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普職分離到普職融通的發展

2023-10-01 16:55趙文藝方蕾蕾馮永剛
基礎教育參考 2023年9期
關鍵詞:雙元制學制基礎教育

趙文藝 方蕾蕾 馮永剛

摘? ?要:德國基礎教育學制發展在其教育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文章從歷史變遷中厘清德國基礎教育學制的結構和發展,以當前德國基礎教育學制為重點探究其特點,包括制定多項政策普及高質量學前教育,關注教育公平建立綜合學校和加強理論投入助力高等職業教育,分析了重要相關政策和發展成效。當前,德國仍要面對數字化教育快速發展下的建設不足和教育事業壯大下的師資缺乏的挑戰。

關鍵詞:德國;基礎教育;學制;學前教育;普職融通;雙元制

中圖分類號:G51? ? ? ? ?文獻標識碼:A? ? ? ? DOI:10.3969/j.issn.1672-1128.2023.09.003

德國是最早實施義務教育的國家,依托經濟高速發展而實現的六年制學前教育,以“雙元制”著稱的職業教育,使德國在世界優秀教育中占據了一席之地。德國現行的基礎教育學制結構仍帶有雙軌性質,主要由學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構成,并實行十二年義務教育。德國義務教育中包括一部分職業教育,但不包括學前教育。德國基礎教育學制因歷史原因,曾出現過兩種社會體制的碰撞,進入新世紀后又出現了融合與互相促進的傾向。德國學制改革對于現代多元文化背景下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基礎教育學制的趨同與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德國基礎教育學制的歷史變遷

(一)義務教育與雙軌制的啟動與發展(16世紀初—1919年)

16世紀以前,德國的學校由教會控制。16世紀初期,德國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提出取消教會辦學,改由國家興辦教育,在全國范圍內強制普及義務教育[1]。普通民眾由此而擁有了接受教育的機會,教育內容以宗教教義和基礎讀寫為主。同時,貴族階級有自己的家庭教師,學習內容更高深。由此德國雙軌教育制度初現端倪

17世紀初期,德國出現了大批趨于世俗化和現代化的初等學校、中等學校和大學等教育機構。1619年,魏瑪地區頒布的學校規章首次提出強制就學原則,規定6歲至12歲的男女兒童必須入學[2],但未規定具體的課程內容。1717年,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ね皇李C布《通用法令》,以立法形式確定了課程式義務教育[3] 6。1794年,普魯士頒布《普魯士各邦通用的全國法律》,將學校規定為“初級學?!被颉捌胀▽W?!?,以及“高級學?!被颉拔睦碇袑W”。前者為青少年提供最初的課程內容,培養服從國家的臣民,后者為青少年提供更高級的科學藝術課程[3] 7。19世紀,在“初級學?!焙汀案呒墝W?!敝g又產生了“中級學?!保∕ittelschulwesen),以實用為導向,設置數學、機械學、經濟學等課程內容,這些學校構成了19世紀實科中學(Realschulentwicklung)發展的機構性基礎[3] 20-23。

德國在17世紀以前就已經形成了不同階級進入不同教育軌道的傳統,之后的法律規定更加鞏固了原有的雙軌學制。19世紀初期,威廉·馮·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積極倡導進行教育改革,通過劃分不同類型的學校機構培養不同目標體系下的人才,調整文理中學的課程設置,使德國雙軌學制得到進一步發展[4]。

德意志帝國時期,中等教育的學校類型有了新的變化,“學術軌”中除了文理中學(Gymnasium),還出現了實科中學(Realgymnasium)和高級實科學校(Ober-Realschule),學生在中學畢業后可直接升入為期4-5年的大學繼續學習?!奥殬I軌”則面向中下層平民階級,兒童6歲入學,完成八年制免費義務教育,包括四年制國民學校(Volksschule)低級階段和四年制國民學校高級階段[5]。學生在完成義務教育后可以直接就業,也可以選擇職業學校(Berufsschule)繼續接受職業教育。此外,為使職業教育軌的學生能夠轉入學術教育軌,國家在基礎學校之上設立了六年制中間學校(Mittelschule),學生只要滿足相應條件即可轉入普通教育中的三類中學進行學習。

