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課堂中實驗教學的有效應用

2023-09-01 02:46呂萌萌
啟迪與智慧·上旬刊 2023年8期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課堂教學

呂萌萌

摘要: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對于物理教學來說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初中生剛剛接觸物理,缺乏物理學習的思維,實驗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他們的操作能力和創新意識。所以,教師可以將實驗教學應用到初中物理課堂中,促進學生融入課堂,積極地探索物理知識,從而使其形成結構化的知識體系,實現全面發展。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實驗

初中是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初始階段,此階段的學生好奇心強,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活躍在物理課堂中。實驗是物理學科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師應精心設計教學流程,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實驗的驅動下,主動思考、積極探究,提升物理綜合能力,讓初中物理課堂凸顯生命的活力和精彩。

1 ? ?巧用實驗教學,實現教學形式多元化

以往的物理實驗僅僅局限于課堂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缺陷,而且有些實驗課堂還很枯燥,這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由于學校缺少器材,導致有些實驗不能清晰地展現在學生的面前,這將直接影響學生對器材的認識、使用,也會影響學生后續的學習。信息化背景下的初中物理課堂,教師可以對實驗教學進行多元化的改進,以別樣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更深層次地進行科學探索,從而提升物理課堂教學成效。

1.1巧用實驗故事,實現學習延伸

物理教學有時會很枯燥,很難使學生產生興趣,而沒有興趣的學習必定低效。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實驗教學中加入小故事,以實驗小故事作為前奏,可以使實驗教學變得有趣、有味,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充滿期待??梢?,對實驗教學進行改進,可以讓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走向“主動”,有助于提升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2巧用實驗視頻教學,使學生有清晰的認知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利用器材進行實驗時,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學生對器材的使用、認識都不是很清晰,不利于學生后續的學習。因此,教師在進行實驗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彌補實驗教學的不足,將實驗內容通過多媒體清晰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這樣的教學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對實驗器材有清晰的認知,而且能夠培養學生思維的嚴謹性。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利用視頻輔助實驗教學,可以將實驗的方法、過程清晰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其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深刻的印象,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認知,并使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2 ? 搭建實驗平臺,促進思維發展

實驗對學生物理思維的發展有著促進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為學生搭建實驗平臺,讓學生在實驗中進行探索,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激活他們的思維,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持久、深入、有序。

2.1搭建實驗探索平臺,激活論證思維

新課標要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活躍在課堂中。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引入實驗,讓學生循序漸進地進行知識探索,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變得更加積極,讓學生在思考、分析、探究中實現知識的內化,并使他們在此過程中經歷知識論證的階段,激活他們的論證思維,從而提升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浮力》一課中,教師在講授“探究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這部分內容時,為了活躍課堂氣氛,引導學生經歷探索的過程,為學生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先展示實驗所用的器材——彈簧秤、塑料球、玻璃杯、水、食鹽,教師用彈簧秤稱量了塑料球的重力并展示給學生,接下來把水倒入玻璃杯中,引導學生進行初步探索,并讓學生觀察將塑料球放入水里的過程中,彈簧秤的讀數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學生的探索熱情被激發,集中注意力觀察彈簧秤的讀數變化,同時教師有意識地減慢動作,以便學生能夠自己去發現,隨著塑料球進入水中直到完全沒入為止,彈簧秤的讀數在不斷減小,教師提問:讀數為什么會減???接著教師繼續向下移動塑料球,學生卻發現彈簧秤的讀數竟然不變了,這是為什么?浮力的大小到底跟什么有關系呢?這時學生已經有了參與探索的主動性,自然會積極動腦思考、分析。學生對比了塑料球完全進入水之前和之后,彈簧秤的讀數減小最后不變且小于塑料球的重力,說明塑料球是受到了浮力的作用,塑料球進入之前和之后的讀數不同是球在水里的部分不同——體積在不斷增大,最后不變,那會不會是浮力與體積有關?接著教師把食鹽撒入水中,學生驚奇地發現,彈簧秤的讀數更小了,學生馬上就意識到浮力又變大了,再次比對,學生思考浮力是不是與液體的密度有關。在探索中,學生對浮力大小的決定因素產生了深刻的印象。

教學中,教師巧用實驗,再加上適時引導,使學生經歷思考、探索的過程,將所學知識及時融入原有知識體系,無形中激活了學生的論證思維,讓物理課堂變得更有活力。

2.2搭建開放實驗平臺,激活創新思維

以前的課堂教學大多是教師的一言堂,學生處于被動聽講狀態,這影響了學生的課堂參與性,高效學習便無從談起,導致學生難以取得預期的學習效果。新課標要求優化傳統教學模式,讓學生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教師可以從課堂活動入手,為學生搭建開放的實驗平臺,給他們提供參與、探究、展示的機會,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達到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

