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推“雙減”建立教育發展新生態

2023-09-01 00:55郝秀斌曾理張力強
成才之路 2023年23期
關鍵詞:全面發展高質量發展雙減

郝秀斌 曾理 張力強

摘要:“雙減”政策經過近兩年的貫徹落實,已取得較大成效,貫徹了素質教育和全面發展的理念。深入推進“雙減”,建立有序、公平、均衡、和諧的高質量教育新生態,需要優化頂層設計,明確培養目標,直視校外培訓機構價值,對課后服務、隊伍建設、評價體系進行完善,堅持良性教育評價導向。

關鍵詞:“雙減”;教育;高質量發展;新生態;素質教育;全面發展

中圖分類號:G40-011.8;G52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23-0053-04

基金項目: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雙減”專項課題“‘雙減政策落實困境與‘雙增實施對策的研究”(編號:GS[2021]GHBZX185)

2021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要“構建高質量的教育體系”和“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1],要求建立健全教育評價制度和機制,發展素質教育,在學生的培養方面要堅持立德樹人,增強文明素養、社會責任意識、實踐本領,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同年7月,《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意見》)發布?!兑庖姟分赋?,要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做到應教盡教,整體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完善作業管理辦法,提升課后服務水平,讓學生學習更好回歸校園[2]。以“高質量發展”為最終目標,以“雙減”為建設手段,在二者的協同作用下,“改革”已成為新時代背景下教育發展的關鍵詞。自“雙減”政策提出以來,各地教育部門開始落地實施,具體減負的成效如何?立德樹人、“五育”并舉、創新驅動發展又面臨哪些挑戰?如何建立高質量發展新生態?這些問題值得我們關注。

一、各地“雙減”政策實施成效概述

1.監督管理體制逐步完善

改革初期,部分地區未能形成合理的配套監督和管理制度,例如課后服務的質量標準不明確,收費差異較大,收入分配、績效考核方面存在不明晰、不合理之處,還有部分學校未能因地制宜,在學校師資、場地、經費等有限的情況下,籌劃不夠合理,與社會機構共贏的意識薄弱,課后服務、社團活動未能高質量設計和開展。

2021年5月至7月,全國24.8萬所學校在教育部的督導下開展“雙減”和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管理等“五項管理”的落實工作,初步建立了“雙減”和“五項管理”機制,《教育督導問責辦法》也隨后出臺[3]。2021年6月,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負責中小學、幼兒園的校外教育培訓管理工作,實施校外教育培訓綜合治理[4]。隨后各校結合《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先后出臺教學質量評價方案、課后服務的監督管理制度、教師課后服務補助管理辦法、課后服務工作實施及評價方案,以及校外培訓機構參與課后服務的準入制度等政策,監督管理體制逐步完善。

2.校外培訓機構規范化

教育部組織各地于2022年4月至6月進行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治理“回頭看”工作,通過全面排查,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查處,全面規范校外培訓秩序。截至2022年5月31日,已完成全國63%的縣(市、區)內14萬個培訓機構排查,發現有問題機構3743個,通過關停取締、限期整改等措施,對“假注銷、真運營”機構、以非營利外殼違規開展營利性行為的機構,以及違規收費、隱形變異機構予以處置,整改率達94%[5]。在國家大力治理下,校外培訓的亂象已經得到遏制,轉型或新建的非學科類培訓機構,為素質教育和學生自由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3.作業負擔明顯減輕

