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須知世上苦人多

2024-01-08 10:23劉笑天
語文建設 2023年11期
關鍵詞:魯迅小說

劉笑天

【關鍵詞】魯迅小說;教學文本;悲憫;文本精讀

小說家何以偉大?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命題。自稱“二流作家”的毛姆以巴爾扎克、狄更斯、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為例,褒貶他們的品位、文風、句法和語言錯誤,同時又由衷地指出他們之所以是“世界上迄今最偉大的四位小說家”,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他們“對人性的關注、認識和理解”。[1]而魯迅小說之所以卓越,同樣因為其對人性認知的深度和高度,在作為教學文本進入學生視野之后,魯迅小說的悲憫情感應該成為學習的主要內容。

一、悲憫情感是魯迅小說的主調

僅以數量論,魯迅的小說集不過三部。用字數衡量,《吶喊》《彷徨》《故事新編》加起來不過二十多萬字。我國當代作家王朔評論魯迅說,光是靠幾個短篇就立得住腳,沒見過世界文豪只寫這點東西的;坊間還有人認為魯迅沒有創作長篇小說是中國文學的損失……固然不能說全然沒有道理,但基本上是悖謬與錯誤的。就像沒有人認為契訶夫和博爾赫斯不是偉大作家,而他們基本以創作短篇為主。更為重要的是,魯迅之所以是中國現代最偉大作家且躋身世界卓越作家行列,同樣在于他的小說和其他作品皆蘊含著對人性獨有的關注、認識和理解,并在其中展現了他“偉大的同情”。與魯迅過從甚密的學生孫伏園曾經寫過一篇文章,題為《魯迅先生的小說》,認為“魯迅先生的小說,充滿著偉大的同情。這偉大的同情,可以說是魯迅先生小說內容的全部”[2],“偉大的同情”是魯迅小說的三大特色之一,“偉大的同情是魯迅先生小說的骨干”。孫伏園是魯迅的同鄉,兩度做過魯迅的學生,主編《京報》副刊、《晨報》副刊時發表過魯迅的大量作品,還是《吶喊》的出版人。他曾經陪同魯迅去西安、廈門、廣州,甚至魯迅定做衣服,他也會陪同前往。魯迅在《〈阿Q 正傳〉成因》的字里行間流露出他們極為密切的情誼。除了本文,他還對《孔乙己》《藥》作過評論,分析透辟,見識不凡,這些評論是魯迅研究最值得參照、最有價值的文獻。

孫伏園所說的“偉大的同情”,從內涵上比較接近于通常所講的“悲憫”。悲憫,也作“悲愍”。意思是哀傷而同情。悲憫一般用于佛家,儒家和道家也用。最早出自清代學者周亮工《書影》卷四:“畫家工佛像者,近當以丁南羽、吳文中為第一,兩君像一觸目便覺悲憫之意,欲來接人?!北?,《說文解字》云:“痛也?!边@是漢字本義,“悲憫”之“悲”指慈悲,源于佛教用語,意為愿解他人痛苦之心,對人間的苦難有一種感同身受的情感。憫,也作“愍”?!稘h字源流字典》釋曰:“篆文從心,敃聲?!薄墩f文·心部》注解:“愍,痛也,從心?!北玖x為悲痛、憂傷,后來進一步指哀憐、同情,但這里的“同情”不是可憐,指對人間苦難中的人并不輕視蔑視甚至可憐,折射出的是一種博大的愛。

“偉大的同情”或者“悲憫”之情是人類情感中的高階,魯迅以數量不多的小說作品立足于中國現代文學、中國文學的巔峰乃至世界文學巔峰,與其作品情感的主基調、主色調(底色)密不可分?,F行統編中學語文教材選入的魯迅小說,《孔乙己》《故鄉》《祝?!纺酥痢栋正傳》,其情感的主調和核心都在于孫伏園所謂“偉大的同情”或者通常所謂之“悲憫”。他在評論《孔乙己》時說:“何以魯迅先生最喜歡《孔乙己》呢?我簡括地敘述一點作者當年告我的意見?!犊滓壹骸纷髡叩闹饕靡?,是在描寫一般社會對于苦人的涼薄。對于苦人是同情,對于社會是不滿,作者本蘊蓄著極豐實的情感?!保?]“ 描寫一般社會對于苦人的涼薄“”對于苦人是同情”,這是“悲憫”的另外說法,這種情感不僅是《孔乙己》的情感底色,也存在于上述其他幾篇小說中。在以往的語文教學與研究中,往往對其忽略、稀釋甚至消解,或者側重于“對社會的不滿”,或者把這種情感上升到文化層面、思想層面、意識形態層面。這導致小說原有的情感形態或者由此輻射延伸的思想原型在傳播中扭曲了,小說最可貴的文化精神并沒有與學生的學習過程發生碰撞、產生交集。

