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平臺輔助多學科延續性護理對慢性牙周炎患者預后的影響研究

2024-01-22 10:57簡玲玲田靈
臨床醫學工程 2024年1期
關鍵詞:菌斑指數牙周炎延續性

簡玲玲, 田靈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口腔特診科, 河南 鄭州 450052)

慢性牙周炎主要由長期存在的牙齦炎向深部牙周組織擴展而引起, 是臨床常見的牙周炎性反應疾病, 微生物侵入感染是導致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1]。 慢性牙周炎患者患病期間主要存在牙齦出血、 牙痛等癥狀表現, 病情進展后可導致牙齒松動或脫落, 嚴重影響患者口腔功能[2]。 現今臨床對慢性牙周炎患者主要予以齦上潔治和齦下刮治處理, 兩種治療方法均對患者癥狀及預后改善有重要價值。 但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療后存在較長的恢復周期, 因此還需對患者采取合理的延續性護理措施[3]。研究[4]表明, 微信平臺輔助多學科延續性護理在多類型慢性病患者出院后均具有顯著的應用效果, 能縮短患者康復時間,改善預后。 本研究分析微信平臺輔助多學科延續性護理在慢性牙周炎患者護理中的效果, 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22 年1 月至2023 年2 月我院門診收治的150 例慢性牙周炎患者, 隨機分為兩組各75 例。 觀察組男41 例, 女34 例; 年齡34 ~63 歲, 平均 (41.75 ± 5.18) 歲。對照組男43 例, 女32 例; 年齡37 ~65 歲, 平均 (42.07 ±5.28) 歲。 兩組的基線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 (P >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延續性護理。 指導患者學習種植牙漸進負重與義齒日常護理方法; 對于出現明顯不適感的患者, 需根據其自身情況制定合理處理措施, 若癥狀表現仍未緩解應囑咐患者及早返院復診、 治療; 復診時評估患者牙齒咬合與松動情況, 并根據患者病情變化情況制定后續治療方案。 觀察組在微信平臺輔助下開展多學科延續性護理。 成立多學科護理小組, 組內成員包括主管護師、 護師、 主治醫師、 心理咨詢師、 營養師各1 名。 創建疾病相關的微信公眾號, 并將所有患者病歷檔案與系統綁定, 以小組成員作為管理者, 指導患者及其家屬共同關注公眾號, 并于線上實施后續延續性護理措施。①輪流安排1 名小組成員通過微信給予在線咨詢服務, 及時解答患者家屬日常護理中的疑問, 可選取具有代表性問題進行特別說明, 并通過電話隨訪明確患者相關問題解決情況。 ②公眾號管理成員每日推送1 ~2 篇慢性牙周病相關知識的宣傳文章,盡可能使用視頻與圖片相結合的方式, 內容包括介紹慢性牙周病發病原因、 疾病進展具體表現、 危害、 歸家后自護方法、 飲食指導等, 同時還可在公眾號中推送其他患者的治療、 管理經驗心得。 ③建立微信課堂板塊, 組織醫師每周或半個月在病患交流群中開展疾病延續性管理的相關講座, 并將內容制成視頻上傳至公眾號, 方便無法參與的患者反復觀看、 掌握。 ④定期隨訪: 通過微信聯系方式了解患者疾病康復情況, 針對病情恢復欠佳的患者制定上門隨訪方案, 通過面對面溝通交流明確其生活方式、 心理狀態與飲食習慣, 糾正患者不良生活方式與自我護理方式, 制定針對性干預措施, 并督促患者實施。

1.3 觀察指標 ①菌斑指數。 于治療后1 個月、 3 個月、 6 個月采用Q-H 改良菌斑指數[5]評估, 評分范圍0 ~5 分, 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牙菌斑現狀越嚴重。 ②探診深度。 于治療后1 個月、 3 個月、 6 個月測量, 單顆牙齒需要進行6 個點位測量,并記錄測量最大值納入統計, 正常范圍為2 ~3 mm。 ③護理滿意率。 患者出院后6 個月通過微信平臺向其發放我院自制滿意度問卷調查表, 內容包含探訪及時、 醫護技術、 醫護關心、 干預效果、 醫療服務與花費5 項, 單項總分2 分, 其中≥9 分為非常滿意, 6 ~8 分為滿意, <6 分為不滿意。 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 /總例數× 100%。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1.0 統計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以表示, 采用t 檢驗; 計數資料以n (%) 表示, 采用χ2檢驗; 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菌斑指數 治療后3 個月、 6 個月, 觀察組菌斑指數均低于對照組 (P <0.05)。 見表1。

