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長視角下“雙減”工作開展的現狀調查與對策建議

2023-05-30 10:48曹瑞劉明娜符曉梅樊雅琴
中華家教 2023年1期
關鍵詞:調查研究對策建議雙減

曹瑞?劉明娜?符曉梅?樊雅琴

摘要:“雙減”政策是我國教育格局的大調整。雖然“雙減”政策內容聚焦于學校和學生,但是政策的落地離不開家長的協同配合。良好的家校協同共育體系和機制是落實好“雙減”政策的重要基礎和有力保障。在對10 185名義務教育學段公立中小學生家長進行問卷調查的基礎上,總結了基于家長視角的當前“雙減”工作取得的階段性成效及存在的問題,并從“雙減”后家長教育理念和教育行為的轉變、學校家庭教育指導能力的提升、良好家庭教育生態的營造和教育評價改革的深入推進幾方面提出了持續深入落實“雙減”工作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家長視角 “雙減”工作 調查研究 對策建議

作者簡介:曹 瑞/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與教育心理研究所研究員(天津 300191)

劉明娜/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國際學校高級教師(天津 300457)

符曉梅/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一中學高級教師(天津 300457)

樊雅琴/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天津 300191)

一、問題的提出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政策)。該政策強調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增強政治意識,提高政治站位,認真對待、重點部署和落實工作,進一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家長的教育焦慮指家長對子女教育問題產生的緊張、不安、擔憂和恐慌的情緒狀態。教育焦慮是普遍存在的,有研究發現,87.0%的受訪家長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感到焦慮。[1]家長長期的、持續的教育焦慮不僅會導致親子關系的不和諧,更重要的是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半p減”背景下,學生學習負擔的減輕使得大部分家長由于課業負擔帶來的教育焦慮得以緩解,但是同時也增加了由于對未來期待的不確定性帶來的新的焦慮。雖然“雙減”政策內容聚焦于學校和學生,但是其政策落地離不開家長的協同配合。如果家長與學校沒有達成“減負”共識,“減負”就只能是教育部門的“獨角戲”,校內“減負”的效果可能會因為家長的校外“增負”大打折扣?!凹议L焦慮能否切實減輕,是‘雙減政策落地的一個難點” [2],基于此,本課題以義務教育學段的家長為研究對象,全面調查了家長對“雙減”工作的認識、態度以及“雙減”工作階段性成效等問題。為更加深入揭示家長的教育焦慮,本研究把學段和性別作為重點關注的人口統計學變量進行研究,并基于問卷調查結果,提出持續深入推進“雙減”工作的對策建議。

二、研究方法

(一)工具與內容

問卷調查采用課題組自編問卷,共34道題。其中,7道基本信息題,21道單選題,5道多選題,1道開放題。問卷主題涉及家長對學?!半p減”工作落實情況的滿意度,調查“雙減”后孩子的學習負擔是否有變化、孩子每天在家完成作業的時間、“雙減”是否增加了親子閱讀或交流時間、“雙減”是否減輕了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焦慮等。

(二)問卷發放與回收

問卷發放對象為天津市某區7所中小學校義務教育學段學生家長,最終回收有效問卷10 185份。具體被調查對象情況如下:男性家長2 428人(23.8%),女性家長7 757人(76.2%);小學低段(1~2年級)家長3 187人(31.3%),小學中高段(3~6年級)家長5 393人(53.0%),初中家長1 605人(15.8%)。

三、家長視角下“雙減”工作開展的成效與問題

(一)家長視角下“雙減”工作開展的成效

1.總體上家長對“雙減”政策的知曉度、支持率、滿意度均較高

(1)家長對“雙減”政策的知曉度

整體上看,家長對“雙減”政策的知曉度比較高。調查結果顯示,91.4%的義務教育學段學生家長清楚了解“雙減”政策,8.5%的家長簡單聽說過這項政策,0.1%的家長表示完全不知道這一政策。不同群體家長對“雙減”政策了解情況的差異性分析見表1。

