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極心理學融入大學生幸福觀培育的策略

2023-07-21 16:12林玉瑾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融合大學生

摘? 要:幸福觀的養成影響著大學生對幸福生活的定義,而大學生對幸福的定義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密切相關。積極心理學融入幸福觀培育工作有兩個必要性,一是大學生期待與教師建立平等對話、親切友愛的師生關系,二是學生期待教師采用積極的教育方式。積極心理學與幸福觀培育的范疇和領域雖不同,但都是以實現“幸?!睘槟繕?,在理論的邏輯基礎與實踐的方法依據這兩個維度上的融合具有高度可行性。從養成樂觀心態催生積極體驗、培育積極品質確認自我價值、優化環境塑造“獨樂”與“眾樂”的積極氛圍三個方面,摸索積極心理學與大學生幸福觀培育的融合方法,以積極教育的方式幫助大學生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以健全的人格迎接時代與社會之變,走向美好生活。

關鍵詞:大學生;積極心理學;幸福觀培育;融合

改革開放四十余年,極大地提高了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在巨大的社會變遷之下,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逐漸步入大眾視野,成為高校重要的工作內容之一。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的幸福觀,成為大學生幸福觀培育工作的難點之一。近年來我國大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及伴隨出現的極端行為,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高校為幫助大學生擺脫心理疾病的困擾,一般情況下采取標準化的操作——組織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根據得分評定心理健康的風險等級。心理健康風險等級較低的學生通過周期性的談心談話和活動施加引導,如,由輔導員或班主任老師根據風險等級開展“一對一”式的、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工作,試圖通過談心談話發現心理健康問題的緣由,將關注點集中于原因分析與談話疏導;而重者只能通知家人并轉介醫院。訪談結果顯示,學生每一次與教師面對面傾訴心里的痛苦或者不幸的經歷,是消極情緒體驗的再現與固化。學生對痛苦經歷的過度陳述或教師的深刻分析可能產生情緒的負強化作用,易使學生出現自我效能感低,無力感強的情緒體驗。[1]借鑒積極心理學的觀點,將心理學用于治病、解決問題的領域拓寬至以普通人如何獲得幸福為中心。將積極心理學與幸福觀培育相融合,引導大學生對個人心理健康的關注點從“我很低落”“我很痛苦”轉移至“我怎么做能更快樂”,在困境中以正念積極面對,將自身置于走向美好生活的路上,這是實現大學生個人全面發展、增加幸福感的重要工具型價值觀。

一、積極心理學融入大學生幸福觀培育工作的必要性

為提高研究的真實性與準確性,在廣東范圍內隨機選取十所高職院校開展為期兩年的大學生幸福觀培育調研,在2020年與2021年各進行一輪問卷調查。結合2020年調研結果,2021年針對性地增加了深入調查的題目。2020年回收有效問卷為2138份,2021年回收的有效問卷為1875份。調查結果顯示,在高校大學生幸福觀培育的工作中,呈現出積極心理學融入大學生幸福觀培育工作的兩個必要性:大部分大學生渴望得到積極的鼓勵,傾向于教師以嚴愛相濟的理念,開展師生之間平等的交流對話。

(一)學生期待與教師建立平等對話、親切友愛的師生關系

調研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希望在平等對話的同時得到教師的關愛,親切友愛的師生關系有利于促進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大學生處于價值觀的形成期,主體意識開始覺醒,教師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建立價值標準,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價值判斷能力。教師開展教育工作時,主動走近大學生,獲得大學生的認可是產生教育效益的有效方式。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提出“要自覺踐行群眾路線、樹牢群眾觀點,同廣大青年打成一片,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2]高校教師作青年友這一角色定位對走近學生、了解學生的促進作用明顯。調研中“當您遇到困難時更傾向求助于誰? (單選題)”,2020年與2021年出現了十分相似的結果,選擇向“父母親人”和“朋友”求助的比例均超過98%,選項C“輔導員老師”分別占比0.96%與0.97%,選項D“專業課老師”分別占比0.45%與0.55%。時隔一年,遇到困難向“輔導員老師”求助的漲幅僅為0.01%,向“專業課老師”求助的漲幅為0.1%?;诖?,在2021年的調研中增加題目“大學的日常生活中,您是否有信任的(關系親密的)老師?(單選題)”41.57%的同學選擇“否”。

