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展主題游戲活動 引導幼兒健康生活

2023-07-02 23:08褚曉君
教育界·A 2023年15期
關鍵詞:健康生活幼兒教育

【摘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教師要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大領域提升幼兒的生活能力與學習能力,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因此,引導幼兒健康地生活成為當今幼兒園教育的主要方向。教師可結合幼兒的基本需求和認知水平,組織多種多樣的主題游戲活動,讓幼兒在收獲快樂的同時,掌握基本的健康生活常識,養成健康生活的習慣。

【關鍵詞】幼兒教育;健康生活;主題游戲活動

作者簡介:褚曉君(1996—),女,江蘇省南通市崇川區永興幼兒園。

引導幼兒養成健康生活的觀念和習慣,使其健康地生活,是每個幼兒教師的職責,也是幼兒教育的一部分。幼兒的年齡特點、思維模式與認知水平決定了游戲化課程更適合他們的發展。因此,教師可在結合幼兒興趣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根據幼兒園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創設基于健康教育的多樣化主題游戲活動。開展主題游戲活動,能科學有效地培養幼兒健康的生活習慣,確保幼兒健康成長。

一、開展自我保健類游戲活動,提升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自我保健類的主題游戲活動主要包括幼兒的自我衛生護理與自我安全防護等內容。教師可基于這一主題創設一系列的主題游戲活動,使幼兒養成良好的衛生護理習慣,提升自我安全防護意識。

(一)開展衛生護理類游戲活動

衛生護理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教師可有針對性地將衛生護理主題游戲活動穿插在不同年齡層的班級中。比如:在小班,教師可以開展“我會喝水”“我會自己吃飯”等游戲活動,讓幼兒通過活動掌握這些技能,養成基本的衛生護理習慣;在中班,教師可開展 “眼睛亮晶晶”“頭發整整齊”等活動,讓幼兒在游戲中學會做眼保健操,學會梳頭發;在大班,教師可開展 “牙齒白凈凈”“小鞋干凈凈”等游戲活動,讓幼兒了解刷牙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以一次手工區的游戲活動“制作布娃娃”為例,筆者給幼兒準備了足夠的布娃娃外套,只要往里面塞一些碎布,布娃娃就做成了。這個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讓他們體驗動手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當看到做好的成品,幼兒會有一種成功的喜悅。

當幼兒都做好布娃娃之后,筆者還創設了一個“我能為布娃娃做什么”的情境。創設這樣一個情境,一方面是為了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另一方面是為了養成他們的衛生護理習慣。幼兒有什么樣的衛生護理習慣,就會在布娃娃身上有所體現。游戲過程中,幼兒若是需要道具,則可以自行到投放區挑選,這給了幼兒很大的自主空間。有幼兒從材料區找到不同顏色的線,給布娃娃裝上了“頭發”,并幫它將“頭發”梳理整齊;有幼兒找來牙刷,輕輕地給布娃娃刷牙;還有幼兒找來一雙小布鞋,將上面的灰塵擦干凈,給布娃娃穿上。幼兒看看自己的娃娃,再看看別人的娃娃,會取長補短,將別人做了而自己沒做的一一補上。在這樣的主題游戲活動中,幼兒不知不覺間養成了良好的衛生護理習慣。

衛生護理是幼兒生活與學習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教師要強化這方面的教育,讓幼兒健康地發展。對此,教師可創設主題游戲活動,優化游戲的形式,豐富游戲的內容,展開多樣化的引導,激發幼兒的興趣,讓他們積極參與其中。

(二)開展安全防護類游戲活動

毫無疑問,安全防護類游戲活動能提升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進而培養他們的健康意識。幼兒在上學之前,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識,在上小班的時候,教師還需要通過開展主題游戲活動引導他們掌握更多的安全防護方法。對于中班與大班的幼兒,教師可根據課程內容,創設真實的活動環境,讓他們獲得防災、防險知識與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常識。

具體來說,教師可在小班開展“小寶寶樓梯”“機器貓不跟陌生人走”等活動,讓幼兒形成基本的安全意識。對于中班的幼兒,教師則可以開展“好朋友手拉手”“安全過馬路”等活動,讓他們形成交通安全意識。對于大班的幼兒,教師可開展“壞人藏不了”“防震大演練”等活動,讓幼兒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如何保持冷靜、如何抵御危險。

