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由漢字抵達傳統文化的語言現場

2023-10-10 18:44魏榮葆
江蘇教育·中學教學版 2023年8期
關鍵詞:審美體驗真實情境高中語文教學

【摘 要】為了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機融入高中語文教學,教師可以從傳統文化載體的特征入手,整體構建文化課程;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可以選取角度,以點帶面,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增進學生的文化體驗。漢字專題研習的方式,正是基于學生主體回歸,推動語文核心素養發展的有效實踐。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漢字研習;真實情境;審美體驗;當代表達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3)33-0021-04

【作者簡介】魏榮葆,南京市第一中學(南京,210001)教師,正高級教師,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南京市語文學科帶頭人。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指出:“語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全面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傳統美德。語文學習的過程就是文化獲得的過程?!币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中語文教學,需要滲透哪些文化內容,又如何去滲透,這成為一線教師亟須解決的問題。筆者以為,從漢字文化特征出發形成研習專題,不失為高中語文教學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一條可行路徑。

一、構建文化視野中的漢字圖譜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新課標”)有十余次提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涉及從課程基本理念到課內外讀物各個方面,并在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教材中安排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研習,在選修教材中安排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專題研討。

同時,新課標又將“語言建構和運用”作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核心,要求“探究語言文字運用規律,增強語言文字運用的敏感性,提高探究、發現的能力,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獨特魅力,增強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同時“就漢字或漢語的某一問題,加以歸納、梳理,訓練學生從應用中觀察語言文字現象的能力和總結規律的綜合、分析能力,旨在加深學生對漢字、漢語的理性認識”。

筆者嘗試將漢字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構建文化視野中的文字圖譜,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傳承與弘揚。下頁表1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的整體架構,表2是具體的漢字文化研習專題。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應根據語文學科特征整體架構,兼顧必修、選擇性必修與選修的課程要求,以及課內向課外的拓展與提升任務。文化類型的選擇和研習專題的細化,力求使布局更加合理,內容更加豐富,目標更為明確精準。教學中采用自然融入、有機滲透的方式,不單獨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不盲目增加學生學習負擔。

值得重視的是,文化研習需要立足于學生實際,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只有關注學生自身發展的學習需求,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才能激發學生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

二、創設研習漢字的真實情境

真實而富有意義的語文實踐活動情境對學生形成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有重要作用。所謂真實,是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與個人體驗、社會生活緊密相連,使學生的學科知識與自己的認知體驗融合,與外界環境交互,以促進學習內容的遷移運用,起到為個人成長奠基的作用。筆者在組織“禮”字專題研習時,創設了如下情境。

【情境任務】古代的成人禮十分隆重,男子20歲行加冠禮時取字,女子15歲行加笄禮時取字。高三學生即將在畢業前舉行成人禮,學生為自己取字,并且陳述自己名字的含義。教師將所有“名字”匯編成《青春的答案》,作為贈送給學生的成人禮物。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這項任務,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整理資料,豐富自己的“成人禮”知識。如,關于“禮”,《論語》中出現了74次之多,孔子認為“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這成為儒家思想的重要體現?!墩f文解字》解釋:“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弊鳛榫瓷裰赂5膬x式,中國傳統文化歷來講究對自然的敬畏感恩,對社會道德和公共倫理的認同遵從。又如,《禮記》云:“男子二十,冠而字”“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禮義之始在于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痹偃?,教育家陶行知,原名陶文濬,他年輕時推崇王陽明“知是行之始”的哲學思想,改名“知行”。后來,他通過教育實踐有了新的理解,轉而篤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于是把名字改為“行知”,表明他思想觀念的轉化。

此外,應鼓勵學生取“字”時善于從文化經典中尋找注解,豐富姓名的內涵。學生在對自己的名字進行解說后,能夠領悟家族的殷切期望,表現自己的個性特征,抒發自己的美好愿望。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還學會了多種名字解說方法,如文化解說法、拆字解說法、諧音解說法、字典解說法、字形解說法等。

三、增進學生對漢字的審美體驗

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說:“漢字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薄耙饷馈奔礉h字承載的思想內容體現出來的意義之美,“音美”指字正腔圓的漢字讀音給人帶來的音韻節奏之美,“形美”指漢字書寫的形體結構之美。宗白華在《藝境》中說:中國字 “從象形到諧聲,形聲相益,……像江字、河字,令人仿佛目睹水流,耳聞汩汩的水聲”。

漢字伴隨著歷史的進程從遠古走來,漢字之美隱藏在每一個漢字對事物的描摹和刻畫中。魯迅、宗白華對漢字的審美體驗既有相似性,又有獨特性。如何增進學生對漢字的審美體驗呢?筆者以“創”字教學為例,對教學實施的路徑和方法略作說明。

1.漢字溯源,準確理解音、形、義

創讀chuàng時,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刱,造法刱業也。從井,刅聲。讀若創?!币簿褪钦f,以第一次掘井表示事業上的初次去做,后作剏、剙、創。創讀chuāng時,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為:“刅,傷也?!薄皠V”始見于西周金文,以刀口有血表示傷口,用作動詞指殺傷,后世并用“創”字。用一個“刀”既表示“創傷”又表示“創造”,可以得到人們的認同,因為刀的確既是一種造成創傷的器物,又是一種創造的工具,所以“創”字也就能流傳至今。

