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傳統村落研究回顧

2024-01-26 13:52任菊蘭
智慧農業導刊 2024年3期
關鍵詞:傳統村落保護鄉村振興

作者簡介:任菊蘭(1999-),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村落文化傳承等。

DOI:10.20028/j.zhnydk.2024.03.012

摘? 要:傳統村落與農耕文明相伴而生,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又是其得到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重要場域。而村落文化作為農業社會的產物,則構成多元民族文化的內在特征,在持續推進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對于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的深入研究和梳理,能夠使人們重新審視鄉村的價值,從而為新時代的農村建設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撐。通過對現有文獻的梳理,發現關于傳統村落產出的學術成果較為豐碩,其研究視角在不斷擴展,研究內容也包含多個方面,然而以傳統村落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推動實現鄉村振興的議題仍然值得深入探討。

關鍵詞:鄉村振興;傳統村落;區域社會;保護;發展

中圖分類號:F323?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4)03-0045-04

Abstract: Traditional villages are accompanied by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which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but also an important field for its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As the product of agricultural society, village culture constitutes the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ethnic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continuously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in-depth study and carding of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can make people re-examine the value of the countryside, so as to provide strong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rural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Through the review of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it is found that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s on the output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are relatively fruitful, its research perspective is constantly expanding, and the research content also includes many aspects. However, the topic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promoted by traditional village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still worthy of in-depth discussion.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traditional villages; regional society; protection; development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和國家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旨在解決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等問題。2022年10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再次強調:“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倍藭r,傳統村落作為中國大多農村社會的縮影,是涵蓋了豐富農村資源與濃厚民族文化的區域。然而,長期以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傳統村落都面臨著大量人口外出務工、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等現實困境,實際上,這些問題的解決是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一環。因此,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之下,對中國有關傳統村落的研究成果進行梳理,總結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的案例與經驗,可以為相似地區的傳統村落保護發展提供啟示,以進一步推動村落文化保護和鄉村全面振興。

有關“村落”的稱謂,在古代文獻之中早有相關記載,如《三國志·魏書》卷十六:“入魏郡界,村落齊整如一,民得財足用饒?!薄度辶滞馐贰返谌嘶兀骸澳侨兆叩揭粋€地方,天色將晚,望不著一個村落?!痹谶@些文獻中所指的是“村莊”,為眾多居住房屋所構成的區域;或是現代意義上城市以外分布在農村范圍的所有居民點[1]。此后,人們也習慣將一些形成時間久遠的村莊稱為“古村落”,它所體現的是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2012年9月,經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專家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決定,將習慣稱謂改為“傳統村落”。馮驥才[2]也強調“傳統村落”與“古村落”之間存在著歷史文化價值上的不同。雖然學術界對于“傳統村落”的內涵并沒有一致的觀點,但也普遍達成了一種共識,即傳統村落擁有其自身獨特的價值,是文化遺產活化的重要承載物,既可以是19世紀80年代初的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也包含了21世紀初國家組織評定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它作為一種特殊的空間聚落,一方面見證了村落社會中村民生產生活方式的變化,另一方面還蘊涵了大量人們在生產活動中創造出來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更好地總結有關傳統村落研究的趨勢,特以2012年為分界線,將中國學者關于傳統村落的研究分為2個階段,即萌芽階段和發展深化階段。

1? 萌芽階段(1980—2011年)

1.1? 生態博物館模式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城鎮化進程在不斷加快,與之相應的是那些保存了大量經典建筑和民俗文化的村落正在逐漸消亡。在提倡文化遺產保護的大背景下,村落保護開始慢慢受到大眾的關注。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對于村落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如何對一些特色民族村寨(村莊)進行保護的初探,較多地體現在生態博物館模式之上。

生態博物館的建設,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學者努力探索和不斷實踐的一種村落保護模式,旨在保存和展示自然與文化遺產真實性、完整性和原始性的同時,注重人與文化遺產的相互聯系[3]。世界上最早的生態博物館于1971年誕生于法國,中國借鑒了西方的經驗后,結合自身多元民族文化背景將這種模式引入國內,以求探索一種適合我國村落保護與發展的路徑[4]?;诖?,中國與挪威聯合建立的梭戛生態博物館于1998年10月31日建成開館,它的建成反映了生態博物館“中國化”與“本土化”實踐成功邁出了第一步。隨后,貴州省又建成了多個生態博物館,這意味著在村落保護方面的探索與實踐已初見成效。

