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屬性特質及其維度展開

2024-02-26 17:21毛奕峰王巖
湖湘論壇 2024年1期
關鍵詞:全過程人民民主新時代民主

毛奕峰 王巖

摘要: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大成就,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擘畫了人類政治文明新形態?!白顝V泛”的特質從實施樣態之維,揭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廣泛性體現于豐富的政治主體、全面的關涉領域、立體的時空架構;“最真實”的特質從實施過程之維,揭示其真實性體現于對舊有民主觀念的合理揚棄、對黨的民主成果的深化發展、對西方民主政治的系統超越;“最管用”的特質從實施成果之維,揭示其管用性體現于推動政治主體與政治客體相統一、普遍共性與相異特性相統一、歷史傳承與創造轉化相統一、人民幸福與人類進步相統一。全過程人民民主使人類對民主的美好希冀變成現實,充分印證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實現真正的人民民主。

關鍵詞:全過程人民民主;新時代;現代化;民主

中圖分類號: D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160(2024)01-0029-12

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部署?!吨泄仓醒腙P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將全過程人民民主作為黨的重大成就[1]24,從唯物史觀和正確黨史觀的視域揭示了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必要性與必然性。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性,指出:“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盵2]從該論斷看,前半句界定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固有屬性,后半句指出了其在該屬性之下的獨有特質。在內容指涉上,“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特質分別高度概括了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實施樣態、實施過程、實施成果上的特點,涵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諸多要素;在內在關系上,“最真實”特質建立在“最廣泛”特質基礎上,兩者共同構成“最管用”特質的前提條件,蘊含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發邏輯;在時代價值上,“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特質是對人類多元民主政治進行綜合考量后的總體評價,昭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歷史地位與世界意義。新時代新征程上,深入理解全過程人民民主應當以該論斷為遵循,既要充分認識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方向選擇,也要透徹體悟其顯著優勢與內在機理,從而更好理解黨的二十大將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作為中國式現代化本質要求之一的深刻用意。

一、實施樣態之維:“最廣泛”的民主覆蓋

“找到全社會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約數,是人民民主的真諦”[3]。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人民集體意志與集體行動的重要載體,為有效求得“最大公約數”,全過程人民民主實現了民主政治覆蓋面的最大化。

(一)豐富的政治主體

“歷史不是‘神的啟示,而是人的啟示”[4]520。馬克思、恩格斯將人的本質與社會實踐聯系起來,認為人的本質凝聚了各式各樣的社會關系,強調人是社會活動的主體。在他們看來,人類歷史是一代又一代“現實的人”以接續勞動來實現自身目標的結果,人不僅生產出維持個人生存所需的物質財富,也生產出促進個人與社會發展的精神財富,進而駁斥了抽象人性論以及英雄史觀等錯誤觀念。此外,馬克思、恩格斯還指出:“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盵5]42這表明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服務對象應是廣大人民群眾。馬克思主義為中國確證了民主政治的根本力量與現實主體,自其傳入后,中國民主政治也日漸發展為人民性的群眾活動。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廣大人民迎來了政治地位、政治權利等方面的新機遇。也恰是有了人民的廣泛聯合,中國民主政治才有了更為堅實的群眾基礎與更為強大的發展動力。

隨著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復興事業的階段式推進,中國民主政治的主體變得不斷豐富,且在不同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具體指涉,體現出強烈的時代韻味。在馬克思、恩格斯所處時代,“人民”主要指代“無產者、小農和城市貧民”[6]。新中國成立前,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將“人民”定義為“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7]。而后,伴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勃興,“人民”也逐步突破了原有的含義?,F階段,我國人民的范圍包括工人、農民、知識分子等社會主義勞動者、全體社會主義建設者,還包括擁護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語境下,不論“人民”的內涵如何變化,其本質上都是擁護、支持、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集合體,始終居于社會人口中的“絕大多數”。對中國民主政治的發展而言,中國共產黨固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最根本的力量還是人民。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基于個體差異的人民民主,旨在尋求眾意上的共識,更好發揮民主政治效能?,F階段,政府和國家的存在,意味著全過程人民民主依然不完全等同于人民的直接參政,而是以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載體,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從人民中選出的人大代表覆蓋了村(居)委管理者、專業職業技術人員等九大類群體,涵括了教師、工人等各大職業,充分展現了所代表的群體的廣泛性與所關注的生活重點的廣泛性。

