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經濟背景下成渝經濟帶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策略研究

2023-06-20 07:49張力方
中國商論 2023年11期
關鍵詞:數字經濟區域經濟互聯網

摘 要:四川省與重慶市在地理位置、區域氣候、人文環境等方面比較接近,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構建與發展奠定了文化基礎。自古以來,“川渝一家親”道出了這句話,類似的生存環境及人文風俗讓成渝兩地在合作中擁有了更多物質及文化上的身份,擁有了更加強烈的歸屬感及凝聚力,這一文化習俗上的相融對成渝雙城經濟帶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十分有利。本文以“互聯網+”數字經濟為背景,通過明確成渝經濟帶目前在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方面的戰略指向與實際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從而提出具備針對性且符合“互聯網+”數字經濟時代發展要求的成渝經濟帶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策略,為促進該地區經濟水平的提升提供理論性參考依據。

關鍵詞:“互聯網+”;數字經濟;成渝經濟帶;一體化發展;區域經濟

本文索引:張力方.<變量 2>[J].中國商論,2023(11):-153.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3)06(a)--04

成都與重慶這兩個地區構成了成渝經濟發展區域,20世紀大力實施改革開放及西部大開發等戰略政策以來,成渝地區就被視為經濟圈建設的經濟帶。近年來,成渝區域已展現出較強的經濟實力和區域發展活力,可以說是我國未來區域發展的重點地區。

從成渝地區的經濟發展現狀來看,在西南地區極具多樣性,目前不再以第一二三產業為主導;與粵港澳、長三角及京津冀等地區相比,雖不如其他產業特點突出和優勢明顯,但成渝地區的產業發展屬于全面性發展態勢,不僅傳統產業發展良好,在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方面又是我國前五的水平。本文立足“互聯網+”數字經濟的發展背景,確定評價指標體系的層次結構,指明成渝經濟帶區域經濟發展存在的分工協作力度不足、產業集群發展水平不高,部分區域要素流通性差及政策引導不合理等問題,提出促進成渝經濟帶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有效策略,以豐富相關研究理論。

1 “互聯網+”數字經濟背景下成渝經濟帶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戰略指向

1.1 推動成渝經濟帶發展戰略創新升級

基于數字經濟背景來看,成渝經濟帶當下在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上的戰略定位不斷改變,力求以“互聯網+”數字經濟為背景,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創新升級。從新的發展視角為成渝經濟帶未來經濟發展進行定位,提出了“新五化”的戰略發展方向,具體以城鎮化、工業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及綠色化多個領域的創新來轉變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戰略。

1.2 不斷提高經濟帶功能定位

高質量發展與創新發展已成為成渝經濟帶發展的主要目標,該區域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在近幾年的成渝地區經濟建設中明確指出了經濟帶功能定位提高的重要性。為適應國家區域發展戰略與新型城鎮化戰略的新要求,成渝經濟帶要基于自身功能模塊進行重新定位,明確發展方向,基于國家發展現狀與政策轉變來積極改善自身功能定位。在發展過程中,主要目標是促進多個功能板塊高效協同發展,力求探尋新的經濟增長點。

1.3 促進產業集群化、協同化發展

為轉變成渝經濟帶區域經濟的發展形式,抓牢“互聯網+”數字經濟時代的發展機遇,該區域在實現經濟一體化發展的道路上,將戰略發展的重心轉移到集群化與協同化發展的層面,以求結合成都與重慶兩個地區經濟發展的能力,以形成合力的方式來加大成渝經濟帶的經濟輻射能力,促進地區協同來構建一體化區域經濟發展機制,進而促進成渝經濟帶產業機構的優化與升級。

1.4 重視城市空間布局優化

在經濟帶建設中,為促進不同區域間經濟實現一體化發展,要重視城市空間布局的優化。通過調查2021年成渝經濟帶重點城市發展的基本情況,目前成渝經濟帶充分結合了“互聯網+”數字經濟發展的特性,結合相關先進技術的應用來實現對成都與重慶兩座城市空間的科學性規劃,使成渝經濟帶在城市空間布局上更加合理、規范,通過增強地區間的協調性來加強成渝經濟帶統籌規劃,以統一管理的方式為該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助力。

