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強國建設:基礎教育的使命及其踐行(筆會)

2024-01-21 10:27靳玉樂呂立杰羅生全張銘凱和學新郭元祥
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23年4期
關鍵詞:師范教育精品課程強國

靳玉樂 王 鑒 呂立杰 羅生全 張銘凱 和學新 郭元祥

堅持以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基礎教育發展

靳玉樂

(深圳大學教育學部文科資深教授、博士生導師)

教育資源開放共享是21 世紀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和重要任務,精品課程正是在這一時代背景下發展起來的具有時代性、實踐性和挑戰性的教育工程。 我國精品課程建設始于教育部實施的“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工程”,這一在高等教育階段進行的示范性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的重大舉措,始終秉持資源共享的建設理念,在促進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提高教育質量和學生發展水平、促進教育公平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就。

在教育強國建設征程中,基礎教育的建設和發展既需要時不我待的使命感,全面發力;也需要久久為功的定力,穩扎穩打。 特別是在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之時,如何推進教育強國建設走深走實,不只是一個形而下的“怎么做”的問題,更是一個形而上的“如何想”的問題。 從這個意義上講,建設和發展基礎教育離不開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2016 年5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人們必須有了正確的世界觀、方法論,才能更好觀察和解釋自然界、人類社會、人類思維各種現象,揭示蘊含在其中的規律?!盵3]2022 年10 月,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講到:“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總鑰匙’?!盵4]世界觀是看待世界的方式和對世界的根本看法,影響著價值觀、認識論和方法論。 世界觀主要回答“是什么”“怎么樣”的問題,方法論主要回應“怎么辦”的問題。 世界觀指導、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貫徹世界觀。 在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充滿著物質與精神、思維與存在、主體與客體、身體與環境、自然與社會、歷史與現實、感性與理性、認知與實踐、語言與文化等多重對立統一的復雜關系。 如何區別看待和認識這些問題,關乎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世界觀,也是教育強國建設過程中必須解決好的世界觀問題。 方法論是指導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一般、最根本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理念,影響著世界觀的具體踐行和運用。如何處理基礎教育改革發展過程中的上述關系問題,就構成了方法論,這在根本上關乎教育強國建設如何科學有效推進的方法和路徑。

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有一些深層次的問題,比如課程思政、學業負擔、教材質量、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等問題日益成為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掣肘。 從根本上看,這些問題之所以存在,與基礎教育改革發展過程中世界觀與方法論的偏差有很大關系。 這一偏差導致人們對教育本身及其核心關系的認識出現了問題,以及由此帶來的教育改革實踐的乏力甚至扭曲,深刻影響著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進程,從長遠看,也動搖了教育強國建設的根基。 因此,必須堅持以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指導基礎教育深化改革,并以此確立教育強國建設中的基礎教育航標和引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建設的教育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強國?!盵5]因此,必須以中國實際問題為著眼點,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推進教育強國建設走深走實。 而“解決中國的問題,提出解決人類問題的中國方案,要堅持中國人的世界觀、方法論”[6]。 那么,中國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什么呢? 這是一切事業發展必須深入思考的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系統闡釋并回答了這個問題,他指出:“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闡明了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基本內涵和實踐意義,系統闡述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強調以必須堅持人民至上、堅持自信自立、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堅持胸懷天下來繼續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盵7]這“六個必須堅持”實際上就是教育強國建設過程中基礎教育發展必須堅持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

第一,必須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立場。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人民性,多次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我們要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立場,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根本使命”。[8]基礎教育是關乎千家萬戶的事業,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如何推進教育強國訴求下的基礎教育建設,既需要理論的創新也少不了實踐的深化,而這在根本上都不能脫離人民,人民的創造性實踐是理論創新的不竭源泉,也是強國目標實現的堅實依靠。 誠然,基礎教育高質量建設還需要破解一系列難題,也面臨諸多挑戰,只有堅定不移以人民至上為價值立場,才能保障基礎教育在教育強國建設中以民之智更好化解難題迎接挑戰,最終實現基礎教育對教育強國建設的價值,充分體現人民的創造精神、回應人民的重大關切、得到人民的廣泛認同、依靠人民的勠力同心。 唯其如此,教育強國建設中的基礎教育才可能以人民為堅實后盾行穩致遠。

第二,必須堅持自信自立的奮進目標。 “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盵9]我國有著世界最大的教育體系,基礎教育在改革開放特別是新時代以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既是我們在新征程上推進基礎教育強勁發展的厚實基礎,也是底氣所在。 當然,之所以要建設基礎教育之強,一方面源于我們對于教育持續發展的不懈追求,另一方面是因為時代發展的客觀需要。 今天的一切都瞬息萬變且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境遇中,教育改革發展的風險和挑戰都前所未有,這是我們必須正視的現實。 為此,只有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我們才能不斷增強建設教育強國的勇氣和魄力,也不至于在向異域學習的過程中迷失自我。同時,教育強國建設過程中基礎教育的自立就是要把解決現實問題、擔負艱巨任務、鑄就新的輝煌的目標實現寄希望于中華優秀傳統教育文化,以及結合中國具體實踐經驗形成的“中國方案”。 以自信促進自立,以自立厚實自信,最終發揮自信與自立的協同作用,促成基礎教育助力教育強國建設奮斗目標穩步實現。

