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養老:內涵、特征與發展

2024-01-30 09:12
社會建設 2024年1期
關鍵詞:中國式養老老年人

杜 鵬 王 飛

一、引 言

在不同的社會經濟發展條件下,都有特定的、與之相適應的養老文化、養老制度和養老方式。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養老方式和制度體系發生了巨大變遷,比如養老方式從家庭養老走向社會化養老、基本養老服務從兜底補缺邁向均等普惠,形成了既區別于傳統,又有別于其他國家的“中國式”特征。在獨特的文化傳統和現實國情下,當前“中國式”養老的內涵是什么,呈現出什么特征?立足現實,著眼未來,進入新發展階段,在共同富裕的目標下,與中國式現代化相適應的高質量發展的中國式養老目標是什么?回答這些問題是厘清中國式養老的稟賦結構,錨定未來發展方向,實現人口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中國式養老是對區別于其他國家養老的獨特性概括,也是對中國養老從傳統向現代變遷的整合,包含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傳統、制度體系和養老方式等多方面內容。隨著經濟基礎和與之適應的上層建筑的變遷,中國的養老體系歷經發展,從先秦時代的“養耆老以致孝”(阮元???,1980:1342)的文化傳統到新時代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戰略,在獨特的政治制度、人口國情、經濟發展水平和傳統文化的共同作用下,中國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養老體系,并在社會保障、養老服務、健康支撐體系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不斷地豐富中國式養老的內涵、形式和特點。這一方面為中國式養老奠定了新的發展基礎,另一方面,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對中國式養老也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和要求,這需要我們堅持問題導向,階段性、戰略性地實現這一目標?;诖?,在中國式現代化的背景下,本文總結提煉了中國式養老的內涵與特征,闡釋發展中國式養老的必要性,分析當前中國式養老建設面臨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提出與中國式現代化相適應的中國式養老的目標,并對實現中國式養老高質量發展,助推中國式現代化的路徑進行展望。

二、中國式養老的內涵與特征

養老是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問題,凝結了不同時代、不同國家和社會的政治、經濟、歷史和文化特性。當代中國經歷了深刻而劇烈的社會變遷與經濟轉型,養老文化(朱海龍、歐陽盼,2015;孫永健、陳友華,2023)、制度體系(陳友華、邵文君,2023)和養老方式也不斷變化與之適應。從橫向來看,中國與其他國家(特別是西方國家)養老方面的差異也主要體現在文化觀念(李桂梅,2009;何建良等,2010)、制度環境(徐倩、陳友華,2019;張宗良、褚福靈,2022)和養老模式(洪彩華、李桂梅,2007)上。在黨的全面領導下,中國式養老不斷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適應,形成了基于本土國情的中國特色。

中國式養老的內涵是:不斷與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特色養老體系,這一體系在黨的領導下,把以人民為中心作為價值取向,基于中國特色的孝老文化傳統,通過不斷完善養老制度體系和工作機制,在多元主體參與的格局下,發展多元協調的養老方式和服務,最終促進老年人全面發展。具體而言,呈現出以下六大特征(見圖1):

圖1 中國式養老概念框架

(一)人民性:以人民為中心,對“人本”和“民本”實現創新發展

中國式養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是在黨的領導下對中國古代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義進行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一方面傳承了傳統社會“欲壽國脈,必厚民生”(脫脫等撰,1977:12682)、“利民為本”(何寧撰,1998:921)的民本思想,關注老年群體的福利,另一方面,在現代化過程中也吸收了西方人本主義的思想,關注作為個體人的價值,聚焦老年個體的健康、尊嚴和價值(李怡、肖昭彬,2017)。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表明中國式養老的根本價值取向是以人民為中心,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縮小地域、城鄉不同老年群體之間的基本養老保障和服務差距,建設共建、共融、共享的中國老齡社會。

在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下,中國式養老以促進老年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中國式現代化從根本上看就是要實現人的現代化。中國式養老的最終發展目標是實現老年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面發展,在逐步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保障老年人物質文明的同時,也重點關注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創造老年人全面發展的社會條件,形成老齡社會精神文明新風尚(杜鵬,2022b)。

