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學習任務群的教學研究

2023-06-25 18:10尹穎
語文教學與研究(教研天地) 2023年1期
關鍵詞:任務群語言積累策略研究

尹穎

摘要:2019學年全國高中使用統編版的教材,這一舉措體現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強化了母語地位,更加重視母語教學。教材的更換也反映了我國在堅持不懈地推動語文教育改革,但也正是這一變革,使很多一線教師一時有些不適應,因此急需行之有效的教學設計。本文旨在通過文獻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分析“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學習任務群的教學現狀與困境,并以《拿來主義》為例解析該任務群的課程實施策略,為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任務群 策略研究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2018年,教育部發布了《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19年,統編教材正式啟用,這代表著十幾年來的課堂教學模式要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以及學生的思維模式而發生轉變。在總結了2003年版課標實施的寶貴經驗之后,提出了“以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為綱,以學生的語文實踐為主線,以任務為導向,以學習項目為載體,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創造性地提出了“整本書閱讀與研討”等18個學習任務群。[1]

“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是18個“學習任務群”中的第4個,處于樞紐地位。旨在培養“學生自主積累語文知識,探究語言文字運用規律,增強語言文字運用的敏感性,提高研究、發現的能力,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獨特魅力,增強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盵2]同時,該任務群的學習,也有助于落實語文核心素養——語言建構與運用。但由于實施時間較短,并且任務群模式的提出,廣大教師都處于摸索階段,因而關于該任務群的教學策略研究迫在眉睫,并且具有重要意義。

“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任務群處于樞紐地位,在必修和選修一的書中都有出現。如果能學好它,對于其它任務群的學習是有幫助的。本任務群主要是希望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能夠對于已有積累加深印象,對于必要的一些常識能自我建構。因而對于它的策略研究,不僅可以有效指導一線教師,特別是剛入職的教師,在備課時有一些參考,也可以進一步地落實該任務群的學習目標。從而引導學生可以在探究活動中,學習語言規律,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發現自己在使用語言時的不足,從而將它解決。

研究該任務群的教學策略,也有助于教師做一個系統的梳理。很多時候的教學,如果自身是混沌的,不清楚的,又怎么能教好學生呢?更何況是對于這一個任務群,又是基礎地位,更要系統地進行策略研究,能幫助教師辨別不同文章的教法,在日后的課程中,有意識地對一些要點進行深化。

總之,該任務群教學策略的研究,有助于給一線教師提供參照,并且通過相互學習討論的方法,不斷打磨細化,以求符合任務群的教學目標和內容,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一、“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學習任務群研究現狀

首先,為全面掌握語言積累研究現狀,筆者先以“語言積累”為關鍵詞在知網進行檢索,共查詢到2,445篇論文,再依次附上“小學”“初中”“高中”等具體學段,結果分別為1,045篇、229篇、181篇,以完整的任務群“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為關鍵詞,得到18篇論文,通過可視化分析得到如圖1結果:

由此可見,2011年新課標頒布以來,有關研究熱度持續上升,2019年論文發表數量創新高,但是對于語言積累的討論自2007年就開始蓬勃發展。在學段分布上,相關調查也表明,小學相關的討論占到了接近四分之三,其次才是初中不到一成,而高中相關的討論最少,但語言積累對于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其次,是語言積累的實踐探索。推行相關教學實踐的既有一線語文教師,也有語文教育研究專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探索內容及其特點如表1所示。

如上的案例,給了廣大一線教師信心,在探索的道路上,案例不免有自身的局限性,因為這些探索大多受制于學生的學情。但是如果能找到一些共性的方法,則可以為更多的教師打開思路。筆者將選題定為“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學習任務群的教學研究,旨在讓更多的教師能從中獲取靈感,更好地落實任務群的學習。

二、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學習任務群的教學現狀與困境

(一)教學現狀

“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任務群的編寫依據,主要是基于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理念。該任務群在必修上冊基于“詞語積累與詞語解釋”總共設計了3個學習任務,其一即引導學生自主建構關于詞匯的相關知識,其二是加強把握詞義理解,其三發現詞語運用的相關規律。

