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地區產業興旺的“茶+”發展模式研究

2024-01-26 23:26王娟媚楊渝鳳
智慧農業導刊 2024年3期
關鍵詞:茶產業民族地區發展模式

王娟媚 楊渝鳳

基金項目:貴州大學專項研究項目階段性成果(GDZX2021038)

第一作者簡介:王娟媚(1997-),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

DOI:10.20028/j.zhnydk.2024.03.015

摘? 要:產業發展與振興是民族地區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有效實現路徑之一。茶產業是省級“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范點”貞豐縣長田村鄉村振興的優勢綠色產業?;谪懾S縣長田村茶產業的田野調查,對該地茶產業的優劣勢分析發現,長田村茶產業具備開工時間早、高校定點幫扶、種茶歷史悠久、村民致富意愿統一等發展優勢,同時也存在茶園效益低下、產品單一、經營化水平不高等問題。建議以“茶+”的產業發展模式協同民族文化為核心、以生態環境為基礎、以人才幫扶為方法、以良好組織為力量助力民族地區產業興旺,助力貞豐縣長田村鄉村振興。

關鍵詞:茶產業;鄉村振興;貞豐長田村;“茶+”發展模式;民族地區

中圖分類號:S571.1?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9902(2024)03-0058-05

Abstract: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revitalization is one of the effective ways to realize the national areas from poverty alleviation to rural revitalization, while the tea industry is the dominant green industry in Changtian Village, Zhenfeng County, a rural integrated demonstration site in China. 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the tea industry in Changtian Village, Zhenfeng County, it is found that the tea industry in Changtian Village has many development advantages, such as early start-up time, fixed-point assistance fro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 long history of growing tea, and a unified willingness of villagers to get rich.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such as low efficiency of tea garden, single product, low level of management and so on.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model of "Tea Plus" should cooperate with national culture as the cor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s the basis, talent assistance as the method, and good organization as the strength to promote the prosperity of industry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and the revitalization of Changtian Village in Zhenfeng County.

Keywords: tea industry; rural revitalization; Changtian Village in Zhenfeng County; "Tea Plus" development model; ethnic minority areas

茶葉是山區農業中經濟收入最穩定、效益最顯著的產業?!疤貏e是優勢產區,茶農的收入更是倍增,這種經濟優勢是其他農業產業難以比擬的”①。 如今茶產業已經在全世界發展成為剛需型的產業,茶產業既是長田鎮省級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的重點產業,亦是長田村鄉村振興發展的特色支柱產業,良好的生態環境使長田村成為發展生態有機茶的重點村,并以茶產業為突破口初步走上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道路。

1? 茶產業與長田村

1.1? 長田村概況

長田村位于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長田鎮西南部,距貞豐縣城24 km,地形主要為喀斯特地貌山區,村寨海拔高度在1 200~1 350 m之間,多山地,少壩子。全村轄16個村民小組(12個自然村寨)713戶3 208人,幾乎家家種茶,戶均茶園面積達7.7畝(1畝約等于667 m2,下同),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種茶專業村②。長田村還是一個以布依族和漢族為主的民族雜居型村寨。布依族主要分布在大寨組,瑤族分布在七甲組和貓場組,苗族則零星分布在各村民小組,其中布依族民族風情濃厚,有“三月三”“六月六”“八音坐唱”和布依蠟染等民俗,村內還分布有民居老宅、古泉、古寺、古城墻等遺存。全村擁有烤煙園200畝,耕地1 200畝,林地6 900畝以及荒山700畝,現長田村經濟收入以種植茶葉和制茶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有茶葉、煙葉、藍靛、板藍根、辣椒和薏仁米等。

1.2? 長田村茶產業發展概況

貴州省十四五“茶產業”發展規劃中顯示黔西南空間布局劃分屬于“黔西南古樹茶早茶產業帶”,貞豐縣則位于黔西南古樹茶早茶產業帶核心地帶。貞豐縣長田村是省州縣三級共建的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范試點,試點建設內涵圍繞“回家創造茶香夢想,回家享受田居生活”,打造“早春茶韻、新田園居”的品牌,試點建設定位結合長田村的自然環境、茶葉示范園、古老的手工制茶和茶飲文化、多樣的民族和民間文化等特點,集中突顯長田村獨一無二的“高原山區早春茶”的特色主導產業,并于2020年獲得省級批復的“長田綠茶省級高效農業示范園區”的榮譽。

