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教育主體缺位歸因分析及對策研究

2023-07-18 02:29王文芳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8期
關鍵詞:責任主體教育觀念家庭教育

王文芳

摘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已頒布實施,但家庭教育仍存在責任主體缺位現象,主要表現為對兒童教育關注少、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兒童事件頻發等。本文分析得出家庭教育責任主體缺位主要是由社會角色失范、責任意識淡漠、教育方法失當所致,并提出通過更新教育觀念、增強責任意識、優化家庭環境、教育協同等措施解決家庭教育主體缺位問題。

關鍵詞:家庭教育 責任主體 教育觀念 教育行為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以下簡稱《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出臺,我國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將迎來重大變革,重構基礎教育新格局、家庭教育新樣態是學校和家庭面臨的共同任務?!都彝ソ逃龠M法》明確規定,父母承擔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要用正確思想、方法和行為教育未成年人養成好思想、好品行、好習慣。

長期以來,我國家庭較好地發揮了育人功能,為國家人才培養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隨著社會轉型、時代變遷,家庭類型、結構、功能等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各種家庭教育問題不斷涌現,家庭教育主體責任缺失成為家庭教育頑疾,特別是一些駭人聽聞的青少年違法犯罪事件時有發生,這都跟家庭教育主體缺位有極大關系。因此,人們開始思考如何從落實家庭教育主體責任的角度尋求解決之道,力求找到能夠有效解決家庭教育問題的對策。

一、問題

(一)兒童教育關注較少

在現代家庭教育中,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不少家長對兒童教育關注較少,出現親子陪伴不足、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突出、兒童教育主體責任意識淡漠等問題,阻礙了家庭育人功能的有效發揮。

1.親子陪伴不足

親子陪伴不足具體表現為:家長對陪伴缺少正確認知,不少家長認為陪伴就是陪著,缺少“伴”,沒有全身心投入,不注意傾聽兒童的想法,缺少對兒童的積極關注,是親子陪伴的“局外人”。這種貌似是陪伴實則屬于假性陪伴,對兒童造成的傷害比家長缺席還要嚴重。因為它讓兒童感受到的是家長的無視和敷衍,極易使兒童產生自我否定和自卑的心理,家長也會因此錯失以陪促育的絕佳時機。親子陪伴內容單一,閱讀、游戲較多,繪畫、種植、手工、家務勞動等較少。缺少親子互動和情感交流方法,親子陪伴時長較短,0~3歲幼兒的親子陪伴平均時長為3.2小時,夫妻一方、祖輩、保姆全權照顧孩子的占34.3%。

2.留守家庭教育痼疾難以消除

留守兒童教育問題一直是我國家庭教育的難題,沒有父母陪伴的家庭生活給兒童教育增添了許多不確定因素,帶來諸多教育問題。與父母長期分離造成的兒童心理問題是留守家庭長期存在的突出問題。目前,96%的農村留守兒童由祖輩隔代教養;約40%的兒童一年見父母不超過2次;約20%的兒童與父母相處一年不超過4次。這些留守兒童與父母關系疏遠,親情疏離,自我效能感較低,情緒消極,大部分兒童學業成績較差,需要給予特別關照。

(二)兒童教育簡單粗暴

由于家長缺少系統的家庭教育知識、技能的學習和培訓,加之家長的文化素質、職業等差異懸殊,多數家長的家庭教育專業素養和家庭教育能力較低,不懂得根據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及個性特點實施科學育人,更有家長秉持“打是親、罵是愛”的教育信條,通過暴力、威脅、諷刺等簡單粗暴的方法教育兒童,挑戰兒童自主權,家庭教育問題頻出。有專家對135名違法犯罪青少年進行了調查,家長教育方法不當的占91%,其中溺愛型和放任型占比較高,粗暴型亦不勝枚舉。

