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缧P拮x的現狀、熱點主題與前景趨勢

2024-01-25 09:38路越殷婷婷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12期
關鍵詞:跨校學分課程

■路越,殷婷婷

(遼寧對外經貿學院經濟學院,遼寧 大連 116052)

跨校修讀的起源可追溯至20 世紀50 年代的歐洲學分互認制度,該制度由政府牽頭設計適用于整個歐洲高等學校的學分轉移和累積系統ECTS (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System),為歐洲各國家的高等教育領域規定了統一的學分算法和認定標準,使得成員國之間的學生跨校修讀學分成為可能,極大促進了教育的流動、開放和共享。隨著教育國際化的發展,我國也開始探索校際協同育人機制。從實踐演變來看,最初的跨校修讀多采用“一校式”辦學模式,即以省內高校聯盟或大學城的形式簽訂合作計劃,構建高校教學共同體。由于區位臨近,高校間可實行“線上選課+線下授課+學分互認”的跨校修讀模式,師資可在教學和科研領域實現互聘共享[1]。隨著遠程教育、共享資源和慕課的興起,跨校修讀開始從線下走到線上,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采用“第三方平臺”辦學模式,即由各高校在指定的第三方教學管理平臺共享精品課程資源,建課方與用課方通過簽訂協議合作教學,以“線上學習+翻轉課堂+學分互認”的形式實現跨校修讀[2]。該種方式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極大提升了跨校修讀的可操作性,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圍繞跨校修讀這一新型教學管理方式展開研究??梢灶A見的是,大學生參與跨校修讀在未來將成為高校實現資源共享、降低辦學成本、促進教育公平的一種趨勢?;诖?,本文梳理了歷年來關于高??缧P拮x的理論成果,力求通過文獻分布、合作網絡、關鍵詞聚類的可視化呈現,勾勒其研究的熱點主題和前沿圖景,以期為后續研究和實踐提供有益參考。

一、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一)數據來源與處理

本文文獻數據來源于中國知網(CNKI),以“跨校修讀”為主題在總庫中檢索, 通過對檢索結果的閱讀和篩選,手工剔除了報紙、會議綜述等非相關學術文獻后共獲得有效文獻135 篇,時間跨度為2012 年11 月至2022年。為了進一步凝練詞匯,在初步提取的高頻關鍵詞基礎上進行二次整理。設置合并關鍵詞,如將“跨校修讀學分”“跨校修讀課程”“跨校修讀模式”“跨校融合”等同義關鍵詞合并為“跨校修讀”;停用部分關鍵詞,如“對策”“影響”“優勢”“不足”等非相關詞匯,力求獲得更精確的聚類分析結果。

(二)研究方法與工具

本文利用SATI4.0 對中國知網獲取的135 篇題錄數據進行清洗,通過提取高頻字段構建共現矩陣和知識圖譜,以分析研究關鍵點和網絡關系,采用聚類分析法歸納研究主題。鑒于總體規模有限,在研究數據可視化呈現的同時,將全部文獻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文獻內容的閱讀和歸納分析跨校修讀的研究演變,總結研究的熱點與趨勢。

二、文獻描述性統計分析

(一)發表時間分布

考慮到文章發表的滯后性和數據間的可比性,本文截取了截至2021 年的發文量年度數據。從發文的時間分布來看(見圖1),跨校修讀研究起始于2012 年,在10年的研究期間內呈現波動式上漲態勢,特別是從2014年開始,發文量開始迅速攀升,并在2017 年和2020 年分別形成兩個階段峰值。在前期精品開放課程共享平臺搭建的基礎上,2014 年5 月,遼寧省教育廳統籌規劃了“普通本科高校大學生在線學習跨校修讀學分”項目,在課程建設、課程應用實踐、課程團隊組建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3]。這一舉措極大提升了高校的實踐熱情,依托省級項目和基金經費,相關研究成果大幅增長。文獻所屬地區的占比也印證了這一點,在所有研究中,82%的研究成果來源于遼寧。2018 年,疊加翻轉課堂的興起和疫情背景下在線課程的全國性普及,研究迎來了新一輪增長。由此可見,跨校修讀研究主要由實踐和項目驅動,目前正處于探索和發展階段。

