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教學數字化轉型:模式、內涵及路徑

2024-01-23 00:53徐小江
長沙大學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轉型教學內容數字化

徐小江

長沙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湖南 長沙 410022

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將教育、科技、人才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進行統籌部署,對教育現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等教育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角色不可替代、作用不可或缺[1]。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加速演進,在以數據要素與數字技術廣泛使用為標志的數字經濟時代,高等教育數字化轉型面臨難得的機遇和嚴峻的挑戰,如何做好高校教學數字化轉型是推進高等教育現代化必須回答的時代課題。

一 高校教學數字化轉型的模式

隨著數字技術、信息技術的加速演進,技術賦能教育展現了豐富的應用場景,并不斷迭代,對高等教育的理念、教育內容、教學形式、組織方式以及教與學之間的關系等產生了深刻影響[2]。根據數字技術在教學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高校教學數字化轉型主要有兩種模式。

(一)線性結合型模式

這種模式是基于ICT 技術、廣域/局域網、5G 通信等數字化技術所具有的泛在性、連通性、高速性等特征,賦能高校治理體系現代化、教學方式方法創新、教育公平,主要促成了教學管理信息化、在線教學、在線教育平臺、在線課程、線上線下混合課程等教學新形態。在此種模式下,數字技術與教育資源線性結合,教學內容從屬于技術、依托于技術,數字技術主要是賦能教與學的泛在性、可及性和便捷性。傳統的教學資源通過現代數字技術進行展示、推送和傳播,學生通過數字技術、信息平臺獲取相關教育資源進行自主化學習。比如,2022 年,“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正式上線,截至當年11 月,平臺匯集了基礎教育課程資源4.4 萬節、職業教育在線精品課6 628 門、高等教育優質課程2.7 萬門[3]。此種模式有效打破了教育資源的時空界限,在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推進教育公平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雙向融合型模式

在此種模式下,數字技術與教育資源、教學方式實現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機器自主學習、大數據、算法算力等不僅賦予教學更高的可及性、泛在性、便捷性,更通過數據反饋、智慧決策、深度學習等方式推動教學理念、內容、目標、方法的革新。比如,元宇宙、虛擬現實、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等數字經濟新形態對人才的數字化適應力、勝任力、創造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對人才的素質要求更加趨向于復合型、多能型,既要有傳統的專業知識、專業素養,又要有數字思維、數字能力,能夠運用數字技術進行創造性實踐活動、解決實際問題。因此,一方面,高校在進行學科專業設置時要進行數字化轉型,以“數字+”“智能+”賦能學科專業建設,發展新興專業、新型交叉學科,夯實新型人才培養的基座,以適應數字經濟對數字科技、數字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高校要深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運用數字技術充實和升級教學內容、變革教與學的方式方法、重構教學生態,使數字化思維、技術、理念、內容融入教學管理、教學組織、教學反思等全過程,實現數字技術和教學的雙向融合、雙向促進。

(三)兩種模式比較

數字技術與教學互動產生的兩種結合模式在技術底座、內涵要求、推進路徑等方面存在較為顯著的差異。從技術底座上看,線性結合型模式主要依托于ICT 技術、5G 通信等技術的連通性、泛在性、高速性;雙向融合型模式在此基礎上,還需要依托人工智能、機器自主學習等技術的智慧性、智能性,以促進數字技術與教育的雙向互動、互融互促。從內涵要求上看,線性結合型模式主要服務教育資源的可及性、可視化和形象化,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學效率,數字技術處于主體地位;雙向融合型模式更加注重數字技術服務教學內容、方式的升級再造,提升教學質量,呈現數字技術與教學“雙主體”特征。從推進路徑上看,線性結合型模式的基本路徑是數字基建、教育內容數字化呈現、教育資源數字化傳播及教學,是一種單向的推進模式;雙向融合型模式在此基礎上,還包含了教學反思、教育智慧決策、教育生態重構等環節,具有智能性、自主性特征??梢?,從線性結合型模式向雙向融合型模式演進是高校教學數字化轉型的必然趨勢,也是應然目標。