2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顯著優勢

2.1 成渝地區立體式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交通優勢

目前,成渝地區擁有7個國家開放口岸、15類指定監管場地、6個綜合保稅區及7個保稅物流中心,涵蓋了水路、鐵路、空運、公路四大運輸方式,有力地支撐了成渝雙城經濟圈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2021年12月,國務院印發的 《“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指出,要補齊西部地區交通基礎設施網絡短板,提升干線鐵路覆蓋度、干線公路通暢性和農村公路均等化水平,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一小時交通網,暢通多向出川出渝綜合運輸通道。

2.2 成渝地區高產業關聯度的產業優勢

結合數字經濟背景下成渝經濟帶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基本內涵和主要內容,本文主要從基礎設施、產業、市場、公共服務四個維度出發。

(1)從基礎設施方面來看,目前建設成渝中線高鐵、“三橋一隧”工程,增大區域交通密度,提高運行效率,都在加快形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一小時經濟圈”。成渝兩地仍需進一步提高交通便利化程度,才能加強、加深成渝兩地城市的經濟關聯,發揮雙核作用。

(2)從產業結構方面來看,成渝地區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優化。2022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第一產業較2021年同比增長4.2%,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較2021年同比增長3.8%,與全國持平;第三產業較2021年同比增長2.2%。三次產業結構比為8.3:38.5:53.2,第二產業占比較2021年同比提高0.3%,第三產業占比較全國平均水平則高出0.4%。

(3)從市場方面來看,2021年,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實現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3.09萬億元,比2020年增長8.9%;實現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1.66萬億元,比2020年增長13.4%。成渝兩地的財政有效支持了兩地市場發展,在交通建設、產業協作、科技創新、生態環保、公共服務、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了有力支持。

(4)從公共服務方面來看,近年來,川渝各級黨委和政府不斷加強在公共服務領域的共同建設、信息共享,實施了一系列舉措,有效促進成渝雙城經濟圈各層級、各類別的城市、城鄉間公共資源的合理配置。川渝地區便捷生活事項持續增加、教育協同發展全方位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加快融合發展、衛生健康一體化發展持續推進、養老服務開放共享加快推進。

從整個成渝地區的產業結構來看,成渝地區擁有較為完備的制造業體系,主導產業中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醫藥健康、新型材料等產業均顯示出較強的優勢。成都、德陽、眉山、資陽與重慶地區主導產業的關聯度較高,優勢較為突出。以上均顯示出成渝地區已經具備兩地協同創新、共同培育世界級產業集群的產業基礎和實力。

3 成渝經濟帶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問題

3.1 分工協作力度有待加強

一體化發展的核心與分工協作力度有關。但就成渝經濟帶目前的建設情況來看,成都與重慶并未做到合理分工,未以統籌規劃的形式構建一體化發展的戰略布局,導致產業分工協作缺乏,無法實現集群化、協同化發展,在合作發展方面需不斷加強。

3.2 產業集群發展水平有待提升

由于成都和重慶兩座城市在地區特色與文化層面太過相似,使其產業發展同質化嚴重,在產業布局上基本相同,且存有競爭關系,成渝經濟帶在產業發展層面無法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發展存在嚴重的產業結構趨同問題,產業集群的發展水平難以提升。如圖1所示,經統計,成渝地區科技資源情況與長三角、京津冀地區相比,相對較弱。

3.3 部分區域要素流通性差

成渝經濟帶尚未在要素市場及城市發展布局規劃方面做到高度統一,彼此間對市場監管的機制及政策體系仍存有差異,在市場監管中持有不同的工作理念與制度,導致成渝經濟帶在要素配置上不夠均衡,呈現出部分區域要素流通性差的問題,使該區域多項產業的生產效率受到影響,進而降低了成渝經濟帶區域經濟一體化建設,使其經濟增長呈現較為緩慢的發展趨勢。

3.4 政策引導不夠合理

在政策實施層面,成都和重慶兩座城市的行政性質本身就不同,一個歸屬四川省的省會,一個則為我國四大直轄市之一,兩個地區在政策引導上存有差異,最終體現出政策引導不夠合理的問題。因政策性質不同,無法促進成渝經濟帶形成經濟發展合力,難以通過政策引導加強成渝經濟帶區域經濟建設的一體化,最終阻礙該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進程。

