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思政課”視域下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路徑探究

2023-12-20 18:40朱紅嚴濤劉真安
大學·課外閱讀 2023年11期
關鍵詞:思政課教師大思政課建設路徑

朱紅 嚴濤 劉真安

摘? 要:思政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是引領思政課教學模式改革創新、增強思政課育人實效的重要平臺和載體。針對目前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存在的問題,文章在“大思政課”視域下,從以“大先生”為引領,打造高水平的團隊帶頭人、以“大師資”為依托,建設高效能的團隊共同體、以“大課堂”為陣地,共建成果豐碩的教學團隊、以“大平臺”為手段,建立管理科學的工作機制等四個方面,就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途徑做一些有益的探究。

關鍵詞:大思政課;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路徑

中圖分類號:G71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33-0032-04

基金項目:四川省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內江思想政治建設研究中心2022年課題“‘大思政課建設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培育路徑研究”(課題編號:NJSZ-B2225)。

作者簡介:朱紅(1968—),女,學士,四川鐵道職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嚴濤(1987—),男,碩士,四川鐵道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與青少年文化;劉真安(1972—),男,本科,四川鐵道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1]教育部等十部門印發的《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教社科〔2022〕3 號 )指出,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建設‘大課堂、搭建‘大平臺、建好‘大師資”[2],以增強思政課育人實效。加強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是加快思政課教師隊伍高質量發展,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增強思政課教育教學職業適應性、針對性的有力抓手和重要舉措。本研究針對當前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困境,對“大思政課”視域下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的有效路徑進行探究。

一、思政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內涵及特征

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國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的通知》(教師廳函[2022] 21號)及《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教社科〔2022〕3號)對教學創新團隊及“大師資”建設要求,思政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是以改革創新為抓手,以提升思政課育人實效為共同目標,“以高水平的團隊帶頭人為核心,以團隊骨干為支柱,才能互補”[3]且高效配合、專兼結合的思政課教師協作共同體。其基本特征如下:

1. 團隊師德師風模范。思政課教師是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的中堅力量?!澳7钝`行高等學校教師師德規范。做到信仰堅定、學識淵博、理論功底深厚,努力做到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自覺用習近平新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做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的典范,做為學為人的表率”[4]是思政課教師崗位職責的內在要求。

2. 團隊結構科學合理。團隊結構具有“大師資”共同體性質,其專業結構、職稱結構、年齡結構具有多元性且科學合理。團隊成員既包括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背景的思政課教師,還應有專業課教師、輔導員以及企業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等,負責人能力突出,引領示范,老教師“傳、幫、帶”作用突顯,中青年教師骨干支撐,共同體高效配合、協作創新。

3. 團隊建設特色鮮明。團隊立足于學院辦學特色,遵循圍繞職業教育規律,圍繞行業發展以及學生專業發展需求,積極探索思政課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創新,以增強思政課教育教學的職業適應性,為學生成為德技并修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奠定科學思想基礎,提升思政課鑄魂育人實效。

4. 團隊教學成果豐富。豐富的教學成果是思政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成效的重要體現。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的豐富成果,體現在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的不斷提升和成長通道的不斷拓展,也體現在團隊建設形成的高質量、富有特色的教學創新成果,包括各級各類高水平的思政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和教學、科研成果獎,精品在線開放共享課程、示范課程及優質教學資源庫等。

二、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的現實意義

(一)“大師資”共同體有利于提升思政課教師整體素養

教師的成長離不開優良“土壤”和良好的環境,“大師資”共同體性質的思政課教學創新團隊為教師提供了鍛煉自我、提升自我、發展自我的良好平臺。團隊成員圍繞“提升思政課育人質量”這一共同目標,在團隊負責人的帶領下,充分發揮各自的才能和優勢,著力思政課改課創新,在教學資源共建共享、教學設計相互啟發、教學活動相互觀摩、教學經驗相互交流、教學研究相互碰撞中取長補短,不斷成長,相互成就,不斷提升自身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增強大局意識、團隊協助精神、集體榮譽感、責任感,促進良好師德師風的形成。

(二)教學創新探索有利于增強思政課鑄魂育人成效

思政課教師教學團隊按照“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建設性和批判性相統一、 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的要求,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創新,推動課堂革命,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形式、教學話語上不斷革新創優,推動思政課建設思路創新、教法創新、機制創新,環境創優,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引導學生深度參與思政課堂教學,讓思政課教學真正入學生腦、入學生心,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

