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教學探討

2023-11-05 19:21谷云慶尹卓凡牟介剛吳登昊吳振興王文婷
高教學刊 2023年30期
關鍵詞:思政元素課程建設教學目標

谷云慶 尹卓凡 牟介剛 吳登昊 吳振興 王文婷

摘? 要:多數工科類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將教學任務和課程思政深度融合。在分析湍流減阻與流動控制這一課程當前的教學模式和教學任務基礎上,構建湍流減阻與流動控制課程思政教改方案,挖掘課程中潛在的六個思政元素,以教學-科研-教學為主線,完善實踐基地,設計課程實踐來實現科研反哺教學,并通過師生互講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程教學,實現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機統一。

關鍵詞:課程建設;思政元素;教學目標;湍流減阻與流動控制;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3)30-0181-04

Abstract: Most engineering courses do not deeply integrate teaching tasks and course thinking and politic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tasks of the course Turbulence Drag Reduction and Flow Control, we construct a teaching reform plan for the course Turbulence Drag Reduction and Flow Control, explore the potential six elements of the course, take teaching-research-teaching as the main line, improve the practice base, design the course practice to realize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feeds teaching, and mobilize students' initiative through mutual lecture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organically integrate the elements of thinking and politics into the course teaching. The course will also be designed to mobilize students' initiative through mutual lectures, and to integrate the elements of thinking and politics into th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so as to achieve the organic unity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thinking and politics education.

Keywords: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deological elements; teaching objectives; Turbulence Drag Reduction and Flow Control; teaching model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在大學生的課堂教學中,只有把“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相結合,在專業課程中滲透思政教學,才能更高效率地提高育人效果[2]。高校作為高等教育的主陣地,其思政建設仍是立德樹人的有效途徑。在目前教育體制改革的趨勢之下,更要積極結合地方優勢,展現高校特色傳統,完善教育體制,強化教學平臺建設。在課程安排中,思想政治課旨在加強核心價值觀教育對學生的引領作用;通識教育課重在加強對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專業課重在知識傳授的過程中強調價值觀的同頻共振[3],因而專業課教師以課堂教學為切入點,踐行“課程思政”的新理念,調整當前教學模式,充分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4]。

湍流減阻與流動控制是儀器科學與技術和儀器儀表工程等專業碩士研究生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作為儀器大類專業基礎課,該課程既為掌握流體機械內部流動規律、開展流體機械各項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論支持,也為工程實際應用提供必要的技術手段。同時,就“雙碳”背景下計量科研發展、節能減排、資源共享等方面進行剖析,這些都密切聯系生產實際,培養學生應用湍流減阻基本原理去分析和解決流體機械中各種問題,為專業技術人才的成長、工程設計和今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 課程思政教學目標

湍流減阻與流動控制課程的教學任務是對湍流流體流動變化規律、流動損失及減阻計算、壁湍流的形成及逆序結構特征和壁湍流的控制方法等進行理論教學,并將湍流減阻與流動控制的工程實際問題引入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掌握湍流減阻與流動控制的理論體系、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思政育人并不是強行把政治理論教學糅進各個課堂,而是依據課程自身的特點,挖掘獨有的價值范式,并合理轉化為思政育人資源課程,實現專業課程教學和思想政治的有機融合[5]。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和接班人是當務之急,因此要更快更好地在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實現專業課程和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6],基于課程系統化的教學模型及思政素養教學情境,該課程在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科學精神和職業倫理這六個方面實現相應的教學目標。

(一)? 愛國情懷方面教學目標

通過引入錢學森、郭永懷、陸士嘉和錢偉長等老一輩杰出科學家光輝奮斗的事跡,讓學生感受老一輩科學家崇高的家國情懷,體會前輩們的人文精神和為國家“俯首甘為孺子?!钡姆瞰I精神,引導學生要愛國情懷與個人發展共同成長,做好“國家需要,我就一定在”的準備,時刻不忘奉獻社會。

(二)? 社會責任方面教學目標

結合國家節能減排發展戰略、節約能源及發展國民經濟建設的重要性、綠色環保、“碳達峰”、“碳中和”等方面內容,鼓勵學生勇于承當社會責任,踐行學習強國的使命,將個人前途同祖國發展聯系起來。引領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圩?,培養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的、能夠擔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重任的國之棟梁。

(三)? 文化自信方面教學目標

通過引入蛟龍號、神州十三號等領先世界的偉大工程,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在課程的理論教學中,不斷教育引導學生珍惜學習時光,心無旁騖地求知問學,引導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堅定文化自信,沿著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逐夢前行。

(四)? 人文精神方面教學目標

在講解相關技術時,引出我國相關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讓學生明白核心技術既要不來也買不來,國家想要發展,就必須自主創新。引入優秀科技工作者在科研工作中的心路歷程,通過他們的經歷和言行,將努力奮進、銳意進取的精神以及成功時的自豪感傳遞給學生,鼓舞學生要愛國,要學習,要做國之棟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時刻教育學生要嚴于律己,修好品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