(二)在革新中走向停滯(1919年—1945年)

1919年,魏瑪共和國成立,同年頒布的《魏瑪憲法》提出剔除等級性,提倡教育平等,廢除雙軌制,建立統一的國民學校教育制度。1920年,德國聯邦議院提出《帝國小學法》,第一次提出“小學”(Grundschule)概念。這一時期規定,全國兒童在年滿6歲后應統一進入小學進行為期四年的義務教育,畢業后通過考試篩選,少部分優等生可以升入實科中學或文理中學,其余學生則進入四年制國民學校高級階段繼續完成義務教育。政府為使中學能夠建立在統一的小學之上,取消了三年制預備教育階段,促進了教育民主和教育公平,也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雙軌制。在中等教育層面,政府在原有中學基礎上增設德意志中學和上層建筑中學兩種獨立新型中等學校。其中,德意志中學的課程以“德意志學科”為主,重視德國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基礎學校相銜接;上層建筑中學與國民學校高級階段中的七年級銜接,讀完七年級的成績優異者可被選拔到上層建筑中學,繼續學習六年,未來有資格報考高等學校(Universit?t)。后期,納粹政權控制德國,不僅在學校課程內容中滲透納粹思想,還利用學校選拔體系灌輸具有濃厚種族主義色彩的納粹意識形態[3] 42。1933年,《反對德國中小學和高等學校擁擠法案》出臺,限制非雅利安人血統的德國人就讀中小學和高等院校。片面的教育目標、極端的教育內容、控制性的教育過程和灌輸性的教育方法,使德國教育在這一時期陷入停滯狀態,讓教育變成了政治工具[3] 42-43。在此期間,德國中小學教育的結構如圖1所示。

(三)恢復與分歧時期(1945年二戰結束—德國統一前)

1945年,經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成為戰敗方,其教育體系的重建被英、法、美、蘇四國接管,英法美三國統治下的西占區被稱為聯邦德國(西德),蘇聯統治下的東占區被稱為民主德國(東德)。自此,東德與西德的學制走上了截然不同的發展路向。

1959年,聯邦德國提出《改組和統一普通公立學校的總綱計劃》,將中學分為主體中學、實科中學和文理中學,主體中學原為國民學校的高級階段,后兩種學校則是普魯士時期學校的衍生,承擔類似的教育功能。1964年,各州教育部長簽署《聯邦共和國各州之間統一學校制度的修正規定》,提出九年義務教育和6歲入學,在四年小學的基礎上設置兩年觀察期。1970年,德國教育委員會(Deutscher Bildungsrat)提出《教育結構計劃》,在促進教育機會平等的倡議下,從官方層面提出了建立綜合學校(Gesamtschule)的構想,并將中等教育分為中等教育第一階段和中等教育第二階段。1973年,聯邦德國制定《綜合教育計劃》,將整個基礎教育學制體系劃分為學前教育領域、初等教育領域、中學教育領域[5][6]。在此期間,西德中小學教育的結構如圖2所示。

東德的基礎教育制度與西德完全不同。為實現教育公平,于1946年頒布《關于德國學校民主化的法律》,提出廢除德國傳統的雙軌制學制,改設八年制基礎學校為核心的民主化統一學制。學生在8年級畢業后可以進入擴展高級中學繼續學習到12年級。1959年,又發展出十年制理工學校,低年級設有學生托管所,學生可在理工學校接受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受當時政治因素影響,第一外語為俄語。1965年,理工中學與擴展高級中學聯合在一起,形成了十二年一貫制的學校體系。在此期間,東德中小學教育的結構如圖3所示。

(四)整合與再生時期(1990年—21世紀前)