(三)教學創新實踐有利于培養新時代創新型人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保?]建設思政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思政課教師通過創新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手段、優化教學環節,引導大學生在創新教學活動中體驗創新學習的樂趣,增強創新意識,培養創新能力,并且自覺把創新能力運用于專業學習和社會實踐中,努力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創新型人才。

三、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大師資”結構共同體尚未形成

專兼結合的“大師資”團隊結構,是全面提高思政課質量和水平的重要保障。但目前,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隊伍整體結構還不夠科學合理,教學創建團隊成員以思政課專任教師“孤軍”奮戰為主,專業課、輔導員等兼課教師為數不多,且參與工作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地方黨政領導、企業高技能人才等更是少之又少。同時,團隊成員年輕人比例偏大、職稱偏低,老中青相結合的年齡結構與高中低相協調的職稱結構均尚待形成,才能互補、高效配合的“大師資”協作共同體尚未建立,創新團隊建設的協同效應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

(二)拔尖團隊領軍人物甚是稀缺

高水平的團隊帶頭人對團隊建設起著頭雁效應的引領作用。他們不僅是團隊的“核心”和“靈魂”,也是標志性成果和重大項目的主要貢獻者。但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在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中,最緊缺的資源正是拔尖的團隊領軍人物和專家型教師,這嚴重制約著團隊建設標志性成果的產出。

(三)團隊成員教學能力急需提升

近年來,為貫徹落實思政課教師不低于1:350的師生比例要求,高職院校通過招聘、引進及校內轉崗等方式迅速擴充了思政課教師隊伍。思政課教師教學團隊成員普遍年輕,同時受學科背景、社會閱歷等方面的影響,他們對職業教育規律、行業發展、企業要求、學生專業等缺乏深入了解,其專題化教學設計、教學方法和手段創新、課堂駕馭、教學職業適應性等能力都還有待提升。

(四)團隊建設工作機制尚未建立

健全的工作機制是團隊建設的有力保障。但目前,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的認證標準、目標機制、保障機制、激勵機制、評價機制等都還未建立,影響教學創新團隊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

四、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的途徑探索

(一)以“大先生”為引領,打造高水平團隊帶頭人

眾所周知,高水平團隊帶頭人對團隊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正如前所述,目前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最稀缺的正是能對團隊建設起引領作用的領軍人才,拔尖團隊帶頭人的打造是當前職業院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的重中之重、當務之急。所以,在思政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中,應以思政課教學名師、“大先生”等為標準,采用引培并舉等多種形式,集中學校優質資源,有針對性地重點培養、引進,打造信仰堅定、學識淵博、理論功底深厚的拔尖團隊帶頭人,引領成員勾畫團隊發展愿景,制定建設目標,構建教學創新模式,創新教學手段與方法,深化思政課教學理論研究,攻關思政課教學重大科研項目,打通校企合作通道,承接對外服務等,有力推動高素質教學創新團隊形成。

(二)以“大師資”為依托,建設高效能團隊共同體

開門辦思政課,充分調動各種社會力量和資源,按“建好‘大師資” 要求,打造結構科學合理、高效賦能的教學創新團隊協作共同體。

一方面要打破壁壘,廣泛合作。要打破校校之間、校企之間、校地之間以及學校內部學科之間的組織壁壘,廣泛合作與協同。校內要邀請輔導員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和專業課骨干特別是“雙師型”教師加入團隊,校外要邀請思政課名家大師、社科理論界專家、企業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等成為團隊成員,形成優勢互補、才能互惠的協作共同體,在團隊建設、教學改革等方面資源共享,同題共研,同題共答,同向發力,協同創新,形成協同效應。

另一方面要優化結構,賦能提效。參照教育部印發的《全國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方案》(教師函〔2019〕4 號)和《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國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的通知》(教師函[2022] 21號)團隊結構建設要求,創新團隊成員除覆蓋面廣,還要充分考慮職稱、年齡、專業等方面的合理匹配,高級職稱(職務)或相關高級以上職業資格教師最好占比40%以上,老中青成員以及行業企業能工巧匠等比例要適當,同時團隊成員尤其是“骨干成員一般15—20人且相對穩定”[6]。團隊成員定位準確、分工合作、各盡其才,各盡其用,賦能高水平團隊建設。