(二)全面的關涉領域

馬克思主義視域下,真正的民主政治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緊密結合。正因民主意義重大,馬克思、恩格斯才于《共產黨宣言》中強調:“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盵5]52就此意義而言,真正的民主政治與共產主義有著相同的旨趣,即“通過人并且為了人而對人的本質的真正占有”[8]。真正的民主政治囊括了人的全部社會關系與生活領域,服務于人的不同層面、滿足人的不同領域的合理需要。全過程人民民主亦以此為理想預期。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下,政治主體的廣泛性與經濟制度的公有性伴生著政治議題的多樣性。針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民主政治在關涉的領域上,也從早期的經濟與政治這兩大領域向文化、社會、生態等領域拓展。同時,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建設,又要求全過程人民民主對人民在各個領域的基本權利予以充分考量、提供充足保障。

經濟建設為全過程人民民主提供物質基礎。馬克思主義認為,民主政治屬于上層建筑,需要以特定的經濟基礎為立足點與生長點。而土地革命、社會主義改造、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等實踐,又無不印證了經濟建設對于民主政治建設的支撐性作用。由是觀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發展也要建立在社會生產力的解放與發展的基礎上,要想實現高質量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就要切實維護好人民的物質利益。新時代,小康社會已經全面建成,溫飽問題已得到妥善解決,人民期待實現更高水平的共同富裕,期待可以更自由、更公平地參與經濟活動,這集中反映了經濟民主現代化建設新訴求。

政治建設為全過程人民民主提供政治保障??v觀世界社會主義的發展歷程,過去的很多實踐都未實現穩定持久的民主政治。如何實現政治與民主的互促互進,也成為困擾人們的歷史難題。馬克思、恩格斯未參與過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具體實踐,自然沒有給出詳盡答案。列寧繼承了馬克思、恩格斯關于民主的相關思想主張,推崇社會主義民主,并通過賦予人民罷免權、反對官僚主義等舉措來建設民主,為中國共產黨提供了民主理論與民主實踐方面的諸多啟示。改革開放以來,黨以全局性的視角展開思考,最終找到了答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新時代,社會利益愈發多樣,民主規模越來越大,面臨的問題更為棘手,這就需要鍛造更為堅強有力的領導力量來發展民主政治,需要以更為完善的法律法規來體現人民共同意志、規范人民言行舉止、維護人民基本權利,集中反映了政治民主現代化建設新訴求。

文化建設為全過程人民民主提供思想保證。民主和文化之間歷來有著難以分割的聯系。資產階級曾以自由、平等、博愛等思想理念促進了社會的思想解放,讓資本主義民主政治落地生根;古代中國曾以“仁”“義”“禮”等倫理觀念緩解了社會的階級對立,讓封建統治者多數時候不至于殘暴無度。新時代,人民的自我意識得到大幅增強,對民主的渴求也愈發強烈,但部分人群在思想上依舊存在著對西方民主的盲目崇拜與虛無幻想,這就需要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引領作用,實現個人思想自由與集體政治意志的辯證統一,這集中反映了文化民主現代化建設新訴求。

社會建設為全過程人民民主提供社會支持。人類民主政治的發展不能脫離具體的社會環境。馬克思主義表明,民主政治多形成于能夠保證人的基本生活需要的社會環境中,并對社會環境產生影響。所以,社會環境影響著民主政治,民主政治也影響社會環境。新時代,人民在教育、就業、養老等民生領域的需求不斷提高,衍生出新的社會主要矛盾,這就需要充分了解人民社會生活的真實問題并予以及時而有效的應對,從而集中反映了社會民主現代化建設新訴求。

