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課程思政元素“匹配度”的研究與實踐

2023-10-27 09:01楊婧宋青洪林
河南教育·高教 2023年9期
關鍵詞:思政元素課程思政高校

楊婧 宋青 洪林

摘 要:如何提升課程思政教學的質量與效果,是當前高校課程思政建設中的熱點問題。保障課程思政教學質量,增強課程思政育人效果,需要正視課程思政中存在的問題,有效提升課程思政教學中思政元素的“匹配度”,發揮好課程思政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當前,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存在“知難而退”“生拉硬扯”“人為分化”等問題,可以嘗試基于“四維融合”提升課程思政元素的“匹配度”。

關鍵詞:高校;課程思政;思政元素;“匹配度”

2022年五四青年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到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時強調: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一堂思政課講得好不好,關鍵要看教師能不能用情講,真正把道理、學理、情理講進學生的心里,達到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的目的。這就要求思政課要有面向新時代、適應新時代的教學內容,實現教學方式的改革創新,構建并完善符合學生成長規律特點和人才培養規律特點的教育教學體系。因此,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講,要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有機結合起來,不斷增強思政課的現實關懷和社會實踐性。同時,應充分發揮課程思政的育人作用,讓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要保障課程思政的教學質量,增強課程思政的育人效果,需要正視課程思政中存在的問題,提升課程思政教學中思政元素的“匹配度”,發揮好課程思政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

一、當前課程思政元素挖掘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在思政元素的挖掘上“知難而退”。有些專業課程受限于課程特點,其中的顯性思政內容較少,思政元素挖掘起來有一定難度。比如,測量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以介紹各種測量方法、測量原理以及相關專業應當具備的測量技能為主,對行業背景、技術規范涉及不多,與行業精神、職業道德關聯也不大。如何在測量技術課程“有形”的專業知識中挖掘思政元素,需要教師花費精力研究探索,但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往往不強。還有些專業課程的思政教育目標不夠明確,缺乏對課程思政建設的科學認知,未能從思政元素融入專業課應遵循的原則出發,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并予以實施。

二是在思政元素的挖掘上“生拉硬扯”。部分教師在設計和建設課程思政時,存在思政元素“泛化”的現象。他們在講專業知識時,為了課程思政而課程思政,“生拉硬扯”地融入思政元素,缺少春風化雨的細膩情感。還有部分教師錯誤地認為自己所教的課程需要覆蓋課程思政的全部要求,想做到面面俱到,卻失去了教學的重點,導致課程思政教學很難走深走實。還有部分教師對思政元素融入教學的廣度和深度把握不準,有的顧此失彼,有的過猶不及,也給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打了折扣。

三是在思政元素的挖掘上“人為分化”。部分教師在教學時,將思政元素刻意獨立出來講解,導致課程教學出現了內容分化的現象。這既不利于學生系統掌握專業知識,也不能保證思政元素在課程中的系統呈現。比如,在一些專業課程的教學環節中,部分教師認為在傳統的“模版式”教學中穿插思政元素,可能會影響對學生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和鍛煉。于是就出現部分教師特意在實踐環節結束后,以訓導的方式進行思政教育的情況。這種“人為分化”的課程思政教學,不僅難以培養學生整體性的系統思維,更難以有效實現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

二、基于“四維融合”提升課程思政元素的“匹配度”

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教育理念又稱為成果導向教育、能力導向教育、目標導向教育、需求導向教育。以成果為導向提升課程思政元素的“匹配度”,要求教師對課程思政中的思政元素有比較深刻的認識。要以幫助學生堅定理想信念為目標,以培養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為主線,圍繞提高學生的政治認同、文化素養、道德修養等重點內容,優化課程思政的內容,對學生進行系統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以成果為導向提升課程思政元素的“匹配度”,要將課程思政理念真正融入課程教學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中,將課程思政內容作為課程設置、教學大綱核定和教案評價的重要內容,落實到課程目標設計、教學大綱修訂、教材編審選用、教案課件編寫等各方面,貫穿于課堂授課、教學研討、實驗實訓、作業布置等各環節。要講好用好馬工程重點教材,推進課程思政內容進人才培養方案、進教案課件、進考試試題。要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將案例式教學、探究式教學、研討式教學、體驗式教學、互動式教學、專題式教學、分眾式教學、翻轉課堂等教學方法運用到課程思政的教學實踐中。要運用新媒體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使課程思政動起來、活起來、實起來。要健全高校課堂教學管理體系,改進課堂教學過程管理,不斷提高思政元素融入課堂教學的水平。

