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互聯網平臺的健康管理結合穩定肌訓練在頸椎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

2024-01-22 10:57張娜朱莉萍張潔
臨床醫學工程 2024年1期
關鍵詞:肌群活動度頸椎病

張娜, 朱莉萍, 張潔

(河南神火集團總醫院護理部, 河南 商丘 476600)

頸椎病為骨科常見病, 誘發原因較多, 如睡眠體位、 日常姿勢、 頸椎周圍病變等[1]。 頸椎病患者的康復療程較長, 出院后自我管理能力較差, 康復鍛煉依從性差, 故需配合相應的健康管理監督患者, 促進其病情恢復[2]。 然而常規的健康管理方式多采用電話隨訪或門診回訪, 成本較高, 并對患者病情了解不全面, 無法給予實時指導[3]。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 互聯網平臺指導健康管理模式可突破傳統護理的局限性, 為患者提供實時持續的護理干預[4]。 頸椎病康復期間除加強患者的管理外, 科學的功能鍛煉亦至關重要。 穩定肌訓練通過鍛煉增強頸肩部肌肉力量, 維持關節穩定, 對改善患者頸椎功能具有積極意義[5]。 本研究探討基于互聯網平臺的健康管理結合穩定肌訓練在頸椎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120 例頸椎病患者。 納入標準: ①符合頸椎病診斷標準[6]; ②可熟練操作微信; ③具有正常的溝通及理解能力。 排除標準:①因肩周炎、 落枕等引起肩部不適; ②合并頸椎骨折、 骨質疏松、 骨腫瘤或結核等; ③患有嚴重臟器功能障礙; ④合并認知功能障礙。 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60 例。 觀察組男25例, 女35 例; 年齡28 ~70 (55.61 ± 6.26) 歲, 體質量指數(22.61 ± 2.34) kg/m2, 病程 (3.32 ± 0.45) 年; 疾病類型: 脊髓型32 例, 神經根型28 例; 受教育年限 (13.61 ± 3.16) 年。對照組男22 例, 女38 例; 年齡26 ~74 (57.07 ± 7.15) 歲,體質量指數 (22.85 ± 2.52) kg/m2, 病程 (3.40 ± 0.52) 年; 疾病類型: 脊髓型29 例, 神經根型31 例; 受教育年限 (13.21 ±3.42) 年。 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 (P >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基于互聯網平臺的健康管理, 成員為3年以上工作經驗的護士, 小組成員根據患者院外護理需求, 制定干預方案。 由本院信息科建立互聯網隨訪平臺, 包括患者端及醫護端, 利用該平臺對患者進行隨訪, 了解其病情變化、 生活情況, 幫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 通過平臺解答患者疑問, 并指導患者居家護理。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穩定肌訓練, 由??谱o士及主治醫師組成訓練小組, 對組員進行培訓, 通過考核者為患者提供訓練指導。 出院前對患者進行綜合評估, 根據結果制定個體化訓練計劃。 責任護士錄制訓練視頻, 以短視頻形式發送至患者, 保證患者可熟練掌握訓練方式。 訓練方式: 患者取合適體位, 放松頸椎, 保持頸椎略向前屈, 雙手墊于后枕并施加向前的力, 頭保持不動與雙手作用力對抗; 雙手置于額頭并向后施加作用力, 頭部固定對抗作用力; 保持頸前屈, 左手置于同側太陽穴施加壓力, 頭頸部保持固定進行對抗, 之后進行右側練習。 仰臥與硬板床, 放松脊椎骨, 頸部微曲, 抬高枕部約1 cm, 枕后墊軟枕, 伸頸收下頜,后恢復原始體位。 上述動作5 min/次, 2 次/周。

1.3 觀察指標 采用量角器測量頸椎前屈、 后伸、 左旋、 右旋活動度。 采用頸椎病臨床評價量表 (CASCS)[7]評價生活質量, 包括主觀癥狀、 臨床體征、 適應能力3 個維度, 分值越高則生活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 統計軟件分析數據。 計量資料以表示, 采用t 檢驗, 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頸椎活動度 干預后, 兩組頸前屈、 后伸、 左旋、 右旋活動度均增加, 且觀察組頸椎前屈、 后伸、 左旋、 右旋活動度高于對照組 (P <0.05)。 見表1。

表1 兩組的頸椎活動度比較 (, °)

表1 兩組的頸椎活動度比較 (, °)