第三,必須堅持守正創新的基本方略。 當今時代,全社會變化的速度之快、范圍之廣、程度之深都前所未有,應對這種變化的基本方略在于守正創新。 基礎教育要在教育強國建設進程中乘勢而上,當然需要堅持守正創新的基本方略。 教育強國建設中基礎教育的守正,意味著要始終把握好基礎教育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性質,明確基礎教育的改革發展是以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鵠的,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所有學習借鑒,都應該在以我為主的基礎上,認真鑒別、有效吸收。 同樣,教育強國建設中基礎教育的創新,就是要著力擺脫刻舟求劍、封閉僵化的思維桎梏,既要以敢為人先的精神推陳出新,也要以時不我待的魄力銳意改革,既著眼當下,又放眼未來,不斷豐富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理念,不斷探索基礎教育深化改革的新路子。 總之,“守正創新,就是強調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這兩條路都是死路”[10]。 以基礎教育助推教育強國建設進程中,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顛覆性錯誤,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基于守正進行創新、在守正中創新這當成為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基本方略。

第四,必須堅持問題導向的改革邏輯。 教育強國建設是不斷研判問題、破解難題、助推發展的過程,問題本身成為這一過程的起點。 馬克思曾深刻指出:“主要的困難不是答案,而是問題”,“問題就是時代的口號,是它表現自己精神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11]習近平總書記也指出:“問題是創新的起點,也是創新的源泉?!盵12]由此可見,問題本身在改革發展實踐中的重要作用。 那么,究竟如何看待當前推進教育強國建設實踐中的基礎教育問題,這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首先,要增強問題意識。 聚焦基礎教育實踐遇到的新問題、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基礎教育問題、國際變局中的重大基礎教育問題、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等,不斷探索這些問題解決的新理念和新思路。 其次,要明確問題屬性。 影響教育強國建設的基礎教育問題,有些屬于教育問題,有些可能是社會問題或其他問題,只有明確問題屬性才能真正體現問題導向。 最后,要強化問題解決,把監測、問責、法治化等作為基礎教育問題解決的重要調控手段和助推方式,讓問題導向的改革舉措真正落地見效。 總之,發揮基礎教育在教育強國建設中的作用就是要把問題貫穿全過程,以問題為導向持續深化推進改革。

第五,必須堅持系統觀念的推進機制。 教育是整個社會大系統的子系統,基礎教育又是整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認識基礎教育的問題特別需要系統觀念和聯動思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上的事物總是有這樣那樣的聯系,不能孤立地靜止地看待事物發展。 否則往往會出現盲人摸象、以偏概全的問題?!盵13]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取得了突出成就,但依然有一些問題懸而未決,這與長期在教育問題處理上的割裂、片面、機械思維不無關系,更何況,在基礎教育助力教育強國建設的新征程上,也一定會有這樣那樣一些新問題出現,這就更加需要我們以系統觀念思考今天的基礎教育。 具體而言,要善于通過歷史看現實、透過現象看本質,把握好全局和局部、當前和長遠、宏觀和微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關系,不斷提高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能力,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和教育強國建設實踐提供科學思想方法。

2.1 文獻檢索結果 依據檢索策略,初檢共獲得12篇相關文獻,并且全部為中文文獻。共1751例患者,其中治療組(口腔潰瘍含片組)979例,對照組(口腔潰瘍散組)772例。見表1,2。

第六,必須堅持胸懷天下的高遠追求。 在萬物互聯、人類命運與共的今天,辦好中國的基礎教育,實現基礎教育之強,不能唯我獨尊,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等價值追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 基礎教育之強不僅指的是實現我國基礎教育的強大并以此促進國家持久繁榮,而且指的是通過我國基礎教育的發展為全世界教育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體現教育強國的國際使命和擔當。 為此,我們今天要建設的強國視域中的基礎教育,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全世界基礎教育發展趨向,積極回應各國人民普遍的基礎教育關切,為解決人類基礎教育面臨的共同問題做出貢獻,以海納百川的寬闊胸襟借鑒吸收人類基礎教育發展取得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推動全世界教育朝著更加公平、更有質量、更可持續的美好方向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各國人民前途所在。 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只有各國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處、合作共贏,繁榮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盵14]教育如何助力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及其運行,也理應成為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及其實現教育強國價值的核心之義和重要追求。

其中,B6、B7分別為MODIS 數據的第 6、7 波段反射率,這種歸一化比值公式增加了結果的可比性,同時B6,B7能夠很好地削弱大氣所帶的影響。筆者在對比后發現上述針對MODIS數據的模型波段中心波長與Sentinel-2的波段中心波長近似,均對水汽與土壤水分變化較為敏感(表2)。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四五”規劃2021 年度教育學重點項目“我國義務教育學業負擔綜合治理研究”(項目編號:AHA210009)、深圳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 年度重大招標課題“深圳市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研究”(項目編號:zdazb2100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與去年的調查相比,其他變化僅有CPA報道的AB Smithers北方木制品公司倒閉。這家工廠在我們去年的名單中僅顯示9.7萬m3的年產能。

教育強國建設背景下我國師范教育發展的戰略選擇

王 鑒

(杭州師范大學中國教育現代化研究院首席專家、博士生導師)

建設教育強國,龍頭是高等教育,基點是基礎教育,師范教育是連接二者的橋梁。 我國師范大學是高等教育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建設和發展中的短板。 發展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需要從國家政策層面以非常態的措施補齊師范教育發展這塊短板。 我國師范教育承擔著為基礎教育培養和培訓師資的任務,師范教育的辦學質量直接決定著基礎教育的師資水平與辦學質量,我國基礎教育的現代化必須建構高質量師范教育體系,以此筑牢教育強國建設之基點。 在建設教育強國的新時代背景下,我國師范教育發展的戰略選擇既要從補齊高等教育短板的角度重點發展師范教育,又要從筑牢教育強國基點的立場優先發展師范教育,讓高質量師范教育成為高等教育助力基礎教育的主力軍,讓高質量基礎教育成為教育強國建設的基本保障,讓師范教育成為連接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的堅實橋梁。

