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動機制”作為世界的生產方式?
——一種基于“世界圖像”視角的考察

2023-07-31 17:07石天宇
東岳論叢 2023年5期
關鍵詞:本體論海德格爾表象

石天宇

(華東師范大學 中文系,上海 200241)

一、提出一個問題:“世界”何以作為被生產者?

美國當代哲學家斯坦利·卡維爾(Stanley Cavell)在《看見的世界——關于電影本體論的思考》(TheWorld Viewed—ReflectionsontheOntologyofFilm)中,以哲學的目光凝視重要的現代藝術門類電影,考察了帶有現代性特征的“觀看”方式,在電影哲學領域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在書中,他將電影媒介的物質基礎描述為“一系列自動的世界投影”(a succession of automatic world projections)①[美]斯坦利·卡維爾:《看見的世界——關于電影本體論的思考》,齊宇、利蕓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3 年版,第82 頁,第82 頁。,而這一系列的動作又是自動完成的,攝影機作為一種機械裝置,在運轉過程中排除了人為干預的因素,其封閉、自足的運行邏輯足以滿足人們觀看世界的愿望,在卡維爾的思想中,他試圖將自動性作為電影媒介的基本特征予以強調。

他進一步分析,“‘自動’強調攝影術的機械性,特別是不用人手來構成對象,在放映時不用手制的東西?!雹赱美]斯坦利·卡維爾:《看見的世界——關于電影本體論的思考》,齊宇、利蕓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3 年版,第82 頁,第82 頁。機械裝置的運轉是自動的,它作為電影媒介的基礎配置是使自動得以可能、世界得以播放的實存性條件。同時,自動又意味著,膠片軸承的運轉并不需要手搖或人為參與,“人”的地位在這一現代技術面前悄然發生了變化,攝影機在某種程度上變革了人們認識世界的方式,人和世界之間的照面必須以攝影機為條件才能完成,或者說,攝影機和世界之間的某種親緣關系在現代已然成立并將一直延續。所以,這種以機械裝置為物質基礎的電影媒介的運行方式,被稱為“自動機制”(automatisms)③羅德維克在其著作《電影的虛擬生命》中,承接卡維爾的分析,認為自動機制受到“機械復制的自我動作過程的啟發”,涉及一種非本質主義或目的論的“藝術的存在模式”,并使其自身“始終處在自我轉變的狀態”。參見[美]D.N.羅德維克:《電影的虛擬生命》,華明、華倫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9 年版,第45-46 頁。。緊接著,一個頗為重要的問題就是:在自動機制的作用下,世界何以作為被生產者?

自動運行的攝影機呈現出整個世界的面貌,世界作為了被拍攝、呈現和觀看的對象,它是按其原本面貌進行的圖像性展現。但如此說來,世界不就僅僅是被動地呈現了嗎? 在何種意義上能談及“生產”呢? 這就涉及到了世界本身與其呈現方式之間所發生的存在論關系的變革,這一變革將說明,世界不僅僅是被動呈現,它更應是“被生產者”。

但何謂“生產”呢? 難道說久已存在的世界此刻變成了一個從無到有的新造之物? 卡維爾認為,“‘世界’是指攝影術及其對象等本體論事實?!雹賉美]斯坦利·卡維爾:《看見的世界——關于電影本體論的思考》,齊宇、利蕓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3 年版,第82 頁,第144 頁,第4 頁,第5 頁,第6 頁,第7 頁,第7 頁,第7-8 頁。對此,美國學者羅德維克闡述到,這種關于“世界”的定義“毋寧說是作為由攝影和電影這類事物來表達的一種條件?!雹赱美]D.N.羅德維克:《電影的虛擬生命》,華明、華倫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9 年版,第67 頁,第70 頁。在卡維爾的闡述中,他區分了攝影術及其拍攝對象,二者的區分提供了討論世界等問題的必要條件。攝影機下,軸承帶動膠片自動對一系列的光學表象進行持續捕捉,以形成一段可供連續放映的影像,當攝影機開始運轉時,世界就開始“表象為”了鏡頭下的自動運轉,人們所觀看到的自動播放的投影,就像世界本身以自動的方式開顯出來一樣,“對于(《愚人船》中)一句開玩笑的臺詞‘希特勒能干什么? 殺光德國的猶太人?’克拉默的答復是把攝影機推到侏儒的臉面前,他想借助音樂的霹靂聲,使這張臉在一剎那明顯反映出以后十年德國歷史的景象和對這段歷史的理解?!雹踇美]斯坦利·卡維爾:《看 見的世界——關 于電影本體論的 思考》,齊宇、利蕓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3 年版,第82 頁,第144 頁,第4 頁,第5 頁,第6 頁,第7 頁,第7 頁,第7-8 頁。德國的歷史以何種姿態持立于我們面前呢? 答案是:以攝影機作為必要條件,歷史將顯現其自身,并通過對侏儒的面部特寫來建構“對這段歷史的理解”。此時的歷史并不是呈現而是生產,生產就意味著,你所見到的本體論事實,其實就是它們在攝影機鏡頭中的樣子而已,除此之外,世界并無其他表象。在這種意義上,世界作為了自動機制的“被生產者”。