1990年,德國統一。原民主德國的學校開始依照聯邦德國的教育模式進行學制改革,摒棄了先前單一的十年制民主化統一學制,全國開始采用更靈活的基礎教育學制模式。整合后的學制主要包括以下特征:3至5歲兒童可以自愿形式進入托兒所或幼兒園,為義務教育做準備[8] 263。初等教育即小學階段,是義務教育的第一階段,學生6歲入學,其中除柏林和勃蘭登堡兩個州的小學實施六年制外,其他各州的小學仍實施四年制。在中等教育即中學的Ⅰ和Ⅱ階段,德國各州學制模式不同,除了梅克倫堡-前波美拉尼亞州(簡稱梅前州)幾乎完全延續了原聯邦德國的模式,其他各州都在原聯邦德國學制的基礎上有所變動。但總體上,德國統一采取的是主體中學、實科中學和文科中學平行的三分結構學制模式。職業教育義務化是該時期的一個鮮明特色。各州在普通學校義務教育之后,實施三年制義務職業教育,以增強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間的關聯,提高職業教育的社會地位。由此,德國各州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職業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實現了基礎教育的大致統一。

二、德國現行基礎教育學制

進入21世紀后,德國受經濟、歐洲一體化和PISA評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開始主動進行學制改革,特別是調整半日制學校為全日制學校。2003年,德國發布“教育與指導的未來投資計劃”(Investitionsprogramm Zukunft Bildung und Betreuung,IZBB),用于建立和資助全日制學校體系,通過采取正規、非正規和非正式教育相結合的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知識和實踐操作的能力,學會生存和與他人相處[9]。德國現行的基礎教育學制結構仍帶有雙軌性質,主要由學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構成,德國義務教育涉及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普通義務教育一般為九至十年,職業義務教育一般為一至三年[10](見圖4)。

(一)學前教育完善但不納入國家學校系統

德國的學前教育分為兩個階段:0-3歲嬰幼兒教育階段和3-6歲兒童教育階段。德國強調學前教育不屬于義務教育范疇,幼兒園不納入國家學校系統,規定3-5歲兒童可自愿入園,為義務教育做準備[8] 263。2013年8月1日起,德國所有滿1歲的幼兒均有進入托兒所、幼兒園等兒童日托中心的法定權利[7] 17。0-3歲嬰幼兒可以上托兒所(Krippen),托兒所的教育任務主要是促進幼兒言語和身體發展。3-6歲幼兒可以進入幼兒園,幼兒園旨在幫助幼兒順利進入小學。2004年,德國聯邦各州對日托中心的教育內容達成共識并制定協議,規定了七個教育領域:語言教育、個人發展、自然科學教育、音樂教育與媒體教育、美育、健康教育和環境教育[11]。2020年,德國聯邦統計局公布的日托兒童率統計結果顯示,0-3歲兒童日托率為35%,3-6歲兒童日托率為92.5%。德國不強迫兒童入園,不同地區和城市的收費標準也不一樣,家庭可依據收入情況向幼兒園交費。家長可以選擇日托時間。如德國某地區幼兒園每天有6小時免費時間,超出6小時,每小時托管費為11.3歐[12]。

(二)初等教育在四年或六年制小學中完成

在德國,小學也被稱為“基礎學?!?。小學在多數州為期四年,在柏林和勃蘭登堡為六年。通常要求兒童入學時年滿6歲,未滿6歲的由父母決定是否提前入學。兒童根據居住地點選擇學校,類似我國的“就近入學”[7] 35。但這一政策也引發了一系列經濟和文化問題,經濟水平高的家庭可以為自己的孩子選擇師資水平和綜合能力更好且收費昂貴的私立學校,從而導致這些學校附近房價瘋漲,而居民階層較低的地區和移民地區因本就不發達的教育水平進一步導致經濟發展落后。為此,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自2008年起取消了學區制度,但也不可避免地加速了選拔過程[13] 188。傳統的德國小學主要是四年制的半日制小學,學生在校時間為7∶30(或8∶30)到13∶30,2003年以來,為提升學生能力、銜接教育階段、增加教育機會,德國政府開始推廣全日制小學,學生在校時間延長,學時不斷增加,1-2年級增加到每周18~24學時,3-4年級增加到25~29學時。1-2年級沒有考試,教師通過觀察學生日常表現為他們打分并給出評語;3-4年級學生需要完成科目作業。德國小學的使命是向兒童傳授主要文化技能領域的基本知識,為其畢業后選擇教育軌道做好準備[3] 63。