然而該任務群的組建過于簡單隨意,缺乏精細的考量。例如自主建構詞匯的相關知識,課本中提出可以讓學生豐富熟語積累。但是眾所周知,熟語的范圍很廣泛,成語是熟語,慣用語也是熟語,熟語還包含其他內容,且不說每個學生的積累量都不相同,每一位一線教師的積累也各不相同。任務群的學習目標是把握熟語和成語的特點,豐富詞語積累,怎么樣做算是達成了這個目標,在實際教授過程中,要如何做好“豐富詞語積累”,這無疑也是一種挑戰,只能見仁見智了。

其次,任務群教學指向并不非常明確。既然設計了3個學習任務,是否三個任務都需要涉及,該任務群需要多少課時來完成,都有很大的“自由度”。例如教材中建議組織一次“領略成語魅力”的主題活動,這樣的活動放在高中,與放在小學,初中應該是不同的,但是怎樣的“領略魅力”才算是高中的標準,只是簡單的探究成語蘊含的豐富文化內涵嗎?有時候并不是非常明確,也讓教師感覺無所適從。特別是提到說要讓學生掌握詞語運用的相關規律,但是在課本或者教參中也從未向教師提及具體是什么樣的規律,或者具體要理解到一個怎么樣的程度。

最后,任務群的范圍較為寬廣,備課量非常大。在筆者訪談的教師群體中,大部分教師表示非常迷茫,因為該任務群范圍較廣,每個班級學生情況不一樣,所以對于實踐,教師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準確地完成了目標。特別是像“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任務群,沒有具體的范本,所有的無論是成語的探究,還是一詞多義的辨析,都需要靠教師自己根據每個班不同的情況來制定相應靈活的教學內容。而對于學生的學情判斷也是非常困難的,高一上學期畢竟只接觸了短短幾周,要掌握學生的情況,特別是學生目前所處的時代,他們的成長學習環節也和大部分教師不同,容易有“代溝”,時常是一些歇后語學生并不知道,而常用的一些成語可能在學生那里也并不常用。因而在備課時,會遇到很大阻礙。

總而言之,該任務群給了一線教師很大的“自由度”,但是這種“自由度”是否運用得好,很難判斷。且不說很多教師對于該任務群還不能完全理解,在設計教案的時候,特別是教參能提供的資料實在過于少,即便是有這樣的能力,每年遇到不一樣的學生,要準確根據學情實時調整自己的設計,也是一件工程量較大的事情。因而希望是可以有輔助配套的參考,能為一線教師提供便利。

(二)教學困境

首先,學生對于“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學習任務群并不了解,在落實方面不理想,還需要教師更多的投入。其次,學生對于課堂并不能全情投入。高一的學生,學習壓力非常大,共有十門學科需要學習,每門學科都是打基礎的時候,而高二的學生面臨等級考的逼近,所以兩個學段的學生學業壓力和作業量是非常大的,故而在課堂上容易出現懶散不投入的現象。最后,學生并不認為通過任務群的學習,對自己的學習能有所幫助,這種幫助主要是成績的上升不明顯。

三、以《拿來主義》教學設計為例解析該任務群的教學策略

“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任務群的教授過程,應該有別于傳統的課文講授,教學設計的形式應當有改變,以學習活動為主。教師在教授教案的設計形式要改一改,以學生活動為主體,教師的身份也由一味的教授者,而轉為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

(一)課前:資料搜集,激發興趣

與以往的課文教授相比,“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任務群更需要有前期的時間和精力投入,不能只是教師做準備,而需要學生在課前就參與其中。因此,在課前準備階段,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就必須布置課前的資料搜集任務,引導學生對該課程進行思考,調動積極性。