但是,如何說生產就是自動完成的了呢? 攝影機的運轉特征——自動性——如何與世界產生了內在關聯呢? 這或許觸及到了關于世界的形而上學追問:時間性。自動運行的攝影機下,時間表象為了一種連續性狀態,這一狀態不僅是自動機制的內在原理,也是其機械的本性,“連續的性質不僅使電影影像中的運動自動化,它還處于電影的機械本性的中心。它以一種獨特的時間性抓住我們——一種我們無法控制的均勻瞬間的流動呈現?!雹躘美]D.N.羅德維克:《電影的虛擬生命》,華明、華倫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9 年版,第67 頁,第70 頁。連續性使“自動”和“世界”的內在關聯成為可能,因為連續性的時間表象——即圖像的存在,使世界的生產過程源發為了一種勻質的流動,世界在膠片上以光學的方式均勻地呈現著,滑動的膠片下就是源發且連續的時間,“世界”在此時就等同于“連續的世界”,世界表象化為了一系列連續的自動投影,但是,連續性不是世界的一個屬性,應該說,正因為自動機制的原理,世界本身被把握為連續的了。

我們對世界的分析是否已經逐漸背離了卡維爾的問題域呢? 在《看見的世界》一書的寫作動機中,卡維爾曾明確表示受到海德格爾存在論學說的影響,“他對世界的概念和他把‘知’限制為我們通向世界的渠道使我感到新鮮有力?!雹輀美]斯坦利·卡維爾:《看 見的世界——關 于電影本體論的 思考》,齊宇、利蕓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3 年版,第82 頁,第144 頁,第4 頁,第5 頁,第6 頁,第7 頁,第7 頁,第7-8 頁。甚至在著作名稱的選取上,卡維爾也表示“海德格爾的著作有助于我選擇現在的書名?!雹轠美]斯坦利·卡維爾:《看 見的世界——關 于電影本體論的 思考》,齊宇、利蕓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3 年版,第82 頁,第144 頁,第4 頁,第5 頁,第6 頁,第7 頁,第7 頁,第7-8 頁。在本書的前言部分,卡維爾轉引了海氏《什么是思想?》中的一系列文字,以表明他對存在和存在物二重性問題的關切:“人能提供的第一項服務,是賦予存在物的存在以思想?!@個詞(存在)是指:現存事物的在場?!雹遊美]斯坦利·卡維爾:《看 見的世界——關 于電影本體論的 思考》,齊宇、利蕓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3 年版,第82 頁,第144 頁,第4 頁,第5 頁,第6 頁,第7 頁,第7 頁,第7-8 頁??ňS爾察覺到了電影理論和存在論之間的某些親緣關系:“電影的照相基礎這一基本事實:物象參與了自身的照相存在;它們參與了自身在膠片上的再創造?!雹郲美]斯坦利·卡維爾:《看見的世界——關于電影本體論的思考》,齊宇、利蕓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3 年版,第82 頁,第144 頁,第4 頁,第5 頁,第6 頁,第7 頁,第7 頁,第7-8 頁。但遺憾的是,卡維爾并未對此展開充分的討論,因為存在論學說“能否應用于電影經驗是難于證實的”⑨[美]斯坦利·卡維爾:《看 見的世界——關 于電影本體論的 思考》,齊宇、利蕓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3 年版,第82 頁,第144 頁,第4 頁,第5 頁,第6 頁,第7 頁,第7 頁,第7-8 頁。。但他預見到了海氏對電影理論應該有著長足和深遠的影響,如果在電影研究中“想到海德格爾,那就是要求進一步給予電影以值得從哲學上進行探討的地位,成為和其他偉大藝術平起平坐的課題?!雹鈁美]斯坦利·卡維爾:《看見的世界——關于電影本體論的思考》,齊宇、利蕓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3 年版,第82 頁,第144 頁,第4 頁,第5 頁,第6 頁,第7 頁,第7 頁,第7-8 頁。

