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澤漆湯中紫參的基原考證*

2024-02-01 07:01郭柏村李子顥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2024年2期
關鍵詞:澤漆珠芽基原

郭柏村,李子顥,張 業

(河南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鄭州 450046)

澤漆湯見于《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半夏半升,紫參五兩,澤漆三斤,以東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生姜五兩,白前五兩,甘草,黃芩,人參,桂枝各三兩。右九味,咀,內澤漆汁中,煮取五升。溫服五合,至夜盡”。全方功善逐水通陽、消痰散結、健脾扶正、清化郁熱,是寒熱并用、攻補兼施之劑,后世多用于治療各類咳嗽[1],現有用治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肺炎、支氣管擴張、肺癌、轉移性肺腫瘤、惡性胸腔積液等病的相關研究[2-4],臨床前景較好,但多以參類中藥配伍紫草、紫菀合稱“紫參”[5-7],或以蓼科拳參、草血竭代替方中紫參[8-9],文獻依據不足,尚未能以經方原方應用于臨床,阻礙原方進一步開發運用。故本文基于文獻研究,通過醫經及歷代本草方書、醫籍、地方植物志等文獻,按照歷史演變及產地變遷的脈絡,試從功效主治及植物性狀兩方面對澤漆湯所用紫參進行考證,旨在為傳承和發展張仲景經方提供文獻依據。

1 歷代澤漆湯方義及所用紫參觀點回顧

明末清初喻昌、張璐認為澤漆破血,配伍諸藥開痰下氣、清熱和榮,用治里邪在榮、血結痰氣。魏念庭以澤漆破瘀清熱利水降氣,全方開、泄、潤、散、補共用,用治寒邪傷肺,化熱耗津,瘀痰成癰,稍從急治。徐彬認為澤漆下水破血,佐以開結保肺行陽散邪,又法取小柴胡和解膈氣?!夺t宗金鑒》載澤漆功專消痰行水,桂枝行陽氣以導寒水,佐以辛散苦泄補脾順肺,全方用治脾衰肺逆之證。黃元御認為,澤漆湯決瘀而泄水、清金而破壅、疏木而泄火、降逆而驅濁、補中而培土,用治水邪上泛、相火壅阻。陳元犀認為澤漆滋腎陰以鎮水逆,姜桂調榮衛以運陽氣并能行飲,參草奠中土以杜水泛濫。近年代以來,黃竹齋認為,澤漆湯是小柴胡湯類方,用治水停上焦,脾衰不能節制,肺逆失于通調之證。金壽山認為,澤漆功能利水消痰,紫參功能活血散堅,都是攻破之品,參以人參扶正,攻補兼施。全國名老中醫聶惠民認為,澤漆湯是逐水降氣、止咳平喘之劑。

近代學者對紫參考證散亂,未能得出共識,較少兼顧歷史和產地變遷,故202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不予收錄。葉橘泉[10]認為,紫參是百合科王孫屬植物蚤休,也是拳參的近緣植物。覺銓[11]認為,從紫參異名的演變過程來看,紫參即中藥草河車、重樓,涉及蓼科蓼屬和百合科重樓屬。陳修源[12]認為《金匱要略》中紫參湯所用當指王孫。郝近大等[13]認為《神農本草經》中紫參基原為蓼科植物拳參,小紅參在云南、石見穿在江蘇均有紫參異名。陳重明等[14]認為《神農本草經》所載紫參乃百合科重樓屬植物,而近現代紫參原植物包括唇形科及蓼科。

綜上述,歷代醫家對澤漆湯核心方義的觀點趨于逐水通瘀、消痰散結,但對組方紫參為何向來眾說紛紜。筆者通過復習相關文獻,認為澤漆湯中所用紫參為現代中藥珠芽蓼,其植物來源為蓼科植物珠芽蓼Bistortavivipara。