文本選入教材之后,便成為教學文本。作為基礎教育學段的教學文本,既不可能在學術層面進行爭鳴,又要給學生留下對作品進行多元多重理解、闡釋、領悟的空間,以發展和提升他們的思維品質、審美品位和文化層次。但是無論如何多元、多重,思維如何活躍,都不可以偏離與曲解文本固有的主調和底色,就像魯迅這幾篇經典作品,主旋律就是對“苦人”的“悲憫”之情。

二、當前教師參考的成果基本屬于整體研究而非個體研究

學術界對魯迅作品的研究顯然置于更為宏大的參照背景上,而不是在具體作品的細讀上。如果中學語文教師教學參考的依據仍然是學術界的研究成果,那就必然導致他們對魯迅作品的闡釋出現大而不當、空泛空洞的弊病,套用觀念、理念、概念,而缺乏對具體作品、人物的精準詮釋。

如以《孔乙己》論,李宗綱《〈孔乙己〉:在文學史書寫中的變遷》一文指出,王瑤的文學史書寫著力凸顯了“封建科舉制度”在孔乙己悲劇中的作用;劉綬松《中國新文學史初稿》中有關《孔乙己》的文學史書寫,則被演繹為詮釋和證明有關階級論的例證;夏志清等海外學者在文學史書寫中,往往凸顯了《孔乙己》生活化、世俗化的一面,對政治性則持有一種抵觸的態度;20世紀80年代思想解放深入后,唐弢盡管也把《孔乙己》看作是對“封建制度”的抨擊,是對“科舉制度”的控訴和否定,但更多的還是觀照了孔乙己的主體精神世界;錢理群等人從“被看/看”的模式出發,認為“在這個模式里,作為被看者的孔乙己(知識分子)的自我審視與主觀評價(自以為是國家、社會不可或缺的‘君子,‘清白而高人一等)與他(們)在社會上實際所處的‘被看(亦即充當人們無聊生活中的‘笑料)地位,二者形成的巨大反差,集中反映了中國知識分子地位與命運的悲劇性與荒謬性”;嚴家炎對《孔乙己》的解讀較之以前,凸顯了魯迅對國民性的批判精神。由以上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孔乙己》依然處在被文學史不斷地重新書寫的歷史中,并因此顯示出文學史書寫變遷如何潛在地受制于時代語境整體規范。[4]

其實從中不難看出,無論是20世紀50、60年代的社會學解讀模式,還是王富仁等先生的文化啟蒙觀點,還有錢理群先生“看/被看”模式的現代性體驗,對于解讀文本本體而言,都偏于宏大。在筆者看來,對具體作品的解讀,還是應該回歸文本本體,因為文學史書寫會受制于時代語境而變化,但經典文本固有的內涵與精神卻是一個永恒存在的客體,它不會因為時代而發生變化,《孔乙己》如此,其他經典作品也如此。

按照這樣的邏輯鏈條,有些存在已久的魯迅作品解讀的觀念需要認真審視,因為它們可能是魯迅文化哲學甚至人生哲學、處世哲學中的“大觀念”,與作品詮釋距離偏“遠”,參照偏“大”,甚至偏離方向,并不貼切、適當或者精準。

比如“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常被當作魯迅對他筆下人物的慣有態度模板,對那些精神麻木的不覺悟的國民,既同情他們的不幸遭遇,又憤恨他們的不抗爭甚至逆來順受。其實這句話的出處為《摩羅詩力說》,寫于1907年,當時魯迅以“令飛”的筆名發表于《河南》雜志,后來收入雜文集《墳》。原話用來評論英國詩人拜倫,是這樣說的:“重獨立而愛自由,茍奴隸立其前,必衷悲而疾視,衷悲所以哀其不幸,疾視所以怒其不爭……”[5]寫拜倫對其不覺悟的英國同胞的態度。直接套用為魯迅對國民劣根性的態度大體上還吻合,但是不夠精當,以此對待選入課本的幾篇小說則明顯不準確。小說里魯迅“悲憫”的成分更明顯,因為祥林嫂抗爭過,阿Q 甚至也“抗爭”過,只不過他們的抗爭增添了更多的悲劇色彩。