表1顯示,不同性別、學段家長對“雙減”政策的了解情況呈現顯著性差異。以家長“清楚了解”的比例為例,女性家長高于男性家長;隨年級升高,家長對政策的知曉度降低。

(2)家長對“雙減”政策的支持率

總體上被調查家長對“雙減”政策普遍持支持態度。對于“雙減”政策,家長選擇“很支持”和“比較支持”的比例為87.7%,不太支持的比例為10%,不支持的比例為2.4%,說明近九成家長對“雙減”工作比較支持。不同群體家長對“雙減”政策態度的差異性分析見表2。

表2顯示,不同群體家長對“雙減”政策的態度呈現顯著性差異。以選擇“很支持”和“比較支持”的比例為例,男性家長高于女性家長;隨著年級增高,家長對政策的支持度下降。

(3)家長對課后服務的滿意度

總體來說,被調查家長對課后服務的滿意度較高。調查顯示,家長對課后服務“很滿意”和“比較滿意”的比例為92.2%,“不太滿意”的比例為6.6%,“不滿意”的比例為1.2%。家長對課后服務“很滿意”和“比較滿意”的比例普遍較高,小學低學段家長為91.6%,小學中高學段家長為92.3%,初中學段家長為93.1%。九成多的家長對課后服務比較滿意。有一項以初中家長為研究對象的調查發現,90.27%的家長是自愿讓孩子參加課后服務的,家長對課后服務表示支持的占71.39%。[3] 不同群體家長對課后服務的差異性分析見表3。

表3顯示,不同群體家長對課后服務的滿意度均呈現出顯著性差異。以“很滿意”和“比較滿意”的比例為例,男性家長滿意度高于女性家長;年級越高,家長對課后服務的滿意度越高。

2.孩子的學習負擔有所減輕

(1)孩子在家里完成作業的時間接近國家要求

《教育部辦公廳 關于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的通知》中指出:“學校要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可在校內安排適當鞏固練習;小學其他年級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 60 分鐘;初中每天書面作業完成時間平均不超過 90 分鐘?!北?顯示,61.4%的家長反映小學低學段孩子沒有作業,65.5%的小學中高學段的孩子作業在60分鐘之內完成,68.3%的初中生作業在90分鐘之內完成??梢哉J為,家長反映的孩子完成作業時間與國家要求接近。有研究發現相似結果,73.45%的初中學生每天的家庭作業時長在1小時以內,22%的小學生反映有書面作業。[4]

(2)孩子學習負擔有所減輕

總體上,被調查家長認為“雙減”政策實施后孩子學習負擔有所減輕。家長認為“減輕了很多”的比例為50%,認為“減輕了一些”的比例為34.4%,認為“沒什么變化”的比例為12.8%,認為“增加了一些”的比例為1.9%,認為“增加了很多”的比例為0.8%。超八成的家長認為“雙減”政策實施后孩子學習負擔有所減輕,說明“雙減”政策初步取得了預期成效。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發布的《全國“雙減”成效調查報告》指出“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學生作業負擔有效減輕,學生對學校學習生活滿意度高,學生居家學習活動內容發生積極改變,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初步建立等”[5]。本研究與上述調查取得了較為一致的結果。

不同群體家長對“雙減”政策實施前后孩子學習負擔認識的差異性分析見表5。

表5顯示,不同群體家長對“雙減”政策實施前后孩子學習負擔的認識的差異性顯著。以“減輕了很多”比例為例,男性家長認為減輕的比例更多;年級越低,家長認為“減負”效果越明顯。

3.“雙減”政策實施后家庭生活發生變化

“雙減”政策實施后,家長普遍認為“增加了親子閱讀或交流的時間”“增加了和孩子溝通、進行戶外活動、體育運動等活動的時間”,近半數的家長認為教育支出有所減少。相關研究也發現,學生居家學習活動內容發生積極改變,75.5%的家長認為周一至周五孩子在家閱讀、運動、勞動、社會實踐總時間增加。[6]這與本研究的結果高度一致,說明“雙減”政策給學生全面發展以及親子交流留出了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的確給家庭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帶來了積極的變化。