想要做到以成果為導向提升課程思政元素的“匹配度”,可以嘗試在教學評測上發力,從宏觀的政治覺悟和微觀的個人涵養、宏觀的社會責任和微觀的專業能力四個維度進行。經過教育引導,只有當學生的政治覺悟與個人涵養都高時,課程思政的目標達成度才會高;也只有當學生的社會責任與專業能力都強時,專業課程的目標達成度才會高。而在具體的評測過程中,還應堅持指導性與發展性相結合,課程目標與課程內容、教學方法相統一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符合以成果為導向提升課程思政元素“匹配度”的建設初衷。

將課程思政教學與專業課程教學的學習目標、教育目標進行對比后不難發現: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可以從宏觀的政治覺悟和微觀的個人涵養兩個維度去測評;專業課程的教學效果,則可以從宏觀的社會責任和微觀的專業能力兩個維度去測評。課程思政離不開“課程”,否則課程思政就是無水之源、無根之木。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從政治覺悟、個人涵養、社會責任和專業能力“四維”出發,能夠將思政元素恰到好處地融入專業課教學之中。

從政治覺悟維度看,大學生應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扎實的理論基礎,具有為家鄉服務、為國家服務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新時代中國青年要自覺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善于從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汲取道德滋養,從英雄人物和時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風范,從自身內省中提升道德修為,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讓清風正氣、蓬勃朝氣遍布全社會。這一講話精神是對全體中國青年的殷切希望,也是對當代大學生政治覺悟的具體要求。從個人涵養維度看,需要聚焦大學生的道德素養、情感意志、合作精神等個人品質。有研究者曾對我國工科院校學生在個人涵養上存在的問題進行過總結,認為學生存在人文修養不足、學術眼界不寬,學校存在辦學目的功利、素質培養欠缺,整體存在社會要素共性制約較強、學生個性發展不足等一系列的問題。筆者所在學校的調查也表明,78.8%的教師認為有必要改變教育方式、特別是要通過加強課程思政來提升大學生的個人涵養。從社會責任維度看,在我國各項事業取得全面突破的今天,如何走好下一個發展周期極為重要,而不斷取得發展進步的關鍵在于人、在于人才、在于能擔當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重任的高素質人才。這就需要今天的大學生具備優秀的團隊協作能力和開拓創新的個人能力,具備承擔社會責任、推動社會發展的各項素質。從專業能力維度看,以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已成為新的通用技術,它驅動著產業的轉型升級,掀起了新型工業革命。作為與土地、勞動力、資本等不同的新的生產要素,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了進一步提高教育服務數字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需要數字技術賦能課程教學,從培養目標、知識體系、培養方式等方面重塑專業教育,以滿足新時代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需要。

三、提升課程思政元素“匹配度”的實踐探索

(一)工程類課程

在工程類課程中,提升課程思政元素的“匹配度”,可以嘗試以中國的發展崛起為案例,講述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和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國已經成功由落后的農業國發展成工業門類齊全的現代制造大國。從這樣一個鐵的事實出發,穿插各種工程建設的具體案例,以此激發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真情實感,增強他們為中華之崛起而學習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使他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自身所處的時代和應承擔的責任,明確社會的進步需要廣大青年在專業領域的學習研究中不斷精進、不懈努力。此外,還可以將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中“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的教學理念融入課程思政的教學實踐。組織專業課教師集體備課,對工程領域專業教學中涉及的工程材料及選用、工程結構設計、產品的動力和傳動設計、產品制造工藝、產品裝配和制造過程的自動化控制、現代信息技術與控制技術,以及與之相關的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工程倫理、職業道德等內容進行客觀細致的分析,把其中具有引導性和啟發性的課程內容篩選出來,在教學過程中合理應用,形成課程思政教學案例,幫助專業課程在學生的學業規劃、生涯設計和個人發展上發揮應有的引領作用。