2 從產地及性狀考證

紫參最早見于《神農本草經》,“紫參味苦,辛寒。主心腹積聚,寒熱邪氣,通九竅,利大小便。一名牡蒙,生山谷”[15]。根據東漢至唐代文獻,僅能判斷出紫參為陜甘魯地區蓼科植物。魏晉《吳普本草》載紫參“生河西山谷,或宛句商山。圓聚生,根黃赤有文,皮黑中紫,五月華紫赤,實黑,大如豆”[16],首次記載紫參產地及性狀,但描述過于簡略,未能依此判斷紫參植物來源。南朝《名醫別錄》載“生河西及宛朐”[17],《本草經集注》載“生河西及宛朐山谷”,缺乏紫參性狀的記載。唐代《新修本草輯復本》載紫參“生河西及宛朐山谷……紫參,葉似羊蹄,紫花青穗,皮紫黑,肉紅白,肉淺皮深”[18]225,此時對紫參的記載頗具蓼科植物特征[19]?!昂游鳌薄巴鹁洹奔啊巴痣浴睘楸緯r期紫參產地,據考證,河西地處黃河以西,相當于今陜西、甘肅一帶[20],宛句即冤句、冤朐,位于今山東菏澤西南[21]。

宋代本草側重紫參性狀描述,出現相關植物圖例?!侗静輬D經》載“紫參生河西及冤句山谷,今河中解、晉、齊及淮、蜀州郡皆有之。苗長一二尺;根淡紫色如地黃狀;莖青而細,葉亦青,似槐葉,亦有似羊蹄者;五月開花,白色似蔥花,亦有紅紫而似水葒者;根皮紫黑,肉紅白色,肉淺而皮深”[22]188-189,開始出現不同品種的紫參,并附有晉、滁、濠、眉四州紫參及拳參圖例,分別見圖1(A、B、C、D、E)。據考,宋代晉州地處今山西西南部,相當于今山西省臨汾市[23],滁州、濠州位于今安徽省境內[24],眉州位于今四川省內[25]?!蹲C類本草》系北宋唐慎微合《嘉祐本草》《本草圖經》,并擴充調整編成[26],兩書有關紫參內容相差無幾。

圖1 《本草圖經》中紫參、拳參圖例

有研究認為晉州紫參系蓼科水蓼Persicariahydropiper[14]。與《西安植物志》《甘肅植物志》《中國高等植物圖鑒》中水蓼對比可知兩者根部差異較大,而與蓼科酸模葉蓼Persicarialapathifolia、珠芽蓼Bistortavivipara及草血竭Bistortapaleacea在根莖葉花等方面相似度更高,從葉柄對比更符合珠芽蓼性狀。據圖例,滁州紫參與《安徽植物志》中唇形科鼠尾草屬植物丹參Salviamiltiorrhiza極具吻合之處;濠州紫參具有較為明顯的《安徽植物志》中芍藥屬植物及《中國植物志》中毛茛科芍藥屬植物相關特征,且與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相似程度更高。丹參和牡丹基原歷代爭議較小,二者采收、炮制、入藥部位等考證較為完善[27-28],不應作為紫參的植物來源,三者相混應是古籍圖例記載失真所致。

《本草圖經》載拳參“生淄州田野。葉如羊蹄,根似海蝦,黑色”[22]646。淄州即今山東中部地區[29],與《山東植物志》所載蓼科植物拳蓼Bistortaofficinalis性狀對比可知,兩者吻合度極高。淄州與宛朐地理位置相近,結合文獻所附圖例以及前代描述,可知唐代以前冤朐紫參,即山東地區紫參應為淄州拳參,并以蓼科植物拳蓼作為植物來源。以上紫參與相似植物性狀詳細對比見表1。

表1 《本草圖經》紫參與相似植物性狀詳細對比表

眉州紫參形態特征為葉近生,一回羽狀復葉,小羽片數對,小羽片倒卵形,先端圓鈍,基部楔形,具備明顯的石松亞門蕨類特征,與《四川植物志》中陵齒蕨科陵齒蕨屬[30]191-194(名稱已修訂為鱗始蕨屬Lindsaea)、鐵線蕨科鐵線蕨屬Adiantum[30]290-299、鐵角蕨科鐵角蕨屬Asplenium[30]346-353,367-370部分植物具有較高相似度。本草“參”類命名特指根莖肥厚或粗壯的植物[31],與蕨類差異較大,故《本草圖經》中眉州紫參非澤漆湯所用。