1.以所學課文為范本

每個人的知識儲備量不一樣,因而在起始階段,可以讓學生以所學課文為范本,為該任務群搜集相關資料。例如在把握詞語的語體色彩部分,學生很容易在課文中找到相關內容,如魯迅的《拿來主義》中,用到的詞語“廢物”“昏蛋”“孱頭”等等是具有強烈感情色彩的,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學生不僅不需要花過多時間在搜集資料上,而且對所學內容也有了加深,一舉兩得。

2.對概念有初步判斷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課前,利用一周的時間,先對自己所要教授的內容,請學生對其下定義,讓他們有一個初步判斷。例如在教授新詞語時,可以先讓學生來下定義,什么是新詞語,哪些現在用到的詞屬于新詞語。這些內容的收集,也有助于教師在備課時,可以根據不同的學情早做準備,對教案及時調整。

3.發布學習資料

“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任務群的范圍較為寬泛,教師可以利用發達的網絡資源,結合學生的課前預習,將自己對于課程的一些補充內容,通過百度網盤或者其他方式,在課前進行共享,讓學生可以提前準備。對于較為優秀的課前作業,也可以在課堂中及時展示,對學生起到鼓勵作用。為此,我做了如下的教學設計。

《拿來主義》教學設計

一、課前準備:

(一)學生預習課文《拿來主義》

(二)分小組,找出至少2處覺得用詞精妙的地方。

(二)課中:開展多樣的學生活動

在具體的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在授課方式上有突破,比如不必局限于教室,利用學校設備資源,盡可能多地組織學生活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驅動學生走進課程。

1.創建預設的學習情境

這里的創建情境,并不是說必須將課堂從教室移至室外,而是該任務群的學習,需要有真實的活動情境,才能讓學生充分地開展活動,更好地思考教師的問題。例如在把握詞語的語體色彩專題學習時,可以請學生自擬一條家長會請假短信,讓學生體會書面語的合理運用,并且在課后將自己所擬的請假短信與家長交流,看看是否得體,這就是個人情境的體驗。

(1)集小組智慧的學習合作模式

分小組探究是目前較為常見的活動,探究的內容可以是在課堂中隨機生成的學生困惑,也可以是來自課本中推薦的專題研討。每個小組根據班級固定人數,分工合作,根據具體的內容進行討論后,將自己小組的成果在黑板上進行展示。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應走入學生中間,與他們一起討論,在討論結束后,結合黑板上的內容,引導學生對探究的專題進行更正或是梳理。這不僅可以讓全體同學參與到活動中來,也可以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

為此,我設計了如下教學活動:

二、品讀分析

(一)用PPT展示《拿來主義》的選段,請學生閱讀并思考

別的且不說罷,單是學藝上的東西,近來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覽,但終“不知后事如何”;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作“發揚國光”。聽說不遠還要送梅蘭芳博士到蘇聯去,以催進“象征主義”,此后是順便到歐洲傳道。我在這里不想討論梅博士演藝和象征主義的關系,總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說,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選自《拿來主義》)

(二)小組討論:加點的詞語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帶有怎樣的感情色彩?

明確:“捧著”與“掛過去”還有后文的“送”展示的是一種賣國求榮的丑態,而這里的“大師”也并不指有學術造詣的被人們崇拜的人,而是諂媚的賣國者?!鞍l揚國光”在此處抨擊了不以此為恥,反以之為榮的丑陋行徑?!斑M步”諷刺了送去主義使得國家更加的落后。

(三)學習探究:小議詞語的感情色彩在運用時有哪些特點?

明確:感情是人主觀地對客觀事物有自己的評價,這種評價帶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可以是肯定,否定,贊揚等。在運用詞語時,有些詞語自身就帶有鮮明的情感色彩,而在特定的語境下,這種感情色彩可以更加突出,有時人們也常運用一些修辭手法,讓詞語的感情色彩更加豐富而有趣,除此之外,人們也經常運用反語,將一些本身是褒義或者貶義的詞,在特定語境下的情感色彩改變,從而使得其表達的意思更加曲折復雜。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探究在這個片段中,不同詞語的情感色彩,目的是希望能盡量涵蓋較多的類型,讓學生能通過合作探究,發現規律,從而更好地為后面一個環節做準備。