生態建設為全過程人民民主提供生態條件。結合人類現代化進程,人們對于自然界的不少決策與規劃,都可以歸為民主政治的結果。在民主與生態的關系上,一方面表現為人在自然界開展滿足其“盼溫飽”的政治活動,一方面表現為人在社會中開展滿足其“盼環?!钡恼位顒?。而政治方面的“反生態”操作,也常導致人與自然關系的緊張與對立。新時代,資本主義國家為自身發展而對世界環境造成的危害尚未根除,中國自身的生態問題也依然存在,這就需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將生態建設與民主政治、民生問題等結合起來,從而集中反映了生態民主現代化建設新訴求。

(三)立體的時空架構

人類政治文明的演進是一個不斷豐富發展的過程。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相互作用,使民主政治在發展形態上表現出從無到有、從局部到全面、從低水平到高水平的優化升級,在覆蓋范圍上呈現出由單一到多元、由平面到立體的改良革新。全過程人民民主亦然?;谇笆鲆亟Y構性的矛盾運動,全過程人民民主日趨完善,在民主政治時空架構的覆蓋范圍上體現出鮮明的層次性與立體性。

從空間架構的縱向視角看,我國當前政府層級包括中央、省、市等五個級別,相應的,民主活動亦覆蓋了五大層面。上至中央政府,下至基層政府,每一級都有自身的黨組織與人大機構,保證了民主在各上下級政府之間的銜接。從中央到地方,人民民主既有著特定的環節,也有著相異的形式。在共性方面,我國人民民主有著常規化的一面,諸如中央層面的民主生活會、“兩會”等固定形式在基層也會有所體現;在差異性方面,我國人民民主有著自主化的一面,形成了民族區域自治、村民自治等有利于靈活治理的制度。新時代,黨員隊伍持續擴大,基層立法聯系點、人大代表之家等廣泛設立,黨組織覆蓋率超過九成,實現了全過程人民民主領導力量的壯大、實踐場域的延伸和制度設計的完善。

從空間架構的橫向視角看,我國當前與全過程人民民主相關的機構主要包括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等機構。這些機構各司其職,居于著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關鍵方位。具體而言,黨委的作用主要在于領導,人大的作用主要在于立法,政府的作用主要在于治理,政協的作用主要在于協商。而在這些機構的換屆選舉中,黨也明確要求人民的廣泛參與,以保證選出的代表可以符合民心、能夠為人民做實事。當然,各機構內部亦有著自身的民主活動,如黨委方面的政黨協商、政府方面的政府協商等。

從時間架構的動態視角看,我國當前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現形式包括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等五大環節?,F實中,這五大環節先后連貫,但也存在著時序上的重疊。例如,民主協商和民主監督往往在各環節中都有體現。將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現形式劃分為五大環節的目的,在于揭示全過程人民民主運行的一般邏輯、各節點的重點事項以及各環節之間的相互調和性,而非機械割裂民主政治時間與流程上的連貫性。民主活動中,這五大環節無處不在,常用于協調各政治主體之間的利益與矛盾,且更高質量的民主政治往往出現在每個閉環的問題解決之后。

二、實施過程之維:“最真實”的民主踐行

評判某一民主政治時不應忘卻“基本的歷史聯系”[9],要以完整的歷史發展與具體的時代境遇來還原其真實面貌與踐行過程,并借此對其進行考察。歷史是有力的說服者,全過程人民民主之所以真實,正是在于其經受住了歷史的持續檢驗,真正做到了全過程的人民民主。在歷時性層面,全過程人民民主立足人類文明史,吸收了人類民主政治的優秀成果,汲取了黨在發展民主政治上的寶貴經驗,避免了歷史問題的重蹈覆轍;在共時性層面,全過程人民民主立足世界民主政治,總結了現有民主模式的利弊,打造了真實可行的民主“型版”。