(二)家庭性:以家文化為文化根基

從傳統走向現代化,家庭是最具中國特性的本源型傳統(周學馨,2021),也是中國式養老的基礎和立足點。從文化根基來看,“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而孝文化又是其中的核心支柱(陳社英,2017)。黑格爾(1999:122)指出,中國純粹建筑在一種道德的結合上,國家的特性便是家庭的孝敬,家庭作為社會的基本單位構成了中國式養老的根基。從功能來看,雖然現代社會保障體系和養老服務的發展使家庭部分傳統功能有所削弱,但是中國社會的形態和風險模式決定了個體依舊需要與家庭保持強鏈接,家庭依然是養老的主要承擔載體(陳友華、邵文君,2023)?,F實情況也表明,代際之間的資源依賴與互補成功地延續著傳統的家庭團結力量,親子之間保持著“雙向互哺”的經濟和照料支持(胡湛,2023)。另外,隨著物質條件的改善,老年人的情感需求愈加凸顯,而家庭所蘊含的情感支持正是中國式養老的精神內核,親子之間情感性互動所提供的精神動力從古至今貫穿始終,從子代身上獲取情感慰藉的家庭養老是多數中國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最高理想和精神寄托??v然中國家庭的規模和結構乃至居住安排都經歷了巨大的變遷(林曉珊,2018),但越來越多“分而不離”或“離而不遠”的代際居住安排,以及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依然使得家庭的養老支持富有生命力。當然,強調家庭責任并不是將國家或社會應當承擔的責任轉嫁給家庭,而是強調其與國家、社會與個人養老責任的結合(杜鵬、王永梅,2018;胡湛、彭希哲,2018)。

(三)體系性:以體系化的制度設計和體制機制為支撐

中國式養老的治理體系體現了鮮明的中國特色,國家從頂層設計到體制機制上都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體系,確保了老齡工作開展的協同性和連續性。在頂層設計上,中國從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到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從戰略、規劃、制度到操作性政策,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政策體系日趨成熟健全,政策涉及領域更加廣泛全面,內容不斷豐富,不斷完善包括養老保障、養老服務與健康服務在內的老齡政策體系。在體制機制上,縱橫雙向協同治理,橫向協同方面,政策發布主體由單一部門向多部門聯合發布轉變,跨部門協同治理不斷加強;縱向協同體現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職責分擔上,各級政府在涉老領域進行工作責任劃分,合作互補、協調一致(杜鵬、王永梅,2018)。

(四)參與性:參與主體一核多元

中國式養老涉及多元主體參與,并且是“一核多元”的全主體參與(見圖2)。在現代化的進程中,東西方都強調養老應對的多元主體模式,但因政治體制不同而各有側重。中國式養老的顯著特點也是其優勢在于,黨在老齡社會治理、養老事業發展中處于統領地位,發揮著理念引領、制度創設,規劃布局的領導作用(王永梅、杜鵬,2023)。在此基礎上,隨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國式養老實現了兩個轉向,一是責任主體的多元轉向,從過度依賴家庭或過分依賴政府轉向政府、市場、社會組織、家庭、個人等多元主體責任共擔(吉鵬,2013),二是治理方式由“社會管理”轉向“社會治理”,不同主體由分散化、封閉性向互動合作轉變,在黨的領導下,不同主體之間政治互依、資源共享、功能互補(徐猛,2014)。

圖2 中國式養老的參與格局

政府在中國式養老中處于元治理的地位,既是養老事業的主導者,也是養老產業的引領者、支持者、監管者,在制定政策規劃、資源協調、監督管理等方面起著主導作用。社會組織、公益團體和志愿者等社會力量也是中國式養老的重要支柱,特別是在中國,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的作用不容忽視,如基層老年協會、婦女組織和各類為老服務志愿隊等在基層老齡社會治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此外,中國不斷推動市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市場在養老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充分鼓勵和調動市場力量參與發展老齡產業和銀發經濟。最后,個人與家庭則是中國式養老的基本主體,發揮著基本細胞的作用。

(五)多樣性:養老方式多元協調、服務層次多樣

中國式養老旨在構建養老方式綜合體系。一方面,老年人可以根據自身的養老需求對不同養老方式的組合進行選擇。中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經歷了從注重量的要求到追求質的轉變,對居家、社區、機構的作用不再是著眼于其地位,而且著眼于其作用的協調性,特別是在醫養結合的理念和實踐方面不斷探索,從只關注基礎照料服務到重視老年人的多樣化康養需求,從只關注老年階段的健康到關注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此外,中國也在不斷探索特色養老服務模式,如農村地區依托鄰里互助傳統開展的互助養老模式、城市地區開展的“時間銀行”服務模式等。

