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設特色課程,轉型育人模式,彰顯文化自信

2023-10-10 18:44張大海
江蘇教育·中學教學版 2023年8期
關鍵詞:特色課程育人模式文化自信

【關鍵詞】文化自信;特色課程;育人模式;運河文化

【中圖分類號】G63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3)33-0079-03

【作者簡介】張大海,江蘇省清浦中學(江蘇淮安,223002)紀委書記,正高級教師,江蘇省生物特級教師。

江蘇省清浦中學運河文化課程基地項目立項以來,學校以課程基地建設為契機,以深厚的運河文化為依托,以傳承運河文化為己任,積極建設運河文化特色課程,推動育人模式轉型,彰顯文化自信,取得了一定成果,具體情況如下。

一、課程建設緣起

江蘇省清浦中學位于歷史文化名城淮安市清江浦區,緊鄰京杭大運河,周邊清江大閘等與運河文化有關的古跡眾多,運河文化深入人心,具有不可比擬的區位優勢。2014年,學校以運河申遺成功為契機,以《江蘇省教育廳財政廳關于啟動普通高中課程基地建設的通知》為指導,積極申報運河文化課程基地,以期不斷創新課程建設的途徑和方法,豐富課程建設的內容和形式。

在課程基地建設過程中,學校始終堅持特色辦學的思想,以“運河文化”課程建設為載體,建設豐富多彩的運河文化特色課程。借助運河文化課程建設,以創設新型學習環境為特征,以改進課程內容實施方式為重點,以增強學生的實踐認知和學習能力為主線,以提高綜合素質為目標,闡釋和發揚“運河文化”的內涵和品質,找尋教育的本真屬性,從而推動育人模式的轉型。

學校通過運河文化課程建設提升學校文化品位,努力構建先進的學校課程文化體系,形成有效的運河文化建設成果。通過課程基地建設,讓師生在建設、發展、享用運河文化的過程中得到發展,做優秀文化遺產的傳承者,做精神家園的守望者,同時積極參與運河文化的建設,為傳承、弘揚運河文化和地方文化作出應有的貢獻,使文化自信得以彰顯。

二、課程實施現狀

(一)建設特色課程

為了進一步彰顯學校的文化特色,構建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校本課程,學校以淮安底蘊深厚的運河文化為依托,從學生成長的現實需求出發,建立了以運河文化課程為核心的特色三級校本課程體系,以滿足學生整體發展需要和個性化發展需求。(見表1)

首先是基礎性課程,側重于學生的文化基礎,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包括《運河世界遺產》《人文淮安》《淮揚美食》《淮安名人》等,這些課程面向全體學生,旨在幫助學生全面性、概要性地了解體驗運河文化。

其次是拓展性課程,側重于學生的自主發展,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健康生活。分為體驗類課程(如運河文化體驗廳、共建場館等)、活動類課程(如“秀運河”攝影社、“詠運河”文學社等非遺課程)、互動類課程(如運河文化課程基地專題網站、運河文化課程基地微信公眾號等),這些課程面向部分對運河文化有興趣的學生,旨在幫助學生更深入、更透徹地認識理解運河文化。

最后是提高性課程,側重于學生的社會參與,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責任擔當、家國情懷。包括《運河文化研究性學習》《運河文化專題調查》《運河文化創客培養》《運河文化遺產保護》等,這些課程面向少數學有專長的學生,旨在幫助學生創造性地傳承運河文化。

(二)轉型育人模式

1.以基礎性課程提升學生認知能力

三級校本課程體系中的基礎性課程最“接近”于傳統課程,但依然與傳統課程有顯著的差異。一是基礎性課程打破了原來的行政班,重新構建以基礎性課程為依托的“運河文化系列課程”班;二是基礎性課程強調學科的融合,如“運河船閘”一節,可以運用詩詞導入新課,讓學生從歷史學的角度了解淮安漕運發展的歷史背景,從地理學的角度認識淮安運河船閘的地理意義,從政治學的角度理解淮安運河船閘的經濟價值;三是基礎性課程是基于概念的學習,注重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已有知識出發,了解、認識、思考運河文化,建立生活與運河文化的有機聯系。