一、教育強國建設需要補齊高等教育之短板

切實發揮好高等教育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強國建設中的龍頭作用,對于教育強國建設意義重大。 高等教育作為教育、科技與人才的集中聯結點和重要交匯處,被賦予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引領社會文明進步、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示范基礎教育發展的新使命。 從發達國家現代化發展的經驗來看,無一不是將高等教育的發展置于龍頭地位,通過高等教育不斷提升國家創新能力和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建設,夯實國家科技力量、提升綜合國力等來完成現代化的歷史使命。 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明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中教育強國建設的先導作用,進一步明確高等教育在教育強國建設中的龍頭作用。 作為高等教育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國師范教育的發展是整個高等教育中的短板,影響了高等教育發展的整體水平。 發揮高等教育龍頭作用,就需要補齊師范大學發展這塊短板?!吨袊逃y計年鑒(2021)》的數據顯示,在科技人力方面,我國師范院校在自然科學與技術方面的教學與科研人員數、研究與發展人員數分別占當年全國普通高校教學與科研人員總數、研究與發展人員總數的5.7%、7.5%;在人文、社會科學方面的社科活動人員數、研究與發展人員數分別占當年全國普通高校社科活動人員總數、研究與發展人員總數的15.1%、16.8%。 在科技建設方面,我國師范院??萍冀涃M僅占當年全國普通高??萍冀涃M總撥入的5.3%和人文、社會科學科研活動總經費的18.9%,師范院??萍颊n題立項僅占當年全國普通高等學??萍颊n題總數的6.9%,占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與發展課題總數的16.5%。[15]在平臺建設方面,師范大學中擁有博士學位點和國家級科研創新平臺的高校數偏少。 再從歷年來國家高等教育發展的政策來看,不論是“211 工程”“985 工程”還是“雙一流”建設,同樣可以看出師范大學發展之不足。 以“雙一流”建設為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進入“雙一流”建設大學的師范大學僅有北京師范大學和華東師范大學2 所大學。 第五輪學科評估中雖然有所增加,但僅限于部屬師范大學。 全國137 所“雙一流”建設高校,除了6 所部屬師范大學外,地方師范院校僅有4 所學校的個別學科入選,明顯看出師范大學難以突破“雙一流”發展之困境。 面對這些困境,我國制定了師范教育發展的一系列新政策。 2018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 該文件提出:通過堅持興國必先強師,深刻認識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意義和總體要求;通過著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質,全面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通過大力振興教師教育,不斷提升教師專業素質能力;通過深化教師管理綜合改革,切實理順體制機制。 隨后,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的決策部署,教育部制定并頒布了《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 年)》,進一步提出要加大對師范院校的支持力度,不斷優化教師教育布局結構,基本形成以國家教師教育基地為引領、師范院校為主體、高水平綜合大學參與、教師發展機構為紐帶、優質中小學為實踐基地的開放、協同、聯動的現代教師教育體系。 至此,新時代教師教育的新體系逐漸確立,師范教育的主體地位進一步明確,高水平綜合大學參與教師教育的政策得到落實。 為適應教育現代化和教育強國建設要求,2022 年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提出通過建設國家師范教育基地、開展國家教師隊伍建設改革試點、建立教師教育協同創新平臺、實施高素質教師人才培育計劃、實施中西部欠發達地區優秀教師定向培養計劃、深化精準培訓改革等,構建開放、協同、聯動的高水平教師教育體系。 高水平綜合大學參與教師教育雖然進入了國家政策范圍,但高水平綜合大學在師范教育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落實起來還需要時間,尤其在師資、課程、實踐基地建設等方面還有較大的困難。 因此,師范大學高質量發展就成了我國教師教育的主力軍,師范教育的短板不補齊,就很難有高等教育整體發展的高質量,就很難保證其龍頭的帶動作用,特別是以師范大學為龍頭帶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特殊作用。

