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項目化學習的基礎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2023-07-31 06:34樊雷
中小學班主任 2023年14期
關鍵詞:創新人才培養項目化學習基礎教育

[摘要] 山東省陽信縣第一實驗學校通過項目化學習的方式,將創新教育融入學科教學,融入課程發展,融入教育生態,探索基礎教育創新人才的培養路徑。通過頂層設計,探索出“五育并舉—九年貫通—適合育人”的有效路徑;以跨學科實踐活動進行學科融合,將“螺旋式”培育方式融入課程,完善“四維六域+N項目”課程體系,構建“一體兩翼”學生創新素養培育模式,形成創新人才培養教育的新生態。

[關鍵詞] 項目化學習;基礎教育;創新人才培養

過往的基礎教育相對忽視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個性、興趣、創造力方面的培養不足,在成長后期缺乏專業學習的興趣、科學研究的能力、專業發展的志向,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面臨困境。為了培養新時代學生的創新精神、創造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山東省陽信縣第一實驗學校發揮九年一貫制優勢,構建小學、初中九年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為創新人才提供高質量、多樣化和可選擇的成長空間,重點在培養模式、教學方式、評價方式、制度創新等方面進行探索和實踐,旨在培養富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未來拔尖創新人才。通過十多年的研究,探索出九年一貫制學校學生創新素養培育的運行機制,構建以創新素養為價值取向的“一體兩翼”培育模式,完善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素養的課程體系和評價體系,培養“會生活、善創新、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我校面對當前教育現狀,立志要轉變教育教學方式,帶領學生沖出應試教育的“牢籠”,讓學生在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中,由以應試為主的學習方式轉變為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創新學習方式。學校用項目化學習的方式,把打造“綠色校園”“書香校園”“人文校園”“藝術校園”“科技校園”作為辦學的長期目標,將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主的“科技校園”項目建設作為辦學的核心追求。自2010年建校伊始,就將項目化學習作為推進課程綜合化與轉變學習方式的重要抓手,不斷探索基礎教育創新人才培養的有益實踐。在多年實踐中,我們將創新人才培養融入學科教學,融入課程發展,融入教育生態,落實素養導向,轉變教學方式,促進育人實踐,從而尋找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路徑,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如下圖)。

一、將創新人才培養融入學科教學(2011—2013年)

2011年9月,我們進行了陽信縣第一實驗學校全體師生有關創新的現狀調查。根據調查結果,歸類梳理存在的問題,針對無創新意識、無創新培訓、無創新引領者的“三無”局面,我校從學科知識、課堂教學、生活實踐入手,開始創新教育的探索。我們發現,把現有的與創新相關的學科知識進行整合再教育,是一條更加便捷的發展路徑?;诖?,我們將創新人才培養融入學科教學,通過項目化主題對學科內容進行梳理和重組,再根據項目學習原則,優化設計基于真實情境的學科教學。依據課程標準、學生生活體驗和要解決的現實問題等進行項目化設計,將學科課程與項目化學習結合,讓學生重拾對學科知識的興趣,強化創新思維、鍛煉實踐能力、提高團隊協作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培養。

我們將項目化學習與創新實踐活動相結合,打造高效課堂。例如,在“體驗種植快樂 探究太空奧秘”項目化創新實踐中,我們通過整合生物學知識,了解太空種子、設計種植空間、撰寫觀察日記、分析實驗數據、反思改進方向等環節,引導學生對太空種子的種植及生長過程進行觀察探究。學校開展了“生活中的‘數與‘形”“我是戰‘疫演說家”等學科項目化創新實踐活動,也開展了“圖文繪‘疫:中小學生防疫海報創意設計”“家庭蔬菜種植園的設計與搭建”“兒童防疫用品的設計與制作”等跨學科的項目化創新實踐活動。一系列探究活動提升了學生的分析能力、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以大概念為出發點發展了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以多維指向為切入點增強了教師的項目化課程實施能力。

二、將創新人才培養融入課程規劃(2014—2017年)

這一時期,我們圍繞“勤勉、文雅、和諧、創新”的校訓,以“創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讓每一個置身其中的生命都感受到尊嚴和幸?!钡霓k學理念為指導,將創新人才培養融入課程規劃,思考課程整合化、體系化、結構化建設,探索“五育并舉—九年貫通—適合育人”的有效路徑。

其一,打造“四維六域+N項目”課程體系,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經過實踐,根據學生的知識儲備、認知規律、思維特點,在“四維六域+N項目”課程體系下,摸索出低、中、高年級“螺旋式”學生創新培養新模式。該模式堅持國家課程的守正與創新,以學科課程標準為依據,秉承“適合”這一核心教育理念,將基于項目化學習的創新教育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構建符合我校辦學特色的“四維六域+N項目”課程體系:以“基、拓、選、綜”為四個維度,構建“潤德、益智、增慧、健體、尚美、怡勞”六大學習領域,開設分級項目課程,加強課程統整,推進教育觀念的轉變、課堂教學轉型和教學方式變革,讓每一位學生的創造潛能得到充分發展。

其二,構建九年一貫創新課程,為學生帶來“可見的學習”。生活是創造的源泉,實踐的廣度決定著創造的寬度。為突破缺乏生活經驗對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制約,我們設計和規劃了一系列學科實踐性學習項目,用“動手實踐激興趣、思維訓練促能力、深度融合提素養”創新培養理念設計并構建了九年一貫創新課程,開發了低年級以“小發明、小制作、小實驗”為主題的動手創新課程,中年級以“培養發明技法、開發創新思維”為主題的思維創新課程,高年級以“創新教育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為主題的學科創新課程,以項目式學習引導學生從學科視角出發,整合多學科知識解決問題,從而促使他們的創新能力得到了良好發展。