在進一步的訪談中得知,大學生與教師產生接觸的時間與空間集中出現在學習與工作中,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師生之間存在隔閡感,部分教師嚴厲的教育方式會拉開與學生的心靈距離。嚴厲的教育風格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影響,如,部分學生提起某位老師產生“怕被老師在群里@”“擔心會被老師批評”等心理反射,這類心態普遍存在。學生“怕老師”的情緒反應對教師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產生了一定的阻礙,難以走進學生的內心、了解學生切實的思想動態。綜合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輔導員和班主任自從業以來的大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經驗,獲得了“教師與學生進行溝通時,教師的言行中透露出越多對學生的關愛,學生越容易信服教師的教導”的啟示。學生的反饋驗證了學生整體上對教師存在的需求——做“青年友”,以“愛”為教導的力量提高幸福觀培育供給側的親和力,避免因為教師身份帶來的嚴肅感拉開師生間的距離。

(二)學生期待教師采用積極的教育方式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指出:“當代青年思想活躍、思維敏捷,觀念新穎、興趣廣泛,探索未知勁頭足,接受新生事物快,主體意識、參與意識強,對實現人生發展有著強烈渴望……同時,青年人閱歷不廣,容易從自身角度、從理想狀態的角度來認識和理解世界,難免給他們帶來局限性?!?sup>[3]調研結果顯示,在學習、工作中大學生普遍渴望得到尊重與肯定,認為得到老師“積極的鼓勵”時信心倍增,充滿動力。但大學生的社會經歷簡單,成長環境對性格養成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塑造產生深刻的影響。綜合大學生的成長規律、自我認知情況,通過大學生的幸福觀培育調研“如果學校開展相關課程或活動,您希望幸福觀培育的氛圍特點是?(多選題)”選項C“親切舒服”連續兩年占比最高,2020年占80.53%,2021年占85.5%,體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選項A“認真嚴謹”連續兩年均為占比最少的選項。如下圖(從左至右依次為2020年調研數據、2021年調研數據)。

在日常教育工作中發現,若教師習慣性地使用嚴厲批評的教育方式,將會使心理較脆弱的學生產生明顯的“不耐受”的情況,即積極性受打擊或出現自我懷疑的心理狀態,挫傷自信心。小學至高中時期最常見的情況為,部分學生被某一科任教師在課堂上一次或多次點名批評,產生畏懼或厭惡的心理從而導致偏科的情況出現;大學時期情志發展較為充分,部分學生面對教師嚴厲的批評出現自尊受傷、“鉆牛角尖”的情況,難以自行疏導負能量,繼而陷入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在此類負面情緒的籠罩下,對“什么是幸?!币约啊叭绾潍@得幸?!钡膬r值判斷模糊,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幸福觀培育工作的難點。因此在訪談中,學生普遍對積極的教育方式產生了較為強烈的期待。積極的教育方式與學生的幸福感呈正相關關系,學生期待師生相處時有“親切、舒服”的對話、遇到困難時獲得教師的“肯定、鼓勵”、偶爾犯錯時教師“以關愛為出發點”諄諄教導。積極鼓勵的教育方式,讓學生逐步形成并保持自信的心理狀態,一方面心理得到更深層的放松,產生安全感;另一方面教師的信任與鼓勵催生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激發自身潛在的力量,提高自主性和創造性。

二、積極心理學融入大學生幸福觀培育的可行性

積極心理學區別于傳統心理學,傳統心理學旨在治病、解決問題,而積極心理學則不同。積極心理學旨在激發正常人的積極力量,促進積極品質的培養與潛能的挖掘,以研究人的幸福為中心。幸福觀培育在于幫助人們形成有關幸福的正確觀念意識,通過正確的幸福觀實現幸福生活,它與價值觀的培育關系密切。二者的關系體現為,幸福觀依從于價值觀,幸福觀實際上是價值觀的核心內容。[4]從這個層面上,幸福觀培育屬于思想政治教育范疇。積極心理學與幸福觀培育所屬的范疇和領域雖不同,但都是以實現“幸?!睘槟繕?,關注的對象都是“普通人”,在理論的邏輯基礎與實踐的方法依據這兩個維度上的融合具有高度可行性。