處于同一鏈條上的還有一個命題——改造國民性。魯迅摯友許壽裳在《亡友魯迅印象記》中說,魯迅在日本弘文學院留學時,經常與他討論三個相關的問題:怎樣才是最理想的人性?中國國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他的病根何在?許壽裳還說,魯迅對這三個問題的研究,“畢生孜孜不懈,后來所以毅然決然放棄學醫而從事于文藝運動,其目標之一,就是想解決這些問題”。[6]有關國民性改造的思考是魯迅思想的重中之重,也是魯迅作品的終極命題之一,選入教材的幾篇小說,無論是咸亨酒店的老板、酒客,《祝?!分械哪心信?,未莊的老老少少,還是作為看客的人,以及被看的“孔乙己”“祥林嫂”“阿Q”,無疑都可以在改造之列。但僅僅以這種主題先行的方式來看待魯迅小說,即使是“偉大的主題”,也無疑低估了魯迅作品的創造力和深刻性。他創造的每一篇小說、每一個人物都獨一無二、不可復制,其中蘊含的悲憫之情同樣直擊讀者內心,各具藝術表現力。

另外須要注意的是糾纏于細枝末節,常常會混淆了小說的主調。比如曾經長期出現在學術界與課堂教學中的一個問題——楊二嫂和閏土誰偷了“那十幾個碗碟”?據說這個問題從20 世紀20 年代以來就一直爭論不休,以致成為“懸案”。日本學者藤井省三在《魯迅〈故鄉〉閱讀史》第三至第四章中認為,圍繞“碗碟”問題的不同觀點多半受制于解讀者身處的時間與空間的差異,站在“階級論”立場,就認為是楊二嫂偷的;站在“國民性批判”立場,則認為是閏土偷的。還有第三種觀點,認為不應該在這一問題上鉆牛角尖,而應該模糊處理。其實這一問題本身就是一種對作品的“過甚”解讀,是一種非學術化或者學術庸俗化的上綱上線,可是有的學者仍然堅持非此即彼,第三種觀點則是回避難題的做法。作為學術爭鳴,這自然屬于百花齊放,但作為教學文本,對其的解讀可以遵從生活常識邏輯,回歸文本本身。閏土的“麻木”雖然在批評之列,但是無論從哪方面論,他也沒有偷碗碟的必要。魯迅對“故鄉”的感情是復雜的,小說中對與少年閏土交往的描寫是他故鄉記憶中最為明麗溫暖的一隅,隨著閏土一聲“老爺”的稱呼,這個美好的夢幻也破滅了。文中的“我”面對的是“辛苦麻木”的閏土,“母親和我都嘆息他的景況:多子,饑荒,苛稅,兵,匪,官,紳,都苦得他像一個木偶人了”?!翱嗟盟褚粋€木偶人”,流露出作者對這位有著原型的少年玩伴、今日“苦人”的難以名狀的感情,甚至不是用“悲憫”能夠概括的?!巴低氲敝皇恰豆枢l》中的一個插曲,而且即使面對可能屬于“辛苦恣睢”的楊二嫂,作者也并不是只有批判,更談不上鄙夷,楊二嫂從“終日坐著”的“豆腐西施”,變成“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尖酸毒舌、無賴撒潑、明拿暗偷、不講尊嚴,其中既包含對故鄉醇厚鄉風衰落的感慨,也包含對楊二嫂“墮落”的悲憫。比如對楊二嫂,他用的是“辛苦+恣睢”組合,而不是“暴戾+恣睢”的素常組合。如果不深入品味其中拗口生澀組合的真意,就不能理解魯迅深厚豐富的情感內蘊。

三、作為“教學文本”的作品教學應回歸小說本意

作為教學文本的經典文學作品,學習主體是初高中生。因此,教師既要尊重他們學習空間的構建和學習過程的多元,也要保障他們對作品的基本理解,夯實他們核心素養的文化、審美基礎,基本學習策略之一就是回歸文本,尊重文本本意。對于魯迅的這幾篇經典作品,結合文本精讀理解其“悲憫”之情就是學習的重點之一。