注: 與該組干預前比較, *P <0.05。

時間組別 n前屈后伸干預前 觀察組 60 37.08±5.39 38.06±5.16對照組 60 36.99±5.17 37.87±5.56 t 0.0930.194 P 0.9260.847干預后 觀察組 60 46.09±6.27* 45.20±7.03*對照組 60 42.83±6.18* 41.15±7.12*t 2.8683.135右旋58.29±8.62 58.36±8.60 0.045 0.965 74.78±9.57*70.41±9.52*2.508 P 0.0050.0020.0010.014左旋57.42±8.51 57.27±8.29 0.098 0.922 72.70±9.10*66.92±9.07*3.485

2.2 生活質量評分 干預后, 兩組CASCS 各維度評分均提高,且觀察組CASCS 各維度評分高于對照組 (P <0.05)。 見表2。

表2 兩組的CASCS 評分比較 (, 分)

表2 兩組的CASCS 評分比較 (, 分)

注: 與該組干預前比較, *P <0.05。

組別 n主觀癥狀臨床體征適應能力干預前 干預后干預前 干預后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60 7.82±2.18 13.26±3.38* 49.17±6.29 63.19±7.12* 4.69±1.19 7.28±1.66*對照組 60 7.80±2.39 11.62±3.45* 49.26±7.17 59.02±7.02* 4.76±1.12 6.53±1.72*t0.0482.6300.0733.2310.3322.430 P0.9620.0100.9420.0020.7410.017

3 討論

基于互聯網平臺的健康管理結合穩定肌訓練可改善患者頸椎功能。 頸椎病類型多樣且癥狀表現復雜, 其病理基礎主要為頸椎周圍肌肉、 肌力不協調, 頸椎失穩。 研究[8]表明, 頸部穩定性主要依賴于其周圍肌肉功能, 通過頸部肌肉功能訓練增強相關肌肉的力量, 促進其穩定性, 有助于頸椎病患者的康復。 本研究結果顯示, 干預后觀察組頸椎前屈、 后伸及左右旋轉活動度明顯大于對照組, 提示基于互聯網平臺的健康管理結合穩定肌訓練可改善頸椎活動度。 穩定肌訓練的目的為增強頸部的整體及局部穩定肌群力量, 通過頭部與手相互作用力對抗訓練可對斜方肌、 頸夾肌、 頸長肌、 頭長肌等穩定肌群進行全面的鍛煉, 有效改善頸部周圍肌群的穩定性[9]。 而單純健康管理對穩定肌群的訓練以放松肌肉為主, 未能針對頸椎穩定性進行干預, 故患者的頸椎活動度改善效果不佳。

基于互聯網平臺的健康管理結合穩定肌訓練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頸椎病的臨床表現與病變位置、 對周圍組織的累及情況等存在聯系, 疾病發作時可加重患者的生理負擔, 并可對其生活、 工作等產生不良影響, 降低其生活質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 干預后觀察組CASCS 各維度評分高于對照組, 提示基于互聯網平臺的健康管理結合穩定肌訓練可提升頸椎病患者的生活質量。 基于互聯網平臺的健康管理通過平臺加強對患者用藥、 飲食、 日常生活及康復鍛煉等指導, 幫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及方式, 在緩解患者癥狀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可減輕頸椎病癥狀對患者正常生活的影響, 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然而健康管理未重視患者穩定肌群的訓練, 頸椎穩定性未得到加強, 故改善效果存在提升空間。 結合穩定肌訓練, 通過互聯網平臺給予實時指導及監督, 保證患者堅持科學的訓練, 增強對頸部穩定肌群的功能, 可從根源上控制患者癥狀, 減輕疾病對生活、 工作的影響, 進而提升其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 基于互聯網平臺的健康管理結合穩定肌訓練可改善頸椎病患者的頸椎功能, 提升其生活質量。

猜你喜歡
肌群活動度頸椎病
肩袖肌群訓練聯合電針對肩袖損傷的療效
NLR、C3、C4、CRP評估系統性紅斑狼瘡疾病活動度的比較分析
頸椎病與老年癡呆
游泳 趕走頸椎病
*男子水球守門員膝、踝關節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實驗測量
頸椎病的簡便貼敷療法
能量多普勒評價類風濕關節炎疾病活動度的價值
產后盆底肌群康復訓練對初產婦順產后尿失禁的防治效果
術前膝關節活動度對TKA術后關節功能的影響
青少年跖屈肌群力量耐力對平衡能力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