(一)積極心理學與馬克思主義幸福觀存在耦合性

清華大學的彭凱平教授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框架下,提出“積極教育成就幸福人生”的觀點,認為人類進化選擇的是“積極的天性”。[5]積極教育有利于增強幸福力,而“幸?!笔鞘裁??在積極心理學的研究范疇,彭凱平將幸福解讀為“有意義的快樂”,通過實現幸福的三要素“樂趣”“參與”“意義”來獲得。馬克思主義幸福觀認為,幸福是主觀性與客觀性的統一,是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統一,是個人幸福與社會幸福的統一。[6]大學生參與物質生活,并在物質生活中產生精神生活的“樂趣”,對意義的追求體現為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相統一。馬克思主義幸福觀辯證地闡明了幸福的邏輯,即如何實現幸福;而積極心理學在此基礎上引導人們通過積極教育增強幸福的體驗,提高幸福的能力。積極心理學與馬克思主義幸福觀存在耦合性,二者相輔相成,為大學生從“應對生活中的負能量”轉向對立面——“追求幸福生活”,奠定了理論的邏輯基礎。

(二)積極教育的方法與疏導負能量的工作存在契合性

積極心理學認為正向的價值品質塑造可以幫助人們獲得幸福,人們普遍存在自我修復與發展的潛力。通過潛在的積極品質為自己灌注力量,可以驅逐內心的痛苦、自責、悲觀等負能量。自我決定理論表明,在自身的勝任、歸屬和自主的需要得到滿足時,心理體驗是樂觀且幸福的,有利于激發潛能。正念與積極的品質的養成(如希望、勇敢、友善等)對內心消極情緒的疏導十分重要。積極心理學主張通過感受生活的美好、享受生活、獲得生活的意義三個等級提升個體的主觀幸福感。這是由于人的關注度有限,對美好品質的關注與培養的過程,是增加心理資源、疏導負能量的過程。將個人的關注點集中于生活中積極的方面,以樂觀的心態解讀生活與工作,用“鼓勵自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代替“責備自己,總是犯錯誤”,將產生相反的結果。這種轉變也有利于增加大學生的心理資源,以順利應對生活中更多的改變。積極教育的方法與疏導負面情緒是存在契合性的,美好品質與消極情緒二者呈現負相關的關系,為大學生疏導負能量,培育幸福觀提供了實踐的方法依據。

三、積極心理學融入大學生幸福觀培育的主要策略

借鑒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將積極教育的觀點融入大學生幸福觀的培育之中,旨在通過“創造積極體驗——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品質——塑造積極的生態系統”相輔相成的循環機制(如下圖),培育大學生的幸福觀,在提升個體主觀幸福感的同時,塑造完整的人格走向美好生活。

(一)養成樂觀心態催生積極體驗

1.積極的人際關懷培養樂觀心態

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是實現幸福的外在條件之一。師長朋輩間積極的人際關懷是大學生在校園里疏導負能量的重要方法。綜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案例發現,大學生出現心理健康問題,認為自己不幸福,大部分與原生家庭的經濟條件或在原生家庭的缺乏愛和關注密切相關。這種“不幸”的心理暗示長期存在,導致主觀感受被負能量控制,幸福體驗低,此類情況下大部分學生會出現人際交往問題。因此,教師的“青年友”的角色十分重要,作“青年友”拉近與學生的心靈距離引導學生逐步轉變心態。首先,教師對學生工作的熱愛與堅持,是提高教育供給側親和力的關鍵要素。以包容的心態面對大學生在生活中無法妥善處理負能量從而產生的各種問題,為學生提供積極的示范。其次,師長朋輩間耐心與愛心的流露有利于學生從外界汲取積極的力量。對學生進行引導時,教師的真誠與共情是贏得學生信任的關鍵,以師長提供溫暖的關懷為第一步,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于生活中溫情的一面;以營造良好的宿舍氛圍、班級氛圍為第二步,日常相處中相互關懷、幫助,形成并保持良好人際關系,不斷增加積極的情緒體驗,為培育幸福觀夯實樂觀的心理基礎。