(1)“雙減”政策實施后家庭生活的積極變化

“雙減”政策旨在把屬于學生的時間和空間還給他們,讓孩子們全面發展有了更多可能。調查發現,這一政策的實施除了減輕孩子們的課業負擔,也給家庭生活帶來積極變化。表6顯示,“雙減”政策實施后,82.1%的家長能引導孩子做更多家務,82.6%的家長認為“增加了親子閱讀或交流的時間”,79.5%的家長認為“增加了和孩子溝通、進行戶外活動、體育運動等活動的時間”,這些都是“雙減”政策實施給親子關系及家庭生活帶來的積極影響。

(2)“雙減”政策實施后家庭支出變化

“雙減”政策的實施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家庭的教育支出,減輕了家庭經濟負擔。由圖1可以看出,“雙減”政策實施后,42.2%的家庭認為教育支出有所減少,其中小學中高段家庭比例最高(42.6%);42.6%的家庭認為沒有什么變化,其中初中比例最高(47.8%);21.3%的家庭認為素質興趣類培訓課程增加了,教育支出增加了,其中小學低學段比例最高(26.8%);6.5%的家庭為孩子選擇了“一對一”校外學科培訓,教育支出增加了,其中初中學段比例最高(12.3%)。

4.多數家長沒有給孩子報學科類課外班

雙休日,八成以上小學生家長和七成以上初中生家長沒有給孩子報學科類課外班;周一到周五, 八成以上小學低年級家長、七成以上小學中高年級家長和初中生家長沒有給孩子報學科類課外班。有研究發現,沒有參加課外班的比例由“雙減”政策實施前的33.7%上升到84.96%,參加1~2個課外班的比例由41.23%下降到13.09%;參加2~3個課外班的比例由23.4%下降到1.67%。[7]另有調查表明,42.2%的受訪家長不再給孩子報課外培訓班或改報體藝興趣班。[8]

(1)孩子雙休日報課外班的情況

表7顯示,總體上,雙休日80%的家長沒有給孩子安排學科類課外班,81.9%的小學低段家長、80.8%的小學中高段家長和73.5%的初中家長都沒有給孩子安排學科類課外班??傮w上,74.4%的家長給孩子安排了一些興趣類課外班。

(2)孩子周一至周五報課外班的情況

表8顯示,周一至周五75.4%的家長沒有給孩子安排學科類課外班,具體來說,80.3%的小學低段家長、72.3%的小學中高段家長和75.8%的初中家長沒有給孩子安排學科類課外班??傮w上,29.8%的家長給孩子安排了興趣類輔導班。

(二)家長視角下“雙減”政策開展的問題

1.部分家長的教育焦慮仍然不減

(1)“雙減”政策實施前后家長焦慮的變化情況

總體上,三成多的被調查家長認為“雙減”政策實施后焦慮增加了?!敖箲]增加”的比例為32.2%,認為“沒有變化”的比例為37.9%,認為“焦慮減少”的比例為29.9%?!半p減”政策實施前后家長焦慮情況變化的人口統計學差異性分析見表9。

不同群體家長“雙減”政策實施前后焦慮情況變化存在差異。以“雙減”政策實施后“焦慮增加”的比例為例,如表9所示,女性家長的焦慮程度比男性家長高;與小學家長相比,初中家長的焦慮更嚴重。國內一項關于中小學家長焦慮的調查也發現,總體上看,家長教育焦慮有隨著學段上升而提高的趨勢。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課程數量與內容深度等方面發生了不少變化,青春期學生的心理激蕩、環境與各種人際關系的復雜性等都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學業進步,從而導致家長教育焦慮加重。[9]

(2)家長焦慮的來源

家長焦慮的來源是多方面的。根據圖2,總體上,65.8%的家長存在升學方面的教育焦慮,年級越高壓力越大,其中初中家長比例最高(82.13%);32.9%家長的焦慮來自“作業輔導壓力”,其中初中學段家長比例最高(35.68%);31%家長的焦慮來自“由于沒上課外班擔心孩子落后的壓力”,其中小學低學段比例最高(33.86%);18.7%的家長表示沒有焦慮,其中小學低學段比例最高(23.6%)。