各地通過政策導向、課題支持等方式出臺作業管理規定,開展作業設計和作業管理研究,各層次、各年級的機械性課后作業量減少,尤其是小學一、二年級,大多數學??梢宰龅讲徊贾脮婕彝プ鳂I,學生、家長負擔得以減輕。廣州市頒布《廣州市教育局關于加強義務教育階段作業設計與實施的工作指引》,并針對作業設計出臺《廣州市義務教育階段小學語文等12個學科作業設計與實施示例》等系列文件,從作業總量控制、完成指導、批改反饋、調研評估等方面進行教研設計和教學實施,提高了作業設計質量和管理水平[6]。重慶市公布《義務教育階段語文等12個學科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意見》,對中小學12個科目的作業設計和實施進行指導,開發了大量基礎教育和中職教育各學科、各學段在線優質課程資源并通過“重慶云課堂”平臺免費開放[7]。甘肅省金昌市連續出臺《金昌市作業設計十項原則》《金昌市作業批改十條建議》《金昌市教育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作業設計與使用指導意見》等一系列作業設計和布置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指導作業優化設計,切實減輕學生作業負擔[8]。

4.家校減負共識基本達成

在“雙減”落實初期,家長對“雙減”的政策感知和需求差別較大,較難達成一致,呈現“三段式”需求。一是“一刀切”,抵觸一切形式的“作業”。二是“傳統式”,有不少家長在學校不布置作業后對學生成績擔憂,私下給學生布置作業。三是“加碼式”,這部分家長受傳統思維和社會意識形態影響,將學生的全面發展、素質教育與特長培養畫等號,試圖通過報大量的非學科類培訓班來給學生加碼。加之藝術、體育及科學等科目正逐漸納入中、高考的考核,部分家長對特長培養的熱情和投入有增無減。后兩種情況從某種程度上造成了“學校減,家長增”的狀況。

經過家校近兩年的磨合,家校減負的共識基本達成,“一刀切”的呼聲已經減弱,以金昌市為例,學校小學一、二年級基本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三年級以上適量布置作業,甚至將部分書面作業轉變為聽說讀記、主題研究、手工創作及網絡學習等形式。當前,很多家長和教師對線上授課、網絡學習、媒體推送、在線測試等新的學習形式已經逐漸適應,家校聯系更加緊密,配合更加默契,較好地保證了教學質量。

5.教學質量明顯提高

在“雙減”初期,教師在課程設計、作業設計、教學觀察與評價、線上教學資源的準備與制作等方面需要做出變革與創新,教學研究需要傾注大量精力,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身心壓力較大,課后服務的課程體系不夠科學,教學資源也較為傳統。

隨著“雙減”的推進,教師在教學創新和教學改革方面已經積累一定的經驗,從“適應期”逐漸步入“增長期”,能夠合理協調自己的家庭與工作,逐漸適應新工作常態,表現為教學設計更趨于時代化、智能化,課堂教學和課后服務質量明顯提高,教學手段從單一的理論授課發展到虛實結合、視聽結合、手腦并用的多元化教學,教學形式從傳統輸送式逐漸向交互式、探究式和創新式發展,內容更加突出立德樹人和“五育”并舉,通過正向引導和文化引領,培育學生核心素養。例如成都成飛中學推行新授課、復習課、講評課“三課四步曲”教學和作業“七約定”制度,開設“航空科技教育”主題課程,取得了較好的成效[9]。江蘇省將剪紙、麥秸畫、戲劇等民間手藝和非物質文化傳承等內容加入到課后服務中,既是傳承又是示范,效果顯著[10]。這一系列的變化貫徹了素質教育和全面發展的理念。

“雙減”從減輕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出發,帶來了教育系統的整體性改革,取得了不小的成效,社會正向效應已經凸顯。

二、深入推進“雙減”建立高質量發展新生態的策略

“雙減”的核心目標是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通過家、校、社會、師生合力產生協同效應,保證教育的公平化、優質化,構建有序、公平、均衡、和諧的高質量教育新生態,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11]。目前,教育正處于向高質量發展的“過渡區”,要深入推進高質量發展,就要深入挖掘實施過程中的關鍵問題和不平衡點,踔厲奮發,使教育生態向更加和諧、有序的方向發展。