二、教育強國建設需要筑牢基礎教育之基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教育強國建設,基礎教育是基點,切實發揮好基礎教育的基點作用,對于教育強國建設具有奠基性意義。 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礎教育體系,不論是從學校數量、學生數量、教師數量,還是從整個基礎教育的規模與投入來說,都是世界上最龐大的基礎教育體系。 基礎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質和增強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的奠基工程,在整個教育事業體系中處于基礎性、先導性地位。 國民素質提升有助于社會成員形成共同的國家意識和文化基因并協力維護社會的繁榮和促成社會的進步,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和加強教育強國建設方面具有基礎性、全局性、先導性作用。 從個體受教育歷程來看,每個人首先要從幼兒園、小學、中學開始接受教育,學習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形成個人發展的核心素養,為其接受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和終身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從我國教育體系來看,整個基礎教育是教育金字塔結構的底部,是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的基礎,基礎教育的質量直接決定著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的質量,甚至終身教育的質量;從社會發展角度來看,基礎教育是全社會普遍關心的民生工程,在整個社會發展中發揮基礎性作用,是社會合格公民培養的基本教育,并通過義務教育的法律保障來強制性完成普及教育。 中國式教育現代化建設,呼喚基礎教育大國向強國邁進,這是一個系統性躍升和質變的過程,其發展的主要矛盾從“數量不足”“規模擴張”向“更加公平更高質量”“擴優提質”轉變。[16]強教必先強師,教師隊伍質量高低成為影響我國持續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因素。 我國基礎教育專任教師總數已經達到1 662.9 萬人,但是這支隊伍的學歷水平、整體素質和宏觀結構還不適應教育強國建設的要求。 只有以高質量基礎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為主線加大改革力度,才有可能解決基礎教育領域整體普及水平還不夠高的問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唯分數唯升學的功利化問題、教育數字化賦能“瓶頸”問題等。 教育強國建設,基礎教育是基點。 基礎教育強不強,就要看師范教育強不強。 “要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建設教育強國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大力培養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盵17]目前我國基礎教育優質師資缺乏和不平衡是制約整個基礎教育發展質量的關鍵,為此,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實施國家優秀中小學教師培養計劃的意見》(簡稱“國優計劃”),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建設教育強國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健全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推動高水平高校為中小學培養研究生層次高素質教師,讓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夯實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礎。 國家支持以“雙一流”建設高校為代表的高水平高校選拔專業成績優秀且樂教適教的學生作為“國優計劃”研究生,為中小學培養和輸送一批教育情懷深厚、專業素養卓越、教學基本功扎實的優秀教師,進而從政策上傾斜支持“雙一流”建設大學的學生選擇師范專業,從事教師職業,從根本上解決一流師資隊伍建設的生源問題?!盎A教育的未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大學所做的工作,反之,大學的未來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基礎教育方面的工作?!盵18]如果基礎教育的人才培養水平和創新型人才培養質量較低,高等教育便無法遴選優質的師范生生源作為培養對象,會從整體水平上影響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人力資源水平。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越是規模宏大的基礎教育體系,越需要打牢基礎、筑牢基石。 因此,我國師范大學高質量發展具有筑牢基礎教育基點的特殊作用,高質量師資隊伍不僅直接影響著基礎教育的教學質量,而且對于優質師資隊伍的良性循環建設有重要的引領作用,讓更多的有志于教師職業的優秀的大學生選擇師范專業,不斷補充師資隊伍,對于推進基礎教育區域優質均衡發展和培植中國基礎教育發達的根系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教育強國建設需要加固師范教育之橋梁

師范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又是基礎教育師資培養與培訓的母機,是連接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的特殊橋梁。 加強師范教育體系建設,提升師范教育質量,對于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均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從我國教育體系來看,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有著直接的升學關系,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基礎教育的高質量發展為高等教育輸送高質量的生源,進而為高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同樣,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保障了基礎教育的優質教師隊伍,其中師范教育是主體,是連接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的橋梁。加固這一橋梁不僅要保證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之間師范教育的高質量發展,而且通過拓寬師范教育為高等教育培養師資的功能,形成從基礎教育到職業教育再到高等教育的全方位師范教育體系,形成多功能多渠道的立交橋。 因此,教育強國建設需要從三方面加強師范教育之橋梁。 首先,加固師范教育為基礎教育培養優質師資隊伍之橋梁。 師范教育作為培養師資的專門機構,自身的辦學條件改進、師資隊伍建設、課程教材開發、教學方法改革、實踐基地建設等直接決定它是否具有為基礎教育培養優質師資的資格。 在師范教育模式向教師教育模式轉型的過程中,解決師范教育自身的資格問題是師范教育能否適應教育強國建設的根本問題。 其次,加固師范教育為基礎教育培訓師資隊伍之橋梁。 教師教育不再是一次完成論,而是終身教育論,中小學教師在實踐工作中需要重返師范大學參加培訓,以理論素養提升來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進而成長為研究型、專家型教師。 誰有資格培訓中小學教師? 身份賦能的教師教育者已經被素養賦能的教師教育者所替代。[19]師范大學的師資隊伍建設要與基礎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相結合,并在二者之間建立橋梁,讓優秀的中小學教師參與教師培訓工作,讓高等院校的教師教育者參與基礎教育的教學實踐工作,實現雙向優質教師隊伍的融通與合作,為培養一支優質教師教育隊伍注入生機,進而整體提升教師培訓的質量。 再次,加固師范大學為高等教育培養與培訓師資的橋梁。 高等教育的師資隊伍建設是不是也需要師范大學的培養與培訓? 當前的做法是在師范大學成立高等教育師資培訓中心,讓進入高等教育的教師獲得教師資格。 面對一流大學參與基礎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新政策,高等教育師資培養與培訓同樣需要師范教育來完成,要么是在高水平綜合大學設立師范學院或開辦師范專業來解決這一問題,要么是通過高水平大學與師范大學合作來解決這一問題。 只有提高高水平綜合大學的師范教育能力,才能保證高水平綜合大學參與基礎教育師資培養與培訓的能力。 高等師范教育作為高等教育和師范教育兩大教育系統的結合交叉地帶,既分別在各自系統內占有重要地位,又兼具兩大教育系統的雙重屬性。[20]師范大學不僅需要向內承擔為基礎教育培養卓越教師和引領其改革創新的使命與重任,還需要對外精準把握經濟社會形態變化對師范教育發展的需求,體現所處時代、所負使命、所持理念、所構系統等方面的先進性和前瞻性,更要在充分發揮師范教育的結構性優勢的情況下統籌好“基點”與“龍頭”的關系。 在“基點”的奠基性作用下構建理想教師教育體系的“立交橋”,在“龍頭”的方向性引領下承載教師教育體系傳承與再造的多重職能,讓教育現代化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有力支撐和堅實基礎。