譬如《孔乙己》的結尾,孔乙己“滿手是泥”,用手“走”著來咸亨酒店喝酒的一幕極具震撼力?!八樕虾诙沂?,已經不成樣子;穿一件破夾襖,盤著兩腿,下面墊一個蒲包,用草繩在肩上掛住”??此屏攘葞坠P的白描,顯出巨大落差,勾勒人物生存樣貌?!扒喟啄樕弊兂伞昂诙沂?,已經不成樣子”,“不成樣子”意味深遠;始終不肯脫下的“長衫”變成了“破夾襖”;因何被打,被打的慘象,作者都用留白形式加以表現,“盤著兩腿,下面墊一個蒲包,用草繩在肩上掛住”,見筆傳神,書寫人物悲慘卻勝過窮形盡相。而酒店掌柜和酒客給予他的仍然是“笑”“取笑”“說笑”,在別人的笑聲中孔乙己“坐著用這手慢慢走去了”,猶如一幅國民生存相的長鏡頭延伸或者不斷展開的長卷,“被看”的孔乙己在作為“看客”的咸亨酒店里的眾生襯托中慢慢消逝??滓壹骸按蠹s+的確”死了的超常組合,傳達著作者內心對于這個“苦人”的無盡同情,當然也在節制冷靜的筆墨下描摹了“一般社會對于苦人的涼薄”,抒發著對這個“涼薄社會”的批判??滓壹涸趧e人的“笑聲”中出場,在別人的“笑聲”中生存,在別人的“笑聲”中消逝,他卑微生命的死去如同一片葉子在茫茫暗夜中落下,無人聽見,無人看見,無人關注。其中飽含著魯迅作品情感的深摯、深刻、深厚。

再如對《祝?!返年U釋與教學,影響比較大的是運用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的結論來涵蓋思想內容,或者運用魯迅好友許壽裳的“《祝?!分畱K,不在于狼吃了阿毛,而在于禮教吃了祥林嫂”。近來也有學者主張,“魯鎮文化”代表的是中國以儒釋道為主體的傳統文化,當祥林嫂與之產生對抗時,它就變成一個“吃人”結構,其中也包括相關的風俗、信仰、倫理、禁忌。這些皆可以作為教師備課時的參考,甚至提供給學生用以研討、爭論、辯證。但是引領學生學習,首先要關注的還是作為表現主體的文本,關注文本的獨有表現。魯迅認為《彷徨》中的小說自然也包括《祝?!芳记筛鼮閳A熟了,但是自己的命意反而不易被人覺察,所以更需要挖掘其情感意蘊?!跋M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不用《孔乙己》《故鄉》中的白描傳神,也不像《阿Q 正傳》的簡筆勾勒,更像版畫的精雕細刻,雕刻人物的精神世界,折射出作為祥林嫂生存場域的魯鎮及其文化哲學對她殘酷的摧殘折磨?!八袷鞘芰伺诶铀频目s手,臉色同時變作灰黑”“而且很膽怯,不獨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見人,雖是自己的主人,也總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則呆坐著,直是一個木偶人”,更是中國現代小說中最為精粹而豐富的經典描述。一個鮮活的“人”期望安穩做奴隸卻不得,所有指向的合力令她無路可走,她的精神世界至此全然崩塌,給讀者帶來陌生化的巨大審美體驗,強烈地叩擊讀者的內心,使讀者深切地體會到作者那顆怦然跳動的被淚水緊裹的心靈。這是需要引導學生共同感悟理解的,并由此涵育學生的情操和品質。

“須知世上苦人多”的上句是“頓覺眼前生意滿”,二者奇妙組合,抒發一種濃淡相宜、綿綿不盡的悲憫情感。汪曾祺先生經常引用這句話,并且在他的小說中寫苦人、述苦事,雖然表面素淡平靜,但汪曾祺覺得沈從文、廢名之外,魯迅對他的寫作有較大影響。魯迅小說何嘗不是,在貌似冷靜節制的筆下,孔乙己、祥林嫂、阿Q、閏土、楊二嫂,一個個苦人的精心塑造,折射的是作者內心深切關注人性的悲憫之情,這才是魯迅作為文化高階的本質文化屬性,也是引導學生學習魯迅小說的重中之重。

魯迅小說被外部環境包裹過多,作為教學文本又有其特定育人功能,而“互聯網+”時代,知識世界蕪雜紛亂、優劣參半,學生自由閱讀散碎匱乏、不成系統,所以教師的點撥和引領就格外重要。師生需要回歸文本精讀,參照有價值的學術文獻,多向研討、多元學習,把握魯迅小說的思想文化精髓,進而繼承、內化,養育自我的文化品格、審美品位與人格品質。

猜你喜歡
魯迅小說
魯迅小說的人物形象創作對作文教學的啟示
魯迅小說描寫人物外在特征的傳統性與創造性
病苦·療救·呼告
試論魯迅小說的藝術成就
論魯迅小說對人物靈魂的深刻穿透力
魯迅小說中景物描寫的意境之美
論魯迅小說中對“魯鎮”的民俗描寫
初中語文中魯迅小說的教學法研究
如何找準小說閱讀教學的切入點
魯迅小說中的吳方言成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