據長田村2022年數據統計,茶葉種植規模達5 800畝,茶葉總產量43.6萬t,品種涵蓋烏牛早、龍井43、毛頭茶等,茶園可采摘面積3 000畝,茶葉產值2 884萬元;戶均種茶7.7畝,戶均收益8 000元以上。全村設有茶加工銷售企業4家(1家州級制茶企業,3家地方企業),獲得SC認證企業1家,1家企業獲綠色食品認證,目前有茶葉交易市場1個,茶葉家庭作坊35家,建有大型工藝白茶生產線2條,在建集體茶園200畝,茶葉作坊23家,長田村大蕎地片區以茶產業為核心發展,著力打造茶園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示范點大蕎地片區大寨組涉茶人員共209戶815人。

2? 貞豐縣長田村的茶產業發展優勢

長田村茶產業計劃發揮長田早春茶比同緯度地區早生產和早上市的優勢,將長田村打造成“中國西部早春扁茶加工第一村”及“中國西部早春扁茶貿易集散地”,長田村圍繞其特色茶產業的優勢初步形成了集種植培育、生產、加工、研發制作的產業鏈。茶產業已經是長田的特色主導產業,是貴州十大千億工程之一。

2.1? 優渥的發展環境促使早熟的長田茶迅速滿足早春茶市場的需求

長田村大蕎地片區的海拔在1 200~1 596 m之間,年均氣溫14.7 ℃,具備溫和濕潤的氣候、適宜的氣溫、酸堿得宜的土壤等天然優勢,大大提高了烏牛早、香山早等早生茶樹品種的出芽率,待到每年1月底和2月初,茶樹就開始萌發新梢,此時茶農們便開始合理地少量采摘,二月上旬便可以批量上市銷售。據2021年全國扁形茶開采時間統計,長田村早茶整體比四川宜賓早茶提前12 d,比四川名山早茶提前22 d,比國內外知名的扁形茶生產地區,例如浙江省杭州西湖、錢塘以及越州地區的烏牛早、香山早等茶樹品種至少提前1個月開采,屬于中國最早的扁形茶生產茶區,在早春茶市場具有很強的搶占力優勢。

據不完全統計貞豐縣長田鎮茶葉交易市場2021年總交易量19萬kg,交易額約7 000萬元,特殊的地域環境為長田村茶葉種植和生長提供了優渥的生態環境。區位上,長田村地處黔西南古樹茶早茶產業帶核心地帶,關興公路、貞安公路、六安高速和都興高速等陸路交通四通八達,北盤江水系形成通江達海的水路交通,為長田早春茶的流通和集散提供了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條件。

2.2? 統一的致富意愿響應了民族村落的茶產業再發展的振興策略

長田村雖雜居著布依族、瑤族、苗族和漢族,當地的民風淳厚,村民之間友好和諧共處,加之茶葉發展給當地群眾帶來了經濟收益,群眾對黨委和政府的信任度和支持度高,村民對“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范點” 的申報建設渴望強烈,并積極支持。經2022年調研數據顯示,大寨組209戶農戶100%支持示范試點建設,均同意在建設中積極投資投工投勞,茶葉已成為了長田村里的“致富寶”。

據村支書介紹,長田村從前就建有七三茶場、普子茶場、黑石茶場三大茶場,在過去計劃經濟時期,種茶手藝和茶園被荒廢,如今經過脫貧攻堅的行動再次激發了村民們種茶增收致富的積極性。長田村民已經將茶產業作為自己的致富產業,持續發展茶產業,實現鄉村振興是長田村村民當下的主流意愿。

2.3? 高效的發展規劃匹配了民族產業的茶產業鏈融合發展的規?;?/p>

全力打造茶葉全產業鏈,產銷結合,以茶葉交易市場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將茶產業打造成長田鎮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第一產業建設茶園高效園,新品種引進到實驗示范區共計30畝,早春育苗基地育苗100畝,現代高效示范區建設200畝;第二產業落實到加工場,建設茶葉加工與共享中心,新品種引種實驗示范區;第三產業為服務業,長田建成早春茶展示中心、茶葉技能培訓中心、茶商接待中心、茶文化民宿、茶葉營銷點和電商平臺等服務點。至2021年底,長田村茶葉種植規模達5 500畝, 到2022年,茶葉種植面積擴展到5 800畝,其中長田村大蕎地片區現有茶葉種植面積2 600畝,大蕎地片區以茶產業為主導,輔以林下經濟等產業帶動該地區的鄉村振興,因此,憑借長田村良好的茶產業基礎,激發巨大的發展潛力,滿足早春扁形茶不斷增加的市場需求,為長田茶產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機遇。