以一次地震演練活動為例,筆者先是讓幼兒觀看一些地震的視頻,讓他們直觀地感知這一自然災害的本來面貌。在幼兒觀看的過程中,筆者對幼兒進行引導,讓他們盡量克服對地震的恐懼心理。接著,筆者開展了防震演練,先是播放地震來襲的警報,創設逼真的情境,讓他們學會在地震來臨之時保持冷靜,之后,組織幼兒在發生地震之后有序地撤退到操場上。安全防護類活動既能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又能讓他們習得一定的防護技能,增強防護意識。

教師在開展安全防護類游戲活動時,要引導幼兒積極參與,讓他們在游戲中提升安全防護意識。但教師也要關注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心理狀態,不能帶給他們心理上的恐慌。教師既要讓他們體驗安全防護類游戲,又要培養他們沉著、冷靜地應對突發狀況的心理能力。

二、開展情緒管理類游戲活動,提升幼兒的健康心理素質

部分幼兒教育更重視幼兒的身體健康而忽視他們的心理健康。幼兒的心理健康為什么會被忽視?因為大多數人認為幼兒年紀小,不會往心里去,哄一哄就好了?!昂濉惫倘皇且环N方法,但最有效的方法是要了解幼兒的心理,開展一系列的活動,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穩定與積極的情緒是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安定與愉快的情緒是幼兒健康生活的基礎,教師可創設情緒表達類游戲,讓他們表達自己的需求,學會情緒管理。

(一)開展情緒表達類游戲活動

幼兒在進入幼兒園學習之前在許多方面都是空白的,都需要教師的引導,比如說,教師就需要引導幼兒認知基本的情緒。教師可創設相關的游戲活動,提升他們的情緒掌控能力。

比如,筆者先是播放了三個視頻,展示了三種不同的情緒。視頻的主角是孫悟空,他是中國古典神魔小說《西游記》中的主要角色之一。筆者播放視頻的目的在于,一方面讓幼兒開闊眼界,了解民間神話故事;另一方面,讓幼兒初步了解什么樣的表情與動作是開心的,什么樣的表情與動作是生氣的、難過的。幼兒從視頻中可以看出,孫悟空雙手交叉搖擺、連蹦帶跳就是他開心的時候;孫悟空撓臉、皺眉就是他生氣的樣子;躲在一旁不開心甚至流眼淚就是他難過時的表現。

筆者又換了另外一個人物,讓幼兒從人物的表情判斷其情緒。這個人物就是《窗邊的小豆豆》里的小豆豆,幼兒從她笑瞇瞇的眼神就知道她很高興,從她瞪眼睛、嘟著嘴的樣子就知道她生氣了,從她擦眼淚的動作就知道她在難過。

接著,筆者組織幼兒開展角色游戲活動,讓他們演繹出人物相關的情緒。故事情境為,妖怪將孫悟空的師父唐僧抓走了,孫悟空通過降妖,將師父解救了出來。教師要觀察的是隨著情節的變化,幼兒的情緒是如何變化的、是否到位。比如,在表演過程中,師父被抓了,孫悟空急得要哭,而表演豬八戒的幼兒卻笑了起來。此時,別的幼兒告訴他這樣的情緒表達是不恰當的,并向他解釋正確的情緒表達應該是怎樣的。在游戲中,幼兒學會了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這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開展情感幫助類游戲活動

教師要想提升幼兒的心理素質能力,就要引導他們說出情緒產生的原因,同時學習如何做好情緒管理以及安慰他人。安慰他人的前提是自己也要有健康的心理。

比如,筆者發現班級中有一名幼兒經常趴在桌子上哭,其他幼兒不是不聞不問,就是在一旁偷偷笑,這其實就是一種心理不健康的表現。對此,筆者便組織了情感幫助類游戲活動,讓幼兒幫助他人調節情緒,同時也讓自己的心理更健康。

