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文科視域下基于“核心素養”的農業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2024-01-15 12:40劉晶波鄧吉河隋洪霞
黑龍江水產 2023年6期
關鍵詞:新文科教學改革核心素養

劉晶波 鄧吉河 隋洪霞

摘 要:為了推動國際交流,讓中國農業的新成果得到世界的關注,需要通過英語這一媒介讓中國農業“走出去”。提高農業人才的英語能力成為近年來需要解決的問題。在新文科背景下,農業人才既要懂得農業的相關技術,又要對于文學、語言精通,成為滿足社會需求的跨學科人才,在中國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驅動下,文章以核心素養為前提,提出相應的農業科技英語教學改革策略,主要針對四個要素,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能力、學習能力。

關鍵詞:新文科;核心素養;農業英語;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1文獻標志碼:C

近年來,隨著中國農業的不斷發展,作為糧食的出口大國,中國的農業現代化水平也在不斷提高,為了推動國際交流,讓中國農業的新成果得到世界的關注,需要通過英語這一媒介讓中國農業“走出去”。

而農業英語作為英語學習的重要分支,與普通英語相比,農業英語也具有其自身特征。一是農業英語信息量大,農業英語涵蓋農業基本知識、農業技術、農業方法、農業科研成果等。二是農業英語具有科技英語的相同特征,例如語言精準、嚴謹。在農業科研活動過程中,文獻中通常會羅列大量數據,用來支撐科研結論,行文極具邏輯性[1]。但是目前高校的英語教學還是以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注重學生聽說讀寫譯等能力的培養,并沒有針對農業英語的特點,改變其原有的教學模式[2]。在新文科背景下,農業人才既要懂得農業的相關技術,又要對于文學、語言精通,成為滿足社會需求的跨學科人才[3]。在我國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驅動下,該文章以核心素養為前提,提出農業科技英語教學改革策略,主要針對四個要素,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能力、學習能力。

1 “新文科”及“核心素養”概念解讀

1.1 “新文科”

2017年,Hiram Colledge 首次提出此概念,是指對于傳統的文科進行重組,培養跨學科人才,要求學生除了掌握相關的知識之外,還需要了解哲學、語言等相關文科知識。中國特色的新文科建設則是“要推動哲學社會科學與新科技革命交叉融合,培養新時代的哲學社會科學家,創造光耀時代、光耀世界的中華文化”。要把握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新要求,培育新時代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新文化,推動哲學社會科學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交叉融合,形成哲學社會科學的中國學派[4]。新文科的建設是在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取得巨大進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出一定的成就時提出的人才培養的愿景。 這一目標也和社會需求緊密結合,使專業技術人才變成復合型人才,并更加具有國際競爭力,為未來中國文化“走出去”,中國先進的科技成果“走出去”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1.2 “核心素養”

教育部于 2016 年頒布了《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素質教育進一步指明了發展思路與方向,內容也更加明確具體?!昂诵乃仞B”使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更加具體化。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基礎為核心,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這三個方面,可綜合地體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即可細化為“國家認同”等十八個基本要點[5]。中國緊緊圍繞著“立德樹人”的要求,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認為“核心素養”涉及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三個領域。文化基礎是指人才掌握相關領域的專業化知識。自主發展即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創新精神。社會參與,即能夠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融入社會生活中,體現社會性。這三大領域又可以進一步分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和實踐創新這六項核心素養指標。

2 農業學校英語教學的現狀概述

目前農業類院校還缺乏既懂專業知識又具備良好的英語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根據農業類院校的招生統計,農業專業的學生普遍英語水平相對薄弱。農業英語的教學還是以傳統的聽說讀寫技能訓練為主,并沒有體現出農業英語和公共外語教學的差異性,教材依舊使用傳統的《新視野大學英語》《新一代大學英語》《二十一世紀大學英語》等,沒有對于農業英語進行針對性的教材,并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模式進行教學,沒有融入新的學術前沿成果以及農業的相關專業性知識以及文化[6]。對于英語,學生只是學會基本的發音和詞匯,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缺乏興趣,沒有創新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相關訓練。學生掌握的知識過于理論化,缺乏在實踐中的應用。針對農業英語的信息量大、句式復雜等特點,并沒有對學生進行針對性訓練。

3 農業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策略

在新文科的時代背景下?;诤诵乃仞B的要求以及農業類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對于農業院校學生的英語提升,可以從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四方面入手。

3.1 語言能力

對于英語語言能力的提升,除了掌握基本的聽說讀寫外,還需要根據農業英語的特點,對于學生的英語能力進行訓練。使農業英語具有科技英語的相同特征,例如語言精準、嚴謹。在農業科研活動過程中,文獻中通常會羅列大量數據,用來支撐科研結論,行文極具邏輯性。因而,訓練學生的總結能力和信息提煉能力必不可少。在閱讀相關農業文獻的同時,應該讓學生對于文獻進行總結,在規定的時間內說出作者的主要觀點。針對復雜的農業英語的句式特征,應增設長難句式理解和翻譯方法的訓練,讓學生迅速掌握農業類文章的閱讀技巧及寫作技巧。教學材料也需要與時俱進,與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進行區分,選擇農業英語相關的教材。