2.樂觀型解釋風格培養樂觀心態

掌握對生活的樂觀解釋能力,是培育幸福觀的關鍵因素。許多學生受到挫折后,自身積極性遭受打擊導致執行力降低或產生放棄的想法。實質上并非事件的客觀難度大,而是部分學生受主觀的心態影響,對目標難易程度的判斷失真。遇到困難產生“我覺得我不行”的心理暗示,主觀上放棄努力的機會,轉而陷入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等消極情緒中。習得了消極的遇事反應,但未嘗試習得積極的應對心態,因此教育者在這一層面的工作十分重要。首先,引導學生轉變心態,把“我覺得我不行”的心理暗示轉變為“我可以先努力嘗試幾次”“我又有進步了”等,接觸樂觀型解釋風格。用寬容的心態看待與自己相關的事物,樂觀地向自己解釋每天遇到的不如意的事件,給予自己更多的信任與鼓勵,避免陷入過分自責的情緒困境中。其次,鼓勵學生采取積極行動,面對困難時先掌握可控因素,尋找解決方法進行逐一嘗試,并且善于尋求周圍師生好友的幫助,從主觀上提高成功的可能性。主動地養成“習得性樂觀”的積極心態——“辦法總比困難多”,有意識地培養形成樂觀解釋型風格,體會心態的改變給自身帶來的各種身心變化,在獲得感中享受有意義的快樂。

(二)培育積極品質確認自我價值

1.辯證分析,明確個人價值

大多數大學生在校期間會經歷迷茫期,近兩年在疫情影響下,迷茫的狀態凸顯。體現為就業形勢的不確定性增加,帶來對就業更長遠的擔憂;線上學習使學生對掌握專業技能產生擔憂、不自信等情況?!安恢酪院螽厴I能做什么”“畢業后會不會找不到心儀的工作”是常見的對個人價值模糊的情況。同時,成長時期在家庭教育中經常被比較、被批評的學生在明確個人價值方面需要得到更多的關注?!拔覜]有別人優秀”“我怎么做都得不到爸媽的肯定”“老師認為我是差生”等主觀判斷困擾著這部分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幸福觀的形成。毛澤東同志提出的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方針——“團結-批評-團結”,對明確個人價值具有較好的借鑒作用,具體的運用過程分為以下三步。

第一步:肯定?!拔椰F在已經做到了……”,肯定自己的努力與進步。

第二步:反思?!暗俏以凇€可以做得更好一些”,反思自身的不足。

第三步:激勵?!敖酉聛砦乙凇矫娓?,可以這樣做……”,明確階段性目標與實現路徑,自我激勵提高進步的可能性與執行力。

部分學生面對問題時忽略了重要的第一步和第三步,停留在第二步。缺乏對自己的肯定與激勵,把對自己不滿意作為最大關注點,這是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的主要原因。學生在希望得到肯定的時,重要的一步是對個人價值的確認,這一步主導著心態的走向,是產生幸福感的關鍵因素之一。教師在此扮演引導者與支持者的角色,通過以上三個步驟,引導學生將勇敢、刻苦、勤奮、努力、感恩、寬恕、共情等積極品質投入到學習和工作當中,給予充分的鼓勵與幫助,通過培育積極品質明確個人價值,形成激勵與反思辯證統一的幸福觀。

2.砥礪奮斗,獲取社會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只有奮斗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我們要勇于在艱苦奮斗中凈化靈魂、磨礪意志、堅定信念。[7]以確認個人價值為基礎,建立良好的信心,將勇敢、刻苦、勤奮、努力、感恩、寬恕、共情等個人積極品質拓展運用至社會工作中。人的社會屬性決定了人生存于一定的社會關系中,積極品質養成的目的是運用于社會生活與社會生產當中。在校大學生可以通過兩個方面來實現。第一,參與校外志愿服務活動,走出校園為他人創造積極體驗。在志愿服務過程中,形成“我的行動-為他人帶來愉悅-我也收獲有意義的快樂”完整的反應鏈,幫助大學生確認在社會中“我通過勞動可以為他人帶來快樂”的能力,從肯定自我的情感升華中體會到“被需要”的社會責任感與社會價值。第二,努力學習練就本領,增強實踐與就業的信心。走出迷茫期的辦法之一是少“想”一點,多“做”一點,把關注點從未知的迷茫轉移到實際的行動上。掌握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明確自身是社會未來的建設主體,即將投身國家富強、中華民族復興偉大夢想的建設中,用青春與汗水寫上濃厚的一筆。為畢業后的奮斗做充足的準備,不斷累積自信心,是大學生在主觀性和客觀性上形成奉獻社會的幸福觀的積極表現。