(一)對舊有民主觀念的合理揚棄

在古代中國歷史上,鮮有與人民民主完全一致的民主政治。即便在古文中時有“民主”的身影,但其真實含義多是“為民作主”,而非如今的“由民作主”。此種情形,與中華民族特定的地理環境、社會文化、歷史走向等不無關聯。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孕育了獨特的小農經濟。然而,小農經濟容易被自然災害、戰爭、生老病死等因素破壞,故需要強力來維持正常勞作。在此基礎上,封建專制便逐步形成。對統治者而言,農耕有著提供穩定的人口、糧食、稅賦等作用,有利于維護封建統治,所以備受推崇;工商業有著流動性大、會爭奪農耕勞動力等特點,不利于維護封建統治,所以備受打壓。這就致使古代中國多采用“重農抑商”的政策,并形成“士農工商”的階層“鄙視鏈”。于是,民主政治的生長空間在相對封閉的社會環境與缺乏活力的經濟基礎中被不斷壓縮。不過,古代中國有著豐富的民本思想。正是在這些思想中,流露著民主的精神閃光。例如:“民惟邦本”“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等思想主張,指出了民眾對于國家穩定的重要性,倡導統治者要遵從民意,做到愛民、重民;“天下為公”“兼相愛”等思想主張,表達了對人與人和睦相處、平等友善的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倡導統治者要一心為公,與民眾互敬互愛。這些優質元素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思想淵源。

西方作為近現代民主政治的發源地,理應形成優質的民主政治??墒聦嵤?,其歷史上時常充斥著民主的濫觴與異化。民主自提出之日起,就被寄予調和矛盾沖突、維護公民利益的厚望。然而,面對雅典民主政治弊端的接連顯現,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思想家開始對民主政治持懷疑態度,認為多數人的民主政治將會導致暴政,故而將國家治理寄托于譬如“哲學王”這樣的社會精英。洛克、伏爾泰、霍布斯等思想家同樣對允許全體民眾參與的民主政治持否定意見。他們從資產階級的立場出發,認為民眾的廣泛參與必然導致資產階級利益受損害。囿于這樣的思維定式,西方歷史上鮮有服務于廣大民眾的民主思想。盡管如此,西方民主思想依然有著可取之處。例如,盧梭認為人生而平等,主張“主權在民”,提議人們以訂立契約的方式建立民主國家,以使自身的自由與平等得到保障;孟德斯鳩主張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的相互牽制與相互平衡,以避免權力濫用。其中流露的自由、平等、分權制衡等具有現代民主意義的元素,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可以參考的對象。

中西民主政治的曲折歷史不代表人民當家作主理想的不切實際。不論農耕文明還是海洋文明均有其優缺點。一個國家或地區能否實現民主政治長久發展的關鍵,在于能否以發展的眼光、開闊的視野、正確的理論、先進的領導集體來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民在民主上的主體性、積極性、創造性??v觀歷史,只有社會主義中國做到了。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道路上,黨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與時俱進,積極吸收中西歷史上與民主相關的優秀成果并對之科學轉化,成功摸索出了集人民性、過程性、辯證性、實質性、開放性等特點于一體的全過程人民民主。一方面,全過程人民民主吸收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合理內核,改變了西方將民主局限于“少數人”的做法,真正實現了廣大人民當家作主。另一方面,全過程人民民主又辯證吸收了西方民主中關于自由、平等等價值觀念的有益內容,以及權力分立與相互制約的制度設計,使民主政治在具體運作中實現權利與權力、自由與平等、寬容與和諧等方面的有機統一。

