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企業大學發展轉型路徑及其對我國的啟示

2023-09-09 10:49黃春梅杜雅佳趙淑潔
教育與職業(上) 2023年9期
關鍵詞:質量評估美國

黃春梅 杜雅佳 趙淑潔

[摘要]美國企業大學既有別于傳統意義上的大學,又超越企業所屬的培訓機構,由最初企業內部高度戰術性、操作性的培訓機構逐漸轉型為如今具有戰略意義的“教育實體”,其發展經歷了20世紀20年代至“二戰”前的萌芽階段、“二戰”至20世紀80年代的深化階段和20世紀80年代至今的轉型階段三個時期。在發展過程中,美國企業大學在辦學條件和地位、運營管理模式以及職能等方面不斷轉型。這一發展與轉型趨勢對我國企業大學的“本土化”和“國際化”發展具有一定的借鑒和啟示作用:明確企業大學的戰略地位,彰顯核心價值;加強企業大學的辦學自主權,完善質量評估;拓展企業大學的伙伴關系,擴大對外合作。

[關鍵詞]美國;企業大學;發展轉型;質量評估;外部合作

[作者簡介]黃春梅(1973- ),女,陜西西安人,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杜雅佳(1999- ),女,甘肅通渭人,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在讀碩士;趙淑潔(1996- ),女,山西晉中人,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在讀碩士。(陜西? 西安? 710062)

[基金項目]本文系陜西省2022年度高等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項目“陜西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與教學改進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2HZ0967,項目主持人:黃春梅)

[中圖分類號]G719.3/.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23)17-0079-07

企業大學從傳統的企業培訓中心發展而來,是企業培養人才的更高層次。據統計,目前80%的世界500強企業擁有或正在創建自己的企業大學。美國企業大學發展迅猛,在全世界都極具代表性,2010年美國企業大學數量首次超過傳統大學。美國企業大學在發展完善過程中,不斷擴充新功能、服務新對象、探索新模式,在幫助企業實現戰略目標的同時也追求優秀的組織文化與愿景。企業大學既有別于傳統意義上的大學,又超越企業所屬的培訓機構,由最初企業內部高度戰術性、操作性的培訓機構逐漸轉型為如今具有戰略意義的“教育實體”。當前,美國企業大學的功能變得日益多元,影響力也愈加顯著。梳理企業大學的歷史變遷過程,深入分析和探索企業大學的發展轉型路徑,厘清蘊藏其中的核心要素與典型特征,能為我國企業大學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一定的借鑒與啟示。

一、企業大學的基本內涵

“企業大學”這一名稱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被廣泛使用已是不爭的事實,但對于“企業大學”這個名稱的合法性,在美國學界還存在爭議。因為從企業大學與傳統大學的關系角度看,傳統大學授予學位這一典型特征并不是大多數企業大學所具備的。只有少數企業大學,如麥當勞的漢堡包大學和北方電器企業大學才具備這一資質,其余眾多企業大學并未取得學位授予權。有些企業大學是與傳統大學進行教育合作聯合頒發學位,如美國的安德森咨詢公司大學(The Andersen Consulting)與得克薩斯州立大學合作共同頒發“消費者研究”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美國有少數州為保障公共學術性教育機構的嚴肅性和學位的含金量,甚至在法律上明令禁止不提供學分的教育機構不得使用“大學”或“學院”的名稱。

國外學者從企業大學與母體企業的關系以及企業大學的性質等角度,對企業大學的內涵做出了不同解釋。帕頓(Rob Paton)等將企業大學界定為“一種對母公司員工提供學習機會,并用教育部門的符號與語言進行的活動”;梅斯特(Jeanne Meister)認為企業大學是將企業員工、關鍵客戶以及供應商等企業利益相關者聯系在一起的共同提高工作業績的“一個過程”,甚至是實現企業戰略目標的“一把戰略傘”(strategic umbrella);艾倫(Mark Allen)則強調了企業大學作為教育組織的教育性,將其定義為一個實現個人和集體智慧發展的“教育實體”(educational entity);布拉斯(Eddie Blass)將企業大學界定為基于培訓中心基礎上的納入更廣泛目標和范圍的工作場所的教育計劃,并且加入了文化因素的考量。國內學者從企業大學的功能以及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等視角,界定企業大學的內涵。劉則淵從“全息知識活動論”的角度認為企業大學是一個由知識生產、知識轉移和知識應用構成的具有全息性特征的知識活動系統;徐雨森更重視企業大學的內外聯接功能,認為企業大學是包含教育功能、知識升級功能、知識聯接功能和知識孵化功能等多種功能的綜合組織機構。