(三)兒童事件頻發

在家庭生活中,因家教方式失當導致的兒童事件時有發生,如安徽省臨泉縣2歲女童不慎跌入燃燒的秸稈堆內,造成特重度燒傷;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5名兒童垃圾箱內生火取暖致死,等等。這些都是因家庭教育主體責任缺失引發的兒童事件。家庭暴力引發的虐童傷童事件亦不容忽視。全國婦聯通過調查發現,約20%的家庭存在暴力事件,兒童是直接受害者。青少年違法犯罪案件中,85.31%的案件是由父母施暴所致。兒童暴力無論以何種形式出現,都會導致受害兒童出現心理問題。他們遭受家暴后的身體受害情況、心理創傷情況,均較為嚴重。

二、成因

(一)社會角色失范

角色失范的實質是角色不清。對自己應承擔什么樣的角色職責,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該怎樣做、不該怎樣做認識模糊不清。在家庭生活中,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扮演著教育者角色,《家長家庭教育基本行為規范》《家庭教育促進法》等明確提出了家長的角色規范。

由于家長對自己應當遵守的角色規范缺少基本的認知,加之受外部及自身教育思想觀念、文化素養、教育能力等多種因素制約,在家庭教育中,角色失范現象屢見不鮮。社會角色失范主要表現在將教育重心放在經濟效益上,教育角色不彰;急功近利,追求教育的短期經濟效益,忽視育人的長期效應;沒有把教兒童學會做人、增長才干、立足社會作為其角色規范的最根本內容,認為只有考高分、上好大學才是成才的唯一標準。在這種傳統教育觀、人才觀指導下,家長不惜一切代價,期望通過加大教育投入,獲取預期教育收益。根據人力資本理論,個人受教育程度與預期就業機會、預期收入成正比,而受教育程度的高低與家庭教育是否承擔規范角色直接相關。資料顯示,我國家庭年支出50%以上用于家庭教育支出,且有29%的家長愿意超能力支付家庭教育費用。馬太效應表明,個人的某種優勢可以被社會環境不斷放大,成為產生新優勢的條件及前進的資本。反之,則會失去一次甚至未來可能的許多機會。教育投資與個人發展、教育收益高度相關,促使家長對教育投資趨之若鶩,以超出家庭收入數倍的代價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以期獲得豐厚回報,卻忽視了育人這一角色擔當。然而,兒童良好的道德品質、行為習慣和非智力因素的積極特征都是自嬰幼兒期起步,從家庭教育開始,將兒童家庭道德教育打上父母的烙印。因此,家長在家庭教育中應積極承擔起育人責任,德智并重,促進兒童全面發展。

(二)教育責任意識淡漠

家庭教育主體責任包括:教育責任,來自父母的社會身份認同,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責任;道德責任,基于家長對孩子的管教產生的責任意識和擔當,具有倫理學意義;監護責任,基于立法形成的家長享有的權利和必須履行的義務。由此,我們認為家庭教育主體責任既涵蓋了法律層面規定的法律責任,又包括了基于倫理層面的倫理責任。

1.法律責任意識缺乏

家長法律責任意識缺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無原則溺愛。表現為過度滿足孩子,導致兒童的心理發展、社會性發展受阻,明辨是非的能力和理解能力低下,兒童的發展權沒有得到有效保障。二是家庭教育缺失。表現為家長不履行監護職責,自身存在嚴重不良行為;遺棄兒童;常年在外,對兒童教育關注不夠;家庭結構破裂導致教育中斷;等等。三是暴力教育。家長受自身錯誤的教育觀念的影響,常常對孩子施暴、體罰或變相體罰、語言暴力等,事實證明這一現象較為普遍。作為家長應當具備正確的法制觀念。除了具備作為一般公民的法制觀念外,還要具有監護人法律責任意識以及樹立兒童權利保護的觀念。如果家長因疏于管教或教養失當,導致未成年人犯罪或做出不當行為;影響兒童健康成長;缺乏對未成年子女網絡活動的監管等履職不當的,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2.教育倫理責任缺失

家庭教育倫理責任是基于一定客觀關系和家庭教育角色所應當承擔的教育責任和義務。家庭教育有很強的人倫屬性,承載著道德教育責任。其根本任務是實現兒童品德培養,其內容和方法是基于親情倫理角色關系展開,旨在教育兒童成為有責任感的合格家庭角色,為成為合格的社會公民奠定基礎。家庭教育應當承擔起兒童的生活教育、品德教育、習慣養成教育的重責大任。

