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能型社會建設中職業教育技術技能人才供需匹配性的實證分析

2023-09-09 10:49繆昌武
教育與職業(上) 2023年9期
關鍵詞:學歷職業教育技能

[摘要]職業教育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需求的匹配度是提升技能型社會建設成效的重要因素。從學生、院校管理者和企業管理者三個層面開展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匹配性調查研究,發現存在技術技能人才供給與需求不匹配、培養主體與需求主體對技術技能人才認識不匹配、人才培養對象對自身素質的認識與社會需求不匹配等問題?;趯嵶C研究結果,提出開展職業教育政策實施效果評估,提升職業教育辦學質量;扭轉職業教育內部“重學歷”觀念,強化不同學段學生技能培養;創新產教深度融合體制機制,深化校企雙主體協同育人;優化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方式方法,倒逼職業院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對策建議,以期為技能型社會建設和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實證參考。

[關鍵詞]技能型社會;職業教育;學歷;技能

[作者簡介]繆昌武(1965- ),男,江蘇泰州人,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博士。(江蘇? 南京? 211168)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2年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重點課題“高職教育賦能技能型社會建設的支持體系研究”(課題編號:B/2022/02/48)和2020年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創新團隊“新時代高職教育現代化建設研究創新團隊”(課題編號:蘇教社政函〔2020〕20號)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23)17-0036-08

建設技能型社會,“人人擁有技能”是根本目標和落腳點。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明確將大國工匠和高技能人才作為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都要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而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實現“人人擁有技能”目標,關鍵在職業教育。職業教育作為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核心載體,承擔著為技能型社會建設輸送各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的任務。然而,長期以來,職業教育所培養的技術技能人才與行業企業崗位需求的匹配度并不高。為了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與行業企業需求的匹配度,本研究擬從學生、院校管理者和企業管理者三個層面開展調查研究,試圖在厘清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一、研究源起

技能型社會建設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轉型提質和國際政治、經濟格局變動的需要,人類社會的技術技能要素也同樣具有自身的演進脈絡。探討技能型社會建設中技術技能人才供需匹配性的問題,首先需要從歷史演變與現實需要兩個維度厘清技能型社會的歷史背景、現實意義,以及技術技能人才供需與培養的理論基礎。

(一)技能型社會的理念與實踐:現實需要

構建技能型社會是當前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題中之義與重要表征。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改革開放以來,實體經濟的持續發展是奠定國家物質技術基礎的關鍵支撐。隨著新一輪數字技術發展和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特別是近年來一系列因素導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帶動世界經濟格局深刻調整,隨之而來的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需要人才引領科技創新,另一方面也需要支撐產業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然而,由于全球價值鏈不斷深化分工,適配于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技能人才缺口持續擴大,應用于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高端研發人才嚴重短缺。這種因技能錯配導致的“結構性人才荒”①,給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和勞動力技能開發帶來了巨大的轉型壓力。為此,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針對技能人才開發的政策措施,并于2021年4月在全國職教大會上正式提出了“建設技能型社會”的理念。

“建設技能型社會”的理念提出之后,國家和地方迅速采取措施推進落實。國家層面,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文件。2021年6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以下簡稱“人社部”)印發《“技能中國行動”實施方案》;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11月,人社部印發《技工教育“十四五”規劃》等,這些文件明確了技能型社會的建設目標、推進任務時間表、國家技能開發體系構建和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體系完善和優化等重要改革任務。2022年4月,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確立了“建設技能型社會”的法律依據,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成為“建設教育強國、人力資源強國和技能型社會”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地方層面,各省按照“各地打造技能省市”要求,開始因地制宜地制定相關政策和措施,扎實推進技能型社會建設。例如,浙江省在臺州市開展技能型社會建設試點,出臺了《臺州市技能型社會建設規劃(2022—2025)》,奮力打造技能型社會建設的臺州樣板;2022年1月,山西省頒布《山西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促進技能山西建設的決定》,推進“技能山西建設”;2022年10月,江蘇省下發《江蘇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工信廳國資委工商聯關于深入實施制造業技能根基工程推進技能江蘇建設的通知》,要求加快建設崇尚技能、學習技能、投身技能的技能型社會,為推動“十四五”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撐。