二 高校教學數字化轉型的內涵

高校教學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其數字化轉型必然涉及各要素、各方面,其中,教學數智化管理是保障,教師隊伍數字化能力是支撐,教學內容數字化升級是關鍵,教學方法數字化變革是核心,四者互為支撐、有機統一,以實現教學全方位、全過程、全領域的數字化,這構成高校教學數字化轉型的基本內涵。

(一)教學數智化管理

管理數智化是教學數字化轉型的內涵要求和組織保障。高校教學管理數智化強調“數”與“智”的良性互動,一方面,注重發揮網絡平臺、信息系統的便捷性、可及性、高速性等方面的優勢,實現教學的全流程管理、數據的全過程采集;另一方面,高度重視教與學數據的重要性,注重發揮大數據、算法算力、人工智能在教與學過程中計算、評價、反饋等方面的作用,助力教學科學決策、教學管理方式革新、教學效果數字化評價、教學運行管理系統重構等??梢?,高校教學管理數智化主要體現在教學全過程、全方位的信息管理、數據采集、數據分析、評價反饋、反思改進等方面,以提高高校教學管理的數字化、智能化、科學化水平,從而實現學校數智化管理、教師數智化教學、教育資源個性化推薦、學生自主化學習等教學數智化生態的構建。

(二)教師隊伍數字化能力

對高校而言,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高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學內容等均通過教師向學生輸送。因此,提高教師的數字化能力是高校教學數字化轉型的必然要求,也關乎教師的職業生存力。教師的數字化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三個層面。一是數字化思維層面,即教師的數字化態度、數字化理念、數字感知能力、網絡安全意識,以及運用數字化助力教學活動的自覺意識,在教師數字化能力中起到基礎性、驅動性和引領性作用;二是數字技術工具運用能力層面,主要體現在教師運用信息化技術、多媒體技術、數字軟件等數字技術工具展示教學內容、組織教學過程、開展課程教學等方面的能力;三是教學內容數字化革新能力層面,體現為傳統學科專業知識與數字化技術深度交叉融合的能力,具體表現為綜合運用專業知識和數字技術開展科技創新、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方法革新等方面的能力,是教師數字化能力最集中的體現。綜合來看,新時代教師數字化能力主要體現為運用數字技術的自覺意識、敏銳的數字感知素養、嫻熟的數字工具運用能力等。

(三)教學內容數字化升級

根據數字技術的應用方式,教學內容數字化可以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個層面是數字技術作為教學內容本身。升級、拓展數字技術課程矩陣,面向各專業學生廣泛開設計算機編程、辦公軟件、通信技術、虛擬現實等數字技術的專業課程和通識課程,旨在拓展學生的知識結構,提升學生的數字素養、數字技術運用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數字經濟社會。第二個層面是教學內容的數字化展示和信息化傳播。將各專業的教學內容通過聲音、動畫、視頻、虛擬場景等數字化方式呈現,使教學內容形象化、具象化、生動化,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方便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內化知識。第三個層面是數字技術助力教學內容更新升級。大數據、算法、機器自主學習、虛擬現實等數字技術可作為教學內容的“催化劑”,比如,運用數字技術將數據、建模、算法和決策分析結合在一起,建立虛擬仿真實驗,促使實踐教學向沉浸式、體驗式、開放式、共享式、智慧化發展。