(五)? 科學精神方面教學目標

結合國內外最新減阻技術的研究情況,引導學生將個人發展與科技發展聯系起來,增強自身專業知識儲備,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及科學精神。以卡門渦街為例,引導學生樹立“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奮斗的青春最美”的價值觀,并將自己的青春融入祖國的發展之中,教育引導學生培養自身綜合能力,培養創新思維,不斷激發學生的拼搏、奮斗精神。

(六)? 職業倫理方面教學目標

在整個課程中,要求學生實事求是、誠信為本,會就是會,不會就繼續琢磨或請教,弄懂弄通,要對人誠信、對己誠信,使學生明白誠實守信是一個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品質,引導學生要做德才兼備、堪當重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時刻引導學生遵守學術規范和職業道德,珍惜學習機會,為將來的職業生涯提前做準備。

二? 課程思政教學實施方案

(一)? 思政元素挖掘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因地制宜,根據課程內容提煉思政元素,貫徹思政教學模式。由于湍流減阻與流動控制課程開設時間及性質的特殊性,在以往課程教學中思政內容比較薄弱,課程教學只注重理論課程的完成情況及完成質量,在學生培養方面,往往過多的注重學生專業知識的儲備、工程技術水平的提高和科研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弱化了對學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忽略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修養提高這一基本原則。因此,課程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培養需要進一步加強。

就本課程而言,有很多課程思政元素可以與專業知識結合,除了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科學精神及職業倫理等方面,還著重從科技強國、創新精神、政治文明及誠實守信等方面進行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在后續課程持續建設中,要堅持立德樹人的中心環節,不斷探索本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的思路及方法。

(二)? 科研反哺教學

教學質量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關系密切,“填鴨式”授課方式不能很好地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索欲,為更好地啟發引導學生,本課程將通過增加學生科研項目。學生參加科研活動是實現理論與操作相結合,幫助學生吸收課堂內容,完善知識結構。此外通過增加學生科研項目,幫助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形成教學-科研-教學這一良性循環過程,幫助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讓科研反哺教學。

(三)? 教學方法與建設

首先,針對課堂教學方法而言,有以下四個方面:①明確課堂教學目標,培養具有湍流減阻與流動控制知識儲備和實踐能力的全方面人才;②完善教學設計過程,課程的教學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在課堂上講清重點、難點和疑點,緊扣技術發展,讓學生接觸到最新的科研成果,不斷提升豐富學生的知識層面;③合理構建教學模式,應突出專業特點,處理好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的關系,幫助學生開拓新的學習思路;④多樣式教學方法,要適應知識更新的步伐,就必須不斷地進行自我調整和學習,不斷探索和更新當前教學模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生層次,來調整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才能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其次,針對實踐教學而言:①完善實踐教學內容;②改進并豐富實踐教學方法與手段,根據學生的思想特點和成長需求,對其進行引導教育[7],最大程度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③實踐課分配一定的學時,以便更好地改革實踐課教學內容,同時探索更合理的實踐教學方式及考核形式,期待實踐教學對提高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實際貢獻;④以現有先進設備為依托,進行必要的科學實驗,讓學生動手參與實驗過程,改善本課程實踐內容缺乏的現狀。

再次,針對項目立項而言:①適當分配一定學時,帶領學生完善科技創新培養內容,培養學生科技創新能力;②鼓勵并支持學生申報項目研究,選擇相關領域的任課老師作為指導老師,提供科研幫助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科研主動性;③向學生介紹相關老師的科研課題,鼓勵學生深入了解科研項目,并找到興趣所在,支持參與教師主持的科研課題,為學生參與科研實踐提供機會,也使學生能迅速接觸到學科前沿領域;④在課外活動方面,鼓勵學生自動分組,共同承擔或參與科研項目,加強學生的團隊意識;⑤組織學生參與研究生能源裝備大賽等相關學科競賽,并提供技術指導。

最后,針對解決問題的能力而言,以學科評估為契機,開展實際工程問題的教學設計及組織實施,培養學生能夠將數學、自然科學、工程基礎和專業知識運用于解決復雜工程問題;并通過文獻研究、識別、表達、分析和解決實際工程問題。在實施過程中,通過具體案例進行展開,方式有:①團隊組建,具有復雜工程問題的特征包括“溝通+個人和團隊”;②湍流邊界層流動基本原理,具有復雜工程問題的特征包括“問題分析+溝通”;③基于湍流的基本原理,基于自身知識掌握情況,選取某一工程案例(油氣輸送管道阻力損失大問題),具有復雜工程問題的特征包括“問題分析”;④工程案例的流動原理論證(泵的內部流動規律),具有復雜工程問題的特征包括“工程知識+研究+使用現代工具”;⑤制作匯報PPT并答辯,具有復雜工程問題的特征包括“溝通+個人和團隊”;⑥以達成評價為結果,評價學生查閱資料,運用課程相關技術原理,經過分析得到結論,提高學生的科研敏銳度,全方面培養鍛煉學生的自身能力。課程教學設計流程如圖1所示。