學界對企業大學的內涵雖沒有達成共識,但從其性質、目標和功能等方面可提煉出普遍性特征。筆者進行歸納和總結如下:企業大學是基于企業戰略發展需求,依托企業母體建立的面向企業內部員工、外部客戶、供應商及合作伙伴等所有利益相關者,旨在提高企業發展效益、實現戰略使命的一種學習型組織。

二、美國企業大學的歷史變遷

美國企業大學的發展經歷了20世紀20年代至“二戰”前的萌芽階段,“二戰”至20世紀80年代的深化階段和20世紀80年代至今的轉型階段三個時期。

(一)萌芽階段

第二次工業革命后,由于傳統大學理論教學的滯后性,培養的人才并不能滿足企業需求,企業開始在內部培養人才、訓練員工,企業大學應運而生。學界一般將1927年創建的通用汽車設計與管理學院(GMI)作為美國企業大學萌芽的標志。雖然這個時期的通用汽車設計與管理學院沒有使用“企業大學”這一名稱,但它已經孕育了企業大學的一些要素,是當之無愧的現代企業教育的先行者。

這一階段的企業大學與之前的企業培訓中心有著明顯差別:企業培訓中心關注的是員工一次性工作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并沒有形成持續的過程,也沒有固定的培訓場所。企業大學場所固定,培訓目的是為員工提供必要的技能培訓,以幫助他們更好地勝任工作、履行職責;培訓內容集中于對員工知識的教育和技能的提升,具有長期性和持續性。這一階段的企業大學主要關注內部發展,不注重與外部合作。

(二)深化階段

“二戰”極大地影響了企業教育的發展方向。相較于之前企業高管更多的是接受技術領域的培訓,這一階段企業教育的重點是對中高層管理人員管理能力和人文素質的教育。1955年,通用電氣公司成立了克勞頓維爾學院(Crotonville College),在公司設置了長期內部高管教育項目用于培訓企業管理者。1955年,迪士尼公司創辦了迪士尼大學,為企業培養高素質員工。自迪士尼大學第一次使用“企業大學”(Corporate University)后,這一名稱開始被廣泛使用。

這一階段企業開始按照職業資格、學歷背景等對工作崗位進行分等分級,導致企業內部員工對相關資質及證書的需求激增。20世紀50年代后,有部分企業大學通過了授予學位的認證,企業教育開始走進公眾視野。但由于企業大學獲得授予學位權的認證過程復雜且成本較高,從企業發展的長遠利益考量,企業大學開始尋求外部合作,嘗試與高等教育機構等建立合作關系。因為傳統大學豐富的教育資源能夠為企業的人才培養提供強大支持,其學術性和權威性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特別是能夠授予正式的學位與學分。企業大學與高等教育機構建立合作后,企業員工一方面能夠得到系統化的教育和培訓;另一方面也可獲得學位。這一階段企業大學的培訓對象更廣泛,培訓內容更具系統性和完整性,因此企業大學被廣泛接受。

(三)轉型階段

進入20世紀80年代后,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興起,美國率先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更新周期縮短,企業大學不再局限于對員工知識和技能的培訓,而是更加關注企業整體的知識創新和服務創新,更加重視員工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及學習型組織的創建,即從注重個體學習轉向注重團隊學習和管理。

這一階段企業大學打破時空限制,發展到更高層次,即通過實體與虛擬相結合,擴大外部合作,拓展伙伴關系,更大范圍幫助企業解決問題。一方面,企業大學進一步擴大與高等教育機構的合作,如購買相關課程、派遣員工到大學上課或是聘請大學教師到企業授課,為企業提供定制化教育;另一方面,企業大學將培訓對象擴大至顧客、供應商等價值鏈成員,通過宣傳企業文化和組織策略,增進相互間的理解和支持,促進業務拓展與多方合作,加速實現企業戰略目標。1981年,以摩托羅拉公司在美國伊利諾伊州創建企業大學為標志,企業大學在全球范圍內迅速壯大。