卡維爾與存在論并未就此擦肩而過,在《理性的主張:維特根斯坦、懷疑論、道德和悲劇》(TheClaimofReason:Wittgenstein,Skepticism,Morality,andTragedy)中,他專辟“關于存在的知識”一節討論對世界等問題的看法,“是怎樣的無根性或咒語造就了我們,讓我們以這種方式思考我們的基礎并接受自身提供的知識?”?“What rootlessness,or curse,made us,lets us,think of our basis in this way,accepting from ourselves our offer of knowledge?” Stanley Cavell,The Claim of Reason:Wittgenstein,Skepticism,Morality,and Tragedy,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9,p.241.他對比了海德格爾和維特根斯坦的理論,認為海氏的學說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借鑒意義,“《存在與時間》比《哲學研究》走得更遠,它闡述了如何思考人類與世界的關系?!?“Being and Time goes further than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 in laying out how to think about what the human creature’s relation to the world.” Ibid.,p.241.卡維爾同時提出了對言說和表達世界方式的困惑:“我們可以擁有世界的事物存在這一信念嗎? 這種信念又該如何實現、表達、維護、深化、預示和喪失呢?”?“Shall we say that we have faith that the things of our world exist? But how is that faith achieved,how expressed,how maintained,how deepened,how threatened,how lost?” Ibid.,p.243.

面對卡維爾的遺留線索,我們有必要將目光轉向海德格爾的理論。海氏用Weltlichkeit 一詞表示“使世界(Welt)得以可能”的源初性,在他看來,世界不是物或現象的總和,也并不表示某一現成的區域或領地,它毋寧說是一種“狀態”(Zustand),是討論怎樣、以及如何使世界在場的源初動機①相對于Weltlichkeit,海德格爾在其著作中區分出了如下一組概念:Welt(“世界”)、weltlich(“世界的”)、innerweltlich(“世界之間的”)、Umwelt(“周圍世界”)、Weltanschauung(“世界觀”),以深化對該問題的討論。,即“(κοσμοζ)[世界、宇宙]并不是指這樣那樣的蜂擁著和逼近著的存在者本身,也不是指這一切存在者的總和,而倒是意味著‘狀態’,亦即存在者整體于其中的存在的如何(das Wie)?!雹赱德]海德格爾:《論根據的本質》,《路標》,孫周興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年版,第165 頁。海氏更加強調此在和存在者整體的關系,世界作為“存在者整體的名稱”③[德]海德格爾:《林中路》,孫周興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 年版,第90 頁。表示它在結構層次上的優先性,即世界優先于世內的存在物,而這一結構層次則是“在—世界中—存在”。

然而,“在—世界中—存在”的事物該如何被我們領會呢? 海德格爾認為,這樣的領會表現為一種對象化活動,即將存在者呈現為一種表象,他用“世界圖像”(Weltbild)一詞涵蓋表象化活動以及人對世界的籌劃等一系列行為,世界圖像的要義在于:“世界圖像并非意指一幅關于世界的圖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為圖像了?!雹躘德]海德格爾:《世界圖像的時代》,選自《海德格爾選集》,孫周興選編,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6 年版,第899 頁。同時,海德格爾區分了Gebild(“構圖”)和bild(“圖像”),Ge 表加強、聚集之意,強化了圖像的構造性和在世性,海氏認為這是主體的創制活動,圖像應該作為與世界發生關系的領地,人應通過該領地對“在—世界中—存在”的事物進行領會⑤在《集-置》《危險》《轉向》《技術的本質》等文章中,海德格爾對stellen(“擺置”)、Her-stellen(“置-造”)、Ge-stellen(“集-置”)、Be-stellen(“訂-置”)概念進行了區分,他同樣試圖用前綴Ge 來表示對stellen 的加強,意味著“從自身而來集中起來的擺置之聚集?!?參見[德]海德格爾:《不萊梅和弗萊堡演講》,孫周興、張燈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8 年版,第41 頁。)。以卡維爾的角度審之,世界與其投影的關系也應在存在論的意義上來理解,鏡頭籌劃了世界顯現自身的領地,世界向著攝影機這一擺置場所“聚集”起來,并顯現于自動的運行當中,攝影機的光學原理意味著,一切被光所反射的現象均可成為鏡頭下的表象,機械裝置毫無排斥地將事物的總和納入到自身的運行體系當中。