例如,在教授《光的折射》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光的折射知識點,教師為學生引入了開放性實驗。并給學生提供了機會,使學生能夠進行自主實驗,教師為每個學生發了一杯水、一根筷子、一個激光手電筒、一塊方形的厚玻璃板。因為教師留了預習作業,學生對光的折射已經有了一些認識。學生先是觀察眼前的實驗器材,經過思考、分析,開始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實驗。有的學生把筷子放入水杯中,發現筷子彎了;有的學生用激光手電筒照射水面,開始是豎直照射,發現光的路徑沒有發生改變,當改變照射方向時,學生發現光在水中改變了方向;還有的學生利用激光手電筒照射厚玻璃板,并從側面觀察光在玻璃板中的路徑,最后光從玻璃板的另一個面射了出來;有一個學生竟然把激光手電筒放到了水里,使光從水中射入空氣中,發現空氣中的光要比水中更偏離法線。在多樣化的自主實驗中,學生邊實驗邊觀察并思考、分析,明白了光也可以從水(或玻璃)射向空氣中;當光垂直界面入射時,光線路徑不發生改變;光從空氣進入水(玻璃板)中會發生光的折射,并且光線會較空氣中更偏向法線,學生甚至明白了入射角和折射角是相對的,所以不能籠統地說入射角總是大于折射角。

可見,教師針對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了開放性實驗,使學生在開放的氛圍中有了自主實驗的機會,滿足了他們自由思考、探究的需求,這有助于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讓物理課堂變得更加高效。

3 ? 創設有效實驗,提升綜合能力

課堂教學要求全員參與,可是由于物理學科的特點,使很多學生面對物理知識時望而卻步,喪失主動學習物理的自信心。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創設有效的實驗,引導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實驗中,主動地獲取物理知識,提升物理綜合能力。

3.1創設分組實驗機會,增強合作意識

在傳統教學中,為了節省教學時間,對實驗的教學安排多是教師用“講”來替代“做”,學生對實驗的概念僅僅局限于“背”實驗,這樣的實驗教學只能讓學生對物理學習喪失興趣。新課標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力,而初中物理課堂中有很多實驗課,這些實驗要求學生在實驗室分組進行操作。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分組實驗的機會,讓學生主動參與其中,降低學習的難度,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凸顯實驗的價值。

例如,在教授《凸透鏡成像的規律》一課時,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實驗中,教師安排了分組實驗教學內容,將學生領到實驗室并進行了分組。每個小組分得了一組實驗器材——光具座、蠟燭、凸透鏡、光屏。學生先熟悉實驗原理,然后開始討論實驗步驟、實驗分工,最后形成一致意見后,大家開始按照分到的任務進行動手操作。學生先把實驗器材按照順序擺放好并調整好中心位置重合,之后負責移動蠟燭的學生把蠟燭從離凸透鏡比較遠的位置挪到下一個位置,這時負責光屏的學生開始移動光屏,直到得到了清晰的蠟燭的像,負責移動蠟燭和光屏的學生把二者距離凸透鏡的距離報告給負責記錄的學生,同時也把所成像的種類(倒立還是正立)記錄清楚,接著移動蠟燭、光屏,記錄數據……在小組成員的共同參與下,學生得到了一些成像數據,最后根據成像數據,結合學過的凸透鏡相關知識,共同探究凸透鏡成像的光路圖,從而對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有了清晰、深刻的認識。

教師針對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分組實驗,使班級中的每個學生都有了參與實驗的機會。學生在合作中突破了學習難點,順利得出了實驗結果。在此過程中,教師不僅讓學生體驗了參與實驗的樂趣,而且有效地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3.2創設分層實驗機會,提升學習能力

學生的學習能力存有個體差異,新課標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能力差異,進行分層教學。在新課標背景下,為了開展差異化教學,激發每個學生的求知熱情,教師應另辟蹊徑,探尋有效的教學策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最大化發展。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分層實驗的機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實驗中都有相應的收獲,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的自信心,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授《電路連接的基本方式》一課時,教師按照學習能力的強弱把學生分成了學習能力強、一般、弱三個層級,并對各個層級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實驗要求。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在連接電路的基礎上設置了一些故障,使學生在結合理論知識進行操作的同時對知識進行拓展。隨著故障的解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對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教師要求其動手連接電路,并對串聯、并聯電路有清晰的認識,在保證正確連接的基礎上還能對電路進行靈活組合,這樣要求的目的是讓這個層級的學生對基礎知識做到熟練、準確地掌握,提升他們運用知識的能力;對學習能力弱的學生,教師要求其認識串聯、并聯電路,并能進行實際連接,這樣要求的目的是增強這個層級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信心。在分層實驗任務中,各個層級的學生都能積極融入實驗中,從而對所學知識有深刻的理解。

總之,在初中物理課堂中引入實驗教學,可以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高效學習,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讓物理課堂更有廣度、厚度和深度,從而不斷地提升學生的思考力、辨析力和創造力。

參考文獻:

[1]劉宗梅.淺談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的策略及問題[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6 (16):54.

[2]任二德.基于生活化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模式分析[J].教育界,2021(15):42-43.

猜你喜歡
初中物理實驗課堂教學
記一次有趣的實驗
做個怪怪長實驗
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切入生活,構建魅力初中物理課堂
微課對提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課標下物理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研究
NO與NO2相互轉化實驗的改進
實踐十號上的19項實驗
且行且思,讓批注式閱讀融入課堂教學
對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