(二)對黨的民主成果的深化發展

“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10]。自誕生以來,黨從未停止對真正的民主政治的追求與實踐。全過程人民民主是黨在立足中國實際,不斷深化發展人民民主的過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內嵌于黨的光輝奮斗歷史,以黨的“全過程”探索,揭示了人民民主的真實存在。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將民主政治建設與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相結合,創造人民民主的社會條件。毛澤東指出,當時中國革命任務“中心的本質的東西是爭取民主”[11]。為挽救民族危亡,黨依據馬克思主義理解民主、推進民主。在這一時期,黨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國”[12]、采取“三三制”[13]、實行“民主集中制”[14]等主張,集中體現了黨對人民民主認識的逐步加深。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將民主政治建設與鞏固新生政權相結合,奠定人民民主的政治前提與制度基礎。新中國成立后,生產得到恢復發展,國家向社會主義平穩過渡,人民民主制度化建設得以加強。1954年,新中國第一部憲法出臺,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確立了人民民主的政治地位。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人民民主具有了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體制與制度設計。這一時期,人民民主擁有了相匹配的經濟基礎、政治體制、法律制度,盡管其間歷經挫折,但總體成效是值得肯定的。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將民主政治建設與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相結合,夯實人民民主的物質條件,豐富人民民主的實現形式。從1982年將人民政協的性質和作用鄭重地載入憲法,到黨的十六大提出“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15],到黨的十七大強調“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16],黨在吸取前一階段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對人民民主有了更為準確的認識。這一時期,人民民主的發展不斷走深走實,各項制度安排也更為豐富。

新時代,黨將民主政治建設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相結合,履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時代使命。新時代,人民民主在內涵、體系、形式等方面有了新的變化,呼喚新的民主理論與民主實踐來回應時代課題。習近平在上??疾鞎r指出:“人民民主是一種全過程的民主?!盵17]人們起初在認識全過程人民民主時,也常以此為重要依據。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將“堅持全過程民主”正式寫入全國人大組織法,指明了新時代如何堅持與發展人民民主。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正式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18]概念,確立了人民民主發展的新形態。之后,全過程人民民主作為百年成就被寫入《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中。黨的二十大更是將其作為日后的重點工作,表明了黨繼續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決心與發展好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信心。

全過程人民民主雖正式形成于新時代,但其發展始終建立在黨原有的民主成果之上,并結合時代要求得以不斷豐富。其一,全過程人民民主突出了黨在民主政治上的權威性,始終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以保證民主政治的有序開展。其二,全過程人民民主突出了民主政治的規范性,堅持用更為科學、完善的制度設計來維護人民切身利益。其三,全過程人民民主突出了民主議題的豐富性,堅持將民主與事關國計民生的諸多問題相結合。其四,全過程人民民主突出了民主過程的連貫性,堅持以人民的全過程參與來保證民主的公開與透明,進而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理論構建與相關實踐變得更為系統化。

(三)對西方民主政治的系統超越

缺乏廣泛政治參與、過于強調民主程序、忽視人的全面發展的民主政治注定不是真正的民主政治。西方民主史上,從古希臘奴隸主民主政治到近現代資本主義民主政治,其民主政治代表的始終是少數人的利益,隱藏于各色民主托辭之下的是赤裸裸的剝削關系。即便是近現代西方民眾所擁有的不完整的民主權利,也是經過自身漫長斗爭后才獲得的,而非資產階級的主動給予。換言之,近現代西方民主政治是資產階級面對民眾激烈抗爭而不得不妥協的產物。

時至今日,西方國家依舊主導著民主的國際話語權,民主也通常被認為是基于競選的民主。熊彼特是這種競爭性民主的倡導者。在熊彼特看來,洛克、盧梭等思想家提出的古典民主理論固然是對神權政治的超越,但由于其中“人民”的概念模糊不清,且“人民的統治”也只有在直接民主的情況下才能得到保證,所以依舊是不合理的。對此,熊彼特將民主簡化為“競爭性的選舉制度”,將民眾在民主政治中的作用限定在投票環節,主張由民眾投票選出的政治精英來施行管理。這一構想,也成為了西方代議制民主的經典理論依據,且至今依然影響著西方民主政治。久而久之,民眾在民主政治中的本真作用被剝離,民主也被異化為“選主”,淪為民眾選擇接受誰來統治他們的固定程序。加之,當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執行者多為資產階級精英,社會財富集中于資產階級手中,民主政治方面的“空頭支票”不勝枚舉,社會福利的受益者主要為資產階級,選出的國家領導人也多令人“不敢恭維”,故而西方民眾并未擺脫資本主義民主政治的陰霾。不管西方民主政治的形式如何變換,其在本質上依舊是資本操控的虛假民主,挫傷了民眾參與政治的積極性。誠如恩格斯所言,資產階級在民主政治上的一系列舉動簡直是“把不平等叫作平等”[19]。

