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思考·表述·提升

2023-10-28 08:54雷飛燕
新教師 2023年9期
關鍵詞:分析能力讀思達小學數學

雷飛燕

【摘 要】“讀思達”教學法是教師需要從閱讀、理解、思考、表述等層面對教學活動進行優化,為學生搭建更加科學、系統的教學活動架構,促使學生提升理解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 “讀思達” 分析能力 表征能力

“讀思達”教學方法在數學教學領域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所展現出的創新性特點較為突出,可以有效推動新課程改革體系的落地實施。教師應積極摸索全新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經歷“閱讀—思考—表達”的過程,通過“讀思達”的完整學習流程,將學科知識轉化為學生的必備能力,從而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培育。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為促使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得以有效訓練,逐步規范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筆者認為需要將“讀思達”教學方法有效地運用在日常數學課堂中,從而保證學生的數學學習更具有活力和效率。

一、加強閱讀指導,提升分析表征能力

在實施“讀思達”教學法的過程中,閱讀是有效教學的基礎與前提??v觀小學數學教材的特點及知識內容的設置情況,通常都是從閱讀以獲取其中的具體信息這一環節展開的。閱讀能力的培養要作為學生數學學習的一項基本功,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數學閱讀能力,才能夠在解答問題時更有效地理解題意,進而更好地解決問題。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把閱讀訓練融入數學課堂教學。在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學生閱讀環節的優化設計,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1.利用課前閱讀,為課堂做有效鋪墊。

教師在課前布置學生預習作業,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新知內容,使學生對新知識有一定的認識,內化了一些簡單易懂、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同時,預習過程中產生的困惑,可以在課堂上提出來,并進行全班探討。這既節省了不必要的講解,也給學生留下更多自主探究的時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解決問題的欲望,為課堂教學做了有效的鋪墊。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二下“軸對稱圖形”相關內容前,教師讓學生通過認真閱讀教材內容預習“軸對稱圖形”的相關知識,并讓學生嘗試剪出一個自己喜歡的軸對稱圖形。學生在閱讀教材時抓住了軸對稱圖形通過對折能夠完全重合的特點,成功完成“剪一剪”的操作,并在剪的過程中理解了完全重合,知道了什么樣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和對稱軸,同時在課堂上提出自己的困惑點,為新課的學習做了有效的鋪墊。

2.加強課堂閱讀指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數學閱讀與語文閱讀有很大的區別,其中包括對文字、圖表、公式、術語、符號等相關內容的認讀、感知、理解與記憶等,顯得枯燥而復雜,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要求也更高。課上教師應加強指導,使學生掌握更多的數學閱讀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對于低年級來說,數學教材圖多、文字少,需要通過教師引導學生閱讀、理解圖題,用數學語言表達圖意,并把靜態的數學知識轉化成動態可視的數學畫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例如,在人教版一上“加法”這部分的內容中,教材只提供了一幅主題圖,即氣球合并的情境圖及點子圖,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讀懂題意,理解情境圖所表達的數學含義:把3個紅氣球和1個藍氣球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個氣球?而點子圖加深了學生對加法含義的理解,同時配合多媒體演示,使加法過程更加具體化、趣味化,激發了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教學的欲望,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

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由于識字量有限,文字的閱讀更是增加了他們提取信息的難度。在課堂教學中,更需要教師引導讀題,讓學生從題目中找出已知信息與所求問題,對已知條件中的重點與關鍵詞加以標注,并進行分析思考,最后用自己的喜歡方式表示出來。將抽象的題意通過閱讀用數形結合的方式呈現,讓題意變得更加形象化、具體化,進而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一上“排隊問題”時,教師出示示意圖,圖中的小狗說:“我排第2?!毙⌒苷f:“我排第7?!辈⒊鍪締栴}:小狗和小熊之間有幾只小動物?讓學生仔細讀題,并說說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從而引導學生找出關鍵詞“第2”“第7”以及“之間”,并讓學生說一說“之間”這個詞在這道題中的意思。最后根據這些信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出來,如寫一寫、畫一畫、算一算等,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加深了學生對于這類問題的理解與建構,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3.引導課外拓展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針對具體化的數學課程知識進行拓展閱讀,讓學生獨立閱讀課外的數學延伸素材,從而保證學生所掌握的數學知識更加廣泛和全面,也能夠激發出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愛好。例如,學生在學習人教版六上“百分數”一課時,教師可以指引學生進行拓展閱讀,利用網絡技術搜集實際生活中與百分數相關的數學資料,讓學生拓寬數學知識面,積累數學閱讀能力,豐富與數學相關的生活常識。

二、創新教學方法,促進學生自主思考

數學思考是對現有信息的整理與加工的過程,是對數學問題的理解、思考和感悟,是教學的核心環節。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積極創設不同形式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多樣性的學習活動中引發思考,提高探究欲望。例如,在人教版二下“有余數的除法”教學中,教師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了擺小棒的活動情境,讓學生思考:8根小棒可以擺幾個獨立的正方形?學生能很快地說出2個。那9根、10根、11根呢?然后引導學生動手擺小棒驗證。9根、10根、11根都是只能擺2個,12根卻能擺3個,再次激發學生的思考欲望。最后,讓學生通過觀察、探究問題“余數為什么要比除數小”,從而突破了教學重難點。

“讀思達”教學法的精髓是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數學能力得到有效訓練,同時能夠活學活用數學知識。

三、聯系生活實際,提升實踐表述能力

在小學數學“讀思達”課堂的實施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落實貼合生活的教學理念,開拓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鍛煉數學表達能力,促使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獲得長足進步。在數學課堂中,教師除了針對數學概念、算法等教材知識引導學生進行數學表達外,還需要引領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及某些與數學相關的現象用數學語言進行表達。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情景模擬數學活動,可以指引學生在課堂當中完成一些角色扮演活動,并以此來練習他們的表述能力。例如,學生在學習“人民幣的簡單計算”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設計超市購物的場景,讓學生來扮演售貨員、收銀員和顧客等角色,并讓學生在購物過程中溝通和交流,深度理解了人民幣的簡單計算方法。同時,教師應當重視學生的合作意識,劃分學習小組,鼓勵他們積極與其他同學溝通、交流與合作,進而解決問題,指引學生通過分工合作的方法對具體的數學問題進行探究,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表達能力。

綜上所述,積極落實和執行“讀思達”教學方法,對于推進小學數學課堂實現高效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以此方法作為支撐條件,對具體化的數學課堂活動進行創新,對教學過程應當及時予以完善和改進,從閱讀、理解、思考、學習、記憶等多個環節對具體化的教學活動進行創新,不斷促使學生實現邏輯思維意識的有效開發,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獨立思考不斷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并使他們形成良好的表述能力,最終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

猜你喜歡
分析能力讀思達小學數學
“讀思達”教學法視域下的小學語文詞語教學探究
初中歷史課堂中情境教學法的運用
淺談學生在高中歷史學習中分析能力的提高
再識“千變魔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