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組織精準教學活動的有效策略

2023-12-26 18:38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劉橋小學李玉平
天津教育 2023年32期
關鍵詞:雙減圖形精準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劉橋小學 李玉平

“雙減”政策從作業減負、校外培訓減負兩個方面提出了減負要求,其核心理念是堅持以生為本,教師要客觀遵循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通過精準輔導逐步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精準教學是指通過精準分析學生的學習起點和認知潛能設計相應的教學目標、整合課程資源并組織教學活動的教學理念,主張摒棄“一刀切”“超標教學”現象,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積累有效的學習經驗。為此,小學數學教師應在“雙減”政策的引領下組織精準的教學活動。本文從多個角度闡述教師在“雙減”背景下組織精準教學活動的有效策略,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做好充分準備。

一、注重前期預設,精準設計課堂目標

實現精準教學的一個關鍵在于根據小學生的認知潛能設計具體的課時目標,使學生能夠在進階式的目標引領下逐步積累數學知識經驗,由此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優化學生的認知狀態,為實現減負增效做好充分準備。對此,教師應督促學生在課前自主預習數學知識,及時檢測學生的前期預習成效,從學生視角精準設計課堂教學目標,使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在此方面,教師可以編寫導學案,指導學生獨立、有計劃地預習數學知識,也可以利用微課和思維導圖等工具輔導學生,使學生積累一定的預習經驗,結合前期作業檢測與反饋判斷預習成效,據此精準設計課堂教學目標,改變“知識本位”現象,使學生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活動。

例如:在“認識分數”一課教學實踐中,教師在課前編寫了導學案,設計了預習任務和檢測題,還標注了學習的重難點。預習任務為:閱讀數學教材,學習使用直觀圖示初步認識分數,知道分數各個部分的名稱及書寫方式,學習分數的讀寫規律;知道可以用“幾分之幾”的表達方式去描述將一個圖形或物體分成幾份之后其中的一份,能夠通過實際操作學習分數的表達方式及其實際意義;能夠嘗試通過圖示法比較分子都是“1”的分數大小,理解幾分之一的真實含義。學習重點為:理解幾分之一的實際意義及其讀寫方式,能夠學會比較幾分之一。學習難點為:掌握幾分之一的實際意義及其讀寫方法。

據此,小學生要在課前獨立預習本課知識,而教師也會主動利用信息技術詢問和監督學生,了解學生的課前預習效果,通過科學干預對學生起到指導、管理與啟發作用。待學生預習完之后,便可以獨立解答導學案中所設計的預習作業,即根據題目要求寫出幾分之幾,并對比各個分數的大小。根據預習檢測情況,教師能夠初步判斷本班學生的認知狀態,發現超過一半的學生都無法自主認識分數,難以使用“幾分之一”進行數量描述和大小比較。據此,教師設計了以下課堂教學目標:利用直觀的圖示認識分數,學習“幾分之一”的實際意義及其表達方式,使用正確的數學語言去讀寫一個圖形和一個圖形的幾分之一;能夠讀、寫分數,并能夠通過折紙和涂色去表達相應的分數;能夠掌握分數各個部分的名稱,并能夠說出各個部分的實際意義;能夠使用直觀圖示法去比較分子都是“1”的分數大小,并能夠關聯現實生活去比較分數,自主利用分數去描述現實生活中幾分之一的數量關系。

教師可以圍繞上述課堂教學目標逐步引導學生學習分數的意義及其讀寫方式,也可以在學生了解了幾分之一的讀寫方法之后再通過圖示法進行大小比較,將逐步提升學生的數學認知水平,優化學生的數感。同時,在課堂目標的引領下,教師能夠科學調整課堂教學環節,不會一味追趕教學進度,而是實時觀察學生的學習效益,更易于實現精準教學,由此實現減負增效。這樣一來,便可以優化小學生的數學認知狀態,真正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做好充分準備。