2.以拓展性課程提升學生發展能力

拓展性課程是對基礎性課程的進一步拓展,主要有以下特點。(1)拓展性課程強調學生在盡量真實環境中的參與,如在“運河船閘”拓展學習中,學生在運河文化體驗廳中可以看到清江閘、雙金閘等世界文化遺產的圖片、模型等;通過外出考察,現場感受船閘的功用,拍攝船閘的圖片;借助運河文化網站和運河文化微信公眾號進行交流互動。(2)強調基于項目的學習,側重于對教材內容以外知識的體驗與經歷,旨在豐富學生對事物的認識,拓展學生認識事物的廣度,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

為此,學校初步建成500多平方米的運河文化體驗廳和淮楚才俊、詠淮詩詞、淮上名勝等多條運河文化長廊,并與淮揚菜美食館、總督河道部院等文化場館簽訂協議,建立運河文化校外課程基地。學校定期組織學生參觀、開展相關活動,讓學生耳濡目染地了解運河文化,體驗和感悟運河文化的精髓。學校還建成了運河文化課程學生活動中心、運河文化課程基地專題網站和運河文化微信公眾號,借助現代化的設備、技術和平臺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學習和交流互動的空間。此外,學校還成立了多個運河文化學生社團,如“秀運河”攝影社、“詠運河”文學社、“運河韻”書畫社等,開展“運河印象”攝影比賽、“運河環保時裝秀”等社團活動,引導學生自我發現、合作探究,激發自主學習熱情,促進個性發展。

3.以提高性課程提升學生創新能力

與其他課程相比,提高性課程有以下兩個特點。(1)更強調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如“運河船閘”一節的提高學習中,在了解已經湮滅的碼頭三閘的歷史基礎上,教師可引導學生發揮想象力、創造力及各自所長再創造碼頭三閘,如美術功底好的學生繪制碼頭三閘復原圖,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制作碼頭三閘復原模型,編程技術強的學生設計程序通過3D打印制作碼頭三閘復原模型,等等。(2)強調基于問題的學習,學生通過社會調查、專題訪談、實地考察、網絡信息搜索等,認識淮安運河文化形成和發展的過程,探尋這一過程中自然環境變化和人類活動的關系,形成正確的人地觀念。

(三)彰顯文化自信

1.基礎性課程:進行文化自省

通過基礎性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將源自生活的、零散的、隨機的運河文化認知進行科學化、系統化、網絡化的整理,從而喚醒學生對于運河文化的記憶,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文化自省。

2.拓展性課程:形成文化自覺

通過拓展性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進一步認識淮安運河璀璨的物質文化、厚重的制度文化、博大的精神文化,發掘運河文化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經濟價值、人文價值,從而主動地參與運河文化的傳承,并在此基礎上形成文化自覺。

3.提高性課程:彰顯文化自信

通過提高性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進一步形成運河文化所體現的溝通交流、開放包容、開拓創新、和諧統一的偉大人文精神,在形式上、內容上創新運河文化,賦予運河文化時代新形式、新含義、新內容,并在此基礎上彰顯文化自信。

三、課程未來展望

經過幾年的努力,我校運河文化課程基地建設在物形文化、課程活動、育人模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受到了社會、家長、學生的贊譽。我們將依托已有的成果,進一步強化課程建設的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推動學校在更大范圍做優做強,充分發揮示范、引領和輻射作用。為此, 2022年我校申報基礎教育內涵建設項目 “運河文化至善品格提升工程”并成功立項。

未來,我們將繼續以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以“彰顯文化自信”為目標,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進一步整體建構運河文化課程,不斷豐富課程建設的主要內容,拓展課程建設的載體和基本途徑,在“以文化育人,以文化培元”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猜你喜歡
特色課程育人模式文化自信
小學數學教學中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的探討
論學分制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及對策
“雙一流”建設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校本特色課程的教學實施與評價
簡談中職學校的教育創新
淺論中職學校的教育創新
新聞媒體堅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讓西方文化帝國主義“退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