2.4? 專業的學科力量定點幫扶民族地區的茶產業取得明顯成效

貴州大學長期的幫扶為長田茶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技術支撐。2018年底在“院校助力”項目的推動下,貴州大學茶學院正式結對幫扶產長田;2019年10月,茶學院、美術學院、文化與傳媒學院3個學院黨委與長田鎮黨委簽訂黨建共建協議;在貴州大學茶學院技術團隊的指導下,2020年7月,貞豐縣長田綠茶高效農業示范園區成功獲批“省級高效農業示范園區”;2021年11月,貴州大學黨委書記李建軍授牌長田鎮長田村“貴州大學鄉村振興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貴州大學美育教育實踐基地、貴州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貞豐)”;2022年1月,貞豐縣長田鎮被成功授予貴州省早春扁形綠茶交易中心。貴州大學對茶產業關鍵技術進行探索研究,在長田鎮設有貴州大學茶學院博士工作站,對長田村茶產業進行長期定點的茶樹培育、茶葉加工、茶產業發展規劃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同時為長田村及全鎮茶產業提供種植、管護、加工等培訓并抖音同步直播,受益面覆蓋1 300余人。

3? 貞豐縣長田村的茶產業發展難點

3.1? 長田村茶園效益目前尚處于較低階段,產業收益見效時長均在3年以內

長田鎮2017年種植茶葉面積為13 000畝,投產面積5 000畝,茶園每畝產值為5 170元;至2021年茶葉種植面積擴大到23 000畝,投產面積16 000畝,茶園每畝產值5 206元,均低于全省茶園每畝8 100元的效益,尚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長田茶葉種植面積雖有大幅提升,但是由于大部分茶園尚處于幼齡茶園,多數茶園屬于3年出茶階段,從初期試種到現在,村民投入種茶時間也非同期投種,而是從觀望狀態逐漸轉換為嘗試栽種,同時,投種的土地多為零散分布的自耕地,土質狀況參差不齊又缺補水設施,總體來看,長田村居民在茶產業板塊的收益總體見效慢,投產面積小,產出效益較低。

3.2? 長田村茶產業生產標準化程度低和產業化經營粗放程度高,急需調整

多年來,長田村茶農生產茶葉的方法和技術停留于過去簡單的傳統機器及炒茶工藝,家庭式和小作坊式的生產運營沒有規范的市場運作模式,造成“規模小、加工粗、品牌弱、市場窄”的短板,讓茶農一直難脫“種得下、賣不掉”的窘境,部分茶農的茶葉年人均收入不到2 000元。具體原因在于先進的農業科技技術和機器沒有在長田村茶產業得到大范圍的推廣與應用,茶葉的種植測土配方施肥等措施還停留在發放施肥建議卡,茶農根據過往的種植經驗管理茶樹和生產茶葉,科學的種植技術和管理模式未得到施行,故茶葉生產粗放現象依然存在,尤其是對于零散茶農的茶園管理,如茶農采用套種模式獲取其他農作物收益時多忽略茶園田間打理,茶樹營養跟不上,陽光補給不足,導致茶葉收成較弱。

3.3? 長田村茶產業鏈尚不完善且茶類產品較為單一,茶葉產銷受限

長田村雖然有悠久的種茶歷史,但由于過去其他農作物的市場需求大,茶葉種植一度縮減進入低谷期;同時長田鎮的茶類加工一直主要集中于早春扁形茶的生產,茶農也普遍采售春茶,致使茶類產品較為單一,夏秋季節的茶青幾乎未得到利用,無論過去或當下村里對于夏秋茶的開發一直很匱乏。長田村的多元文化未能與茶產業相融合,茶產業缺乏產業品牌故事和品牌文化,茶產業制作多家庭作坊生產也間接導致茶產品檔次不高,外銷渠道仍在擴建的進程中,長田村的資源優勢尚未能適宜地轉化為經濟優勢,而長田村夏秋茶沒有進行合理的采售,與經銷宣傳的渠道沒有打開是有密切關系的。因此,長田村茶產業需增加茶類品種,延長完善茶產業鏈,提高茶青下樹率,增加企業與茶農效益。