本文系2024 年度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領軍人才重大課題“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改革前沿問題研究”(項目編號:24YJRC08ZD)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基礎教育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關鍵要素

呂立杰

(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明確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盵21]這一重要論述強調了教育與國家發展的協同關系,也明確了教育事業應將加快建設教育強國作為現階段的奮進方向和價值遵循。

一、創新是當代人才最顯性的素養特征

教育強國是我國一項重要的國家戰略。 教育之所以被看作影響國家命運的關鍵事業,就在于其特有的人才培養功能。 國家間的競爭在根本上是人才的競爭,人才作為第一資源,已經成為國家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因此,要實現教育強國的目標,關鍵就在于培養出國家所需要的人才。

人才在任何時期都是最重要的,但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國家對于人才的具體需求是不同的,對于教育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 在農業社會與工業社會,國家發展需要大量成熟的勞動者,教育通過提升個體的勞動能力,從而增強國家的總體勞動生產水平并影響國家競爭力。 但在知識經濟時代,隨著新型科技革命加速發生、產業革命加速演進,科技創新成了各國激烈競爭的目標,誰能夠在前沿科技領域中占據優勢,誰就可以在國際競爭中占據主動。 這意味著科技創新人才成了影響國家競爭力的關鍵少數,在促進國家發展中起到關鍵性作用。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我們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盵22]黨的二十大報告鮮明地指出了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目標,體現了其緊迫性、重要性。 拔尖創新人才是指科技行業領域里最頂尖的戰略人才、領軍人才,他們能夠把握世界科技發展大勢,研判科技發展方向,產出突破性研究成果。 我國之所以如此重視拔尖創新人才,既是出于對國家發展需要的科學審視,也是對于國際競爭態勢進行研判后形成的戰略調整。 在尖端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對于一個國家的發展來說,拔尖創新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一個國家能否擁有拔尖創新人才,決定了其能否掌握關鍵核心技術以及能否把握住國家發展的關鍵契機,培養拔尖創新人才關乎國家安全和國家戰略。 提升人才自主培養能力和水平、培養出一批能夠支撐發展的拔尖創新人才是教育的必然選擇。 唯有加強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才能真正筑牢國家發展的人才基石,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國家強盛。

二、關注教育教學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關鍵因素

著力打造精品教材,就是要給學生的健康成長以充足的精神給養,讓他們更好成長為肩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神圣使命的時代新人。 但基礎教育體量龐大、任務艱巨、現實復雜,精品教材的建設處在錯綜復雜的關系中,這是需要格外重視的。

厘清教學的目標與內容。 國家課程改革以核心素養為導向引領了基礎教育課堂教學的變革,但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落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于探索、樂學善學、勤于反思等是創新型人才必不可少的素養,這些素養的培養需要體現在每門學科的課堂教學中。 如果課堂教學仍然把知識作為固定的事實,要求學生接受、記憶,或者在有規則的條件下反復演練,這樣的學習難以形成真正的創新。 因為學生會把知識看作天經地義的東西,而不去思考知識是從哪里來的、為什么人類要把這些規律固定下來作為知識、它對未來有什么價值、在什么情況下可以使用這些知識、怎樣使用這些知識。 當課堂教學目標被窄化為接受一種結果性的定理、規則、知識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即便學到知識的數量再多,也都是惰性的知識,難以在新的情境中被激活,也難以實現遷移與應用。

強調教學過程的實踐性。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提出,要強化課堂主陣地作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并強調“注重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提問、自主探究。 融合運用傳統與現代技術手段,重視情境教學;探索基于學科的課程綜合化教學,開展研究型、項目化、合作式學習。 精準分析學情,重視差異化教學和個別化指導”[24]。 課堂是育人的主渠道,課堂中有什么樣的教與學的方式、學生經歷什么樣的學習過程,關乎教育的質量與人才成長的質量。 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問題的答案、規則的結論,但學生對世界的深度理解以及對社會問題形成觀念都離不開具身實踐。 只有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學生才能領悟道理、養成思維方式、磨煉品格、形成價值觀念。 為此,教學過程應重視實踐探索,提升問題解決能力。 知識是至關重要的,缺乏對知識的深度理解,知識的遷移和創造性運用就無法實現。 學校教育活動更重要的是給予學生自由探索空間,讓學生通過參與實踐,培養科學的探究精神和創造品質。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不斷地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升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科學探究的思維。 同時,應鼓勵社區、企業與學?;ハ鄥f作,為學生提供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機會,使學生能夠在社會實踐中發現真問題、運用科學思維解決真問題。

激發學習興趣,鼓勵創造性思維的萌發。 陶行知曾呼吁要解放學生,把學習的基本自由還給學生,并提出對學生進行六大解放,即“解放小孩子的頭腦,解放小孩子的雙手,解放小孩子的眼睛,解放小孩子的嘴,解放小孩子的空間,解放兒童的時間”[25]。 這種對于學生的解放在本質上強調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解除對學生的束縛,引導學生從被動學習者轉為主動學習者,才能實現學生自身的創造性成長。 因此,在教育實踐中,堅持以學生為本,其中,最關鍵的就是要激發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長期專注于某件事的動力,也是實現創新創造的根本動力。 教育實踐應充分利用課堂教學主渠道,注重開展啟發性、開放性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最大程度地參與學習活動中,從而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成長。 同時,創造力和想象力是寬松、自由的產物。 拔尖創新人才往往個性鮮明,有著不同的認知方式、行為方式,只有以自由、寬松的要求去包容他們的所作所為,才能保護好這類學生發展的可能性。 在今天的課堂教學實踐中,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被更多的教師接受,很多教師逐步將更多的課堂時間給予學生,學生在課堂上聲音變得更多了。 但課堂中仍然還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學生的思考過程還是在預設的框架下對教師問題的亦步亦趨,在教師瑣碎的問題中,學生往往是在猜測正確的答案,卻少有自主的思考;教師未能充分關注那些回答有錯誤卻有自己的想法的學生,也未能發現錯誤中潛藏著真實的迷思,這也就導致在這種整齊劃一、結果不會出錯的教學中,難以使學生形成獨立的思想和堅持的勇氣。