(二)技能人才對于技能型社會建設的關鍵價值:歷史視角

技術是人類社會不可或缺的構成要素,技能人才對推動社會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v觀人類社會發展史,科技創新和社會進步引發人類生產生活方式不斷變革,帶動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化,導致新行業和新職業不斷增加,職業專門化日益加劇,需要有足夠多的人才掌握專業技能,以滿足社會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只有技能型人才的供應能夠滿足社會的需求,社會才能保持健康穩定的發展②。早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馬克思就已經指出,適應新的生產方式和經濟形態的技能人才的培養,對于社會的轉型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馬克思說:“綜合技術學校和農業學校是這種變革過程在大工業基礎上自然發展起來的一個要素;職業學校是另一個要素,在這種學校里,工人的子女受到一些有關工藝學和各種生產工具的實際操作的教育?!雹垴R克思的這番話指出了技能型人才和職業教育對推動經濟社會進步的重要價值。在世界工業化和科技大發展背景下,中國近代社會的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不斷加速,新中國成立之初的計劃經濟體制以及大規模的內部建設奠定了科學研究的實用性和技術性導向,導致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帶動了我國職業教育規模不斷擴張。

技能型人才培養及其與社會之間的供需關系是影響技能型社會建設的關鍵因素。當前,世界正處于第四次工業革命和新一輪科技革命新經濟的浪潮之中,特別是以ChatGPT人工智能系統、大數據、云計算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的發展,推動經濟社會快速轉型升級,這對于技能型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根據人才經濟學理論,新的科技革命和經濟形態對人才的需求有了新的標準。在以信息化、智能化、網絡化、服務化等為特征的新經濟形態中,對于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呈現出專業化、技能化的特征。例如,現代服務業需要具備良好服務技能和素質的服務型人才,高新技術產業需要熟練掌握前沿技術的高技能人才,這些都體現了新經濟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斯坦福大學的教育經濟學家Eric Hanushek指出:“在科技革命和知識經濟時代,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是決定一個國家的競爭力和未來發展的關鍵因素?!?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David Autor在其著作中指出:“在今天的經濟社會中,技能和知識的需求越來越大。企業需要具備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的人才來驅動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雹苡绕涫窃谛驴萍几锩鲗У男陆洕?,人才的培養更加重視實踐性、技能性和創新性。他們不僅要掌握前沿的科技知識,更要有扎實的技能基礎。因此,無論是從歷史的角度還是從現實的角度來看,技能型社會建設的關鍵均是培養一大批適應社會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三)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與供給:理論圖景

技能型人才對于人類社會的歷史發展與我國當前的技能型社會建設均具有不容忽視的價值,然而這種重要性并沒有得到充分重視,當前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與供給仍面臨諸多問題。要精準透析這些問題,必須從微觀和宏觀兩個層面多維思考。

從微觀層面來看,適切的個體技能培養需要人才培養方、人才需求方和人才培養對象三方協同努力。技能形成理論認為技能是影響個體和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它不僅關系到個體的工作表現和生活質量,也影響到組織和社會的效率和創新能力。職業技能的形成是一個“身體—大腦—情境”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而形成的復雜動力系統,需要個體、教育者和企業的共同作用⑤。具體而言,在培養技能人才之前,第一,職業院校應先確定行業企業的技能需求。同一行業、不同類型的職位都有其獨特的技能需求,需要綜合考慮工作性質、組織文化和行業發展趨勢等因素,明確所需技能的類型和等級。第二,職業院校要了解人才培養對象的個體需求。技能人才培養具有具身性,離不開學生的主觀努力和親身實踐體驗,人才培養對象應具有一定的技能基礎和技能發展潛力,以便于適應新科技革命和新經濟形勢的挑戰。第三,職業院校要為技能人才培養創設工作情境。技能的形成需要通過大量的實踐和經驗積累,這意味著學習者需要在實際操作中使用和提升技能,而不僅僅是在課堂上理論學習,理實一體、做中學是技能人才培養的必備要求。培養技能型人才,需要了解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能型人才需求端對人才規格的具體要求;而在技能型人才供給端,則既需要培養對象將自身發展需要與市場或社會需要相一致,更需要培養主體——職業教育者(學校和教師)將技能人才培養與市場或社會需要、培養對象自身發展需要有機結合起來,從而真正實現技能人才的供需匹配。

