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歷史綱要(下)》中國史內容教學研究

2023-09-01 07:37曾憶
啟迪與智慧·上旬刊 2023年8期
關鍵詞:教學研究高中歷史

曾憶

摘要:普通高中歷史教科書《中外歷史綱要(下)》帶領學生學習的是世界史,教材的重點內容為中國之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世界史,但瀏覽課本可以發現,其中包含很多中國史內容,展現了世界史視角下對中國史的觀察與思考。對于下冊所涉及的大部分中國史內容,學生在《中外歷史綱要(上)》已學習過。那么,當學生再次遇到這些內容時,歷史教師該如何進行教學處理呢?首先,文章將《中外歷史綱要(下)》所涉及的中國史內容分為“聯系交織”“專門設立一個子目”“教學輔助欄目”“探究與拓展”四類,然后提出對《中外歷史綱要(下)》中國史內容教學的幾點建議。教師應重視中外歷史橫向和縱向的聯系,采用多種方式進行中外比較,幫助學生形成清晰的時空觀念。其次,在適當的時機可以引導學生回歸上冊進行復習,提升學習效果;同時要明確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難點,避免主次顛倒。最后,可以結合中外比較、聯系的綜合性考題,實現以題促教。

關鍵詞:《中外歷史綱要(下)》;中國歷史;高中歷史;教學研究

高中歷史統編版教科書《中外歷史綱要》分為上、下兩冊,下冊教材的中國史內容有其自身獨特的敘述方式與作用,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用科學的方法,采取多種方式,做好聯系與比較,同時分清主次,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文章先對《中外歷史綱要(下)》中涉及的中國史內容做分類梳理,然后提出對《中外歷史綱要(下)》中國史內容教學的四點建議。

1 ? 《中外歷史綱要(下)》中國史內容分類梳理

1.1“聯系交織”類

“聯系交織”類在下冊的課本正文中最為常見,在重點介紹外國史的行文中穿插與中國史相關的內容,或者僅有三兩字的一筆帶過,或者用一段文字作簡要分析介紹,雖簡短,但很好地做到了中外結合,拓寬了學生的視野?,F將相關內容羅列如下:

第1課中有中國培育出的水稻和粟、中國的黃河和長江流域是最初的文明出現地之一;第2課第三子目最后一段介紹漢朝和羅馬帝國通過古絲綢之路進行經貿和文化交流;第4課涉及的內容有中國的造紙術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日本和新羅模仿中國的政治制度建立中央集權國家、16世紀末的中朝抗日戰爭;第7課第二子目中介紹了新航路開辟后白銀大量流入中國的情況;第12課中涉及葡萄牙在中國澳門建立商站、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13課亞洲的覺醒介紹中國辛亥革命;第16課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第一次國共合作、北伐戰爭、中共領導反帝反封建斗爭;第17課中國從局部抗戰到全面抗戰,開辟對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戰的東方主戰場;第18課中國成為國際社會中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第22課中國進一步改革開放?!奥撓到豢棥鳖愔袊穬热莘植荚谌珪?3課中的11課,9個單元中的7個單元??梢?,雖然筆墨不多,但分布很廣,且這部分內容是不可少的,有其自身存在的意義。

1.2“專設一個子目”類

《中外歷史綱要(下)》重在介紹中國之外的世界史,所以在下冊課本中專門設立一個子目來介紹中國史相關內容的數量極少,僅有第20課第三子目: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與第23課的第三子目:在合作共贏中促進全球共同發展,主要內容分別為簡筆勾勒從新中國成立至今的發展概況和當代中國為世界做出的貢獻。

1.3“教學輔助欄目”類

課文正文之外用橙色底紋裝飾的歷史縱橫、學思之窗、史料閱讀三個欄目是教學過程中良有助益的輔助欄目,對相應知識點進行補充和擴展,很好地彌補了正文不能大量展示史料與設問的不足?!吨型鈿v史綱要(下)》中的三個輔助欄目涉及中國史內容的共計7課,涉及4個單元。從總體來看,內容并不多,且都為展示中國與世界的交流聯系的內容。

1.4“探究與拓展”類

每課最后的“探究與拓展”欄目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起到鞏固與拓展的作用,分為問題探究和學習拓展兩項,主要通過材料分析探究問題和布置學生親自動手查找資料延伸拓展兩種方式呈現。此欄目的作用往往被歷史教師所忽視,而用大量課后練習題代替。下冊的“探究與拓展”有一些內容涉及中國史內容。

2 ? 《中外歷史綱要(下)》中國史內容教學策略

2.1重視縱橫聯系,進行中外比較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新課標)對必修模塊的學業要求明確指出:學習本模塊之后,學生能夠對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的發展建立多方聯系,以此解釋歷史。凸顯了中外史的聯系、比較的重要性。

通過上述對《中外歷史綱要(下)》中國史內容的分類梳理可以看出,下冊作為兩冊教材中介紹世界史的一冊,其重點絕不在中國史。但中國作為世界的組成部分,在學習世界史時也絕不可因上冊詳細介紹過而直接省略,這樣容易給知識體系尚不完善的高中學生以中國與世界分裂之感?!吨型鈿v史綱要(下)》課本采取滲透的方式呈現中國史。

學生對本國歷史具有一種天然的親切感,更易于以中國人的思維來看待歷史問題,再加上上冊已經詳細學習過中國史,有較為牢固的知識基礎。教師如果在授課的過程中能適時補充聯系與中國史相關的內容,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知識出發學習和分析世界史,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和理解外國歷史,而且在運用多種方法進行聯系比較的過程中,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家國情懷、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唯物史觀五大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2.2借機回歸上冊,提升學習效果

在學習下冊中國史相關內容時,歷史教師不妨引導學生翻開上冊課本和學生自己的課堂筆記,快速回顧上學期所學內容。通過教師提綱挈領、重點突出的講授,回歸上冊,讓學生復習本課涉及的中國史內容。在學習新課的同時也對上冊內容進行了復習,雖然不一定十分深入有效,但也可以減輕高二沒有選擇歷史將要參加學業水平合格考試的學生的復習壓力,對于選擇歷史的考生,則更是有助于加強其記憶與理解。但同時,要注意把握好度,并不是每當看到出現與中國相關的內容時都要采取此種方法,那樣反而會打亂課堂結構,影響教學效率。并非重點的內容教師就可以簡單處理,而那些占了一段甚至更多篇幅的內容就可以采取此種方式。

參考文獻:

[1]晏紹祥.統編高中歷史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下)》的總體構架及主要線索[J].課程·教材·教法,2020,40(6):16-21,36.

[2]武文,林平.統編高中歷史必修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下)》教學指導與實施建議[J].遼寧教育,2020(9):60-68.

猜你喜歡
教學研究高中歷史
高中歷史自主探究教學的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復習課教學研究
高中數學教學研究
討論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基于選考背景下的高中歷史教學隨想
高中歷史學科高效課堂的構建
高中歷史的學習感悟
交替傳譯中聽記平衡教學研究
包產到戶與包干到戶——岳麓版高中歷史教材商榷
中職高考與教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