4 “互聯網+”數字經濟背景下成渝經濟帶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策略

4.1 “互聯網+”數字經濟背景下成渝雙城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基本構想

為明確成渝經濟帶在“互聯網+”數字經濟背景下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策略,需從多個角度進行構想。首先,在發展動力層面,需重點考慮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促進成渝經濟帶區域經濟發展質量的提高,以提高成都與重慶兩座城市在區域經濟建設方面的協調性。重視協同發展機制的構建,以統一管理的形式實現對成渝經濟帶各項要素的有效配置,實現對成渝地區發展資源的有效分配。

其次,重視發展空間的優化,以均衡發展為視角,加強成渝經濟帶系統化建設,在以大城市發展為領導的基礎上重視小城市的建設,推動城鄉一體化建設?;凇盎ヂ摼W+”數字經濟為背景,借助新的經濟發展形勢來優化一體化發展的布局空間。依據發展空間一體化建設的實現來促進成渝經濟帶在城鄉統一化建設方面實現,通過體現均衡發展的態勢,能夠為成渝經濟帶在“互聯網+”數字經濟背景下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增添更多活力。

最后,對發展質量進行充分考慮,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從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角度出發,使成渝經濟帶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成果與城市居民共享。另外,不斷加強頂層設計,重視基層公共服務工作的開展,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努力建設城市得到的社會回報,感受到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與歸屬感,以提高成渝經濟帶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整體質量。

4.2 構建適合成渝經濟帶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空間格局

成渝經濟帶要基于自身經濟發展特性,結合產業結構來構建適合自身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空間格局,在空間分布上做到創新升級,以促進成渝經濟帶經濟空間的優化。具體要為兩地經濟合作與共同建設構建開放性合作平臺,通過深化地區間合作,增強成渝經濟帶區域經濟建設聯動性為準,基于區域間合作交流平臺來不斷發揮各自區域的經濟發展優勢,從而為區域間進一步合作交流提供保障。不斷提高對外開放度,通過開放新經濟發展的方式把握“互聯網+”數字經濟發展態勢,充分結合經濟創新發展理念來建設網狀互聯的綜合性基礎設施?;诖髷祿?、信息化等先進技術的應用來建設成渝地區交通網絡、產業集群建設,采取一體化管理方式推動成渝地區城鄉經濟實現創新發展,并結合經濟梯度理論向一些發展良好的經濟帶學習,比如長三角與京津冀地區?;谄渌洕鷰У目臻g格局結合成渝經濟帶自身發展的特點與空間,建立屬于自己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經濟梯度,使成渝經濟帶在空間格局上有新的改變,從而為其縱向與橫向區域經濟一體化且全面性發展構建合理的空間格局。

4.3 構建成渝經濟帶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協同創新機制

基于成渝經濟帶目前在協同機制方面缺失的問題,成都與重慶地區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加強溝通協作,并從協同工作與共同發展的角度出發,基于“互聯網+”數字經濟背景構建更具創新性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協同機制,從機制改革與創新層面推動成渝經濟帶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形式的改變,借助機制的創新來創造新的發展動力,使成渝經濟帶區域經濟發展體制更加完善。

具體可從以下三點開展工作:(1)加強構建市場協同創新機制,依據對市場監管協同機制的構建,能夠使成渝經濟帶在市場監管方面做到統一化管理,進而實現區域統一與高效協同,推動人力、資本及信息多項要素形成一體化機制,做到對要素市場的一體化管理,指明成渝經濟帶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方向;(2)加強政府協同創新機制的構建,政府的引導是區域經濟一體化實現的根本,為實現對成渝區域經濟發展的協同管理,通過構建統一的政府管理機制,能夠在統一的司法制度下實現成渝經濟帶多層次的一體化管理與協作;(3)加強非政府組織協同創新機制的構建,以多主體參與的形式加強成渝經濟帶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市場協同城鄉一體化建設及應急聯動等協同創新機制,以實現對成渝經濟帶權力、責任及資源層面的有效配置。

