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萍汲晒D化:理論框架、現實困境與未來圖景

2024-01-24 02:44張二金
江蘇高教 2024年1期
關鍵詞: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創新高等教育

張二金

【摘 要】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成果轉化相關理論越來越成熟,高??萍汲晒D化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激勵高校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但高??萍汲晒D化還存在體制機制不完善、環境不成熟、意愿不強烈、成果社會性不足、平臺不成體系、隊伍不健全等問題。高??梢酝ㄟ^完善高??萍汲晒D化體制機制、優化轉化環境、激發轉化熱情、提升成果社會性、搭建轉化平臺、配齊轉化隊伍等途徑來提升科技成果轉化能力。

【關鍵詞】 高等教育;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創新

【中圖分類號】 G640 【文章編號】 1003-8418(2024)01-0058-06

【文獻標識碼】 A【DOI】 10.13236/j.cnki.jshe.2024.01.008

新時代我國將推動科技創新上升為國家戰略。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黨的十九大把科技創新擺在了國家發展的全局位置,全面謀劃科技創新工作;黨的二十大再次強調“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創新驅動發展等戰略。同時,國家就高??萍汲晒D化不足、社會服務能力不夠的問題,提出了“破五唯”和“將科技成果寫在祖國的大地上”等要求,重視高??萍汲晒D化,突出解決關鍵核心技術能力,突破“卡脖子”的制約,同時帶來經濟效益[1]。高校的主要職能包括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以及文化傳承與創新,其中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兩者關系密切,很多社會服務是通過科技成果轉化實現的,高??萍汲晒D化能力是高??茖W研究和社會服務能力的重要體現。近年來,在國家和有關部委的推動下,我國高??萍汲晒D化的能力得到了明顯提升,但是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去解決。本文通過梳理高??萍汲晒D化的理論框架,分析高??萍汲晒D化的現實困境,提出高??萍汲晒D化能力建設的路徑,從而為高??萍汲晒D化能力提升提供參考。

一、高??萍汲晒D化的理論框架分析

(一)高??萍汲晒D化的理論依據

1.科技成果轉化的概念和評價指標??萍汲晒侵赣山M織和個人在科學技術活動中通過復雜的智力勞動所得到的新理論、新發現、新技術、新產品、新品種、新工藝等??萍汲晒D化是指為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技成果所進行的后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產品,發展新產業等活動。其方式包括自行投資實施轉化、向他人轉讓科技成果、許可他人使用科技成果、以科技成果作為合作條件與他人共同實施轉化、以科技成果作價投資折算股份或者出資比例、其他協商確定的方式等。高??萍汲晒D化是指高校教師將具有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進行轉化活動。目前公認的評價科技成果轉化指標主要有五個,分別是科技成果轉化度、科技成果轉化率、科技成果轉化指數、科技成果轉化貢獻率、科技成果轉化收益率??萍汲晒D化度是指科技成果在生產中推廣應用的程度,計算公式:科技成果轉化度=(已推廣規模/應推廣規模)×100%??萍汲晒D化率是指已推廣科技成果項數占應推廣科技成果總數的百分比,計算公式:科技成果轉化率=(已推廣科技成果項數/應推廣科技成果總數)×100%??萍汲晒D化指數是為了全面反映成果轉化狀況的指標,計算公式:科技成果轉化指數=科技成果轉化度×科技成果轉化率??萍汲晒D化貢獻率是指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占企業總收益的比例,計算公式:科技成果轉化貢獻率=(科技成果轉化帶來的收益/總收益)×100%??萍汲晒D化收益率是指科技成果轉化投資的獲利水平,計算公式:科技成果轉化收益率=(成果轉化收益/成果轉化投資)×100%[2]。

2.熊彼特創新理論。熊彼特在《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民主主義》中提出了創新理論,并將“創新”和“發明”這兩個概念嚴格區分,他認為發明是新技術的發現,而創新則是將發明應用到經濟活動中,并帶來利潤,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對生產要素進行重組。他列舉了創新的五種存在形式,分別是引進新產品或提供一種產品的新質量、采用新技術或新生產方法、開辟新市場、獲得原材料的新來源、實現企業組織的新形式[3]。據此理論可知,高??萍汲晒D化中的成果可以是新的技術、品種、產品或設備,也可以是新的方法或理論,高??萍紕撔潞统晒D化其實是高校建立一個新生產函數過程,是高校和社會共同進行生產要素重組的過程。