當前家庭教育的倫理責任缺失主要表現為:第一,家庭教育理念缺乏民主平等意識?!凹议L本位”的封建殘余思想盛行。這種觀念之下要求兒童絕對服從,對兒童缺少尊重,顯失公平,難以幫助兒童擁有健康的心理,以及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第二,教育目的過于功利,秉持以物質利益為唯一價值取向的教育理念。第三,關注教育結果,不考慮教育的過程與手段。重智力、技能上的投入,忽略兒童人格培養及心理發展的過程。第四,家庭教育內容缺少道德性。第五,教育方式缺少理性的愛。造成倫理責任缺失的主要原因既有外部社會環境的影響,如市場經濟的沖擊、家庭教育思想功利化、傳統家庭倫理思想價值失落,也有家長自身因素的影響,如家長價值觀的功利化、道德觀的缺失、錯誤的兒童觀導致兒童主體地位喪失等。

(三)教育方法不當

教育方法不當具體體現在不同的教養方式中。無論是溺愛型,還是放任型或粗暴型,盡管教育兒童的外顯表現形式不同,但其實質都是非理性、不人道的錯誤方法。以“我”作為家長這一特殊身份控制、剝奪兒童發展的自主性。溺愛借助過度施愛,放任借助不管不問,專制借助粗暴干涉、打罵等手段對兒童進行暴力教育,也許短期內教育效果明顯,但長期來看,最終都會對兒童身心發展造成不可逆的負面影響和傷害。其中,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對兒童造成的傷害最大,因為它不講人性、不顧親情,以施暴代替教育達到管教目的,極易導致恐懼、自卑、憤怒、暴力等消極情感和不良行為的產生,不利于兒童健康成長。

教育方法不當根源在于家長教育觀念錯誤,受其社會經濟地位、文化修養、人格特征等因素影響。因此,要想從根本上改變錯誤教育方式,要先改變家長的教育觀念,進而促其教養方式和教養行為改變,達科學育兒之目的。

三、積極承擔教養責任,構建家庭教育新樣態

要想走出家庭教育誤區,落實家庭教育主體責任,構建家庭教育新樣態,必須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和能力,以言傳身教的形式,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性教育引導子女健康成長。

(一)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新觀念

1.立德樹人的家庭教育觀

在家庭教育觀上,以立德樹人作為新時代家庭教育觀,厘清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界限,突出家庭教育修身立德的基本職能。以德為先,突出重點,抓好思想、品德、習慣和人格等方面的教育培養,筑牢孩子一生幸福之基。

2.關照主體性的兒童觀

以育人為本的兒童觀,體現了民主平等,尊重兒童的主體性,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兒童發展始終具有主體性,是基于外部環境刺激與自我調節相互作用的過程,外部刺激通過主體的選擇、反應等對兒童的發展產生作用。家長既要正確認識和把握外部環境因素對孩子發展的影響,也要重視兒童主體性在兒童發展中的動力作用。在家庭教育中,應始終堅持兒童發展的主體性地位,通過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選擇,關注孩子的興趣愛好,滿足孩子的合理需要。

3.尊重差異性的教育觀

受先天遺傳、生理成熟及后天環境教育影響,兒童發展客觀上存在個體差異性,在兒童教育觀上,應確立差異觀念,尊重兒童發展差異性規律,不盲從、不模仿、不復制某些遙不可及的教育成功案例或按照家長主觀意愿為兒童發展設計模板,逼迫兒童就范,這種做法極其錯誤和危險,家長應極力避免走入育人“死胡同”,因為兒童發展有順序,不可逆,不能重來,即使可以亡羊補牢,也會留下終身遺憾。因此,教育兒童要從實際出發,發揮兒童的優勢特長,找準其興趣愛好,選擇適合兒童成長的道路進行教育和培養。家長應成為自覺且有實踐智慧的家庭教育者,按照兒童發展固有的生長節奏和智慧演化規律有針對性地實施家庭教育。一方面,家長要了解兒童在不同階段及同一階段不同方面身心發展的特點,以多元智能理論為指導,發揮其優勢智能。既不能搞超前教育,失去兒童教育賴以存在的成熟機制基礎,導致兒童失去學習興趣,為日后厭學埋下禍根,也不能搞遲后教育,錯過兒童身心發展的敏感期,喪失兒童發展的最佳時機。另一方面,不同兒童有不同認知風格和個性特點,家長應順應兒童身心發展的這一特點,順勢而為,相機而教,促使兒童身心獲得良好發展。