另一方面,讓不同需求層次的老年群體在生命歷程的不同階段都有可選擇的養老方式,是中國式養老服務多層次發展的根本目標。首先,普惠型養老服務是中國式養老未來發展的重點。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是中國式養老發展的基本目標,也是未來養老產業的主要市場所在。其次,中國龐大的老年人口規模背后是老年群體巨大的異質性,體現在區域、城鄉、收入、健康和文化水平等各個方面。因此,需要精準把握老年人需求,增強養老服務供給能力,以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需求。最后,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決定了基本養老服務是中國式養老的重要一環,中國式養老發展兼顧弱勢老年群體,為弱勢老年群體提供堅實的兜底保障。

(六)聯結性:傳統與現代、家與國、個體與社會的多重聯結

從演進邏輯來看,中國式養老的發展路徑體現了歷史延續性與現實發展性并存,一方面不斷適應現代化過程中的經濟社會、政治體制、文化理念、人口結構、代際關系和科學技術的變遷,呈現出具有全球性的共性特征,但也因其歷史延續性體現出鮮明的中國特色,特別是在文化理念和養老方式上,個體仍受孝文化的影響,因而在養老方式上仍然將家庭作為最優選擇。

另一方面,中國式養老還呈現出家庭與國家的聯結,個體與社會的聯結。中國獨特的家國同構的政治理念和文化模式下,養老既是家事,更是國事。中國自古重視家庭養老的基礎地位,從先秦時期“凡國、都皆有掌老,年七十已上,一子無征,三月有饋肉;八十已上,二子無征,月有饋肉;九十已上,盡家無征,日有酒肉”(謝浩范、朱迎平譯注,2009:548),減免老人及其家庭成員的賦役,到新時代強調強化家庭賦能、構建“一老一小”的家庭友好型支持體系,中國式養老將養老這一國事置于家庭的基本單元中,予以國家和社會層面的保障與支持。而隨著現代社會保障體系建立,中國式養老的外延不斷擴展,養老不僅意味著個體和家庭的養老,也是社會的養老,養老責任不僅是在家庭內部進行代際“反饋”,還有家庭外部即社會中的不同群體與世代養老責任的 “接力”,每個個體既是家庭中的成員,也是社會中的個體,承擔著家庭與社會養老的雙重責任。

三、發展中國式養老是立足中國國情的必然選擇

為什么發展中國式養老?這是由兩個維度的因素共同決定的:在空間維度上,中國式養老有著其他國家的共性,但也有中國歷史傳統和國情所決定的獨特性;在時間維度上,中國式養老的提出有其深厚的歷史和文化根基,也有著現實發展的迫切需求,特別是在中國式現代化的目標之下,更有其未來的發展指向。

(一)空間維度:中國與其他國家的共性與差異

西方發達國家比中國更早進入老齡化社會,這些國家在應對養老問題上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治理經驗。雖然中國在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過程中也面臨與西方國家相似的挑戰,但是西方經驗并不完全適用于中國國情,其本身也存在著諸多局限性。

1.養老責任主體:中國式養老的責任需要國家與個人共擔

從養老責任主體來看,西方國家的養老責任經歷了從個人責任到共同責任的轉變?,F代養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實現了養老責任的社會化。1889 年德國建立世界首個公共養老金計劃,標志著養老金制度的正式誕生,隨后公共養老金制度在世界范圍內迅速推廣。20 世紀70 年代后,西方國家經歷了養老保障制度改革,公共養老金和私人養老金并存的多樣化模式開始占據主流地位,突出集體和個人在養老金制度中的共同責任。

中國也建立了社會化的養老保障制度,但是西方發達國家過度強調國家或是個人的養老責任在中國并不適用。一方面,許多福利國家過度強調國家責任,面臨著養老金制度可持續性與福利剛性的矛盾(彭希哲、胡湛,2011);另一方面,以美國為代表的部分資本主義國家養老保障體系過度依賴個人退休金賬戶而不是政府主導的社會保障網,導致社會貧富分化嚴重(魏南枝,2023)。