3.齋藤優技術轉移周期理論。齋藤優提出的技術轉移理論,認為技術轉移是研究新技術后的最終目的,把社會生產和技術創新進行有效整合,從而揭示了技術轉移轉化的機制。齋藤優認為,新的科技成果或新技術可以為企業對外謀求最大利潤,可以通過商品輸出、對外直接投資、科技成果轉讓三者有機結合來幫助企業提升收益率[4]。根據此理論可知,擁有新技術或轉化了高??萍汲晒钠髽I總是先輸出商品,占據市場主動權;當利潤率下降,企業可以在適當的時機由輸出商品轉為直接投資;最后,企業就會將這個獲利能力下降的技術轉讓出去,通過獲取技術轉移費提升收益率。通過該理論可知,轉化先進的科技成果可以幫助企業搶先占據市場主導權,高??萍汲晒D化為企業獲取新技術提供了重要來源。

(二)我國高??萍汲晒D化的政策演進

如表1所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越來越重視,于1984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出臺了首部保護知識產權、規范科技成果轉化的法律。隨著我國科技發展和科技成果轉化的增多,1996年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國家首次出臺專項法律來推動和規范科技成果轉化。2007年,國家出臺了《國家技術轉移促進行動實施方案》,進一步鼓勵技術轉移和科技成果轉化。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和科技成果轉化的需求,國家于2015年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成果轉化法》,并于2016年印發了《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國家對科技成果轉化的支持更加明確,推進力度進一步加強。為了落實國家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教育部聯合有關部委先后印發了《關于加強高等學??萍汲晒D移轉化工作的若干意見》《促進高等學??萍汲晒D移轉化行動計劃》《關于提升高等學校專利質量促進轉化運用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文件,為高??萍汲晒D化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保障。此外,地方對科技成果轉化也越來越重視,先后出臺相關政策來支持科技成果轉化,力爭暢通科技成果轉化這個科技創新的“最后一公里”。但是,相關政策和舉措還在探索試行中或實行時間不久、效果不明顯,科技成果轉化政策還有待完善。同時,高校也需要進一步落實國家和地方相關政策,制定符合高校實際情況、有利于推進本??萍汲晒D化的具體政策。

二、我國高??萍汲晒D化的現實困境解析

近年來,隨著政策的支持和投入的增加,我國高??萍汲晒D化整體形勢向好,但是我國高校作為科技創新的主體之一,仍然存在高資金投入低成果轉化的情況[5]?!吨袊萍汲晒D化2021年度報告(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篇)》顯示,2020年1433家高校以轉讓、許可、作價投資和技術開發、咨詢、服務方式轉化科技成果的合同項數為221893項,合同總金額為836.5億元[6]。雖然我國高??萍汲晒D化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率只有10%左右,遠低于發達國家的40%[7]。

(一)高??萍汲晒D化的體制機制不完善,轉化環境不成熟

目前,高??萍汲晒D化的管理體制機制尚不完善,國家對高??萍汲晒D化工作并未形成統一的管理,相關工作主要集中在統計分析方面,并未對高??萍汲晒D化提供實質性的管理[8]??萍汲晒D化方式眾多,包括專利轉讓、專利許可、科技成果作價投資入股、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等方式,有些還涉及高校在編人員離崗創業、在外兼職、持股參股等事項,這都需要相關法律法規的支撐,否則容易出現勞務糾紛、法律糾紛等[9]。另外,高??萍汲晒D化的評價體系還有待完善,特別是在工作量認定、評獎評優、職稱評聘等過程中的認可度有待進一步提升??萍汲晒D化的分配機制還不成熟,當學校、學院、教師、推廣員之間的分配不公平時,容易挫傷教師的積極性??傊?,高??萍汲晒D化工作的頂層設計有待進一步優化,組織模式仍需不斷創新,配套政策和考核評價體系仍需優化,支撐可持續發展的科技成果轉化保障體系仍需進一步健全。

我國高??萍汲晒D化主要是以行政推動為主,缺乏歐美等發達國家成熟的科技成果轉化市場,風險投資介入不足,缺乏大額資本來推動高??萍汲晒D化和市場化,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發揮不足[10]。在我國,大部分高校在科技成果轉化上投入的資金偏少,對科技成果轉化缺乏頂層設計和大量的投入。一些高校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夠,缺乏專門的知識產權保護機構和轉化運行機構,成果轉化效率偏低,少數科技成果保護不當,導致外泄或低價轉化。我國一些企業對科技創新的重視程度還不高,對高??萍汲晒男枨蟛粡娏?,僅滿足現有的生產,對高校的科技成果沒有興趣。有些企業愿意轉化高校的科技成果,但受限于企業自身承接能力的限制,如缺乏相關的科技人才、設備、上下游的配套產業等,很難充分地將高??萍汲晒?。社會環境的不成熟限制了高??萍汲晒霓D化,也制約了高校服務社會能力的發揮。