(四)教學方法數字化變革

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怎么教、學生怎么學兩個基本問題。教與學呈現的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撐的關系,需要統籌考慮、一體推進。因此,推進教學方法數字化變革,必須一體推進教師教的數字化與學生學的數字化。教的數字化是學的數字化的重要前提和條件保障,學的數字化是教的數字化的邏輯起點和價值終點。隨著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學生已不再局限于通過傳統的課堂教學獲取知識,他們獲取信息資訊、學習資源的途徑非常豐富,且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這時,學生可能會難以準確把握學習方向,從而造成在錯誤方向上浪費有限的認知資源,產生認知負荷超載問題[4]。高校的教學方法如果不能適應這種形勢變化,那么傳統的教學模式將失去吸引力和育人功能。新形勢下,教學方法數字化變革要牢牢抓住課程建設這個基本要素,打造一大批線上線下精品課程、一流課程,以優質的教育資源守住課堂教學主陣地,為學生提供泛在的、多維的、無邊界的、個性化的學習環境和學習資源。高校及其教師應保持危機感,積極改進以往輸送式、填鴨式、千人一面式的教學方法,探索數字技術支持的混合式學習、項目式學習、沉浸式學習、個性化自主學習等教學模式。

三 高校教學數字化轉型的路徑

高校教學數字化轉型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高校圍繞數字化轉型目標,選擇恰當的策略,進行前瞻性謀劃、系統性設計、整體性推進。

(一)愿景引領,形成數字化轉型共識

高校教學數字化轉型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學校管理各層級、工作各方面,需要有先進的理念、明確的目標、合理的規劃、務實的舉措來凝聚共識、匯聚力量。一是要凝聚教學數字化轉型的思想共識。通過集體學習研討、專題大討論、專家輔導等方式,引導廣大師生深入思考新一輪科技革命給高校教學帶來的重要機遇和嚴峻挑戰,幫助大家深刻認識教學數字化轉型是高校辦學的必然趨勢,增強大家的時代感、危機感和緊迫感,夯實教學數字化轉型的思想基礎。二是要深化對教學數字化轉型的規律性認識。開展專題調研,準確把握高校教學數字化轉型的內涵要求和實踐路徑,做到數字化轉型目標與辦學目標的一致性、轉型路徑與辦學規律的恰適性、轉型舉措與高校實際的適應性。三是要形成具備可及性的教學數字化轉型愿景和規劃。在將教學數字化轉型納入高校中長期發展規劃的同時,還需要研究制定專項規劃。宏觀上,要清晰描繪教學數字化轉型的戰略圖景、戰略目標和戰略舉措;中觀上,要明確轉型的組織領導、實施路徑、重要舉措、階段目標等可操作、可評價、可考核的方法策略;微觀上,著眼于具體落實環節,包括短期計劃、重點工作、責任分工、考核評價等方面。

(二)組織保證,凝聚數字化轉型合力

科學有效的領導體制、組織體系、制度機制是高校教學數字化轉型戰略目標順利推進的重要保證。一是加強組織領導。高校教學數字化轉型是一項系統性、整體性、長期性的工作,須保持戰略定力,成立校級層面的數字化轉型領導機構,負責數字化轉型的規劃、重要舉措的研究決策、校內外各方力量的協調,以實現對高校教學數字化轉型的目標引領、資源調配、考核評價,推動數字化轉型升級走深走實。二是完善組織體系。高校教學數字化轉型工作量大、專業性強、時間跨度長,可組織專業化工作隊伍,成立高校數字化轉型辦公室等專門的管理和協調機構,主要負責高校數字化轉型規劃方案的研究與編制、工作舉措的研究制定、具體工作的組織實施等。同時,應賦予該機構較高的管理及協調層級、充分的資源調配權限等,以保證其有力有效履職。三是健全制度機制。應健全完善有利于高校教學數字化轉型的信息溝通機制、資源調配機制、教學督導機制、評價考核機制、績效激勵機制等,通過制度機制激發行政管理人員、專業教師以及學生參與數字化轉型的主體意識和能動性,形成推進高校教學數字化轉型的合力。

