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默的故事更有力量

2023-06-30 17:11徐則臣
揚子江評論 2023年3期
關鍵詞:平常心哈姆雷特小說家

徐則臣

最近五年里,我重讀了兩遍《靜靜的頓河》。這是前蘇聯作家肖洛霍夫的長篇小說,140萬字。140萬不是個小數目。閱讀經常像趕路,你會希望它早一點結束。但我讀得極為享受,它的漫長讓我飽嘗閱讀的富足。二十年后重讀,當初我詬病它的農夫一樣傳統、老實乃至笨拙的寫作方式,今天全成了它的優點。我對人物和情節恪盡職守、不卑不亢地沉默著前行的狀態心生敬意,我被沉默的故事所具有的情感、思想和藝術的力量所打動。

何為沉默的故事?所有的小說都要講故事,所有的故事都是講出來的,以聲音、文字的方式,那么,談何沉默?

我所謂的沉默的故事,是指在寫作和講述的過程中,盡量懸置作家個人過于明確的價值判斷。不作判斷不代表沒有立場,而是要將立場和判斷像鹽溶于水一樣,有機地融入小說的血肉中。

小說家多多少少都有一個“思想”的焦慮。你是個有學問的、有思想的人,還是僅僅作為一個會講故事的說書匠?小說要對歷史、現實和未來發言,如果不作清晰的判斷,是否可以稱其為“發言”?小說家如何才能與思想、靈魂、深刻、洞明、擔當等宏大的詞匯建立聯系?小說與散文、論文的界限究竟在哪里?這些問題對很多小說家,甚至寫作多年的小說家來說,都會像緊箍咒一樣不時縈繞腦際。我也不例外。

但是這幾年,我越來越厭倦寫和讀那些貌似高深、犀利,滿篇名言警句,一張嘴就滿口大金牙的小說。當年為之上頭入心的那些作品,多年后重讀,經常發現其議論之幼稚、抒情之空洞、判斷之不及物,也發現它們的浮華、喧囂與大而無當。閱讀的過程中時不時要出戲。當然,我不會因此徹底否定那些作品,而是發現它們有強烈的“過時感”。那么,是否所有“過去了的作品”都會有過時感?當然不是,恰恰是那些當年覺得笨拙的、老實的、認認真真心無旁騖地講故事的作品,比如《靜靜的頓河》,讓我有強烈的入戲感和現實感,讓我感覺到小說的元氣淋漓,同時對小說可能具有的細膩、渾成和摧枯拉朽的力量感到震驚。

何以如此?一者,正如美國作家辛格引用其兄的那句話:看法總會陳舊過時,而事實永遠不會陳舊過時。二者,小說的力量歸根結底來自故事內部,來自故事中形象的那一部分,而非外掛的抽象出來的判斷。

故事的思想性和深刻程度來自故事的復雜性和多義性,來自它是否有足夠充分的闡釋空間。同樣,小說家的思想深度,也并非直接來自他的學識、修養、邏輯思維能力和判斷力,而是來自在這些能力輔佐下的敏感、直覺、對復雜人性的寬闊理解、對含混和歧義叢生的情境的準確把握與表達。所以,作為深刻個體的作家,未必能寫出豐富、復雜、深刻的作品,而那些似乎不那么符合深刻的諸般指標的作家,往往寫出了有足夠概括力的寬闊博大的作品。

小說的豐富、復雜和深刻建立在它的多解性上。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就是一部偉大的戲劇,莎士比亞就是一個偉大的作家;如果一千個讀者只有一個、十個哈姆雷特,《哈姆雷特》就是一部平庸的作品,莎士比亞也就是一個平庸的作家,在今天將無人知曉他。

《哈姆雷特》的豐富、復雜和深刻,正是建立在莎士比亞懸置了自己的判斷、最大限度地讓人物自由言行的基礎上。人物出場,形象地展示自己和生活,觀眾和讀者見仁見智,由此形成自己的判斷。一旦作者站到前臺,代替人物和語境作出判斷,觀眾和讀者就會受到單一化引導,對作品形成狹窄和單一的理解。再高明和深刻的作者,你也只能提供有限的見解,而一部豐富、復雜、充滿多解性的作品就像一個房間,僅有一扇門、一扇窗戶不足以連通廣闊的世界,它要亮亮堂堂,必須凡墻都是門。

寫作經年,我們一定深諳各種花拳繡腿,也掌握了眾多圓熟有效的技巧,知道在哪個環節用力可以更出彩更討巧。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當然很好,技不壓身,但失了分寸,技可能要壞事。我們太聰明了,太知道怎樣講故事才能金光閃閃、奪人耳目;我們一不留心就忘了老老實實干活兒,一不小心就會想抄近道、抖機靈,露出滿嘴的大金牙。我們等不及人物張口,迫不及待要替他們說。把中心思想說出來,把段落大意說出來,把微言大義說出來,把自認為微妙的、高明的、得意的那些東西像小商販的雜貨一樣擺出來。我們唯恐讀者聽不見、看不到、理解不了,環佩叮當,我們把所有值錢的首飾都掛在身上。我們一不留心就會把自己當成那個最聰明的人,像傳經布道一樣寫小說。

我們寫著寫著就沉不住氣。

我經常會在自己的小說中,尤其長篇小說里,看見某一瞬間閃過的自己那張自作聰明、自以為是的臉。剛開始寫作那會兒,我誤以為這是才華,現在知道了,那是缺陷,是短板,是我自己做了自己的敵人。好的小說不應該只有作者一個人的聲音。它應該是復調的,眾生喧嘩的,是人物在相互辯詰,把問題往深入處掘進,而不是作者一聲令下,該如此這般這般如此,人物只充當牽線木偶。

道理說起來很簡單,小說家們都懂。但做起來著實不易。我們能克制自己發言的欲望嗎?我們沉得住氣嗎?我們有平常心嗎?就算我們克制得住自己、沉得住氣,也有了平常心,我們是否有足夠的細節落實能力,把那些高深的道理充分地形象化、細節化、故事化?我經常會想起小時候在大河里游泳,一群小伙伴一個猛子扎到深水里,腳盡量探到河床,踩著水往前走。游戲規則是不能露頭。走幾步還好,走十幾步也沒問題,三十步五十步之后,我們就開始自然上浮。每個人都必須跟自己的浮力作斗爭。我們要能憋得住氣,還得掌握繼續下潛和快速前行的技能,否則你就不可能是最后一個浮出水面的人。好作家,就是要力爭成為最后一個浮出水面的人;好的小說,就是在水下亦可安穩致遠的一次次潛行。

回到《靜靜的頓河》。重讀兩遍之后,只要一有空,我依然會拿起來,風吹哪頁讀哪頁;或者聽,我下載了小說的音頻,散步的時候戴上耳麥,隨機點開一節,聲音一起,就能迅速地進入小說的情境。不是我專注,而是源于“原生態”的故事所具有的非凡格局、境界和魅力。鉛華洗盡,肖洛霍夫就那么誠懇、質樸、從容、自然、平常心地娓娓道來,這個“沉默著的”故事便具有了巨大的力量。它也讓我感受到了小說這個文體,以及作為小說家的尊嚴。

2022年9月26日,知春里

猜你喜歡
平常心哈姆雷特小說家
表演哈姆雷特的經歷
對表演《哈姆雷特》的不同看法
著名小說家、詩人、編劇阿來
平常心看待民法典時代的到來
哈姆雷特延宕問題再思考
欲共牡丹爭幾許:小說家周克芹
以平常心看婚姻
論《哈姆雷特》中良心的分量
菜根譚之《平常心是道》
經商討債討成了“小說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