“雙減”政策實施后,學生的課業負擔有所減輕,家長的擇校焦慮得到有效緩解,但是家長的升學焦慮依舊沒有得到根本扭轉。以學生學業成績和畢業去向為焦點的學業成就焦慮成為“雙減”政策實施過程中家長教育焦慮的主要表現形式。[10]本調查顯示,“雙減”政策實施后,部分家長的教育焦慮依然存在,年級越高家長的焦慮程度就越高。引起焦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學業壓力是造成家長教育焦慮的首要原因。國內一項關于中小學家長焦慮的調查也發現,未來發展焦慮是家長排在第一的焦慮。[11]家長教育焦慮產生的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一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落后思想還在一定范圍內存在,不少家長認為讀書的目的在于取得“好”成績、考上“好”大學,有個“好”前途,升學被家長看成實現這一目標的“唯一”途徑,分數被家長看作評價孩子好壞的唯一標準。因此,部分家長擔心自己的孩子不上課外培訓班會影響學習成績,當孩子成績不能如愿時,便產生焦慮。這其實是家長“教育落后”恐慌的表現,“造成‘跟風學習不斷蔓延,‘攀比教育惡性循環,‘劇場效應愈演愈烈” [12]。二是對“雙減”政策的片面理解,也會導致家長產生“教育焦慮”。部分家長認為“雙減”政策會拉開普通家庭與富裕家庭的差距,會導致教育不公平;有的家長還認為“雙減”政策下孩子作業降少了,沒有壓力了,學業質量會降低,因而產生焦慮。三是現有的招生評價制度不能滿足家長的需要。在我國,家長習慣用輕視的眼光看待職業教育,部分家長認為孩子就讀于職業學校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認為在職業學校就讀就意味著沒有前景。在擇業就業、人才招聘等方面都存在對職業教育的歧視。

2.孩子的作業時間、睡眠時間和鍛煉時間仍不足

(1)睡眠時間不足

《教育部辦公廳 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了學生睡眠時間要求:“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應達到 10 小時,初中生應達到 9 小時,高中生應達到 8 小時?!北?0顯示,總體上,睡眠時間能達到10小時的小學生占21.7%,小學低段學生的比例為24.1%,小學中高段學生的比例為19.3%,初中生達到9小時的只占總人數的17.2%。無論是小學生還是中學生,在睡眠時間上距離國家政策要求都有差距。相關研究也發現,67%的中小學生睡眠時間不達標。[13]

(2)鍛煉時間不足

《教育部辦公廳 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保證體育活動時間,合理安排學生校內、校外體育活動時間,著力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 1 小時體育活動時間”。表11顯示,總體上,29.3%的小學生每天鍛煉時間達到1小時及以上,小學低段學生的比例為33.6%,小學中高段學生的比例為30.1%,初中生的這一比例只有18.1%。據此說明,小學生和中學生每天鍛煉的時間距離國家政策要求都有較大的差距。相關研究也發現,22%的中小學生反映體育與健康課程開設時數不達標,體育課被擠占問題突出,初中、高三年級尤為嚴重。[14]

3.家長期望的課后服務結束時間

總體上,家長期望的課后服務結束時間和實際情況存在差異。由表12可以看出,小學學段的家長更多(小學低學段為49.3%、小學中高段為51.8%)贊同5∶30結束課后服務,初中學段的家長更多(39.4%)贊同下午6∶30結束。

四、緩解家長教育焦慮,持續深入推進“雙減”政策的對策建議

(一)幫助家長改變教育觀念,做到“四個提升”