2.養老參與主體:中國式養老的參與主體需要有黨的核心領導

多元主體參與養老是西方國家發展養老的突出特點,養老不再僅僅是家庭事務,而是逐漸走向家庭以外,從家庭事務演化為一種重要的社會事務。但是,受到新自由主義等思潮的影響,西方養老體制中的這種“共治”是“去中心化”的,追求“小政府、大社會”,這導致片面強調社會的主導性地位及個體化權益,使其老齡社會治理的整體性受到影響(胡湛等,2022)。此外,在西方國家政治體制下,執政黨的更迭、政府的更替使得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政策體系難以持續,也缺乏內部資源的平衡能力。中國龐大的老年人口規模、政治體制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區域差異,決定了西方式養老中的“去中心化”的“共治”并不能夠完全適應中國國情。

3.養老發展理念:以人民為中心是中國式養老的根本發展理念

從發展理念來看,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養老本質上還是服務于資本主義發展。這些國家在應對老齡問題時,例如對于養老金的改革、延遲退休政策、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等問題,本質上還是為了緩解社會矛盾,維系資本主義發展。資本主義國家老齡社會的勞動秩序、倫理道德以及日常生活規范和制度安排內生于資本主義經濟基礎之上,老年人被資本定義為不被需要甚至構成生產負擔的過剩人口,也造成了社會上對老齡群體的消極認知(林進龍、穆光宗,2023)。

相比之下,中國式養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決定了其與資本主義國家養老發展理念的本質區別,也從根本上決定了中國應對人口老齡化、發展養老事業的道路選擇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存在本質差別,我們既肯定包括老年人在內的全體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又重視發揮老年人在社會經濟和歷史發展中的重要價值。黨和政府致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特別是關注老年人的實際需求,重視養老事業的發展,在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下,老年人并不被視為負擔,而是作為社會發展的重要貢獻者繼續參與社會發展,共享發展成果。

(二)時間維度:中國式養老的歷史淵源、現實基礎和未來指向

1.孝親敬老傳統為中國式養老提供了文化根基

中國式養老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在思想文化層面,中國的孝老文化可以追溯至先秦時期,《禮記》載:“凡養老,有虞氏以燕禮,夏后氏以饗禮,殷人以食禮,周人修而兼用之?!保ㄈ钤??,1980:1345)尊老尚齒作為一種社會文化觀念一直延續至今。在國家制度層面,養老是中國古代禮制中的重要內容,歷朝歷代遵循“以孝治天下”的思想,設立養老禮儀和制度,例如設專職官員負責養老事務、對鰥寡孤獨者進行特殊照顧、賞賜物質、推行“給侍”制度,優待老年人、實施刑律優免等(王志芬,2003)。因此,歷史上的中國式養老,是在中國獨特的孝親敬老文化和國家禮制共同形塑而成的一種養老傳統,發展中國式養老也是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過程中堅定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2.人口國情、社會經濟和政治制度是中國式養老發展的現實基礎

(1)人口負增長與人口老齡化并存是中國式養老的人口現實

中國人口面臨數量和結構的雙重壓力,養老面臨巨大挑戰。2022 年中國人口經歷了1961 年以來的首次總人口負增長和自然負增長,中國進入內生性人口負增長和邁向重度老齡化的雙重風險社會(陳衛、郭亞隆,2023)。根據聯合國發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22》(生育率的中方案)預測數據,我國人口的出生率將緩慢地持續波動降低,預計到21 世紀中葉,出生率將達到6.9‰的水平,并此后保持6‰的水平上下波動(見圖3)。從短期和長期的發展趨勢來看,中國人口老齡化第二和第三波沖擊也將接踵而至(原新,2023)。根據聯合國發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22》(生育率的中方案)預測數據,到2035 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時,我國60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將首次超過30%,老年人口總數也將突破4 億,老年人口總量將在2054 年達到峰值(見圖4)。這意味著我們不僅需要滿足當前近3 億60 歲及以上老年人的基本養老需求,還需要考慮未來30 年2 億老年人口增量帶來的需求增長(杜鵬,2022a)。因此,人口國情決定了總結中國式養老的發展經驗,探索中國式養老的發展道路是當前和未來都迫切需要的。

圖3 1980-2100 年中國人口出生率與總人口數① 低方案假設2023年后,中國總和生育率(TFR)將持續下降,從2022年的1.1下降到2030年的1.04,2050年的0.92,2100年的0.86。中方案假設2023年后,中國的總和生育率將緩慢上升,從1.1上升到2030年的1.27,2050年的1.39,2100年的1.48。高方案假設2023年后,中國總和生育率將快速回升,從1.1上升到2030年的1.5,2040年的1.66,2050年的1.8,2100年的1.9。