(二)高??萍汲晒D化的意愿不強烈,成果社會性不足

目前,一些高校教師的工作重心是完成教學科研工作量、達到職稱評聘要求,他們的精力主要集中在開展教學、申報項目、發表論文、申請專利等方面,沒有把科技成果轉化作為科研的目標,只把科技成果作為完成工作量和評上職稱的必備條件[11]。大多科技成果從產生到真正能夠轉化利用還需要經歷從實驗室到工廠再到市場的過程,期間需要進行中試、規?;a、市場推廣、后續跟蹤服務等過程,這些過程復雜且與高校教師日常工作內容不同,很多教師對此并不熟悉,導致其不愿從事科技成果轉化的相關工作。高??萍汲晒D化管理和服務人員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意愿也不夠強烈,一些數高校的科技成果轉化管理還是行政管理模式,只是做管理和服務,沒有引進市場機制,沒有完善的績效獎勵政策,導致高??萍汲晒D化管理人員推進轉化的意愿不強,進而造成高校的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不足。

由于高校評價體系的限制,教師在設計課題、申報科研項目時,更注重理論的創新,科研成果多以學術論文的形式呈現,科技成果轉化及其成果的社會需求情況考慮不足,難以直接形成成熟技術、成套裝備、完整工藝和市場化的產品,距離市場所需的產品化、商品化和產業化有較大距離。很多教師申報專利時就只是為了評職稱或完成科研任務,并不是為了向市場轉化,這導致高校申請的專利僅停留在理論層面,難以向企業轉化,因此很多高校的專利轉化率很低[12]。在我國高??萍汲晒D化中,金額小的技術服務合同比例較大,10萬元以下的科技成果轉化合同約占68.6%,但大額科技成果轉化到賬經費很少,1000萬元以上的科技成果轉化合同僅占0.9%,凸顯了高??萍汲晒D化能力有待提升[13]。市場需要的科技成果很多是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成果,然而高校存在學科交叉融合不深入、多學科協同創新不到位的情況,導致產生高校交叉科研成果產出少、科技成果社會性不足的現象。

(三)高??萍汲晒D化的平臺不成體系,轉化隊伍不健全

我國高??萍汲晒D化管理和服務平臺種類多樣,工作性質和內容也不同,技術轉移中心、大學科技園、校地研究院、科技產業園等平臺對高??萍汲晒D化有著重要的作用,是高??萍汲晒D化的重要載體,也是高校服務社會的重要途徑。然而,很多高校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不健全,只有一個或少數平臺在服務學校的科技成果轉化,沒有形成集科學研究、科技成果轉化和“創客企業”孵化于一體的綜合科技服務平臺體系[14]。高校和企業之間缺乏科技成果供需信息交流平臺,科技成果資源難以實現有效共享。另外,高校與第三方科技成果轉化機構的合作有待進一步規范,市場化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公司可以為高校成果轉化提供平臺,但一些高校不太信任中介公司,同時有些中介公司確實存在操作不規范的情況,需要國家有關監管部門做好監管,才能推進高??萍汲晒D化平臺的多樣化。

高校普遍缺乏高水平的科技成果轉化隊伍。一是缺乏高水平技術服務專家隊伍,很多高校都缺少能夠聯合行業企業開展科技研發攻關和應用技術研究的專家隊伍,導致高校無力開展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高端技術示范推廣。二是缺乏技術經理人等專業化的科技成果轉化人才隊伍,能夠推進學校、政府、行業、企業等多元協同開展成果轉化的人才需要具備知識產權、法律、管理等多種知識和技能,這類人才的不足直接導致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效能偏低;高?,F有科技成果轉化管理人員無法適應“事業化管理+市場化運營”的新模式,專業化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管理隊伍亟待擴充。三是企業缺乏能夠有效找尋、鑒別、轉化科技成果的人才,找尋科技成果需要企業經常與高校保持聯系,這會提高企業的用人成本,很多高校不愿承擔相關費用;鑒別有潛在價值的科技成果需要具備相關專業知識和敏銳的眼光,這對企業人員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有效轉化科技成果需要企業各個環節的人員協調合作才能實現,這給企業的人事管理帶來了一定壓力。高??萍汲晒D化隊伍和企業承接轉化的隊伍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做好成果轉化。