4.4 構建成渝經濟帶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競爭政策

為凸顯政策引導在促進“互聯網+”數字經濟背景下成渝經濟帶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價值,研究的創新視角主要基于競爭政策的構建,指明成渝經濟帶在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實現性。與協同創新機制建立相比,競爭政策的構建能夠確保在成渝經濟帶的協同發展中有充分的競爭,從而實現和提高市場經濟效率,以助推成渝地區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實現。由于資源要素的約束,需要政府發揮主導作用,走產業非均衡發展之路。對此,成都與重慶各級政府需基于創新發展的理念,把握“互聯網+”數字經濟發展的時代機遇,勇于開拓成渝經濟帶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敢于克服政府力量的慣性,通過減少政府行政干預經濟行為,使成渝經濟帶的經濟發展能夠體現自我抉擇、自然進化及自主創新的發展態勢。

總體來說,在競爭政策制定方面,需要成渝地區各級政府共同探討,并聯合有關部門,以多方主體參與的方式,結合成渝經濟帶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實際情況,充分從地方經濟發展的特點進行考慮,并針對“互聯網+”數字經濟為背景來制定新的經濟建設制度。在多方監管下審核各項政策文件,將阻礙成渝經濟帶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政策剔除,尤其是具有歧視性的政策,要確保競爭性政策構建的公平性。只有為成都與重慶兩個地區做到全面性考慮,才能充分發揮競爭性政策實施的效能與作用,使其構建的價值與意義得以體現。

5 結語

基于以上研究,要想使成渝經濟帶區域經濟發展在“互聯網+”數字經濟背景下實現一體化,就要聯合成渝地區各級政府對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進行統籌規劃,以優化成都和重慶兩個地區經濟協同發展機制,為體系內政策協同、產業分工提供有利條件,進而促進成渝經濟帶區域經濟實現一體化發展,提高整體發展質量。目前,成渝經濟帶區域經濟發展雖趨于良好的發展態勢,但兩個地區發展的協同度還需不斷提高,尤其是在現代化城市建設與生態環境發展規劃方面,還需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诮洕鷦撔掳l展的形式,開辟成渝經濟帶區域經濟發展的新道路,不斷重視相關創新機制的構建與完善,確保各項經濟建設工作的開展更加合理化、規范化,并幫助可持續性發展道路的延伸創造更好的理論條件,這是成渝經濟帶在“互聯網+”數字經濟背景下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實現的要點,也是未來研究的重點。

參考文獻

畢會娜,李春陽.新發展格局下數字經濟發展對縣域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基于流通效率的中介效應檢驗[J].商業經濟研究,2022(16):185-188.

羅良忠,林嘉豪,譚云清.數字經濟對能源消費的影響研究:基于區域一體化中介效應和遮掩效應的檢驗[J].學習與實踐,2022 (6):44-53.

蘇斌,薛佳瀅,顏利,等.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經濟一體化研究:基于社會網絡分析[J].中國科技論壇,2021(12):101-108.

MingLiu,YiranLi.AnAnalysisofEconomicGrowthBasedonManufacturingAgglomeration:ACaseStudyofChengdu-ChongqingEconomicCirle[J].JournalofGlobalEconomy,BusinessandFinance,2021,3(10).

張莉娜,呂祥偉,倪志良.“互聯網+”驅動下數字經濟的增收效應研究:基于中國家庭追蹤調查數據[J].廣東財經大學學報, 2021,36(3):34-45.

姜舸,安同良,陳孝強.新發展格局下的互聯網與數字經濟研究:第二屆互聯網與數字經濟論壇綜述[J].經濟研究,2021,56(4): 198-200.

黃宏斌,劉倩茹,馮皓.數字經濟時代“互聯網+”是上市公司逆襲的利器嗎:基于自媒體新產品信息披露的研究[J].外國經濟與管理,2021,43(5):137-152.

戚聿東,劉翠花.數字經濟背景下互聯網使用是否縮小了性別工資差異:基于中國綜合社會調查的經驗分析[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20(9):70-87.

劉傳明,尹秀,王林杉.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區域差異及分布動態演進[J].中國科技論壇,2020(3):97-109.

猜你喜歡
數字經濟區域經濟互聯網
OECD國家數字經濟戰略的經驗和啟示
從數字經濟視角解讀歐亞經濟聯盟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對接
數字經濟對CFC規則的沖擊探究
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產學研用合作模式實踐研究
基于物流經濟的區域經濟增長研究
中國社會信任基礎對區域經濟發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區人口流動對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以高品質對農節目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