(三)中等教育包括普通義務教育和職業義務教育

德國中等教育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包括5-9/10年級,第二階段包括11-12/13年級[7] 38。中等教育第一階段屬于普通義務教育,第二階段中有1~3年的職業義務教育[10] 159-160。

5-6年級為確定學校類型階段,家長和學生也可以不參考學校建議,自主選擇想去的中等教育學校,但要符合所報考學校的要求[13] 40。如果學生在5年級時進入了自己不滿意的學校,也可以轉入其他學校,但這一轉入是雙向的,若成績過于落后,學校也會根據各州“轉換規定”(Versetzungsordnung)主導橫向轉學,或通過與家長協商讓學生自行申請轉學[13] 192。

中等教育Ⅰ階段的學校包括主體中學(Hauptschule)、實科中學(Realschule)、文理中學(Gymnasium)和綜合中學(Gesamtschule)。主體中學涵蓋5-9年級,部分州涵蓋5-10年級,幫助學生完成基本文化知識學習和職業技能準備,學生畢業后將獲得主體學校畢業文憑/第一普通中學文憑。實科中學涵蓋5-10年級,向學生提供擴展的普通教育,畢業后獲得中級學校文憑/實科中學文憑。文理中學能夠獨立完成全部中等教育,涵蓋5-12年級(或13年級),向學生提供理論性的基礎知識學習,并培養學生人文、科學、社會和藝術素養[13] 41。綜合中學可以獨立完成中等教育,涵蓋5-13年級,其高級階段的課程和組織與文理中學的高級階段并無差異,同時會整合各類教育目標,學生畢業時可以獲得所有相關學校類型的文憑,包括主體中學、實科中學和文理中學的文憑[3] 66。以上四類中學的培養目標不同,主體中學以培養職業技能為目標,文理中學注重理論知識和藝術素養的培養,實科中學和綜合中學兼顧理論知識和職業技能的培養。

中等教育Ⅱ階段的學校包括雙元制職業學校(Berufsschule und Betribe)、職業??茖W?;驅?聘呒墝W校(Fachoberschule)、職業高級中學(Berufsoberschule)和文理中學高級階段。雙元制職業學校涵蓋10-13年級,課程結束后獲得職業資格證書。職業??茖W校有一年制也有兩年制,課程結束后可以進入雙元制職業學校,或過渡到兩年制職業高中。職業中學涵蓋12-13年級,畢業后可獲得限定專業的高校入學文憑。??聘呒墝W校涵蓋11-12年級,畢業生通過職業中學會考后可以獲得??拼髮W入學證書。文理中學畢業生通過高考后可以獲得普通大學入學資格,進入德國的高等學校學習。