三、高??萍汲晒D化能力提升的未來圖景

(一)完善高??萍汲晒D化體制機制,優化轉化環境

圍繞制約高??萍汲晒D化能力提升的瓶頸問題,進一步深化高??萍汲晒D化體制機制改革,建設完善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出臺與之相適應的規章制度,配齊相關管理人員,積極探索建立高校、企業、政府三位一體的高??萍汲晒D化機制,探索引入第三方科技成果轉化機構,為高??萍汲晒D化提供新渠道。從政策支持、隊伍建設、資源配置等諸方面給予傾斜,創造適于成果轉化的良好環境,試驗成功后再在全國高校進行推廣。建立完善的高??萍汲晒D化制度體系,用制度規范和保障高校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探索出臺激發科研人員科研成果轉化內生動力的新舉措,完善科技成果轉化評價與激勵制度,建立符合各方要求的利益分配制度,保障教師、轉化管理人員和企業的利益,激發各方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賦予教師和科技成果轉化管理人員更大自主權,根據轉化任務需要和工作實際向科研人員和管理人員進行授權,同時做到有責任、有權利、有監管、有服務,最大程度激發科研人員和管理人員的轉化熱情。

加大對高??萍汲晒D化的支持和投入,尤其是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改善科技成果轉化環境,推動高??萍汲晒D化能力提升。完善風險投資機制,允許政府和個人的風險投資介入高??萍汲晒D化,從而提高科技成果轉化資金投入力度。高校要進一步提高對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視程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與利用,通過成立專門的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營機構,來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萍贾鞴懿块T可以加大對企業科技人員科技能力的培訓和指導,加大對企業的幫扶力度,提高企業承接科技成果的能力,促進科技成果真正被企業消化吸收。加快形成科技型企業的集群效應,引入或孵化相關上下游企業,進一步提高企業承接科技成果轉化的能力。良好的科技成果轉化環境將為高校服務社會提供支持,高校社會服務能力的提升將會進一步優化科技成果轉化環境,同時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二)激發高??萍汲晒D化熱情,提升成果社會性

進一步擴大科技成果轉化在高校教師工作量考核、評獎評優、職稱評聘等過程中所占的比重,突出其對教師發展的重要性,激發教師從事成果轉化的熱情。營造相對寬松的科技成果轉化環境,擴大教師轉化的自主權,采取更加靈活的模式,允許教師依法依規轉化科技成果、以科技成果參股公司、用科技成果離崗創業等。制定合理的績效獎勵制度和科技成果轉化收入分配制度,保障教師的合法利益。保障從研究到技術開發、從產品中試到市場推廣各方面的利益,保持整個科技成果轉化鏈條上工作人員的積極性,為科技成果轉化順利開展提供保障??梢圆扇】冃И剟顧C制,給予科技成果轉化人員一定比例的提成或獎勵,從而更好地激發高??萍汲晒D化管理和服務人員的熱情,進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效率,提升高校服務社會的能力。

高校要瞄準國家戰略需求和區域發展需求,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科技資源鏈,以提升高校社會服務能力為導向,以促進高??萍汲晒D化為目標,從科研項目立項源頭開始做好全局謀劃,實施“項目立項-成果產出-成果轉化”全過程管理,確保產出優秀科技成果并成功轉化。推動高校有組織地凝練關鍵核心技術、行業重大科學問題,設立專項基金,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和行業重大科學問題,形成以成果轉化為目標的科研導向。瞄準科技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提前部署和培育一批戰略性、儲備性技術研發項目,結合國家產業布局和地區經濟發展規劃,集聚優勢科研資源,力爭在國家重大產業技術、行業關鍵問題、地區經濟發展重大方向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形成新的技術體系、新的裝備體系、新的產品體系、新的工藝體系等科技成果,產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科技成果。高校要堅持以企業需求為導向,開展技術攻關,精準開展產學研對接,提高教師參與企業科技攻關力度,發揮高??萍贾悄易饔?,促進高??萍汲晒D化增量提質。