(二)增強家長主體責任意識

針對家長教育主體責任意識不強、主體責任缺失等問題,要增強家長家庭教育主體責任意識,促使其摒棄錯誤家庭教育觀念,主動承擔教養責任。

1.樹立終身學習理念

家庭教育促進法從法律義務的角度明確了家長作為家庭教育學習者和實踐者的責任。家長應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接受教育指導培訓,學習和研究教育學、心理學相關理論知識,樹立正確的兒童家庭教育觀、成才觀、兒童觀,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學習有關的國家教育政策、法律法規,增強法制觀念及家庭教育的責任意識。家長通過不斷反思,積累家庭教育經驗,提升家庭教育專業素養和家庭教育能力。

2.提升親子陪伴責任意識

與父母的互動經歷對兒童大腦發育非常重要。兒童語言能力培養離不開與父母的非正式互動。在協作培養模式中,親子之間頻繁進行溝通交流,可以充分鍛煉兒童使用復雜語言與成人商討事務的能力。親子間高品質、高境界的家庭生活、陪伴和相處,可以在彼此之間建立親密的情感、交流和互動,幫助兒童習得相應的社會能力,獲得相應的道德價值。

高質量的陪伴不但是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的紐帶,更是提高家庭教育質量的前提和基礎。親子陪伴時間不足、質量不高是家庭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因此,家長應當增強角色責任意識和親子陪伴意識,充分認識到親子陪伴內涵及其對兒童發展的價值,嚴守家庭教育責任規范;調動自身的主動性,杜絕假性陪伴,克服因角色沖突導致的教育缺位,親自養育孩子;通過主動學習、虛心求教,掌握親子陪伴的科學方法和有效途徑,豐富陪伴內容,釋放被擠占的陪伴時間,根據不同階段兒童身心發展的不同需求進行溝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提升親子陪伴質量。

3.用好榜樣“活教材”

兒童具有模仿天性,成人榜樣對兒童影響巨大。榜樣者的身份對模仿者來說越重要,模仿者越容易去模仿。家長是兒童天然的學習榜樣,是教育兒童的“活教材”,對兒童具有天然的影響力,家長的思想觀點、行為方式、工作作風、生活習慣、品德修養、個性特征都會通過外顯的言行表達出來,以一種潛隱暗示的方式,熏陶洗染兒童的心靈。因此,家長應注意規范自身言行舉止,發揮榜樣示范作用。不能只說教,要親力親為,為孩子樹立榜樣。用生活詮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行動彰顯榜樣教育力量,用實踐啟迪兒童自覺性,幫助兒童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和文明行為習慣。

(三)創設良好家庭環境,提升家庭教育力

家庭是影響兒童發展的最初也是重要的因素。布朗芬布倫納的教育生態學理論告訴我們,微觀系統環境中的生態因子對兒童影響最大,這個微觀系統的生態因子之一就是家庭。我國學者認為,孩子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生長的家庭環境。

1.良好的家庭環境是兒童成長的重要條件

心理學研究證實了個體成長所處的環境對其智商分數的影響?;蛟谝欢ǔ潭壬蠜Q定了個體的認知能力及其發展軌跡,而環境因素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揮作用,為能力的提升創造了可能。通過改變環境,塑造更強的大腦從而變相地“改變”基因。有學者研究發現,兒童的家里藏書量越多,兒童獲得閱讀的機會越多,他們的語言能力就越好,這說明優質的環境因素會促進兒童認知能力的發展。優質的家庭環境散發著理性愛的光芒,像心靈氧吧,兒童在這里可以獲得成長必需的足量氧氣,滋養心靈,培育積極情感,糾正錯誤認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獲得安全感,汲取發展動力。

