定應對策略

在新時代實現對個人主義的科學糾治,應厘清個人主義和個體意識的邊界,處理好意識形態和非意識形態的社會意識的關系,避免去意識形態化和泛意識形態化的誤區。為此需明晰四點:其一,作為一種價值觀的理論體系,個人主義本質上是一種意識形態,其將特定階級的“特殊利益”言說成社會成員的“普遍利益”,為維護或沖擊某種現存利益關系和利益格局的合理性提供理論辯護或理論批判。然而,并非所有的社會意識形式都是意識形態;其二,我們所反對的個人主義是將個人或群體間的利益矛盾設定為個人與社會的絕對化對立,強調“個人至上”,并宣揚“以資本為中心”的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其所昭示的資本主義特殊性主張并不能代表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其三,青年對生活質量和自我發展的合理需要應得到尊重與滿足,對其在社會交往中因利益沖突所導致的思想困惑與價值觀的日常表達也不應都上綱上線為意識形態,而是要從青年的切身需要來考量并妥善協調矛盾,切忌因主觀臆斷而踏入泛意識形態化的雷區;其四,要謹防個人主義慣用的“去意識形態化”伎倆,辨析其針對青年所發酵的議題化和碎片化的思想輿論,樹立系統思維,厘清個人主義在政治生活領域、思想文化領域、日常生活領域和國際交往領域等的復雜樣態,針對不同領域精準施策。

2.優化供給:從物質和精神的雙向發力夯實青年主體自覺的基礎

對個人主義進入青年視野之現實癥候的診治,應奠基于對青年現實生活訴求和矛盾心理機制的理解之上?!啊枷胍坏╇x開‘利益,就一定會使自己出丑?!保?3]部分青年生成個人主義的根源還是在于理想與現實落差中的資源恐慌問題。因此,持續完善物質生活條件的有效供給,及時回應青年成長成才的合理訴求依然是當前化解部分青年萌生“個人主義”危機的前提性舉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青年工作提到戰略層面,為維護青年的普遍性利益訴求提供了實在的資源和渠道。未來,還需繼續堅持青年優先發展理念,審視青年對個人利益急切追求背后的思想困境和矛盾心理,發揮組織優勢,調動社會資源,在為青年排憂解難的過程中傾注集體主義的價值基因,把青年一代團結凝聚在黨的周圍。

另外,還要助力青年在“真實的集體”中把握個人與集體的辯證關系,為青年增強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提供精神動力。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私有制條件下各個個人結成的集體是虛構的,因其總是“作為某種獨立的東西而使自己與各個個人對立起來”[14],在虛構的集體中,個人作為階級的成員處于社會關系中,個人自由只在統治階級范圍內才存在。而只有“在真實的集體的條件下,各個個人在自己的聯合中并通過這種聯合獲得自由”[15]。因此,青年要明晰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在追求“人民至上”的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根本一致性,追求新時代的美好生活是個人與社會在良性互動中推動“自由人的聯合體”理想得以實現的動態過程。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青年應摒棄個體與社會絕對化對立的思維困局,超越個體狹隘的功利意圖而指向個人與集體共生相長的共同體生活。

3.教育引導:在強化思辨力和斗爭力中增強新時代青年的擔當精神

應對當前部分青年受個人主義思潮沖擊而出現的主體意識錯位和主體力量缺失的危機,首先要注重對青年理論思維能力和價值判斷水平的培養,指引青年處理好個體進步與社會發展的關系。青年發展的應然旨歸是通過對象化實踐理解并協調個體與自我、他人和社會的辯證關系,實現主體地位和作用的優化。因此,要教育青年胸懷“國之大者”,站在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的大局審視個人成才與國家進步的關系,不拘泥于一己私利,將“小我”融入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大我”之中。[16]由此可見,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對青年而言至關重要,而當前最關鍵的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青年,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引導青年在擔當有為中祛除貪圖享樂、坐享其成的心理和不思進取、不勞而獲的心態。[17]同時,引導青年在個人主義與其他思潮的合流中把握主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積極投身中國式現代化的建設中。高校思政課作為系統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其中國化成果教育的課程,尤其要發揮其主渠道作用,發揮講道理的本質功能,提升青年對社會矛盾的批判力和對現實問題的解釋力,引導其保持戰略定力和堅定信念。[18]

最后,面對“兩個大局”加速演進下人類社會亟待解決的許多共同問題,中國青年不僅要有中國情懷,也要有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作出貢獻的胸懷。然而,當前各種敵對勢力借助個人主義等錯誤思潮企圖對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進行顛覆破壞活動的野心仍未停止,當代青年在保持戰略定力的同時,還需發揚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敢于在大是大非面前亮劍,敢于通過中國青年的話語敘事,展現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所蘊含的全人類共同價值。

4.規約保障:加強網絡意識形態風險治理以凈化傳播空間

為及時遏制個人主義思潮通過數字化平臺隱匿滲入青年中制造圈層化精神危機的走向,有必要加強網絡空間治理,為青年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第一,要提高黨管“數字青年”的能力,青年工作的各類主體要把線上互動和線下溝通相結合,善于運用大數據手段建立網絡輿情實時監測平臺,通過個人主義思潮在網絡空間中的動態圖像化呈現,更好把握青年群體的思想動態,及時進行釋疑和疏導,避免部分青年受網絡謠言的誤導和別有用心人士的煽動而出現話語失范的風險。

第二,要建立健全算法推薦信息智能審核與人工審核相協同的治理機制,對微博、微信、B站、抖音等平臺中公開發表的個人主義錯誤言論進行靶向識別與剔除,并借助元宇宙賽道推出“青年與家國同行”主題系列的云端沉浸式交互數字產品,打造弘揚家國文化的主流網絡空間,建設好青年樂于聚集的網絡平臺。

第三,要構建網絡輿論引導的綜合支持體系,塑造全方位、分層化的破圈式鏈條。承擔主流意識形態傳播重任的領導干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文藝工作者和新聞輿論工作者對待個人主義思潮要理直氣壯發聲,通過保持宏大敘事與個體敘事之間的張力,確保正確的輿論引導風向。同時,不同的意識形態工作主體還要結合自身的身份定位和傳播優勢,在網絡空間中打通分層化傳播命脈,形成多方聯動的應對格局。

參考文獻

[1]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58.

[2]習近平在參加黨的二十大廣西代表團討論時強調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號巨輪乘風破浪揚帆遠航[N].人民日報,2022-10-18(1).

[3][5][16]吳煒生,張雪梅.新時代青年的擔當圖景及其精神熔鑄[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23(1):43-44,44,46.

[4]第5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2023-08-28).https://www.cnnic.net.cn/n4/2023/0828/c88-10829.html.

[6][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1,52.

[7][8][11][1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2,189,552,286.

[10]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3.

[12]劉偉,閆曼卿.個體化變局下當代青年集體主義教育路徑優化探析[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23(1):51.

[14][1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84,84.

[17]習近平.論黨的青年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159.

[18]吳煒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講好黨的百年成就經驗的價值意蘊、問題研判和可行路徑[J].思想教育研究,2022(5):132.

猜你喜歡
批判應對青年
用“批判”的思維解讀語篇的光輝
鮑德里亞符號政治經濟學批判的價值探討
營改增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應對策略分析
淺談教師如何應對校園霸凌
19世紀現實主義美術
在批判中尋求解放
石油企業建設學習型黨支部的實踐與思考應用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弘揚雷鋒精神與轉型期高校校園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