三、德國基礎教育學制的特點

從德國基礎教育學制的歷史演變中,有許多值得研究的亮點,特別是六年制學前教育、綜合學校的融通性和高等職業教育的雙元制,其政策舉措及實施成效都值得關注。

(一)制定多項政策普及高質量學前教育

1992年,德國政府修改《兒童與青少年福利法》,規定年滿3歲的兒童有權進入幼兒園,并為3歲以下兒童提供日托服務。這使兒童的托育服務和學前教育獲得了法律保障。2000年,德國學生在PISA測試中的表現不佳,學前教育入園率不盡如人意,民眾對教育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這使民眾和政府將改革的箭頭首先指向了學前教育。2004年,聯邦通過了《日托擴展法》,要求必須為3歲以上兒童提供全日制的托育服務,鼓勵為3歲以下的兒童提供基于需求的全日制幼兒園。2008年,聯邦實施《促進3歲以下兒童日托和保育法》,在《日托擴展法》的基礎上為3歲以下兒童提供更高質量的托育,有針對性地為不同處境的父母及其子女提供多種保育措施。為推動日托機構的標準化,德國政府委托相關科研機構,組織建構了德國0-6歲幼兒保育標準,并在2016年出版《德國0-6歲幼兒日托機構教育質量國家標準手冊》。該手冊從“指向維度”“結構維度”“過程維度”和“結果維度”考察幼兒園教學質量建設,包含20個評價領域和上千條教學實踐標準[14]。

2015年,歐洲難民危機爆發,大批難民涌入德國,許多難民兒童在新環境下無法接受教育。為此,德國開啟“早期機會”項目,包括“進入日托”聯邦計劃、“語言類日托”聯邦計劃、“日托Plus”聯邦計劃、“Pro日托”聯邦計劃,為難民兒童提供學前教育的機會[15]?!斑M入日托”計劃通過政府提供財政支持和保育人員支持,降低入園門檻?!罢Z言類日托”計劃為有特殊語言需求的兒童占比較高的日托機構提供專家支持和咨詢?!叭胀蠵lus”計劃面向工作較忙的家長群體,延長日托機構在工作日的托育時間,提供周末、假期、夜間托育服務?!癙ro日托”不同于“日托plus”之處在于強調學前教育的專業性,為父母提供多樣化的教育、撫養和照顧服務,關注特殊兒童和全納教育。2018年12月,德國通過《兒童日托優化法》,規定政府將繼續投資,通過個性化托育、專業化托育和合作化托育提高托育質量。同時,免除低收入家庭的兒童保育費[16]。

2022年德國起草了《關于進一步發展兒童日托質量和參與的第二項法案》,并自2023年1月1日起生效,以進一步發展“優先行動領域”,加強日托機構質量,改善兒童日托情況[17]。德國的全納教育不僅針對本國公民,在全球化背景下,已經延伸至全球公民,開始培養世界公民。同時,學前教育中的全納教育也不止于指向有身體缺陷和心理障礙的兒童,也關注因客觀條件不足而導致的學習障礙,致力于為每一個兒童打造良好教育環境。

德國通過一系列政策,不僅使學前教育的法定年限從3-6歲擴展至0-6歲,也大大提高了學前教育的質量。根據德國教育統計局的數據統計,2012—2022年,0-3歲幼兒的入托人數呈上升趨勢,3-6歲兒童入園人數保持平穩。2006年相比,2021年的日托機構增加了21%,日托中心的入園名額增加了27%[18]。2021年,3至6歲兒童入園率為92%,3歲以下兒童入園率為34%。自2011年以來,早期教育勞動力市場經歷了巨大的增長勢頭,并在2021年達到了一個高峰,德國有70萬名教師,其中約有45,000人從事日托工作,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18] 254。

(二)建設和發展綜合學校,促進就業與教育公平

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發展和國際合作不斷加強,德國在比較中發現了本國教育不公平的問題。為推動教育公平和普及,開始大規模建設學校,為公民提供更多教育機會,但教育擴張造成的文憑貶值反而讓下層階級更難通過教育實現階級跨越,很多大學生面臨畢業即失業,且沒有掌握可供生存的職業技能。在這種背景下,德國試圖廢除雙軌制,建立“統一學?!奔淳C合學校,同時開設普通教育課程、學術性大學預備課程和職業教育課程[13] 23,[19]。20世紀60年代末,聯邦德國在基礎教育改革中將主體中學、實科中學和文理中學三類學校組合起來形成綜合中學,在教育領域推行“綜合中學運動”, 建立綜合中學的目標在于能夠為學生創造平等靈活的學習機會,避免因分流而導致的喪失更好或更適合的教育機會。綜合學校包括兩種形式:一是一體化的綜合中學,學校通過分組對學生進行差異性教學;二是協作性的綜合中學,學校內部設立不同課程軌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發展方向選擇不同的軌道,用選修課程連接不同軌道之間的學生[13] 43。