由于中國第一座生態博物館的建成,這個時期關于村落的研究,受到博物館界學者的關注較多,因此,研究成果大多集中于生態博物館模式的探索與民族文化檔案的管理等方面。但是,這種模式并具有普適性,同時,單一的學科視角也為后期研究領域的多元化指明了方向。進入到21世紀,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國家文物局共同組織評選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一些傳統風貌和地方民族特色保存完整的鎮(村)被列入名錄。2003年10月至2010年12月公布了5批共350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此外,為了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國也越來越重視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關于村落的研究開始轉型,從單一學科的視角轉向多學科領域的融合、從保護模式的初探轉向保護與發展并舉。

1.2? 古村落保護與發展

不論是受氣候條件、地理區位影響,還是在歷史文化熏陶下所形成的村落空間形態[5],都可視為人們生產生活需要的一種選擇。關于古村落的保護與發展,實現雙贏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任務,立足于產業優勢,在優化產業結構的同時,或許能提高其市場適應能力與經濟收益[6],而對于村落原真性的保護也十分重要。村落發展建立在保護的基礎之上,但是古建筑的年久失修會影響村民的居住質量,在沒有統一規劃管理的前提下,他們自發進行修繕,使村落景觀遭到了破壞,成為本階段村落保護的一大威脅[7]。從觀賞價值與科學價值出發,以保護為前提的旅游開發是必要的,此外,旅游發展能為村落保護籌集資金,從而實現保護與發展的良性循環[8]。由此可見,關于傳統村落的研究,由博物館學逐漸向多學科領域擴展,單一的研究內容也變得多元,這一過程的變化說明傳統村落正得到越來越多學者和大眾的重視。但是,現階段由于缺乏傳統村落的認定標準與系統的調查,許多具有重要價值的村落并沒有被發現。

2? 發展深化階段(2012年至今)

自2012年12月起,傳統村落的內涵有了具體的闡釋,我國開始將歷史建筑、選址與格局、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評定標準對傳統村落進行普查,截至2022年10月,已公布6批共8 155個具有重要保護價值的村落。這一舉措促使傳統村落成為學者研究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重要對象,成果主要集中于以下幾方面。

2.1? 傳統村落空間分布

傳統村落的空間分布是對其展開保護與發展的基礎,了解和掌握其在空間分布上的特征與規律,可以因地制宜地對其進行保護與開發。村落的形成與發展,與其地域、人們所追求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傳統村落在空間分布上存在的不均衡性極為嚴重,一方面,受到地形地貌、民族分布、中心城市和經濟發展狀況等因素的影響[9];另一方面,村民的保護意識以及當地的現代化、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都與它們的分布不均衡有關[10],在這里,容易忽視的是村民自身對于村落保護的認識,致使村落價值并未得到有效的識別和保護。2012年以后列入保護名錄的傳統村落,總體呈南方地區多、北方地區少的趨勢發展,它們在特定的社會背景之下受到了自然與人文因素的影響。這種空間分布上的不均衡性,致使學者們在選擇研究對象時會偏向于南方分布較為集中的村落。

2.2? 傳統村落保護方法

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村落的形成及發展與人類因地制宜、因勢利導,還有利用和獲取自然資源的過程密不可分。為使傳統村落得到更好的保護,將其列入“傳統村落保護名錄”是一種可行且有效的方法,但是對于其他未被識別的“傳統村落”,也需要得到關注。因此,如何做好傳統村落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并在此基礎上尋求發展,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11]?!肮糯迓洹钡姆Q謂改為“傳統村落”后,馮驥才基于此前有關古村落的保護形式,再次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建立村落保護區與露天博物館這2種值得關注的方式。

關于傳統村落的保護,除上述措施以外,還要堅持原生態、整體性、活態性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進一步健全相關法律法規,把傳統村落保護和利用納入新型城市化的總體規劃,加強普查調研力度,進行分類保護、分級管理,同時,要加強對村落的保護和宣傳,增強村民的保護意識,讓他們有機會參與到村落的保護中來[12]。這些保護措施看起來可能適用于大多數的傳統村落,但是,村落保護要落到實處,因地制宜采取合適的保護模式,它們可以為一些相似的村落社會提供方法上的借鑒,但模式的推廣必須與實際相結合,從而發展出符合當地各方面條件的保護模式。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進步,“互聯網+”的保護模式或許是一種新思維和新方法上的轉變,通過搭建一個云數據平臺(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可以將原先零碎的信息整合為更有價值的資料,可以借此向國內外的學者與相關專家呈現傳統村落的相關情況,通過這樣的途徑,傳統村落能夠得到更多人的關注,從而獲得更多專家團隊或個人的幫助與支持[13]。