表1 兩組的菌斑指數比較 ()

表1 兩組的菌斑指數比較 ()

組別n治療后1 個月 治療后3 個月 治療后6 個月觀察組751.73±0.250.97±0.130.94±0.12對照組751.68±0.211.34±0.141.25±0.14 t 1.32616.77214.560 P 0.1870.0000.000

2.2 探診深度 治療后3 個月、 6 個月, 觀察組探診深度均低于對照組 (P <0.05)。 見表2。

表2 兩組的探診深度比較 (, mm)

表2 兩組的探診深度比較 (, mm)

組別n治療后1 個月 治療后3 個月 治療后6 個月觀察組753.57±0.392.64±0.282.57±0.27對照組753.61±0.413.09±0.323.02±0.31 t 0.6129.1659.480 P 0.5410.0000.000

2.3 護理滿意率 觀察組護理滿意率為96.00%, 高于對照組的81.33% (P <0.05)。 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率比較 [n (%)]

3 討論

齦上潔治和齦下刮治是現今臨床治療慢性牙周炎的主要手段, 治療后患者牙周狀態可顯著改善, 但牙周環境變化迅速,需長期合理清潔, 患者治療后因依從性降低可能使療效減弱,最終影響預后。 研究[6]表明, 牙周炎患者門診治療后制定合理的院外護理干預方法可強化其疾病康復效果, 降低不良事件風險, 臨床價值顯著。 現今臨床針對慢性牙周炎門診患者主要開展延續性護理干預, 通過糾正患者不良生活與飲食習慣, 降低治療后不良事件風險, 維持療效。 但常規延續性護理方案缺乏有效監管, 部分患者門診治療后依從性較差, 無法遵醫囑進行日常護理與治療, 導致臨床效果無法長效維持[7]。 近年來隨著我國醫學技術飛速發展, 多類型互聯網平臺也開始廣泛應用于醫療與護理中。 本研究主要在微信平臺輔助下開展延續性護理方案, 整個護理過程中, 患者與醫護人員可密切溝通交流,通過微信公眾號形式開展疾病相關健康教育, 可強化患者自護能力; 同時護理人員還可及早發現患者不良事件征象, 開展組內討論, 共同制定相應的解決措施, 對患者疾病康復環境的改善有重要價值; 在微信平臺上了解患者康復情況, 可對康復效果欠佳的患者制定上門隨訪方案, 為患者提供建設性康復意見, 最終改善患者預后。 本研究結果顯示, 治療后3 個月、 6個月, 觀察組菌斑指數、 探診深度均低于對照組 (P <0.05),表明微信平臺輔助多學科延續性護理可持續性改善患者牙菌斑現狀, 加速牙周損傷修復, 避免患者康復期多類型不良事件發生, 促進患者病情康復, 與彭宏等[8]的研究結果一致。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 觀察組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 (P <0.05), 表明微信平臺輔助多學科延續性護理能夠使廣大患者滿意。

綜上所述, 微信平臺輔助多學科延續性護理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較好, 可持續性改善患者牙周狀態, 提高護理滿意率, 值得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菌斑指數牙周炎延續性
激光療法在牙周炎治療中的應用
延續性動詞和非延續性動詞的用法解讀
延續性護理管理在回訪中心的應用
益腎堅骨湯配合米諾環素與西帕依固齦液治療局限型侵襲性牙周炎的療效研究
牙周序列治療在牙周炎患者正畸過程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延續性護理在牙周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HMGB-1與口臭及慢性牙周炎的相關性研究
口腔健康教育對幼兒園兒童刷牙情況的影響
不同治療方案在78例牙周炎治療中的療效觀察
牙周組織再生術聯合正畸治療牙周炎的臨床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