20世紀70年代所建立的綜合學校旨在消除主體中學、實科中學和文理中學之間的差異,追求公平。發展到今天,在民主理念的指導下,綜合學校課程內容的廣闊性和畢業證書的多樣性使其不再只是一種補充性質的學校,其促進學生自我發展和提供職業訓練的特性深受家長和學生的青睞。綜合學校能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讓學生能夠在可選擇的前提下獲得最充分的自我發展,促進了教育公平。根據《2020年德國教育報告》中的數據分析,自2004年以來,綜合中學的數量呈上升趨勢,到了2012—2013學年,綜合中學的數量總和與高級中學持平。2018—2019學年,綜合中學數量超過了高級中學[7] 52。

德國私立學校協會網站的公開信息顯示,普通教育的私立學校數量一直穩步增長。私立學校的費用較高,但也在社會可接受范圍內,家長還可以通過獎學金和學費折扣減輕學費壓力。私立學校的課程安排更豐富,包括數字學習和雙語或擴展外語課程。除了家長所交的學費,私立學校的資金還來自基金會、協會、教會、公司和私人資助。與公立學校相比,私立學校更關注差異化教學和個體意識形態,注重課外活動和社會合作。其中,私立小學的設立必須符合特殊條件,即具有特殊的教學理念或教派性質[20]。

(三)加強學術投入,助力高等職業教育

隨著教育普及和學歷貶值,就業難成為大學畢業生的當務之急。同時,中等職業教育受到漠視,掌握技術的學徒數量與社會需求不匹配,供不應求。在不平衡的供需關系下,企業與學校開展合作培養計劃,創設了“斯圖加特模型”(Duales Studium)[21],將學位專業的學術教育與實踐培訓相結合,既滿足學生提升學歷的愿望,也幫助公司培養所期望的員工[7] 141。后受到政府官方的支持。2013年,德國科學顧問委員會依據公司和學校地址之間的關系,提供了雙元制高等職業教育的四種學習形式:培訓整合、實踐整合、職業整合和兼職。前兩種提供培訓或實踐的公司與學校有制度上的聯系,使在校學生可以進行選擇;后兩種則面向已經參加工作并想要繼續學習的學生。2014年,聯邦職業教育和培訓學院發布《關于發展雙元制研究建議的立場文件》,從初始情況和特點、劃定范圍和系統化、質量保證、前景和發展四個方面對雙元制發展提出了建議[22]。近期研究表明,人們對旨在將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中的學術學習結合在一起的所謂“雙元學習計劃”的興趣越來越大[23]。職業教育不再只關注職業訓練,而是同時重視高等教育中傳統的學術訓練,職業教育不斷向著更全面的高等職業教育發展。

通過AusbildungPlus網站搜索可以發現,雙軌制高等職業教育的學位專業數量在逐年增加,合作公司和學生人數也逐年增加。截至2019年11月30日,共有1662個由德國高等教育機構提供的雙元制學習項目在AusbildungPlus網站注冊,其中有超過10.8萬名雙元制學生,合作公司或地點約為5.1萬個[24]。

四、德國基礎教育學制面臨的挑戰及發展趨勢

德國《2022年教育發展報告》[18] 25-29(以下簡稱《報告》)明確提到德國教育發展面臨的挑戰,其中包括數字化教育背景下的建設不足和師資不足兩大方面。

(一)數字化教育建設不足,需要加強投資與培訓

從德國現實情況出發,《報告》提出德國目前的數字化教學的基礎設施投資尚存在不足,無法符合社會預期,暫時無法應對全面的教育數字化發展,或會造成社會不公和認知差異的問題。同時,教育工作人員在數字化進程中也面臨挑戰。一方面,一線教師的技能培訓尚未形成體系,技術型教師參與程度較低,教師相關教學資格水平不夠。另一方面,相關機構的管理人員以及專業協會、贊助商和利益集團的參與者也沒有為教育數字化的到來做好充足的準備。