作為家庭教育的環境組成部分,家庭成員構成、家庭結構穩固性、父母職業、文化素養、言談舉止、與子女情感的親疏程度、教育方式等都會對兒童成長產生影響。因此,家庭環境建設,應考慮以上因素的影響,全方位、可持續地建設好家庭育人環境。

2.家庭文化建設是建構家庭教育環境的核心內容

家庭教育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將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銘記在中國人的心靈中,融入中國人的血脈中,是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設的寶貴精神財富。家庭文化建設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將優秀傳統文化、傳統美德等作為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選擇現代家庭生活中的積極文化因素,通過樹立家長之“則”,帶領家庭成員,結合家庭教育實踐,制定家訓、家規,建設良好家風,塑造兒童道德之性、規矩之意、公民之責,洗染熏陶兒童的仁愛之心。

家庭文化建設重點是家風建設。家風是一種獨特的家庭文化,體現了家庭文化涵養。好家風形成好社風,好社風彰顯好政風、好黨風,應積極開展家風建設。開展家風建設需要根植于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契合新時代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充分挖掘每個家庭中獨特的家庭文化,創新家風建設的內容和形式,與時俱進,發揮家校社、各級政府及職能部門的積極作用,共同構建文明、向上的良好家風。

(四)形成教育協同機制

各級政府及職能部門、社會教育及學校教育協同作用,優勢互補,發揮整體育人功能。宏觀層面上,政府搭建平臺,支持開展家庭教育。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婦聯、工會等機構協同,創建多樣化的家庭教育服務體系和服務產品,滿足家庭教育的需求。中觀層面上,加強家校合作。學校應進一步密切與家長的聯系,將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對接;積極整合資源,開辦家長學校,為家長提供教育培訓,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微觀層面上,家長應轉變教育觀念,積極參與學習培訓,提升家庭教育能力,改善家庭教育行為,切實負起監護人責任和教育責任。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EB/OL].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戶網站,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zcfg/zcfg_qtxgfl/202110/t20211025_574749.html,20211023.

[2]潘躍.民政部發布數據顯示 農村留守兒童少了兩成多[N].人民日報,20181102.

[3]《2018中國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白皮書》發布[EB/OL].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sp/sp/shipin/2018/1016/news8651524.shtml,20181016.

[4]教育部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新時期家庭教育的特點、理念、方法研究》課題組.我國家庭教育的現狀、問題和政策建議[J].人民教育,2012(1):611.

[5]沈婭鑫.全國婦聯:約20%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N].中國青年報,20020819.

[6]馬范文.家庭教育投資的重要性和可行性[J].教育評論,2001(5):2629.

[7]劉茜.調查顯示:教育消費占中國社會主要家庭收入1/7光明日報,20110114.

[8]張屈征,賈繼紅,王春玲.家庭教育投資的成本收益關系分析[J].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1):5759.

[9]畢誠.家庭教育變革的倫理問題[J].基礎教育參考,2021(10):311.

[10]張志勇,劉利民.確立父母家庭教育的職業角色——家庭教育促進法立法的重大意義[J].人民教育,2021(22):3538.

[11]黃超.家長教養方式的階層差異及其對子女非認知能力的影響[J].社會,2018,38(6):216240.

[12]李君,陳春輝,張維軍.腦與認知的個體差異及對現代教育的啟示[J].教育家,2020(4):6465.

責任編輯:唐丹丹

猜你喜歡
責任主體教育觀念家庭教育
版權公有領域侵權責任主體范圍研究
論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中的軟環境建設與優化策略
對無過錯責任原則的再思考
淺析初中英語教育中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
淺談初高中化學教學的銜接
家、園合作是幼兒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初中生家庭教育與心理健康
家庭環境對中學生性格及成長的影響
中職音樂欣賞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淺談馬一浮的文化復興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