但卡維爾和海德格爾所使用的“世界”概念是對等的嗎? 卡維爾所使用的world 一詞應該對應于海氏的Welt,他始終在“本體論事實”的意義上堅持自己的界定。但在討論本體與投影的關系時,這一界定卻向“表現世界的方式”進行了讓步,“為了滿足展現世界的愿望,我們必須樂于讓世界用本來面目出現,按照海德格爾的說法,這意味著我們必須樂于焦慮,我們被投入其中的這個世界作為世界來說,只能向焦慮的人表現自己;而且一個人只有愿意焦慮,他存在的可能性才能開始或結束?!雹轠美]斯坦利·卡維爾:《看見的世界——關于電影本體論的思考》,齊宇、利蕓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3 年版,第174 頁。這段引文不僅表明他認同海氏的“操心”理論,同時也表現出了對表現世界方式的興趣,表現必須按照“本來面目”進行,世界需要如其所是地展現,而“銀幕就是框架”⑦[美]斯坦利·卡維爾:《看見的世界——關于電影本體論的思考》,齊宇、利蕓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3 年版,第29 頁,第30 頁,第30 頁,第5-6 頁,第84 頁,第91 頁。,銀幕作為圖像的聚集者,“它可以無限地延伸和收縮,它拍攝的對象可以小到工藝允許的最小限度,大到整個世界的范圍?!雹郲美]斯坦利·卡維爾:《看見的世界——關于電影本體論的思考》,齊宇、利蕓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3 年版,第29 頁,第30 頁,第30 頁,第5-6 頁,第84 頁,第91 頁。這便是按照本體進行的籌劃。對于圖像,卡維爾認為這是“現象學上的框架”⑨[美]斯坦 利·卡維爾:《看見的世界——關于電影 本體論的思考》,齊宇、利 蕓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 社,1993 年版,第29 頁,第30 頁,第30 頁,第5-6 頁,第84 頁,第91 頁。,投影中并非是一幅關于世界的圖像,而是世界被如其所是地把握為圖像了,這是現象學—存在論意義上對世界圖像的理解,正如對特倫斯·馬利克《天堂的日子》的解讀中,卡維爾認為我們“必須深信自己具有從大自然和大自然的照相投影或位移過程中攝取美的無限能力,這當然同時也意味著深信大自然和電影是能夠提供美的?!雹鈁美]斯坦利·卡維爾:《看見的世界——關于電影本體論的思考》,齊宇、利蕓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3 年版,第29 頁,第30 頁,第30 頁,第5-6 頁,第84 頁,第91 頁。

所以,以“本體論事實”為基礎,卡維爾逐漸傾向世界顯現的可能性問題并在電影理論中推進他的思考。世界作為攝影機下的被生產者,生產的結果是連續的投影,生產的方式則是自動機制,世界以世界圖像作為其自身的籌劃,但“生產”并不增加或削減關于本體的任何內容,圖像是一種“聚集”。進一步講,“世界作為被生產者”的確立依據是結構性的,這是一種語義規定并表達為“是”(ist),作為謂詞的“是”所承接的是對主語自身的規定,即“是”規定了“世界”,當提出“世界何以作為被生產者”這一問題時,我們是以“世界是……”這一命題結構展開的。但它為何被規定為“被生產者”了呢? 自動機制的解答方案為:投影不是指關于世界的投影,或聚集了世界的某一部分存在物,應該說,投影本身就“是”世界,自動機制下的圖像就“是”世界圖像,這一命題結構同樣可以用一個等式來表述:世界=世界圖像。

二、“世界作為……”的規定根據:依置性與表象活動

但是,這一追問的形而上學傾向并未結束,卡維爾無疑會認為該問題擁有哲學探討的必要。在《看見的世界》中,他兩次使用了“世界作為……”的句式,分別為第十二章的標題:“世界作為凡人:絕對年齡和青年”?[美]斯坦利·卡維爾:《看見的世界——關于電影本體 論的思考》,齊宇、利蕓譯,北 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3 年版,第29 頁,第30 頁,第30 頁,第5-6 頁,第84 頁,第91 頁。和第十三章的標題“世界作為一個整體:彩色”?[美]斯坦利·卡維爾:《看見的世界——關于電影本體論的思考》,齊宇、利蕓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3 年版,第29 頁,第30 頁,第30 頁,第5-6 頁,第84 頁,第91 頁。,并以影片《利伯蒂·瓦倫斯》《高山騎手》《眩暈》《羅絲瑪麗的孩子》等為案例。但他遭遇的難點仍然在于,銀幕作為一種“現象學的框架”是否將世界與圖像之間的結構關系展示完備了呢? 框架既是物質性的,也是現象學意義上的“邊界”,只有將對世界的分析把握在該框架之內才能保證其有效性。但卡維爾所擔憂的是該探討方式能否應用于電影經驗,“世界作為……”這一形而上學追問能否關聯于影片案例的分析恐怕是“難于證實的”。