不同于西方虛假民主下的“消極自由”,全過程人民民主帶來的是真實的“積極自由”。一方面,全過程人民民主“以人民為中心”,實現了對西方民主政治“以資本為中心”的價值超越?!懊裥氖亲畲蟮恼巍盵1]66。在中國,一切民主理論與民主實踐都是為了人民,人民由黨領導,依法通過“線上”“線下”的各種形式參與民主政治,每年“兩會”探討的焦點也是人民日常生活最為關心的問題并及時提出各種對策加以解決,選出的國家領導人更是德才兼備、深得民心。另一方面,全過程人民民主兼顧實質與形式,實現了對西方民主政治重形式而輕實質的模式超越。新時代,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僅于各級政府、各政治機構、各族人民中廣泛開展,并且有著較為完整的民主政治制度體系。具體而言,該民主政治制度體系包括一項根本政治制度、三項基本政治制度、諸多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律法規。其中,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根本,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基本原則,為相關民主政治制度的制定與執行提供了遵循;三項基本政治制度確立了人民民主的參與力量、參與形式,為各主體建立合作關系提供了指引;以憲法為核心的法律法規確立了民主政治的邊界與底線,為民主實踐的開展提供了準則。在眾多政治制度的協同運作下,人民的民主權利得到切實保障,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各項工作也得以有效落實,且不至出現顛覆性錯誤。

三、實施成果之維:“最管用”的民主效能

“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20]2。全過程人民民主“最廣泛”“最真實”的特質,決定了其在治理層面上是“最有效”的。作為人民民主的全新呈現與重大創新,全過程人民民主無疑是解答“中國之治”的時代密碼。

(一)推動政治主體與政治客體相統一

關于主體與客體的關系,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論述對象。馬克思主義表明,人作為社會實踐的主體,雖然可以能動地改造物質世界,使之服務于自身需要,但人對物質世界的改造并不是隨心所欲的,而是時常受到諸多客觀條件的限制,故不能將社會實踐的主體與客體進行割裂。

民主政治的形成與發展離不開人的社會實踐,需要發揮政治主體與政治客體的共同作用。一方面,民主政治及其歷史是人從事民主活動的產物,反映了人的能動性;另一方面,民主政治及其歷史也表現為自然歷史的過程,展現出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這就要求衡量民主政治管用性時,要對政治主體與政治客體之間的關系進行全面審視。

實現政治主體與政治客體的有機統一,對于民主政治的良性運作具有深遠影響。鑒于我國龐大的人口、廣袤的疆域、多級的政府、多樣的文化等復雜因素的客觀存在,我國的政治主體與政治客體均十分復雜,但這并不表示兩者之間難以實現統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穩步發展,賦予了全過程人民民主堅強的領導力量、科學的理論依據、堅實的群眾基礎等多重保障,而全過程人民民主也有效推動了各政治主體之間、各政治客體之間、政治主體與政治客體之間的相互匹配與協調發展。從政治主體看,全過程人民民主始終堅持黨的領導,發揮黨在把控方向、提供服務、凝心聚力等方面的主導作用;始終堅持人民至上,激發人民在創造民主、參與民主、發展民主等方面的能動作用。從政治客體看,全過程人民民主遵循物質世界的一般規律,關涉經濟、政治、文化等諸多領域,聯結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府,貫穿民主政治決策前、決策中、決策后的各個階段,融入于換屆選舉、聽證會、協商會等各類民主實踐,以人民民主在諸領域的不同呈現與流程上的前后銜接來推動人民當家作主。從政治主體與政治客體之間的關系看,全過程人民民主始終堅持將兩者統一起來,堅持通過民主實踐來實現民主政治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相統一,從而在有序的民主活動中使民主理想的“應然展望”與民主實踐的“實然景狀”相統一。