圖4 1980-2100 年中國60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及其占比

(2)經濟發展的成就與差距并存是中國式養老的經濟基礎

一方面,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為中國式養老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存在巨大的差異性,特別體現在區域和城鄉發展的差距。經濟發展的差距和城鄉老齡化水平的倒置交織使得農村養老面臨巨大的挑戰。區域的差距體現為相較于東北和中部地區,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達,人口老齡化程度相對低(張文娟、陳露,2023),區域養老資源和人口老齡化程度存在不平衡?;诔青l與地域老齡化與經濟發展水平倒置的現狀,中國式養老的發展也旨在不斷縮小差距,促進城鄉、區域之間的公平發展。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中國式養老賦予“中國優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發展中國式養老提供了制度優勢。這一優勢首先體現在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黨中央高度重視并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將老齡事業發展納入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用一系列五年規劃不斷推進落實。其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特點還體現在堅持集中力量辦大事,可以集中地協調配置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戰略資源?;诖?,發展中國式養老是發揮中國“制度優勢”的內在要求,旨在推動中國式養老特色轉變為中國式養老優勢。

3.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式養老的發展目標

中國式現代化必須以人口高質量發展作為支撐,這也是中國未來人口發展戰略的核心導向。解決老年人的養老問題、讓老年人由“養老”到“享老”、實現老年人的全面發展,是實現中國人口高質量發展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國獨特的文化傳統、政治制度、人口國情和社會經濟發展決定了中國在實現現代化的路徑上與其他國家存在顯著差異。因此,中國需要將國情的特殊性與國際社會應對老齡化的普遍性相結合,總結自身經驗和優勢,補齊短板與不足,發展中國式養老,促進老年人全面發展,推動人口高質量發展,從而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四、中國式養老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一)中國式養老的發展機遇

1.中國老年人的消費潛力和養老服務市場前景巨大

中國擁有全球最多的老年人口,意味著中國也擁有全球最大的老齡市場。隨著中國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提升、可支配收入增多,其支付能力、消費意愿均有較大幅度提高,老年人將由過去的生活必需型消費向享受型、發展型和參與型消費發展。未來銀發市場層次將更加細分,需要立足于全生命周期為全體面向老年期的消費者提供準備性、持續性和善終性的產品和服務。國家擴大內需戰略也賦予養老服務業發展新契機,《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 年)》明確提出增加養老育幼服務消費,適應人口老齡化進程,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加快健全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這將大大提高養老服務供給質量,刺激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擴大服務型消費。

2. 健康中國戰略促進中國老年人健康

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將會更加深遠地影響我國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提升。健康中國戰略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兩個著力點,聚焦生命周期各階段的主要健康問題及其關鍵影響因素,識別重點關注領域,加強系統性干預,最終實現從出生到死亡的全過程衛生服務與健康保障,保障全民健康。這有利于營造老年健康的社會支持和生活環境,延長健康預期壽命,維護老年人的健康功能,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醫養結合”將相對獨立的醫療資源與養老服務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實現資源共享與服務銜接。2019 年,《關于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若干意見》(國衛老齡發〔2019〕60 號)頒布,我國將醫療與養老相結合,將醫療、康復、護理、養老等多種服務融入養老服務體系中,讓老人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醫養服務,從而提高老人的養老與醫療服務水平。

3.“智慧養老”為“中國式養老”帶來后發優勢

中國數字技術發展速度快,后發優勢明顯。秉持著實現共同富裕的本質要求,中國也不斷促進老年人等弱勢群體平等使用數字技術,建設數字包容的老齡社會。在養老服務領域,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提升了養老服務的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尤其是在解決養老服務信息不對稱、資源離散化、管理碎片化等方面,新技術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使得服務供求匹配更加精準,節省交易成本,服務效率和質量提高。未來,智慧養老涉及的服務領域將不斷擴展,在智慧助老、智慧用老和智慧孝老方面的應用將更加廣泛。特別是未來邁入老年隊列的絕大多數老年人都會使用智能化技術,在養老過程中將更加依賴智能化服務,智慧養老服務將在我國擁有巨大的市場。