以生物學科為例,學校教師依據課標與校際資源,開發了50個初中生物實踐性學習項目,并精心設計了每個項目的實施方案。例如,在“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學習中安排細胞模型制作項目;在“植物的主要類群”的學習中安排校園植物調查等。在具體實踐層面,學校通過任務布置、項目實施和評價,以及成果展示等全周期、全流程設計,改變了學生固有的學習方式,為學生帶來“可見的學習”。

三、將創新人才培養融入教育生態(2018年至今)

新時期,我們通過搭建平臺、專業引領、評價激勵、區域推廣,用項目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來撬動學生的創新意識,變革學校的育人方式,構建出九年一貫制學?!耙惑w兩翼”學生創新素養培育模式?!耙惑w”是指將創新素養以“學科教學→課程建設→教育生態”的實踐理路層層遞進,“兩翼”是指作為保障的管理機制和起到支撐的文化建構。學?;凇耙惑w兩翼”系統性謀篇布局,形成創新人才培養的教育新生態。

1.多措并舉,搭建培育學生創新素養的平臺

學校通過建立有效的管理運行機制,為全體學生創新素養的培育提供制度保障。以“適合”教育為內核的學校文化建設讓創新素養的培育扎根立魂。通過選課走班、創新德育、社團活動等方式實現全員育人,充分發揮家庭、學校、社會三方的合力作用,協同培育。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探索,形成了立體的創新素養培育網絡,實現了不同學段、校內與校外的互通銜接,營造出培育濃厚創新氛圍的教育生態。

2.專家引領,形成提升創新教育水平的共享機制

學校充分利用創新教育項目組和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創新名師工作室的研修平臺,先后集體學習李昌旺老師、劉松老師等全國創新專家的報告,積極參加各類創新比賽,鼓勵教師積極迎接挑戰,深化課堂改革。學校教師采用多種創新教育手段,探索跨學科、跨學段、跨學校、跨區域的課程共建共享機制,帶動一批創新教師迅速成長。在各種創意發明及創新活動中,涌現出多位創新型骨干教師,部分教師獲評全國十佳創新名師,學校的創新軟硬件建設已走在全國創新教育的前列。

3.以評促改,建立創新教育多元評價體系

通過項目化學習,學校實現了創新教育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課堂評價也更加有利于創新人才培養。學校形成了多元評價體系,實現了評價的融合發展,推進了過程評價與終結評價、內部評價與外部評價的整合。另一方面,創新教育中的教、學、評的一致性建設為扎實有效地開展創新教育活動和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也起到了積極的助推作用。

四、創新人才培養的成果

課程實施柔性地改變了學校教育生態,提升了學生創新能力?!盎陧椖炕瘜W習的基礎教育創新人才的培養”教育模式課程化、全員化實施,創新思維的培養已融入每一門學科,我校開發編寫《創新讓每個孩子都有出彩的機會》《給孩子一個鮮活的生物世界》《黃河三角洲野生植物的開發利用》《體驗種植快樂 探究太空奧秘》等十余本校本教材,構建出九年一貫制學?!耙惑w兩翼”學生創新素養培育模式,最終形成創新教育新生態。學校一萬多名學生在創新教育的熏陶下,為自身的持續發展奠定了思維基礎。目前,我校師生已經榮獲國際、國家、省、市級科技創新成果500余項,專利授權11項,多名學生的科技論文在國家、省級雜志發表。

創新教育成果在全國范圍內得到了較高評價和廣泛應用。2011年,我校開始創新教育的實踐探索,經歷了個人實驗、學校推介、區域推廣等階段,在各地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盎陧椖炕瘜W習的基礎教育創新人才的培養”教育模式校本課程教材《創新讓每個孩子都有出彩的機會》已被沈陽出版社出版并被江蘇省南京市、黑龍江省蘭西縣、安徽省蕪湖市、山東省臨淄市臨淄區、重慶市渝中區、海南省萬寧市等多地多所學校借鑒使用。開展的活動和取得的成果被光明日報、精神文明報、山東教育報、山東教育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宣傳報道50余次。陽信縣第一實驗學校被評為全國創新教育實驗學校、全國十佳創新名校、中科院未來科學家培養教育基地等稱號。

綜上,以項目化學習的方式來推動基礎創新人才培養,將教育問題、教育設想轉變為研究項目,這對學校和教師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我們嘗試組織團隊力量對項目化活動進行解讀和審核,梳理研究脈絡、整理研究素材、確定研究計劃,以期降低項目操作的難度和復雜性,助力項目的有序開展。當今世界,科技與人才競爭日趨激烈,我們需要更有效、靈活、科學的人才選拔培養的機制,發揮基礎教育應有的責任和擔當,培養更多服務于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創新人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建設創新型國家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樊雷,楊芳.全員參與科技創新教育模式構建與實施:基于培養鄉村學生的創新素養[J].現代教育,2019(06).

[2]舒俊波,周愛芬.以學科項目化學習推動育人方式變革[J].中學語文,2022(16).

[3]朱永新,褚宏啟.發現和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1,43(06).

樊 雷? ?山東省陽信縣第一實驗學校。

猜你喜歡
創新人才培養項目化學習基礎教育
以項目化學習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實踐教學策略研究
當項目化學習遇見STEAM課程
供給側改革下營銷創新人才培養思考與實踐
創新性科研人才的培養模式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政策話語的遷嬗
教育均衡發展:現代教育發展的新境界
“中國夢”之中國“自主高考”夢
基于微課應用的專遞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實驗教學改革探索
高??蒲袌F隊與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