家長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的改變是決定“雙減”政策能否落地的關鍵,家長需要做到“四個提升”。一是提升家庭教育責任意識?!半p減”政策下,孩子待在家里和父母相處的時間大大增加,家長更需要強化自身的責任意識。家長要拿出時間和心力,學習如何與孩子和諧相處,營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溫馨和諧的家庭環境。二是提升對孩子品德與身心健康的關注度。家庭教育的內容絕不僅僅是知識的教育,而是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家長不能一味關心孩子的學業成績,更應該關注孩子的每日生活,讓孩子在勞動中學習、成長,在勞動中創造、表現。家庭是孩子幸福的家園,家庭教育就是對孩子良好心理品質的教育。三是提升親子陪伴與互動的質量。只有家長與孩子互動的時間增多了、空間增大了,孩子才能真正從繁重的學業負擔中走出來,才能從對世界的美好感受中增強對社會的責任感。四是提升對自身家庭教育素養的關注。每個家長在要求孩子進步的同時,也要注重自身素質的提升,做到“與孩子共同成長”,給他們樹立學習的榜樣。

(二)充分發揮學校對家庭教育的指導作用,為家長賦能

學校是開展家庭教育指導的主陣地,學校要充分發揮對家庭教育的指導作用,調動各方面力量,為家長進行家庭教育賦能,以下做法可供學校借鑒。

1.問題導向,開辦家教講堂

學校每個學期至少組織兩次家教講堂。在活動開展過程中,學校應充分考慮不同年級、不同性別學生家長的需求,因需施教。家教講堂要注意兩點:一是要突出問題導向,相比于空泛的大道理,學校更應側重于解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實際難題。二是要鼓勵認可家長,當前眾多自媒體都在進行家庭教育,但大多是在批評家長的種種問題,這大大增加了家長的焦慮情緒,在家教講堂中,學校應理解家長的難處和焦慮,認可家長的付出,從而讓家長獲得心理上的力量。

2.私人訂制,提供心理輔導

學校積極開展面向家長的個別心理輔導。每個家庭的環境不同,問題各異。相比于講座、公眾號,家長最渴望的是“一對一”的幫助指導,因此學??梢悦嫦蛉<议L開放心理教師的電話、微信等聯系方式,為家長提供24小時的心理支持,讓家長能夠隨時得到專業幫助。

3.親子活動,增進親子感情

很多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話題只有學習,導致矛盾重重。為此,學??蓢L試組織多元素活動,幫助親子獲得生活話題、培養共同愛好,調節情緒,增進感情。假期是增進親子情感、助力孩子成長的絕好時機,學??梢猿浞掷眠@一契機,創造親子互動的機會,讓家長和孩子共同完成一件事,可以是家務勞動,也可以是共同讀一本書等,讓家長能真正通過陪伴孩子中了解孩子的內心,體會交流的樂趣,見證成長的喜悅。

4.職業講座,樹立家長形象

學生在學校接觸職業信息的機會較少,學??梢越M織邀請各行各業的家長到校舉行講座,每次邀請8~10人,學生可以根據愛好選擇感興趣的講座。這樣的活動不僅幫助學生建立對職業的認識,也可以從家庭教育的角度幫助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樹立形象,展現價值。

(三)尊重孩子身心發展規律,營造良好家庭教育生態

要注重給孩子創造健康成長和發展的時間和空間。不少家長認為,“孩子玩耍只是在消磨時間,沒有做成任何事情,沒有用處”。關于玩耍的科學研究表明,玩耍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必要“維生素”?!皩Wr間、玩耍時間、聯結時間、內省時間、運動時間、放松時間、睡眠時間”被心理學家稱為健康心智的“餐盤”,只有這幾個方面達到有機平衡,大腦的功能才最佳。如果家長過度強調學習成績,讓孩子付出了過多的專注時間,那么,可能適得其反,導致孩子對學習產生厭煩情緒。因此,父母應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去探索世界,在玩耍和試錯中培養孩子的好奇心、語言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健康的情緒以及社交技能等。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給孩子創造玩耍的時間和空間,有利于營造輕松愉快的家庭環境。

