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策略引領,讓英語課堂開遍“陶”花

2023-07-02 21:35吳燕紅
教育界·A 2023年15期
關鍵詞:陶行知思想小學英語策略

【摘要】陶行知教育思想具有實用性,即便在新課程改革逐步開展的今天,依舊被廣泛應用于教育教學中。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陶行知教育思想有著突出的作用,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加深其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更好地提升課堂教學成效。文章就小學英語課堂如何融入陶行知教育思想進行探索,旨在喚醒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欲望,促進他們高效學習英語知識,享受學習英語的快樂。

【關鍵詞】小學英語;陶行知思想;課堂教學;策略

作者簡介:吳燕紅(1993—),女,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新聯小學。

英語是小學階段的重要學科,高效的英語課堂可以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為他們的英語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但由于英語課程的特殊性,在實際教學中經常會出現學生興趣不高、不善于運用英語等情況,制約著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教師需要將陶行知教育思想滲透到英語教學的方方面面,探尋出有效的教學模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更好地融入課堂,主動探索英語知識,完善知識結構,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力,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整體成效。

一、有效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一)創設情境,吸引學生關注

陶行知教育思想強調“生活即教育”,即通過教育將生活與知識聯系起來,使學生成為問題的發現者、知識的探究者。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融入陶行知教育思想,遵循生活教育理論,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情境,將他們熟悉的生活場景或元素應用到課堂中,吸引學生的關注,拉近他們和英語知識的距離,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1]。

例如,“Asking the way”這一單元主要圍繞現實生活中的“問路”話題展開。為了激發學生對本單元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創設相應的問路情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下,以更好的狀態進入本單元內容的學習。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英語基礎比較好的學生,讓他們扮演迷路的外國人。在這些學生表演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向其他學生提問:“同學們,你們要怎么幫助迷路的外國友人呢?”有學生答:“我們可以給他們指路。但由于他們是外國人,在交流中要使用英語?!苯處熢倮^續追問:“怎么用英語幫他們指路呢?”如此,由問路情境自然而然地引出“How can I go to...”“You can...”“Turn right/left”等句型和短語的教學。情境將學生帶入現實生活中,使英語與生活的聯系更為緊密,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起來了,學習、探索英語的興趣會更加濃厚,這既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促進了學生在現實生活中主動應用英語。

興趣是一切活動的動力和源泉。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用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或者內容,將他們帶入知識的學習中。情境的創設,為學生帶來了身臨其境的學習體驗,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也讓學生感受到了英語的實用性。

(二)挖掘素材,促進知識內化

陶行知曾說:“要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边@說明生活是知識的寶庫,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知識。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從生活中挖掘大量的素材,并加以整合后融入教學活動中[2]。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是直接將教材中的內容傳授給學生,不注重英語知識與生活的關聯性,以及對知識進行延伸,學生很難內化知識。將陶行知教育思想應用于小學英語教學,有利于教師轉變原先的教學理念與方式,促使教師精心挖掘生活素材,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幫助學生內化知識。

例如,“Colours”這一單元主要是引導學生學會用英語表達不同的顏色。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關于顏色的詞匯和詢問顏色的句型,教師需要挖掘生活中的素材,運用生活素材讓學生意識到本單元知識與生活的關聯。比如,教師可以先準備好香蕉、蘋果、葡萄、橙子等水果。這些都是生活中常見的水果,因此學生對這些水果的顏色、形狀很熟悉。教師將每種水果一一展示在學生面前,并提問:“What is it ?”。學生答:“It is an apple.”。教師繼續提問:“What colour is it ?”。部分學生因為對colour這一單詞不熟悉,所以答不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順勢告訴學生colour是顏色的意思。隨后,教師引導學生:“你們知道的顏色都有哪些?”在學生說出紅色、粉色、黃色、藍色、白色、黑色等一系列的顏色后,教師帶領他們逐一學習這些單詞,并將顏色教學與水果結合起來,如“Yellow,the banana is yellow.”。這種將生活與英語知識相聯系的教學方式,可加深學生對英語知識的記憶。

英語教學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在生活中靈活地應用英語單詞與句子交流、表達。為了達到這一教學目的,教師要創新授課方法,注重生活素材的輔助作用,幫助學生內化知識,提高他們的英語技能。

二、營造氛圍,增強課堂活力

(一)小組合作,實現教學互補

陶行知“小先生制”強調讓學生一邊做學生,一邊做先生,學生不僅僅要在課堂上學習知識,也需要將自身所學到的知識傳授給其他同學,使學生之間保持合作,相互取長補短,不斷進步[3]。為推進“小先生制”在英語課堂中的應用,在課堂上教師需充分尊重學生,以學生的需求為前提展開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在教學中,教師要轉變觀念,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走上講臺,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例如,“Seasons”這一單元涉及許多與季節相關的單詞和句型。雖然一年僅僅有spring、summer、autumn、winter四個季節,但每一個季節所對應的場景和要素相對較多。如果單純依靠教師的口頭講解,學生很難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為此,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使小組內的成員相互交流,在交流與合作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比如,教師可以設置“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的話題,讓每個小組圍繞這一話題展開交流與討論。在每個學生發言的時候,其他的學生要專心地聽,從而積累更多與季節有關的詞匯與句子,提升課堂學習效率。

英語教學不僅僅要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詞匯與句子,還要讓學生在大量的詞匯積累中,學會說英語、用英語,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恰好為學生搭建了學習和運用英語的平臺,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練習英語的機會,使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思維的碰撞和更多的靈感,從而加深對英語知識內涵的理解。