因材施教,提供個性化教育。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的智力不是單一的,不同的人擁有不同的天賦,而不會在所有方面都表現杰出。 由于每個人都具有獨特的優勢智能,要想激發學生的潛能使其成為拔尖創新人才,就需要從學生的學習需求出發,提供有針對性、個性化的教育。 首先,學校應建構多元課程體系,給予學生更多的選擇機會。 其次,教學組織形式應多樣化,學??梢圆捎米甙嘀?、選課制等多種形式,讓學生依據自身興趣和能力水平選擇適合的班級與課堂。 最后,學校應善用數字化技術。 數字化技術與個性化教育之間具有內在契合性,數字化技術既能夠提供學生所需的教育資源,又能夠幫助教師分析學生學習狀態并提供針對性指導。 因而,學校應積極運用數字技術,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育服務。

在時間上具有明顯的周期性,有5個明顯的地震活躍期,分別為:1913~1925、1936~1955、1970~1976、1988~1996、2011年至今。

積極構建自由開放的成長環境。 無數杰出科學家的經歷證明了,創新人才的成長既不需要過多的干預,更不要施加太多的外在框架限制,而是要提供必要的支持。 因此,對于培養拔尖創新人才來說,應當建立開放寬容的成長環境,允許學生擁有新奇做法、新異想法。 在學校管理方面,給予學生一種寬松的外部環境。 當某個學生出現一些特立獨行的行為時,不能盲目地將其看作錯誤行為予以糾正,而應給予更多的理解、寬容。 在課堂教學中,構建民主平等、思想自由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觀點。 課堂不是教師的一言堂,教師也不是絕對的權威。 在教學過程中,應允許學生質疑批判、挑戰權威,積極培養學生的批判精神與獨立思考能力。

本文系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2022 年度重大攻關項目“‘雙減’背景下基礎教育課堂形態及高質量發展研究”(項目編號:22JZD04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基礎教育精品課程建設的三大路徑

羅生全

(西南大學西南民族教育與心理研究中心暨教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明確強調:“建設教育強國,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先導,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盵1]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從治國理政的全局、強國建設的坐標和民族復興的偉業出發,對建設教育強國重大意義的深刻闡釋。 眾所周知,基礎教育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系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地位。 習近平總書記也指出:“建設教育強國,基點在基礎教育?!盵2]因此,必須抓好基礎教育,筑牢教育強國之基。

緊隨其后,基礎教育階段也掀起了精品課程建設的浪潮。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促進教育、人才、科技的三位一體發展,充分發揮教育在強國戰略中的基礎作用。 基礎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國民素質教育,是人才培養的基礎工程,基礎教育建設是強國戰略基礎中的基礎。 新時代教育強國建設對基礎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從2021 年起,“基礎教育精品課”的建設和遴選正式成為教育部門促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截至目前,教育部已連續三年開展基礎教育精品課遴選工作,并建有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將遴選出的部級精品課納入網絡資源庫以供廣大師生學習使用。 展望未來,精品課程建設將在新時代基礎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中起到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基礎教育精品課程應是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環節。 在具體路徑方面,考慮到基礎教育課程管理體制機制、學校特點和學生發展規律,必須重視國家精品課程校本化實施樣本建設、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標準建設和基礎教育精品課程資源庫推廣應用等方面的工作。

一、國家精品課程校本化實施樣本

國家課程即“國家統一課程”,具有統一教育內容、保障教育質量、提升教育效率、促進教育公平等重要價值和功能,但統一編制實施不等于千校一面和一成不變。 堅持忠實課程實施取向的人傾向于消極地看待課程改革和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而堅持相互適應課程實施價值取向的人則更能夠較為積極主動地發現和解決課程實施中出現的問題。 因此,堅定地促進國家課程的校本化理解、轉化和實施,更能調動相關主體的積極性,從而適應教育教學實踐需要,實現理想的課程目標。

另外,基礎教育階段的精品課程建設重在樣本示范,打造樣本不是追求國家課程開發和實施的整齊劃一,而是要通過樣本建設給區域和學校的相關管理者、研究者和教師等提供啟發和思路,促進各個學校國家課程的適切性理解、開發和實施。 其一,與高等教育不同,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學習和發展具有不平衡、不充分、不成熟等特征,學生不具備根據統一課程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如果精品課程建設只關注共性問題,缺少情境化、個性化的課程資源開發和設計,就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也難以達到理想的課程目標;其二,不同地區、不同學校在文化、歷史、自然、經濟、科技等方面有著不同的條件和特色,可能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有著不同的發展愿景與目標;其三,教師專業發展需要提升教師對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的正確認識,要重視教師在國家課程理解、開發、實施等過程中的主體性作用,尊重教師的專業自主權力,提升其專業能力。 總之,考慮到基礎教育各地區、學校、教師、學生的特征和需求,應加強建設國家精品課程校本化實施示范學校、示范課程,并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促進課程資源的共享,促進國家課程在具體學校教育實踐中的有效理解、轉化和實施,保障國家課程開齊開足開好。