2.3? 保護中的困境

城鎮化發展作為村落保護沖擊力之一,致使村落社會中大量人口外流,“空心化”“老齡化”現象突出,沒有人對村落進行管理,由此,大量廢棄建筑增多、整體自然環境風貌遭到破壞、村落喪失了其應有的生機和非遺傳承人后繼乏人等問題頻發[14]。這些現象可能在未來幾年里也還會持續,主要因為對于一些沒有任何經濟效益的文化遺產,村民也不愿再守著它,長此以往,大家對于村落保護的意識得不到提高,只會使一個又一個具有重要價值的村落逐漸瓦解,最后消失在大眾的視野之中。除此之外,在新農村建設的背景之下,有些地方未能真正理解古建筑保護的含義,拆除了原先的傳統建筑,建立新的“古建筑”,這對傳統村落造成了極大的破壞;或是為了傳統建筑的保護,讓村民搬出,在這一過程中忽視了村民基于傳統村落創造出來的一些文化也會因此而受到影響[15]。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關于保護傳統村落的政策,政府主導型的保護模式較為常見,這也要求有關部門起到正確的導向作用,同時尊重村民的主體地位,充分聽到他們的聲音,保障他們的基本權利并使他們參與到村落保護的實踐中來;對一些優秀的非遺傳承人,給予適當的鼓勵政策或許會使更多的人愿意留下來,從而緩解村落社會“空心化”的現象,達到村落文化的有效傳承。

2.4? 傳統村落與鄉村振興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與傳統村落保護環環相扣,一方面,傳統村落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藝術、經濟、社會價值較高[16],能夠成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樣板,此外,也能為傳統村落保護創造契機[17]。然而,要保證傳統村落永葆生機活力,就需要推進其現代化轉型[18]。近年來,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效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加之中國旅游業的興起,鄉村旅游逐漸成了熱門話題,此時的旅游開發成為一種重要的致富方式,傳統村落的旅游開發也成了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驅動力[19]。對于基礎設施完善、生態環境良好、民族文化保存完好的傳統村落,可以充分發揮其生態與民族文化的優勢[20]。因為它們作為一種特殊的旅游資源,可以從銷售門票和婚慶祭祀、民俗節慶等“非遺”活動中取得一定的經濟收益[21]。

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大批的青壯年為了經濟收益不斷涌入城市尋求更好的工作崗位,村落社會也不例外,伴隨而來的是“空心化”問題。面對傳統村落發展與經濟收入的雙重壓力,村落旅游開發成為解決這一矛盾的重要途徑。適當的旅游開發能夠在保護傳統村落文化的同時為當地的村民帶來經濟收益,還能促進村民們“文化自覺”意識的覺醒與強化。此外,傳統村落在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中面臨的是過度商業化、本土文化喪失、環境污染等問題,基于此,在“兩山”理論的背景下,需要積極探索傳統村落旅游業綠色發展模式[22]。然而,旅游業開發的過程中也會出現產業轉型的問題,在貴州省第二批進入保護名錄的202個傳統村落中,僅有三分之一的傳統村落積極探索并開發旅游業,受自身生產力和經濟發展程度的制約,依托新興產業發展起來的行業并不多,大多仍以傳統旅游服務業為主[23]。然而,一味依賴旅游開發會忽視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以及鄉村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初衷。需強化地方政府、專家學者、村民的作用,以優勢資源的轉化來突破村落社會發展的桎梏[24]。