明清時期本草文獻總結前代論述,并擴展紫參應用,而對紫參藥物屬性并無開創性成果。明代《本草綱目》集前代本草研究之大成,所載紫參藥性仍沿襲前代,未進一步發揮[9]。清代多借其他藥物描繪紫參性狀,如《本草易讀》載“紫參……亦有紅紫而似水葒者……狀如小紫草”[32],《本經逢原》載“紫參……高三五寸,逐層起臺,開紫花者是也”[33],《本草述鉤元》載“皮色紅紫,肉帶紅白”[34],《本草便讀》載“色紫形似丹參”[35],《植物名實圖考》載“其如水葒者……花乃類丹參輩。如蔥花者……實似水芹、蛇床等,葉比槐葉尖長”[36],此描述易導致藥物間的冒名頂替,如《本草易讀》載“紫參……近時多以此偽蚤休,不可不知”[32]。我國20世紀同樣曾長期使用紫參作為蚤休的藥材來源[11]。

蚤休最早見于《神農本草經》,《新修本草輯復本》載“葉似王孫”[18]231,《本草圖經》載“苗葉似王孫”[22]283-284,《證類本草》載“苗似王孫……根似紫參”[37]328,因王孫、紫參共有牡蒙之名,故紫參極易充為蚤休。蚤休異名眾多,《新修本草輯復本》從形態命名蚤休異名重樓,至《本草圖經》從花被形態命名為金線重樓,《本草蒙筌》增錄“重樓金線”。蚤休“草河車”一名最初見于《本草圖經》,時稱“紫河車”,因北宋流行道教內丹,認為蚤休猶舟車將血脈毒物運出體外而名“河車”,“紫”乃根皮色紫之意,至明代《本經逢原》,為與人胎盤之“紫河車”相區分而改為“草紫河車”,同時代的《醫燈續焰》以“紫河車草”命名[38],至清代《植物名實圖考》統稱蚤休為“草河車”,紫參因誤充為蚤休而曾得名草河車。但蚤休基原為百合科植物重樓的干躁根莖,我國有多達20余種重樓屬植物[39],與紫參有所分別。

近代《中藥大辭典》《全國中草藥匯編》《浙江藥用植物志》《中藥臨床手冊》等提出紫參基原為石見穿的觀點。石見穿始見于《本草綱目》“有名未用”項,于《植物名實圖考》有紫參異名,于《全國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會資料選編》有石打穿異名。石見穿基原系唇形科植物華鼠尾草Salviachinensis,為一年生草本植物,須根,全草入藥,不具傳統意義上參類藥物特征[13],且善治肝炎、胃炎、癌癥和婦科疾病,與紫參差異顯著[40]。石打穿始載于《本草綱目拾遺》,謝宗萬[41]認為此處石打穿為薔薇科植物龍芽草Agrimoniapilosa。趙宏陽等[42]考訂認為石打穿古名狼牙草,今名仙鶴草,《神農本草經》“牙子”、《金匱要略》狼牙湯所用狼牙即為此藥,同樣非澤漆湯所用紫參。

綜上述,從產地及性狀考證可知,澤漆湯所用紫參最早見于《神農本草經》。唐以前本草著作對紫參形態記載過簡而無法確定其來源,至《新修本草》僅能判斷為蓼科蓼屬植物及山西、甘肅、山東產地。宋代《本草圖經》增設相關圖例,方能確定晉州紫參為珠芽蓼Bistortavivipara,或酸模葉蓼Persicarialapathifolia、草血竭Bistortapaleacea,淄州拳參(即冤句紫參)為拳蓼Bistortaofficinalis。此外,《本草圖經》載滁州紫參基原為丹參Salviamiltiorrhiza、濠州紫參基原為牡丹Paeoniasuffruticosa、眉州紫參基原為蕨類。清代對紫參性狀的記載易產生頂替現象,故蚤休(百合科植物重樓)、石見穿(唇形科植物華鼠尾草)均有作為紫參基原供應藥材市場的歷史。但因重樓、華鼠尾草、丹參及牡丹另為他藥,蕨類明顯不具有參藥特征,故《神農本草經》所載紫參植物來源大致為蓼科植物珠芽蓼Bistortavivipara、拳蓼Bistortaofficinalis、酸模葉蓼Persicarialapathifolia及草血竭Bistortapaleacea