同場PK:對比兩款白酒,Bin311是典型過桶版,Yattarna有幾分勃艮第風,又很有個性,低調而內斂,香氣還源源而來,綿綿不絕,入口是低調而實力慢慢展現的一款白葡萄酒。半小時后,表現又不一樣,香氣更加復雜和開放,1個半小時后,仍舊好喝,但底子開始有點下跌。當然,如果你沒那么挑剔,就一切都好。

(2)替代治療:SMZ-TMP(3 片,3 次/d口服)聯合克林霉素(600 mg/次,靜脈給藥,每6小時給藥1次)或阿奇霉素(0.5 g/d)。療程至少6周。

在國家精品課程校本化實施樣本的建設過程中,需要處理好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的認識工作、示范學校和示范教師的遴選工作、國家課程的校本化轉化指導工作以及精品課程持續性的督導工作。 為保障上述工作的順利進行,一是加強培訓,包括促進教師培訓隊伍專業化建設,創新教師培訓方式,通過調研了解不同教育階段、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以及不同教師的培訓需要等,以期樹立教師對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的正確認識,明確教師在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中的權力和責任,提升教師國家課程理解和轉化的專業能力。 二是建立健全國家課程精品示范學校、示范課程的標準體系,從思想認識、教育理念、學科水平、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等多方面對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情況進行評價,增進遴選工作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三是強化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督導工作,包括促進專業化課程實施督導隊伍的建設、社會三方參與督導的保障機制建設、督導者與被督導者之間溝通反饋機制建設等,以期在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過程以及國家精品課程校本化實施樣本的推廣應用過程中,提供具體的、有針對性的指導活動,進而提高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的水平,為教育質量的提升提供專業的支持。

二、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建設標準

1999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改變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課程中央集權管理的模式。 區別于國家統一規劃、開發、管理的國家課程,三級課程管理模式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分別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負責規劃、開發和實施。 2022 年最新修訂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對課程指導性建設予以高度的重視,并指出要加強課程實施督導。 在新時代教育強國戰略背景下,2023 年5 月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加強中小學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建設與管理的意見》,依據新修訂的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更新了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指導思想、統籌規劃、功能定位與監測管理等方面的建設意見。 考慮到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的建設主體,以及新時代課程建設的新要求,如果說國家精品課程建設的重點是努力打造校本化實施樣本,避免統一建設可能帶來的課程實施的僵化,那么地方和校本精品課程建設則自由度較大,需要加強督導,通過建立科學完善的標準體系,避免權力分散可能帶來的課程建設的隨意和低效。

此外,精品課程建設的基本要求是遷移和共享,而另一方面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作為國家課程的補充,具有增強課程的地方適應性和學校適應性,促進學校特色發展、教師專業發展和學生個性發展等重要作用,是具有地域特征、學校特色的課程。 因此,為化解精品課程共享性和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特色性的矛盾,更應完善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建設標準,加強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具有遷移性和啟發性的精品示范建設。 特別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飛速發展,地區間的隔閡被打破,理解與合作成為可能。 在基本的建設標準支撐下,圖片、音頻、視頻以及VR、AR、MR 等技術在教育中的運用,能夠讓具有文化、自然、歷史、科技特色的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的理解、遷移和借鑒成為可能。

具體而言,思想性是基礎教育地方和校本精品課程建設的首要標準。 新時代教育強國戰略對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精品課程建設的根本目標是要落實立德樹人,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因此,要將課程內容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情況、課程實施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等方面的情況、課程資源思想價值挖掘情況等維度納入課程標準體系的構建。 教育性是基礎教育地方和校本精品課程建設的標尺。 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要求,是課程建設始終堅持的核心標準。 因此,課程建設標準應包括課程理念凸顯學生中心和全面發展的情況、課程資源開發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的情況、課程實施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提升情況等。 此外,實踐性、趣味性、適切性、情境性、綜合化、時代性等也是基礎教育地方和校本精品課程建設的必要標準,應從課程建設理念、課程資源、教學設計以及實踐等方面進行細化。

三、精品課程資源庫及其推廣應用

精品課程資源庫的構建和使用是實現課程開放共享的關鍵,國家精品課程校本化實施樣本的開發、地方和校本精品課程標準的建設和課程的開發需要建立在精品課程資源庫建立和不斷完善的基礎之上。精品課程資源庫就是利用現代網絡和多媒體教育技術手段,將圖像、聲音、動畫、視頻及課件等課程資源納入網絡應用程序,并通過網絡平臺實現課程資源共享、課程管理以及交流互動的系統。 理想的精品課程資源庫建設能夠起到豐富課程呈現形式、提升學習者學習興趣、加強師生交流、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學改革、保障教育公平等重要作用,是提升教育質量、打造教育強國、增強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以及教育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方向。