對于以上問題,我們將繼續承接卡維爾對存在論學說的借鑒。我們目前面臨的難點在于,“世界作為……”這一追問仍需更加充分的規定根據,只有對該追問的有效性進行基礎性的奠基,我們才能保證它的發問動力和解答方案的效果,只有以此為前提,卡維爾所擔憂的“難于證實”才“得以可能”。但“世界作為……”的規定根據在何處呢?

我們的解答方案為:根據律。即:“Nichts ist ohne Groud[沒有什么是沒有根據的]?!雹賉德]海德格爾:《根據律》,張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年版,第247 頁,第11 頁,第11 頁,第11頁,第249 頁,第250 頁,第251 頁,第45-46 頁。

海德格爾用Nichts 和ohne 的雙重否定形式表達了一個肯定性的命題:“每一個存在者都有根據?!雹赱德]海德格 爾:《根據律》,張 柯譯,北京:商務印 書館,2016 年 版,第247 頁,第11 頁,第11 頁,第11頁,第249 頁,第250 頁,第251 頁,第45-46 頁。他對此解釋說:“根據律既非一個斷定,也不是一個規則。它把它所設置的東西設置為必然的東西?!雹踇德]海德格 爾:《根據律》,張 柯譯,北京:商務印 書館,2016 年 版,第247 頁,第11 頁,第11 頁,第11頁,第249 頁,第250 頁,第251 頁,第45-46 頁。通過必然性,我們可以獲得一種奠基的可能,即“世界作為……”不是一種隨機提問,也不是隨著膠片、軸承、鏡頭、放映室、劇場的發明而產生的后天問題,這一追問的有效性是先天必然的,這個問題必然會在某一時刻被提問出來。但有效來源于何處呢? 這正是根據律的作用,根據律“可以解釋它(每一個存在者——作者加)存在和如此存在這一事實以及它如何存在?!雹躘德]海德格 爾:《根據律》,張 柯譯,北京:商務印 書館,2016 年 版,第247 頁,第11 頁,第11 頁,第11頁,第249 頁,第250 頁,第251 頁,第45-46 頁?!笆澜缱鳛椤比绻ㄟ^根據律來保證,就意味著這一命題結構中的“世界”必然是有根據的,它“如此存在”以及“如何存在”將根據于某處??ňS爾在分析安東尼奧尼的《奇遇》時曾說“革新者將有他自己的展現未來的方式”⑤[美]斯坦利·卡維爾:《看見的世界——關于電影本體論的思考》,齊宇、利蕓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3 年版,第105 頁,第113 頁。,這就意味著,“展現未來”將由某種圖像的方式獲得,圖像不是偶然的產物,它必然在某一刻將揭示與世界的親緣關系,這關乎技術的“革新者”,也關乎世界將“如此”以及“如何”顯現。既然根據律可以保證命題結構的必然性,那么該保證是如何進行的呢?

第一,海德格爾通過對萊布尼茨的分析,回答了根據律的一個重要面向:依置性(Rechenschaft):“根據律在何種程度上為一切命題提供了根據,也就是說,首先把每一種命題論證為一種命題。根據律的這種特征呈現在萊布尼茨賦予此原則的那個完整的拉丁文名稱中。萊布尼茨把根據律表識為principium reddendae rationis sufficientis[應被歸置的充足根據的原理]……根據原理是應被歸置的根據的原理(principium reddendae rationis)。歸置根據(rationem reddere) 意 味 著: 回 予 根 據(den Grund zurückgeben)?!雹轠德]海德格 爾:《根據律》,張 柯譯,北京:商務印 書館,2016 年 版,第247 頁,第11 頁,第11 頁,第11頁,第249 頁,第250 頁,第251 頁,第45-46 頁。