(2)分組競賽或搶答的競爭模式

該任務群的活動并不應該僅僅局限在老師的提問和學生回答的層面上,更多的應該是思維的碰撞,并且沒有固定的標準答案,可以讓學生各抒己見。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競賽或是搶答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熱情。例如教授把握古今詞義的異同專題時,除了常規的可以先進行小組討論之外,教師還可以再引入分組競賽模式,請學生梳理詞義發展演變的常見現象。這樣的模式,有助于學生更快地投入到學習中,特別是男同學,勝負欲能讓他們快速調動自己所學的知識參加進來。更何況有時候一些答案并不是單靠一個組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全體的通力合作。通過這樣的方式,則有效地提升了班級的凝聚力,集思廣益,更有助于活動的開展。

為此,我設計了如下教學活動:

三、整理歸納

找出《拿來主義》中更多的例子,分析其感情色彩,結合具體語境做整理,分組競賽,比賽哪個小組的成果多。

成果展示:

1.如果反對這宅子的舊主人,怕給他的東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進門,是孱頭。

分析:選用的詞語“孱頭”,本身就具有強烈感情色彩,更加突出其藝術感染力,表達作者對這種行為的不滿。

2.欣欣然的蹩進臥室,大吸剩下的鴉片。

分析:“欣欣然”本來是個褒義詞,但是后面用的動詞是“蹩”,一下子將他們的丑態展現出來,帶有強烈的鄙視和諷刺意味。

3.但我們沒有人根據了“禮尚往來”的儀節,說道:拿來!

分析:“禮尚往來”本義是在禮節上注重有來有往,中國向來是禮儀之邦,在此運用這個詞給送去主義當頭棒喝,指責他們“非禮”。

(三)課后:學習延展,成果展示

對于該任務群的學習,并不是只停留在課堂中,它融合在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因而對于它的學習,在課后,也要有學習的延展。

1.學生寫作實踐中的運用

學生在了解了漢語詞語的基本特點,豐富了自己的詞語庫之后,要對所學進行實踐運用,那么學生的寫作則是一個非常好的實踐活動。例如學生在課堂上討論了語言的規律,那么對于自己曾經寫過的一些作品會有自己的反思,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整理學生習作中的相應例子,在班級中展示。平時學生用詞較為隨意,在寫作時也時常分不清哪些是口頭語,哪些是書面語,在任務群的學習后,有這樣的一個環節,可以讓他們錘煉自己的語言,從而在以后的寫作過程中,能避免將口頭語和書面語混淆,對于語言的敏感性可以有所提高,這是非常有幫助的。

2.跨學科合作,展示語言魅力

近期,網絡上非常流行用古詩來表達當下的流行語,例如“睡什么睡,起來嗨”,在古詩中是這樣表達的“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你還有我”,則可以用“豈曰無衣,與子同袍”。學習完該任務群,教師可以讓學生用古詩來表達當下的流行語,學生一定非常有興趣。此外,學生通過流行語的口頭表達,與古詩中的文雅表述進行對比,也可以更好地探究不同語體的表達效果。對于優秀的作品,教師可以集中收集成冊,予以表揚。

此外,可以進行跨學科的整合探究,例如英語翻譯,可以請學生進行翻譯,怎樣才能用最為簡潔,但又非常恰當優雅的表述來傳遞英語的意蘊,也會非常吸引學生,可以是流行的臺詞,也可以是學生自主在課文中找到的句子。

為此我設計了如下作業:

四、學批注、品作品

《拿來主義》批注:只有煙槍和煙燈,雖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煙具都不同,確可以算是一種國粹,倘使背著周游世界,一定會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點進博物館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毀掉的了。還有一群姨太太,也大可以請她們各自走散為是,要不然,“拿來主義”怕未免有些危機。

分析1:“國粹”原指國家文化的精華,這里運用了反語。

分析2:“姨太太”這里指的封建糟粕。

分析3:本段主要是為了說明對于文化遺產,要挑選,有糟粕也有精華,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五、回家作業