(三)條件建設,夯實數字化轉型的基礎保障

高校教學數字化轉型對技術、人力、經費、設施設備等條件保障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高??蓮囊韵氯矫鎻娀瘜底只D型的條件支撐。一是基礎設施建設。高校教學數字化轉型必須依托必要的數字化基礎設施,包括但不限于基礎信息平臺,信息系統,各類可視化電子設備,AR、VR、MR、XR 等虛擬現實設備,4K/8K 等超高清視頻設備,以及基于這些先進設備而打造的虛擬仿真實驗室、虛擬現實應用場景等數字化學習空間和平臺。高校要根據辦學定位及資源條件合理規劃、分階段推進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既適當超前,又不貪大求全。高??梢詣撔滤悸贩椒?,加大與政府、園區、企業的合作,與校外相關機構實現數字化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二是人力資源建設。數字化基礎設施作用的發揮,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人的數字化能力。因此,高校要推進教學數字化轉型,就必須推進人力資源的數字化轉型。具體來說,高校應將數字化能力培訓納入教職工繼續教育培訓體系,經常性地開展數字思維、數字技術等相關培訓,整體提升全校教職工的數字化能力;堅持引育結合,著力打造一支具有數字化思維、熟悉數字化發展趨勢、掌握先進數字技術的專業人才隊伍,作為推進、服務和支撐高校教學數字化轉型的骨干力量。三是技術支持支撐。教育教學數字化轉型具有較高的技術門檻,建、管、用等全流程都需要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因此,要保證教育教學數字化基礎設施建好、管好、用好,就必須建構相應的技術支持支撐系統,包括專門的運維機構、專業的運維團隊、科學的運維機制、充分的運維資源、及時的技術升級等,以保證教育教學數字化生態能夠運行順暢、運轉高效、運用高質。同時,可加強與校外數字化技術支持團隊的交流合作,引進“外腦”“外智”,強化高校數字化轉型的技術支持能力。

(四)轉化運用,凸顯數字化轉型的建設成效

高校應強化教學數字化轉型的目標導向,堅持以用為本、建用結合、持續完善,推動制度機制、數字化管理平臺轉化為數字化管理和治理能力,數字化的基礎設施、人力資源轉化為教學管理數字化、教學內容數字化、教學方法數字化的成效。一是堅持以用為本。把能用、好用、有用作為“建”和“管”的評價標準,貫穿教學數字化系統全生命周期?!敖ā钡姆桨笐鹾细咝^k學規律、辦學目標、師生需求以及數字化發展方向,對接好學科專業建設、實驗實訓平臺建設、數字資源建設、科研平臺建設等?!肮堋钡拇胧劢辜詈头諑熒?,使其想用、會用、用好,發揮好數字技術在提升工作效率、教學效果等方面的積極作用,防止重建輕用、建用脫節。二是推動轉化運用。要推動“物化”的數字化基礎條件轉化為“活化”的數字化教學成效,關鍵是要發揮管理者、教師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推動數字化設施、技術和資源的貫通融合、融匯聚變,從而實現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數字化變革。充分發揮數據、算法、人工智能等的積極作用,加強教與學的反思,推進教學智慧化管理、智慧化決策,提升教學效能。三是防范“數字陷阱”。數字化給高校教學帶來機遇和便利,同時帶來了風險和挑戰。一方面,是網絡安全、數據安全以及意識形態安全等方面的風險,需要通過加強制度建設、規范流程、過程控制等方式予以防范。另一方面,是“數字鴻溝”以及數字化轉型與教育規律、教育價值相背離的挑戰。數字設備的高成本、數字技術的高門檻、技術迭代的高頻次,可能加大“先進”學生和“后進”學生的兩極分化,造成“數字鴻溝”。而且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的個性化推薦、個性化定制,容易擴大“信息繭房”效應,從而造成學生的認知偏見,不利于學生認知能力的培養。高校要高度重視這些風險和挑戰,堅守育人初心和教育價值取向,避免數字化、智能化給教學造成的負面影響。

猜你喜歡
轉型教學內容數字化
轉型發展開新局 乘風破浪向未來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航天器在軌管理模式轉型與實踐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轉型
挖掘數學教學內容所固有的美
數字化制勝
“啟蒙運動”一課教學內容分析
灃芝轉型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