從宏觀層面來看,適切的技能人才隊伍建設需要供需雙方的共同努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12個強國建設,實現強國建設目標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具體路徑。而要實現強國建設目標,既需要高精尖人才,更需要技能型人才,兩者不可或缺。就技能型人才而言,不能只關注供給側的技能型人才培養和數量的增長,同時也要關注需求側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和需求特性。當前,企事業單位對技能人才的需求存在結構性短缺,對高層次的復合型和開拓型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呈現對技能人才結構的需求層次重心上移的趨勢⑥。因此,職業院校應在宏觀上把握國家產業發展動態,從產業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兩個維度來分析研判技能人才需求規模和規格,及時調整技能人才培養結構,通過技能人才供需兩側良好的匹配,保證人才的質量和市場的需求能夠完美對接。

二、職業教育人才供給匹配性的實證調查

為了了解職業教育培養的技能人才與產業需求的匹配情況,本研究于2023年3月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調查對象涉及職業院校學生、職業院校管理者和企業管理者三類群體。其中,職業院校學生涉及中專生、??粕吐殬I本科學生;職業院校管理者涉及中職學校管理者、高職學校管理者;企業管理者涉及小微企業、高新技術企業、規模以上企業和上市企業的管理者。本次調查共發放9180份調查問卷,共收回有效問卷8950份,有效回收率97.5%。整體來看,數據樣本龐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調查過程采用不記名原則,調查結果具有客觀真實性。

(一)職業教育技術技能人才供給與需求不匹配

關于“經濟社會創新發展是否迫切需要技能人才”,100%的職業院校管理者和企業管理者回答“是”,說明技能人才供需雙方都認為社會對技能人才需求旺盛,因此職業教育可以在技能型社會建設人才供給方面做出更大貢獻,技能型社會建設給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也帶來了新的機遇。關于“職業院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高職院校和中職院校管理者的答案是“80%~90%”,沒有一所職業院校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低于80%,在當前國家大學生就業形勢總體嚴峻的環境下,職業院校技能人才初次就業率如此之高,反映出社會對技能人才需求量很大。關于“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專業對口率”,高職院校管理者中85%選擇“不清楚”,15%選擇“40%~50%”;中職學校管理者中,15%選擇“70%~80%”,42%選擇“60%~70%”,43%選擇“不清楚”。這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兩個結果:一是職業院校對畢業生的就業質量還不太重視,一味地關注就業率;二是中職學校培養的低技能人才比高職院校培養的高技能人才與產業需求的匹配度要高。關于“企業年度技能人才招聘任務完成度”,51%的企業管理者選擇“50%以下”,36%的企業管理者選擇“50%~60%”,13%的企業管理者選擇“70%~80%”,表明企業對技能人才需求的缺口較大。

當前,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在校生規模近3000萬人⑦。然而,從調查結果來看,技術技能人才供給不能滿足我國產業經濟發展的情況依然存在,職業教育的結構性矛盾是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特別是本科及以上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數量很少,無法滿足高精特新企業和規模以上企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的能力與企業的崗位需求相脫節,導致用人單位招聘不到合適的技術技能人才。此外,在本次調查中,只有一所職業技術大學參與。從全國范圍來看,也只有33所職業本科院校,本科層次技術技能人才供給太低,與《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的“徹底打破職業教育‘斷頭路、終結性的舊有格局,推進不同層次職業教育縱向貫通”和“到2025年,職業本科教育招生規模將不低于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的10%”的奮斗目標還有較長的距離。

(二)培養主體與需求主體對技術技能人才認識不匹配

職業院校與用人單位對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問題的主觀認知是否一致直接影響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質量。在對職業院校管理者的問卷調查中,關于“學校是否將升學率作為重要辦學衡量標準”的問題,91%的中職學校管理者和89%的高職院校管理者回答“是”,可見“學歷教育”理念在職業院校教育者中根深蒂固。在“畢業生升學比例”上,調查數據顯示,49%左右的中職畢業生和31%左右的高職院校畢業生能夠通過對口單招或職教高考的途徑順利升入高一級的院校就讀。此外,還有一部分學生通過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試點項目達到升學的目的。被調查學校中,81%的中職院校和96%的高職院校參與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試點項目,盡可能地幫助學生實現學歷提升需求。在對企業管理者的調查中,關于“企業招聘員工標準”的問題,認為被招聘員工能力重要的占39%;認為被招聘員工學歷重要的只占2%,認為被招聘員工學歷與能力都重要的占59%。關于“招聘時選擇什么樣的員工”的問題,59%的被調查對象選擇“高學歷、高能力”,27%選擇“低學歷、高能力”,14%選擇“低學歷、多經驗”。此外,在“收入與能力關系”的問題上,67%的小微企業認為收入和能力有關,79%的高新技術企業、84%的規模以上企業和91%的上市企業認為“收入與能力”或“收入與高學歷高能力”有關。這些數據表明,低層次的企業更注重能力,高層次的企業則強調“高能力、高學歷”并重??傮w來看,能力是企業招聘員工優先考察的指標,可以說技能是職業院校學生的核心就業競爭優勢。