圖1 跨校修讀相關研究發文量的時間序列圖

(二)合作網絡分析

1.作者合作網絡分析

從文獻作者看,現有的135 篇研究數據來源于377位作者,最高產作者為沈陽農業大學的江紅霞,共發表論文7 篇,參考普萊斯定律(某一領域的核心作者發表了該領域半數的論文,核心作者的發文量應大于0.749,其中nmax 為最高產作者發文量),發文量在2 篇以上的作者為目前該領域的核心作者。經統計核心作者總數為48 位,剔除重復加計后共發表論文46 篇,占總發文量的35.6%,尚未達到半數水平,印證了該領域研究方興未艾。

為進一步分析作者合作網絡,以核心作者發文量與合作關系為原數據構建共現矩陣并生成網絡知識圖譜,節點大小表示發文量多少,節點連線反應合作關系,連線粗細體現合作頻次。由圖2 可知,核心作者多以團隊的形式開展研究,目前已形成以江紅霞為中心的核心學術團體,該團體中包括來自沈陽農業大學和遼寧石油化工大學的兩個作者群。此外,以謝忠東、李文濤、關濤、吳海娜等為代表的核心作者群也成為該領域研究的中堅力量。

圖2 核心作者網絡知識圖譜

2.機構合作網絡分析

從研究機構看,目前該領域的相關研究全部來源于各高校,且以遼寧省高校為主。其中發文量排名前三的大學分別為沈陽農業大學(17 篇,占比12.6%)、遼寧工業大學(12 篇,占比8.9%)、大連海洋大學(10 篇,占比7.4%)。去除噪點后,機構合作網絡關系較為松散,僅有少數的幾所大學展開了合作,其他研究尚局限在高校內部,未形成成熟的合作網絡。這一現象與跨校修讀本身所強調的資源共享、校際合作的概念不符,說明目前各高校更側重于從用課方或建課方的單一視角出發進行實踐總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現有實踐中學術交流的不足。

(三)高頻關鍵詞分析

關鍵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凝練研究成果的總體特征和發展方向。為了獲取有效的高頻關鍵詞,將文獻數據手動清洗后進行初步篩選,共獲得472 個關鍵詞,取頻次排名前50 的關鍵詞構建網絡知識圖譜,用相同顏色體現自動聚類結果并展示同一核心主題。由圖3 可知,跨校修讀作為研究核心詞匯在整個網絡中起到主導作用,出現頻次112 次,連接了包括慕課(17 次)、翻轉課堂(17 次)、資源共享(13 次)、在線教學(13 次)、教學改革(12 次)、學分互認(12 次)、教學模式(11 次)等高頻詞匯。從聚類結果看,初步形成了以跨校修讀理念與實施條件、跨校修讀課程實踐與總結、跨校修讀融入教學模式創新等研究主題。

圖3 高頻關鍵詞網絡知識圖譜

為了進一步探究關鍵詞的趨勢演進,以每年的關鍵詞頻次與當年總詞條數的比值作為頻率指標,并以此篩選各年份的關鍵詞,提取每年頻率排名前3 的關鍵詞作為年度關鍵熱詞制作時間序列圖。由圖4 可知,跨校修讀研究經歷了以下幾個發展階段。2012 年—2014 年的研究主要圍繞“一校式”辦學模式展開,從宏觀架構的角度探討了如何構建多領域、高水平的校際合作模式,代表性熱詞包括,大學城、學分互認、課程建設、資源共享等;隨著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初具成效,加之同期遼寧省跨校修讀試點項目的開展,從2015 年開始研究的重點轉向“第三方平臺辦學模式”,跨校修讀一躍成為每一年度的核心關鍵詞。其中,2015—2017 年的代表性熱詞包括,慕課、在線教學、互聯網;2018—2022 年的代表性熱詞包括,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混合式教學、教學改革等。由此可見,跨校修讀研究整體呈現由宏觀到微觀、從理論到實踐、從傳統到創新的發展趨勢。