(三)優化環境塑造“獨樂”與“眾樂”的積極氛圍

1.關注當下悅納自我

個人價值的覺醒與建立、社會價值的確定與獲得,是大學生培育幸福觀的重要支點。培育幸福觀,先從內在環境開始轉變。絕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智商與社會資源處于一般水平,且沒有特別大的運氣,經營著平淡的生活?!暗靡狻迸c“失意”的經歷較為常見,但一部分學生在內心情感上對自身不幸的經歷難以順應,表現為抗拒、痛苦、敏感等心理狀態,陷入了“精神內耗”的困境中,主觀幸福感低下。時間向前發展,萬物亦向前發展,過去發生的事件對未來產生了影響,但這種影響可以在發揮積極情緒的擴建功能中產生改變。發揮積極情緒的擴建功能,協調好“過去不幸的經歷”與“當前生活的溫暖”的比重,改變集中關注“過去發生了百分之一的不幸經歷”,而“忽視當下生活中百分之九十九的溫暖”的心理模式。首先,順應生活中的“失意”,悅納自我的不足與過去不如意的經歷,減少負面情緒的爆發,逐步形成平和的心態。其次,將日常的注意力集中于現實中可視、可得的溫暖,嘗試著憧憬未來的美好,對未來的希望水平越高,有助于產生更多解決困難的動力與辦法。最后,體會同學之間相互關照的溫暖,疫情之下政府、街道、學校等為學生生命健康帶來的安全感……留心觀察,記憶各種放松、舒適、怡然自得的感受,確信自己可以通過心態的改變,提升對未來的希望水平。從心態和從行動上改變,用悅納自我的方式應對自我效能感低,營造“獨樂”的積極氛圍,逐漸走向“有志者事竟成”的積極心態。

2.齊力營造“向陽生長”的氛圍

校園的人文環境是大學生培育幸福觀的外在環境,具有可塑性的特點,有利于教育者營造積極的軟環境。浙江金華市環城小學形成了積極教育模式——“溫暖教育”,學校創設溫暖的環境,由溫暖的老師,開展溫暖教育,校園教育充滿“暖意”。軟環境與硬環境的“暖”,猶如明媚的陽光在小學傳播光明與希望。溫暖教育模式的借鑒可從小學延伸至高校,高校塑造“向陽生長”的校園氛圍,制定溫暖的師生守則,自宏觀至微觀形成校園、二級學院或行政部門、班級、宿舍溫暖的氛圍,有利于提高管理的效益,增加師生間與教職工之間的凝聚力。一方面,學生從學校、老師的教育中獲得“辛勤、寬容、溫和、親切、仁愛”的溫暖,學生將習得的溫暖方式運用于人際交往中,讓自身充滿“感恩、共情、寬恕、樂于助人、憧憬未來”的人格特質。另一方面,從師生相互溫暖發展到生生相互溫暖,形成“向陽生長”的、“眾樂”的積極校園氛圍,匯聚成一股積極的、凝聚的、向上向善的力量。

積極教育在高校形成穩定的教育模式,對師生的影響具有全面性。著眼于未來,師生習得了積極教育的核心元素,將積極教育的理念延伸應用于夫妻關系、親子關系、婆媳關系之中,有利于在家庭關系中獲得更舒適的狀態,家庭教育亦形成溫暖的氛圍,由家庭發展至學校,建立積極的生態系統。

參考文獻:

[1]鄧國峰.基于癥狀的體驗療法及其在心理咨詢中的應用[J].學術論壇,2008,31(12):19-26.

[2]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2-05-11(02).

[3]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9(13):15-20.

[4]江暢.新時代中國幸福觀[M].北京:新華出版社,2021:8.

[5]彭凱平,張子博.積極的心理是偉大的人性[J].家族企業,2020(08):34-36.

[6]胡玲.馬克思主義幸福觀的當代啟示[J].人民論壇,2019(33):102-103.

[7]習近平.在2018年春節團拜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2-15(02).

責任編輯? 苗存龍

*作者簡介:林玉瑾,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助教。*基金項目:本文系2022年度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黨建研究專項)“新時代廣東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的理路研究”(課題編號:2022JKDJ067);2021年度廣東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題“新時代廣東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的‘三維三階模式研究”(課題編號:2021GXSZ141)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積極心理學融合大學生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融合》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淺析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活中的運用
職校生積極心理導向的體驗式活動班會創設研究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