2.搜集“創”的古詩文,拓展文化視野

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優美的古詩文可以開闊視野,促進學生對“創”字的深度理解。如,鄭板橋《贈君謀父子》中的“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提出“創”在于“刪繁就簡”“領異標新”。趙翼的《論詩(其一)》寫道:“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預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覺陳?!痹娙搜壑械摹皠摗笔恰稗D化鈞、日爭新”,自然與社會總是新舊相承,“舊”孕育了“新”。

3.關聯社會生活,彰顯“創”字力量

師生共同列舉了如中國古代神話故事中敢“創”的人物,引用新華社新聞報道《“創”!2017海峽兩岸年度漢字出爐》,觀摩名家書法作品中“創”字的寫法,研討科技發明中“創”的案例,從不同領域發現“創”的力量。

4.分享“創”的聯想,表達審美體驗

基于一定資料的積累,學生產生了豐富的聯想,形成了個性化的審美體驗。例如,《麒麟中的“創”》《〈三體〉中的“創”》《〈史記〉中的“創”》《書法中的“創”》《古詩苑中的“創”》《文學翻譯中的“創”》《美術中的“創”》《中國古今考試中的“創”》《生命中的“創”》《模仿中的“創”》《老門東里的“創”》等。一位學生還將詞牌連綴成韻,寫成《聆聽宋詞的呢喃》,以創作的作品來表達對“創”的文學體驗。

四、融入生活體驗的當代表達

新課標提出:“語文課程作為一門實踐性課程,應著力在語文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蹦敲?,語文課程的“實踐性”以怎樣的方式去實現呢?

筆者在高三的漢字漢語專題研討選修課中,開設了漢字“渡”的研習成果匯報課。課堂以漢樂府詩《公無渡河》創設了漢字“渡”的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文字溯源、閱讀積累、生活聯想、寫作運用、共享評價,形成“文字—文學—文化—文心”這條課堂脈絡。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語言文字的積累和運用、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的融合過程。

1.抓住契機,嘗試社會生活的語文探究

在“生活聯想”環節,有一名學生發現了“渡”與城市中寬渡酒店的關聯。其中,酒店中“水月通禪寂,寬渡有緣人”這副對聯引發他探究的興趣。設計師在酒店的前、中、后三個院子里,加入了水、月意象。水能在室內呈現渡口的空間感,使人仿佛置身船上,“渡”向彼岸;設計師希望人在船上能感受到時間變化,于是就有了月亮。由此,該生引用《道德經》,說道:“天雨大,不潤無根之草;道法寬,只渡有緣之人?!痹谒磥?,寬渡酒店是留給有緣人的機遇。

將社會生活場景以文字的方式進入學習領域,凸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這是語文學習資源,也是語言實踐契機。

2.融入體驗,凸顯語言文字的生活聯想

在“寫作運用”環節,有學生聯想到西南聯大的“渡”,于是寫成《文化擺渡》一文。文中引用了西南聯大的校歌,以及馮友蘭在西南聯大的紀念碑文中所寫的“第四次南渡”,體會到“渡”意味著勇氣和膽量,“渡”的過程也是對自我的塑造與提升。還有一名學生聯想到曾祖父的“渡”,寫成《從此岸到彼岸》一文。此文由曾祖父的遺物——一張泛黃的“渡江船工光榮證”引發聯想,想象在南京渡江戰役中,曾祖父與其他船工一起,駕著小舟,頂著炮火,渡過被稱為天塹的長江。

兩名學生從時間和空間的維度觸發了“渡”的生活聯想。這兩種生活與學生生活存在著遙遠的距離,然而,文字可以激活思維,消除距離的屏障。

3.主動實踐,尋求傳統文化的當代表達

在“共享評價”環節,一名學生分享了《不渡為歸》的歌詞創作感受,并邀請同學演唱這首歌?!恫欢蔀闅w》的歌詞以項羽為主角,以垓下悲歌、東城突圍、烏江自刎為敘事線索,把歷史事件變為哲理思辨的話題。演唱者采用流行歌曲《南山南》的音樂,用歌聲來體現“渡不過”的人生悲情和“不渡”的末路絕情。

該學生在分享感受時說:“當熟悉的旋律響起,我聽見自己寫的詞被歌唱,我內心便涌起滿滿的成就感。筆者嘗試從不同的視角思考,體會到文化素材的厚重,豐富了自己的以舊材料寫新體裁的體驗?!痹撋耙耘f寫新”的方式其實就是具有個性化的當代表達。

4.自我評價,建構學習與評價的協同機制

新課標指出:“評價的過程即學習的過程?!睂W習活動中的評價區別于傳統的紙筆測試,目標具體,針對性強,高效實用。學會自我評價,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反思,促進學生發展。

學生針對漢字學習,紛紛給出如下評價:“對漢字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每個字都像一顆星星,點綴著文明的夜空。這種學習像一次文化散步,讓我沐浴在璀璨的星光中,氤氳在文化的氣息里?!薄吧缫粭l長河,我們逆水行舟,在人生路上不斷完善自我,我們用善意來溫暖他人,在時代的洪流中,我們要掌握好自己,做自己的擺渡人?!?/p>

通過搜集多方面的資源,尤其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品,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解讀漢字的人生意味。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革命傳統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的通知[EB/OL].(2021-01-19)[2023-07-05].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102/t20210203_512359.html.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

猜你喜歡
審美體驗真實情境高中語文教學
淺談審美教育在中學音樂教育中的地位
童心 童眼 童耳
關于新課程理念下高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解析與研究
淺析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贊賞發現”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文言文教學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關注審美體驗,讓閱讀變為“悅讀”
高中語文散文閱讀審美體驗教學分析
基于TBM情境下的人力資源管理教學模式探究
初中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策略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