圖4 2013—2022 年度關鍵熱詞

三、研究主題發現

由關鍵詞的聚類分析結果及對文獻總體的閱讀整理可知,截至目前,不同的學者在11 年間分別從頂層設計、實踐總結、創新融合等角度對跨校修讀展開研究。以上三個方向的主要研究成果綜述如下。

(一)頂層設計:跨校修讀的必要性與制度保障

我國高校長期以來的發展處于一種各自為政的狀態,這種缺少合作與溝通的封閉式發展模式限制了學術的融合與校際交流[4]。而跨校修讀模式立足于共建共享理念,不僅可以打破原有高校間的藩籬,而且可以彌補教育資源不均衡、不充分的短板。高校間可以通過課程互選、教師互聘、輔修專業、開放公共實驗資源、實施交換生計劃等形式展開合作,合作的范圍可以是校際間、地區間甚至國際間[5]。簽訂合作協議的高??梢砸劳凶陨韮瀯莞髡顾L,實現資源的優化利用、優勢互補[1]。這種互補不僅體現在不同辦學層次,而且體現在不同辦學理念上。例如,藝術類院校與綜合類大學藝術素質教育的交叉融合可實現在加強專業素質的同時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6]。

當然跨校修讀想要順利實施離不開必要的前提和制度保障。首先,完善的學分互認機制必不可少。想要學分在高校間相互認可,需要解決課程學時對等、內容可替代、評價標準一致等實際問題,必要時需要政府牽頭組織制定系統化的學分互認標準[4]。其次,教育行政部門的統籌協調與政策激勵可以促進跨校修讀的落地實施??缧P拮x本身是一種教學管理機制的革新,改革需要大量時間、精力、成本的投入,政府部門通過績效考核與項目經費支持雙管齊下,可以更好地鼓勵和督促高校積極參與到跨校修讀試點項目中來[7]。最后,健全的質量管控機制方能使得跨校修讀永葆活力。該機制需要包括管理、監督、控制多個層面,并通過順暢的溝通渠道得以動態調整。對于跨校輸入課程和跨校輸出課程都要設立教育質量督評部門進行教學質量監控,定期的課程準入與退出調整可以倒逼課程的完善與提升[8]。

(二)實踐經驗:跨校修讀的項目實踐與效果評估

跨校修讀的實踐既包括傳統的以高校聯盟、大學城等形式為主導的“一校式”辦學模式,也包括依托互聯網平臺慕課資源構建起來的“第三方平臺”模式。最早的“一校式”辦學可追溯至2009 年湖北實施的部屬高校與地方高校支持合作計劃,這種辦學模式往往受地域和成本所限,無法實現學習資源的大規模流動共享[4]。隨著“互聯網+教育”的興起,跨校修讀更多開始采用“第三方平臺”模式,2014 年開始的遼寧省跨校修讀學分示范項目作為其中的代表,現今已將校際合作推延至吉林、黑龍江、內蒙古自治區,形成“三省一區”的高校開放辦學新格局[9]?,F有的研究多圍繞“第三方平臺”模式展開,不同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員和專任教師分別就學校、學科、課程等層面進行實驗方案介紹、實驗效果總結、實驗經驗分享。

1.學校層面

跨校修讀的實施需要站在教務層面統籌協調,從規章制度、教師培訓、教學組織、跨校交流、人員安排、效果考核等方面提供保障[10]。為了解決高校間學分互認的問題,可以采用學分銀行制度,為學習者建立終身學習檔案,實現學分的存儲、積累和轉換[11]。

2.學科層面

相比于重視事實的自然科學,人文類課程更加注重培養人文素養,在課程教學中更加注重情感性、價值性、個性化的需求,常規的跨校修讀模式由于缺乏面對面交流和個性化教育難以達到預期效果,需要通過增加線下授課課時、加大隱性人文課程建設等方式加以優化[12]。此外,在利用線上學習資源時可以不局限于同一課程,跨學科融合往往可以使得教學內容更加全面。例如,在經貿俄語教學時融入國際貿易課程的合同標的、貨物運輸等知識和經典案例,可以使得原本的專業知識更為生動立體、貼合實用場景[9]。