(二)推動普遍共性與相異特性相統一

馬克思主義堅持從普遍性與特殊性相統一的視角去分析事物,既不因普遍性而忽視特殊性,也不因特殊性而否認普遍性。在對民主相關問題的分析上,馬克思雖對資本主義民主政治進行了深刻揭露與撻伐,但并不否定民主對于人類的普遍意義,指出:“只有民主制才是普遍和特殊的真正統一?!盵4]40

新時代,民主依然是全人類孜孜以求的共同價值。不過,在民主的表現形式、具體含義上,世界各國又并不全然一致。這表明,民主是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說其具有普遍性,是因為民主歷史悠久,且已成為近現代政治的主要內容,在諸多政治價值中處于重要地位,獲得多國的認同與推行;說其具有特殊性,是因為當前人們對民主的認識與實踐更為多樣。在看待民主政治時,如果只注重普遍性而忽視差異性,就難以看到各國民主政治的特色與合理之處;如果只注重差異性而忽視普遍性,就難以形成共識,遑論在相對自由、平等的環境中進行交往。

將具有普遍性的民主化為具體實踐與特殊價值時,不能從寬泛的意義上對其進行簡單應用,而是要將其與特定情境相結合。全過程人民民主延續了人類對民主的美好希冀,又添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先進元素,有著鮮明的中國特色。例如,堅持黨性與人民性相統一,即強調人民在黨的領導下有序參與民主政治;又如,堅持民主與集中相統一,即注重民意的廣泛吸取,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科學的決策與方案;再比如,堅持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相統一,即主張將當前問題與長遠問題聯系起來,在努力以民主的方式解決好階段性問題的同時,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定堅實的基礎、創造良好的條件。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繁榮昌盛增強了國人對于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信心與自信。但也應當意識到的是,盡管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價值取向、組織架構、運作模式等方面有著極大的優越性,也更為接近馬克思主義所主張的真正民主政治,可現階段的全過程人民民主尚有諸多問題需要解決,依舊是處于發展中的民主,所以不能輕易否定西方民主的一切?!皩崿F民主有多種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21],用絕對的標準、單一的尺度、狹隘的眼光來評判多元的民主政治,本就與民主的真諦背道而馳。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民主多元,堅持以“八個能否”為標準來衡量民主實效,倡導世界各國堅持獨立自主地發展民主,主張一國的民主由本國人民來評判,國際層面的民主由國際社會來共同評判,在彰顯中國民主政治特質之余也對他國民主政治予以尊重,展現了真正的民主政治應有的價值取向。故而,全過程人民民主是順應時代潮流的先進民主模式,有著可觀的發展前景,蘊含著打破西方民主政治話語壟斷的潛在力量。

(三)推動歷史傳承與創造轉化相統一

“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22],事物的興替總是在既定要素的不斷自我否定中完成?;诩榷ǖ穆撓?,事物的發展呈現出前后環節的相關性與連貫性;基于不斷的自我否定,事物的發展呈現出前后環節的差異性與階段性,從而事物的發展表現為相關性與差異性、連貫性與階段性的辯證統一。全過程人民民主從醞釀到提出處處體現著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主動性,是黨團結帶領人民以大無畏的歷史主動精神探索、總結出來的智慧結晶,其中既有對人類民主合理內容的歷史傳承,也有根據自身實際的創造轉化。

民主政治的創造轉化建立在歷史傳承上。無論是風雨如晦的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四海安瀾的和平建設年代,抑或欣欣向榮的全面復興時代,黨都不遺余力地推行人民民主。經過民主政治建設上長期的歷史傳承與持續的實踐檢驗,最終促成了人民民主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形成全過程人民民主。全過程人民民主既有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閃光,也融合了馬克思主義的民主思想,還借鑒了西方民主的科學之處,更匯集著中國共產黨人的經驗總結,有著堅實的理論依據與實踐基礎,絕非閉門造車、自說自話、隨意捏造的“民主烏托邦”。對于人類民主政治而言,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具有創新意義的:在服務對象的確立上,全過程人民民主扭轉了階級社會民主政治的對立觀念,以健全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擴大人民參與民主的各類渠道等實際行動復歸了被資本主義民主政治懸置的“人民”概念;在制度理念的創新上,全過程人民民主始終注重將制度落到實處,克服了西方國家將民主局限在選舉階段的弊病與擺脫黨派之間相互掣肘的困境,揭露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徒有其表;在交往范式的革新上,全過程人民民主注重不同民主政治的文明對話與交流互鑒,經受住了新自由主義、民粹主義、“普世價值”、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社會思潮的猛烈沖擊,為采用不同民主模式的國家、地區的溝通與合作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價值規范與交往方式。