(二)組織活動,加深學生理解

陶行知曾說:“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英雄好漢?!边@句話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要求學生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此,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實踐中學到更多的知識,并學會靈活應用這些英語知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4]。

例如,在教學“Lets make a fruit salad”這一單元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良好的英語體驗,教師設計了動手操作的活動。在正式上課之前,教師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學習小組,讓他們在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制作沙拉。在上課之初,教師要求學生拿出自己從家里帶來的食物,制作出具有小組特色的沙拉。在這一動手實踐活動中,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都要使用英語,如當某一小組缺少食材時,他們可以詢問其他小組:“Do you have a/an... ? Do you have any... ?”。在每個小組的制作任務完成以后,教師可以在班級內開展小組互評的活動。比如,針對某一小組所制作的沙拉,有學生說:“Its nice and sweet.”。分組制作沙拉的活動,讓學生收獲了更加豐富的學習體驗,學生可以在更為輕松、活躍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

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是運用,教師在課堂上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使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從實踐中提出問題并嘗試解決問題,調動學生的雙手與大腦,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用。因此,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教師應針對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取英語知識,經歷有意義的學習過程,更好地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教學創新,引導學生思考

(一)引導提問,促進學生創造

陶行知教育思想中包含創造思想,強調了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是創造力培養的關鍵階段。問題是促進學生有效思考的動力,在英語課堂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問,讓學生發揮自身的想象力,促進學生創造。在傳統的小學英語課堂中,部分教師往往習慣于將課本中的英語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而課堂中探討的問題,一般也為教師提問,學生很難有提問的機會,一些學生即使有問題,也不敢提問,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變成了被動“聽”的過程。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學科教育強調創新,要求教師要在課堂中給予學生更多思考的時間和機會,引導他們在課堂上多提問,多發表自己的想法,鼓勵學生進行創造[5]。

例如,在教學“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 ?”這一單元時,教師需要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更為輕松的環境內學習、交流與提問。在課堂開始之前,教師可以與學生保持良好的互動,如教師可以詢問學生:“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 ?”,引導學生說出與本單元相關的英語單詞,如bike、bus、car、walk等。在學生說出了這些基本的單詞以后,教師再引導學生用完整的句子回答,如“I come to school by car.”,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與同伴和教師交流,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時,有的學生提問:“老師,走路上學是不是就是by foot呢?”教師需要肯定學生的提問與回答,讓每個學生都可以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敢于提問、善于提問。

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的創造,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等方式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提問。在學生提出了問題后,教師可以給出學生一定的思考方向,鼓勵學生自主探究以獲得問題的答案,加深他們對所學英語知識的印象。

(二)善用媒體,構建高效課堂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學科教學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為實現教學創新,鼓勵學生的思考與探究,教師要用新事物吸引學生,遵循陶行知“教育不能創造什么,但它能啟發兒童創造力以從事于創造工作”的創造思想。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將學生難以理解的英語知識變得更加直觀、可視,使學生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從多個角度觀察、分析與思考問題。

例如,在教學“Helping our parents”這一單元時,為了讓每個學生都可以通過本單元的知識學習,對現在進行時有更為清晰的認知,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圖片或者動畫的展示,幫助學生熟悉“He is jumping.”“He is running.”這種現在進行時的用法。隨后,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一組圖片,并提問:“What is … doing ?”。在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指導學生的表達,從而使學生可以發現生活中的細節,熟悉這些細節性生活場景的表達。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播放動畫“父母的一天”,向學生展示父母的一天,讓學生意識到父母不僅要處理工作中的事情,還需處理家里的事情,甚至在閑暇時間還要關注孩子的學習,每天都忙忙碌碌。學生在觀看此動畫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父母的辛勞,并了解到父母工作的不易,從而在課余時間自主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在觀看完視頻后,教師可以提問:“同學們,父母每天這么辛苦,你們能夠為他們做什么呢?”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sweep the floor、clean the desk、take out the trash...”。多媒體具象化的教學方式,更容易激發小學生的思考與探究意識,有助于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

在當今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越來越多。為了提高整體的教學水平,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引入現代化教學方式,為學生構建嶄新的課堂,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使他們感悟英語的真諦,享受學習英語的快樂。

結語

總之,英語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目前的英語教學存在學生興趣不足等問題,制約著學生整體英語水平的提高。在新的教育背景之下,教師需研讀新課標,精心剖析教材,將陶行知教育思想應用于英語教學中,全面推進教學改革,發揮“生活化教育”“創造教育”等的優勢,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英語知識,鍛煉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構建更加精彩、高效的小學英語課堂。

【參考文獻】

[1]張璐.談陶行知理念下的小學英語課堂教學[J].啟迪與智慧(中),2021(4):46.

[2]蔡利芳.“讀書”更需要“用書”:論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在新時代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效用[J].生活教育,2021(6):91-94.

[3]殷佳佳.素質教育背景下陶行知創造教育思想與小學英語教學的融合探討[J].學苑教育,2021(33):49-51.

[4]王晶.陶行知創新教育思想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的作用[J].英語畫刊(高級版),2020(11):102.

[5]王淑梅.淺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對小學英語教學的啟迪[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11):182.

猜你喜歡
陶行知思想小學英語策略
例談未知角三角函數值的求解策略
我說你做講策略
高中數學復習的具體策略
陶行知教學思想在高中英語課堂中的運用策略
滲透行知思想做好班主任工作
在繪畫中將創新教育與陶行知思想相結合
借鑒陶行知思想,小議數學審題能力的培養
趣學理念點亮英語教學課堂探微
英語情境教學中的問題探析
英語語篇教學的策略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