3.4? 長田村茶產業缺乏青年勞動力,高齡老人占比過大

純天然無污染的自然環境也為茶產業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也給了長田人民健康的生存環境,村內老人多90歲以上高齡,因此長田村還有“長壽村”的稱呼,但自然的環境也致使長田村的發展受環境的限制,僅有的茶收益難以滿足年輕人的生存需求,大量的年輕人選擇外出務工,老人則留守村莊種地、種茶,在外出務工的對比之下留村老人的占比過大。春節期間,大量的務工人員返鄉過節,長田村的年輕人正好在村等到3月左右的采春茶時節,為減少反復回鄉采茶的支出,一家老小采收完春茶再繼續外出務工,在家過節盡孝的同時獲得春茶的高效收益,而采收夏秋茶的季節,年輕勞動力又外出務工導致長田村采茶人力不足,請人來收茶的又成本過高,夏秋茶的收益又比春茶收益低,因此大部分的夏秋茶多長廢在茶園。這便導致長田村不能留住大量的年輕勞動力,更無法創造返鄉或在鄉創業的良好條件。

4? “茶+”發展模式協同長田村產業振興

堅定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論,推動林區、茶區鄉村綠色發展邁出新步伐,對西南及其他地區綠色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借鑒意義。鄉村振興從來都不是單一的個體發展,長田村作為一個整體,產業振興雖然是“五個振興”的一個部分,但“五個振興”是需要協同發展的?!安?”的發展模式更能助力長田村鄉村振興。

4.1? “茶+民族文化”回歸優秀文化本身發展

長田村寨保存著良好的傳統村落文化、傳統布依族民族文化、傳統民俗文化、宗廟文化、耕讀文化和茶飲文化,這些民族文化深深植根于原生態自然村寨的土地之上,古老的布依族群眾用長期勞動和實踐積累并總結經驗,再用自身的語言進行傳達,如今使之相互融合,旨在以茶為載體,展示出民族精神的新活力,布依族的老輩長田人口耳相傳,如傳唱內容:“長田茶,源流長;神奇樹,文化茶……感觀美,清透亮;味覺美,柔滑香”。長田村民族文化與長田茶產業結合,為村民帶來經濟收益的同時也能激發村民內在的文化自信心、自豪感,鑄造文化需求內生動能和可持續發展動力,長田村民族文化為長田村茶產業賦予文化形象,加強了品牌效應的同時更能打開茶產業的外銷量,二者相輔相成助力鄉村振興發展。在長田村,布依族在“采薪節”時還有對歌的娛樂活動?!扒逶缙饋砩仙狡?,手提茶籮口唱歌;慢慢折來慢慢唱,一天折得幾大籮”“放牛小伙在山腳,想和茶娘唱山歌;只要茶娘答應我,我來幫忙折幾籮”,山歌內容是長田村年輕小伙借著采新茶向心宜的姑娘傳達喜歡,也顯示長田村過去傳統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是茶葉,靠著這片青綠色,綿延了一代代的長田人。

4.2? “茶+生態”恒定原生態基礎發展原則

貞豐縣長田村屬于典型的低緯度地區,年均氣溫14.7 ℃,氣候溫和濕潤。特殊的地理位置、土壤植被和氣候條件,為長田村茶葉的生長與種植提供理想了生態環境,利于茶種植業可持續發展,從生態茶產業的角度吻合“喝茶不洗茶”的特點。同時長田現代高效茶葉園區示范帶動周邊果茶產業嚴格按有機茶標準化栽培技術、水肥藥一體化技術等生產,大力提倡使用有機肥、生物肥,控制使用化肥使用量以此減少高毒、高殘留農藥,從根本上減少植物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化肥、農藥使用量,盡量降低各種植產業對生態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大大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為農業與農村生態經濟保障了協調發展基礎,用可持續發展種植觀生產“干凈茶、放心茶、生態茶、健康茶”最終形成以生態養茶、以茶促農、以茶助力長田村鄉村振興的茶園鄉村發展鏈,協同共進的“中國西部早春扁茶加工第一村”。

4.3? “茶+人才”理論到產業的真知檢驗實踐

高質量培養茶人才,助力鄉村振興開新局。依托貴州大學茶學院駐長田村第一書記幫扶。為了培養和積累本土人才,莊菊花博士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在長田村常態化開展了“茶園共話,每周1講”26講系列講座,目前受益人次達1 500人。長田村通過完善人才振興機制,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增強對返鄉、下鄉創業就業人才的吸引力,著力打造活力鄉村;以培育職業農民與各類鄉村發展主體,積極推動市民下鄉、能人返鄉和企業興鄉,利用村莊黨建引領機制進一步鞏固茶產業建設。長田村發揮人才特色生態優勢研發系列茶產品,多次開展“共飲長田茶,茶藝文化活動”,建立了“長田村茶葉小家庭作坊加工示范點”,編制了長田早春扁形綠茶的加工標準規程,倡導并帶領返鄉大學生志愿者開展“喜迎二十大,助力鄉村振興社會實踐活動”等活動,目的均歸途于產業興旺長田村。依托人才實現產業振興,再依托茶產業實現鄉村振興,是長田村茶產業振興的科學方法。