3.課程層面

課程層面的研究主要圍繞如何提高課程教學效果展開。部分學者從學生的視角出發,通過問卷和實證分析發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眾多影響學習成效的因素中占據主導作用[13-14],科學地降低班級規模也有利于保障學習質量[15]。部分學者從自身教學經驗出發,總結了利用線上資源開展跨校修讀時面臨的兩大問題,一是資源適配度問題;二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問題?,F有的精品課資源往往“重建設、輕更新”“偏理論、少實踐”“多雷同、鮮特色”[16],部分課程視頻內容較長,使學生的興趣和關注度衰減[17],無法滿足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根本要求。此外,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缺乏必要的自主學習訓練,部分學生存在學習主動性不夠的問題,使得教學效果難以達到預期[18]?;诖?,在跨校修讀實踐中,一方面要加強教學資源的共建與合作,通過合作編寫教材、開放平臺部分權限的方式提高用課方的建課參與度[19];另一方面,要從教學方式上革新,采用翻轉課堂[20]、項目驅動[21]等方式提升實踐性與學生的主動性。

(三)創新融合:跨校修讀與新方法和新理念的融合

跨校修讀本身是信息化時代一場教學管理模式的革新,各高校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摸索嘗試,融入新的教學方法與教育理念?!翱缧P拮x+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如何通過教學手段的創新為大學生創造高度參與性、個性化的學習情境[22];“跨校修讀+創新創業教育”尋求將線下與線上學習和創新創業競賽有機結合,打造相互驅動的立體式教學模式[23];“跨校修讀+完全學分制”探究如何利用跨校修讀與學分互認制度助力完全學分制的推行[24]。這些體現創新融合的研究成果不斷拓展著跨校修讀的研究邊界。

四、結論與展望

本文通過梳理現有文獻并提取相關數據,從文獻分布、合作網絡、關鍵詞聚類等角度入手對跨校修讀現有研究成果進行了可視化呈現,基于文本分析和聚類結果歸納了研究的熱點主題。分析結果表明:第一,跨校修讀的相關研究目前正處于探索和發展階段,大部分研究源自于跨校修讀實踐試點項目,其中,基金課題是推動研究開展的主要驅動力;第二,該研究領域目前初步形成了以江紅霞為中心的核心學術團體,但機構之間的合作關系較松散,不符合跨校修讀共享合作的初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現有實踐中學術交流的不足;第三,大部分研究圍繞“第三方平臺”模式展開,研究內容從趨勢演變方面呈現由宏觀到微觀、從理論到實踐、從傳統到創新的特點。研究主題主要圍繞跨校修讀的必要性與制度保障、跨校修讀的項目實踐與效果評估、跨校修讀與新方法和新理念的融合等方面。

根據現有研究脈絡和研究趨勢,為了更好地促進跨校修讀研究的開展,在未來研究中可以著重考慮以下幾個方面。從研究主題看,鑒于跨校修讀本身還處于發展探索期,如何從制度構建、課程實踐、教學手段革新等方面優化跨校修讀方案、提升教學效果是值得關注的問題之一;從研究視域看,目前的跨校修讀主要在國內高校間的本科教育階段開展,如何通過學分互認開展國際化的交流共享、如何將本科階段的跨校修讀模式拓展到研究生階段,都是值得研究的新領域;從研究隊伍看,現有研究的團隊構成較單一且研究人員基本來自同一高校,尚未形成跨??鐓^域的“教研聯盟”,這種單打獨斗的狀態不利于形成科研合力,如何搭建集體層面的交流平臺,建立科研共同體是值得探討的方向;從研究方法看,現有研究大部分停留在理論研究和經驗總結階段,隨著線上教學數據的不斷豐富,未來的研究可以考慮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手段,用實證數據展現和支撐結論,進一步豐富跨校修讀研究的方法技術。

猜你喜歡
跨校學分課程
《無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論《單片機原理與接口技術》跨校修讀模式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如何用學分幣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基于項目學習共同體的跨校美術教師協同發展實踐
學分美食
斯皮爾伯格為什么要歷時33年修完學分?
基于產品化的概念運維跨校認證服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