二、基于認知特點精準提出核心問題

精準教學要求一線教師準確把握教學目標與課程內容,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及時設計相應的課堂教學策略,由此細化教學流程,使學生積累有效的學習經驗,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認知潛能。對此,教師在組織精準教學活動時要客觀分析學生的認知特點,綜合分析影響學生認知效益的各類因素,基于學生的學習起點與認知發展需求精準提出核心問題,據此引導學生參與問題分析和解決活動,使學生及時積累有效的數學學習經驗,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做好充分準備。

例如:在“軸對稱圖形”一課教學實踐中,教師準備了礦泉水瓶、魔方、剪紙等多件物品,引導學生觀察這些物品的形狀,并提出問題:“這些圖形有哪些特點?”學生認真觀察各類生活實物的形狀特點,發現無法利用已有認知經驗去分析各類物品的共性,因此產生了求知欲。對此,教師繼續提問:“這些圖形是否可以按照某一條線對折之后完全重合?”在這一問題的提示下,學生開始尋找圖形中的“對折線”,順利展開幾何聯想,由此引出本課教學主題——“軸對稱圖形”。在此基礎上,教師提出核心問題:“軸對稱圖形的概念是什么?哪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軸對稱圖形有什么特點?”學生在核心問題的引導下展開實踐探索,既要在教室內尋找軸對稱圖形,也要通過對折、想象等活動自主概括軸對稱圖形的幾何特點,并按照一定的邏輯思維去尋找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順利實現主動學習,逐步提升數學認知水平。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設計的問題存在逐步遞進的特點,第一個問題有利于引導學生觀察各類生活實物的形狀特點,由此發揮學生的幾何想象力,創設認知懸念,使學生產生探究欲望;第二個問題有利于引導學生思考并探究軸對稱圖形的特點,與第一個問題息息相關,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順利導入本課教學主題;第三個問題則屬于本課的核心問題,要求學生通過一系列的動手操作、畫圖對折等活動分析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和特征,同時要在現實生活中判斷一個圖形是否是軸對稱圖形,有利于切實培養學生的幾何直觀能力和空間意識,使其順利突破本課的學習重點。這樣一來,可以優化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行為,將順利實現減負增效。

三、堅持學為中心,精準組織數學探究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組織精準教學活動的基本要求之一便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學習行為,而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盲區設計精準的輔導活動,以切實提升學生的數學認知水平。為此,教師應秉承學為中心理念精準組織數學探究活動,支持學生圍繞具體的學習任務展開自主、合作、探究,使其親歷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自主解讀數學概念,由此轉變教學形式,切實促進學生成長。

例如:在“升和毫升”一課教學實踐中,如果直接講解毫升和升這兩個容積單位,那么學生難以產生良好的數感,很難真正理解升和毫升的實際意義,不能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自主遷移相關概念進行數學表達。為此,教師采用“做中學”的方式組織數學探究活動,并為此準備了量杯以及各類液體。學生往量杯中倒入一定容量的液體,根據量杯上所標注的刻度尺與容積標準進行自主表達,由此解釋升和毫升的實際意義,同時通過相應的實踐操作去分析“1 升”與“1000 毫升”之間的等量關系,由此總結出升與毫升的換算進率,自主得出關鍵結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在數學學習活動中主動建構知識的意義,然后在課堂上展示探究結論,演示使用量杯測量液體容積、計算容器容載量的具體過程,并對比不同液體的容積大小,總結升與毫升的換算進率。在學生展示的過程中,教師認真傾聽、記錄,從中判斷學生是否存在認知盲區,當發現學生對升和毫升這兩個容積單位的應用有些混亂和偏差,便設計了教師輔導計劃:依然以“做”為中心,展示量杯的刻度尺,組織學生圈畫出具體的分界線,清晰地判斷每一個刻度所代表的實際意義,然后組織學生認讀容器的容量、計算液體的體積,同時引入課堂檢測題,使學生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自主使用升和毫升兩個單位進行數學表達,以順利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因為考慮到小學生無法通過單向聽講真正理解升與毫升兩個容積單位,所以設計了動手實踐活動,并為此準備了相應的實踐素材,比較符合學生以直接體驗為主的學習特點。根據學生的展示情況,教師同樣以動手實踐的方式組織了課堂講解活動,便于幫助學生突破認知瓶頸,使其能夠敏感地認識升與毫升兩個容積單位,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量感,從而實現精準教學,符合“雙減”政策對減負增效改革的具體要求。