4.4? “茶+組織建設”凝聚眾人拾薪火焰高之力

筑牢組織堡壘,凝聚強大共建合力。茶產業在長田村深深地扎根必須依托于一個良好的組織建設,茶產業的順利展開需要實干的組織去帶領長田村居民走產業振興的道路,去鋪開工作做基層的服務宣傳工作。茶產業的組織建設一是得力于抓實黨建共建機制,借勢貴州大學文傳學院、美術學院、茶學院黨委和長田鎮黨委達成黨建共建;文傳學院機關黨支部與長田村黨支部進行黨建結對,共同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主題黨日活動等黨建聯建,深化長田村服務型黨支部建設。二是推動黨建重心下移,在全村16個村民組建立黨小組,在州級龍頭企業盤江茶葉公司建立茶產業聯合黨支部,在試點村寨組建黨員服務小分隊。三是優配強力攻堅隊伍,長田村鄉村振興工作隊現有鎮掛點人員1人,“第一書記”1人,駐村干部2名,村常務干部5名,儲備大學生、致富帶頭人、退役軍人等后備干部9名,高中以上文化占80%,夯實治保委員會、調解委員會、鄉村振興理事會等組織,服務人民的力量雄厚。四是壯大村集體經濟,實施金花茶種植、白茶萎凋工藝生產線、茶青交易市場建設等項目。良好的組織建設能為長田村茶產業的持續發展提供正確的思想指導和靈活合理的機制與方案。

5? 結束語

貞豐縣長田村茶葉的種植與發展是長田村布依族、苗族、瑤族和漢族等民族民眾,在平凡歲月里,日復一日地用奔赴美好生活的意愿繪就而成的燦爛產業,今天的長田村茶產業來源于大自然的無私饋贈,依靠于各民族先輩創造的物質條件,依托于黨和人民的不懈努力,依靠著茶葉這一片片的青綠色,傳承在一代又一代民族產業建設者手中。長田村茶產業產自物候獨特的生態環境,孕育于文化醇厚的民族雜居地區,建設于科學政策共同支撐的社會環境,發展于民眾共同致富創造美好生活的向往中,長田村的產業振興需一如既往地堅持以茶產業為突破口走鄉村振興的道路,依靠產業興旺全力助推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范點的建設。

注釋:

①習近平.世界茶鄉看浙江[J].茶博覽,2006(增刊).

②陳俎宇,黃飛鴻,唐波,等.貞豐縣長田村青山有嘉木滿園致富寶[J].當代貴州,2021(52):46-47.

參考文獻:

[1] 藍強.習近平關于“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重要論述的三重邏輯[J].福建茶葉,2021,43(9):1-3.

[2] 貴州省統計局.貴州統計年鑒(2019)[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

[3] 于轉利.試析近年來中國茶產業生產效率研究進展[J].農業考古,2022(2):118-125.

[4] 張雪.鄉村振興戰略視角下農村茶產業發展研究[J].核農學報,2021,35(3):775.

[5] 陳宗懋.茶葉質量安全和茶產業的綠色發展[J].科技導報,2021,39(19):1.

[6] 陶德臣.習近平關于茶文化論述的內涵及意義[J].農業考古,2021(2):7-16.

[7] 前瞻產業研究院.2018—2023年中國茶葉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R].2019.

猜你喜歡
茶產業民族地區發展模式
宣城市茶產業轉型升級的思考和建議
淺析恩施州茶產業發展的優勢與戰略
福建安溪鐵觀音茶產業化發展研究
民族地區城鎮規劃現狀淺析
江西省動漫產業發展模式研究
旅游產業助推民族地區城鎮化發展的策略研究
如何提高民族地區“一類模式”小學漢語文教學質量
淺析以恩施旅游業助推茶產業的發展途徑
美術畢業作品展對民族地區高校就業率提升的策略研究
基于山東生態農業的綠色供應鏈管理研究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