(二)人文類課程

人文類課程應著力構建“三位一體”的課程思政體系,以課程為基、文化為媒,推動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要從傳統的以“教”為中心,向以“學”為中心轉變,強化人文類課程的實踐應用。要將課程教學目標與思政育人目標相結合,推動專業知識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實現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價值塑造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提升人文類課程的學理深度、人文溫度和思想高度。一是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將思政內容模塊化。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為主線,以文化認同、價值塑造、社會責任、禮儀修養、職業素養、創新意識等元素為分支,優化人文類課程的教學內容,打造優質的思政元素“資源庫”。在此基礎上,緊扣人文類課程的教學目標,將思政元素精細化,深度融入每門課程的教學設計、知識點講授之中。二是善用混合式教學模式??梢愿鶕虒W目標,梳理與課程相關的MOOC資源、網絡資源,拓展知識的廣度,提升課程思政學習的趣味性與前沿性;可以緊跟學術前沿和時事熱點,及時向學生提出問題,積極與學生互動交流;可以從專業性、知識性和價值性角度,合理應用相關案例,將分析討論與生動講解相結合,并根據學生學情及時調整教學設計,做到因材施教、因勢利導??傊?,提升人文類課程思政元素的“匹配度”,需要依托相關案例,從課程教學目標、教學設計、教學評價三方面綜合設計思政元素融入人文類課程教學的模式與路徑。

(三)管理類課程

管理類課程思政教學可推行“1+N”模式。其中,“1”即發揮課堂教學主陣地作用;“N”則包括修訂培養方案、擬定教學大綱、編寫教材及教學案例、開展教學競賽、做好學生導師等多維支撐。通過多種路徑,使思政教育貫穿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落實在教育教學的各環節,實現課程育人、培根鑄魂。讓思政教育如鹽入水、潤物無聲,從而推進思政元素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在專業課教師集體備課中,可以圍繞備內容、備學生、備教法,發揮團隊合力,凝聚智慧,提升課程思政教學效果。同時,在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考核辦法等教學環節中,深度融入思政元素。以財務管理專業為例,可以在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中,通過提煉人才培養的德育目標,科學合理地嵌入思政元素;可以在教學創新大賽中,以港珠澳大橋項目投資回報率計算為例,展現企業的社會責任和中國人的自豪感;可以通過講解特殊價格訂貨決策,讓學生知曉企業家除了追求經濟利益,還應具備企業家精神和愛國情懷;可以在財務與會計案例分析中,以新穎、生動的案例展現時代精神,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運用財務手段打破西方國家的技術壟斷;可以結合時政熱點,在增值稅新規的講解中,講述疫情之下國家對中小微企業的稅收減免與扶持政策,讓學生體悟國家出臺政策的初衷,感受黨的愛民之心。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 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 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N].人民日報,2022-04-26.

[2]習近平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EB/OL].(2021-03-06).https://lianghui.huanqiu.com/article/42Cmks0B2U0.

[3]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教高〔2020〕3號)[EB/OL].(2020-05-2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

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責編:司 哲

基金項目: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重點課題“基于新工科背景的地方高校質量文化建設研究”(編號:20JYA005);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課題“面向地方產業的新工科人才跨界培養體系的探索與實踐”(編號:2021JSJG019);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項目“新工科時代智能制造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編號:2019SJA1767)

作者簡介:楊婧(1982— ),女,鹽城工學院教務處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教學管理;宋青(1976— ),女,鹽城工學院高等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校發展規劃;洪林(1961— ),男,鹽城工學院人文社科學院研究員,研究方向為院校發展。

猜你喜歡
思政元素課程思政高校
淺談思政元素在大學英語教育中的應用
大學語文課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學語文》融入課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經濟學》教學探索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湘繡專業實施課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