當前,基礎教育精品課程庫的建設重點是要促進課程資源的推廣和應用,保障課程的互動和反饋,避免課程資源的浪費。 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廣泛運用,我國高等教育精品課程建設已蔚然成風,但相關調查研究顯示,高等教育精品課程建設存在互動性差、信任度低、使用率低的問題,許多精品課程存在獲評以后就不再更新,且缺少與課程使用者的互動和交流。 互動是教育教學活動開展的基本原則,精品在線課程建設不能拋卻教學互動。 首先,基礎教育精品課程建設在建設標準上要堅持育人為本、建設為民的根本宗旨,樹立育人價值導向,避免學校和教師僅僅是為了評審和利益進行精品課程開發;其次,需加強基礎教育精品課程實施督導,不僅要重視精品課程的開發和評審,還要重視持續的監督和指導;再次,還應健全精品課程使用的大數據監測,完善精品課程資源庫中用戶的反饋和交流板塊,不斷收集用戶意見,為教師了解學生網絡在線學習情況和問題提供技術支持;最后,信息技術更新速度快,精品課程資源庫的建設和推廣應用又對信息技術的運用和更新有著較大的需求,因此政府還應加大在精品課程資源建設上的經費投入,為基礎教育精品課程資源庫的可持續性建設和發展提供保障。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021 年度教育學重點課題“教材建設國家事權的基本理論及權責機制研究”(項目編號:AAA21001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精品教材打造的價值定位、關系厘清與推進路向

張銘凱

(西南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

教材是國家事權,體現國家意志。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教材建設和管理,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用心打造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精品教材”[26],這是教材建設管理的根本指引,也是以教材建設助力教育強國的著力方向。 作為教育強國建設基點的基礎教育,教材是基礎教育何以強的重要基礎,唯有以精品教材建設不斷夯實這個基礎,方能推進基礎教育持續高質量發展,從而助力教育強國建設目標穩步實現。

一、精品教材打造的價值定位

基礎教育如何助推教育強國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全面發力更需要重點突破。 教材建設既是基礎教育助力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支撐也是核心關切,致力于精品教材的打造是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并依此推進教育強國目標實現的重要意旨。

(一)教材是立德樹人的核心依托

尺寸教材,國之大者。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自此之后,如何深入有效落實這一根本任務成為教育研究領域共同關注的重大議題。 從教育的基本內涵來看,盡管這么多年以來教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構成教育活動的主要因素依然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內容、教育方式或手段四個方面,只是在不同歷史條件下,這四個主要因素的表征形態和具體能指不同罷了。 這意味著,教育內容伴隨著教育發生發展的整個過程,是教育活動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實現預期目的的關鍵影響因素。 特別是在制度化的學校教育中,教育內容的核心載體就是教材,教材不僅規定了學?!敖淌裁础?,而且規定著學?!霸趺唇獭焙汀盀檎l教”,在這個意義上,教材回答著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和為誰培養人的教育根本問題,由此承擔起了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二)教材建設落實的是國家事權

教材質量直接影響教育根本任務的落實且最終會影響教育目的實現,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教材之事無小事。 “教材建設事關國家利益”[27],如何管控教材質量,顯然不是某些個人、集體或利益相關者的事,而必須體現國家事權。 實際上,把教材建設當作國家事權,既是中國特色教材發展經驗的升華也是教訓的總結,特別是在有著全世界最大規模教育體系的我國,把好教材質量關,落實好教材建設的國家事權,已經不只是教材本身或教育的事情,而是關乎國家長治久安、民族復興偉業的國之大計。 基礎教育處在整個教育體系的基礎性、先導性地位,而基礎教育教材一方面保障這種基礎和先導地位的穩固,另一方面起著為學生一生成長和發展奠基的重要作用。 為此,牢牢把握教材建設的國家事權屬性和要求,著力打造基礎教育精品教材是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明確要求,也是教育強國建設的基點是否牢靠的重要保證。

(三)教材精是教育強的重要表征

教育強國建設的意涵在于實現教育之強并由此助推強國建設,教育本身的強是教育強國的重要基礎,而教材強又是教育強的重要前提。 從這個意義上講,教育強國建設離不開教材之強,甚至可以說,沒有教材之強就難以實現真正的教育之強,也就不可能實現教育強國。 從教材作用發揮的過程視角看,實現教材之強關鍵是要著力于精品教材建設,這種“精”集中體現在三個層面,即教材內容的“品”,教材運作的“暢”,教材改進的“穩”,這貫穿了教材作用發揮的前端、中端和尾端,形成了教材之強的循環系統。所謂“品”,就是要不斷提煉升華教材內容,保證那些必須讓學生掌握的知識精華被教材所吸納;所謂“暢”,就是要讓新理念新觀點新思想及時進入教材且真正在學校得以落實,有效內化于學生之心;所謂“穩”,就是要以審慎的姿態面對教材的問題及爭議,推進教材改進成為制度化、自覺化的行動。 概言之,精品教材建設的目的就在于以教材強一方面外顯教育強之形,另一方面內達教育強之實。

二、精品教材打造的關系厘清

著名的“錢學森之問”,提出了“為什么我們的學??偸桥囵B不出杰出的科技創新人才”的問題。 這一疑問是科技之問,更是教育之問,指出了中國教育存在的瓶頸問題,即如何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近些年來,我國在科技創新領域取得了長足進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發布的《2022 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2022 年中國創新能力排名由2012 年第34 位躍升至第11 位,這充分彰顯了科技領域改革發展的成就。[23]然而,與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需求相比,教育現實中仍然存在著與培養拔尖創新人才不相適應、不相匹配的環節,并且成了持續制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阻礙因素。 因此,我們要抓住以下關鍵環節和要素。

(一)教材管理的統一性與靈活性關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和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

猜你喜歡
師范教育精品課程強國
請黨放心 強國有我
請黨放心 強國有我
強國有我
中國近代幼兒師范教育研究文獻綜述
秦晉爭霸
我國近代師范教育思想發展研究綜述
高專音樂師范教育課程建設芻議
精品課程轉型升級為精品資源共享課的認識與思考
師范教育“初等數論”教學改革探索——以長江師范學院為例
淺析《Photoshop》精品課程開發及網站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