(四)? 完善實踐基地

綜合以往課程情況,大部分學生對典型的流動特性(管中流動、葉輪機械內部流動等)較為陌生,對其流動工作原理及流動工作過程知之甚少,不能很好地理解湍流、減阻等在工程實際中的具體應用及意義,很難深層次理解關鍵參數或零部件對流動性能的影響機制。本課程將逐步解決此類問題,建立專門的實踐基地(流體裝備與檢測技術實驗室),設置一定量學時,將課程實踐環節安排在實踐基地完成。

項目負責人所在的課題組建有智能流體裝備及其數字測控技術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具有先進的流體機械測試儀器及測試試驗臺,通過實踐環節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使學生充分意識到設計先進的儀器儀表對于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重要性,切實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

(五)? 探索師生互講課堂

以往教學模式多為任課教師一人完成課程理論部分教學環節,為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在后續課程設計中考慮將學生代入課程教學中,讓學生成為課程理論教學環節中的“講課教師”,例如在具體授課過程中,選擇一名學生與任課教師共同承擔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任課教師可以在本節課的開端進行講授,之后轉由學生進行講解,若學生知識點或問題闡述不清,教師及時補充完善,任課教師輔助學生高質量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同時。變“他講”為“我講”的教學模式不但能夠極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課后復習自覺性,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積極奮進、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六)? 教學內容思政映射案例

在教學過程中,自然地融入與知識點相對應的思政內容,如:在首次課程中,針對湍流減阻概述部分授課中,從減阻節能及控制的必要性入手,結合國家節能減排發展戰略、節約能源及發展國民經濟建設的重要性、綠色環保和“碳達峰”“碳中和”等方面,鼓勵學生勇于承當社會責任,踐行學習強國使命,將個人前途同祖國發展聯系起來。課程內容在講解知識點內容上,著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對環境條件和事實的感知的理性的判斷能力。同時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安排學生課上開展以減阻節能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作用的討論內容,積極引導學生的探索求知欲。

在流動穩定性分析知識點中,深入分析湍流流動特性,通過引入蛟龍號、神州十三號等領先世界的偉大工程,了解所學基礎理論在偉大工程中的應用,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文化自信;結合載人航天/航海,引導學生在逐夢路上,仰望星空、腳踏實地,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增強社會責任感,堅定文化自信。

在壁湍流擬序結構授課中,除了將近壁湍流統計特性、渦及條帶的結構特征與識別等邊界層理論重要知識點講解,還通過引入錢學森、郭永懷、陸士嘉等老一輩杰出科學家在課程相關領域取得的相關成就外,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先輩們在科學研究道路上求真務實,永攀高峰高貴品質,同時進一步結合老一輩科學家光輝奮斗的先進事跡、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引導學生深刻體會科學家的人文精神,讓愛國情懷與個人發展共同成長,做好“國家需要,我就一定在”準備,時刻不忘奉獻社會的情愫。

三? 結束語

湍流減阻與流動控制是儀器科學與技術和儀器儀表工程等專業碩士研究生的一門基礎課,將課程思政教學融入于流體減阻理論知識講解與流動控制相關技術介紹之中,有助于學生在豐富個人專業知識儲備的同時,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修養。湍流減阻與流動控制課程思政教學改革堅持六個基本教學目標,深度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選擇實踐-科研-教學相融合的教學模式,構建技能、思政素養教學情境,在課堂教學中向學生灌輸核心價值觀,培育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EB/OL].http://jhs jk.people.cn/article/28935836.

[2] 豐崇友,唐普洪,王進滿,等.思政元素融入《工程材料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探析[J].時代汽車,2022(9):114-116.

[3] 蔣洪新.新時代外語教育改革的幾點構想[J].外語界,2019(1):13-16.

[4] 韋春北.把握好課程思政改革創新的四個維度[J].中國高等教育,2020(9):22-23,56.

[5] 蘇鳳啟.高校課程思政育人的實效性[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2-12-01(011).

[6] 莊娜.課程思政引領下高校職業生涯教育課程雙線教學模式探索[J].成才與就業,2021(S1):25-28.

[7] 謝新棟.“課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服務育人創新研究[J].現代農村科技,2022(12):87-88.

基金項目:2021年教育部產學研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與實踐模式研究”(202102108017);中國計量大學2021年校級研究生課程思政建設項目“湍流減阻與流動控制”(2021YJSKC15)

第一作者簡介:谷云慶(1982-),男,漢族,黑龍江克東人,博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流體裝備表面減阻及測試。

*通信作者:牟介剛(1963-),男,漢族,吉林輝南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為離心流體裝備設計及測試技術。

猜你喜歡
思政元素課程建設教學目標
淺談思政元素在大學英語教育中的應用
大學語文課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學語文》融入課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經濟學》教學探索
《孔乙己》連續性教學目標撰寫及教學活動設計
“誤差理論與數據處理”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思考
新理念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分析
基于卓越計劃的金屬結構材料課程實踐化改革與建設
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的策略
資源、生態與環境學科群體系下普通地質學課程建設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