4.中國龐大的老年人口紅利亟待開發利用

中國老年人力資源存量和增量巨大,當期和未來老年人口的人力資本不斷改善,分別構成老年人口紅利的數量和質量基礎。從年齡結構來看,雖然我國老年人數量龐大,但以低齡老年人為主,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我國60 ~69 歲的低齡老年人口占老年人總數的56%,人數約有1.5 億,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2035 年,我國60 ~69 歲低齡老年人口占全部老年人口的比重仍將超過一半(林進龍、穆光宗,2023);從健康素質來看,得益于醫療衛生條件和生活水平的改善,中國人口預期壽命不斷延長,老年人的身體素質比任何時期都要好,從而相應延長了具備勞動能力的時間;從教育水平來看,2020 年60 歲及以上人口中,高中及以上教育程度者占13.9%,比2010 年增加2 085 萬人,提高了4.98 個百分點,中國老年人口規模大增長的時代同時也是老年人教育水平大提升的時代。

(二)中國式養老面臨的挑戰

1.養老保障的公平性、結構性和可持續性面臨挑戰

從養老保障的公平性來看,職工和居民間保險的雙軌制問題仍然存在,制度公平問題尚未解決。當前我國職工養老保險制度采用企業和個人共同繳費的模式,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而我國居民養老保險采用完全個人賬戶模式,財政提供部分補貼,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另外,當前我國的養老三支柱體系①第一支柱是國家責任的基本養老保險,具有強制性;第二支柱是企業雇主發起的企業/職業年金,定位是“補充養老”及“雇員福利”;第三支柱是個人養老金,政府提供稅收激勵。存在發展高度不平衡的結構性問題:根據民政部數據,截至2022 年末,第一支柱基本養老金覆蓋全國105 307 萬人,第二支柱企業年金繳納人數為3 010 萬人,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參加人數為1 954 萬人(民政部,2023)。養老保險融資過多地依賴基本養老保險和現收現付的融資方式,導致第一支柱責任過重,結構性問題突出,財政負擔較重。

2.養老服務供需失衡,需要進一步發揮市場作用

一方面,老年人的需求更加多樣化、多層次,但養老服務供給結構失衡,存在一定的無效供給。機構養老服務出現結構失衡,床位緊張和床位空置同時并存。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供需不匹配,服務內容普遍單一,層次較低,難以滿足老年人長期照護、康復護理、心理輔導、精神慰藉等服務需求。另一方面,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結合不夠充分,養老服務的市場化程度仍需提高。當前中國養老服務的發展面臨政府和市場邊界不清晰的問題,有時依然存在政府越界擠壓市場的情況,造成養老服務的管理和市場定位不明確、民辦養老服務機構融資困難、社會資本缺乏多樣化參與機制等問題。

3.老年人口衛生健康服務質量亟待提升

我國老年人對自身內在功能和能力的優化需求不斷增加。但是,面向老年人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仍面臨服務內容不精準,服務體系不健全,有效供給不足,發展不均衡不充分,基層服務能力與信息化水平有限,資源投入有限,資金投入不足,長期照護保險資金不足等問題。老年醫院以及老年康復、護理和臨終關懷機構嚴重缺乏,基層社區衛生機構的醫療服務能力還不能很好地滿足老年人的健康需要。當前,我國老齡衛生工作中“重醫療,輕預防”的問題依然突出,優化內在能力、促進功能康復和發揮尚未成為工作重心。

4.農村養老仍是中國式養老的重點與難題

養老服務城鄉發展不平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升是我國養老服務體系長期存在的一大突出問題。由于長期以來的城鄉發展不平衡,加之人口外流帶來的“空心化”問題,農村養老服務發展明顯滯后,農村養老服務起步晚、基礎差,服務設施不健全,服務內容不完善,專業護理人員短缺。再加上農村老年人消費水平低,養老服務機構成本回收周期長,投資回報率較低,阻礙了社會資本進入農村養老服務機構。