(四)深入推進教育評價改革,給孩子發展提供更多的可能

調查發現,升學壓力是造成家長教育焦慮的首要原因。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明確了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任務和路線圖。然而,從實際情況看,以分數給學生貼標簽的做法尚未從根本上破除,家長在家庭教育中仍然存在片面關注學生學習成績的傾向。因此,要從根本上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和家長的焦慮,必須深入推進教育評價改革,通過創新評價手段,構建多元評價體系,給學生多元成才的選擇,切實緩解因考試而產生的應試壓力和社會普遍存在的教育焦慮。多元教育評價制度可以使學生從功利化、短視化的教育焦慮中掙脫出來,基于此,應重視健康輿論環境的營造。一是要淡化“人中龍鳳”“皇榜狀元”的競爭性文化,構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評價體系。[15]二是要積極建立“人盡其才”的新文化,積極推進“人人出彩”的新評價。[16]三是深入開展中高考改革,重新建立各級各類學校的“標準”觀,徹底摒棄“唯分數”“唯升學”與“唯畢業率”“唯就業率”的教育質量評價觀。只有構建多元評價體系,把職業教育真正建設為與普通教育平等的類型教育,給學生多元成才的選擇,才能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17]

“雙減”改革是我國教育格局的大調整,迫切需要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協同發展。在“雙減”改革的大背景下,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18]為了“雙減”工作能持續深入地推進,需要摒棄學校、家庭、社會“各自為營”的教育狀態,各方通力合作、達成共識,切實改變家長觀念,減輕家長的教育焦慮,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 [8] 黃沖.“雙減”后家長焦慮調查[J].云南教育(視界綜合版),2021(12):32-34.

[2]周洪宇,齊彥磊.“雙減”政策落地:焦點、難點與建議[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2 (01):69-78.

[3]余斐,徐文凱.初中學?!半p減”工作實施現狀調查報告——基于浙江省紹興市7個縣(市、區)初中的抽樣調查[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管理), 2022(Z1):10-16.

[4] [7] [10]余雅風,姚真.“雙減”背景下家長的教育焦慮及消解路徑[J/OL].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04):1-11.

[5] [6]王峰.研究機構發布“雙減”成效調查報告:校外培訓負擔有效減輕 建議升級課后服務內容[N].21世紀經濟報道,2022-03-03(006).

[9][11]何敏琪,何進軍.中小學家長教育焦慮調查研究[J].教育導刊,2020(10):45-51.

[12]崔保師,鄧友超,萬作芳,等.扭轉教育功利化傾向[J].教育研究,2020(08):4-17.

[13] [14]67%的中小學生睡眠時間不達標[J].初中生世界,2021(37):5.

[15] 錢潔,繆建東.破解家長教育焦慮的可能路徑:構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評價體系[J].中國教育學刊,2021(09):38-43.

[16]崔允漷,張紫紅.后“雙減”時代何以防止義務教育加劇內卷化[J].上海教育科研,2022(02):5-8.

[17]熊丙奇.加快建立“職教高考”制度[J].上海教育評估研究,2021(06):23-26.

[18]張志勇.“雙減”改革呼喚家庭教育的回歸與重構[J].中華家教,2022(01):8-13.

Current State of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rents and Related Suggestions

CAO Rui? LIU Mingna? FU Xiaomei? FAN Yaqin

Abstract: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represents a major adjustment in Chinas educational structure. Although the policy targets schools and students, it cannot be implemented without the cooperation of parents, because a robust system and mechanism for home-school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and strong guarantee for the policys success. Based o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10,185 parents of public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undergoing compulsory educ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some phased resul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in implementing this poli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rents. This paper then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sustained and in-depth implementation of “double reduction” with the following goals: transforming parents educational ideas and behaviors after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policy,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schools to guide family education, building a good family education ecology, and deepening educational evaluation reform.

Keywords: the Perspective of Parents; “Double Reduction”; Investigation; Suggestions

(責任編輯:李育倩)

猜你喜歡
調查研究對策建議雙減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企業管理視角下村級財務人員素質研究
西安體院學院體育專業學生人生規劃研究
西安市體育旅游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
關于技工院校學生德育課堂學習興趣的調查與研究
我國融資租賃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關于惠城區發展農業的調研報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