1.依據高質量發展內涵,優化頂層設計

在教育強國和創新發展理念的驅動下,高質量、優結構、強創新已經成為我國基礎教育發展的新名片,也是進行頂層設計的基礎和依據。要從教育的“廣度”“深度”與“溫度”三個維度發力。一要充分考慮時代特征和未來發展,將先進理念、前沿知識、設備、場地及專業人才及時引入教學,并入鄉隨俗,營造對學生適用的知識環境,使學生逐步與現代化接軌,讓教育有廣度;二要根據教學優勢、資源狀況和學情實際,因地制宜、弱化短板、優化教育格局,走向內涵式發展,讓教育更有深度;三要在教育的模式、路徑及機制體制等方面進行變革,既要突出教育的公平性、均衡性、可持續性,又要體現教育的個性化、彈性化和人性化,讓教育有溫度。深刻解讀新課標,加強課程內涵建設,突出課程內容的靈活性、時代性和創新性,為學生的全面、健康、自由發展和潛能的激發提供機會。

2.明確培養目標,將立德樹人落到實處

新時代的教育應明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我們要構建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體系,學校作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主陣地,要把立德樹人深刻融入教育的各個環節,將愛國主義情懷、傳統美德、民俗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勞動精神、創新思維等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另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其積極作用也不可忽視,學校應深化家校協同育人意識,繼續強化家庭作為德育工作重要陣地的作用。只有家?!半p劍合璧”,才能確保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共同為黨和國家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3.健全教育評價體系,堅持良性教育評價導向

長期以來,部分家長和學校深陷“唯分數、唯排名、唯升學”的評價圍城,使得部分學生缺少進一步發展的機會。要使學生真正從“應試教育”和統一標準突圍,無疑需要轉變人才發展理念,探索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的彈性培養模式,對作業布置、課程設置及測試評價等進行合理設計,使不同層次和特長的學生都有選擇的權利、發展的空間。

進行考試評價改革,制定科學合理的教育評價質量標準,健全教育評價體系,對于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至關重要??梢酝ㄟ^政策支持、制度干預和積極的社會宣傳,鼓勵發展學生的興趣特長和創新技能,將多元評價理論引入考試評價體系,在全社會范圍內形成良性的教育評價導向,打破“唯分數、唯排名、唯升學”的桎梏,減輕學生和家長的升學焦慮,為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和個性發展掃清障礙。

4.直視校外培訓機構的價值

國家和地方對校外培訓機構進行清理與整頓,在很大程度上肅清了雜亂無序的校外培訓環境,使得校外培訓機構管理更加規范。作為學校教育的一種補充,合法合規的校外培訓機構有利于學生的素質教育和全面發展,因此,應正視合法合規的校外培訓機構的價值。對于合法合規的校外培訓機構,要正確引導,使其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素質教育。常州、武漢等多地已經出臺相關政策,將校外培訓機構納入課后服務,在學校資源受限的情況下,這種合作模式值得借鑒,能夠達到“雙贏”的目的。除此之外,各地的綜合實踐基地應擔負起素質教育的重任,綜合實踐課程應做好統籌規劃和價值引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5.提升教學活動質量,完善配套體制

總體來看,當前包括課后服務在內的教學活動呈現百花齊放的繁榮局面,但不難發現,這種高質量的教學實踐多出現在教育發達地區或教育不發達地區的一些典型課程中。部分教育不發達地區的課后服務的主題仍是完成作業,特色發展、社團活動等個性化課程占比較小,且優質課程資源搶手,學生選無可選,教學質量的評價準則并不完善。為此,建議加大經費支持和區間合作,持續完善課后服務收費、教師薪酬、課程質量管理與評價制度,深挖教育現代化、立德樹人、“五育”并舉等先進教育理念的內涵,做好課程創新、技術創新、理念創新,充分利用綜合實踐基地等資源,將素質拓展、文化推廣、人工智能、空間探索等元素納入課程設置,采用分層輔導或選修課的形式,提高學生興趣和學習效率,真正提供學生“對口”和家長滿意的課后服務。