5.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和利用不足

第一,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的法律和政策體系尚未建立。當前我國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缺乏戰略性發展規劃,在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的途徑、服務管理、權益保障等方面尚未形成系統的政策措施和保障機制。第二,缺乏專門的機構或組織來管理和指導老年人再就業,老年人缺少再就業的機會渠道,也難以對其進行規范管理。第三,老年人的職業培訓相對欠缺,現有的老年教育形式和內容比較單一,更多地服務于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和休閑娛樂活動,缺少契合老年人再就業需求的內容。第四,中國老年人具有濃重的“家”情結,許多老年人將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家庭事務中。由于家庭養老與撫幼政策的缺失,社會服務支持的滯后與不足,以及家庭照料責任的分配不均衡,中國老年人面臨著社會參與和家庭責任之間的沖突。

五、展望:推動中國式養老高質量發展

面向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目標,與之相適應的中國式養老必須基于自身獨特性,充分發揮中國特色和優勢。結合上述對于中國式養老內涵的界定,與中國式現代化相適應的中國式養老目標應該是:在以社會保障、養老服務和健康支撐為重點的系統性制度保障下,以家庭養老責任為基礎,強調國家與個體養老責任相結合,在黨的領導下多元主體共擔,通過多元協調的養老方式與普惠性和差異性相結合的養老服務,滿足老年人多元和動態發展的養老需求,發揮老年人的主體性,最終促進共同富裕,實現老年人物質和精神全面發展。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從以下七個方面入手:

(一)完善制度安排,促進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制度更加成熟

從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高度,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全領域。在制度設計上,一方面,提升國家層面政策制度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加強政策制定的科學性和前瞻性,增強制度之間的協調性,橫向上堅持老齡政策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各個領域相融合,縱向上立足人口全生命周期,促進各階段的政策制度相協調。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尊重地方政策的創新性和自主性。在制度內容上,直面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補短板,強弱項,健全完善老年人社會保障體系、養老服務體系、健康支撐體系等相關制度。在制度落實上,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增強其可操作性,推動政策落實,建立及時反饋和科學評估機制,完善老齡工作綜合評估機制。在體制機制上,強化老齡問題的整體性治理理念,形成黨委統一領導、政府依法行政、部門密切配合、群團組織積極參與、自上而下多方協同聯動的老齡工作機制。

(二)以人民為中心,著力促進全體老年人共享共同富裕成果

構建公平、多層次的養老保障體系。一是要以公平和可持續為導向,進一步深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積極推動職工保險和居民保險的有效銜接、制度并軌。加快推進第二、第三支柱養老金改革發展,采用自動加入機制、適度簡化和放松企業建立年金計劃的條件等方式,鼓勵更多企業和個人參加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通過做好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制度的財稅政策設計,調動國民參與積極性。二是堅持科學可持續的政策,確定適度的保障水平,建立科學、合理的基本養老金調整機制。三是要完善老年救助制度。積極推進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特殊人員供養制度,以及醫療救助與住房救助等多位一體的社會救助體系的公平完善。

(三)增強制度賦能,夯實家庭在養老中的基礎作用

建立健全家庭發展支持政策,將促進家庭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強化對家庭能力的制度性賦能,以家庭建設為抓手實現對養老和育幼的“一老一小”服務體系建設。在經濟支持上,通過財政補貼或稅收優惠支持承擔養老責任的家庭尤其是中低收入以及貧困家庭。在服務支持上,鼓勵家庭成員與老年人共同生活或者就近居住,發展高質量的家庭養老床位,開展失能老年人家屬照護的技能培訓、喘息服務等試點,提升家庭照護服務能力,提供照料心理支持。以社區養老機構為依托,把養老機構的專業化服務延伸到家庭,對有老年人的家庭進行智能化、適老化改造并提供專業照護、遠程監測等服務,真正把養老服務送到老年人的“周邊、家邊和床邊”。

(四)提升服務品質,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

一是促進養老服務的提質增效。一方面完善服務需求評估機制,提高精準化水平。促進養老服務需求精準化識別、供需雙方實時精準對接、智能化精準管理、政策精準扶持。另一方面,強化技術賦能,不斷推動新技術在養老服務中的應用,包括健康管理類、康復輔助器具類、養老監護類、家庭服務機器人等產品和服務。

二是平衡普惠性和差異性的發展。既要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又要適應老年人需求的新變化、新特點,提升多元化、個性化養老服務供給。一方面要促進普惠養老服務資源持續擴大,引進需求評估機制,從老年人年齡、健康狀況、經濟狀況、家庭特點等方面進行評估,建立長效的需求評估機制,提供不同特點的養老服務。另一方面,需要進一步發揮市場作用,豐富適老產品和服務供給,對提供健康、護理、照料、精神關愛等專業服務的企業和社會組織給予重點扶持。