這一階段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使用使企業大學獲得更大的成本優勢和競爭優勢,也為企業大學培訓范圍和培訓對象的擴大提供了支持系統。是否采用電子學習(E-Learning)是衡量一個企業大學成熟程度的尺度。企業大學開發網絡課程,改變教學方式,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給全球員工提供知識。員工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選擇自己需要學習的課程,極大地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同時,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使用不但降低了企業大學的運營成本,提高了企業運作效率,還有利于將企業文化、愿景和戰略目標準確傳遞給每位員工,在推動員工個人成長的同時完成企業發展目標。

三、美國企業大學發展轉型路徑

隨著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進,企業要想在國際市場中獲得競爭優勢,需要依靠高素質人才。在后工業化社會,人才短缺正成為企業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美國企業大學在原有基礎上積極轉型,以應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和日益激烈的競爭。

(一)辦學條件和地位的轉變

進入21世紀以來,美國企業大學向縱深發展。一方面,企業大學不再囿于固定的教學場所和設施,逐漸從有邊界組織向無邊界組織發展,不斷擴大自己的輻射范圍?!盁o邊界”是指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大學運用信息技術擴大自己的全球輻射范圍。另一方面,企業大學逐漸擺脫對母體企業的依賴,甚至發展成為利潤中心,逐漸具有獨立性。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拓展辦學空間。過去企業大學主要是以實體校園形式存在,擁有固定的教學場所和設施?,F在企業大學的存在形式更加多元,既有實體形式的企業大學,如惠而浦布蘭迪維克里克績效中心;又有虛擬形式的企業大學,如甲骨文大學;抑或虛實結合的企業大學,如聯邦快遞大學。固定的教學場所和設施不再是成立企業大學的必備條件。依托信息技術,很多企業致力于籌建虛擬或虛實結合的企業大學。企業大學更關注員工的學習過程本身,更強調企業組織整體的學習成效。所有層級員工參與持續的終身學習以改進工作績效,為企業節省了成本,提升了企業的投資轉化率。

第二,辦學資金來源的轉變。企業大學成立初期的資金來源是母體企業撥款。企業撥款使企業大學有了較為穩定的資金來源,可全身心投入發展,專注提高辦學質量。隨著企業大學的發展壯大,其辦學經費由母體企業撥款向自籌資金、服務收費的方向轉變,企業大學也逐漸成為企業的一個利潤中心,不僅彰顯了自身價值,還在經營中更具獨立性。部分企業大學在發展中作為業務單位獨立運營,向外拓展服務,抓住客戶需求,為企業客戶、供應商等價值鏈成員提供收費服務,增加收入來源,同時成為企業品牌的傳播媒介。對外服務收費使企業大學能夠維持自身的收支平衡而不再依賴于母體企業,尤其是信息技術的使用加速了這一轉變進程。企業大學利用信息技術給全球員工及價值鏈成員提供網絡課程,將培訓以較低的成本提供給學習者,不僅節約了企業開支,還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益。

第三,與母體企業關系的轉變。最初企業大學由母體企業籌資創辦,其運作管理也完全依賴于企業,是企業的附屬職能部門。企業大學的發展更多受到企業本身的經濟效益以及管理者重視程度的影響。如果企業經濟效益低、管理者對企業大學的重視不夠,企業大學則可能沒有足夠的運營資金而面臨被裁減的命運。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市場競爭的加劇,企業對勞動力知識水平和技能的要求越來越高,但傳統大學課程設置的滯后性使得培養的人才不能滿足社會需求,導致20世紀90年代美國企業大學數量激增。如今企業大學聯合外部機構合作開發課程,并通過將課程銷售給價值鏈成員獲取收益。通過上述方式取得的資金收入在支持企業大學自身發展的同時,還能為母體企業創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新趨勢顯示,有些企業大學是由企業的首席執行官(CEO)或首席學習官(CLO)直接負責,變成企業內的一個獨立單位,而不再是人力資源部門的一個分支機構;有些企業大學在發展中進行商業化運作,進一步強化了獨立性。