此外,還需要從根本上改變教師的“作業觀”。減負不是單純地把作業從課外轉移到課內,也不是單純地減少作業數量,而是從根本上轉變思路,把握作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根本導向,改變作業形式和完成方式,將分散的知識區塊和技能模塊進行整合,開發學生覺得“有趣”的、“愛做”的作業。

6.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部分教師并未對教育高質量發展有深刻的認識,因此對素質教育的新變化和新要求無法適應,在課堂創新、提質、增效上有所滯后。隨著課后服務的范圍擴大和要求提高,其對教師的素養要求會更高。因此,要加強教師隊伍和教育現代化建設,引進人才,優化師資結構,強化師德師風建設,重視教師專業能力提升,使專業人才能夠利用智慧校園、全息技術等現代化教學終端進行教學和管理,減少無意義的會議、培訓,依據教學需求,緊扣課程標準進行教學,使教師有時間、有資源、有觸動地開展創新設計,打造品德高尚、專業出眾、能力突出、理念先進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三、結語

經過近兩年的落地實施,“雙減”工作已初見成效,但距離達成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尚有差距。因此,要根據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培養目標,以及學校、學生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從教育的“廣度”“深度”與“溫度”三個維度充分發力,優化頂層設計,提高教學質量,堅持良性教育評價導向,發揮好家庭教育的協同作用,建立有序、公平、均衡、和諧的高質量教育新生態。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EB/OL].(2021-03-13) [2023-02-22].http://www.gov.cn/xinwen/2021-03/ 13/content_5592681.htm.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EB/OL].(2021-07-24)[2023-02-22]. http://www.moe.gov.cn/ 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107/t20210724_546576.html.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4.8萬所學校接受“雙減”督導基本實現全覆蓋[EB/OL]. (2021-09-01) [2023-02-22].http://www.moe. gov.cn/fbh/live/2021/53675/mtbd/202109/t20210901_557367.html.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辦公廳關于成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的通知[EB/OL].(2021-06-15)[2023-02-22].http://www.moe. gov.cn/srcsite/A04/s7051/202106/t20210615_538134.html.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堅持力度不減勁頭不松推進義務教育階段校外培訓治理“回頭看”持續深入[EB/OL].(2022-06-23)[2023-02-22].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22 06/t20220623_639908.html.

[6]方曉波.“雙減”政策背景下廣州市優化作業設計基本思路與實施路徑[J].教育導刊,2022(01):12-22.

[7]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我院召開“雙減”工作會[EB/OL].(2021-11-12)[2023-02-22].http://www.cqjy.com/yjdt/content_1 4295.

[8]張佳瑩.推動“五育并舉”助力“雙減”落地———金昌市推進“雙減”工作一周年記[EB/OL].(2022-08-09)[2023-02-22].https://learning.sohu.com/a/575423527_121123710.

[9]余泓.“雙減”背景下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以成都市成飛中學為例[J].教育科學論壇,2022(02):78-80.

[10]羅梟,侯浩翔.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對“雙減”的政策感知分析與改進建議[J].中國電化教育,2022(03):22-29.

[11]羅濱,高淑英.“雙減”背景下學校高質量發展的思考[J].基礎教育課程,2022(01):9-14.

Deeply Promoting "Double Reduction" and Establishing a New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or Education Development

Hao Xiubin1, Zeng Li2, Zhang Liqiang1

(1. Jincha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 Gansu Province, Jinchang 737100, China; 2. Department of Metallurg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Gans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of Nonferrous Metallurgy, Jinchang 737100, China)

Abstract: After nearly two years of implementation, the "double reduction" policy has achieved significant results, implementing the concepts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To deepen the promotion of "double reduction" and establish an orderly, fair, balanced, and harmonious new ecosystem of high-quality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optimize top-level design, direct vision to the value of off campus training institutions, improve after-school services, team build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s, and create a benign education evaluation direction.

Key words: "double reduction"; education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new ecology; quality education;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猜你喜歡
全面發展高質量發展雙減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如何做好新時期的黨政工作
建筑設計創新與可拓思維模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