綜合上述調查結論可以看出,我國長期“唯學歷”的社會氛圍阻礙了職業教育對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學歷成為個人職業發展的“敲門磚”,導致上大學主要是為了獲得學歷的價值觀普遍存在⑧。在“學歷社會”的宏觀背景下,我國職業教育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從教育體系內部結構角度來看,職業教育發展存在各階段職業教育學歷結構失衡、本科學歷階段普職比失調,研究生階段的學歷職業教育基本缺失等問題;從經濟社會發展外部環境角度來看,職業教育與我國經濟快速發展、轉型升級以及產業結構調整和社會矛盾變化對技術技能人才需求的匹配度不高;從社會觀念角度來看,職業教育是“次等教育”的落后觀念普遍存在。

(三)人才培養對象對自身素質的認識與社會需求不匹配

職業院校學生對學歷和技能的主觀認識決定了其在學校學習期間努力的方向,該方向與社會對技術技能人才能力的要求是否一致將直接影響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在被調查的職業院校學生(包括中職、高職和職業本科學生)中,有92.25%的學生選擇進一步提升學歷。對于提升學歷的原因,既有來自學生自身內在發展的驅動力,也有外在的推動力。內在驅動力方面,在希望提升自身學歷的學生中,有96%的學生認為是“自我發展需要”和“就業需要”,并且有46%的中職學生、75%的??茖W生和57%的職業本科學生對自己目前的學歷層次不滿意。外在推動力方面,一是學歷層次影響就業,被調查的80%的中職學生、88%的高職學生和84%的職業本科學生都認為學歷證書對求職有重要影響;二是學歷層次影響就業收入,90%的中職學生、90%的??茖W生和87%的職業本科學生認為學歷層次影響就業工資收入。社會對技術技能人才的綜合素質需求調查中,關于“對職業院校畢業生職業能力滿意度”的問題,68%的小微企業認為“滿意或非常滿意”,57%的高新技術企業、54%的規模以上企業和43%的上市企業認為“滿意或非常滿意”??梢?,企業對職業院校畢業生的總體素質能力滿意度不高,并且企業的層次越高對技能人才能力的滿意度越低。

長期以來,社會認可度問題一直困擾著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而作為職業教育“產品”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是提升社會認可度的最核心要素。對此,職業院校管理者最有切身體會和發言權。調查問卷設置了“制約職業教育社會認可度提升最重要的因素”的開放性問題。中職院校管理者認為,技能人才培養質量不高、校企合作機制不完善、產教融合不夠深入等原因是學校高質量發展的主要障礙。高職院校管理者認為,學校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不匹配、產教融合不深、實訓基地不夠、企業參與度低、“雙師型”師資隊伍不強、政府投入不足等原因阻礙了高職院校高質量發展??梢?,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是制約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企業用人標準指向從另外一個側面也反映了產業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關于“招聘時選擇什么樣的員工”的問題,59%的被調查企業選擇“高學歷、高能力”;27%選擇“低學歷、高能力”;14%選擇“低學歷、多經驗”??梢?,能力強、特別是高學歷高能力的職業院校學生能夠獲得企業的青睞,可有效提升企業對職業教育的認可度。

三、提高職業教育人才供給匹配性的對策建議

技能型社會建設背景下,職業教育賦能技能型社會的關鍵有兩點:一是提高技能型人才在社會總人口中的占比;二是增強技能人才供給與產業人才需求的匹配度⑨。其中,增強技能人才供給與產業人才需求的匹配度是提升技能型社會建設成效的核心意旨。為此,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開展職業教育政策實施效果評估,提升職業教育辦學質量

我國職業教育采用的是國家主導模式,國家政策是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進入新時代以來,國家密集出臺相關政策文件推進職業教育內涵發展,特別是出臺了大量的產教融合方面的政策文件,如《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的通知》等,旨在強化職業教育的類型定位,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崗位匹配度和社會適應性。但是,我國長期以來培養的技術技能人才質量與社會需求仍然不匹配,一個主要原因在于我國重視職業教育政策的制定,而對政策的實施過程及其影響因素關注較少,對政策實施結果通常采取粗放式的指標考核,缺少政策實施效果的評估和評價,使得職業教育政策執行不到位、執行結果達不到預期目標的現象普遍存在⑩。因此,有必要開展職業教育政策實施效果評估,通過監督和改進政策實施過程,提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