《報告》提出,未來要加強對基礎設施的投資,擴大數字教育機會和進一步培訓相關工作人員。從宏觀層面出發,利用數字學習和教育媒體的潛力將有助于提高不同教育部門的反應和行動能力,形成合力,提高效率。從微觀層面出發,數字化發展為教學模式革新提供新契機。同時,數字化發展可以提供新工具,減少教師教學壓力的同時做到個性化教學。在后疫情時代下,遠程教學或許將成為常態,必須做好長期準備,大力發展數字化教學,大力投資智慧教育和人工智能,致力于教育部門的可持續數字化,做好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維護,最大程度縮短教育差距,減少教育不公。

(二)對師資要求更高,需要擴大招聘及加強支持

為保障教育系統的有效運行和積極反應,需要有合格且充足的人才。由此,國家對教師數量的需求越來越大,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例如,不同類型托兒所和幼兒園的出現,意味著需要更多不同專業和領域的學前教育教師和專家。進入數字時代,社會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為培養具有數字能力的勞動者,德國中小學及高校出現了許多新的勞動教育課程模式[25],如職業準備課程模式、工藝課程模式、情境課程模式和結構課程模式等,課程模式的革新需要更多具有數字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的教師。對教師技能的要求不斷提高,也意味著在師資培訓階段就要為準教師們提供必要的技能培訓,包括數字學習環境的技能需求、包容性教育等,盡可能地提供最高的方式支持所有學習者,通過多種形式,持續助力教師發展。這是德國必須面臨的一項重要挑戰。

《報告》中提到,為了確保有充足的合格教育人員,需要招聘更多專業人員,并發展目前的培訓結構和文化,這不是某一個教育子系統可以完成的任務,而是需要聯邦政府、各州和地方當局共同協商,合作采取措施。

參考文獻:

[1]彭正梅.德國教育學概觀:從啟蒙運動到當代[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7.

[2]弗·鮑爾生.德國教育史[M].騰大春,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92.

[3]伊莎貝爾·范阿克倫,克勞斯·克萊姆, 斯文婭·M·庫恩.德國教育體系概覽——產生、結構與調控[M].孫進,寧海芹,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20:6.

[4]于鴻博.德國教育比較研究[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4:3-4.

[5]楊捷.外國教育史[M].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10:339.

[6]白彥茹.論德國中小學課程的改革與發展[J].外國教育研究,2005(09):40-45.

[7]陶翠屏.德國教育的昨天·今天·明天[M].西安: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21:35.

[8]李其龍.德國教育[M].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228.

[9]陳志偉. 德國全日制學校教育發展現狀及啟示[J]. 外國中小學教育, 2016(5): 22-28.

[10]胡勁松. 德國義務教育立法:主體、內容及其特征——基于各州法律的文本分析[J].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8, 36(6): 135-143, 159-160.

[11]JMK. Gemeinsamer Rahmen der L?nder für die frühe Bildung in Kindertageseinrichtungen[EB/OL].(2022-03-24)[2023-03-06].https://www.kmk.org/fileadmin/Dateien/veroeffentlichungen_beschluesse/2004/2004_06_03-Fruehe-Bildung-Kindertageseinrichtungen.pdf.

[12]阿爾諾·卡普勒.德國概況[M].法蘭克福:莎西埃德出版社,1996:452.

[13]秦琳.德國基礎教育[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5: 188.

[14]沃爾夫岡·蒂策.德國0-6歲幼兒日托機構教育質量國家標準手冊[M].田春雨,魯玉峰,羅毅,譯.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 5,41-247.

[15]BMFSFJ. Bundesprogramme‘F ühe Chancen’[EB/OL].(2022-01-18)[2023-03-11].https://www.bmfsfj.de/bmfsfj/themen/familie/kinderbetreuung/bundesprogramme-fruehe-chancen-/bundesprogramme-fruehe-chancen--72714.