(三)搭建高??萍汲晒D化載體平臺,配齊轉化人才隊伍

探索建立全國統一的科技成果信息共享平臺,匯聚成果供求情況,為高校和企業提供科技成果轉化對接平臺,提高科技成果對接的廣度和精準度。優化國家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基地的布局和升級,鼓勵校企雙方共建創新聯合體、協同創新中心等研發平臺,共同開展以成果轉化為目標的科學研究。高??梢砸劳写髮W科技園、技術轉移中心等轉化載體,加強與第三方轉化機構合作,加速推進專業化服務平臺的建設,著力打造集科學研究、科技成果轉化和“創客企業”孵化于一體的綜合科技轉化服務平臺。建立特色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突出優勢特色,組建特色技術推廣服務團隊,遴選并打造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點,從而有針對性地推進高??萍汲晒D化。圍繞高校優勢特色與相關市縣共建產業技術研究院,加強與地方優勢產業的對接,提升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加速推進技術轉移中心市場化運營,加強技術轉移分中心建設與管理,充分發揮技術轉移分中心作用,成為區域性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

打造高水平的社會服務隊伍,提升高校服務地方和對接企業的能力。高??梢試@國家戰略及區域產業發展需求,組建一批高水平社會服務團隊,聯合企業開展科技研發攻關,共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示范推廣。同時,高校要打造若干專業化的技術轉移服務管理隊伍,加速構建專兼結合的科技成果轉化技術經理人隊伍,引培一批適應“事業化管理+市場化運營”新模式的技術經理人,推進形成高校、政府、行業、企業等共同參與的人才環境,提升高??萍紕撔屡c社會服務效能。企業需要打造一批能夠找尋、鑒別、利用科技成果的人才隊伍。一是企業建立找尋科技成果的專門團隊,幫助企業找到想要的科技成果,同時能夠鑒別出科技成果的潛在價值,隨時可以獲取企業需要的科技成果。二是建立企業承接科技成果轉化的專業團隊,專門負責為高??萍汲晒谄髽I落地提供各項支持,使其真正被企業轉化利用,讓科技成果真正成為企業的產品。

【參考文獻】

[1]鐘貞山,王希金.新時代科技自立自強與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要論述研析[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01):10-19.

[2]何婷婷,劉志迎.有關科技成果轉化的基本理論綜述[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5(04):180-201.

[3](美)約瑟夫·熊彼特.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民主主義[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3.

[4] 魚金濤,郝躍英.齋藤優的新著《國際技術轉移政治經濟學》[J].外國經濟與管理,1987(08):44.

[5]靳瑞杰,江旭.高??萍汲晒D化“路在何方”?——基于過程性視角的轉化渠道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2019 (12):35-57.

[6][13]中國科技評估與成果管理研究會,國家科技評估中心,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會.中國科技成果轉化2021年度報告(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篇)[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22.

[7]劉長庚委員: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增強創新發展動能[EB/OL].(2017-03-08).https://www.most.gov.cn/ztzl/lhzt/lhzt2017/mtbdlhzt2017/201703/t20170308_131769.html.

[8]潘劍波,李克林,郭登峰.“供給側改革”視野下的高??萍汲晒a業化研究[J].江蘇高教,2019(02):53-56.

[9]趙麗麗,王安文.教育與高質量創業——基于個體非認知能力分析[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3(02):104-116.

[10]吳壽仁.中國科技成果轉化40年[J].中國科技論壇,2018(10):1-15.

[11]張金福,李哲婷.高??萍汲晒D化中的癥結及其化解邏輯[J].科技管理研究,2022(22):103-109.

[12]宗倩倩.高??萍汲晒D化現實障礙及其破解機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22(04):1-8.

[14]張玉華.高??萍汲晒D化嵌套數智平臺及其治理范式[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06):24-34.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Colleges andUniversities: Theoretical Framework, Practical Difficulties and Future Prospects

Zhang Erjin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society, the theories related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mature, and the rol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he country has issued a series of policies to encourag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the transformation.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ch as imperfect system and mechanism, immature environment, weak transformation will, insufficient sociality of achievements, unsystematic platform and unsound team. The ability to transform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be enhanced by improving the transformation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optimizing the transformation environment, stimulating the enthusiasm for transformation, improving the sociality of achievements, building transformation platforms, and reinforcing transformation teams.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猜你喜歡
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創新高等教育
權利歸屬與成果轉化:國際合作辦學中的知識產權問題
山東科技創新與農業國際化戰略發展研究
構建推進科技創新的資金模式的研究
關于應用型計算機專業培養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術的護理技能虛擬教學平臺設計與實現
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內涵、路徑
高等教育教學中的重與輕分析
關于產業集群效應的研究
制約我國科技中試發展的問題研究及建議
股權眾籌與科技成果轉化結合機制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