一是教育行政部門應成立專門科室負責政策的執行監督和效果評估。近年來,國家和省級出臺的相關政策大多是扶持性質的激勵政策,會給予職業教育機構和企業稅收減免、土地優惠、金融投資等支持,現行的填表式或總結報告式的政策執行情況匯報不注重政策執行過程的監督,導致數據很好看但實際效果并不理想。為此,教育部職成司和省級教育廳職教處應成立專門的科室,安排專門的人員,必要時可聯合發改、稅務、銀行和投資公司等機構跨部門成立聯合督查委員會,加強相關政策的落實過程管理,切實提升政策執行成效。二是委托第三方智庫或研究機構開展職業教育政策實施效應研究,為政策制定與實施提供理論支撐。通過專業機構的政策研究,將職業教育政策分為不同類型,針對不同類型政策實施中的具體問題和影響因素開展調查研究,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一方面為行政部門制定或修訂相關政策提供依據,另一方面及時糾正職業院校在政策落實過程中的偏差,不斷提升職業教育辦學水平和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三是建立健全職業教育政策實施效果評估體系。國家行政部門牽頭構建政策效果評估體系,涵蓋學生學業成績、就業情況、技能掌握程度、教師素質、課程設置、硬件設施等方面,以全方位、多層次地評價教育質量。同時,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確保評估結果的公正性和準確性。

(二)扭轉職業教育內部“重學歷”觀念,強化不同學段學生技能培養

我國千百年來的傳統觀念中,學歷文憑是衡量個人能力的重要標志。在技能型社會建設背景下,技能逐漸成為人們職業發展和推動社會進步的關鍵要素。因此,全社會要打破“唯學歷”觀念的束縛,特別是職業院校內部要扭轉“重學歷”觀念,強化不同學段學生技能培養。

一是職業院校管理者和教師要加強職業教育政策文件的學習,根據國家政策順勢而為。在技能型社會建設背景下,職業院校作為技術技能人才供給方,應首先營造一個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圍,通過政策學習、國情研究、工匠精神和勞模精神宣傳等方式,引導管理者、教師和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技能對國家和學生個人發展的重要性,從而在源頭上改變“重學歷”觀念。二是優化職業教育內部結構,強化不同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首先,優化職業教育內部結構,加快職業技術大學擴容增量,擴大職業本科、研究生的培養規模,并將一部分地方普通高校向應用型高校轉型,以此來培養更多的高學歷高技能的“雙高”人才,滿足國家經濟社會轉型升級和新經濟業態對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需要。其次,在職業本科學段辦學規模增大的基礎上,逐步減少貫通培養項目數量,讓中職、高職、職業本科的學生在各自的學段內,集中精力學技能,不斷提升各自學段技能人才的崗位適應性,少關注學歷提升,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不同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三是強化專業群與區域經濟社會互動發展。職業院校要順應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動態調整專業群結構;融入最新產業發展成果,及時修訂專業課程內容;創新教育教學方式,鼓勵企業提供更多的實習和學徒機會,讓職業院校學生通過實踐獲得更多的經驗和技能。

(三)創新產教深度融合體制機制,深化校企雙主體協同育人

加強技能型社會建設,是新時代我國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著力點11。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我國中、高等職業教育為社會輸送了超過1000萬技術技能人才。然而,一部分人才的能力結構與產業要求不匹配,導致職業教育人才供給不適應產業轉型升級需要,產業需求缺口較大。主要原因在于職業院校與產業融合不緊密,校企“雙主體”育人機制尚未真正建立,導致學生的技術實踐能力和經驗與企業的要求差距較大。實施“技能中國行動”,職業教育與行業企業都是重要的參與主體,剖析職業教育與行業企業的運行方式,探索雙方深度融合的路徑和機制,能夠實現技能人才隊伍建設“1+1>2”的效果。