3? 結束語

我國對于傳統村落的研究,相較于國外雖起步較晚,但是從萌芽階段到發展深化階段,每一個時期都在不斷豐富研究內容與研究視角。尤其是在2012年第一批傳統村落保護名錄公布之后,人們將焦點轉移到這些“掛牌”的村落之上。受地理與自然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村落的空間分布集中于南方地區,研究對象的選擇也偏向于這些地區的村落,但是,北方地區也存在著大量保存完整、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村落,它們或許可以成為今后的重點研究對象。實際上,多數學者對于傳統村落的保護與發展研究僅僅停留在存在的問題與解決路徑方面,未能進一步剖析存在這些問題的深層原因,它可能與村落的各種社會規范有關,也可能是受到了其他外部因素的影響,需要我們結合村落社會發展實際做整體性分析。從城鄉二元關系來看,城鎮與鄉村并不是一直處于對立面,雖然城鎮化的進程給鄉村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但是,村落的發展單靠內生動力是遠遠不夠的,城鎮作為外部力量為鄉村的建設助力,可以結合城鎮提供的各種資源,探討其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我國依舊存在廣大的農村人口,農民賴以生存的是土地,隨著鄉村旅游的興起,土地的功能不斷被削弱,“三農”問題是關系基層治理和國計民生的重要問題,因此,如何實現現代化農業的轉型以全面推動實現鄉村振興是在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的過程中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金其銘.中國農村聚落地理[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

[2] 馮驥才.傳統村落的困境與出路——兼談傳統村落是另一類文化遺產[J].民間文化論壇,2013(1):7-12.

[3] 魏靜,忽艷.浙江安吉:六十一個沒有圍墻的生態博物館群[N].消費日報,2020-10-16.

[4] 周真剛.試論生態博物館的社會功能及其在中國梭嘎的實踐[J].貴州民族研究,2002(4):42-48.

[5] 邱麗,渠滔,張海.廣東五邑地區傳統村落的空間形態特征分析[J].河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41(5):547-550.

[6] 張建國,孟明浩,崔會平,等.基于古村落保護與發展的休閑農業規劃研究——以諸葛村休閑農業帶規劃為例[J].湖北農業科學,2011,50(9):1925-1929.

[7] 秦筑.古村落真實性保護與發展的沖突與協調[J].小城鎮建設,2009(5):86-88.

[8] 祖健,李亞青.徽州古村落的保護與發展[J].知識經濟,2009(4):154-155.

[9] 佟玉權,龍花樓.貴州民族傳統村落的空間分異因素[J].經濟地理,2015,35(3):133-137,93.

[10] 嚴賽.中國傳統村落分布的特點及其原因分析[J].大理學院學報,2014,13(9):25-29.

[11] 馬怡冰.基于文化遺產保護的傳統村落游客體驗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7.

[12] 張天墨.《中國傳統村落藍皮書》提出傳統村落的保護六點建議[A].中國傳統村落藍皮書:中國傳統村落保護調查報告(2017)[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19-22.

[13] 曾令泰.“互聯網+”背景下中國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路徑探析[J].小城鎮建設,2018(3):11-15.

[14] 柳紅明;趙雪辰.原生態保護模式在傳統村落保護中存在的問題及改善方法[J].安徽建筑,2021,28(2):34-36.

[15] 黃曉暉.淺談我國傳統村落保護的問題與對策[J].金融經濟,2018(24):137-138.

[16] 李晶晶.鄉村振興戰略下河北省傳統村落的保護與發展研究[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20(4):83-85.

[17] 張雯.鄉村振興背景下武陵山片區傳統村落的保護及旅游開發研究——以貴州郝家灣村為例[J].鄉村振興,2021(12):94-95.

[18] 楊中貴,吳塑.鄉村振興視域下傳統村落現代轉型的機制與路徑[J].農業經濟,2023(10):50-52.

[19] 胡彬彬,李向軍,王曉波.中國傳統村落藍皮書 中國傳統村落保護調查報告(2017)[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

[20] 龍初凡,周真剛,陸剛.侗族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路徑探索——以黔東南黎平縣為例[J].貴州民族研究,2017,38(1):83-88.

[21] 黃杰,李曉東,謝霞.少數民族傳統村落活化與旅游開發的互動性研究[J].廣西民族研究,2018(5):119-128.

[22] 唐承財,鄭倩倩,王曉迪,等.基于兩山理論的傳統村落旅游業綠色發展模式探討[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9,33(2):203-208.

[23] 韋伊.旅游開發過程中的傳統村落保護研究[D].貴州:貴州大學,2015.

[24] 何治民,江濤,瞿州蓮.困境與出路:鄉村振興視角下湘西土家族傳統村落保護問題與應對策略研究——基于湘西龍山老洞村的實地調查[J].牡丹江大學學報,2022,31(6):88-94.

猜你喜歡
傳統村落保護鄉村振興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民族地區傳統村落文化安全建設的新視角
傳統村落的保護與利用方式初探
芻議增強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效途
淺談遺址公園的保護
從“傳統村落”項目申報看古村落的保護與發展
傳統村落的保護與文化旅游開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