(四)推動人民幸福與人類進步相統一

當今世界,國際社會充斥著自由變形、人權變味、政治極化等種種危機,不少國家與地區面臨著“民主的貧困”,折射出西方“自由民主理論”的逐步衰頹。西方民主亂象表明,民主政治與善治之間并非嚴格的對應關系,民主政治也不必然導向人民幸福與人類進步。即便如此,當今民主政治問題的關鍵也不在于要不要民主,而在于如何驅散西方民主陰影、如何更新民主理論體系、如何激發民主政治活力,因為民主始終是構建“自由人聯合體”的必要條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表明,優質的民主政治在一國內部表現為本國人民當家作主,在國際社會表現為世界各國平等協商、合作共贏。全過程人民民主是黨運用馬克思主義分析、解決新時代民主政治問題的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與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沿革相契合,與中國人民的時代需要相一致,與人類社會的未來圖景相呼應,有著系統的歷史觀與全局觀,在推動人民幸福與人類進步上均有著不俗的表現。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促進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習近平同志強調:“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盵23]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起點與歸宿一直是人民,黨對人民的承諾也是言而有信,并將其以政策、決議、方案等形式公布于眾。新時代,全過程人民民主融入于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的全方位改革,在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社會氛圍中為中國式現代化“賦能”。我們從中取得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深層變革、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發展、自由民主與公平正義的珠聯璧合等發展成效,做到了國家發展與人民幸福的相得益彰。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促進人類進步的“中國方案”。一直以來,黨始終站歷史正確與人類進步的一邊,是人類進步事業的先進力量。黨不僅致力于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也致力于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在意識形態上的唯我獨尊的西方民主,以強力手段“革新”、取代他國政治的做法顯然是落后、專制、野蠻的,其結果也多是使國際社會變得混亂與動蕩。人類文明發展與人類進步需要在“和而不同”的環境中進行。新時代,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于“兩個大局”中展開。在這一過程中,黨始終高舉和平與發展的旗幟,兼顧發展人民民主、維護國家主權、穩定國際秩序等工作的協同推進,積極促進“人權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等問題的解決,體現了我們黨胸懷天下的責任擔當??傊?,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發展,“既推動了中國的發展與中華民族的復興,也豐富了人類政治文明形態”[20]48。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7.

[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92.

[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220.

[7]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5.

[8]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5.

[9]列寧專題文集·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3.

[10]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

[11]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74.

[1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13冊[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267.

[13]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60.

[14]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57.

[15]江澤民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53.

[16]胡錦濤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34.

[17]習近平.論堅持人民當家作主[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303.

[18]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2.

[1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648.

[20]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的民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259.

[2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8.

[2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88.

責任編輯:王習賢

收稿日期:2023-08-19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網絡亞文化異動對青年主流價值觀的消解及應對研究”(項目編號:22CKS044)

作者簡介:毛奕峰,男,浙江杭州人,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基地助理研究員、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政治哲學、馬克思主義與社會思潮;王巖,男,江蘇徐州人,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基地主任,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政治哲學、馬克思主義與社會思潮。

猜你喜歡
全過程人民民主新時代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全過程人民民主:人民民主理論的新基石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法治保障
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 推進人大工作守正創新
“七一”重要講話的重大理論創新及意義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關于現代民主的幾點思考
好民主 壞民主
欲望的位置:論兩種慎議民主取向之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