海氏在引文中指出了根據律的核心:“把每一種命題論證為一種命題”,必然性的保證正在于它使命題結構本身是成立的。但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關鍵在于“那種作為主語和謂語的統一著的統一性(einigende Einheit)而承受著它們之結合的東西”⑦[德]海德格爾:《根據律》,張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年版,第247 頁,第11 頁,第11 頁,第11頁,第249 頁,第250 頁,第251 頁,第45-46 頁。?!笆澜纭弊鳛橹髡Z以及“是”作為謂語需要在同一個命題結構中統一起來,也就是說,“世界何以作為被生產者”的成立依據來源于命題內部的主謂結合,我們需要在主謂的統一中奠定命題成立的依據,即尋找“依置性”。當卡維爾描述“世界作為凡人”和“世界作為一個整體”時,電影經驗難于證實的困難轉化到了命題內部,內部的統一是外部解答的前提,這是我們對卡維爾遺留問題的推進,他通過對具體影片的分析,以經驗化的方式實際證成了“世界作為……”,而對命題結構進行奠基,則使這種實際證成成為可能。

但是,命題結構中的主謂結合如何做到充分呢? 海德格爾在此表現出了對“回予”的重視。他強調《萊布尼茨與阿諾德及恩斯特·馮·海森-雷恩菲爾斯侯爵的通信》中的這樣一句話:“這種根據乃是人們始終能為下述問題所回予[歸置]的那種根據,即,為何事情寧可這樣發生而不是別樣地發生?!雹郲德]海德格 爾:《根據律》,張 柯譯,北京:商務印 書館,2016 年 版,第247 頁,第11 頁,第11 頁,第11頁,第249 頁,第250 頁,第251 頁,第45-46 頁?;赜枰庵敢环N依置活動,即將目光回溯到命題本身的充分性上來,它提醒我們要時刻朝向基礎,在命題內部使“事情寧可這樣發生”。換言之,依置活動要求我們褪回到“世界”和“是”的源初關聯上來,該活動本身就是必然性的建立過程,這是存在論的奠基方式。與經驗現實暗合的是,卡維爾認為“電影自動干的唯一事情,就是重現世界?!雹醄美]斯坦利·卡維爾:《看見的世界——關于電影本體論的思考》,齊宇、利蕓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3 年版,第105 頁,第113 頁。如果世界與其圖像關系的建立是必然的,那么問題就推進到了二者關系該怎樣源初地發生? 我們認為,自動機制的運轉過程即是關系的源發境域。

第二,除依置性外,根據律為“世界作為……”的解答提供了另一種面向:表象活動?!氨硐蠡顒邮窃?現(das Vorsrellen ist re-praesentatio)。所對待者朝向進行前置活動的自我、歸于這種自我并對著它而被呈現了,被置立到一種當前中去了。按照應被歸置的根據的原理,前置[表象]活動——倘若它應當是一種認知著的活動的話——必然把所對待者的根據朝向表象活動,并且這也就意味著,回予(Reddere[歸置])給表象活動自身?!雹鈁德]海德格爾:《根據律》,張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年版,第247 頁,第11 頁,第11 頁,第11頁,第249 頁,第250 頁,第251 頁,第45-46 頁。

在引文中,re-praesentatio 一詞的前綴re 表示“返回”,海德格爾在《根據律》系列講座的第二講文稿中釋義說:“拉丁詞語‘praesentia’在德文中通常被對應譯為‘Anwesenheit’[在場狀態]或‘Dasein’[此在]?!雹賉德]海德格爾:《根據律》,張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年版,第28 頁,第104-105 頁,第105 頁,第109頁,第108-109 頁。即返回到在場的表象性上來。在“讓……對象化”活動中,被對象化之物不是再現而是返回,把尚未顯現之物置立到與自身相持立的在場上面,即將世界返回到世界圖像之中,這一返回過程就是“表象活動”。

同時,表象化與尚未開顯的存在者是相等同的,它并不增減存在者的任何內容。在等式“世界=世界圖像”中,世界與圖像之間也歸屬于這種同一性,一系列的自動投影以世界的本來面目進行,當人們觀看投影時,其實也是世界以自動的方式返回其表象中的過程??ňS爾曾表達過對表象活動進行研究的心愿:“我們希望用這種方式看到世界本身,也就是說,看到一切?!雹赱美]斯坦利·卡維爾:《看見的世界——關于電影本體論的思考》,齊宇、利蕓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3年版,第112 頁,第112 頁,第82 頁。在“=”的兩端,“世界”與“世界圖像”共同組成了一種持立關系,“=”保證了這一關系的持存,世界因自動機制的生產活動表象出自身,在光影、色彩、景深和幾何構圖中完成自己的在場,世界于此刻以表象活動的方式依置在自身的根據之中了。而自動機制的作用在于,它以必然性的方式成為了表象活動的源發動力,攝影機的自動運轉促迫世界在表象活動中成為其自身。