(二)運營管理模式的轉型

企業大學運營管理主要包括師資、課程和學習方式三個方面。

第一,師資來源的多元化。企業大學的師資來源經歷了以企業內部人員為主到企業內部人員與企業外部高校學者、咨詢顧問等專業人才合作的轉變過程。最初企業大學的師資幾乎全部來自企業內部,由企業內部優秀專業技術人員對員工進行培訓。如今美國企業大學選擇與優質高校、外部咨詢機構等進行合作,聘請外部專業人士作為教師。部分企業大學還與傳統大學合作培養企業管理者,使之成為企業大學的內部培訓師。這些內部培訓師扎根企業,了解企業的發展趨勢和深層次需求,能夠與企業員工和客戶及時聯系溝通、交流思想、促進理解、凝聚共識,進一步開發適合企業需求的課程體系。

第二,課程模式的轉變。梅斯特(Meister)指出,企業大學的課程設計要圍繞3C原則,即企業公民(Corporate Citizenship)、環境框架(Contextual Framework)和核心職場能力(Core Workplace)。其中,“企業公民”是指向員工反復灌輸企業的文化、價值觀、傳統和愿景;“環境框架”是讓員工能夠準確評價企業的業務、客戶、競爭對手和其他企業構成的環境及與自身企業的關系;“核心職場能力”則表明員工具有一組界定企業競爭優勢的能力,如學會學習、溝通與合作、領導力培養、職業生涯自我管理、創造性思維與解決問題、技術能力。目前,很多企業大學的課程都是圍繞3C原則設計,并結合實際教學活動將其實現。隨著知識的更新周期不斷縮短,許多企業大學依托信息技術開發網絡課程,打破時空限制,采取“網絡教學+面對面授課”混合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較,網絡課程為學習者提供了更快捷的學習途徑,學習者實現了隨時隨地進行學習?;ヂ摼W技術的發展為企業大學的教學活動開辟了新的機會,從以前完全預定的課程轉向現在的按需提供和開放獲取。網絡課程的開發和使用為企業員工和價值鏈成員隨時按需學習知識和技能提供了便利,滿足了學習者的個性化需求,實現了自主學習。

第三, 學習方式的改變。過去企業大學主要是靠培訓師在工作現場或教室對學習者進行知識傳授和技能培訓,現在電子學習(E-learning)逐漸成為學習者學習的主要方式。面授培訓需要采取集中式,成本相對較高,特別是對于跨地域、分支機構多、員工多的企業,而采取電子學習可以大大降低培訓成本,節省學習者集中培訓的時間與費用。因為學習活動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學習者可在全球范圍內主動參與、隨時學習、互動交流,盡顯學習的靈活性與實用性,提高培訓覆蓋率,從理論上可以實現全員培訓。而且學習者的學習活動還能通過網絡記錄下來,成為評估其學業成績和工作績效的依據。

(三)職能的拓展

美國企業大學的職能隨著其發展也在不斷拓展。

第一,整合外部資源,拓展伙伴關系。為提升競爭優勢、降低成本,企業大學開始拓展伙伴關系,擴大對外合作。一方面,企業大學與傳統大學的合作更加深入和多元。如今企業大學與傳統大學合作,可為學習者提供學分和學位以及廣闊的就業前景,其合作關系“指向提供培訓、資格和研究的伙伴關系”。此外,隨著合作的日漸深入,大學教師更加了解企業所屬行業,能夠積極推進企業的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另一方面,企業大學還與價值鏈成員建立長期的伙伴關系。企業大學的培訓對象范圍隨著企業大學職能的拓展不斷擴大,從培養普通的一線員工,到培養高素質的生產者和中高層管理人員,再到顧客、供應商等價值鏈成員;培訓內容從短期培訓拓展到長期課程,從非學位課程拓展到學位課程,從課程培訓拓展到企業咨詢等方面。