一次,筆者看見珊珊趴在桌子上,就向其他幼兒詢問珊珊的情況。他們回答道,珊珊在哭。筆者追問珊珊哭的原因。幼兒回答道,珊珊心情難受。筆者再追問,那你們應該如何做呢?這時,有幼兒就想到要去問珊珊為什么心情不好,別的幼兒搶答可能是因為肚子疼,也有可能是玩游戲沒成功,或是沒玩到玩具……他們根據自己的經驗給出可能的答案。接著,筆者引導他們走到珊珊的位置旁,問珊珊怎么了。有幼兒拍拍珊珊的肩,以示安慰。當珊珊說自己是因為搭積木沒成功而難過之后,好幾名幼兒湊上去前,陪她一起重新搭積木。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學會了如何安慰同伴,幫助同伴解決了情緒問題。

三、開展勞動實踐類游戲活動,增強幼兒的服務意識與能力

健康的生活建立在勞動的基礎之上,也就是說,健康生活是從勞動中創造出來的。當前,幼兒的勞動意識普遍不強,在幼兒園中有一些需要幼兒自己完成的事,他們也懶得去做。因此,教師可借助勞動實踐類游戲活動,促成幼兒形成勞動觀念與服務意識,提升動手實踐能力。

(一)開展日常生活類游戲活動

教師可借助日常生活類游戲活動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讓他們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懂得為班級服務、為同學服務。針對小班幼兒,教師可借助相應的游戲讓他們深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識,如學會在玩完游戲后整理好玩具與器材。針對中班幼兒,教師可開展游戲活動“值日生小播報”,增強幼兒為班集體服務的意識。針對大班幼兒,教師可開展 “班級種植籌備會”活動,讓幼兒收獲勞動的快樂。

以一次建構區的游戲活動為例,筆者將幼兒分成多個小組,讓他們用不同形狀的積木搭建橋梁。橋梁建好后,筆者讓所有的幼兒參與評比,評選出心目中的第一名。當幼兒投出心目中第一名的小組之后,筆者宣布的第一名卻不是幼兒所評選出來的那個小組,他們都很疑惑地看著筆者。

筆者借此機會展開教育:“每一個小組在游戲結束之后,都應該將積木整理好,放回投放區,并將自己的游戲區域打掃干凈。所以,這次老師就將第一名評給了收尾整理工作做得最到位的那個小組?!?/p>

在這個案例中,教師通過鼓勵性評價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對于幼兒來說,他們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教師可開展豐富的游戲活動,一步一步增強幼兒的勞動意識,讓他們健康地成長。

(二)引導幼兒參與社會實踐活動

要想讓幼兒健康地成長和生活,教師就需要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勞動品質,并幫助他們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和實踐能力。對此,教師可組織幼兒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在活動中開展勞動教育。

一次,筆者就將幼兒帶到戶外的一塊農田旁,讓他們學著農民舀水的樣子,給菜地里的青菜澆水。開始之前,筆者讓他們先將澆水的步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以讓他們掌握正確的澆水技巧,從中體會勞動的快樂。大多數幼兒沒接觸過這個活動,于是都忙得不亦樂乎,幾乎所有的幼兒都參與到了澆水的行列中。筆者問他們勞動的心情如何,大多數幼兒都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在勞動的基礎上,筆者讓幼兒表演短劇。劇情中,軒軒種的菜苗又矮又黃,雯雯告訴她要給菜澆水,在軒軒的精心照料下,菜苗長高了。通過角色扮演游戲,幼兒進一步體會到勞動的快樂,漸漸形成了勞動光榮的觀念。教師要盡可能利用周邊的資源,組織幼兒開展多樣化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幼兒健康地生活,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結語

教師要抓住幼兒可塑性強的特點,組織自我保健類游戲活動、情緒管理類游戲活動和勞動實踐類游戲活動等不同的活動,促使幼兒養成健康生活的習慣,增強健康意識。教師創設的主題游戲活動要以幼兒為中心,讓他們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進來,成為游戲活動的主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真正地投入游戲當中,快樂地玩耍,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張嵐.健康生活視域下的幼兒園生活教育園本課程實踐探索[J].幼兒教育研究,2022(1):17-20.

[2]趙春麗.健康教育及幼兒健康生活習慣的科學培養分析[J].當代家庭教育,2019(8):58.

猜你喜歡
健康生活幼兒教育
在生物課堂中應用“事件策略”,提升學生“健康生活”素養
基于兒童健康生活需要的體育與健康知識教學探析
“舌尖上的教育”是如何成為國策的
“舌尖上的教育”是如何成為國策的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與探索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農村幼兒禮儀啟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戲實施班級管理
音樂與科學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兒教育中美術與科學整合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