三、“世界圖像”的同一性邏輯:離開—根據

通過依置性和表象活動,我們確保了“世界作為……”的規定根據,“說我們希望看到世界本身,就是說我們希望得到觀看世界的條件?!雹踇美]斯坦利·卡維爾:《看見的世界——關于電影本體論的思考》,齊宇、利蕓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3年版,第112 頁,第112 頁,第82 頁。這一條件被自動機制賦予了,它作為一種源發動力,使世界與圖像之間擁有了建立關系的可能。但仍需辨析的是,在等式“世界=世界圖像”中,世界作為被生產者僅僅在持立時保持了無差別的同一嗎? 對應于卡維爾所界定的“本體論事實”,依置性與表象活動真的可以把根據徹底澄清嗎? “=”的哪一端該最終作為根據呢? 以上問題要求我們對基礎進行持續逗留。

“世界作為……”這一追問將帶領我們深入技術時代之本質。在《根據律》系列講座的第六堂中,海德格爾以聲調重讀(Betonung)的方式重新回顧了根據律的基本命題:NichtsistohneGroud,海氏將聲調的重心位移到ist和Groud之上,意在突出“是”與“根據”之間的關系,“這個‘是’命名了——盡管是完全不確定的——每每存在著的東西的存在(dasSeindesjeundjeSeienden)”④[德]海德格爾:《根據律》,張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年版,第28 頁,第104-105 頁,第105 頁,第109頁,第108-109 頁。,根據被闡釋為是存在性的,它不是邏各斯,而是某種已經在場了的、可以被觀看的對象,毋寧說,根據即是世界圖像?!跋窀鶕@樣的東西歸屬于存在。存在是根據性的?!雹輀德]海德格爾:《根據律》,張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年版,第28 頁,第104-105 頁,第105 頁,第109頁,第108-109 頁。

但是,如果“世界=世界圖像”僅僅保持了空洞、無差別的同一,世界的顯現過程不就淪為純形式了嗎? 果真如此的話,對投影的觀看又將有何意義呢? 對此,海德格爾對同一律的分析將給我們帶來啟示。在1957 年弗萊堡大學的演講中,海氏分析了“A=A”的諸種規定和條件,“=”不是同義反復的純形式,我們應該“把同一性解釋為共屬性?!雹轠德]海德格爾:《同一與差異》,孫周興、陳小文、余明峰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年版,第36 頁?!肮矊佟卑兄薪?、關聯和綜合之義,以此角度觀之,“世界=世界圖像”這一等式被突出的是“=”所表達的關系,在對根據律的重讀中,“是”與“根據”的關系深化了對“世界作為……”的討論,世界圖像作為一種表象化的存在物和根據,在等式的一端表達了與相持立一面的關聯活動,攝影機所表達的只可能是與其相持立的世界而無其他,世界作為被生產者,被牢固守護在了與自身的同一性之中。這種守護在電影經驗中真的是“難于證實”的嗎? “‘放映’指觀看的現象學事實”⑦[美]斯坦利·卡維爾:《看見的世界——關于電影本體論的思考》,齊宇、利蕓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3年版,第112 頁,第112 頁,第82 頁。,自動機制不僅是使世界成為其表象的源發動力,同時也在現實中守護著世界與其自身之間的同一性?!斑@種對立自行發生。它在作為存在者本身的本質現身者的同一者(das Selbe)中發生”⑧[德]海德格爾:《不萊梅和弗萊堡演講》,孫周興、張燈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8 年版,第65 頁。但問題并未結束。即便世界與其圖像之間保持了同一性,難道作為根據的世界圖像就具有優先地位了嗎? 海德格爾提供了如下論斷:“存在與根據‘是’同一者。存在‘是’離開—根據(Ab-Grund)?!雹醄德]海德格爾:《根據律》,張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年版,第28 頁,第104-105 頁,第105 頁,第109頁,第108-109 頁。