第二,重視創新能力,轉變知識管理方式。知識管理和知識創新已成為企業大學業務發展的關鍵部分,直接關系到企業的未來發展。企業大學的學習主體不同于傳統大學,它涉及個人和組織兩個領域。將個體性的知識經驗轉變為企業所擁有的“類知識經驗”,需要依托企業大學的知識管理。企業大學對企業內部已經積累的、分散的知識、經驗、技術、信息等進行整合,將其變為一個“資源體系”并加以傳播和延續,從而不會因為員工個人的離開而導致企業知識經驗的斷裂和消失。知識管理可以提高企業員工工作效率、減少因為員工流失而導致的智力資產的流失。同時,企業大學對外尋求可合作的知識創新機構,創造和應用新知識和新技術、新工藝,這包括與其他企業、科研機構和高校等進行合作。企業大學的知識管理和知識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內驅動力,能夠幫助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贏得優勢、保持持久的競爭力。

第三,參與中等后教育,激活教育市場。中等后教育泛指在接受了中等教育之后由高等院?;蚱渌麢C構所實施的各種形式的教育和培訓。企業大學雖根植于企業,但其教育性日益凸顯。從最初僅在企業內部對員工進行培訓,到如今擁有越來越完善的課程體系和組織架構,承擔著更多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的責任和義務;同時,還增設了教輔行政崗位以保證企業大學的順利運行。部分企業大學還發展學歷教育,頒發內部和外部認定的學歷證書,以拉近和傳統大學的距離。在美國公立高等教育飽受詬病、私立大學學費飛漲的今天,企業大學的快速發展無疑給美國中學后教育市場注入一份新的活力。

四、對我國企業大學發展的啟示

隨著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以及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美國企業大學超越了有形的物質邊界,不再依賴于固定的教學場所和設施;同時,依托信息技術,打破時空限制,靈活組合多種教學方式,為員工自主學習提供支持。企業大學著力創建學習型組織,關注整個組織的終身學習能力發展,不斷創新知識管理方式。企業大學還逐步擴大對外合作,加強與高等教育機構的聯系,關注整個價值鏈成員的教育,整合多方資源服務于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我國企業大學肇始于外資公司在華創辦的企業大學,如摩托羅拉、西門子、惠普、麥當勞等知名企業的大學。隨后國內一些大型企業也紛紛建立自己的企業大學,如新希望、伊利、海爾、華為、百度、阿里巴巴等企業的大學。國內的企業大學在數量急劇擴張的同時,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也日益凸顯,如企業大學發展的目標和定位不清晰,徒具形式,缺乏內涵;發展急功近利,只重眼前利益,缺少長遠規劃;管理方式單一,辦學質量難以保障;對外合作渠道不暢。因此,深入剖析美國企業大學的發展與轉型趨勢,對我國企業大學扎根“本土化”和走向“國際化”具有一定的借鑒和啟示作用。

(一) 明確企業大學的戰略地位,彰顯核心價值

國外企業大學的發展,已經將其不再囿于原有企業人力資源部門的一個分支機構,而是放到能夠助力企業實現戰略目標的重要地位。國內企業大學自1993年摩托羅拉大學(中國區)首創以來,在短短三十年間數量急劇增長。但與實際數量增長不相匹配的是,國內對企業大學的認識還停留在相對初級的階段,對“企業大學的核心價值”“企業大學與傳統培訓的根本區別”“企業大學如何建設、管理和運營”等諸多問題的研究不夠深入,企業大學沒有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一些完全依附于母體企業的企業大學則更多的是起到“充門面”的作用。

企業大學成立的初衷是培養企業所需人才,增強企業的競爭力。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企業需求的變化,如何傳承企業文化,加強企業凝聚力,實現知識管理和知識創新成為企業大學關注的新焦點。只有明晰我國企業大學的重要地位和核心價值,才能推進企業大學高質量內涵式發展,使其真正成為實現企業戰略目標的“戰略傘”。

(二)加強企業大學的辦學自主權,完善質量評估

美國企業大學模式并不單一,雖然以自主創建型為主要模式,如GE克勞頓管理學院,但同時也不乏校企合作型企業大學模式,如Cabot與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合作辦學,以及IT導入型企業大學模式,如思科網絡技術學院(Cisco Networking Academy Program)等,企業大學的辦學自主權和靈活性在不斷加強。只有賦予企業大學更大的辦學自主權,激發其辦學活力,才能真正提升企業人力資源水平。