[16]BMFSFJ. Gesetz zur Weiterentwicklung der Qualit?t und zur Teilhabe in der Kindertagesbetreuung (Gute-KiTa-Gesetz)[EB/OL].(2019-01-01)[2023-03-14].https://www.bmfsfj.de/bmfsfj/service/gesetze/gesetz-zur-weiterentwicklung-der-qualitaet-und-zur-teilhabe-in-der-kindertagesbetreuung-gute-kita-gesetz--127136.

[17]Deutscher Bundestag. Kita-Qualit?tsgesetz der Bundesregierung beraten[EB/OL].(2022-10-12)[2023-05-06].https://www.bundestag.de/dokumente/textarchiv/2022/kw41-de-kita-qualitaetsgesetz-912980.

[18]Innengruppe Bildungsberichterstattung. Bildung in Deutschland 2022[M]. Bielefeld: wbv Media GmbH &Co.KG, 2022:95.

[19]夏征農.大辭?!そ逃韀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 673.

[20]Verband Deutscher Privatschulverb.nde e.V.Privatschulen bieten individuellen Bildungsweg für jedes Kind[EB/OL].(2023-03-23)[2023-06-21].https://privatschulen.de/pressemitteilungen/nr-03-23-schulwahl-2023-privatschulen-bieten-individuellen-bildungsweg-fuer-jedes-kind/.

[21]任曉霏,戴研,萊因霍爾德·蓋爾斯德費爾.德國雙元制大學創新驅動產學研合作之路——巴登-符騰堡州州立雙元制大學總校長蓋爾斯德費爾教授訪談錄[J].高校教育管理,2015,9(05):5-8.

[22]Wissenschaftsrat. Empfehlungen zur Entwicklung des dualen Studiums Positionspapier[EB/OL].(2014-09-19)[2023-05-07].https://www.bibb.de/dokumente/pdf/F2_Gersch_WR_Duales_Studium_BIBB_Kongress_19.9.2014.pdf.

[23]Ertl Hubert. Dual study programmes in Germany: blurring the boundaries between higher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training?[J].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2020,46(1):79-95.

[24]BIBB. Aufw?rtstrend beim dualen Studium h?lt an[EB/OL].(2020-07-07)[2023-03-10].https://www.bibb.de/de/pressemitteilung_124756.php.

[25]賀陽,張中華,柳雁勇.德國學校勞動教育:發展歷程、課程模式、現實困境與啟示[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3,43(08):12-15.

Transition from Separated General-Vocational Education to Integrated General-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on School System Development in Germany

ZHAO Wenyi? ?FANG Leilei? ?FENG Yonggang

(Faculty of Education,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250014)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s basic education school system is in the stage of seeking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the German basic education school syste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hina. Germany’s basic educ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its overall educational progress. This article seeks to clarify the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Germany’s basic education system through an exploration of its historical transitions. The focus is placed on the current characteristics of Germany’s basic education system, includ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various policies to promote high-quality preschool education, the emphasis on educational equity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prehensive schools, and the increase of theoretical input to suppor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urthermore, the analysis encompasses related policies and their respective outcomes. The analysis of the National Report on Education 2022 illustrates the challenge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Germany: the lack of construction in the face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education and the lack of teachers in the face of the growth of education.

Keywords: Germany; Basic education; School systems; Compulsory education; Preschool education; General-vocational integration; Dual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猜你喜歡
雙元制學制基礎教育
德國高等教育的“雙元制”理念及對高校轉型發展的啟示
德國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雙元制”模式在導游專業學生頂崗實習中的應用研究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政策話語的遷嬗
淺談我對德國籃球的理解
教育均衡發展:現代教育發展的新境界
“中國夢”之中國“自主高考”夢
基于微課應用的專遞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癸卯學制”與晚清女子教育
中國近代的學制流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