前綴ab 表示“離開”,海德格爾使用Ab-Grund 一詞意在打破同一,“只要存在本身在自身中是起根據作用的,它自身就始終是無根據的?!嬖凇]有掉入根據律的強力領域,掉進此領域的只是存在者而已?!雹鈁德]海德格爾:《根據律》,張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年版,第28 頁,第104-105 頁,第105 頁,第109頁,第108-109 頁。這就是說,作為根據的世界圖像并未使自身變成封閉的了,它始終在自身之內保持張力,并準備打破自身而朝向一種奠基活動。對同一性的改寫也意味著我們獲得了“世界何以作為被生產者”的發問動力,“世界作為……”被奠基于存在論的基本傾向中。具有優先地位的其實是這一命題結構本身,在結構的優先性中,對“世界”的追問將始終針對于作為根據的存在——世界圖像,這是海德格爾的現象學還原方法,也是卡維爾在生前未能充分展開的討論。同時,作為根據的存在在電影經驗又該如何證實的呢?答案仍然是自動機制,因為自動機制的生產成就了世界對于自身有差異的同一性,它使世界及其圖像成為二重性的了,“電影終于滿足了按照世界本身的形象來重新創造世界的觀念和愿望?!雹賉美]斯坦利·卡維爾:《看見的世界——關于電影本體論的思考》,齊宇、利蕓譯,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3 年版,第45 頁,第174 頁。

進一步講,自動機制使根據存在的可能性究竟是如何發生的呢? 僅僅因為它運轉的機械本性嗎? 如此說來,依其產生的根據也只是一種現代產物嗎? 對此,“對象的這種可依置性以根據律的那種不受限制的有效性為前提。如此,根據律的那種業已被得到標明的統治地位就規定了現代這一時代亦即技術時代的本質?!雹赱德]海德格爾:《根據律》,張柯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年版,第257 頁,第275 頁。

技術時代之本質,亦即圖像作為“集—置” (Gestellen),聚集了從自身而來的使世界得以可能的整體和普遍性,“集—置”表明了圖像的基底特征,現代人便坐落于其中。但這一本質“在存在歷史的第一個時代里”③[德]海德格爾:《不萊梅和弗萊堡演講》,孫周興、張燈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8 年版,第77 頁,第77 頁。便有其隱秘的發生動力了:“當我們以希臘方式思考時,Θσι?[設、置]一詞說的是什么呢? Θσι?[設、置]意味著:擺置(stellen)。這種擺置對應于Φσι?[涌現、自然],而且它是從Φσι?[涌現、自然]而來在[涌現、自然]的領域范圍內并且朝著Φσι?[涌現、自然]來規定自己的。這就指示著,在Φσι?[涌現、自然]本身中隱藏著某種Θσι?[設、置]特征?!雹躘德]海德格爾:《不萊梅和弗萊堡演講》,孫周興、張燈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8 年版,第77 頁,第77 頁。

結 語

世界=世界圖像。

這是有關思想的世界問題。自動機制雖為電影媒介的現代產物,但因圖像的“集—置”特征使其發生動力隱秘地根源于“存在歷史的第一個時代”。在“世界作為……”的命題結構中,自動機制保證了這一追問的源發性,連續的自動投影使世界源發地離開自身,并依置于表象化的圖像之中了。但世界與其圖像之間何者為規定根據呢? 海德格爾以存在論的方式提供了回答:世界奠基于世界圖像。在二者的同一性中,世界作為被生產者,以一種“本來面目”完成了自己的在場,人們觀看投影的過程,也是世界依置于自身根據的過程,整個銀幕就是一種現象學的框架。

卡維爾曾察覺到電影理論與存在論之間的親緣關系,并提出了“世界作為……”這一追問,但他認為海氏的學說能否應用于電影經驗是“難于證實的”。我們對這一遺留問題的推進在于,需將目光從外部的經驗化回答轉向結構內部,以論證命題的主謂結合是充分統一的,從而讓現實的解答方案得以可能,并使命題牢固根植于必然性之中,由此才能夠說“電影終于滿足了按照世界本身的形象來重新創造世界的觀念和愿望?!?/p>

猜你喜歡
本體論海德格爾表象
海德格爾的荷爾德林闡釋進路
實踐哲學視域下海德格爾的“存在”
繪畫往事:表象的折射
CP論題能為本體論論證提供辯護嗎?
張栻的本體論建構及其體用邏輯探析
張載哲學的本體論結構與歸宿
死亡是一種事件嗎?——海德格爾與馬里翁的死亡觀比較
透過表象看公式
教你識破非法集資及傳銷的“十三種表象”
從海德格爾的“形式指引”看《詩》《書》中的“帝”與“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