隨著企業大學紛紛建立,其教育質量日益受到重視,評估工作也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企業大學的質量評估包括宏觀評估和微觀評估兩個方面。宏觀評估是指對企業大學整體的質量評估,將獲利能力、增長速度、員工保留率、滿意度和投入產出比等作為衡量企業大學是否成功的指標;微觀評估是指對企業大學具體教育項目的質量評估,涉及課程、師資以及教育效果等指標。企業大學有其自身特點,評估標準也不同于傳統大學。我國企業大學應立足于自身特點,學習和借鑒美國企業大學的評估經驗,合理控制企業大學的各項費用,進行量化管理。

(三)拓展企業大學的伙伴關系,擴大對外合作

美國企業大學依靠其價值鏈成員的資源和關系,不僅將企業文化和發展愿景傳播到更大的空間和范圍,同時尋求與高校、科研機構等的合作,利用多方優質資源,促進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推動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

企業與其價值鏈成員建立伙伴關系背后的動因在于,企業需要保證“顧客—供應商—經銷商—批發商”等鏈環上的每個環節都能成功地完成工作。很多企業大學被證明是與顧客、供應商、經銷商和批發商建立伙伴關系的有效場所。例如,雖然美國摩托羅拉公司已經被收購,但摩托羅拉大學自1974年成立以來,不斷得到完善和發展,被公認為企業培訓教育的楷模和世界頂尖的企業大學。GE克勞頓管理學院不僅為企業內部員工和管理人員提供相應的課程體系和專業知識,也成為企業管理人員了解公司內部運轉情況的場所,還成為為其他公司和企業管理層傳遞GE企業文化和經營理念的有效渠道。此外,企業大學還可以幫助企業獲得客戶、供應商等價值鏈成員以及戰略伙伴的認同,在對它們進行質量控制和技術支持的同時加強戰略關系??蛻艨梢酝ㄟ^企業大學所傳遞的企業文化了解企業、認同企業文化,從而增進客戶忠誠度,進一步鞏固企業與客戶的合作關系,在更深層次上進行市場營銷、占領市場。我國企業大學也應大力拓展與高校、科研機構以及價值鏈成員的伙伴關系,推動更高水平的互惠互利與合作共贏,為企業提供持續長久的發展動力。

[參考文獻]

[1]李林,王紅新,周懌.企業大學密碼[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

[2]岑明媛.企業大學——21世紀企業的關鍵戰略[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3](美)珍妮·C.梅斯特.企業大學:為企業培養世界一流員工(修訂版)[M].徐健,朱敬,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5.

[4]Abel A,Li J.Exploring the corporate university phenomenon: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comprehensive survey[J].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Quarterly,2012,23(1):103-126.

[5]Ambrose J,Ogilvie J.Multiple modes in corporate learning:propelling business IQ with formal,informal and social learning[J].Journal of Asynchronous Learning Networks,2010,14(2):9-18.

[6]Allen M,McGee P.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corporate universities[J].New Directions for Institutional Research,2004 (124):81-92.

[7]Baporikar N.Corporate university edification in knowledge society[J].Strategic Change Management,2014,5(2):125-139.

[8]Homan G,Macpherson A.E-learning in the corporate university[J].Journal of European Industrial Training,2005,29(1):75-90.

[9]Nixon J C,Helms M M.Corporate universities vs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J].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Training, 2002,34(4):144-150.

[10]Prince C,Beaver G.The rise and rise of the corporate university:the emerging corporate learning agenda[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Education,2001,1(2):17-26.

[11]Rademakers M.Corporate Universities:driving force of knowledge innovation[J].The Journal of Workplace Learning,2005,17(1/2):130-137.

[12]Santoro M D,Chakrabarti A K.Corporate strategic objective for establishing relationships with university research centers[J].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2001,48(2):157-163.

猜你喜歡
質量評估美國
基于組合分類算法的源代碼注釋質量評估方法
當代美國恐怖影片中的哥特元素
美國商業銀行衍生品業務的特點分析
美國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認同焦慮
中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研究
澳大利亞研究生課程的外部質量評估
“學生學習結果評價”:美國高校教學質量評估的有效范式
植物生產類專業卓越農業人才培養質量評估體系的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