四、關注學習增值,精準反饋教學效益

精準教學不僅要求一線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相應的課程活動,也要精準地反饋教學效益,使學生及時總結數學學習經驗,在下一輪學習活動中自主調整學習策略。同時,根據反饋結論,教師能夠更精準地判斷學生的學習需求與認知發育規律,從而在下一輪數學學習活動中精準設計課程目標、細化教學活動。為此,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學習增值變化情況,客觀、精準地反饋教學效益,使學生自主回顧數學學習過程,以便更有效地提升數學學習能力。

例如:在“倍數和因數”一課教學實踐中,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探究因數和倍數的概念,自主遷移乘除法知識去推導計算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方法,總結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特點與規律。在學生進行數學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利用移動通信設備拍攝各個小組的交流情況、撰寫課堂觀察記錄,實時記錄每一個小組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的學習特點和學習效益等。在課堂總結環節,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實時回放課堂實錄視頻,結合課堂觀察記錄表反饋各個小組的學習效益和學習過程,據此設計了形成性口頭評語,表揚了分工合理、合作程度較高的小組,肯定了學生的數學認知變化,具體表揚了學生能夠理解因數和倍數的概念及其計算方法這一學習增值情況,有利于優化小學生的學習心理品質,使其樹立學習自信。在此基礎上,教師客觀指出學生在分析一個數的因數與倍數的特征時缺乏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現實問題,希望學生能夠在未來的數學學習活動中更加敏銳地分析數與數之間的數量關系,主動參與邏輯思維鍛煉活動。根據反饋結論,教師在后續的數學教學實踐中多設計一些數量規律探究、數量關系分析的推導習題,由此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這樣一來,便可以精準地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科能力,將對學生的終身學習產生積極影響。

五、設計定制作業,精準鞏固知識記憶

“雙減”政策要求義務教育階段全學科教師都能科學管理學科作業,精準教學也主張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定制化的學科作業,以便更精準、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數學認知水平,使學生能夠積極鞏固知識記憶。教師要科學管理數學作業量,順利提升作業質量,實現減負增效。對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定制學科作業,既要科學管理作業難度,也要積極創新作業形式,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建構知識意義,以真正實現有效學習。

例如:在“多邊形面積的計算”一課教學實踐中,學生能夠學習到通過切割圖形的運動等去轉化圖形,由此推導多邊形面積計算方法。根據本課教學重點,教師除了設計少量的圖形面積計算紙筆作業之外,還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了一項探究類的作業,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圖形并計算其面積。在這一探究類的作業活動中,每一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身的喜好去選擇觀測對象,可以直接選擇已經掌握的圖形進行面積計算,也可以選擇未知圖形和組合圖形計算其面積,進一步遷移切割法、填補法等面積計算方法,繼續展開數學探究與實踐應用,由此促使學生在現實生活中主動遷移數學知識,將順利優化學生的學習狀態。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根據“雙減”政策要求設計了少量的紙筆作業,并在此基礎上設計了探究類作業,以便引導學生在課外繼續推導圖形面積及其計算方法,通過作業練習進一步總結出推導圖形面積的一般思路,由此豐富學生的探究經驗,順利提升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六、結語

總而言之,在“雙減”背景下,教師要主動開展精準教學活動,既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精準預設課堂教學目標,適當減緩課程教學進度,也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核心問題,鼓勵學生自主參與數學探究活動,關注并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增值,根據學生的素養發展需求精心設計作業,全面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效益,順利實現減負增效。

猜你喜歡
雙減圖形精準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精準防返貧,才能穩脫貧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精準的打鐵
精準扶貧 齊奔小康
精準扶貧二首
分圖形
找圖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