(三)以“大課堂”為陣地,共建成果豐碩的教學團隊

1. 加強學習與實踐,打造“雙師”型新隊伍。一方面,要加強學習培訓,提升團隊成員的理論素養。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團隊成員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政課改革創新、職業教育理論等與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相關的理論培訓,提升團隊成員的理論素養和業務水平。另一方面,要依托思政課教師研學基地,組織團隊成員實地考察、比較分析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了解中國改革發展成果,積極創造條件組織團隊成員到地方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基層等掛職鍛煉、蹲點調研,提升團隊實踐能力,打造“雙師型”新型思政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

2. 加強思政課程改革,培育教學新成果。按照思政課“八個相統一”改革創新要求,適應高等職業教育需求,結合高職學生特點,與時俱進,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創新教學模式,構建“課堂+實踐+網絡”的教育教學格局。結合學校辦學特色,拓展教學內容,圍繞新時代的偉大實踐,充分挖掘行業紅色文化、校史資源,將偉大建黨精神、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科學家精神等偉大精神與生動鮮活的實踐成就,以及英雄模范的先進事跡等引入課堂,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和歷史融入思政課堂。創新教學方法,積極采用小組研學、情景展示、課題研討、課堂辯論等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增強課堂吸引力,有效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善用社會大課堂,充分挖掘校內外實踐教學資源,建好用好“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構建課堂實踐、校內實踐、校外實踐、網絡實踐“四位一體”實踐教學新模式,做到知行合一,努力打造“思政金課”、實踐育人品牌、“課堂革命”典型案例等高水平思政課教學新成果。

3. 加強科學研究,凝練科研新成果。高水平的教學科研能力是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的前提。只有在科研上有所創新,才能在教學上不斷創新。要組織團隊成員以思政課教學為核心的科研導向,加強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原創性研究,及時研究闡釋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精神。圍繞地方、行業經濟發展開展專題研究,圍繞講好思政課這一核心任務,深入研究思政課教學的重點難點問題和教學方法改革創新,從理論和實踐、歷史和現實、國際和國內的結合上回答學生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不斷凝練科研新成果,及時將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思政課教育教學,提升教學水平和質量。

(四)以“大平臺”為手段,建立科學的工作機制

1. 建立健全合理的目標機制。根據各職業院校實際,結合思政課鑄魂育人的課程特點,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總目標,作為團隊建設的動力牽引。同時,根據總目標制定階段目標,細化實施舉措,責任到人,讓團隊成員圍繞共同的美好愿景,團結協作,形成合力,久久為功。

2. 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勵機制。以目標管理為導向,對在思政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中取得成效、特別是取得標志性成果的團隊和成員要給予適當的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給予應有的地位和待遇。在職稱評定、評優評先、年度考核等方面給予適當的傾斜,充分發揮團隊成員的積極性、主動性,促進團隊建設目標如期實現。

3. 建立健全科學的評價機制。各高職院校要根據本校辦學特色和實際情況,制訂本校的思政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管理辦法和績效評價標準,使團隊建設有目標、有標準、有方向[7]。根據團隊建設的目標要求,采用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團隊負責人述職、查看材料、觀摩檢查、學生座談等形式,對團隊建設的預期目標、過程監管、實際效果等進行考核評判,形成科學的評價體系,推動團隊建設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 求是,2020(17):4-16.

[2] 教育部等十部門關于印發《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的通知[EB/OL]. (2022-07-25).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2208/t20220818_653672.html.

[3] 花卉. 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研究[EB/OL]. (2022-10-14). https://mkszy.tourzj.edu.cn/info/1149/1 634.htm.

[4] 新時代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規定[EB/OL]. (2020-01-16).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 _621/202002/t20200207_418877.html.

[5] 習近平談創新[EB/OL]. (2016-01-18).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301/c1001-28159755.html.

[6] 教育部關于印發《全國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方案》的通知[EB/OL]. (2019-05-13).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906/t20190614_385804.html.

[7] 于洋. 高職院校課程思政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策略探究[J]. 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01):121-124.

(責任編輯:羅欣)

猜你喜歡
思政課教師大思政課建設路徑
走進社會大課堂,善用“大思政課”
正確把握善用“大思政課”的精神實質
“大思政課”的理論要義與實踐導向
高?!按笏颊n”格局下舞蹈課堂與思政內容融合的思考與探究
高校輔導員隊伍與思政課教師隊伍交流機制研究
從依法行政淺談法治政府的建設路徑
試論《弟子規》與校園文化建設路徑
淺談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設
新形勢下高校青年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必備素質
新形勢下加強高校廉政文化建設之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