三是要促進基本養老服務的均等化,不斷縮小區域和城鄉差距,實現公共服務均衡可及。在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過程中,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其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鼓勵城市養老機構向農村開展延伸服務,探索城鄉互助養老服務模式;利用智慧養老在農村發展基本養老服務,鏈接外部優質服務資源,拓展農村老年人可選擇、可購買、可享用的服務范圍,提升農村醫養服務的質量。

(五)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老齡事業和養老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堅持新發展理念。引導行業產業轉變發展思路,化“養老服務”為“為老服務”,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各產業細分領域的協調發展,擴大老年用品有效供給。二是將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相結合。政府制定銀發經濟發展的國家中長期規劃,加強頂層設計,深化完善“放管服”改革,加強市場監管,激發市場活力,營造公平競爭環境;企業主體要積極開展市場調研,不斷滿足老年人全方位、多層次、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需求。三是充分發揮科技創新作用。大力引導5G、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高新科技手段與適老化產品和老年輔助產品相結合,做好相關產業人力資源的培養與開發。

(六)促進主動健康,優化老年人口健康服務質量

第一,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素養,促進主動健康。明確老年健康教育的主體,為老年健康教育提供經費支持和人員支持,基于老年人對于健康教育的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提升健康素養。第二,推動醫療制度轉型。推進醫療保險制度向健康保險制度的轉型,建立全國統一的健康保險制度,在確保老年健康服務公平可及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供給結構,滿足全體老年人個性化和多樣化的需求。第三,提升老年健康服務質量,將全生命周期健康、健康老齡化理念融入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建設的全過程,樹立預防優先于康復,康復優先于護理的意識。建立健全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老年醫院和綜合醫院、中醫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的老年醫學科為核心,相關教學科研機構為支撐的老年醫療服務網絡。加強老年醫學人才隊伍建設,助推老年健康服務企業開拓市場的營銷能力,切實提高健康養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水平。

(七)貫徹積極老齡觀,促進老年人的全面發展

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促進老年人的全面發展。一方面,要豐富老年人的文化娛樂生活;另一方面,要發展終身教育體系,為老年人提升參與能力提供支持,將老年教育納入終身教育體系,充分發揮老年開放大學、老年科技大學輻射作用,推動老年教育資源開放共享。

鼓勵老年人實現自我價值,將“老有所養”轉變為“養為并舉”。完善制度設計,繼續補齊政策空缺,對老年社會參與制定獨立的法律政策,細化老年社會參與的配套政策措施;積極開發老年人力資源,逐步推進延遲退休政策;鼓勵企業雇傭老年人,在稅收方面予以優惠;支持老年人創業,將老年人創業納入雙創政策體系,給予老年人貸款和稅收等方面的支持;成立專門針對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的管理和服務機構,統一管理和指導老年人再就業;鼓勵社會組織或機構發展針對老年人再就業的中介服務,為有就業意向的老年人提供就業信息。

六、結 語

養老是中國的國之大事,家之要事。從傳統社會邁向現代化社會,中國式養老不斷發展變遷,但在“變”中有其“不變”,“變”的是中國式養老的制度體系和實現方式等,“不變”的是中國式養老的文化底蘊和精神內核。如何在這種“變”與“不變”之中聯結中國式養老歷史、現實和未來,是中國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重要命題。一方面,延續千百年的家與孝的精神文化內核對中國式養老有著深刻的歷史烙??;另一方面,在人口老齡化不斷加深的現實背景和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目標之下,發展適應中國國情的中國式養老,與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緊密相連,息息相關。在黨的領導下,中國式養老的價值取向和發展道路與過去、與其他國家具有本質上的不同,新時代的中國式養老旨在實現新發展、滿足中國老年人的養老新需求,這需要在把握發展機遇的同時直面挑戰,一方面有選擇性地借鑒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另一方面要立足國情,綜合考慮歷史傳統、社會制度、發展條件、外部環境等諸多因素,不斷調整養老方式和相關機制,從觀念、制度、保障和服務等層面不斷創新,與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相適應。

猜你喜歡
中國式養老老年人
認識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談情說愛”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辦
中國式民主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養生不是養老
越來越多老年人愛上網購
養老更無憂了
以房養老為何會“水土不服”?
養老之要在于“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