3 從功效及藥性考證

《金匱要略》澤漆湯中紫參功善攻積活血化瘀,與《神農本草經》中紫參功效一致。唐代孫思邈用紫參論治消渴、宋代《證類本草》及元代《本草品匯精要》用紫參論治“婦人血閉不通”,均擴展了紫參主治范圍。清代康熙年間《本草備要》言紫參補肝,而光緒年間《本草便讀》載紫參“全無補益,只能入肝行血清血”,兩處記載互相矛盾,結合前代論述來看,紫參補肝之說有待商榷。藥性方面,《神農本草經》載“味苦,辛,寒”,《名醫別錄》載“微寒,無毒”,此后歷代本草著作對紫參藥性的記載基本一致,為“寒,微寒,苦,辛,無毒”。明代《滇南本草》載紫參“平,微溫,苦,甘”“通行十二經絡”,與以往本草著作所載懸殊,恐另為他藥。歷代紫參藥性及功效主治記載詳見表2。

表2 歷代紫參藥性及功效主治表

宋代《本草圖經》載拳參“彼土人搗末,淋炸腫氣”[22]646,明代《本草品匯精要》載拳參“搗末淋炸,消腫氣”[46]860,與紫參功效相近,此后未再記載拳參,直到近代《中國藥學大辭典》收錄[57]。黃璐琦院士團隊考證認為中藥拳參基原為拳蓼Bistortaofficinalis,其功效為“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癰散結、止瀉治痢、鎮驚息風”[58]。珠芽蓼藥性及功效在于“味苦澀,清熱止瀉,行血化瘀”[59],可見拳參和珠芽蓼在清熱、止瀉方面功效一致,但在治血方面珠芽蓼更傾向于行血化瘀。

澤漆湯證病機可由淺入深概括為三個階段,邪氣初起,侵犯肺衛,肺失宣肅,進而邪郁化熱,痰挾瘀血,再進一步則由實轉虛,可見肺脾氣虛,水飲內停[60]。而澤漆湯核心方義在于“逐水通瘀、消痰散結”,方中紫參需擅攻積活血化瘀,故考證認為澤漆湯中紫參基原可能為蓼科蓼屬植物珠芽蓼Bistortavivipara。

此外,現代中藥學認為,酸模葉蓼性溫,味辛、苦,功善除濕化滯、殺蟲解毒、活血,用治瘡毒濕疹、痢疾腸炎、瘰疬結核等,外用治療蟲蛇叮咬[61-62];草血竭功善散血止血、下氣止痛、收斂止瀉,用治菌痢、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等[63-64]。二者因治療泄瀉、痢疾等病時可與紫參相替代而易發生混淆。

4 結語

綜上所述,經考證認為《金匱要略》澤漆湯中所用紫參基原應為蓼科蓼屬植物珠芽蓼Bistortavivipara,產地大致位于今山西省臨汾市一帶,傳統本草將其性味總結為“寒,微寒,苦,辛,無毒”。紫參功善清熱止瀉、行血化瘀,在澤漆湯中用作臣藥,功善清化郁熱、行散瘀血,與諸藥配伍,共奏逐邪安正之效。

猜你喜歡
澤漆珠芽基原
低溫冷藏對卷丹百合珠芽呼吸強度與萌發生根的影響
不同種源的毛建草珠芽形成比較研究
澤漆湯臨床證治研究總結
多基原藏藥“唐沖”名稱、品種、藥性和植物親緣關系相關性考證研究
珠芽蓼高產人工種植管理技術
多基原郁金的性狀、顯微及氣味差異性研究
黃吉賡澤漆研究與用藥經驗總結
澤漆乙酸乙酯提取物對SGC7901/DDP多藥耐藥性的逆轉及機制
敗醬及墓頭回基原的沿革與變遷
藏藥沙棘的文獻考證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