一是組建產教融合共同體。由地方政府出臺相關政策,鼓勵職業院校與“專精特新”等優質企業共建產教融合共同體。采取雙方人員互派短期掛職,共同開發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課程和實訓項目,探索以企業為主體的新型現代學徒制招生模式,實現為企業提供穩定的高匹配度的技能人才資源12。二是共建產教融合實踐中心。職業院校要爭取地方政府資金和產業資源支持,整合工業園區、產業園和創業孵化器的企業資源,共建產教融合型實踐中心,為職業院校學生實踐實習、企業員工培訓提供場所,增強職業教育類型特征,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三是擴大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和訂單班規模。學徒制和訂單班是實施真實情境教學的技能人才培養制度,是促進學生技能形成的有效方式。由于學徒制和訂單班需要企業的深度參與、職業院校投入更多的資源和人力,相較于校內課堂教學和實訓教學更煩瑣更難,導致目前規模不大。各省要以國家試點為牽引,加快整省推進現代學徒制步伐;職業院校要充分利用《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等產教融合激勵政策,邀請更多企業共同開展現代學徒制和訂單班項目;面向學生,應通過參觀合作企業、介紹現代學徒制和訂單班的辦學優勢和提升就業競爭力等方式,加大項目宣傳力度,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項目學習,整體提升職業院校學生技術技能培養的適應性。

(四)優化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方式,倒逼職業院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用人單位對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質量的有效評價可以直接反映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目前,職業院校就業評價數據主要由職業院校自己提供,導致指標在評價過程中一定程度上被濫用,不能有效反映出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教育行政部門必須優化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標準和方法,確保畢業生的技能水平與用人單位需求相匹配。

一是增加“對口專業就業率”指標。專業對口就業率是反映教育部門在各級各類專業的投資,以及其培養出來的各級各類專業人才,究竟在何種程度上適應于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的一種指標。就職業教育而言,對口專業就業率越高,說明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與社會需求越匹配。國家應在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狀態數據采集與管理平臺、高職院校質量年度報告、中職學校質量年度報告的“就業質量”部分增設“對口專業就業率”指標,通過該指標數據,職業院??杉皶r掌握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規格與國家經濟發展的匹配度,提升職業院校對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反應速度,倒逼職業院校及時動態調整專業、改進教育教學方式,提高技術技能人才能力水平。二是實施畢業生就業質量第三方評價機制。在評價主體上,教育部可以委托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各省教育廳可以委托各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牽頭聯合用人單位、職業院校等開展畢業生就業質量評價;在評價方式上,可采用問卷調查和抽樣現場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在評價方法上,可采用定期動態評價方法,這樣可有效提高就業評價數據質量,評價結果可為教育教學改革提供有益參考。三是逐步構建以能力為導向的學生質量評價體系。我國職業教育系統應改變現有的以知識為導向的評價體系,構建包括課程設置、育人方式、考核評價等環節在內的以能力為導向的學生質量評價體系。課程設置上,真實的實踐教學比例應超過50%;育人方式上,應以“真實情境教學”為主;考核評價上,施行實操、項目操作和實習表現等多元化評價。

[注釋]

①陳新文,周志艷.職業教育與技能型社會耦合的邏輯、價值與路徑[J].教育與職業,2023(1):21.

②(法)埃米爾·涂爾干.社會分工論[M].渠東,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0:121.

③中央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1.

④鄂甜.論技能型社會:戰略意義、內涵目標與實現路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25):17.

⑤潘海生,林旭.職業技能形成的具身觀:職業本科教育實踐教學的價值取向[J].大學教育科學,2023(2):118.

⑥胥郁,雷世平.技能型社會建設中職業教育的功能承載與實現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22(10):9.

⑦雷世平,謝盈盈,樂樂,等.從學歷社會到技能社會:歷史必然與推進策略[J].職教通訊,2022(1):44.

⑧唐智彬,楊儒雅.論我國技能型社會的結構與運行機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6):6.

⑨王屹,黃鳳萍.職業教育賦能技能型社會建設的邏輯、困境與路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3(1):7.

⑩石偉平,郝天聰.職業教育如何助力技能型社會建設:黃炎培職教思想的當代啟示[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23(1):63.

11李夢卿,余靜.我國技能型社會建設的時代背景、價值追求與實施路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24):8.

12張元寶.技能型社會建設的教育支持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21(25):7.

猜你喜歡
學歷職業教育技能
學歷造假引發法律糾紛
學歷軍備競賽,可以休矣
勞動技能up up!
秣馬厲兵強技能
拼技能,享豐收
“動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論七年一貫制體系下本科學科建設中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LC應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畫唇技能輕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