利用周末,自己選擇一篇經典作品,進行批注,賞析詞語的情感色彩。

通過課前、課中、課后,教師以興趣為槳,以活動為帆,不斷地鼓勵學生進行探索。在活動過程中,讓學生自由發揮,快樂地實踐,不知不覺中完成本任務群的教學目標,培養其核心素養??傊?,各個活動以及課時都可以根據自己班級的情況,靈活開展。

五、相關建議

(一)對于教學設計的反思

首先,對于篇目的選擇上,可以根據不同學校不同班級層次的學生,教師在篇目的選擇上可以靈活處理。其次,在設計教學環節的時候,可以根據學校的設備條件,靈活地調整設計,可以根據教情學情,圍繞核心學習任務整體活動,也可以進行二次開發,設計更富有個性的語言活動。如果學生語言學習能力一般,可以從課內文本入手,教師可以給一些有關的語言知識,讓學生從所學課文中進行積累梳理。如果語言學習能力較強,在現有的網絡條件下,多方面多維度進行梳理。再次,可以將探究活動放到課后,時間更加充分,學生資料搜集更加全面,效果會更加好。最后,高中任務群的學習是為了學生日后工作、學習和生活的需要,因而在成果展示上可以不拘泥于對聯,報告等,可以更加貼近生活,例如制作小報,設計活動方案等,彰顯語文學科的基礎性作用。

(二)對于教師的要求

“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任務群處于基礎地位,教學的難點在于要如何體現這個地位,并且能與其他任務群結合。為此,教師首先要對課本非常熟悉,對于所有任務群要有一個全面的認識,該任務群的設計,要基于與其它任務群融合的基礎上進行探究;其次是要對學生的生活有一定了解,設計的探究活動要和學生的生活緊密關聯,探究的問題也要來自鮮活的語言實踐;最后,積累梳理是語言教學的基礎,因而該任務群在正式授課時,也需要教師有一定的知識儲備,能應對學生隨機生成的問題??傊?,如何體現該任務群的樞紐地位,需要教師在授課前做足準備,與其他任務群有較多的銜接,探究活動才會更加吸引人。

(三)對于課堂的建議

在制定該任務群的教學策略時,要有意識地強化語用意識。語文學習在過去一直不被重視,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學生認為它不實用,從而使得課堂中的語文學習與現實的語文生活脫鉤。這個任務群的學習是希望學生能運用自己的學習,參與語言建設,發現語言問題。例如關注新詞語,并不是讓學生去掌握新詞語的概念和相關知識,也不僅僅是為了積累新詞語,擴大詞匯量,而是通過新詞語能敏銳地感受到社會在不斷發生怎么樣的變化,理解語言和社會生活的關系。學生是有著豐富語言生活的,例如他們每天通過各種媒介,進行信息的搜集與傳播,也通過閱讀,交際等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因此,教師要通過自己的設計,引導學生認識到語文學習在實際的生活中也能發揮重要作用的。

參考文獻:

[1][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8,15.

[3]王丹霞,朱俊陽.“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任務群課標設計詳解[J].語文建設,2019(17):4-8.

[4]張悅.“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任務群案例:借助部首追溯本義[J].語文建設,2019(17):14-19.

[5]關惠文,劉葵.“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任務群案例:語言擂臺大比拼[J].語文建設,2019(17):9-13.

[6]張安群.“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學習任務群活動設計原則及方式初探[J].語文教學通訊,2021(01):21-24.

[7]范冠男.“語言積累與研究”學習任務群操作嘗試——以人教版文言文《滿井游記》語言知識教學為例[J].語文月刊,2018(10):48-50+76.

猜你喜歡
任務群語言積累策略研究
閱讀課探微
體察文言語氣,感知語言魅力
任務群教學:小切口,大世界
基于高中語文學習任務群的閱讀教學策略
讓學生真正采到“語言的花蜜”
小學作文教學策略的探究
小學生語言積累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關于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策略研究
初中語文略讀課文教學策略研究
精心引導,實現學生語言積累多點突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