3.2 文化品格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中國農耕文明歷經四千多年,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優秀的農業。農業是中國古代社會的支柱產業,是中華文明生存和發展的基石,歷經萬年的發展演變,給今人留下了琳瑯滿目的農業遺產。遺憾的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的農業遺產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少有人進行系統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所以當代農學專業的學生除了學習基本專業知識外,還應讓學生了解我國的農耕文化。對于包含農業特色的詞匯及語句,教師應該重點講解。例如:“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7]”說明了作物的生長環境影響作物的果實。此句話中橘和枳是兩種不同的植物,學生應該對于兩者的不同有清楚的認知。其中的淮南和淮北并不是現在安徽省的兩個地方,而是淮河以南和淮河以北的兩個區域。所以這句話的翻譯應該為“Orange born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Huai River is tangerine while in the northern part is trifoliate orange”。

3.3 思維能力

傳統的英語教學中,學生缺乏辯證的思維能力,而結合國際化和信息化的時代特征以及未來農業人才需求,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思辨能力需要進一步培養,所以需要打破原有的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模式,把英語和農業知識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豐富課堂形式及學生活動。除了閱讀課文及寫作外,還應增設以農業為主題的英文辯論、農業知識相關的英文知識競猜、相關農業類科技論文的翻譯競賽等活動。

3.4 學習能力

為了提升學生的國際化競爭能力,讓學習者詳細了解農業方面的科學研究及學術活動,積極參加各類學術會議,在信息化和數字化時代,鼓勵學生多應用互聯網及各類APP進行自主學習,可以設立線下線上學習興趣小組,對于看到的學術前沿信息,農業相關的政策,國內外先進的農業技術進行英文討論。對于新的農業類成果,嘗試進行英文翻譯。

4 結束語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語言成為傳播這一文化的媒介?;谵r業英語的現狀及主要問題,農業英語的教學需要有進一步的改革。在教學時,教師應該注重農業文化的講解。適當用英文介紹中國農耕文明及農耕智慧,既可幫助學生學習英語,教會他們如何用英語講述和介紹中國農業故事和中國傳統文化,又有助于加深他們對農業的認識,培養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意識。增設針對農業類英語的長難句分析類技巧性課程,使學生在短時間掌握技巧。豐富學生的課堂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出既要懂得農業的相關技術,又對于文學、語言精通的跨學科人才。

參考文獻:

[1]楊永菁.農業英語中培養學生思辨性思維的方法與策略[J].新農業,2023(04):84-85.

[2]崔華嫻.高校農業英語教學有效性提升探究——評《農業英語》[J].灌溉排水學報,2022,41(11):155-156.

[3]孫宇.“新文科”“大外語”背景下省屬農業院校英語專業建設現狀與發展策略探析[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3,36(09):29-31.

[4]王樂,王曉涔.新文科背景下對語言學教材建設的思考[J].外語研究,2023,40(03):42-46.

[5]佚名.《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節選[J].教育科學論壇,2017(20):3-5.

[6]劉兆德.國際農業交流背景下的英語教學管理與課程改革策略——評《英語教學方法與策略》[J].熱帶作物學報,2021,42(01):373-374.

[7]湯化.晏子春秋[M].中華書局,2015.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agricultural English curriculum based on “key competen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liberal arts

LIU Jingbo1, DENG jihe2, SUI Hongxia2

(1.Heilongjiang Bayi Argricultural University, Daqing 163319, Heilongjiang China; 2.Jiamusi City Suburban aquatic technology Promotion Station, Jiamusi 154004, Heilongjiang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promote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let the new achievements of Chinese agriculture get the attention of the world, it is necessary to let Chinese agriculture "go out" through the medium of English. To improve the English ability of agricultural talents has become a problem that needs to be solved in recent yea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liberal arts, agricultural talents should not only understand the relevant technologies of agriculture, but also be proficient in literature and language, so as to become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who meet the needs of the society. Driven by quality education and innovative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eaching reform strategy of English for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the premise of key competency, mainly aiming at four elements: language ability, cultural character, thinking ability and learning ability.

Keywords:New liberal arts; key competency; agricultural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新文科視域下基于‘核心素養’的研究生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SJGY20220474)。

作者簡介:劉晶波(1990-),女,漢族,黑龍江哈爾濱人。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英語系講師。研究方向:商務英語教學及跨文化領域研究。

猜你喜歡
新文科教學改革核心素養
新文科建設背景下的高校圖書館服務研究
新文科建設的理路與設計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學科大類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聞傳播教育的新形勢與新進路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數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